《中国古典诗词感发》顾随

合集下载

论杜甫诗歌在当代中学生情感教育上的积极作用

论杜甫诗歌在当代中学生情感教育上的积极作用

论杜甫诗歌在当代中学生情感教育上的积极作用作者:刘景荣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学语文教育,既要包含对遣词造句、阅读写作方法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而杜甫的诗歌便是很好的教材。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杜甫诗歌的价值,以图借杜甫诗歌中的“士人精神”定位生活的意义,让杜甫诗歌中的“民胞情怀”润泽年轻的灵魂,用杜甫诗歌中的“生命力量”破除人生的阴霾。

关键词杜甫;诗歌;士人精神;民胞情怀;生命力量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对杜甫的许多诗歌可谓是耳熟能详了,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是真的喜欢他,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可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然而,对中学生来说,杜甫的价值并不止于为考试增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杜甫身上汇聚着众多的闪光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从他身上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阶段,正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黄金时期,多读杜甫,多讲杜甫,对他们的人生观无疑能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一、借杜甫诗歌中的“士人精神”定位生活的意义余英时说:“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这便是典型的“士”的精神,而杜甫又是“士”中的典型。

我们把杜甫的身上的“士人精神”讲通透了,不仅可以让高中学生更容易解读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

《旧唐书·文苑李白杜甫传》中这样描述杜甫的出身:“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父闲,终奉天令。

”①出生于一个富有儒学传统的官宦家庭,杜甫自幼便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感情,少年时代便有了“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②的志向。

在杜甫的心里,为家族增添光彩和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是融为一体的,有了抱负也就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5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好书,滋养你的灵魂

5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好书,滋养你的灵魂

01《人间词话七讲》叶嘉莹豆瓣评分:9.0(890人评价)《人间词话》是讨论中国古典诗词时,绕不开的一部书。

这次推荐的,是叶嘉莹先生的《人间词话七讲》。

叶嘉莹家学深厚,是研究古诗词的大家。

她不仅把《人间词话》讲得通俗有意思,还生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

打开这本书,你不仅能读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能读懂诗词背后的独特美感。

02《中国古典诗词感发》顾随豆瓣评分:9.1(853人评价)这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先生,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

顾随的父亲是清朝的秀才,他自己后来考入了新文化的阵地北大。

所以顾随讲诗词,纵横捭阖,横贯中西,意象万千,尽显大师风范。

书里还有很多这样精辟独到的点评,把诗词之美,完全融入到了人生境界中。

03《蒋勋说宋词》蒋勋豆瓣评分:8.1(2802人评价)蒋勋在这本书中,就一一介绍了李煜、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这些伟大的词人。

虽然这本书的解读并不一定全然正确,这也是因为,蒋勋实在是一个感性而多情的人。

他解读诗词,直观其意,由感而发。

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抓住一片叶子,就把埋在地里的情绪全都给挖了出来04《长相思》徐晋如豆瓣评分:8.4(99人评价)其他几本书都重在说词,这本《长相思》重在说词人。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十三场约会”,讲了十三位词人。

确实,每一篇都是一场至性至灵的幽会,入心,入情,入词。

了解了一个词人的生平际遇、内心纠葛,自然也就懂了他作品里的情感, 仿佛和词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妙不可言!从这本书里,读到的是唐宋词人们,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

05《宋诗选注》钱钟书豆瓣评分:8.8(2344人评价)钱钟书被称为二十世纪的文化昆仑,其学问高深莫测,难以估量。

而这本《宋诗选注》已经是钱钟书作品中较为浅显的,能让你对其才华了解一二。

钱钟书的注本,优点不在于他多严谨多准确,而在于钱老对于文化掌故的熟稔,评一个字眼的好与坏,他能给你引经据典,随手列出一大串经典作品中的例子,再做一番横向比较。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高三作文1作为晚晴大儒的王国维在汲取了西方美学思想以后,开始改变旧有的观念,以崭新的眼光评判中国旧文学。

他以新颖的见解将中西方的文学艺术思想融为一体,在中国的旧文学艺术门派中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他在晚晴的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在文化领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初读《人间词话》,犹如踏入了一个新鲜的领域。

虽然自小学开始,我们都已经接触过诗词歌赋,也具备一定的诗词赏析能力。

但对于王国维先生这种独到而高深的评析,还真是有点“雾里看花”,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表面上看,它的格式与之前我们所学到的诗词大同小异,甚至有人误解《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诗词著作。

其实不然,他以传统的词话形式、概念和术语,自然地融入新观点,对中国的旧文学进行批评。

我认为,他的做法跟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有相似之处,借助封建传统的外衣,让世人更好的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思①想。

夏承焘认为《人间词话》“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王国维对诗词研究之深,《人间词话》在诗词方面涉及面之广,致使我们难以全面地认知《人间词话》这本书。

但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像摸象的盲人一般,描述自己所能够认识到的部分。

人生的三大境界大多数人最初接触到王国维先生的评词是从他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开始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④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⑤这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的大事业家、大学问家的深刻反思而做出的高度概括。

学历史的我们都能够认识到历史是存在它的必然关联的。

而王国维也发现了伟人成功的共同逻辑,并且生动形象地用三句词话来表达。

第一境界,“西风凋碧树”描述了一夜间,树上碧绿的树叶片片凋落。

顾随一灯燃百千灯

顾随一灯燃百千灯

1915年,父亲送顾随进京报考北京大学。

1920年夏天,顾随毕业于北大英文系。

顾随妻子徐荫庭出身大户人家,略识文墨,贤惠温良,精女红,善烹饪。

顾随大学毕业后即在外教书,和妻子聚少离多,但两人感情极深。

顾随在山东教书时,曾把对妻子的深爱填入词,如《八声甘州》:“看两行樱树,指日便花开。

好遗君二三花朵,佐晨妆、簪上翠鸾钗。

算同我、赋诗携手,共度春来。

”一家人在北平团圆后,徐荫庭夙夜操劳,精心料理丈夫的衣食起居,顾随这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著述中。

对妻子的付出,顾随心知肚明,多次对女儿们说:“我这一辈子做成的事,有一半是你娘给的,要是没有她,不用说做什么,恐怕人早就不行了!”1947年2月,顾随的弟子为庆贺老师五十岁生日,用墨绿松枝编了一个大大的“寿”字,顾随对弟子“今年我们老夫妇二人的年龄加起来整是一百,还是用‘百寿’二字好。

”此举显露了顾随对妻子的尊重与深爱。

顾随走上读书治学之路,得益于父亲的“我们真正是患难夫妻。

”他坦言,自己从妻子身上学到了很多。

岁月改变了夫妻俩的容貌,却没有销蚀他们的爱情,裘法祖即使已到90岁高龄,仍坚持每天照顾妻子的洗漱。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不幸去世,5年后,裘罗懿也平静地告别人世,夫妇俩的骨灰撒向了长江,撒向了德国伊萨河……(作者系文史学者)45走近大家引导;而他安心教书、著述则归功于妻子的悉心照料。

没有父亲的谋划与决断,没有妻子的辛劳与关心,顾随取得的成就定会大打折扣。

师弟恩情逾骨肉顾随1920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山东、青岛等地的中学任教,后经恩师沈尹默推荐,在燕京、辅仁等大学授课。

解放后,他本可以从事研究工作,但还是选择去天津师院做教师,理由是:“我离不开学生。

”顾随学问好,口才好,甫一登上讲台就受学生欢迎。

在给朋友的信中,顾随多次与朋友分享了课徒之乐:“学生曹淑英君作了一首小诗:‘如果你看见花草们将要枯落,你也不必再去管她们了。

你就算勉强去培植,心里也是不舒服呀!’还有王素馨的一首:‘雨后郊野的绿草,洗了脸还没擦似的含着些露水珠儿!’老兄!您瞧这多像是我作的呀!真是老顾的学生呢!”“学生甚活泼,但太能嚷——天津味儿也。

学习古诗词的书籍有哪些比较好

学习古诗词的书籍有哪些比较好

学习古诗词的书籍有哪些比较好中国最好的古诗词书是那本中国最好的古诗词书是那本书帅帅今天给分享中国最好的古诗词书是那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最好的古诗词书是那本书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1、施蛰存《唐诗百话》2、叶嘉莹《顾随诗词讲记》、《唐宋词十七讲》3、顾随《古典诗词感发》4、俞陛云《诗境浅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5、缪钺《诗词散论》6、龙榆生《词学十讲》7、高步瀛《唐宋诗举要》8、钱谦益《唐诗鼓吹评注》9、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10、瞿蜕园《学诗浅说》中国古诗词的书籍有哪些?你有什么好古诗诗词书籍推荐?《唐宋词十七讲》、《风景旧曾谙》、《最美的宋词》、《诗境浅说》、《人间词话》等等,古典诗词中积蓄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铅贺人间词数笑话》,国学大师王槐毕派国维的诗词点评作品。

还有《沧浪诗话》,有对诗词体制,格式的介绍。

比如李密的《陈配正情表》,我们高中还学过呢,但是是节选,我觉得还不错,可以推荐培侍悔你读一下。

谈伏还有《古诗今选》也不错,它是一本通代的古诗选本。

唐诗300首就是非常好的,唐诗300首这部清饥段书会让很肢伏多小孩有很大的感触,这是他们从小读到大的答誉书,这会让他们感觉到非常的开心。

如果你比较喜欢古诗的话,可以去笑悄看唐诗300首败好,如果你喜欢宋词的话,可以去看看宋词300首,这两本书碰枯渣都是比较经典的古诗词书籍。

唐诗300首是一本非常好的古诗,诗词书籍,我从枣搜小就读唐诗300首,后来上学的时候首锋,老师让背者岩晌的是我都已经会背了。

N0951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

N0951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

N0.951: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读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追随叙事者共读,2018年3月捧读的书目是顾随先生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因为自己的愚钝和阅读速度慢,所以先行一步阅读。

最近三四天的捧读,被顾随先生直指人心人事的古典诗词课吸引住了,吸引住我的还有叶嘉莹教授和顾之京先生(顾随先生之女)和高献红女士(顾随先生外甥女)传承优秀文化瑰宝的拳拳之心。

笔者曾经在一段生命时光里,浸淫于中国古典诗词。

数百个日日夜夜,在工作之余古典诗词成了我的精神伴侣。

或者抄写,或者朗读或者吟诵。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如果五谷杂粮,在那段时间里,成了我的精神食粮。

看到好的,就读抄背,乐在其中。

就像是一个有些饥饿的人,对着满汉全席,尽情地捡一些适合自己的饭菜填饱肚皮,自然是大快朵颐!唯一遗憾的是,这些古典诗词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和不足,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顾随先生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阅读书中的文字,每每要三番五次。

即一遍读下来,欣然有所得,但是不知究竟在哪里。

于是有了第二遍的勾勾画画圈圈点点。

圈圈点点了,似乎还不究竟,于是有了第三遍的融会贯通。

当然,我的融会贯通不是真的理解了先生授课的真谛,而是欣欣然有所得,可以大致诉诸于文字或者表达出来了。

参与叙事者前,我觉得以前背诵的古典诗词都做风吹雨打去,只是提高了一些语感或者对于写作有所裨益。

读顾随先生的文字,才懂得其教化人心的独到之处。

以前不懂,只是有口无心的诵读而已。

现在明白了,也随着顾随先生的文字,仔细回味古典诗词教化人心指导人事的意义。

以前读《论语》,看到孔子教育学生:诵读《诗经》,可以多认识一些花草树木的名字,可以懂得怎样孝顺父母侍奉君主,可以懂得如何抒情言志,可以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

看了顾先生的文字,虽然只是浏览了全文的十分之一,但是却从顾先生身上学到了如何从诗词中汲取调整自己心态和做人处事的智慧。

我也是一名教师,常常纠结于教书育人的相矛盾处。

看了顾先生的文章,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不是二。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五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五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五篇《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

关于《人间词话》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2019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单选题】(20 分)《论语》里如何称赏良驹?(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2、【单选题】(20 分)《房兵曹胡马》一诗中表现马的品格的诗句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3、【多选题】(20 分)韦庄《思帝乡》中“杏花吹满头”的“吹”字呈现出(全选)活泼撩动花瓣飞舞的缤纷盛美外在景物对人之内心的强烈引动花瓣被风吹落4、【单选题】(20 分)韦庄《思帝乡》中有力表现感情深挚地自我奉献的词句是(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5、【单选题】(20 分)下列词句出自李煜的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6、【多选题】(20 分)读诗最重要的是应体会诗词作品中感发作用的大小、厚薄、深浅,它显现了作家个人的(胸襟品格修养学问)7、【多选题】(20 分)下列诗句与马有关的是(全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干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伤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8、【多选题】(20 分)下列诗句,描写西方是太阳的沉没、东方是大河的奔流的诗句有(全选)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9、【单选题】(20 分)《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五开篇“长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中的“劚”字读音是(zhǔ)10、【单选题】(20 分)下列诗句中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表达的情意最为相近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一章1、【单选题】(20 分)《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诗的主题句是(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2、【单选题】(20 分)“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的作者是(顾随)3、【多选题】(20 分)《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重复出现的字有(上、高、音、歌)4、【单选题】(20 分)《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慷慨有余哀”中的“慷慨”之义是(壮士不得志于心也)5、【判断题】(20 分)《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与《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品格与修养毫无高下之别(错)6、【单选题】(20 分)英国作家王尔德指出“美好的肉体是为了享乐,美好的灵魂是为了痛苦”,与此意相近的诗句为(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7、【判断题】(20 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云“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囱者同归于灰烬”与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中的“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诗意相近。

人间词话读后感(共3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共3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共3篇)第1篇:《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在学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王攸欣在《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一书中说:“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几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另提出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唐代。

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

“飞卿精艳绝人”。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

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

“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

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

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香子(树绕村庄)》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香子(树绕村庄)》优质课教案_2

中国教育学会关于“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24节气之美——行香子·树绕村庄诗词讲解设计【备课依据】顾随《中国古诗词感发》中谈到: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

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则即变为一种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义与生命。

南京大学张静老师也是这样谈到:谈诗说词话人生。

我们今天读诗词,也期待从诗词里品味气象万千的人生。

【教学准备】1.经典咏流传上凤凰传奇的唱歌视频;2.24节气诗歌,“泸二外的24节气”、“把中华元素讲给世界听”读书交流会图;(阅读节用过);3.学生关于春、花的飞花令诗词储备;4.24节气展板,用于拍摄组图背景(阅读节用过);5.行香子.树绕村庄行楷书法作品(谢华亲手的力量书写);6.教师研读顾随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南开大学教授张静老师的《谈诗说词话人生》;7. 学生复习储备统编教材七上p120诗词:《鹊桥仙》(宋.秦观)【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诗歌的意象,感受白描勾勒姿态万千的春之美(重点)2.通过24节气诗歌串联,感受大自然天地和谐之美,大美自然,生命不息。

(难点)3.融汇学生的阅读积淀,自然之春,人生之春,中国文化传承不息。

【作者简介】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秦少游,秦太虚,淮海居士。

江苏高邮人。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其词风含蓄清丽,朦胧凄清。

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少游,顾随认为他是词人之词。

冯煦评论少游词说:“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悄乎得小雅之遗。

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文本分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8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8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800字人间词话中,作者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间词话读后感1《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读《顾随诗词讲记》有感优秀作文

读《顾随诗词讲记》有感优秀作文

读《顾随诗词讲记》有感优秀作文读《顾随诗词讲记》有感优秀作文最近读了《顾随诗词讲记》,叫我三月不知肉味。

《顾随诗词讲记》是顾随讲课,叶嘉莹笔记,最后由顾之京而成的。

顾随(1897—1960)是叶嘉莹的授业恩师,顾之京的父亲。

他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不仅工诗词,且治佛学。

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郭预衡,颜一烟等誉满海内外的学者都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了。

我想这也证明了顾随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独特造诣和深厚的学术根底,故也可说明顾随先生的讲课亦是独到的,精辟的,精彩的,说明这本书是很值得看的。

《顾随诗词讲记》共有两大部分:“驼庵诗话”和“驼庵说诗”。

“驼庵诗话”又有总部之论,分部之论和补编三个部分;“驼庵说诗”又包含《诗经》谈片,太白古体诗散论,论杜甫七绝,说长吉诗之怪,论小李杜,宋诗略说,说竹山词,论王静安,知.觉.情,欣赏.纪录.理想,漫议S氏论中国诗和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等十二个部分。

每个小部分独立成章,互不干扰。

内容包括顾随先生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他对诗人诗歌的专论。

顾随先生在课堂上所阐发的见解眼光独到,视觉新颖,富于启发性。

“他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并不讲述书本上可以学到的所谓记问之类的知识”,而是将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经历融入诗歌讲解中,带着学生和读者领会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并用多种譬解作最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顾随诗词讲记》的语言全是顾随先生上课的原版语言,口语性很强,且妙语连珠。

叶嘉莹教授的笔记不仅纪录了顾随先生讲课的内容,更把他讲课时的音容语气一起录了下来。

著名红学家,诗词学者周汝昌曾评价其恩师讲课“在他当时上堂说法,那真是音容笑貌,精彩百出。

名师上堂,正如名角登场,你没见过那种精气神,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

读书时,顾随先生讲课时的神采,丰姿都会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如他评价作品时往往用“真好。

感动人物候选个人优秀事迹材料

感动人物候选个人优秀事迹材料

感动人物候选个人优秀事迹材料感动人物候选个人优秀事迹材料四篇顾随讲课,她埋头一字不落地记笔记。

听了6年课,她记下8大本笔记,此后的50余年,她在台湾、美国、加拿大漂泊,只有这些笔记她随身携带。

顾随当年评改的习作旧稿、信件、赠诗,都被叶xx作为书法装裱起来,带在身边。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人物候选个人优秀事迹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感动人物候选个人优秀事迹材料一20xx年,关于叶xx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开拍。

拍摄前,导演陈传兴做了大量关于诗词的功课,他想探讨“叶先生跟中国诗词史、中国诗人的大的生命河流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呼应”。

陈传兴“每次都要背着一大袋的书,随时要翻开”。

拍摄有时不按提纲走,叶先生会即兴提到某一首诗,现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手忙脚乱地翻资料,担心犯错出丑,尴尬又窘迫。

“每次拍摄都非常紧张,感觉就是‘上战场’。

”1954年,只有中学语文教学经历的叶xx受聘于台湾大学。

若以论文著述为录用标准的话,她不够资格。

时任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后来回忆,当年邀聘叶xx到台大任教,是因为看到了她“所作的旧诗,实在写得很好”,所以“就请了她”。

叶xx出生于1924年的北平,从小被关在悬着“进士第”匾额的大门里长大,家里保留着满族的“花盆底”和“阿玛”的称呼。

女孩儿玩的荡秋千、溜冰、踢键子、抓子儿,她都不会,有的根本没见过。

她不识字的时候就开始背诗,“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读书了”。

《论语》是她“背诵的最熟的一本经书”。

11岁时,她跟着伯父学作诗。

庭院中的竹子、石榴花、枣花、落日、月影是她写诗的主要题材。

“迦陵”的别号也是她从与伯父聊天中得来——清朝的陈维崧,是中国词人里写得最多的,号迦陵。

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后,她遇见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顾随。

顾随讲课,她埋头一字不落地记笔记。

听了6年课,她记下8大本笔记,此后的50余年,她在台湾、美国、加拿大漂泊,只有这些笔记她随身携带。

顾随当年评改的习作旧稿、信件、赠诗,都被叶xx作为书法装裱起来,带在身边。

浙江精诚联盟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

浙江精诚联盟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

浙江精诚联盟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2月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红楼梦》诗词写得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

怎么样分别高下?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

诗关于落花,在《红楼梦》中写的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

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

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

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

《葬花吟》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

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勿。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范文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范文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范文笔下文字如莲花般纯净,书中思想若嫩荷之抽枝。

第一次遇见王国维先生大概是在初中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里。

印象很深,那篇文章提到了先生的“三境界”,也是我初遇精简卓越的美学体系。

不知道用“美学”一次是否恰当,但我也确实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他的文字。

作为新史学鼻祖,他的著作《人间词话》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其中我最想探讨的便是“境界”与“物我相忘”之说。

王国维先生则将其“意境”理解为“境界”,但就我个人理解,“意境”与“境界”的概念应是不同的。

仅通过字面理解及产生的感受来说,“境界”更像是一个人在诗词中所创造的人生境界,它更偏向于哲学。

这里我觉得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举例较为恰当。

其中的境界首先是顺其自然。

前半句提出了人在“水穷”时如何自处的问题,同时也在后半句给出了回答:若真当到“水穷”时,则有路便走,无路便坐下看云,不为外界而动摇心境。

二是闲适之情,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和无心的印象,因此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

同样,这里的闲适也并不是如整天无事可做、不抱理想,而是坦然面对人生绝境的超脱境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而意境大概是属于境界,并作为一种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相结合的艺术境界而存在,诗人先要有格局、境界,再感受景物环境,情动于心,赋诗篇所具有的意境。

《人间词话》的第一则开篇就已阐述了境界的地位——“词已境界为最上”,老实说,在初读这里的“境界”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诗。

那时还不懂意境与境界之异,如今看来却是“意境”最为合适。

这是林逋在《山园小梅》中的名句,也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其中“横斜”刻画出梅花的妩媚,“浮动”又塑造了灵动的形象,再加以“暗香”与“月黄昏”的朦胧滤镜,颇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她端庄高贵,清逸幽独,短短两句既勾勒出梅花之骨,又以重彩描摹其韵,真可用妙绝来形容。

其实,这两句诗也并非是林逋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引用了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论辛弃疾词锤炼字句与对仗排比的艺术

论辛弃疾词锤炼字句与对仗排比的艺术

论辛弃疾词锤炼字句与对仗排比的艺术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2445) [摘要] 辛弃疾是两宋最杰出的词人。

他的词作开篇常如奇峰突起,扣人心弦;结尾多隐喻象征,寓意深远。

他好作奇怪语,炼字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词中对仗的内容、形式、手法丰富多样,尤善于在对仗中以开阖、正反、抑扬造成“合力”效应,表现出新鲜深厚的情思意蕴。

其排比也显示了高超的艺术。

辛弃疾将词的意象美、音乐美、对称美、参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玉有微瑕,辛词的极少数作品没有做到逐字逐句地打磨,以致字词重复。

顾随评其作品“细谨不拘,大行无亏”,是中肯的。

[关键词] 辛弃疾;研炼字句;对仗;合力;排比[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21)02-0063-08 辛弃疾,号稼轩,是两宋最杰出的词人。

顾随先生说辛弃疾词“如生铁铸成”①,其杰作“个个字不但铁板钉钉,而且个个字扔砖落地”②。

因此,笔者撰写此文,具体探究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排比的艺术。

一、警句超拔 篇中出奇先说辛词的研词炼字。

早在晋代,陆机的《文赋》就指出:“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③后来的诗论,更有了“炼句”、“炼字”之说。

清代贺贻孙说:“盖名手炼句如掷杖化龙,蜿蜒腾跃,一句之灵,能使全篇俱活。

”④他用诗的生动意象来比喻炼句之妙。

清代词论家刘体仁也说:“词有警句,则全首俱动。

”⑤辛弃疾是两宋词苑创作量最为富赡的大家。

他激情充沛,才华横溢,对大自然和社会人生有敏锐深刻的诗意感受,常有创作灵感突如其来,就运斤如风,一气呵成。

但他坚执“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⑥,完篇之后,常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清代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载:“稼轩《贺新郎》《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岳珂谓其《贺新郎》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用事太多。

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未尝不呕心艰苦。

”⑦稼轩力求在一首词中,有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警句,使全篇俱活。

顾随

顾随

顾随目录[隐藏]【生平简介】【全才学者】【往事略集】【顾随与周作人】【顾随与叶嘉莹】【信札一二】【诗词作品】【顾随全集】(1897—1960)“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周汝昌对老师的评价[编辑本段]【生平简介】顾随,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

中国韵文、散文领域的大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

顾随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2月13日出生。

顾随四五岁时进入家塾,学四书五经,唐宋诗文及先秦诸子的寓言故事,也读了一些小说。

1907年入广平府中学堂,1915年季考北京大学,通过了北大国文系的入学考试。

北大校长阅卷时,发现顾随的中国文学水平卓异,建议他改学西洋文学。

于是顾随先到北洋大学预科专攻英语,两年后转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在北大他获得了很好的西洋语言与文学的修养,1 920年夏天毕业开始到山东青州中学。

1926年他执教于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他用鲁迅的思想给学生指明道路。

由于他的指引,许多学生都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顾随先后到燕京、北平、中法、北京、中国、辅仁、北京师范等大学执教。

顾随对开祖国和人民终生是一个忠诚的赤子。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他开始到大学任职任教,1953年到天津工作。

他的精神空前焕发,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但健康状况却日渐不支,1960年9月6日顾随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

1990 年,顾随先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门人弟子聚集北京,召开了“顾随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会”,会后印行了纪念文集。

1997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辅仁大学校友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顾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和“纪念展览”,《顾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已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顾随先后在河北女师学院、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及中国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四十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等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几年前在陪谭总在彼岸书店喝茶时,闲来无事在书店里随意找本书读,看到叶嘉莹先生对顾随先生讲课的笔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本来只是想用几首熟悉的诗词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读来酣畅淋漓,一下午看了大半,就索性买了带走了,书中对诗词的揣摩对我这种除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后再没接受过更高语文教育的人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一时间心潮澎湃。

书中多处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印象深刻,但最近几年看专业类的书多,看文学类的书较少,今年适逢读专业书有些瓶颈,厌书情绪上升,正好找来经典品味品味,果然药到病除。

王国维先生不愧为国学大家,书不厚,酣畅淋漓,多处让人不由得拍腿较好。

文中论文体兴衰更替:“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做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故谓文学者不如前,余未敢信。

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聊聊数语,道尽中国文学文体更替之缘由曲折,宋词到元曲也是一以贯之,文体之间有继承性、连续性,也有革新,才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波澜壮阔,一浪又一浪。

王国维先生对词推崇以“境界”分高下:“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由名句。

”那什么是境界呢?“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无境界。

”境界就是真情流露,有感而发,而不是无聊凑骚,“境界”二字着实精妙,读书笔记王国维先生的“境界”可运用到所有领域,合乎天理、地道、人性本真的就是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以境界而分,王国维先生认为北宋的词有境界,南宋无境界,南宋词人中,能和北宋并驾的只有辛稼轩一人。

境界分造境和写境,即理想与写实两派,“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又道:“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z.:顧隨先生的闡述真可謂是使人開眼。

一直以來讀詩都是沒頭沒腦直到今天才覺得什麽才是沒頭沒腦。

開場白詩之感發作用意在救人尚不免于害人,况意在害人?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与花鸟共忧乐,即有同心,即仁。

感觉锐敏,想象发达,然后能有同心,然后能有诗心。

卷一唐之編第一講初唐三家詩一王績五律《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外一如,写物即写其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

“牧童驱犊返”,多么自在;“猎马带禽归”,多么英俊!无功的确感到其自在、英俊(有英气)。

自得与自在不同,自在是静的,自得是动的。

自得,非取自别人,是收获而能与自己调和,成为自己的东西。

君子在礼乐庙堂中固可自得,即是绑赴法场,仍是自得。

此近于佛家所谓性不灭。

二沈佺期七律《古意》唐诗之好处有两点:(一)韵味(神韵)、韵;(二)气象。

韵味有远近,气象有大小。

凡一种作品文体初一发生时气象皆有阔大处,五言诗之在汉,七言诗之在唐,词之在北宋,曲之在元,皆气象阔大,虽然谈不到细致。

晚唐诗每字称量而出,故不及盛唐气象。

王无功由隋入唐,故其诗带点凄怆衰飒情味。

鲁迅先生作品亦然,凝练结果真成一种寂寞,不但冷淡是如此,写热烈亦然,终不能阔大、发皇。

诗人对人生极富同情心,而另一方面又极冷酷,言人之所不能言,欣赏人之所不敢欣赏,须于二者(同情心、冷酷)得一调和。

极不调和的东西得到调和,便是最大成功、最高艺术境界。

后人作诗,不是杀人不死,便是一棍棒打死老虎。

后来诗人之作品单调,便是不能于矛盾中得调和。

作品不能无“意”,然在诗文中,文第一,意第二。

诗是要人能欣赏其文,不是要人了解其意。

语言文字到说明已落下乘,说明不如表现。

(处世做人有时非说明不可,然亦要简明。

)三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唐人诗不避俗,自然不俗,俗亦不要紧。

宋人避俗,而雅得比唐人俗得还俗。

(六言诗易俗。

)前人论诗常用“意”字——诗意、用意。

今人所谓“意”,与古不同,后人所用“意”皆是区别人我是非。

诗所讲“意”,应是绝对的,无是非短长。

(俗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正是心服所至,是绝对的。

)诗可以说理,然不可说世俗相对之理,须说绝对之理。

凡最大的真实皆无是非善恶好坏之可言。

真实与真理不同,真实未必是真理,而真理必是真实。

说理应该说此理,否则要小心。

从“世法”讲,心往外跑,即“放心”,没有返照。

曾子“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是收“放心”,做返照。

凡能称得起诗人、哲人者,皆须有此返照功夫,且此为基础功夫。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亦是返照自我。

没有自我反省,稍错仍自觉不错,这便要不得。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欲纠此病,须能“自我扩大”。

第二講王績·寂寞心凡诗能代表一诗人整个人格者,始可称之为代表作,诗中表现的是整个人格的活动。

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

最会说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

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

有一颗寂寞心,并不是事事冷漠,并不是不能写富有热情的作品。

诗人多好饮酒,何也?其意多不在酒。

为喝酒而喝酒者,皆为酒鬼,没意思。

陶诗篇篇说酒,然其意岂在酒?其意深矣。

并且凡抱有寂寞心的人皆好酒。

世上无可恋念,皆不合心,不能上眼,故逃之于酒。

寂寞心盖生于对现实之不满(牢骚),然而对现实的不满并不就是牢骚。

改良自己的生活,常欲向上、向前发展,也是源于对现实的不满。

叹老悲穷的牢骚不可取,就是说,牢骚不可生于嫉妒心。

纯洁的牢骚是诗人的牢骚,可发。

余赞成诗要能表现感情、思想,而又须表现得好。

言中之物,物外之言,要调和,都要好。

右丞诗是物外之言够了,而言中之物令人不满。

姑不论其思想,即其感情亦难找到。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四句,本是外物与之不调和,而写出是调和。

诗中写丑,然须化丑为美,写不调和可化为调和,此艺术家与事实不同之处。

王无功写与世人之抵触、矛盾,而笔下写出来是调和。

这样的作风,其结果最能表现“力”。

心里是不调和,而将其用极调和的笔调写出,即是力。

真正寂寞是外表虽无聊而内心却忙迫——身闲+心忙=寂寞。

真正冲突、矛盾的结果是破裂,没有作品,组织不成,作品要组织;真正的调和也没有作品,如糖入水,无复有糖矣,真正的调和,便没有材料可组织作品。

只有在冲突之破裂与调和、消融的过程中,才能生出作品来,于此才能言语道尽。

西洋人是自我中心,征服自然;中国人是顺应自然,与自然融合。

山水画中人物已失掉其人性,而为大自然之一。

西洋人对大自然是对立的;中国人是没入的,甚至谈不到顺应。

人在愁苦中能在人事上磨炼是英雄的人,诗人也是英雄的诗人;人在愁苦中与大自然混合是哲人、是诗人。

第三講王維詩品論佛说:“置之一处,无事不办。

”(《四十二章经》)诚则灵。

一摩詰詩之調和在表现一点上,李、杜不及王之高超。

杜太沉着,非高超;李太飘逸,亦非高超,过犹不及。

杜是排山倒海;李是驾凤乘鸾,是广大神通,佛目此为邪魔外道,虽不是世法,而是外道。

佛在中间。

自佛视之,圣即凡,凡即圣,其分别唯在迷、悟耳,悟了即圣,迷了即凡。

此二相即是一相,即是无相。

说明、描写皆不及表现,诗法之表现是人格之表现,人格之活跃,要在字句中表现出作者人格。

佛是出世法,无彼、此,是、非,说伤心皆不伤心,说欢喜皆不欢喜。

王诗亦然,故曰“三十二相即一相,即无相”。

右丞学佛只注意寂灭、涅槃、法喜、禅悦,而不知“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放翁诗无拼凑,真是咬着牙说。

此派可以老杜为代表。

杜诗其实并不“高”。

杜甫,人推之为“诗圣”,而老杜诗实非传统境界,老杜乃诗之革命者。

诗之传统者实在右丞一派,“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皆此派。

中国若无此派诗人,中国诗之玄妙之处则表现不出,简单而神秘之处则表现不出;若无此种诗不能发表中国民族性之长处。

此是中国诗特点,而不是中国诗好点。

“名士十年无赖贼”(清舒铁云《金谷园》),人谓中国人乃“橡皮国民”,即此派之下者,如阿Q即然。

有——非有无——无,三个阶段。

右丞诗不是无,而是“非有无”。

老杜写诗绝不如此,乃立体描写,字中出棱,“字向纸上皆轩昂”(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此须是感觉。

二摩詰詩與“心的探討”人要自己充实精神、体力,然后自然流露好,不要叫嚣,不要做作。

禅宗所追求者吾人可不必管,而吾人不可无其追求之精神。

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己怎样生活而知道别人怎样活着的人。

不知自心,如何能知人心?孔子、释迦、耶稣皆是能认识自己的,故能了解人生。

首须“返观”——认识自己;后是“外照”——了解人生。

不能返观就不能外照,亦可说不能外照就不能返观,二者互为因果。

物即心,心即物,内外一如,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受用、真正的力量。

诗人的同情、憎恨皆从此一点出发,皆是内外一如。

若是漠然则根本不能跟外物发生联系,便不能一如,连憎恨也无有了。

余希望同学看佛学禅宗书,不是希望同学明心见性,是希望同学取其勇猛精进的精神。

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故曰精进;儒为淡薄(如上所举王荆公与张文定公的对话所言),没有勇猛精进,故较禅宗淡薄。

欲使生的色彩浓厚:第一,须有“生的享乐”。

此非世人所谓享乐,乃施为,乃生的力量的活跃。

人做事要有小儿游戏的精神,生命力最活跃,心最专一。

第二,须有“生的憎恨”。

憎恨是不满,没有一个文学艺术家是满意于眼前的现实的,唯其不满,故有创造;创造乃生于不满,生于理想。

憎恨与享乐不是两回事,最能有生的享乐,憎恨也愈大,生的色彩也愈强。

有憎就有爱,没有憎的人也没有爱。

此外第三,还要有“生的欣赏”。

前二种是真实生活中的实行者,仅只此二种未必能成文人、诗人,前二者外更要有生的欣赏,然后能成大诗人。

在纸篇外更要有真生活的功夫,然后还要能欣赏。

因为太实了,便不能写出,写不出来,不得不从生活中撤出去欣赏。

不能钻入不行,能钻入不能撤出也不行。

在人生战场上要七进七出。

中国自上古至两汉是生与力的表现,六朝是文采风流。

古人写诗是不得已,后人写作是得已而不已,结果不着边际,不着痛痒,吆喝什么不是卖什么的。

往好说是司空表圣《诗品》所说“超以象外,得其圜中”,self-center,自我中心。

文人是自我中心,然自己须位在中心才成。

中国人更“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并非拿事不当事做,拿东西不当东西看,而有拿事不当事、拿东西不当东西的神气,并非不注意,而是熟巧之极。

不是不认真,而是自在。

三摩詰詩之靜穆印象是死的,外物须活在心中再写。

有的诗人所写景物不曾活于心中。

人祸说文学是重现,余以为文学当为重生。

无论情、物、事皆为re-naissancn,复活、重生、看时是物,写时非物,活于心中。

人应能发现自己之短处,在自己内心发现悲哀,才能有力量。

世俗所谓欢喜是轻浮,悲哀是实在,佛所谓欢喜是真实。

必发现自己之短处,才能有长进、有生活的力量。

沾沾自喜者,故步自封。

第四講太白古體詩散輪一个诗人不许承认自己之不为人了解、作品之不为人所欣赏是应当的,这样便可减少伤感牢骚。

太白诗飞扬中有沉着,飞而能镇纸,如《蜀道难》;老杜诗于沉着中能飞扬,如“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一高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人间词话》)身临其境者难有高致,以其有得失之念在,如弈棋然。

太白唯其入人生不深,故有高致。

然静安“出乎其外”一语,吾以为又可有二解释:一者,为与此事全不相干,如皮衣拥炉而赏雪,此高不足道;二者,若能著薄衣行雪中而尚能“出乎其外”,方为真正高致。

情感虽切而得失之念不盛,故无怨天尤人之语。

人要能在困苦中并不摆脱而更能出乎其外,古今诗人仅渊明一人做到。

(老杜便为困苦牵扯了。

)陶始为“入乎其中”,复能“出乎其外”。

李、杜二人之不同:李但言文学,杜志在为政。

太白的高致是跳出、摆脱,不能入而复出;若能入污泥而不染方为真高尚,太白做不到。

表現高致的方式:幻想與屈原相較白為藝術而藝術平以人生而藝術。

——屈原诗无论其如何唯美,仍为人生的艺术;太白则但为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为作诗而作诗。

为人生的艺术有根,根在人生。

太白有幻想与屈不同,太白有高致与陶不同,故其诗亦不能复古到汉魏。

二敘事:詩化用典唐人诗抒情、写景最高,上可超过汉魏六朝,下可超越宋元明清。

唐代虽小诗人,只要是真诗人,皆能写,抒情、写景甚好。

李白才高,惜其思想不深。

哲人不能无思想,而诗人无思想尚无关,第一须情感真切,太白则情感不真切。

老杜不论说什么,都是真能进去,李之“天地皆振动”并未觉天地真动,不过为凑韵而已。

必自己真能感动,言之方可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