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该如何保护“相关隐私”

合集下载

民法学中隐私权的概念

民法学中隐私权的概念

民法学中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对自己个人信息的自主控制权,不受无关第三人干涉的权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隐私权逐渐成为重要的法律概念。

民法学中隐私权的概念主要围绕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和保护展开。

首先,隐私权包括个人的身体、思想、精神和感情等方面的自主权。

个人的身体是私密的,他人不得侵犯。

个人的思想、精神和感情也应受到保护,他人不得蓄意侵犯或伤害。

其次,隐私权也包括个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个人的个人信息是指与个人身份、家庭地址、工作单位、金融状况等有关的信息。

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被他人收集、使用和传播。

个人的个人信息具有私密性,不得无故泄露或滥用。

此外,隐私权还包括个人的居住和通信的保护权益。

个人的居住是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人不得擅自闯入或窥视。

个人的通信也是私密的,他人不得非法窃听、截取或干扰。

为了保护隐私权,民法学中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规定,明确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和个人信息处理的限制。

通信秘密保护法规定了对个人通信的保护措施,明确了个人通信的私密性和通信的保密义务。

在实际应用中,隐私权的保护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变得极为便捷,个人隐私面临着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涉及安全、治安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个人隐私权可能需要在一定情况下被限制。

因此,在规制个人隐私权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总之,民法学中隐私权的概念包括个人的身体、思想、精神和感情的自主权,个人的个人信息权益以及个人的居住和通信的保护权益。

隐私权的保护需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平衡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隐私权的概念和保护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知和关注。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法律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律原则。

公民的隐私权是一项基本权利,是个人自由和尊严的重要保障。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隐私权的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法律对公民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法律对公民隐私的基本保护原则、隐私权的内容及范围、与公民隐私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法律对公民隐私的基本保护原则法律对公民隐私的保护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性原则法律对公民隐私的保护,首先要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隐私权,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

这是基本的法律原则,是法律对公民隐私保护的出发点和依据。

2.信息保护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法律也要求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作出一定的规定和约束,以确保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犯。

3.监管和救济原则为了保护公民隐私权,法律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和救济途径。

监管机构可以对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而救济途径则可以给受到侵犯隐私权的公民提供法律救济途径。

二、隐私权的内容及范围隐私权是指公民不希望被公众知晓的一些私人信息。

它包括了个人情感、家庭生活、个人形象、个人名誉等方面。

具体来说,隐私权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空间的隐私权个人的住所、行踪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他人不得擅自侵犯个人的私生活领域。

2.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了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等私人信息,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他人不得擅自收集、使用和泄露个人信息。

3.通讯隐私权公民的通讯隐私权是指个人通过通讯手段所进行的通讯行为,如电话、短信等通讯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擅自窃听、窥视或者非法侵入。

4.肖像权公民的肖像权是指个人形象的权利,包括了名誉权和肖像权。

他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个人的形象进行传播、公开、展示等活动。

我国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我国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我国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我国民法典是我国首部统一的民事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构建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民法典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本文将就我国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一一阐述。

一、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指个人在个人生活、自由、尊严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

我国民法典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肖像权、名字权、容貌权、隐私权、个人信息权、健康权等人身权利。

”从民法典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确立了自然人隐私权的地位,并将其纳入了法律保护范围内。

同时,我国民法典还对隐私权的保护做出了以下规定:1. 禁止侵犯个人隐私权我国民法典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自然人的个人隐私,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

这项规定旨在保护人民的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得以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该条款还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等方面做出了限制。

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将会给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因此该条款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具有重要意义。

2. 禁止假冒他人行使隐私权有些人可能会假冒他人行使隐私权进行反社会行为,为了防范和惩罚这类行为,我国民法典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假冒自然人行使隐私权的,应当赔偿由此给被假冒人造成的损失和利益费,并承担公开道歉等责任。

这项规定是为了保护人民的隐私权不被滥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禁止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我国民法典第四十二章第二百四十四条对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作出了明确规定。

该条规定:“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承担依法责任,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这表明,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成为了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个人的隐私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银行账号等等。

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

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

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娱乐、交流,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那么,民法典是如何为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保驾护航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网络隐私。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络隐私可能包括他们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年龄、住址、学校等;也包括他们在网络上的活动记录,比如浏览的网页、发表的言论、购买的商品等;还包括他们与他人交流的内容,比如聊天记录、邮件等。

这些隐私信息一旦被不当获取、使用或披露,可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受到骚扰、欺诈、威胁,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这里的自然人当然也包括未成年人。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

这就为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保护。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未经未成年人同意,或者没有合法的依据,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们的个人信息,就构成了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这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尤为重要。

在网络环境中,很多企业和平台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可能会过度收集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比如,一些网络游戏要求未成年人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才能注册和游玩,而这些信息可能远远超出了游戏本身所需要的范围。

民法典的这一规定,为限制这种过度收集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企业和平台在收集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时,必须要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且只能收集必要的信息。

另外,民法典赋予了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对个人信息的查询、复制、更正、删除等权利。

如果未成年人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错误记录或者被不当使用,他们有权要求相关企业和平台进行更正或者删除。

而监护人也可以代表未成年人行使这些权利,以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

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隐私

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隐私

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隐私一、怎么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一、怎么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一)个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根据《民法典》一千零三十二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二)应当注意或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1、保护身世分量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子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

2、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

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

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3、合理清理“信息垃圾”。

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

4、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

5、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

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损害您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哪些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一)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世分量证号码和电子话号码。

(二)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三)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四)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五)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六)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七)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八)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九)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十)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民法该如何保护“相关隐私”

民法该如何保护“相关隐私”

民法该如何保护“相关隐私”生活中,经常有几个人的隐私经历相互关联的情况,其中一人处分其隐私可能侵犯其他人的隐私权。

对于这类支配个人隐私的同时又涉及到相关他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应当怎样进行法律协调?相关隐私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相关隐私,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属于隐私这个种概念下属的一个分支概念,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的自然人的隐私的隐私。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隐私是与他人的隐私相关联的,例如所谓婚姻关系的“第三者”的隐私,必然会涉及到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一者”和“第二者”的隐私。

而“第三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必然会涉及到相对应的另外两个关系人的隐私。

这样的隐私,就是相关隐私。

相关隐私并不是所谓“家庭隐私权”。

有人认为,“第三者”讲述涉及合法婚姻关系的当事人的隐私,是侵害家庭隐私权。

家庭隐私权的概念并不存在,因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

一个家庭可能会有自己的“集体隐私”,但是,由于家庭不是民事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家庭不会享有隐私权。

就是一个集体,也不会存在“集体隐私权”,因为集体也不是一个权利主体,无法享有隐私权。

而相关隐私,是民事主体之间有着共同内容的隐私。

所谓的集体隐私或者家庭隐私,不过都是相关隐私。

对于这种隐私,不是由一个共有的隐私权来保护的,而是由相关联的各个人自己所享有的隐私权来保护。

对于涉及到自己的那一部分隐私,都有权独立进行支配和保护。

因此,即使是相关隐私,也不产生相关隐私权这样的法律概念。

对相关隐私进行民法保护的重要意义隐私是民法所保护的极为重要的人格利益。

法律确认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对权利人的隐私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他人非法侵害任何人的隐私权,这是保护人的尊严的重要法律措施,是任何人都不能够忽视和违背的。

相关隐私,是自然人的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都要与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发生在一起交往的人共同享有的相关隐私。

这种相关隐私,既包含着本人的隐私,也包含着其他相关人的隐私,这种相关隐私涉及到相关联的每一个人的隐私及其权利。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在我国,民法典的实施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作用。

本文将从个人隐私的概念、个人隐私的内容、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揭示民法典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人隐私的概念个人隐私指的是个人生活、自我决策和个体人格等方面的权利,是个人享有的不受他人干涉、打扰和侵犯的权益。

个人隐私的核心是保护个人的隐私空间和个体的尊重。

二、个人隐私的内容个人隐私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通信隐私:包括个人短信、电话、邮件等通信内容的保密。

个人的通信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个人许可,他人不得擅自窃听、拦截或公开个人的通信内容。

2. 个人生活隐私:包括个人的居住、日常生活、亲密关系等私人生活的保护。

个人的生活隐私享有独立性和私密性,他人不得非法侵入、监视或干涉个人的私人生活。

3. 个人财产隐私:包括个人财产状况、财产来源和财产转移等方面的保密。

个人的财产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侵犯、窃取或披露个人的财产信息。

4. 个人健康隐私: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医疗记录和遗传信息等方面的保护。

个人的健康隐私享有保密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义务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保密。

三、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为了保障个人的隐私权益,我国民法典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禁止非法获取个人隐私信息:任何个人、组织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收集、使用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窃取、偷拍、偷录、侵入计算机系统等行为。

2. 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任何个人、组织在收集、使用、存储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并且必须取得事先的明确同意。

3. 强化个人隐私信息使用限制:个人隐私信息的使用应该限制在特定目的范围内,不得超出合理的使用范围,禁止将个人隐私信息用于商业推销、滥用人身权益等非法用途。

4. 加大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惩处力度:对于违反个人隐私保护规定,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他人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且提供受害者补偿机制。

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在各种场合被收集、存储和使用。

与此同时,个人隐私也面临着被侵犯的风险,如非法监控、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

这些问题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甚至可能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民法典》的出台,为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它明确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定义,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条件,以及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等。

首先,《民法典》明确了个人隐私的定义。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这一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从个人的日常生活到内心的隐秘想法,都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他人未经允许闯入我们的住宅,或者在我们的私人空间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这就侵犯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

再比如,未经我们同意,公开我们的日记、信件等私密信息,也属于侵犯隐私的行为。

其次,《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明确。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这一规定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有了明确的对象和范围,避免了在法律实践中的模糊和争议。

在处理个人信息方面,《民法典》规定了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条件。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这就要求处理个人信息的主体,如企业、政府部门等,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能随意收集、使用和泄露个人信息。

民法中的个人隐私保护

民法中的个人隐私保护

民法中的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隐私面临越来越大的侵犯和泄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规定并保障个人隐私权益。

在我国,民法中也纳入了一系列的规定,旨在保护个人的隐私权益。

本文将从民法的角度探讨个人隐私的保护。

一、个人隐私的概念与意义个人隐私是指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享有的相对独立、自由的权利。

它包含了个人的身体、生活、住所、通信、健康等方面的信息和行为。

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保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发展权,让个人能够拥有私人领域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其次,个人隐私的保护可以防止他人对个人的侵害和滥用个人信息,避免个人遭受不必要的伤害和困扰。

因此,个人隐私的保护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法中的个人隐私保护原则民法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自主权原则信息自主权原则指个人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决策权。

在信息时代,个人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个人身份信息、通信记录、财产状况等。

根据民法的规定,个人享有对自己个人信息的自主控制权,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获取、利用个人信息。

同时,擅自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隐私信息有权保持秘密,并有权选择披露给他人的权利。

在社会交往中,个人常常需要披露一定的个人信息,但这必须基于个人自愿和合法的目的。

他人未经允许或者违法目的披露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将构成民法上的侵权行为。

3.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指个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合法需要,对他人进行一定范围的监管和调查。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个人可以合理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

然而,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并遵循合法、正当的方式和程序。

4.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合法、正当的获取、使用和保护。

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是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确保个人信息得到保护,而不会被他人滥用或侵犯。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权面临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在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民法典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就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阐述。

第一章隐私权的概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权利。

该权利包括了公民个人生活、住宅、通信、通信秘密以及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

对于公民的个人生活和住宅,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未经许可侵入或侵犯。

同时,个人的通信内容及通信秘密也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通信,都不得被侵犯。

个人信息的保护更是民法典对隐私权保护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方面。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需要经过公民的同意,并且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

同时,组织或个人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守必要原则,确保收集的信息与收集目的相符合。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公民对于个人信息的访问、更正、删除等权利,使公民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三章隐私权的保护责任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违反隐私权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组织或个人将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同时,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还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使得违法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受到法律严惩,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害。

第四章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机制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民法典中还规定了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机制。

公民有权依法请求停止侵犯、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如果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公民对于隐私权保护机构的行为有监督和投诉的权利,保障了公民在隐私权保护中的利益。

结论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个人隐私权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法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法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法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流通的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扮演着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法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并分析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措施。

首先,法律通过确立个人隐私权利来保护个人的隐私。

个人隐私权利是指个体依法享有的对于其个人生活、个人信息和个人空间的自主控制权。

个人隐私权利的确立,首先需要法律对其作出清晰的界定,并将其纳入法律体系。

例如,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或法律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个人隐私权利,保障了公民的隐私不受侵犯。

其次,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规则。

在信息化社会,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无处不在,这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新的威胁。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法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限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例如,很多国家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和转移时需要取得个人同意,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惩罚力度,以此来保护个人隐私。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监管和保护。

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规定有助于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保护个人隐私权益。

这些机构负责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违反个人隐私保护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

监管机构的存在和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个人隐私泄露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

对于那些故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法律制裁。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个人隐私受侵害后的救济措施,例如可以要求违法行为人停止侵犯、删除个人信息、赔偿经济损失等。

这些法律救济措施为个人提供了法律保护的渠道,让个人在隐私受到侵犯时能够及时维权。

总之,法律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确立个人隐私权利、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规则、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和规定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及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法律为个人的隐私提供了切实的保护。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限制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限制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限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个人隐私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在中国,民法典便成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法规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限制。

一、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重视个人隐私权是个人基本权利的一部分,民法典充分认识到了个人隐私的价值和重要性,对其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通过法律的保护,个人可以享有自己不被侵扰、自由决定是否公开的权利,确保了个人隐私的自主性。

二、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范围1. 居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也日益严重。

民法典通过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使用、收集和保护,加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

未经个人同意,他人无权收集、使用、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有效保护了个人隐私。

2. 通信秘密的保护个人的通信秘密是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对此进行了明确保护。

在未经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他人无权以任何形式窃取、篡改或者泄露个人的通信内容,保障了个人通信隐私权的安全。

3. 身体、名誉权的保护个人的身体和名誉权也是个人隐私的重要方面。

民法典在这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禁止他人进行人身伤害、诽谤、侵权等行为,保护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名誉权益。

三、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限制尽管民法典对个人隐私进行了明确保护,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存在对个人隐私的合理限制。

1. 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民法典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对个人隐私进行限制。

例如,在特定调查或侦查活动中,相关机关可以依法获取个人通信信息以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2. 个人行为合法性的限制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受到限制和处罚。

民法典规定,个人的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这一限制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四、民法典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制裁也是民法典的重要内容之一。

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

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

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小编希望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经查找相关法律资料,我国法律涉及隐私权内容主要有如下条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40.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141.盗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称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侵犯姓名权、名称权的行为。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隐私权的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一、隐私权的概念与内涵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它涵盖了个人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身体隐私、通讯隐私、家庭隐私、社交隐私等。

私人生活安宁意味着个人有权在自己的生活空间内不受他人的无端干扰和侵犯。

例如,未经许可的闯入他人住宅、跟踪、骚扰等行为都可能侵犯这一权利。

私人信息秘密则包括个人的生理信息、健康状况、财务状况、社交关系、个人喜好等。

这些信息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他人不得擅自获取、传播或利用。

二、民法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对隐私权的保护。

其中,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这一规定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外,《民法典》还在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作出了规定,因为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

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决定权等权利。

三、民法对隐私权保护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一)侵权行为的认定在法律实践中,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即是否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者违背了公序良俗。

其次,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故意还是过失。

再者,需要确定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如受害人的精神痛苦、社会评价降低等。

最后,还要判断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某公司未经员工同意,在工作场所安装摄像头对员工进行监控,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对员工隐私权的侵犯。

民法典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典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典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民法典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首先,民法典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典规定,个人拥有对其个人信息的自主权和管理权,并且信息处理者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采取技术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一旦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篡改或滥用,个人信息处理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受害人有权向法院请求赔偿。

这一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责任追究和补偿机制,有力地保护了个人信息的安全。

其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合法取得和使用原则。

按照法律的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这就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需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收集目的、范围、使用方式等信息,并获得其同意。

此外,民法典还明确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获取、使用和交易个人信息。

通过这一规定,民法典有效地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合法和合规使用管控,保护了个人信息的隐私权益。

再次,民法典规范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争议解决机制。

在个人信息的保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议和纠纷。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纠纷,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争议解决途径。

个人信息处理者与信息主体之间的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一规定为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司法保障,有效地维护了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对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惩罚措施。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其职务便利、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手段非法获取、公开或者销售个人信息,将面临法律的处罚。

而对于故意泄露、篡改或滥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更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且为打击违法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

民法典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新规范

民法典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新规范

民法典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新规范个人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法律概念之一,是维护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保护个人隐私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将在2021年正式实施《民法典》,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个人隐私权的新规范。

本文将对这些新规范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关于个人隐私权的定义和范围。

《民法典》明确指出,个人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对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权利。

个人隐私权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生活、通信、通讯、住所、健康等方面,确保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和尊严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二,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严重。

《民法典》规定个人信息的获取、使用、披露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个人信息提供者有权了解和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此外,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措施也在《民法典》中做出了规定,包括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告知和同意、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等。

第三,关于个人生活、通信和通讯的保护。

个人生活、通信和通讯是个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法典》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入、监视、泄露他人的个人生活、通信和通讯。

对于违反这一规定的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关于个人住所的保护。

个人住所是个人生活和隐私的最后堡垒。

《民法典》对个人住所的侵权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法律禁止和制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住所,违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个人住所的秘密不受侵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使用他人的住所秘密。

第五,关于个人健康信息的保护。

个人健康信息是个人隐私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个人身体健康权利的重要手段。

《民法典》规定,个人健康信息应当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使用他人的健康信息。

同时,个人如发现自己的健康信息被泄露或滥用,有权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并有权要求赔偿。

总结起来,《民法典》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新规范,主要包括对个人信息、个人生活、通信和通讯、个人住所以及个人健康信息的保护。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一、公民隐私的含义及重要性公民隐私是指个人在不被他人干扰和侵犯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个人生活、个人信息和隐私空间进行自由、独立和自主的控制权。

隐私权的保护是人权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中个人自由和尊重的基本体现,对于公民的自由、尊严和人格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保护公民隐私的基本原则1.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荣誉和自由是不可侵犯的。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基本原则。

2.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信息合法权益。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维护个人信息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

3.提前告知和征得同意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等行为应当事先告知个人,并经过个人同意。

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必须提前告知个人相关信息,并征得其同意。

4.最小数据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应当合法、正当、必要,相关信息的处理不得超出达到处理目的的范围。

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采取最小措施,尽量减少收集、使用和披露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数量。

5.信息披露和透明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公众透明,及时有效地向个人提供与个人信息处理有关的信息。

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向公众和个人透明披露信息处理的相关内容。

三、法律保护公民隐私的具体措施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出台的专门的法律规范,对保护公民隐私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的范畴、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为保护公民隐私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保障。

民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民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和权益,民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民法中的角度探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实施情况。

一、个人信息的法律定义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方式、财产状况、网络身份标识符等。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基础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窃取、收集、出售或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11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或者非法使用。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1. 法律责任:(1) 违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承担民事责任,并可能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2) 泄露、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的:承担民事责任,并可能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3) 未经授权收集个人信息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4) 未采取合理安全措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承担民事责任。

2. 违法行为:(1)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2) 销售、出租、泄露个人信息;(3) 未经授权使用个人信息;(4) 未取得明示同意而收集个人信息;(5) 未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导致信息泄露。

四、民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实施情况1. 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公众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2. 设立个人信息保护机构: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调查和处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

3. 审查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性: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当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超出合理的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4.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措施:个人信息处理者应采取技术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者丢失。

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

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

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个人隐私权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而民法典为保护个人隐私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民法典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

一、权利定义和保护范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隐私权被定义为个人信息、隐私秘密等个人利益的一种保护权利。

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通信秘密、个人身体、个人名誉、个人信息等方面。

首先,个人通信秘密的保护是民法典强调的重点之一。

在通讯工具不断发展的今天,个人的通信权益需要得到保护。

民法典规定,未经个人同意,他人不得非法窃取、截听、篡改个人通信内容。

这一规定为个人的通信隐私提供了法律保护。

其次,个人身体的隐私权也受到民法典的保护。

个人的身体信息是最为私密和个人特有的,个人有权拒绝他人未经其同意对其身体进行侵犯。

民法典规定,他人不得非法侵入、窥视他人的身体隐私,不得未经同意拍摄、传播他人隐私的图片、视频等,以确保个人身体隐私的安全。

再次,个人名誉的隐私权也得到了民法典的妥善处理。

民法典规定,他人不得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恶意中伤,不得公开他人的档案、隐私信息。

这一规定保护了个人名誉的隐私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秩序。

最后,个人信息的隐私权也是民法典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突出。

民法典规定,个人有权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他人未经同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这一规定为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责任和救济措施保护个人隐私权并非一项单向的权利,也需要相关责任和救济措施的配套。

民法典为此提供了合理的安排。

首先,民法典规定了侵害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规范和违法责任。

对于非法窃听、侵犯个人名誉、泄露个人信息等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侵权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其次,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民法典规定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个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恢复名誉、删除信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民法该如何保护“相关隐私”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生活中,经常有几个人的隐私经历相互关联的情况,其中一人处分其隐私可能侵犯其他人的隐私权。

对于这类支配个人隐私的同时又涉及到相关他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应当怎样进行法律协调?
一、相关隐私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相关隐私,是笔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属于隐私这个种概念下属的一个分支概念,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的自然人的隐私的隐私。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隐私是与他人的隐私相关联的,例如所谓婚姻关系的“第三者”的隐私,必然会涉及到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一者”和“第二者”的隐私。

而“第三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必然会涉及到相对应的另外两个关系人的隐私。

这样的隐私,就是相关隐私。

相关隐私并不是所谓“家庭隐私权”。

有人认为,“第三者”讲述涉及合法婚姻关系的当事人的隐私,是侵害家庭隐私权。

家庭隐私权的概念并不存在,因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

一个家庭可能会有自己的“集体隐私”,但是,由于家庭不是民事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家庭不会享有隐私权。

就是一个集体,也不会存在“集体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隐私权”,因为集体也不是一个权利主体,无法享有隐私权。

而相关隐私,是民事主体之间有着共同内容的隐私。

所谓的集体隐私或者家庭隐私,不过都是相关隐私。

对于这种隐私,不是由一个共有的隐私权来保护的,而是由相关联的各个人自己所享有的隐私权来保护。

对于涉及到自己的那一部分隐私,都有权独立进行支配和保护。

因此,即使是相关隐私,也不产生相关隐私权这样的法律概念。

二、对相关隐私进行民法保护的重要意义
隐私是民法所保护的极为重要的人格利益。

法律确认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对权利人的隐私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他人非法侵害任何人的隐私权,这是保护人的尊严的重要法律措施,是任何人都不能够忽视和违背的。

相关隐私,是自然人的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都要与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发生在一起交往的人共同享有的相关隐私。

这种相关隐私,既包含着本人的隐私,也包含着其他相关人的隐私,这种相关隐私涉及到相关联的每一个人的隐私及其权利。

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及其权利,就要保护相关隐私。

如果对相关隐私不予重视或者保护,就可能损害范围极为广泛的人的隐私利益和隐私权。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按照隐私权保护的基本规则,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隐私权就是自然人支配自己的隐私的权利,权利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愿意隐瞒就隐瞒,愿意公布就公布。

但是,行使自己的隐私权也应有一个界限:隐瞒自己的隐私、保守自己的隐私,不得违反公共利益,当司法机关调查犯罪行为而借口隐私而予以隐瞒的时候,这就不是行使隐私权的问题了,而是妨害司法;宣扬自己的隐私、诉说自己的隐私,如果侵害他人的权利或利益,也构成侵权。

既然隐私权人有权支配自己的隐私利益,那么,对于包含自己的隐私的相关隐私,也应当有权支配,也就是与相关隐私有关的其他关系人对于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隐私有权进行支配。

如果这种支配自己隐私的行使权利行为受到非法干涉和限制,应承担侵害隐私权的责任。

但是问题在于,任何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能牺牲或者侵害他人的隐私,不能侵害他人的权利,同时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在相关隐私中,一个人行使自己的隐私权,支配自己的隐私利益,必须很好地保护他人的隐私,使共同享有相关隐私的关系人的隐私权不因一方当事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受到侵害。

如果在行使自己的隐私权支配相关隐私时,没有尽到保护相关隐私的关系人的隐私权不受侵害的义务,就应承担侵权责任。

这也是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条文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三、对相关隐私进行民法保护的主要规则
在对相关隐私进行民法保护的时候,应当确立民法保护的基本立场。

笔者认为,对于相关隐私的法律保护,应当纳入隐私权的统一保护制度当中。

加强对相关隐私的保护,就是强调这种隐私在运用隐私权保护的时候,应当重点予以保护,以及在保护中的特殊规则。

在这个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对于相关隐私的民法保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则:
1.相关隐私的关系人共同享有、共同支配相关隐私利益。

相关隐私事实上就是相关人对相关隐私的共同享有。

在确立相关隐私的民法保护规则的时候,应当参考物权法共同共有的规则,确立其立场。

这就是,对于相关隐私应当共同享有,相关隐私的关系人在支配相关隐私利益的时候,应当实行“协商一致”的原则,即在原则上,相关隐私的关系人对相关隐私的支配应当一致同意,方能行使对相关隐私的支配权。

当然,相关隐私不是共同共有,不是一个独立的隐私权,而是各个隐私权人对自己的那一份隐私利益享有的支配权利。

对于相关隐私的支配,应当协商一致,共同支配,保障任何与相关隐私有关联的关系人的隐私不受支配相关隐私行为的侵害。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2.相关隐私的关系人负有对其他关系人的保护注意义务。

法律应当确立相关隐私当事人对其他关系人的保护注意义务,以保护相关关系人的隐私权。

这种对相关隐私的保护义务,就是对相关隐私关系人的保护注意义务,应当以高度的注意程度即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谨慎行事。

其判断标准应当是客观标准,即相关隐私的关系人之一,在支配相关隐私时,只要对于其他关系人的隐私有所泄漏或者宣扬,即为违反该义务。

3.支配相关隐私应当征得相关隐私关系人的同意。

凡是支配自己的隐私涉及到相关隐私的时候,行为人必须征求相关隐私关系人的同意,以取得对相关隐私的支配权。

否则,即为侵犯他人隐私权。

例如,以别人写给自己的书信为依据写的回忆录,双方对此都愿意公开,那么一方写作回忆录,说到这些信中涉及的隐私问题,不会造成侵权的结果。

如果对方不同意公开,却硬要写出来,那就是对相关隐私关系人隐私权的侵害,也构成侵权。

如果这封信或者这些信还涉及到第三人的隐私,那就不仅仅要征求对方的意见,还要征求涉及到的第三人对于相关隐私的意见。

如果不征求对方和第三人的意见,那就要处理好,凡是涉及到对方和第三人的隐私问题都要妥善处理,不能泄露他人的隐私。

违反相关隐私的保护注意义务,造成对方或者第三人的隐私权损害的,都构成侵权。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4.相关隐私关系人拒绝同意对相关隐私进行支配的,其他关系人不得支配。

处理相关隐私的案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不能侵害他人的权利。

没有征得相关隐私其他关系人即隐私权人的同意,就不能就这样的隐私进行描写。

相关隐私关系人明确反对对相关隐私进行支配的,其他人不得强制支配。

如果对涉及到自己的隐私部分进行描写,也必须隐去他人的隐私,只能暴露或者公布自己的隐私部分,否则构成侵权。

5.支配涉及死者相关隐私应当征得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人的同意。

死者的人格利益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涉及到已经去世的死者相关隐私时,其他关系人进行支配,也应当注意保护死者的隐私利益,不得非法侵害。

死者的相关隐私被非法支配,未经死者的保护人即近亲属的同意,造成死者的隐私利益受到侵害的,其近亲属作为保护人,有权进行保护,提出追究侵权行为人侵权责任的请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