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科普文(一)学案
最新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专题3.5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解析版)
高考一轮课程语文:专题3.5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解析版)1.从材料选择上看,科普文章兼顾中外作品,如福建卷的《说不尽的萤火虫》(摘编自《新华文摘》)、广东卷的文章选自英国作家乔纳森·西尔弗顿的《种子的故事》,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地理等各方面。
2.从考查内容来看,注重对“筛选并整合信息”“文本基本特征”“语言特色”“个性化问题解读”等的考查。
3.从考查趋势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已经多年没有考查科普文章,而其他省市的试卷偶有涉及,随着使用全国卷省市的增多,科普文章阅读考查的趋势将会增大。
一、关于科普文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二、科学小品的特征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特点如下: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
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
张平:实用类文本 科普文阅读导学案
霍邱一中2020 年高考一轮复习“一式三案”导学案专题名称: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主备教师:张平一、典型例题:说不尽的萤火虫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
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
到 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
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 led 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以上。
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 led 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
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
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
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
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科普类文本阅读(一) 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科普类文本阅读(一)学案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隼一只猛禽用翅膀尖梢在蔚蓝的天空中扫画出一个个圆圈。
这个飞翔的“几何学家”正是游隼——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化身。
相传,荷鲁斯有时变成鸟,有时以人身隼头的形象出现。
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游隼美丽英勇,无疑是天空之神的理想象征。
游隼上体呈深蓝灰色,有黑褐色横斑,头颈部为黑色,带蓝色光泽,下体由白色到淡黄,有黑色横斑。
游隼体长约0.5米,双翅展开可达0.7米左右,体格强健,善疾飞,有鸟中“歼击机”的美称。
游隼分布广,适应性强, 尤为喜欢在开阔的原野上活动,捕食正在空中飞行的鸟类。
它们一旦发现猎物,就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至肩部,以每秒近100米的速度向猎物猛扑过去,迅速伸出强健的脚掌,猛击猎物的头部或背部。
这一击非同小可,一下可打掉鸽子或乌鸦的头。
猎物被击昏或击毙后坠落时,游隼会快速轻盈地跟随猎物下降,在半空中将猎物抓走。
猎物在其短的钩状喙和长而尖端弯曲的钩状爪的配合下,迅速地被肢解和撕碎。
一对游隼和它们的一窝儿女,在一个夏季能够捕食300多只中型鸟类,所以猎人经常驯.养游隼作为狩猎助手。
这种最野性、最凶猛的鸟类一旦养熟了,在人面前会变得像母鸡似的温驯,是世界上可用作猎鹰的最好种类之一。
游隼和大多数猛禽一样,可以消灭猎物种群中老、弱、病、残个体,对于促进生物种群的进化和更新,以及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凭借卓越的捕食技能、优良的驯化性能,成为猎人向往拥有的狩.猎助手。
也有许多人将游隼的标本甚至羽饰, 视为威严和权贵的象征。
这样对游隼的狂热追捧,导致游隼的价格飞涨,目前国际市场上一只游隼实际售价达数千美元,一只完整的标本也有数百美元的报价,从而引发了众多偷猎者对游隼的疯狂捕捉和猎杀。
游隼数量急剧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剧毒有机氯杀虫剂在世界范围的滥用。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2 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科普文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二)阅读步骤和要求科普文阅读要注重整体理解,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探究文章展现的人文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1.标画关键,速读明意。
边读边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如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中心句、要点句等;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
2.把握对象特点。
整体解读文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科普文,总要有一个主要说明对象,阅读文章时要认真把握这个说明对象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形态、性质、性能、习性、原理、用途、功能、影响、结构、操作、程序,发生、发展的规律等,从说明对象的特点上把握全文。
3.探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生命的珍贵与崇高,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整体阅读示例(202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
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
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 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
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
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
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教案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教案2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与新闻)教案 2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科普与新闻阅读的文本特点与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实用类阅读中科普与新闻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科普文考点解读】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科普文规律揭示】科普文阅读文章的选材贴近生活关注现实。
考查面广,涉及到了分析鉴赏语言、把握结构、筛选信息、分析写作手法与体裁特征、概括中心意思等考点。
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有各考点独立命题形式,也有几个考点综合命题的形式。
对结构的考查一般包括:①划分文章的层次。
②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
③分析文章结构特点。
④鉴赏谋篇布局的特点。
对语言的考查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重点字词、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分析概括;二是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科普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
对手法的考查常与对语言的考查结合起来体现。
这类题目的考查与文学类文本不同的就是体裁特征,考生要注意在复习中掌握科普文的体裁特点。
探究概括科普作品中心意思,则既可以是对作品部分中心层意、段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整篇作品中心意思的概括,还可以是对作品反映出来某种思想倾向或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命题特点。
【科普文技巧指导】1.掌握科普文的特点:(1)短小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基础文本整体阅读——科普文、访谈
学案5基础文本整体阅读——科普文、访谈复习任务了解科普文、访谈文体知识,能够对科普文、访谈两种文体进行整体把握。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文本形式话题文字量选文特点2022全国甲卷非连续性文本(自然科学论文或科普文)杂交水稻培育1 084字①选文以非连续性文本为主,以连续性文本为辅。
非连续性文本一般由2~3则不连续的文本组成,文体多是新闻、报告、论文、科普文、访谈等,其中可能包括一则图表材料,总字数为1100~1 500。
连续性文本多以科普文、访谈为主。
②选文内容紧扣社会热点,突出时代性。
材料具有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多的特点。
全国乙卷非连续性文本(自然科学论文或科普文)雪花形状810字2021 全国甲卷连续性文本(科普文)水的密码 1 363字全国乙卷非连续性文本(三则新闻)粮食安全 1 015字2020 全国Ⅰ卷非连续性文本(三则新闻) 新基建 1 145字全国Ⅱ卷非连续性文本(讲话+评论+新闻)精准扶贫 1 167字全国Ⅲ卷连续性文本(访谈)非虚构作品1 186字知识图要前备知识——科普文、新闻访谈文体特征一、科普文相关知识(一)分类与特征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1.一般分类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科学说明文,二是科学小品。
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基本特征(1)内容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科普文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
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
文章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认真品读文章,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科普文章)》导学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科普文章)》导学案一、通文体知识,知高考考查点(一)传记的分类作为一种文体,传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照叙述人称划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本人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形式如同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不散”。
他传是他人为传主撰写的传记文章。
2.按照表达方式划分,传记可分为叙传和评传叙传以记叙为主,重在“叙”。
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
评传多用第三人称,重在“评”,一般是在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对传主的思想行为和成败得失等进行评述。
3.按照篇幅长短划分,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大传,又叫传略,即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传记。
小传就是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
(二)传记的特点真实性传记所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物”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内容真实准确,不允许虚构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要表现出人的生命和情感;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通过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塑造鲜明形象,增加艺术感染力的目的概括性传记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极具性格特点的人物;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特点的事迹通俗性传记一般要求在表达上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
语言风格要求多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三)传记的表达技巧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对读者陌生的,但与主题的关系密切,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材料,一般要详写;对读者熟悉的,但与主题的关系不密切的材料,一般要略写,甚至一笔带过。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请结合(jiéhé)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答案: 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 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wǒ men)唯一的家 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 ;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第九页,共27页。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 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 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 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 ℃),白天奇热(99 ℃)。
问题? 探究性题目的创设,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理解的程
1.带着问题, 细读原文
度或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只有把所阅读的文本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语句,某一科 学事物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原理都了然于胸,才能对题目中
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究。
2.明确思路, 选准角度
在对文本内容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科学论证步骤或过 程、具有什么科学价值等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理解,细致解 析所设题目的关键内涵,才能找准所答问题的方向。
第八页,共27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 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 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chú le)地球, 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 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 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 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教案 粤教版-粤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讲评教案七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科普文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科普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病例1:如第四大题的第1题:文章以“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有的同学回答:文章以“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为题目,形象生动地点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希格斯玻色子”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读者。
分析:该答案不很明确,漏掉了关键信息,只按照常规的理解题目好处的方法答题,仅仅点出了说明对象,以及吸引读者,答案不完善。
归纳常见失误一:不了解文本特征,缺失关键信息。
病例2:如第四大题的第2题:本文所谈的是较为深奥的物理学问题,但一般读者读完之后也能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把深奥的问题浅显化,这是一般科普文的写作要求。
本文是深奥的物理学问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说明:(1)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2)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引发“希格斯玻色子”的探究;(3)将来的发展之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学案9:科普阅读
科普阅读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科普文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科普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归纳常见失误一:不了解文本特征,缺失关键信息。
归纳常见失误二:审题粗疏,不明答题角度。
归纳常见失误三:脱离文本,机械作答。
(二)抢分技巧1.认真审题,找准区域。
2.理清层次,圈点整合。
3.精确概括,分条列项。
4.具体阐述,精练得当。
5.讲究条理,有序组织。
四、难点突破,拓展升华。
科普文的文体特色是考查的一个难点。
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
因此科普文主要分为两大类:(1)科学小品文;(2)介绍性说明文。
(1)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它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 教案精品版
授课题目
科普文阅读
拟 3 课时 第 3 课时
明确目标 1 了解科普文的定义与文体特点。
2 学会阅读科普文,运用基本点 重点:辨析科普文的类别,学会从调查的角度分析综合结论与观点 。 难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
教学后记:
3
1
……………………………………………………………名校名师推荐…………………………………………………
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 50 吨水里大
约只含有 7.5 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 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 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 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 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 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 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 1 吨铝所需要 的电能还多 3 倍。
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 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 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 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 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 的聚变能。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 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 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 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 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 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60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学案60科普文(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 1.掌握科普文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
2.掌握科普文的高频题的做题方法。
①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
②科普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③科学小品文也叫____________,除了讲求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外,尤其讲究________。
④科普文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⑤科普文常用来增加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段有: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用______的表达方式,还可以穿插一些________________等。
1.知识问答结合你学过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谈谈它是如何做到生动性、趣味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范阅读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提示①分清类别读懂文本读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最新高考一轮课程语文: 专题3.5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解析版)
高考一轮课程语文:专题3.5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解析版)1.从材料选择上看,科普文章兼顾中外作品,如福建卷的《说不尽的萤火虫》(摘编自《新华文摘》)、广东卷的文章选自英国作家乔纳森·西尔弗顿的《种子的故事》,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地理等各方面。
2.从考查内容来看,注重对“筛选并整合信息”“文本基本特征”“语言特色”“个性化问题解读”等的考查。
3.从考查趋势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已经多年没有考查科普文章,而其他省市的试卷偶有涉及,随着使用全国卷省市的增多,科普文章阅读考查的趋势将会增大。
一、关于科普文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二、科学小品的特征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特点如下: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
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案)-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I06.1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题点必备知识1.科学小品的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要使文笔生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要善于穿插趣闻,三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二)科普文章的结构特点科普文章的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首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然后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三)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四 科普类文本阅读学案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四科普类文本阅读学案不分版本分点突破四科普类文本阅读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导图指引考向分析一、科普文的概念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局部,是推动人类文明开展的主要动力,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而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人们探求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兴趣。
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
二、科普文的分类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科学说明文,二是科学小品。
高考大多项选择用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其特点如下:(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符合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生动性需要: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效劳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三、科普文的考查考向(一) 归纳文本信息归纳文本信息的方法与论述类文本阅读根本相同,归纳时应关注以下语句:(1)从科普文中的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2)抓住科普文中的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
(3)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3)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4.3 科普文章阅读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4.3 科普文章阅读【重点知识梳理】1.科普文的含义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
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
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如:《昆虫记》。
2.科普文的类别(1)科学小品文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主要特点①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
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
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科学小品介绍的知识必须有真凭实据,合乎科学。
②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
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
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
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三讲 科普文和报告教学案(含解析)
第三讲科普文和报告基础点:一、科普文章的相关知识1.科普文的定义科普文跟科学论文不同,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此文体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趣味性和通俗性等特点。
2.科普文的类别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3.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
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
例如:(1)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3)把科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
4.科普文章的作用科普文章在社会传播中有三大作用:一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二是解释、示范科学方法,三是引导、培养科学精神。
5.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下定义: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
③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或现象。
(好处: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④用引用:引用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
⑤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
(好处:使说明内容明确,条理清楚)⑥列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学案科普文(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 1.掌握科普文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
2.掌握科普文的高频题的做题方法。
①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
②科普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③科学小品文也叫____________,除了讲求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外,尤其讲究________。
④科普文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⑤科普文常用来增加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段有: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用______的表达方式,还可以穿插一些________________等。
1.知识问答结合你学过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谈谈它是如何做到生动性、趣味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规范阅读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提示①分清类别读懂文本读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②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
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
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
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
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
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
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a.审清题意,把握要求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
有的学生因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
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
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
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b.准确表述,灵活回答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
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
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
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c.掌握方法,避免失误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
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3.演练体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植物有感情吗植物有许多本能,比如光合作用、吸水、被暴晒后发蔫、产生毒素、进化出毛刺等。
虽然大多数科研人员不会把植物的本能当成植物自身的喜好,但是有些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坚信植物的情感是产生那些本能的基础。
这些看法是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得出的推论,而真正的科学理论是要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反复的实验才能确定下来。
植物会在干旱来临的时候将根扎得更深,以获取更多的水源;植物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以招蜂引蝶来为它们授粉。
这些本能都是经过几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得来的。
如果植物也有情感,它们就应该有所喜好,那么,在经历了数万年的自然灾害后,它们就应当具有向更适合的环境迁移的能力,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结果呢?这反证了植物没有情感。
植物会害羞吗?有人说当然会,他们举的例子是含羞草。
手一碰含羞草,它就“害羞”地把叶子收起来。
其实,它不是害羞,而是一种本能反应。
在含羞草叶柄的茎部,有一个储藏液体的囊袋,它好像液压机里的油缸。
平时,囊袋里装满了液体。
当你触动叶子的时候,囊袋里的液体就向上部和叶子两侧流动,叶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下垂、合拢。
等平静一会儿,液体又慢慢从叶子两侧流回叶柄中的囊袋,依靠液压传动,叶子重新抬起和展开。
还有人提出,蔷薇怕被动物吞吃时会痛,因此演化出刺这种防御武器。
事实上,古生蔷薇有多种形态,这种有刺的蔷薇因为能适应环境而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下来,而不是因为它们怕痛。
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
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
因此,不少人也认为植物“好色”也是一种情感。
其实,这也不是植物的“喜好”所决定的,而是因为在某种颜色的光照射下,植物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合成效果更好。
由于各种植物在外界不同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这些特点和表现,第一个认为它们有情感的人是美国人巴克斯特。
他原是纽约市的一名警察,退休后以开测谎仪培训班为生。
有一天,他给花浇水的时候,突然想到是不是用测谎仪来研究一下植物。
根据测谎仪的设计原理,人在撒谎时由于紧张皮肤会出汗,从而使皮肤电阻降低,因此,测谎仪通过测定皮肤电阻的变化可以辨别人是否在撒谎。
于是,巴克斯特认为,随着水抵达叶子,叶子含水量增加,电阻也跟着逐渐降低,因此,可以用测谎仪画出叶子电阻变化曲线。
但是,他得到的曲线却与预料的不符。
据巴克斯特说,当时测得的曲线看上去就像一个人陷入困境时的反应曲线。
巴克斯特由此灵感闪现,改变了原来的“研究计划”,决定涉足一个更伟大的“研究”——检测植物是否有人一样的反应。
第一步:整体把握全文阅读方法与思路提点第一步:明确说明对象。
第二步:可根据文章的时间、方位、步骤、阶段等划分层次,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三步: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四步:分析说明方法。
第二步:做题(1)从全文看来,“植物有感情吗”的“感情”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重点概念的理解。
这种概念内涵的理解题,原则就是要到文中去找答案。
不过这种答案有的是正面的、直接给出的,也有的是反面的、间接给出的。
找答案的时候,要先确定考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语境确定答案区的方向,再找到答案区。
答题时一般不要用具体的事实作答案,这样会以偏赅全,而要用对事实作归纳的文字作答案。
(2)对“植物有感情”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他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做这类题,应先找出作者观点所在的句子,然后整合、概括即可。
像本题,观点句多放在段的后半部分,语言标志有“反证了植物没有情感”。
(3)文章许多地方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请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任何写法都是为表达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是辨认写法(本题不用,题干已经指明了写法),然后将写法和文章的文体、所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思考其作用。
拟人和文体——科普结合,当然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拟人和文章的内容结合,当然是对植物情感的说明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
用题答题模式:什么写法——举例——分析结论。
(有时举例可以省略)(4)文章结尾说巴克斯特改变了原来的“研究计划”,你认为他的新的研究会成功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如下几点:a、一般只有两种答案:成功、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