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进率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进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进率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材中相关课文、计算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主题:你知道升和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呢?2. 概念讲解(15分钟)•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升和立方厘米的关系,介绍不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步:讲解进率的概念,如何计算进率,以及运用进率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 练习与训练(25分钟)•第一组: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巩固基本概念。
•第二组: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解决容积单位换算问题。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进行总结反思。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相关习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容积单位换算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际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知识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本P46~47 例3、例4。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转化。
2.教学难点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用具自制课件、学具。
五、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2.长度单位有哪些?3.面积单位有哪些?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探究新知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转化。
(1)出示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按照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小组讨论后汇报。
(2)汇报结果。
1 立方米=1 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 000 立方厘米1 立方米=1 000 000 立方厘米(3)因为1 米=10 分米,棱长是1 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成棱长是10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 000 立方分米,所以1 立方米=1 000 立方分米。
(4)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 000。
(5)填空。
①8 立方米=()立方分米②10.4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③400 立方分米=()立方米④132 500 立方厘米=()立方米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比较。
计量长度(边长、棱长、周长)要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平面图形面积、表面积)要用面积单位,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2.体积单位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体积单位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体积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如:学生分组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些体积单位换算的题目,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课件、粉笔盒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体积的单位有哪些?用手势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大小。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统一计算公式是?2、情境导入出示问题:“一个正方体礼品的包装盒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找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做此题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想一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猜一猜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板书1立方分米等于多立方厘米3、推导新知观察屏幕课件显示的立方体,思考回答,推导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底面积是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把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平均分成10层,每层有10×10=100块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0×10=1000立方厘米用类似的方法推导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说一说。
4、归纳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5、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6、巩固深化,展示问题,得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展示题目:3.8m3=dm3,2400cm3=dm3学生做题,自主归纳出单位变换的方法:小单位变大单位,除以进率大单位变小单位,乘以进率。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概念。
2.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难点:实际问题中体积单位进率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进行解答。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进率的准确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体积单位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 实际问题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与应用,确保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3.掌握体积单位进率的应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1.体积单位进率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用正确的单位进率。
【教学内容】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立方米(m³)”、“升(L)”、“毫升(mL)”等单位来度量体积。
但是,不同的单位之间要如何换算呢?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于我们正确使用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关于毫升、升、立方米的换算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张图:(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升2. 首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1)2.5升= ? 毫升(2)0.6立方米= ? 升(3)1000毫升= ? 升(4)3.5立方米= ? 升(5)800毫升= ? 升(6)0.2 升= ? 毫升(7)0.002升= ? 毫升(8)3立方米= ? 升(二)体积单位进率的概念1.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了解一下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n 次方,n是小单位距离大单位的个数。
2.进一步说明:当1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3次方时,则2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3次方)的2次方,即10的6次方。
再进一步推导,3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9次方,4个单位的进率是10的12次方,以此类推。
3.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 从毫升到升的进率是10的1次方,也就是10。
- 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
(三)体积单位进率的计算方法1.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下面的进率:(1)从毫升到升的进率是多少?(2)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多少?2. 再来看一下图2,举例来说:(1)升和立方米之间跨越了3个单位,因此从升到立方米的进率是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熟练地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2. 体积单位换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3. 实际应用:运用体积单位换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演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体积单位换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体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讲解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2)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 演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1)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为例,演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体积单位换算的规律。
4. 小组合作,探究体积单位换算(1)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情境教学,实际操作(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体积单位换算。
(2)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与体积单位换算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教案
(2)进率关系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进率关系进行体积单位换算,这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举例: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进率关系的运用。
(3)单位换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这三个体积单位的概念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如一个立方米的容器可以装多少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的物体,如何将立方米换算为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进行体积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换算体积单位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2.学具:学生体积换算表、实物模型、体积单位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明有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请计算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换算体积单位,观察并记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体积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有哪些单位之间也有进率,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米分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出课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1、教学例11。
(1)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2)提问: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正方体棱长的关系作出判断,即:1分米=10厘米,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3)用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板书:1000立方厘米)(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板书: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班内交流。
如果有学生直接说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得这个结论的?引导学生把棱长1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7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算法:进率x高级单位的数(2)500厘米=()分米=()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
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x1分米x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x10厘米x10厘米=1000(立方厘米)(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2)(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优秀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单位间的进率。
3、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到底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猜想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提问:体积是多少?(101010=1000(立方厘米)。
)教师:由此可知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教师:如果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立方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请生说一说推导过程。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3)完成课本34页表格,进一步区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出示例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
【教学难点】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请你填一填这两道题,看看你学得怎么样。
(课件第2张)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m³)。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
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
【设计意图】1dm³是多少cm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第3张)(1)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课件第4张)生1: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³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生2:它的底面积是1dm²,就是100cm²,100×10=1000,一共是1000cm³。
1dm³=1000cm³【设计意图】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和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依安县实验小学陈晓燕教学内容:教材第34例2、35页例3例4及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准备: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生回顾回答师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那你知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生回顾回答: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二、民主导课(一)教学例21、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问: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看模型回答:1立方分米)2、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可以看作是10厘米吗?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引导生动笔计算,部分学生可能回答: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体积为10×10×10=1000立方厘米)3、1立方分米和1000立方厘米是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吗?(生回答: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吗?(生回答:1000,师板书1分米=1000厘米).4、出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如果把这个模型的棱长理解为1米,体积是多少?(生看模型回答:1立方米)5、现在把1米看成10分米,体积是多少?这说明什么?(生回答:1000立方分米,说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00)7、指黑板板书,让学生看着黑板和老师一起口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体积单位模型、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假设我们有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那么它的体积可以用多少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基本概念,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相关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
2.讲解: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相关计算。
4.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运用。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在旁边标注一些关键词,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章节位于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基本概念,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同体积单位之间进行转换的情况,那么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道具,呈现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例如,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同时,给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0.5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并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表示。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在操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表格式)
2.独立探究,旧知迁移
2.8m =()dm 3500cm =()dm
2.8m²=()dm² 3500cm²=()dm²
3.8m3=()dm³ 2400cm³=()dm³
3.概括小结,方法构建
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要乘进率。
第二列是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进率。
小结:体积单位名数的换算与以前学习的长度、面积单位名数的换算方法相同,只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二)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提醒还有一个隐藏信息50×30×40】
出示学生计算过程,再出示:60000cm³=60dm 3=0.06m³
在实际运用中,数值太大时,可转化为较高级单位来表示。
数值太小时也可转化为较低级单位来表示。
单位间的转化,还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更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圈出与其他数据不相等的那个数据
5.08m³ 50800cm³ 5080dm³cm³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生活味儿。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
5、课堂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1、从学生*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进率、面积单位进率和认识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通过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想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用同样的方法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从而推导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技能目标:能利用推导出的体积单位进率进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换。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难点:能利用推导出的体积单位进率进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换。
突破重难点设想: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思考怎样表示成1000立方厘米,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从中初步感知推导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经历用同样的方法推导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的过程。
通过自主尝试完成推导过程,再通过小组交流,取长补短,最后代表汇报,教师适当引突破重点。
让学生利用总结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思考完成课本例3、例4,再通过巩固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刚才我们学习的,你学会了吗?现在老师就来考50cm
30cm 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