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和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思考。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交流的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许多国家都将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这种趋势的出现,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产教融合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
许多高校和企业开始积极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习企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职业教育国际化和产教融合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源不足的难题。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学校缺乏对外交流的平台和机会。
其次是教育理念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这给国际化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教融合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培养方向存在偏差,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
一些学校过分依赖企业资源,而忽视了应有的师资和课程建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发展思考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发展,在政府、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更多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机构,并鼓励学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学校和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更多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结合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应该重视教育思想的交流。
教育理念的差异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的一个重要障碍,应该加强教育交流,促进教育理念的共享与互鉴,让国际合作更顺利。
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校校合作培养国际化轨道交通人才模式探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案例
作者简介:曾江初,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学院副教授
64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edinfo@
定,俄方承担学生 4 个学期 1/3 的教学任务, 学生毕业成绩合格可以同时获得湖南铁道职 业技术学院的专科文凭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 立交通大学的结业证书,在国内就业。学生想 出国深造的,也可以在国内读完大二或大三 后,到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去读本科甚至研究 生。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在国外就业,也可以回 国工作。
关键词:高 铁 ;合 作 办 学 ;实 训 实 习 ;人 才 培 养
一、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概况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 业为主、文管经等专业共同发展的高等职业院 校,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商贸管理等行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准工艺 师、准技师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一 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每年派出大量的 教师赴国(境)外进行交流。近年来,学校共派 出 100 余名教师赴德国、美国、新西兰、芬兰、加 拿大等职业教育强国开展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开发、教师交流等项目。学校与泰国兰实大学、 英国 NPTC 学院、美国 GE 公司、德国西门子公 司等 13 个国家(地区)的 23 个教育机构、跨国 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4 年,学校开始申报与圣彼得堡国立交 通大学举办机械设计与制造、城市轨道车辆技 术、铁道机车 3 个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于 2017 年 3 月获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同年 9 月,3 个项目开始招生,目前项目运作良好。
2017 年 11 月,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鹏普·汪 披塔亚一行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场调 研。他们在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人才培养模 式并实地参观学校的实训设备后,对学校的办 学实力非常赞赏。2018 年 6 月,泰国驻昆明总 领事馆在昆明举行“湖南—泰国轨道交通教育 合作会议”,学校校长方小斌应邀带队参加。泰 国总领事馆特邀请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职业 教育委员会、14 所本科院校、2 所职业院校组 成的泰国教育代表团与湖南代表团举行“湖 南—泰国轨道交通教育合作会议”。湖南省仅 邀请中南大学和湖南铁道职院 2 个学校的代 表参加。
加快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步伐 服务走出去企业国际产能合作——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文 / 郑绍忠 张琳 陆怀平
摘 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随着“走出去”企 业国际化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将越来越频繁和深 入,而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文章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为例,介绍了学院对外合作交流的做法与成效,并提出了职业 教育更好服务“走出去”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思路。
那瓦大学游学、赴西班牙巴亚多利德大学、海梅 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世大学攻读专升硕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富有
(五)服务“走出去”企业,加快国际化产能
成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合作
(二)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服务“一带
学院积极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航国际
一路”建设
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
学院先后以发起单位成立了兰州牛肉拉 公司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助力企业扩大国际
(二)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 一是开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标准。加 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 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并开发具 有国际通用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共 建共享机制,形成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知 识、技能、素质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 与发达国家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课程共建、学分 互换、合作办学的目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 业教育国际课程体系与标准,打造职业教育国 际品牌。二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海外高职学院和 孔子课堂。集中学院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与“走 出去”企业共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教育 类型的孔子课堂,针对“走出去”企业所在国本 土人员开展学历教育、工业汉语教学、技术技能 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活动,培养“走 出去”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化人才。 (三)助力企业国际产能合作 一是助力“走出去”企业拓宽海外市场。优 化学院的专业布局,扩大与“走出去”企业的合 作领域,积极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机械、国 际物流、跨境电商等项目的对外合作。加大“走 出去”企业急需性、短缺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将 学院建设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
而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和意义1.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作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质量的提高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实际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4.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产学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是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企业导师的指导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生的导师,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实习实践的环节安排实习实践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
(一)加快国际化标准建设 促进国际职教标准本土化。学院加强与日 本、英国等先进国家职教机构合作,引进优质 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大力推进专业国 际化建设。学院引进日本先进介护专业教育资 源,创新共建fo@ 55
开展境内外学术交流。学院物流、电子信 息、艺术设计等专业多名教授应邀赴俄罗斯进 行专业建设指导和学术交流。其中,张明明教 授团队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物流专业进行专业 建设指导;徐翠娟教授团队赴俄罗斯进行电子 信息类专业建设经验分享并做学术交流专题 报告。学院多名教师赴葡萄牙、日本等国家和 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专业建设主题发 言,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被国际会议和国外期刊 录用、被工程索引(EI)检索。
图 1 跨国“校企校”国际合作“五共一体”办学模式示意图
(二)创制国际化高技能人才育人机制 学院以培养国际化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优化适应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和专业 课程标准,创新国际合作育人培养模式,整合、 开发、输出特色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创制了适 应国际化发展的育人机制,探索出深化国际合 作办学、深化境外产教融合、推进标准输出的 育人机制。
学院将始终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
业技能邀请赛中喜获国际金奖 1 项、国际银奖 高职院校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战略,快节奏
3 项。
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打造国际办学声誉和国
加入有国际影响的组织机构。学院积极响 际育人品牌,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
应“一带一路”倡议,学院积极参与构建“政校 域产业转型升级及教育开放发展做出积极贡
(二)开展多维度国际交流活动 建立境内外教师双聘制,组建“双师双语” 师资团队。学院开展专业培训、双语研修、师资
互聘、文化交流等活动,引入构思、设计、实现 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课 程建设能力。近 5 年,学院累计派出赴国(境)外 专项研修、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教师 380 余人 次。学院 14 名骨干教师受聘俄罗斯、泰国、英 国等国家和地区友好学校客座教授和国际机 构专家资源库专家,7 名教师受聘海外院校外 聘教师。2020 年疫情期间,学院积极协调组织、 克服困难,如期开展了线上中英 CEBVEC专业 共建师资培训项目,开展英国循证教学法培 训。同时,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指定国际汉 语师资培训基地,携手“一带一路”国家院校、企 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和国际汉语考教结合研 究中心(International Chinese Test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Center,ICTT),开展国际汉语师资 培训项目,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发好中国声音、 贡献哈职智慧储备师资力量。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满足国际化需求,各国在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探索最适合自己国情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性思维的人才,他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和深入的学科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其次,具备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多元文化环境;再次,具备熟练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能够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最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引入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外语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等,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交互式教学、团队合作和项目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在实践环节上,应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实习、交换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实践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包括“留洋式”培养模式、“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本土化”培养模式等。
留洋式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前往国外名校深造,通过接受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的磨砺,培养国际化的能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引进外籍教师和学生,同时鼓励本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本土化培养模式是指在本校内部建立国际化课程和教学体系,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挑战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在于打破传统的学科和文化界限,构建全球化思维和合作的平台。
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学生的选择和培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校的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
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济宁272067)摘 要: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新职教。
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国际化交流合作空间、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品牌、探索海外办学、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其中,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深入。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高职教育国际化,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发展与困境并存。
本文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1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势在必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众所周知,衡量职业院校建设水平有一个通俗的标准:“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
“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和产业经济的特色,而“国际可交流”则充分反映出职业教育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必要性。
1.1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同时,《纲要》还明确提出“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特点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目标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全球竞争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个人发展与成长。
二、特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重视外语教育: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大量的外语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交换生项目和国际实习等。
通过与国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增加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工作方式,提高其全球竞争力。
4. 强化职业导向: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三、人才培养的影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实践,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这些能力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增加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需求及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需求及路径探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更能够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针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需求及路径探究,本文将从需求分析、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需求1.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高职院校要想在国内外赢得更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就需要通过国际化发展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化发展可以使学校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到校交流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2.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日益深入交流,对多语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满足中国乃至世界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3.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国际化发展可以为高职院校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国际化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会增加,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视野,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升。
1.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
还可以利用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邀请国际学者来校开设课程、进行学术交流,丰富学校的国际化氛围。
2.优化国际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国际化课程设置,增设涉外课程、双语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外语学习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
还可以引进海外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国际化的教育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视野。
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国际化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融输并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 我国 高等 职 ‘一带一路’品牌服务”五个维度进行有益探
业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极大地赋予了高 索、成功实践和创新突破,筑成政行校企合作
等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崇高使命,对于高等 交流新范式,有效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战
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水平。
(三)外引内培国际师资团队 学校加大教师出国(境)培训力度,提高外 专引智质量和实效。学校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British Council)联合建设“以英语为媒介的教 学”(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EMI)双语 教师发展基地,提升双语教师培养数量,选派多 名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行课程研讨,深入沟 通交流合作办学教学情况;引聘国(境)外高水 平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专家,建立国际化专业 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重 点开展教学科研、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项目, 实现教师专业教学国际化能力和科研创新能 力的双向提升。
一、开源引流, “融”国际优质职教资源
国家倡导职业教育要学习借鉴、开发创新 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职教资源,开发国 际 通 用 专 业 标 准 和 课 程 体 系 ,聚 焦 国 际 化 人 才培养内涵建设。因此,学校加快探索职业教 育国际化新模式,于 2018 年 3 月成立了由主 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 能部门和八个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交流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 “融输并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方 芳 贺 婧
摘 要:近 年 来 , 党 和 国 家 高 度 重 视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 鼓 励 职 业 院 校 加 强 国 际 交流合作, 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国际教育标准互通和教育发 展,引导职业院校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努力培养优秀的国际化技术技能 人才。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放眼国际趋势,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发 展”战略,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取得了历 史性突破。 文章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情 况为案例, 详细介绍了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 成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作者:胡国庆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2期胡国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应用化工系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强调要做好“开展订单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顶岗实习”等五项主要工作,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使高职院校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索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15-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不断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宁波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形成了“校企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石化公司、宁波大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实施的定向式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委培”协议。
自建系以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先后与宁波大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等制定了教学计划,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同时,接收学校教师下厂实践,加大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订单培养”使校企双方在培训需求评估、课程体系设计、学生跟踪培养等多个环节上都呈现出一种深入合作、风险共担的局面。
“订单培养”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生态。
二、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工学结合对学校、对企业、对学生,特别是在对我们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作用极其明显。
中医药高职院校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医药高职院校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康养产业正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医药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国际化背景、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国际化背景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丰富的康养理论和实践经验,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康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药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相关院校和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养理念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国际化合作,中医药高职院校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康养人才,为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国际化背景下的需求,中医药高职院校需要探索适合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教育理念上要注重跨学科融合,突出康养理念和中医药特色,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还应鼓励学生学习国际化的康养理念和技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课程设置上,中医药高职院校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养课程体系,结合中医药特色,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国际标准的康养专业课程。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将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康养理论和实践,为日后的康养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医药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团队,邀请国际知名的康养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开设国际化交流课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的康养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为学生的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实践案例某中医药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国际化康养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该校首先积极推进海外康养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国外知名康养院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养教学资源,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人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化探索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2017年高职教育正式纳入“双一流”建设计划,吹响了中国高职教育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时代号角,服务“一带一路”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国际合作发展为切入点,从“一带一路”时代背景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行业高职教育优势和行业特色服务“一带一路”,提高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9-0220-02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人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化探索李尚蒸,张迪茜(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0)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学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以航天文化为特色,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持续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高标准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多边双向推进资源互动,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入海外学生到校学习、学生海外游学及实习等多种途径培育了近千名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中国航天、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东南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一带一路”倡议及高职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行业高职教育优势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提高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成为学院持续研究和实践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的客观环境(一)企业行业走出去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近期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和中坚力量[1]。
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1—11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3.7亿美元。
浅析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浅析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刘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助推了企业“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但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显。
部分高职院校在协同企业“走出去”方面积极探索,一方面在招收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另一方面在海外办学,虽然取得瞩目的成绩,但在政策制定、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
应该在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措并举,提高教师国际化培养步伐等方面不断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走出去”;风险与防范“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现有格局,重塑国际的经济版图。
“一带一路”近60个沿线国家大部分是新兴经济体,给中国对外开放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路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不断加快,“走出去”的多数实力企业陆续通过境外设立办事处、贸易机构等投资办厂,其“走出去”企业面临诸多挑战,最突出的是人才的缺乏,境外投资需要大批掌握国际法律、国际金融、国际管理的专业化和复合型的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和可以境外就业的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上的缺失,加大了“走出去”的难度,职业教育是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主要人力资源,全国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实施国际化办学,一方面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另一方面在沿线国家设立短期或长期的办学机构。
虽然高职院校在协同企业“走出去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因为国内外的社会环境、政策、社会习俗等不同,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亟需职业教育界认真研究。
一、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实践探索过程中的问题尽管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目标与理念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对于留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但一些高职院校盲目为了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通过免学费和降低入学、毕业标准来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导致出现留学生管理混乱、资金紧缺等问题。
高职院校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模式探析随着中国国际化的飞速发展,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大大加快。
然而国际化人才不足阻碍了国际化的进程,作为补充缺口的“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作为“人才基地”,高职院校立足服务经济发展,承担起培养任务。
本文就“本土化人才”的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标签: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随着2000年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国内加入“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
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已成为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力的当务之急。
利用中国员工,一个是成本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另一个就是与当地文化的冲突。
如果当地招聘直接进企业,无法保证这部分人力资源可以胜任其岗位,因此由国内高职院校来培训国外招聘的人力资源,使本土人力资源变成本土化人才就成为解决这个矛盾,补充人才缺口最有效的策略。
一、企业对“本土化人才”的能力需求(一)改变传统的语言培训模式语言是工具。
对于本土化人才,其语言要求是必需要达到流利使用,可以与人正常沟通的水平。
一部分是在工作中使用的工作语言,另一部分是在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日常语言。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着重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专业技术培养模式传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模式,是在学校课堂上进行,与实际环境分离,这样造就出的技术人员,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新的技术培养模式中,我们需要把技术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专业技术方面搭建起与企业的“快捷通道”。
(三)革新传统文化培养模式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包容、融合。
对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我们不回避,也不要求消除这种差距。
但是要把他们融合到中国文化中,缩小文化差距,避免文化冲突。
我们对留学生文化的培养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企业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滋养。
首先,改变单方面文化传输方式。
其次,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不做“隔离”,在生活时时处处让留学生接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维以及处事方式。
新时代“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管理机制的探讨
教务教学标准化新时代“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管理机制的探讨■ 朱益锋(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随着“双高”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走上国际化办学道路。
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新时代“双高”建设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管理机制进行研究,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讨完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优化国际化管理体系和构建现代治理模式。
高职院校要注重国际化建设管理,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要求为目标,优化完善管理机制,推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管理机制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43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in the New EraZHU Yi-feng(Jiangsu V 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more and m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gin to take the roa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t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timize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ild a modern governance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goal of adapt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Keyword: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新时代“双高”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路探索
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路探索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职业岗位变化以及人才使用的国际化标准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顺应教育全球化趋势,更新办学理念,加快专业调整和培养模式创新的步伐,才能弥补我国职业教育的不足,培养出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使我国职业教育融入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与国际教育接轨。
标签:经济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国内,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随之引起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由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也要随之调整,职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不足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呈现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
首先,教育理念和模式滞后。
学校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不能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上,缺乏对适应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按照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中心的讲授和灌输的模式,理论难以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的“半成品”,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其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衔接不够紧密,市场敏感度不强。
存在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甚至没有市场所急需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与市场不接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难以满足职业性倾向需求,人才的标准及其资格认定没有国际视野,远远达不到国际化标准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任何优势和竞争力。
再次,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投入和各种保障制度、措施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
职业教育要走国际化道路,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资金得不到落实,就无法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种措施的顺利实施,一切国际化的政策和策略只能成为口号或者是对美好前景的规划,从根本上说,这对培养适合国际化需求的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没有任何帮助。
建筑企业“走出去”构建高职土建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 TION科技资讯建筑企业“走出去”构建高职土建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李曾辉(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摘要:随着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建筑行业“与全球同步”的步伐大大加快,为了满足建筑企业不断跻身国际市场的需求,就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基地,应基于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节奏,在人才培养方面改变现有人才培养结构,并不断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为中国建筑行业“走出去”储备人才。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走出去”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而现有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应加强土建类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利于中国建筑行业“走出去”。
关键词:建筑企业“走出去”高职土建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构建中图分类号:V5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b)-0096-03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Going Out"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LI Zenghui(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Xiangtan,Hunan Province,411101China)Abstract: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going out"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the pace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keeping pace with the world"has been greatly accelerated.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continuously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As a key base for talent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hange the existing talent training structure in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rhythm of the "going out"strategy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and constantly speed up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so as to reserve talents for the "going out"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At present,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the "going out"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existing talent training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talent training,which requires that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going out"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Key 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going out";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talent cultivation;Construc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112-5042-5816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教高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建筑企业“走出去”背景下高职土建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GD2021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陈柳艳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提出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过程、运行、管理等,均应体现国际化特色,有助于高职教育更好适应教育国际化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政校企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08-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过程、运行、管理等,均应按国际化人才标准设定,体现国际化特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原有的运作也应有所区别。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走出去”亟需大批能在当地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当前,企业“走出去”在人力资源上常常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国内技术技能人才派驻国外,成本过高且面临跨文化沟通问题;二是企业落地国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足或因技术标准不同,或对中国企业缺乏认同,而无法为中国企业服务。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借助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大潮,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改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培养与“一带一路”倡议配套的国际化人才。
在中国企业面向东盟国家实施“走出去”的过程中,伴随企业“走出去”,助力企业解决“走出去”所面临的难题,培养具有国际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至2016年已经累计培养超过600名来自泰国、印尼等国家的留学生,2015年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签订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就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度尼西亚生产基地培养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共建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中心达成共识。
为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国际化培养人才质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伴随企业“走出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应该基于海外发展的企业人才标准和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政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框架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着眼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立足于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及服务地方支柱产业“走出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政校企跨境协同、多元合作为主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培养了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需要的具有国际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依托项目,创新性实践国际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以上汽通用五菱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生产基地亟需大批具有国际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契机,政校企三方合作,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等企业签订《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培养印尼大专生专项合作协议》等9个校企订单培养协议,健全了“政校企双边三方”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为学院伴随企业实施“走出去”办学提供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培养汽车产业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服务企业“走出去”,创新性实践国际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积极探索跨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政校企双边三方”协同育人机制。
“政校企双边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是指以中国的职业院校、东盟国家的职业院校和在东盟国家的中国企业为人才培养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遵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地域特色、技术水平、文化差异等,通过建立符合东盟国家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体系,通过多主体共建、产学研创融合,构建从学生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全过程的一整套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按照多元主体共建的模式,政校企跨境协作完成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与检修实训基地、境外的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等“政校企双边三方”协同育人的平台,完成汽车技术服务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实训基
地、汽车商务中心、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与检修实训基地等4个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了“政校企双边三方”协同育人机制。
(二)多方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实施“三养成三模块三阶段”的三维立体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根据在东盟国家发展的中国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人才培养中践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实施境内外教育部门支持的跨境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教师团队在生产现场授课,指导学生参与国际性技能赛事。
构建了“三养成三结构三阶段”三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的“三养成”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三结构”是指人才培养标准的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和素质结构模块;“三阶段”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实践学习,应同时修满专业学分和素养活动学分,共195分以上。
课程建设国际化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教学团队提出了基于核心技术、核心课程为导向的“双核”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师资团队共同编写《PLC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电工》等体现企业文化及岗位需求的中英印尼三语特色教材。
(三)集合基地+企业师傅,构建“宽基础,分层次,强技能”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是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学院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顶岗实习的过程组织教学,构建了“宽基础,分层次,强技能”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在校内由学校老师指导完成语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第二阶段:实践训练阶段。
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在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由学校老师指导、企业兼职教师配合完成专业课程实践,第四学期由企业培训师指导学校老师,配合完成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阶段。
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由企业各部门的班组长培训并指导顶岗实习。
此外,通过参与留学生汉语角、文化讲座、社团文体生活等第二课堂活动,留学生获得素养活动成绩,通过与中国家庭结对子,参加祭孔大典、体验春节文化等活动,留学生深刻体验中国历史、国情、人文等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具有“国际化、多样化、本土化”特色的师资团队
学院根据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办学的实践,通过创新师资组成结构和培养模式,采取“引入”与“输出”双向结合的方式,聘请外籍专兼职教师、企业专兼职教师,选派教师赴德国等国家学习,加强学院内教师培训,努力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等方式,创建基于国际化、本土化、多样化的“三化”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国际性的师资队伍。
学院打造了基于“外籍教师+企业师傅+学院教师”的“三化(国际化、多样化、本土化)”师资团队。
其中,国际化是指聘请具有国际视野、经验和能力的外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多样化是指师资队伍的来源,不仅包括国内的、国外的,同时还包括企业的“师傅”;本土化是指选派国内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教师赴境外办学点授课。
【参考文献】
[1]刘海,荣国丞.“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作者简介】陈柳艳,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责编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