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部分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

合集下载

生化查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查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时间:2006年03月27日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ALB正常参考值-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生化及血常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及血常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8~40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8~40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4~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4.直接胆红素:D-BIL 参考值:0~6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总蛋白:TP 参考值:55~85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白蛋白:ALB 参考值:35~55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血糖:GLU 参考值:3.4~6.2mmol/L临床意义: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尿素氮:BUN 参考值:1.8~8.3m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下降,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肌酐:Cr 参考值:36~132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3~1.8mmol/L临床意义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部分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1. 白细胞分类(DC):化验介绍 :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参考值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N):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 嗜碱性粒细胞( B):0-1% 淋巴细胞( L): 20-40% 单核细胞( M): 3-8%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增高见于: a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b .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c .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d .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a .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b .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c .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 X 线及镭照射。

d .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增多见于:a •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b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c .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d .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a .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

增多见于: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4 )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

增多见于:a •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2%-4%,血液中嗜 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 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 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 的昼夜波动有关的。 • 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作用是: • ①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 ②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在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中,嗜酸性粒细胞有重要的作用。 • 在有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生成过程
• 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 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 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 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 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 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 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 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 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 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 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 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 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 脾脏中被清除。 •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 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μ1(100×10^9/L)为血小板减 少,低于5万/μ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细菌感染,炎症 急性化脓 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 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 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 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 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 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 疟疾等。 • 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生化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生化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女70.7~106.1μmol/L
增高: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降低: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尿酸(UA)
男:149~416umol/L;
女:89~357umol/L
增高: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
女性:4300~11500U/L
降低主要见于:有机磷中毒,肝实质性损害
尿素氮(BUN)
2.3~7.8mmol/L
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肌酐(CR)
成人男79.6~132.6μmol/L
男性1.03~1.42mmol/L
女性1.16~1.55mmol/L。
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LDL-C)
<3.36mmol/L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葡萄糖(Glu)
空腹3.89~6.11mmol/L
餐后2小时<7.8 mmol/l
任意时间<11.1 mmol/L
辅助糖尿病诊断
一般血糖浓度低于2.8mmol时可认为是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人最好控制在6.5%以下,如果超过7%,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就会增大
γ-谷氨酸转肽酶(γ-GT)
5~54U/L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增高:糖尿病、胰腺疾病、肝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皮质醇增多症、颅内出血等
酮体
阴性
阳性:酮症酸中毒、妊娠呕吐、严重饥饿、腹泻后脱水等
尿胆原
弱阳性
阳性:肝实质性病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心力衰
竭、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尿胆红素
阴性
阳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
DIC相关检查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 时间(APTT)
直接胆红素
(0~6.8)μmol/L
间接胆红素增高而直接胆红素不变:溶血性黄疸;间接和直 接胆红素均增高:肝细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阻 塞性黄疸
肾功能
尿素氮(BUN)
(2.50~7.10)mmol/L
增高: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分解代谢旺盛、甲状腺功能 亢进症等
肌酐(Cr)
(53~97)μ
mol/L

(2.00~2.75)
mmol/L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肿瘤或骨转移、骨折、大量 应用维生素D、肺气肿等;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维
生素D缺乏、佝偻病、慢性腹泻、阻塞性黄疸、急性坏死性 胰腺炎、尿毒症、代谢性碱中毒、恶性肿瘤、严重肝病、大 量蛋白尿等

(0.8~1.6)mmol/L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肾功能不全并发 酸中毒等;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活动期、糖 尿病
(8~40)U/L
增高:心肌梗死、各种肝病
碱性磷酸酶(AKP)
(38~126)U/L
增高:肝内外胆道阻塞、肿瘤骨转移等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7~64)U/L
增高:肝癌、胰腺癌、肝炎、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血糖【正常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

【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

3.尿素氮(BUN)【正常值】2.8—8.2mmol/L。

【临床意义】判定肾功能。

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肌酐【正常值】44---135μmol/L。

【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5.尿酸【正常值】150--44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钾【正常值】3.5--5.1mmol/L。

钠【正常值】135--147mol/L。

.氯【正常值】95--108 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钙【正常值】2.1--9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总蛋白【正常值】60-80 g/L。

白蛋白【正常值】35--55g/L。

【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5.5--19μ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正常值】1.7—6.8μmol/L。

【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10.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8—40U/L【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11.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5--40 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12. .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正常值】8--53 U/L。

【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化验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化验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浓度、病原体检测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对化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了解常见的化验正常值和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

-红细胞计数:男性正常范围为4.3-5.9x10^12/L,女性正常范围为3.8-5.2x10^12/L。

增高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肺心病。

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血红蛋白: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或炎症。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

2.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和尿酸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

- 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免疫学指标-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身免疫疾病。

-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表示有炎症反应或感染。

4.微生物学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细菌感染。

-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真菌感染。

-病毒PCR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医院常用的生化指标是指通过血液或体液检测得到的指标,常用于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化指标、其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Hb):正常值范围是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蛋白质,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贫血。

贫血可能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骨髓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2.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范围是150-450x10^9/L。

血小板是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的细胞片状物质,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高血小板计数可能表示有炎症、骨髓增生异常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3. 血尿素氮(BUN):正常值范围是2.5-7.5 mmol/L。

血尿素氮主要由肝脏代谢产生,肾脏排泄。

高血尿素氮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或肾脏血液供应不足,低血尿素氮可能表示肾功能减退或肝脏疾病。

4. 肌酐(Cr):正常值范围是男性:60-110 μmol/L,女性:45-90 μmol/L。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高血肌酐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低血肌酐可能表示肌肉萎缩或减少。

5. 血脂(TG、TC、HDL-C、LDL-C):正常值范围为甘油三酯(TG):0.56-1.70 mmol/L,总胆固醇(TC):3.1-6.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78-1.6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1-3.37 mmol/L。

血脂检测可评估血液中脂质的水平,过高的血脂水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6. 血糖(FPG、HbA1c):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范围是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正常值范围是4-6%。

血糖检测可评估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高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

7. 尿酸(UA):正常值范围是男性:208-428 μmol/L,女性:142-339 μmol/L。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

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肝功能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和感染的程度。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有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等情况,如肺炎、感冒、阑尾炎等。

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的低下,如骨髓抑制、慢性感染等。

2.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范围: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3.8~5.0×10^12/L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可反映贫血的存在。

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失水、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等因素引起的。

3.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20~16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浓度可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可能是由于失水、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等因素引起的。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范围:150~4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异常增生性疾病、感染、炎症等,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等。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破坏性贫血等,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等。

5.小红细胞比积(HCT):正常值范围:男性为0.40~0.50,女性为0.37~0.47临床意义:小红细胞比积可以反映红细胞的比容,即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小红细胞比积偏高可能表示存在失水等,如脱水、尿毒症等。

小红细胞比积偏低可能表示存在贫血、出血等,如贫血、大出血等。

二、生化指标:1.血糖(FPG、OGTT、HbA1c):正常值范围:空腹血糖(FPG)小于 6.1 mmol/L,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小于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6.5%临床意义:血糖可以反映机体的糖代谢状态。

血糖偏高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如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部分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1.白细胞分类(DC):化验介绍: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参考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淋巴细胞(L):20-40% 单核细胞(M):3-8%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增高见于: 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b.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c.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d.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 a.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b.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c.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

d.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增多见于: a.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b.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c.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d.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a.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

增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b.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4)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

增多见于: a.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总蛋白TP 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2、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3、球蛋白GLO 正常参考值15-35g/L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主要以Υ-球蛋白增高为主。

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

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白/球比值A/G 正常参考值 1.00-2.50。

减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

故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5、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6、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7、间接胆红素IBIL (游离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8、谷丙转氨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参考值0-40IU/L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

生化全项检查的正常值

生化全项检查的正常值

生化全项检查的正常值生化全项检查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来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功能的一项检查项目。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生化全项检查时,了解正常值的范围对于结果的解读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化全项检查中常见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一、血常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范围为4.0-10.0 ×10^9/L。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炎症和感染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2. 红细胞计数(RBC):男性正常值范围为4.5-5.5 ×10^12/L,女性正常值范围为3.8-4.8 ×10^12/L。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氧供和输送能力。

3. 血红蛋白(Hb):男性正常范围为120-160 g/L,女性正常范围为110-150 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 ×10^9/L。

血小板计数与凝血能力密切相关,对于评估出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范围1.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范围为8-40 U/L。

AST是一种肝脏特异性酶,其升高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2.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范围为7-35 U/L。

ALT是另一种肝脏特异性酶,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

3. 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范围为3.4-20.5 μmol/L。

总胆红素是评估胆道排泄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4.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范围为45-125 U/L。

ALP是一种与胆道排泄和骨代谢有关的酶。

三、肾功能指标的正常值范围1. 尿素氮(BUN):正常值范围为2.9-8.2 mmol/L。

BUN是评价肾脏排泄功能与氮代谢的标志物。

2. 血肌酐(Cr):男性正常值范围为71-115 μmol/L,女性正常值范围为53-97 μmol/L。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

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肝功能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部分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1.白细胞分类(DC):化验介绍: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参考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淋巴细胞(L):20-40% 单核细胞(M):3-8%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增高见于: 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b.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c.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d.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 a.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b.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c.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

d.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增多见于: a.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b.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c.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d.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a.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

增多见于: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b.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4)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

增多见于: a.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见于: a.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

b.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5)单核细胞(M):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包膜的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

增多见于: a.某些感染: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

2.白细胞计数(WBC):化验介绍: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值: 显微镜计数法、自动血球仪法:成人:0.4万-1万/μl 儿童:1.1万-1.2万/μl 新生儿:1.5万-2万/μ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

(2)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

(3)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

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

(4)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3)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3.标准碳酸氢盐(SB):化验介绍: 为使碱数值更利于判断代谢性酸碱中毒,需排除呼吸因素影响,来检测动脉血中碱含量即为SB。

参考值: 21.3-24.8 mmol/L(平均 23 mmol/L)临床意义: SB升高:代谢性碱中毒; SB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4.丙型肝炎抗体(HCV-Ab):化验介绍: HCV-Ab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免疫学指标。

是诊断丙型肝炎的一项确诊指标。

参考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性临床意义:(1)在输血后患肝炎有80-90%的病人是丙型肝炎,其中大部分为阳性。

(2)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别是经常使用血制品(血浆、全血)的病人可以引起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使疾病转为慢性化、肝硬化或者肝癌。

所以对乙型肝炎的复发病人或是慢性肝炎病人要进行HCV-Ab的检测。

5.布氏杆菌凝集试验(BAgg):化验介绍: BAgg是诊断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波浪热)。

参考值: 凝集试验:阴性荧光抗体法:<1:100临床意义:(1)凝集效价大于1:160以上有补步诊断价值、第二次检测凝集效价上升4倍以上可诊断为布氏杆菌病。

(2)病愈后抗体水平在一年内下降较慢,少数人在2-4年内抗体水平仍然较高。

(3)预防接钟过布氏杆菌疫苗和曾患过布氏杆菌病史的人血清中凝集效价可有轻度增高。

6.出血时间(BT):化验介绍: 出血时间是指皮肤损伤后出血至流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以反映毛细血管对创伤的止血能力。

参考值: Duke法:1-3 分钟 Ivy法: 2-7 分钟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1)血小板的质或量有缺陷,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贮藏病、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

(2)血管有功能或结构上的异常:如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

(3)缺乏与血小板功能有关的血浆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

7.胆碱酯酶(CHE) :化验介绍: 胆碱酯酶是在肝脏中生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的酶,此酶可将胆碱酯水解成胆碱和有机酸。

当实质性肝损伤时胆碱酯酶活力降低。

参考值: 试纸法:>80% 胆碱酯酶活性:0.80-1.00临床意义:(1)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胆碱酶明显降低;慢性胆道疾患、肝癌合并肝硬化时胆碱酯酶降低。

(2)有机磷中毒、营养不良、肥胖则出现血清胆碱酯酶增高。

(3)脂肪肝,肾脏病变,肥胖则出现血清胆碱酯酶增高。

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化验介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 40-5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体内的胆固醇。

将肝脏内的胆固醇经血液转运到各个组织进行利用。

它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参考值: 60-220 mg/dL(1.56-5.72 mmol/L) (老年人偏高)临床意义:(1)LDL-C升高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协助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2)LDL-C降低可见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尬β脂蛋白血症,其原因是体内合成载脂蛋白β减少或不能合成载脂蛋白β。

9.丁型肝炎抗体(HDAb) :化验介绍: HDAb是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3-8周内在血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占急性感染患者的90%。

参考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放射免疫法(RIA):阴性临床意义:(1)HDAb阳性只能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清中测得,是诊断丁型肝炎的一项可靠指标。

(2)HDAb呈高滴度(>1:100-1:1000)持续阳性者为丁型病毒慢性感染,即使丁型病毒感染的病人病情缓解后仍可长期阳性。

HDAb不属于保护性抗体。

10.丁型肝炎抗原(HDAg) :化验介绍: 丁型肝炎病毒(HDV)表面缺少外壳蛋白,本身不能复制,因此不能引起疾病。

丁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炎型属于RNA,只有在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丁肝病毒借助于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才能进行复制,引起丁型肝炎。

参考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放射免疫法(RIA):阴性;免疫斑点法: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表示有传染性,而且患者肝脏内丁型病毒(HDV)复制活跃,并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此外还说明机体被感染,发生了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又合并感染了丁型肝炎。

一旦如此,可使疾病发生迅速变化,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1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化验介绍: 二氧化碳溶解在血中产生的压力(张力)即 PaCO2。

参考值: 35-45mmHg(4.65-5.98 kPa)平均 40mmHg(5.32 kPa)临床意义:PaCO2升高:肺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能减退,二氧化碳在体内集聚,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超过50mmHg(6.65kPa),表示呼吸衰竭。

高达70-80mmHg(9.31- 10.64kPa)可引起脑水肿,昏迷,危及生命,称之为肺性脑病(二氧化碳麻醉)。

PaCO2降低:较少见,多表示通气过度呼出过多二氧化碳,如哮喘,可产生呼吸性碱中毒,引起头晕、肌肉颤动等。

12.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TCO2) :化验介绍: 此项数值表示血中以各种物质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总和,主要含量是占TCO2的95%碳酸氢盐(碱)。

参考值: 24-32 mmol/L临床意义: TCO2反映的仍是AB(血浆实际碳酸氢盐),与AB临床意义相同,比AB对酸碱中毒定性、定量的判断更为精确。

1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化验介绍: SaO2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的表示,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PaO2)。

参考值: 95-98%临床意义: SaO2间接反映PaO2的大小:〈90%表示呼吸衰竭;〈80%(相当PaO2<50mmHg)表示严重缺氧。

贫血时SaO2正常并不表明不缺氧,应予以注意。

14.动脉血氧含量(CaO2) :化验介绍: CaO2表示每100毫升动脉血中含氧总量。

主要反映的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意义类似 PaO2与SaO2。

参考值: 15-22(Vol)%临床意义: CaO2数值降低表示缺氧。

CaO2<15ml(Vol)%表示呼吸衰竭。

这一数值也与贫血有关,贫血时CaO2可降低,但SaO2和PaO2可以正常,此时并非表明呼吸衰竭。

15.动脉氧分压(PaO2) :化验介绍: PaO2是指溶解在血中的氧气所产生的压力,又称张力。

参考值: 10.64-13.3 kPa(80-100 mmHg)临床意义: 氧分压降低:任何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泡缩小、闭塞,都将使其降低。

氧气压降低表示缺氧: PaO2<60mmHg(7.98kPa)为呼吸衰竭;PaO2<50mmHg (6.65kPa),严重影响生理和代谢功能16.肥达氏反应(WR) :化验介绍: WR试验是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没有伤寒杆菌抗体和副伤寒杆菌抗体的一种方法。

参考值: 凝集法: H <1:160O <1:80A <1:80B <1:80C <1:8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性临床意义:(1)H>1:160和O>1:80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确诊为伤寒患者。

(2)在O、A、B、C中任何一项〉1:80,在临床上常见为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

(3)病人以往患过伤寒、或者注射过伤寒疫苗,血清中伤寒寒杆菌抗体可以比正常值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