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州教师招聘面试—语文《笛声》说课稿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笛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笛声》,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笛声》,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优美的笛声音乐,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美妙。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笛声吗?笛声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笛声的文章——《笛声》。
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①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聂耳的生平事迹和音乐成就。
②教师对聂耳进行简单介绍,强调他的音乐才华和爱国精神。
(2)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②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3)翻译课文 ①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老师请教。
②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翻译方法。
③ 让学生再次翻译课文,要求翻译准确、通顺。
(4)理解课文 ① 让学生思考:聂守信为什么会被笛声吸引?他是如何学习吹笛子的? ② 引导学生理解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③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笛声的句子,体会笛声的美妙。
④ 让学生思考:笛声对聂守信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⑤ 引导学生理解笛声不仅让聂守信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5)背诵课文 ① 让学生自由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熟练、准确。
② 让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③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背诵的方法和技巧。
笛声教案范文
笛声教案范文笛声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感情朗读描写笛声美妙的语句,并能理解、积累、运用。
3、了解聂守信和老木匠成为莫逆之交的过程;4、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了聂守信和老木匠之间有着相同的爱好和情趣,了解民间音乐滋养了聂耳这样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准备:学生:1:按要求预习课文。
2、可以收集资料,对聂耳的生平等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教师:1、了解聂耳的生平,欣赏、感受民间音乐(笛声)的魅力等2、准备与教学设计相匹配的powerpoin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聂耳,揭示课题1、出示聂耳的照片和简介板书:聂守信出示:聂耳,原名:聂守信。
他自幼爱好音乐,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乐器,被人称作“天才少年”。
2、揭示课题欣赏笛声(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这位人民音乐家小时候和他的邻居老木匠之间的故事。
板书:老木匠(2)出示课题:(3)欣赏笛声生谈感受二、概括聂守信被笛声吸引的表现,感受少年对音乐的热爱。
(1)静心读文,找出聂守信被笛声吸引的句子。
交流板书:板书:深深吸引(2)自由读句子,找出聂守信被笛声吸引的词语。
出示句子: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
(3)朗读交流,随机理解“渴慕”。
(4)用上“出神”、“情不自禁”、“渴慕”说一说笛声响起来了,/聂守信的表现。
出示(在最上方):笛声响起来了,//聂守信……(5)出示画面,积累运用不同的描写黄昏的短语。
(6)理解“笛声又响起来了”表示这样的事情每天发生并适时引读。
出示:当时,笛声响起来了,聂守信……三、研读、积累描写笛声的句子,感受笛声的美妙1、研读描写笛声“嘹亮”、悠扬”、激越”的句子,初步感受笛声的美妙并积累(1)自由读出示: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赛课教案)四年级下册《笛声 》
笛声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呼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三、教学难点: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笛是我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书课题:34 笛声3、齐读课题。
4、认识首尾呼应的写法。
(1)出示句子: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2)找一找,这两句话在课文的哪里?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随机板书:老木匠聂守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由老木匠的笛声到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共同笛声,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刚才的朗读,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聂守信小时候被,随后跟随,最后两个人成为。
34 笛声老木匠聂守信莫逆之交2、理解:“莫逆之交”(板书:莫逆之交)三、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1)快速默读课文2-6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这句中有三个描写笛声的词语,谁愿意来念一念?笛声富有变化,你能通过这三个词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小学语文第八册《笛声》说课稿
小学语文第八册《笛声》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笛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名人小传”为主题,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比喻、排比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能进入课文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追求什么,了解他们,走进他们。
“笛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
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记叙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
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为结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
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真实自然。
所以我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想想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独立识字,查词义,读课文等。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词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对“聂守信”知道的较少,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难度。
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从课外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朗读中,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出来的同学不多,“如何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体验人物情感”,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我想在教学中找准训练点,开展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尤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思想一是、乐曲导入,初读课文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笛声》课堂实录
《笛声》课堂实录师:四年级的同学你们好!生:老师好!师:什么老师啊?生:芮老师好!师:芮老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啊?生1:刚刚听介绍的。
师:还有谁怎么知道的啊?你说。
生2:听到的。
师:也是听到的。
还有呢?生3:大屏幕上有的。
师:大屏幕上有的,那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准备好上课了?生:准备好了。
师:经过片刻交流,那我们就开始上了啊!?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
(生坐下。
)第一次跟同学们见面,老师呢,送大家一份特殊的礼物。
听,(ppt出示)礼物来了。
(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教室里。
)师:听完这悠扬的笛声,你能说说你此刻的感受吗?生1:我感觉到欣赏到一副风景。
师:什么样的风景?生1:优美的风景。
师:优美的风景。
还有谁?生2:我感觉到笛声很美妙,很清脆。
师:对呀,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啊,就与(稍停)笛声(稍停)有关。
师板书:笛声。
读。
生:笛声。
师:带着刚才美妙的音乐,再读一遍。
生:笛声。
师:其实一个词也能读出韵味儿。
笛声(范读)。
生:笛声。
(声音悠扬了些。
)师:再读一遍。
生:笛声。
(声音更悠扬了些。
)师:希望同学学完课文之后啊,对笛声的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说话抑扬顿挫,好听。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同学们三字轻,自由二字重。
)朗读课文。
老师又两个要求,第一,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准”字发得缓而重,让孩子听清。
)第二,(刚才第一轻,现在第二上扬。
)想想课文围绕笛声,说了一段什么故事。
(一段后缓了下来,让每个孩子都听清要求。
)听清了?开始。
生读文。
(四分半钟)师:读完了?好,看来大家读完了,那课文围绕着笛声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稍停)看谁最会读书,将这样长的文章能读成(稍停)一两句简短的话。
文章围绕笛声说了什么故事?想说,手举高一点。
(手稍停,“举高一点”四字连起来说。
)好,站起来说。
生1说。
师:简不简单?第一个发言,一下能说出课文中的两个人物。
但是谁能说得简短一些,说出谁(稍停)做了(稍停)什么(稍停)事,结果怎么样。
笛声说课稿
《笛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笛声》是沪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32课。
课文继续了聂守信(聂耳)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的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课文第1-6节写聂守信被老木匠优美的笛声吸引,产生了学吹笛子的强烈愿望。
第7-9节写聂守信用真诚打动了老木匠,在共同的劳动里,他们成为莫逆之交,聂守信跟随老木匠学会了吹笛子。
文章开始和结尾都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刻画真切自然。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的生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渴慕、莫年之交”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笛声的美,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以第八节为切入点,进行说话训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表示时间是傍晚的词句。
3、教学的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4、教具准备:课件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提取信息法、概括法、朗读法。
笛子试讲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笛子试讲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教案撰写:笛子试讲教案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意图是指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对于笛子试讲教案的设计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
1. 引起学生兴趣:在设计意图中,可以强调通过笛子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学习笛子的兴趣。
例如,通过介绍笛子的起源、演奏技巧和经典曲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音乐素养:在设计意图中,可以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感知、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等方面。
例如,通过演奏不同风格的曲目,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演奏技能:在设计意图中,可以强调提高学生的笛子演奏技能。
例如,通过分析曲目的难点和技巧要求,设计合适的练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设计意图中,可以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合奏曲目的教学中,通过分配不同的声部和角色,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5. 促进个性发展:在设计意图中,可以强调通过学习笛子,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例如,鼓励学生在演奏中发挥个人特色和创造力,通过自由演奏和即兴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个性魅力。
总之,笛子试讲教案设计意图的写作应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音乐素养、演奏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目标,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笛子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演奏姿势和持笛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笛子演奏技巧,如音阶、音色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笛子:每名学生一把,教师示范用笛子一把。
2. 笛子曲谱:适合小学生的简单曲谱。
3. 多媒体课件:展示笛子图片、演奏视频等。
4. 音响设备:播放笛子演奏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笛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笛子的外观特点。
2. 介绍笛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音乐中的地位。
(二)基本知识讲解1. 讲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包括笛头、笛身、笛尾等部分。
2. 教授正确的持笛姿势,强调呼吸、手指按孔等基本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练习持笛、吹奏,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示范演奏简单的音阶,学生跟随模仿。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练习吹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检查。
2. 播放笛子演奏音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深入学习1. 教授简单的音色变化技巧,如强弱、快慢等。
2. 教授简单的曲谱,让学生跟随着曲谱吹奏。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示范演奏较复杂的曲子,学生跟随模仿。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掌握基本技巧、是否能独立演奏等。
2.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进步程度。
3.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笛声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笛声》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作笛子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理解笛声传递情感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朗读和解释课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笛声》这篇课文,让学生对古人制作笛子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明白了笛声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笛声所传达的情感,通过感官接受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好笛子的模型、课本、PPT课件、录音机等设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加强互动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运动会后的废弃塑料瓶、旧报纸以及废弃的铝箔纸等废品,要求每位同学自己带来一只废弃物品,作为制作橡皮笛的原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开始本节课前,先为学生制作好一只展示用的橡皮笛,同时播放笛声,让同学们对课文《笛声》有初步的认识。
2.老师向学生介绍此节课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深入学习1.课文讲解:在课文中找出古人制笛所需的原材料,使用怎样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古代笛子的制作过程和艺术形态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学生动手制作: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手制作橡皮笛,加深学生对古代笛子制作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演奏感受:每位同学制作完成橡皮笛后,利用录音机分组进行演奏,以此强调笛声的重要意义以及感性体验。
收尾环节1.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此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2.强调笛声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自主探索、发现。
3.提醒学生做好笛子的收纳和保养工作。
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橡皮笛留作纪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橡皮笛引入和讲解课文《笛声》,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古代笛子的制作过程和艺术形态,并在演奏环节中感受笛声的传递情感的方式。
笛子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笛子基础入门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吹奏简单的笛子曲目。
3. 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笛子的基本构造和持笛姿势。
2. 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1. 笛子音准的掌握。
2. 笛子演奏中的呼吸控制。
教学准备:1. 笛子每人一支。
2. 笛子曲谱。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示范视频和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笛子图片,介绍笛子的起源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 提问:你们知道笛子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种类?3. 小结:笛子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分为竹笛和木笛等。
二、基本构造和持笛姿势1. 展示笛子实物,讲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如笛头、笛身、笛尾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持笛姿势,强调姿势对演奏的重要性。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持笛姿势。
三、基本演奏技巧1. 介绍笛子的音阶和音名。
2. 教授学生简单的吹奏技巧,如吹气、吸气、换气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吹奏简单的音符。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作业:回家后练习吹奏简单的曲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笛子的基本构造、持笛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二、笛子曲目学习1. 教授学生一首简单的笛子曲目。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曲目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曲目,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作业:回家后练习演奏曲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笛子的基本构造、持笛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识记:自主认识本课生字;积存表示时刻是傍晚的词语;选择背诵有关句段。
明白得:明白得文中“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读课文,了解内容,明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发挥想象能力,讲几句描写笛声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自主认识本课生字;积存表示时刻是傍晚的词语;选择背诵有关句段。
读课文,了解内容,明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三、教学难点:发挥想象能力,讲几句描写笛声的句子。
四、教学预备:课件五、教学时刻: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1、板书:笛声师:你们听到过笛声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听到过的笛声。
板书:()的笛声2.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齐读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笛声的课文。
板书:47、笛声(齐读)过渡:那课文中写到的笛声是如何样的呢?请大伙儿认真地来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描写笛声的有关内容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2、交流、反馈,出示有关句子: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逝在街道尽头。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不由自主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儿。
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看起来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如何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如何样唱歌。
3、指名读,读准“胭脂、啼啭、啁啾”的音4、句子中写到的聂守信是谁?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再出示课后注释,读一读,让学生了解5、你们喜爱这些描写笛声的句子吗?请你们再读一读,讲讲你喜爱的理由6、学生交流:(1)写出了笛声的特点:嘹亮、悠扬、激越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笛声对聂守信的吸引力之大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笛声的奇异7、指导朗读,并选择最喜爱的一句背一背8、师:课文中用了许多优美的语言描写笛声,让我们展开想象,也来练习讲一讲,出示:那笛声是那么的________、__________。
笛子试讲教案中班反思与评价
笛子试讲教案中班反思与评价教案标题:笛子试讲教案中班反思与评价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笛子这种乐器的外形和发音方式。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听觉和音乐感知能力。
4. 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笛子的外观和结构。
2. 学习如何正确吹奏笛子。
3. 听取幼儿对笛子声音的感受和表达。
教学准备:1. 笛子示范乐器或图片。
2. 笛子练习曲谱。
3.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笛子的外观和结构,解释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2. 演示正确吹奏笛子的方式,给幼儿展示笛子的声音。
探究与实践(20分钟):1. 将笛子逐个分发给每个幼儿,鼓励他们亲自试吹。
2. 引导幼儿按照示范的方式正确吹奏笛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与表达(15分钟):1. 播放一段以笛子为主要乐器的音乐,让幼儿仔细欣赏。
2. 鼓励幼儿借助肢体语言、表情或者简短的话语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反思与评价(10分钟):1. 提问幼儿他们对于试吹笛子的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感受。
2. 让幼儿自由发表对教学过程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给予积极反馈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扩展活动:1. 带领幼儿探索其他乐器,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外貌和声音。
2. 提供进一步的乐器体验活动,如组织幼儿合作演奏简单的乐曲。
评价标准:1. 幼儿能正确区分笛子的外观和结构。
2. 幼儿能模仿示范正确吹奏笛子。
3. 幼儿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试吹笛子和音乐的感受。
4. 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积极参与和思考的态度。
教案反思与评价:在本堂课中,幼儿通过观察和试吹笛子,初步了解了这种乐器的外貌、结构和发音方式。
他们通过倾听和表达,培养了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整体上,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多数幼儿能够正确吹奏笛子,也能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部分幼儿在吹奏方面需要进一步指导和练习,对于练习曲谱的选择和难易程度也需要更加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
笛声阅读教案
笛声阅读教案标题:笛声阅读教案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对笛声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资源:- 笛声录音和音乐播放设备;- 笛声相关文本材料;- 白板、彩色粉笔/标记笔;- 学生阅读材料。
3. 教学步骤:3.1 导入 (5分钟)-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优美的笛声音乐;-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妙和表达。
3.2 激发兴趣 (10分钟)- 分享一些关于笛声的有趣事实,如笛子的制作和历史;- 谈论学生对笛声的感受和印象;- 引导学生向往了解更多关于笛声的知识。
3.3 阅读理解 (15分钟)- 分发给学生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关于笛子的历史、不同类型的笛子以及笛声的艺术表达等;-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帮助他们理解生词和难句;- 提问学生关于笛声的内容问题,引导他们运用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和回答问题。
3.4 批判性思维 (15分钟)- 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如笛声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运用和表达等;-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来回答这些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举例或创作等方式,发展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能力。
3.5 语言表达与写作 (15分钟)- 要求学生以笛声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笛声的理解和感受;- 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框架,引导学生组织思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个人观点的陈述。
3.6 总结和展示 (5分钟)- 学生互相展示他们的短文或口头表达;-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收获,强调对笛声的理解和表达所取得的进步;- 播放一些其他笛声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再次欣赏和感受。
4.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和分享不同国家及文化中对笛声的看法和运用;- 邀请音乐老师或专业演奏者到班级进行笛子演奏示范和讲解;- 安排学生在音乐课或文化活动中,欣赏和参与笛声的演奏。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四篇)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一、教材简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____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
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
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笛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笛声》教学设计执教班级:上海市浦东区竹园小学四年一班指导教师:上海市浦东区竹园小学田荣俊执教教师:闽侯实验小学宋艳萍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呼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三、教学难点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老师:(1)制作教学课件(2)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2、学生:预习课文——1)将课文读通读顺,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聂守信和老木匠为什么会成为“莫逆之交”的。
五、教学设计(一)笛声导入,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34 笛声2、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出示句子:笛子是我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3、用学过的词语来表达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悠扬、动听、悦耳、优美……)4、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笛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他们的关系?“莫逆之交”是什么意思?)出示:但是,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
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吹笛子,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了。
(相机理解“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非常要好)随机板书:34 笛声老木匠聂守信莫逆之交(二)走进笛声,感悟心声本文课题是“笛声”通篇课文也是围绕“笛声”展开的,聂守信为什么会与老木匠结为莫逆之交的,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寻找答案。
笛声评课稿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笛声评课稿整理笛声评课稿X老师的《笛声》,立足文本,关注表达,设计得特别独特,别具匠心。
一、能把握课堂整体架构越到高年级越要讲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老师不能再牵着同学的鼻子走,X凌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架构力量值得我佩服。
她在课堂一开头就提出了“课文为什么会以笛声为题呢?”一下子就使同学抓住了文章主线,再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就使课堂整体感更强了。
教学过程中又以“笛声”为主线,紧紧抓住描写笛声的三句句子,分别从听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三个角度绽开教学,在对同学朗读的训练中,引导同学感悟笛声的内涵,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以这三句句子为纲,统领了整课的教学,使教学凸显深度和内涵。
整堂课的教学,老师更能立足于同学,多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索,能与同学产生共鸣,能使一堂课更生动,更胜利。
二、重点突出在教学中,X老师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
在学习描写笛声的句子中,“响亮、悠扬、激越”这三个词是描写笛声的,“啼啭、喧噪、啁啾”表示的是鸟的叫声,同学不大简单说得最到位清晰,通过比较词义,让同学知道响亮主要强调音量,悠扬主要强调整奏音色等的和谐变化,激越主要强调音乐表达的情感;啼啭形容声音好听动听,喧噪意思相反,啁啾是个中性词。
句子主要抓了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比方句,通过对描写笛声语句的朗读、思索,让同学在体会排比句的妙处和比方句的恰当,深深地感受到老木匠的笛声的奇妙、奇妙、悦耳、动听的魅力。
引导同学渐渐体会到文中所写到的笛声美是聂守信想象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来的,是聂守信的音乐天赋、对音乐的喜爱,使他走进了音乐这一奇妙世界。
引导同学自然走进了聂守信的心声。
反复品读聂守信听了老木匠笛声后神情和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同学感受聂守信学笛子的渴慕之心和对音乐的喜爱,也充分感受到了语言之美丽,表达之传神。
三、学习氛围轻松在教学中,X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美丽的情境,把同学引入文本中,使同学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例如通过指导同学对描写笛声语句的朗读、思索,以及对笛声录音的观赏等多种学习形式,让同学真实感受到老木匠笛声的美丽、悦耳、动听和奇妙的魅力,最终实现从语言积累到语言运用的`转化。
《笛声》评课稿
《笛声》评课稿江西省鄱阳县侯家岗乡中心学校杨伟英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咱们侯家岗乡,并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的这次难得又很珍贵的聆听和学习的机会,我是侯家岗乡中心学校六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春芳老师的一节精彩的语文课《笛声》,可谓是收获颇丰。
这篇课文叙述了少年聂耳的一段音乐情愫,形象地写出了他对音乐的酷爱,阐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学习哲理。
说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作为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的引导与影响。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那是我初三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彭红玉老师。
她的课堂有时是最安静的,有时是最活跃的,我想应该可以用“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吧。
这样美妙的课堂就连平时很捣乱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些男同学也学得很投入。
若干年后,我们同学聚会,就有几位同学这样回顾评价:“上彭老师的语文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当时听了这句话,已作为教师的我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我想这样的课堂应该就是最有艺术,最有魅力的课堂。
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今天周老师的课堂对我们的孩子和所有来听课的老师们来说,也真正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周老师语言柔和亲切,让人觉得十分舒服、温暖,让整个课堂的气氛始终是那么温馨和谐和。
我想能做周老师的学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也很幸运的事。
昨天,我拿到《笛声》这个课文的时候,我就同校主管教育的吴校长说,要给四年级学生上这篇课文,我可不敢尝试。
因为这文章优美的语句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我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么美的文字,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
于是乎,我今天就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听这堂课的。
一堂课听下来,我想我应该是找到了解决办法。
“朗读”是周老师的课堂法宝,她把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去体会意境,又能言传地感知文章的美妙所在。
在教学中也会经常对学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来强调多读的重要性,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却总是被文本中太多需要讲解的内容,如生字词、重点语句、写作方法等等,绊住了脚,把让学生朗读的时间给严重压缩了。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笛声》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笛声》说课稿
三、教学设计思想
一是、乐曲汇入,初读课文
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络,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二是、简介聂耳、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係。
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我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藉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的悟性。
三是、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
”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字的缺失,丰富文字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嚮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段串连起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研读优美句子,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脑海里浮现的必定是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富有灵性的画面。
无数次与文字的感悟和对话,语言和精神在朗读中积澱,情感在朗读中迸发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
“笛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名人小传”为主题,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比喻、排比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能进入课文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追求什么,了解他们,走进他们。
“笛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
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记叙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
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为结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
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真实自然。
所以我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想想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独立识字,查词义,读课文等。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词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对“聂守信”知道的较少,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难度。
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从课外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朗读中,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出来的同学不多,“如何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体验人物情感”,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我想在教学中找准训练点,开展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尤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思想
一是、乐曲导入,初读课文
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二是、简介聂耳、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我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三是、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
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
”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段串连起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读优美句子,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脑海里浮现的必定是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富有灵性的画面。
无数次与文本的感悟和对话,语言和精神在朗读中积淀,情感在朗读中迸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