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式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设计与解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设计与解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设计与解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长期性、复杂性需要多种培养模式进行匹配,原来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细化培养要求。

通过对创新模式的设计及解读,从而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质量。

标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设计与解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党的事业坚强的后备队,是我们党正在试图解决的艰巨任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已经5年了,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已进入了常态化培养阶段,原来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细化培养,需要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质量。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培养模式设计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及其培养实践探索了下列模式:学校、社会深度合作模式;分级指导晋级培养传、帮、带模式;价值澄清问题引导理论宣讲模式;成长小组团队研修模式;生活养成卓越目标模式;虚拟资源共享与政治实践历练模式。

学校、社会深度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旨在形成以学校为主,社会紧密配合、学校与社会共同承担培育任务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体。

学校,显然是指承担全面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任务的高校;社会,主要指承担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与挂职锻炼的培养基地,也包括培养基地所在地的媒体部门。

学校、社会深度合作模式是学校、社会共同建立以培养基地为依托,通过工作会议联席制度方式保持深度联系,通过发展项目学校与基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基地有专门的工作班子、工作程序,专门的工作岗位,对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的学习与实践,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对象提供较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及相应的要求。

在过程中提供考核,活动告一段落后,组织培养对象进行总结提升,并认真听取培养对象对基地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对象来基地既是接受教育,也是发展项目的实施者,地方媒体通过深度宣传与报道予以配合。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于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是重要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实践、服务实践。

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课程内容的创新课程内容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

除了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外,还需要增加一些与时代发展相关的内容,比如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还可以开设一些创新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与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播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究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现代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环节的拓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传统的培养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探讨其优劣势,提出创新策略并进行实践,最终评估创新效果,可以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模式,推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创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坚定信仰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场所,探讨和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够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对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在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探究

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探究

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急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办学层次和教育理念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在这种差异化的环境下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的探究,旨在为推动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将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民办高校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民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探讨民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寻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培养模式。

3. 提出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和措施,为民办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4.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5. 针对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促进民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力。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探析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探析
克 思 经 典 理论 的研 究 和 学 习 。 ( ) 二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工作相结合的科学性 和 有 效 性 差 各高校在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中往往会进入

专 门资金和资源定期开展这些教育者的培训和提高工作 , 让 他们 真信 、 真学 、 真懂 、 真讲 。 要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 的理论 、
整个培养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 。 我们往往 只把眼睛盯在受教 育者身上 , 而对教育主体 自身的教育培养工作却没有放到重 要 位 置上 , 者说 没 有 拿 出 足够 的精 力 去研 究 和 改 善 , 是 一 或 这 个误 区。 要想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长期稳定地开展 下去 , 就必须着手缔造 一批稳定 的 、 有较高学识和能力 的 , 深 受青年爱戴和信赖 的教育专家 。 以各级行政部 门应该拿 出 所
化 的 战 略需 要 。 第 二 , 养青 年 马克 思 主义 者 是 防止 西 方 意 识 形 态 渗透 培 的 迫切 要 求 。 由于 苏 联解 体 和 东 欧 剧 变 , 界 社 会 主 义运 动 世
第 六 , 养青 年 马 克 思 主 义者 是 促 进青 年 自身 发 展 的根 培 本 要 求 。 青 年培 养 成 为 马 克思 主义 者 的 过 程本 身 也 是青 年 把
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导地位面临着繁重的任务 。 我们在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做了很 多努力和大量 的工作 , 而培 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正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
补充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奠基工程 , 是推进科学社 会主义实 践新发展 的迫切需要 , 也是继续推进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
青 马 工 程 提 供 理 论 支 持 要紧密结合 当前时政热点 , 把握正确的学 习导向 , 通过开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析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析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析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十分迫切和重要,探索和建立对应的培养机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对象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多个环节,其培养机制应该包括科学的选拔机制、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标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培养机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青年一代担负着振兴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发展的重任。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成长更离不开党。

”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年的重要阵地,开始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而言,涉及培养对象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多个环节。

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性纵观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在于她总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性信仰危机的渗透,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一些世俗化、庸俗化、功利化、多元化等倾向,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时代和历史的挑战[2]。

因此,在高校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教育,帮助其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任务。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浅析基于大学生实践视角下的思考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浅析基于大学生实践视角下的思考

2012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Oc t.,2012第30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Vol.30 No.5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浅析基于大学生实践视角下的思考凌日飞,辛立章,曾丽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的战略任务,这对于在实践中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结合时代特征的要求以及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将大学生骨干作为培养的重点,把握和抓住广大青年的时代特性和喜好,创新性地围绕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了解社会,以提高和满足广大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见识、长才干、拓思路的内在需求,从而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因此如何运用大学生实践来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的建立给予理论框架和能力结构方面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5-0070-02 一、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高校青年学生的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各种社会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面对新形势,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武装青年,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对不断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更能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文章首先阐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对其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日后的发展探索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青马工程;实施;探索和分析我国的青马工程的正式启动是在2007年5月,全称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它的提出和实施给予了新时代中的青年社会主义接班人新的使命和意义。

随着青马工程的不断探索和实施,与社会时代相结合,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相整合,使之不论从培养体系还是培养机制方面都获取了相应的成果。

但尽管如此还需要我们对其不断探索,以使其更加完善和健全。

一、“青马培养工程”实施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且多种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经济利益、就业形势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有着多样化的特征,所以会使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思想活跃、抵抗能力弱的高校学生,他们会很容易误入歧途,思想发生偏差。

加之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思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受到过互联网等方式的攻击和污蔑,所以也会让高校学生失去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使之发生偏离。

因此,就需要加强对青马培养工程的落实,以此来稳固学生的信仰,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坚定其信念,从而进一步有效的推动党和国家的发展。

二、青马工程在高校中实施的现状(一)易受培训机制的制约,缺乏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在有关青马工程的纲要中有明确规定,要使青马工程的实施必须将阶段性与长期性相整合。

但就现阶段的发展现象来看,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训时期为1-2年,培训过程中大都以集中培训为主,少时集中时限为一周或两周,多则几月,且多是以周末为主,这就使培训时间很难管控。

加之高校青马者在毕业后也没有继续在进行培训和考核,以至于使青马者后期的培养受到了制约。

(二)缺乏对内部差异的重视,培训结构需完善和优化青马工程在高校开展并落实的过程中,其培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培养对象也逐渐涉猎广泛,从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到党员以及积极分子等。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第27卷 第6期中 国 林 业 教 育 2009年11月Fore str y Education in China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吴菱蓉 赵 晶(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摘 要:“青马工程”是新时期党团组织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系统工程。

该文从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的角度,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着眼于完善机制使工程协调配合运转,提出了认识创新、原则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 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同年10月,共青团中央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团组织按照《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者,我们贯彻实施“青马工程”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南京林业大学“菁英人才学校”,在以此为主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体会到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贯彻实施“青马工程”的实践,我们一方面总结经验,形成了四方面工作协调配合、四位一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另一方面由实践到理论,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全面发展人的高度,提高了对“青马工程”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

结合我们创建、组织和完善南京林业大学“菁英人才学校”的实践过程,参考其他兄弟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机制的经验成果,我们认为完善和实施“青马工程”的创新机制,是多方面工作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探析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探析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校承载着教 书育 人 、 科学研究 、 服务社会 、 文化
引领 的重大 职能 , 是传播 知识 、 价值 和思想 的重要 阵 地 。“ 马工程 ” 青 是社会 主义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 , 马 在
克思主义理论 的指导 下 , 开创出 的有社会 主义特 色的
书记指示 : 重视并加 强对学 生干部 的培训 和 实践锻 “
理论 中 , 要结 合实 际开展实践 活动 , 例如进 行社会 调 查、 生产实践 、 志愿者 活动等 , 这些社会 实践 不仅是对
青年马克思 主义 培养 道路 。在青年大学生 中实施 “ 青 马工程”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特殊 意义 。 , 社会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这是共 青团组织最重要也 是最基本的职能 , 也是对 高校中青 年马克思主义者精 英化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 因此高校 的团组织必须将 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 为奋斗 目标 。 实到 落 高校 团组织 的各项工作之 中 ,坚决执行 中共 中央 、 国 务 院的文件精神 和共青 团中央 “ 马工程 ” 青 实施 纲要

社会 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 的需要 。 大学生 通过对 马克
思 主义的理论 学习 , 高马克思 主义理论 水平 , 提 认识
到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最新 成果 , 是改革开放 以来邓小 平和第 三代 中国领导人领 导 中国人 民创 业奋斗 的丰
硕成果 。 在思想上更 加坚定跟党走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第2卷 7
第3 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e l gc la d Poi c lEd c to s a c d oo ia n l ia u ain Re e r h t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模式探索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模式探索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模式探索作者:李辉刘颖郑凯杰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0期摘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高校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后备力量的重要一环。

河北工业大学能环学院结合多年党建工作经验,在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构建“五位一体”培养体系,切实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综合素养,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的党员后备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也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青马工程”旨在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青马工程”是重要之举,应常抓不懈,长期以来,高校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给全国高校“青马工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高校积极分子培训工程建立在二级学院的基层院系,担负着培育合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任务。

2005年河北工业大学能环学院就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系统培养,从团课、党课、实践活动为抓手,树立一批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朋辈榜样,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的进步,充分发挥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先进性,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训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基本原则1、旗帜鲜明讲政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各方面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先进路线、先进理论。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现状分析与路径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现状分析与路径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现状分析与路径研究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信仰。

在这一历史节点之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路径研究。

1. 成绩和局限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一些高校,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并通过实践锻炼掌握相关的实践能力。

在一些高校,还建立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团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使得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 困难和挑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一方面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学效果。

现实社会中,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深入社会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需求并不强烈,使得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上的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使实践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更加紧密。

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案例分析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能力。

2. 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平台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可以成立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团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可以开展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3.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当拓宽就业渠道,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及阶段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及阶段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及阶段研究盛楠湖北大学430062摘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新时期、新环境下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本文站在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的角度,对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及其阶段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于实践活动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者阶段是培养的创新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者阶段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阶段性培养模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培养的目标从根本上说要造就一批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整体性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在实现整体性目标过程中,还需要分时分段进行,科学确定阶段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从理论武装,实践锻炼,系统培养三个阶段,通过理论学习,社会观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再社会化等方面循序渐进,将长效培养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确保高校青年马克思队伍的先进性。

(一)理论武装阶段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首先夯实思想理论基础,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之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一代,事业开阔,知识丰富的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一代。

”理论武装阶段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理论知识学习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专题报告,业余党校培训等形式,将自主学习和教学培训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格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及政治敏锐性。

利用高校学生读书会等社团,搭建高校青年马克思理论知识学习平台。

2.思想文化引领利用高校名人名家资源,举办人文讲座,鼓励大学生学生骨干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科学文化最新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其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3.社会观察学习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考察,见习,调研,使其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源泉。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探析——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探析——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式, 即组 建三 支 开放式 的导师 团 , 坚持 五个 结合 的培养 原则 , 置六 个 培养 环 节 , 设 建立 一 套科 学 的考 核评
价 制 度
收 稿 日期 : 0 1 0 — 8 2 1 — 3 2
作 者简 介 : 辉 (9 8 )女 , 江 宁波 人 , 林 17 一 , 浙 宁波 城 市 职 业 技术 学 院学 工部 部 长 , 理研 究 员 , 想 政 治 教 育硕 士 , 究 方 向 : 助 思 研 思
扎 实 的职业规 划 与培 训工 作 。
23 设置 六 个培 养环 节 .
() 1 理论 培训 。 照 系统 原理 , 用启 发式 和讨 论式 相 结合 的双 向互 动 教学模 式 , 中进行 理论 培训 。 按 采 集
学校 依 托各 类 导 师 团开展 “ 单 式 ” 学 , 菜 教 由各 导 师根 据学 科 和个 人 专 长 申报 讲 授 主题 、 内容 、 时 , 审 课 经 核、 汇总 形成 课 程 “ 单 ” 供 学生 选择 。如 : 理论 篇 ” 马克思 主 义理论 与 实践 的历史 发展 》 《 菜 , “ 的《 、 科学 发 展
《 年领袖 成 长 中 的心 理 影 响力提 升 》 《 型党 ( ) 务》 《 生干 部 的心理 调试 》 。学 员 根据 需要 “ 青 、微 团 实 、学 等 点
菜” 课 , 上 在课 堂上 也不 是 简单 的聆 听 者 、 录者 , 以充 分发 挥 主观 能动 性 , 记 可 与老 师互 动交 流 , 学相 长 。 教 ( ) 践 锻炼 。 以社会 实践 和 志愿 服务 为 主要形 式 , 2实 坚持 学 以致 用 。通过 深入 农村 、 区 、 社 企业 、 营 军践 相结 合 。发 挥高 校共 青 团组 织思想 育 人 、 实践育 人 、 创新 育 人 、 文化 育人 的优势 , 通过 组 织引 导各 类优 秀 青年 参加 各类 社会 实 践活 动 , 帮助 学生 了解 国情 , 认识 社 会 , 习和 掌握 党 的理 论 学 创 新 成果 , 高 思想政 治 素质 , 定理 想信 念 。 提 坚 () 3 坚持 组织 培养 与 自主教育 相结 合 。充 分发 挥共 青 团 、 生会 、 生社 团 的作用 , 强 指导 , 计 划 学 学 加 有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培养模式在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教育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推进,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责任感也需要不断提升。

对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优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1.2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已经明确指出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和现状,而研究意义则是要强调为什么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创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不仅仅是为了高校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更是为了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研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解决青年学生思想逐渐西化的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也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本研究对于高校教育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

目前,我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高校普遍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

通过设置多门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培养和思想引导,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也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

在分析了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和困难。

在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和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培育工作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未来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建议。

通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青年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和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组织建设、加强、未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1. 引言1.1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意义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高校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和领袖,因此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激励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提升青年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对于青年来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世界、认清社会现实,具备深刻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这将使青年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能够清醒、坚定且正确地进行思考和行动。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影响青年个人成长,更可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保证。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
离 不 开 党 ” 各 级 领 导 干 部 要 学 会 用 新 观 念 、新 视 ,“
此 ,全 国高校共青 团组 织迅速 行动 ,纷纷结 合各省
情况 落实 贯彻 《 要 》精 神 ,同时组 织专家学 者讨 纲
论研 究培养 机制 。 二 、 “ 年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培 养 工 程 ” 实 施 的 重 青 要 性 及 紧 迫 性
年 一 代 政 治 理 想 的 培 养 。早 在 上 世 纪 6 O年 代 ,毛
各 地行之 有效 的经验 ,引导一 大批优 秀学生 干部健
康 成 长 。 随 后 , 20 ” 0 6年 1 月 , 团 中 央 下 发 了 O
泽东 同志 就 曾向全党指 出过 ,为了保证 我们党 和 国 家不改变颜 色 ,我们不仅 需要正 确 的路 线政策 ,而
且 需 要 培 养 造 就 千 百 万 无 产 阶 级 的 接 班 人 。邓 小 平 同 志 也 极 为 重 视 接 班 人 的 培 养 问 题 , 他 反 复 强 调
《 校学 生干 部 培养 规 划 ( 0 6 0 0 》 高 2 0 —2 1 ) ,并 明确 提 出要 以此 为契 机培 养 一 大批 青 年 马克 思 主义 者 , 此规 划 的提 出为 日后 “ 年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培 养 工 青
克 思 主 义 化 成 果 武 装 青 年 学 生 。培 养 一 大 批 坚 定 的
马克思 主 义 者 。团 中央 [ 0 7 2 2 0 ] 7号 文 件 正式 印
发 了 “ 年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培 养 工 程 ” 实 施 开青年 ,青年成 长更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的模式现行高校学生骨干的培训时间普遍不长少则在一两天内大量理论灌输多则采用为期三个月的轮训培养学制最长也只有一年而且普遍是利用每周的半天或双休日与之相对应的集中培训后的长效考核机制与晋级制度或是欠缺或是不够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 信 息
课程式培荠 : 高 校 青 年 马 克 思 主 义者 培 荠 模 式 搞 析
浙 江农 林 大学 胡 云云 葛德 平
[ 摘 要] 青年马克恩主 义者培 养是一项 关 系国家前途命 运的 系统 工程 。面对新形势 、 新任务和新挑 战 , 本 文分析 当前 培养过程 中存 在的 问题 , 结合 学校 实际 , 构建从建立集选拔 、 培训 、 组织管理 、 推介 、 激励等机制 为一体 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 义者培养机 制和科学体 系, 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 、 健康发展 。 [ 关键词 ] 青年马克思主 义者 高校 培养模式


三、 课程式培养模式 : 高校 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有效途径 2 0 0 7 年7 月, 共青 团中央制定 的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 纲要 》 把青年 马克思 主义者 定为培养 程 的重 点培 养群体 , 形 成 团中 央 和全 国学联 、 省级 团委和学 联 以及 高校 团学组 织 级 培养 的格局 。 本文拟 从高校 团学组织层 面出发 , 成立 “ 青年 马克思主 义者培养工程 ” 学 生骨 干培养班 , 采用课程式培训模式 , 完成一年时间 的集 中培养和跟 踪 培养 , 帮助 大学生骨 干学习和掌握 党的理论创 新成果 , 了解 国情 , 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识社会 , 提 高思想 政治素质 , 坚定理想信念 。
( 一) 建立 灵活的进退机制 要严格选 拔培养对象 , 除传统学生 干部以外 , 它还包括学生 党员和 入 党积极分 子 、 学生社 团干部 、 理论 学习骨干 、 创新创业 骨干及 在学术 科技、 文化体 育等方面成 绩突 出、 要求进步 、 在青年 具 有一定影 响力 的发展。 的人才群体 。灵活 的选拔 机制 , 能让全面 发展的人 才都 有渠道 和机 会 高校共青 团作为 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 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坚持不懈 进入到培 养体系 中, 按 照人才成 长规律分层 次 、 循序渐 进培养 , 确保高 地 培养各级各类学生 干部 、 学生社团干部 、 学生党员 、 入党积极分 子 、 理 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先进性 。 论学习骨干 以及 在学 术科技 、 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 出的优 秀学 生( 即 同时 , 设 置退 出机 制 。高校 团学组织将 根据学 生的综合状 况进行 大学生骨干 ) ,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历史使命 。 适 当调整 、 分流 。 不 符合要求 者或者不愿 意再培 训者 可退 出, 期 间也可 二、 目前的瓶颈 : 高校青年马克思 主义者培养存在的 问题 选拔优秀学生 ( 典型 ) 入班学 习, 机制灵活 。 中国共产党十分 重视对青年 一代 的培养 工作 , 毛泽 东同志 和邓 小 ( 二) 设置选修式 的课程 内容 平 同志 都极为 重视接 班人的培养 问题 。尤其 是在 2 0 0 7年共青 团中央 参照 《 “ 青马工程 ” 实施纲要 》 , 吸取 高校在思想 育人 、 实践 育人 、 创 提 出实施 “ 青 马工程” 之后 , 各高校 、 团组织通过 开设思 想理论课 、 党课 、 新育人 、 文化育人方面 的优势 , 采用理论 学习 、 社会实践 、 素质拓展 、 红 团校等基 础性 措施 , 极大地推进 了青年 马克思 主义 者的培养 , 形成 了诸 色教育 、 能力训 练 、 交流研讨 的培养方 式 , 开设相 应课程 。能认真完 成 多成功 案例 , 涌现出不少鲜活素材 。但是 , 在培养 过程 中也出现 了若干 该课 程 ( 共3 2 学时 ) 并表现优 秀 的学 生 , 给予 “ 青年 马克思 主义者培 养 问题 。 工程 ” 学生骨干培养班结业证书 。该证 书可以相抵选修课学分 , 并且 成 ( 一) 缺乏 与实践 活动的有效衔 接 绩优 秀的学生将 有机会推 荐去党政机 关 、 事业企 业 、 社 区农 村 、 学校 部 对 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 的培养需要 加强对马 克思主义 的理论 学 习, 门挂职 锻炼 但 高校在具 体的实施 过程 中, 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习和实践 活动 的有 课程 具体设 计 : 共3 2 学时( 如下表 ) 效 衔接还缺 乏具体规 划。在高等教育 的人才培 养质量规划 中 , 越来越 课程 内容 学时 课程性质 重视学生社 会实践 能力的培养 与提升 , 但也 只是把实践 活动作为大 学 目的 : 以提高学生骨干组织能 力 、 交际能 力、 协作能 生理论学习 的一种补充 , 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表现的重视不够 , 最终 导 致实践 活动 的效果 不佳 。特别 是大学 生对 马克 思 主义的学 习更是 如 专 力、 管理能 力等为 目标 , 聘请 党政领导 、 专家教授 、 此, 如果对马克思 主义深奥的理论没能够在实践过程 中进行验证 , 就会 题 社会知名人士为培训班全体学员举办专题报告会 。 选修 报 8 使 自己产生信仰的迷失 , 无法成为真正 的马克思主义者 。 课程设 置 : 马 克思主义对 中 国的影 响 、 马 克思主义 ( 六选 四) ( 二) 缺乏对实践活动 的具体考评机制 口 中国化最 新成 果相 关理论 解 读 、 中 国近当代 史解 大学生 参加社会 实践 , 是对 理论学 习的一种检验过 程。虽然对 社 析、 社会思潮辨析 、 优秀学生典型事迹报告 会实践 的 目标定 位是明确 的 , 但是对 实践 结果却往往 难 以给 出有 效地 目的: 原则上 每位培训 班学员期间参加一次素质拓 考量 , 尤其体现 在对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学 习上 。 目 前 对社会实 践的检 素 验手段 只是用 调查 报告 、 经验材料总结等方式来进行 , 只是感性的体验 质 展活 动 , 以培 养学生骨 干挑战 自我 , 激发潜 能 的能 选修 而不 是理性认 知思考 的提 升 , 导致 大学生参加社会 实践时 出现积极性 拓 力 8 ( 六选 四) 不高 的窘境 。因此 , 构建科学 、 有效 、 可行 的定 量考评 措施 , 会直接影响 展 课 程设置 : 职业 生涯规 划 、 极限6 0 秒( 户外 ) 、 礼 仪 实践 活 动的效果 , 特 别是会 影响到 对大学 生进行 马克思 主义信 念 、 观 交际、 心理素质 、 演讲技巧 、 口才辩论 点、 立场培 养塑造的效果 , 影H I n d U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 课 目的 : 要求 培 训班学 员在培养期 间 , 结 合 自己所 学 ( 三) 缺乏 完善 的制度保 障 题 专业和个人兴趣 , 在导师和班 主任 的指 导下开展研 在 推进青 年马克思 主义者培养 的社会实践 活动 中, 大学 生是参 与 研 究, 单独 或合作完 成并提交 一份研究 报告 , 以提高 8 必修 者, 高校发挥的是 引导 和保 障作 用 , 社会 为大学生提供 了一个展现 自我 究 研 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才华 的平台 , 他们共 同构 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机制 。然而 , 多数 高校只是把 大学生 的社会实践 活动做为一 门选修课 , 这 样的定位对 实 课程设置 : 参加社会调研 , 并参加学术竞赛 践 活动来讲 只是一种 形式上 的认 同 , 没有真 正认识到实 践活动对培 养 实 目的 : 培训班学员 到学校 、 政 府机关 、 社 区、 企业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的重要性 , 制度 的保 障作用没有得 到真正发挥 。 践 进行实践锻炼或挂 职锻炼 , 以增加大学生骨干对 国 ( 四) 缺乏理性 的需求动力 锻 情和社会的 了解 ,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8 必修 当代大学 生对社 会实践的认 识态度也普遍存在 问题 。当前 我国大 炼 课程设置 : 创业实践 、 社会 实践 、 志愿 服务 学生在 思想上并不 成熟 , 参加 马克思主 义社会实践 , 只是为 了图新 鲜 、 拿学分 等浅层次 的 目的 , 根本 没有认识 到通过实践活 动来提升个人 的 ( 三) 组建创新型 、 互动式 的导师 团队 马克思 主义水平 , 更�
时代 的召 唤 : 高校青年 马克思 主义者培养 的必要性 “ 青年 是祖 国的未来 、 民族 的希望 , 也是 我们党 的未 来和希望 。 ” 当 代青年是党 和国家事业未来的接班人 , 面对新形势 、 新任务 、 新挑战 , 需 要他 们提 早进入 状态 , 提前进 入角色 , 直面 国家发 展所遇 到的重 大 问 题, 直接经历种 种严峻 的考验 与风险 , 主动承担一 系列重大历史 责任 , 在理论 与实践 的发奋 创新中快速成长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接班人。 同时 , 青年 时期也是 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 的关 键时期 。尤其是高 校大学 生 , 他们身处社会转型时期 , 经 历着种种文化与思潮的变动和 冲 击, 如果不 能用正确 的理论来影 响和教育广大青 年 , 他们世 界观 、 人生 观 和价值观 的形成就容易走 向不正确 的轨道 , 影 响国家 的发展 。把青 年 培养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的过 程本 身也是 青年 自身发展 、 成才 的过程 , 青 年马克思 主义者 的培养还可 以发 挥榜样引领 的作用 , 带 动青年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