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刘氏善举
刘氏善举文言文的翻译
刘氏善举文言文的翻译《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得文章。
(也是文言文初学者得必读篇目)曾被收录进《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文言文启蒙读本》、《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等书籍中。
下面是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请参考!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姓刘得一个人是一个乡里得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
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得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得人,刘氏就把自己得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得人都称她善良。
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
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得根本,谁没有紧急得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
乡亲和邻居们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得恩情!这时刘氏得孩子才明白母亲得友善得举动。
注释1、者:……得人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这样。
7、贫:贫穷。
8、辄:就。
9、相:动作偏指一方(刘氏者对邻居)。
10、济:救济,帮助。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wèi):赠送。
14、之:代词,代“无衣者”。
15 、憾:怨恨。
16、咸:皆, 全,都。
17、称:称赞。
18、然:然而。
19、诫:告诫。
20、与:与,偕同之意。
21、为:做。
22、善:好,好得,善良得。
23、本:根本;准则。
24、卒:去世。
25、殆(dài):几乎。
26、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刘氏善举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刘氏善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
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卒
刘氏,良家子也,性慈仁,乐善好施。
岁逢荒年,乡里饥馑,刘氏不顾家财匮乏,倾囊相助,救济贫民。
其行义也,不求回报,唯愿苍生得安。
一日,刘氏闻邻村有一孤女,年方及笄,家道中落,孤苦伶仃,无人照料。
刘氏心生怜悯,遂将其收养于家,视如己出。
自此,刘氏家虽不富裕,然乐善之举,未尝稍减。
又有一年,刘氏之子病重,医药费昂贵,家中难以承担。
刘氏遂遍访名医,不辞劳苦,终为子求得良医。
医者虽医术高超,然药石贵重,刘氏亦不惜重金,以救子之命。
刘氏之善举,乡里传为佳话。
时有富商过境,闻刘氏之名,心生敬意,欲以千金之资,聘请刘氏为家塾师。
刘氏固辞不受,曰:“吾行善非为求利,乃欲助人为乐耳。
”富商感动,遂赠刘氏千金,以资助其行善。
刘氏得千金,更加慷慨解囊。
时有饥民数百,流离失所,刘氏遂舍宅为庇,安置饥民,施以饮食。
饥民感其恩,皆愿为其效命。
一日,刘氏夜梦一神人告之:“君行善积德,上天有赏,将赐君福寿。
”刘氏醒后,虽心喜,然不以为意,仍日复一日,行善不辍。
岁月如梭,刘氏年事已高,子孙满堂。
然刘氏之善举,未曾因年老而减少。
一日,刘氏病重,子孙围绕床前,泣涕涟涟。
刘氏微笑,谓子孙曰:“吾一生行善,虽无大富大贵,然心中无愧,此生足矣。
”刘氏病逝,享年八十有二。
乡人皆痛哭流涕,以其为楷模。
刘氏虽已故去,然其善举之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典范。
译文:刘氏,出身于良好家庭,性格慈祥仁爱,乐于行善,喜好施舍。
每年遇到荒年,乡里遭受饥荒,刘氏不顾自家财产匮乏,倾尽家财帮助贫困的百姓。
他的行为,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有一天,刘氏听说邻村有一个年轻的孤女,刚满十六岁,家境衰败,孤独无依,没有人照顾。
刘氏心生怜悯,便将她接到家中,视如己出。
从那时起,刘氏的家虽然并不富裕,但他的乐善行为,从未减少。
又有一年,刘氏的儿子病重,医药费用高昂,家中难以承担。
刘氏便四处寻找名医,不辞辛劳,终于为儿子找到了一位好医生。
医生虽然医术高明,但药物珍贵,刘氏也不惜花费重金,以挽救儿子的生命。
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第
刘氏,鲁人也。
性慈祥,乐善好施。
每遇穷困之人,必施以援手。
里中之人,皆称其为“活菩萨”。
一日,刘氏闻邻村有一孤寡老妪,无依无靠,生活困苦。
刘氏便携米、面、油等物,亲自往访。
老妪见刘氏如此仁慈,感激涕零。
刘氏安慰老妪曰:“老妪不必忧愁,吾当竭尽所能,助汝度日。
”自此,刘氏每月必往老妪家探望,送米、面、油等物,且时常携带衣物、药品,以供老妪所需。
老妪家境虽贫,然因刘氏之助,得以安度晚年。
又有邻村一少年,年方弱冠,家道中落,父母双亡,独自一人,生活无依。
刘氏闻之,心生怜悯,遂收养此少年,视如己出。
刘氏教其读书识字,授以谋生之道。
少年感念刘氏之恩,立志成才,不负所望。
刘氏不仅慈养孤寡,亦关爱邻里。
村中有人疾病,刘氏必亲自前往探望,送医送药。
村中有人丧事,刘氏必亲自主持,慰藉亡者家属。
里中之人,皆谓刘氏为“活菩萨”。
一日,刘氏见村中道路泥泞,行人多有不便。
刘氏遂捐资修路,使村中道路平坦,行人往来无阻。
村人感激不已,皆称刘氏为“道路菩萨”。
又有年岁久远之古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刘氏见状,心生怜悯,遂发起募捐,重修古庙。
村人闻之,纷纷响应,踊跃捐款。
刘氏亲自监工,督修古庙。
古庙修成之后,香火鼎盛,成为村中一大胜景。
刘氏一生,乐善好施,无私奉献。
其行善之举,遍及村中,乃至邻村。
里中之人,莫不敬佩。
刘氏虽非达官显贵,然其仁德之心,胜过王者。
岁月如梭,刘氏年事已高,然其仁心未改。
刘氏临终之际,遗言曰:“吾一生乐善好施,不求回报。
望尔等继承吾志,继续行善,使善举传于后世。
”刘氏善举,传颂千古。
后人感念刘氏之德,立碑纪念,以垂青史。
刘氏之名,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译文:刘氏,鲁地之人。
性情慈祥,乐于行善,喜好施舍。
每当遇到困苦之人,必定伸出援手。
村里的人,都称她为“活菩萨”。
有一天,刘氏听说邻村有一位孤寡老妇人,无依无靠,生活十分困苦。
刘氏便带着米、面、油等物品,亲自去探望她。
老妇人见到刘氏如此仁慈,感动得流泪。
刘氏安慰老妇人道:“老妇人不必忧愁,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你度过难关。
刘氏善举翻译
刘氏善举翻译
《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为:姓刘的一个人是一个乡里的寡妇。
(她)养育(有)一个儿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
然而她儿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
母亲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本人)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乡亲和邻居们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
这时刘氏的儿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举动。
原文为: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刘氏善举》原文翻译
《刘氏善举》原文翻译《刘氏善举》原文翻译刘氏善举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
《刘氏善举》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刘氏善举》,完成8—11题。
(14 分)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竟.年如是( ▲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 ④心有憾.(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A.乃.悟前狼假寐(《狼》)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刘氏以己之衣遗之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乡里咸称其善。
译文:▲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11.“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2分)▲8.⑴ (4分)①整②就(或“往往,总是”)③赠送(送给)④怨恨,怨言⑵ C9.刘氏/ 以己之衣/ 遗之10.⑴乡里人都称赞(说)她善良(好)。
(重点字:咸、称)⑵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意思对即可,2分)参考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刘氏善举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刘氏善举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
刘氏善举的原文翻译
刘氏善举的原文翻译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
句子理解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
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
句子理解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刘氏善举》原文翻译
《刘氏善举》原文翻译刘氏善举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35、育:生养36、竟:整,从头到尾。
句子理解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是这样。
刘氏善举_文言文翻译
昔者,刘氏居某地,家道中落,然其心志不堕。
刘氏之父,见乡里贫苦,心生怜悯,遂发愿救济贫民。
刘氏承父遗志,竭尽所能,行善不倦。
刘氏善举,首在扶贫济困。
每当乡里灾荒,刘氏必倾囊相助,无分贫富。
有年,某地大旱,颗粒无收,刘氏闻之,立刻组织募捐,亲自奔波于各地,募集粮食,分发给灾民。
其时,刘氏家徒四壁,然其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救助,使无数灾民得以度日。
次之,刘氏乐善好施,常助孤寡。
乡中有孤寡老人,刘氏必亲自探望,送衣送食,关怀备至。
有年,一孤寡老人病重,刘氏闻之,立即亲自前往探望,并请来医生为其治疗。
老人病愈后,感激涕零,称刘氏为再生父母。
刘氏善举,更在教育。
刘氏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故竭力资助乡里学子。
有年,乡中某学子因家贫而辍学,刘氏闻之,立刻为其支付学费,并亲自教其读书。
该学子感念刘氏之恩,发奋读书,终成一代名士。
刘氏善举,亦在扶危济困。
有年,乡中一富户因经营不善,家道中落,债台高筑。
刘氏闻之,主动伸出援手,替其还清债务,使其重振家业。
富户感激涕零,称刘氏为再生父母。
刘氏善举,更在修桥铺路。
乡中道路崎岖,刘氏见之,心生怜悯,遂捐资修路。
路修成后,乡民皆感便利,称刘氏为乡里父母。
刘氏善举,虽小,却大。
其行善不倦,积德累善,使乡里风气为之改变。
刘氏之善举,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楷模。
翻译:The Benevolent Deeds of the Liu Family, a renowned story of ancient China. The Liu Family, by surname Liu, benevolent deeds, good actions. The benevolent deeds of the Liu Family, not achieved in a day, but accumulated virtues, enduring over time. Their deeds have spread through the ages, deeply touching people, hence the special record of them.In ancient times, the Liu Family resided in a certain place, theirfamily had fallen on hard times, yet their resolve did not falter. Liu's father, seeing the poverty among their fellow villagers, felt compassion and vowed to help the poor. The Liu Family inherited their father's will, gave their all to do good, without ceasing.The Liu Family's benevolent deeds began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ief. Whenever there was a natural disaster in the village, Liu would certainly empty their pockets to help, withou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rich and poor. One year, a severe drought struck a region, with no crops harvested. Liu heard of this and immediately organized a donation campaign, personally traveling to various places to collect food, distributing it to the disaster-stricken. At that time, the Liu Family had nothing but their bare walls, yet they disregarded their own safety and helped to the utmost, enabling countless disaster-str。
刘氏善举疾文言文翻译
刘氏,世居江左,性慈仁,乐善好施。
每遇贫病之徒,必倾囊相济,不吝分文。
里中之人,咸称其德。
岁余,刘氏疾作,体弱多病,虽医药迭进,终不能愈。
然其善举未尝稍减,反益加勤。
邻里感其德,争相馈问,刘氏亦不以病废事。
一日,刘氏卧病在床,忽闻门外呼号之声。
问之,乃邻家孤儿,年方五岁,因饥寒交迫,已数日不食。
刘氏闻之,泪如雨下,急命仆人取米煮粥,亲自喂之。
孤儿食粥后,顿觉精神倍增,刘氏亦以此为慰。
又一日,刘氏见门外有一老妪,衣衫褴褛,面目憔悴。
问之,乃远乡之人,因路途遥远,无法归家,饥寒交迫,已几近殒命。
刘氏见状,心中不忍,遂命仆人取衣裳与之,又以金帛相赠,并亲自送其归家。
刘氏之疾,虽日渐加重,然其善举不辍。
一日,刘氏病榻前,有一贫女,年约十六,因家贫无力嫁娶,终日以泪洗面。
刘氏见之,心中怜悯,遂命仆人备彩礼,亲自为之择婿,终使贫女得嫁。
刘氏之善举,闻者无不感动。
有长者曰:“刘氏之德,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虽疾病缠身,然其善心未尝稍减,真乃世间之善人也。
”里中之人,亦皆敬佩,纷纷效仿,善举之风,一时大盛。
然善举之余,刘氏之疾,终不可治。
一日,刘氏病情恶化,家人忧心如焚。
刘氏知命不久矣,遂召家人至床前,语重心长曰:“吾生虽不幸,然得遇众多良友,感其恩德,死而无憾。
吾死后,愿尔等继续行善,以报答世间之恩情。
”言罢,刘氏泪如泉涌,众人皆泪沾衣襟。
刘氏终因疾逝,享年五十有四。
里中之人,莫不痛哭流涕,以为哀。
然刘氏之善举,已深入人心,其精神不死,善行永存。
刘氏善举疾,可谓世间之奇迹。
虽疾病缠身,然其心系苍生,行善不辍。
其德行,犹如日月之光,照耀人间,永为后世传颂。
翻译:刘氏,世代居住在江东地区,性情慈祥仁爱,乐于行善施舍。
每当遇到贫穷疾病之人,必定倾尽囊中财物相助,毫不吝啬。
乡里的人们,都称赞她的美德。
过了一年多,刘氏生病,身体虚弱,经常生病,尽管药物不断进用,但最终不能痊愈。
然而她的善举从未减少,反而更加勤奋。
邻里感念她的美德,争相馈赠问候,刘氏也并不因为生病而废弃行善之事。
古诗刘氏善举翻译赏析
古诗刘氏善举翻译赏析文言文《刘氏善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
(也是文言文初学者的必读篇目)曾被收录进《走进文言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等书籍中。
【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
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1、者:的人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就。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助,帮助。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èi):赠送。
14、之:代词,代“无衣者”。
15 憾:怨恨。
16、咸:皆, 全,都。
17、称:称赞。
18、然:然而。
19、诫:告诫。
20、与:与,偕同之意。
21、为:做。
22、善:好,好的,善良的。
23、本:根本;准则。
24、卒:去世。
25、殆(dài):几乎。
26、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7、给:给予。
28、伐:砍。
29、方:才。
30、第:房屋、府第。
31、善举:慈善的事情。
32、举:行动、举动。
33、疾:快,急速。
34、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们”代指邻居。
35、斗升:旧时量器;此指一斗一升。
36、育:生养,养育37、竟:终。
38、竟年如是:终年像这样。
39时:那时40念:想,惦念。
41乃:是【翻译】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一个孩子。
白天在田间努力种田,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
古诗刘氏者,某乡寡妇也翻译赏析
古诗刘氏者,某乡寡妇也翻译赏析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出自文言文《刘氏善举》,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
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翻译】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一个孩子。
白天在田间努力种田,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
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
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b/21708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善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文言文刘氏善举翻译
刘氏善举佚名〔未知〕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
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及注释(有一个)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
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
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
母亲告诫他,说:“对别人友善,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时候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善举。
注释者:......的人昼:白天。
耕:耕种。
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如:像。
是:代词,这样。
贫:贫穷。
辄:就。
相:代“贫困者”。
济:救助,帮助。
偶:偶尔。
以:把。
遗(wèi):赠送。
之:代词,代“无衣者”。
憾:怨恨。
咸:皆, 全,都。
称:称赞。
然:然而。
诫:告诫。
与:与,偕同之意。
为:做。
善:好,好的,善良的。
《刘氏善举》原文及译文
《刘氏善举》原文及译文《刘氏善举》原文及译文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字词解释 1、…者…也:判断句,…是…。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往往。
9、相:代“贫困者”。
10、济:救。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赠送。
14、之:代“无衣者”。
15、咸:全,都。
16、称:称赞。
17、然:然而。
18、诫:告诫。
19、与:为。
20、为:做。
21、善:好事。
22、本:根本;准则。
23、卒:死。
24、殆:几乎。
25、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6、给:给予。
27、伐:砍。
28、方:才。
29、第:房屋、府第 30、善举:做好事。
31、疾:勤奋的;努力地 32、憾:怨恨;抱怨。
3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之是“他们”代指邻居。
34、斗升:此指一斗一升。
《刘氏善举》原文及译文
《刘氏善举》原文及译文赏析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辄.以斗升相济()②心有憾.()③母卒.三年()④方.悟母之善举()2.翻译句子。
①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4.“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参考答案】1.①就②怨言③死④才2.①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则、于烛下、竟、如是)②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为善、乃、本、缓急)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直接描写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以及儿子不理解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表现刘母的“善”;写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受火灾后乡里对刘家的帮助,和刘儿由开始的“憾”到最后的“悟”两个侧面突出刘氏的“善”。
4.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句子翻译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刘氏)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像这样。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谁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参考译文姓刘的一个人是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
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刘氏善举文言文的翻译
刘氏善举,首在助学。
每有寒门学子,因家贫不能入学,刘氏必慷慨解囊,资助其学费。
或有学子中途辍学,因生活所迫,刘氏则亲自前往,劝慰之,使其重返校园。
岁余,乡中适龄学子,无不受益于刘氏之恩德。
次则扶贫。
刘氏深知乡民之苦,常于农闲时节,亲自走访贫苦之家,询问其疾苦,并赠以粮食、衣物,以解其燃眉之急。
每至年底,刘氏更是倾其所有,购置年货,分发给乡中孤寡老人、病患及贫困家庭,使其欢度佳节。
再者,刘氏热心公益。
乡中有孤寡老人,无人照料,刘氏便将他们接到家中,亲自照料饮食起居。
乡中道路狭窄,行人多有不便,刘氏便捐资修路,拓宽道路,方便乡人出行。
又有乡中寺庙破败,刘氏遂发起修缮,使寺庙焕然一新,乡人得以安心信仰。
刘氏善举,不仅限于乡里,亦及于邻县。
邻县有灾,刘氏必捐粮捐款,助其重建家园。
邻县有学子,因家境贫寒,无法入学,刘氏亦慷慨资助,使其得以继续学业。
刘氏善举,虽无轰轰烈烈之举,然点点滴滴,皆足以感人。
乡人感其恩,纷纷效仿,一时间,乡风日上,仁爱之风盛行。
一日,刘氏病重,乡人皆以为其命不久矣。
然刘氏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乡里疾苦,嘱托家人,在其死后,要将家中财产尽数捐出,用于乡里公益事业。
家人遵其遗愿,将刘氏生前所积财产,悉数用于助学、扶贫、修路等公益事业。
刘氏善举,传颂至今。
乡人每谈及刘氏,无不肃然起敬。
刘氏虽已仙逝,但其仁爱之心,善举之德,却如星辰大海,永远照耀在人们的心中。
译曰:刘氏善举,实乃吾乡之佳话。
往昔刘氏,生于贫寒之家,天性仁慈,乐善好施。
每逢乡里遭遇困苦,刘氏必倾囊相助,不因富贵贫贱而异其心。
因此,乡人皆尊称其为“刘善人”。
刘氏善举,首在助学。
每逢寒门学子,因家贫不能入学,刘氏必慷慨解囊,资助其学费。
或有学子中途辍学,因生活所迫,刘氏则亲自前往,劝慰之,使其重返校园。
岁月之余,乡中适龄学子,无不受益于刘氏之恩德。
次则扶贫。
刘氏深知乡民之苦,常于农闲时节,亲自走访贫苦之家,询问其疾苦,并赠以粮食、衣物,以解其燃眉之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刘氏善举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
大家不仅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