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

合集下载

关爱特殊心理学生活动方案

关爱特殊心理学生活动方案

关爱特殊心理学生活动方案
关爱特殊心理学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关爱特殊心理学生的活动方案,旨在提供一个积极、温馨、有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每位特殊心理学生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特点、自身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和解决方案,定期评估和更新档案,确保帮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成立心理辅导小组
四、培养心理健康志愿者
鼓励有兴趣和潜力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志愿者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心理理解和辅导能力。

心理健康志愿者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心理辅导活动,与特殊心理学生建立信任与亲近。

五、开设特殊心理学生支持小组
组织建立特殊心理学生支持小组,为其中的学生提供交流和疏导的机会。

小组可以定期举办心理交流会,让学生们有机会共同分享心理成长的心得和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

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了解特殊心理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开展定期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共同探讨特殊心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特殊心理学生发展的家庭和学校联动机制。

通过以上活动方案的实施,可以提升特殊心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适应和自信。

同时,也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为特殊心理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浅析现阶段小学特异体质学生的身心发展

浅析现阶段小学特异体质学生的身心发展

浅析现阶段小学特异体质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特异体质学生(以下简称特殊学生)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特异体质是指一些儿童在身体、智能、情感和适应性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与同龄人明显不同或超过同龄人的特长。

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普通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本文将就现阶段小学特异体质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浅析,以期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

一、身体发育特异体质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可能存在着生理上的异常或特长,比如身材特别娇小或特别高大,或者拥有特别灵活的身体素质。

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生活照料和体育锻炼。

一些特异体质学生可能存在着一些体能方面的问题,如肢体残疾或过度肥胖等。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在课程设置、体育锻炼和营养饮食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二、智能发展特异体质学生在智能方面往往表现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特长。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学科或特定领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比如数学、艺术、音乐或体育等。

需要学校和家长发现并鼓励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着学习障碍或智力障碍,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帮助,比如康复训练或心理疏导等。

三、情感发展特异体质学生在情感方面往往表现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身体和智力上的差异而感到自卑和焦虑,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着行为问题或社交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比如开展心理辅导、行为训练或社交技能培训等。

四、适应能力特异体质学生的适应能力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加脆弱。

他们可能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服务,比如单独辅导、个性化教学或特殊教育班等。

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比如庇护机构的帮助或生活技能的培训等。

简述孤儿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

简述孤儿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

简述孤儿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孤儿学生是指犯罪、离散、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失去双亲或亲人抚养的学生。

这些孤儿学生常常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障碍,需要师生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本文将从孤儿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孤儿学生面对失去双亲或亲人的打击,心理及行为表现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感失落失去亲人对于任何人都是极其痛苦的经历,孤儿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往往难以忍受这种情感上的缺失,表现出情感失落、情绪低落等情感问题。

2. 自卑感孤儿学生常常因为没有正常的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

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家庭状况会影响到与同学的关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往往感到局外人的孤独感。

3. 自闭等行为问题一些孤儿学生会因为难以接受亲人的离去而表现出自闭等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等。

4. 学习问题孤儿学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等原因缺乏家长的关爱与教育,从而影响到学习。

他们可能在学习上表现不好,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

教育方法孤儿学生的教育方法需要体现出教育公平和关爱的特点,帮助他们独立自立,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内心力量和生命力。

孤儿学生心理需要得到情感上的疏通和关怀。

老师和同学应该给予孤儿学生情感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

2. 心理疏导心理健康与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心理问题的解决对孤儿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请专业心理医生或社工来对孤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3. 学习辅导孤儿学生可能因为生活原因而缺乏家庭背景,学习上可能遇到困难。

学校和老师应提供专业的学习辅导,帮助孤儿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4. 社会关怀社会关怀是孤儿学生得以成长强大的核心因素。

学校和老师应向社会呼吁,让更多人关注孤儿学生的特殊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总之,孤儿学生的教育需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教育公平的特点,并且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关怀。

特殊家庭产生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对策

特殊家庭产生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对策

特殊家庭产生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对策【摘要】特殊家庭对学生教育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殊家庭问题如家庭暴力、离异等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

目前,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着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忽视和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提供心理辅导、建立家庭关爱机制等对策。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也是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对策。

特殊家庭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加强对该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工作,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现状,对策,影响,解决,重要性,预防,加强1. 引言1.1 特殊家庭产生的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对策特殊家庭是指在家庭成员中存在一些异常情况或特殊状况的家庭。

这些家庭可能面临着经济困难、家暴、离异、精神疾病等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产生了影响。

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学习和行为问题,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挑战。

特殊家庭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庭暴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家庭经济困难可能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资源和条件。

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着手解决,以保障特殊家庭中的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为了解决特殊家庭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帮助和资源等。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改善特殊家庭问题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

2. 正文2.1 特殊家庭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特殊家庭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自卑等,这会影响其学习态度和表现。

特殊家庭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可能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特殊家庭中可能存在家暴、离婚等问题,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创伤,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特殊情况下学生心理疏导方案

特殊情况下学生心理疏导方案

特殊情况下学生心理疏导方案引言:学生心理问题是教育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在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重大变故等,学生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为了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制定一套特殊情况下的学生心理疏导方案。

1. 树立意识:学校和教师在特殊情况发生前就应该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

特殊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恐慌、不安和无助等复杂情绪,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并注重预防措施的建立。

2. 创建安全环境:特殊情况下,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以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包括建立有组织的活动、提供日常心理支持、鼓励积极交流等。

3. 建立心理支持团队:学校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和特殊儿童专家等。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小组讨论或家庭会谈等服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提供心理教育课程:学校应该进行心理教育课程的开展,以帮助学生了解与处理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压力。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应对压力的技巧,情绪管理,以及积极应对挫折等。

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5. 支持团体活动:学校应该组织一些支持团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分享、倾诉的平台。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心理支持小组、互助小组或主题座谈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并不孤单,找到相互支持的力量。

6. 制定个性化计划: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计划。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照顾和支持,比如为弱势群体提供额外的心理咨询和服务。

7.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反应,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

8. 利用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音乐比赛、戏剧表演等,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特殊学生帮扶措施

特殊学生帮扶措施

特殊学生帮扶措施特殊学生帮扶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帮扶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理疏导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制。

可以成立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定期为特殊学生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2.开设情感教育课程情感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注重培养特殊学生的情感能力,增强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情感需求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3.关注家庭问题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家庭因素可能会对其产生更大影响。

因此,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应当关注家庭问题,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二、学习辅导1.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课程。

2.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可以向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如有声读物、视听资料等。

3.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在特殊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联系,有利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因此,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应当关注家庭问题,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三、社交支持1.组织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促进孩子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组织一些适合他们参与的社交活动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2.培养自信心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更需要通过培养自信心来面对困难和挑战。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能够展示自己才能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鼓励互助互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可以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来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各种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同性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

这些特殊家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为了帮助这些特殊家庭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制定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1 特殊家庭的定义特殊家庭是指不同于传统家庭结构的家庭形式,例如单亲家庭、同性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

这些家庭可能由于家庭成员的特殊性质,面临一些不同于传统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

1.2 特殊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同而面临一些特殊的心理健康挑战,如缺乏安全感、缺乏家庭支持、社会歧视等。

因此,教育家长和孩子们关注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1.3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特殊家庭来说,教育家长和孩子们关注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二、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特殊家庭中,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

家长需要注重建立更加密切的亲子关系,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怀。

2.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特殊家庭中,学校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还应该鼓励孩子建立更加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心理抵抗力。

2.3 社会支持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心理挑战,因此社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社会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关注特殊家庭的困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帮助特殊家庭中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谈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策略

谈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策略

谈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策略摘要:边远山区农村的一系列不合理,不和社会相适应的恶劣学习教育环境,导致寄宿制小学生长期生活在一种没有自由的心理和环境之中。

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小学生属于一种特殊群体,这种缺乏家人的关爱与照顾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很多十几岁的小学生内心还是无法接受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寄宿制的要求让孩子在心里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离开父母,易产生一系列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消极情绪。

对这些特殊群体要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历练自己,增加内心承受能力,教师和相关人员需要促进孩子们身心正常健康发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向阳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心理疏导;策略1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特点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认知混乱、消极情绪、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不正常的心理特点。

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寄宿制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学校内部心理教育人员短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和社会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关注比较少。

做好农村边远山区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教育和疏导任务,需要学校、父母和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2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心理疏导策略2.1建设一些读书活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城市地区相比而言相对不足,应邀而生的"读书屋",教师和相关人员给予学生一定的放松时间,让学会说呢过有时间对书籍进行一些的浏览和沟通。

如果学生们的整体阅读率并不高,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里面进行朗诵和聆听。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书籍,阅读书籍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日常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沟通能力以及班级团队协作能力。

在每一次阅读过程中,书籍中的故事旅程都是以"故事知识疗愈"这种心理方式为指导和标准,针对性的为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学生开发的一种细水流长的疗愈方法方式。

学校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温馨的故事,帮助学生度过内心孤独的寄宿学习的校园生活,借此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校特殊问题学生管理方案

学校特殊问题学生管理方案

学校特殊问题学生管理方案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环节,而面对特殊问题学生的管理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殊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生活或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或问题的学生,比如有学习障碍、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异常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关心特殊问题学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特殊问题学生管理方案是必要的。

一、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情况是制定特殊问题学生管理方案的第一步。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测评报告以及专家意见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管理措施。

二、个性化教育针对特殊问题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应采取个性化教育措施。

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对一辅导或小班授课,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可以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建立自信。

对于行为异常的学生,可以进行行为管理培训,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三、建立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殊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

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信任关系,通过定期的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密切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管理特殊问题学生。

四、加强心理支持特殊问题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支持工作。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并组织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提供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使特殊问题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五、家校合作特殊问题学生的管理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

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共同制定管理措施。

学校还可以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关心特殊问题学生的合力。

幼儿园心灵抚慰:特殊儿童心理疏导方案

幼儿园心灵抚慰:特殊儿童心理疏导方案

幼儿园心灵抚慰:特殊儿童心理疏导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心理疏导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特殊儿童包括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等,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在心理和情绪上有着更多的困扰和挑战。

幼儿园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心理疏导方案,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成长的关键阶段。

一、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疏导方案1. 细心倾听在幼儿园中,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细心倾听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和需求。

通过倾听和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为他们提供更贴心的关怀和帮助。

2. 提供安全感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幼儿园应该成为他们的安全港湾,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来提供安全感,比如提供个性化的庇护空间、提供安全玩具等,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

3. 情感引导特殊儿童通常在情感表达和情感处理上存在困难,幼儿园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形式,引导特殊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来面对情感困扰。

4. 团体支持在幼儿园中,可以组织特殊儿童参与小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团体支持和集体认同。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促进特殊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自尊心。

5. 家校协作幼儿园应该与特殊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共同关注和照顾孩子的成长。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幼儿园则可以在教育环境中给予孩子更多的专业帮助和引导,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二、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心灵抚慰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情感上有着更多的困扰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专门、更贴心的心理疏导方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残疾学生心理疏导家访记录

残疾学生心理疏导家访记录

残疾学生心理疏导家访记录家访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家访对象:残疾学生姓名就读学校:xxx学校一、家庭背景残疾学生的家庭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处居民区。

家庭成员包括学生的父亲、母亲和两个兄弟姐妹。

根据与学生的父母交流,了解到残疾学生是一名先天性视力障碍者,近几年刚刚转入该校就读。

学生的父母对他非常关心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支持工作。

二、学生情况与残疾学生一同面谈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的焦虑和自卑情绪。

学生表示在新学校中的适应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感到自己与同学不一样,缺乏自信。

应用心理学老师向学生传达了学校对他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启发他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

与此同时,学校还安排了一名学生心理导员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缓解情绪,增强自尊。

三、学校支持与措施学校高度重视残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举措,力求给予他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

具体措施包括:1.提供个别辅导:学校安排了一名专职学生心理导员,持续跟进残疾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情况,定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调整情绪、解决困难。

2.开设心理支持课程:学校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设立心理支持课程,通过讲授学习技巧、交流沟通等内容,帮助他提升学习和生活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残疾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

四、家庭配合与反馈在本次家访中,学校与家长就残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家长对学校在心理疏导方面的关心和付出表示感激,并对学生在情绪上的改善给予肯定。

双方商定加强沟通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我认同感。

同时,家长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担心,如学生在学校中是否有朋友,是否适应学习等。

学校明确回应了这些问题,并承诺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反馈。

五、后续措施学校将继续进行残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通过以下途径加强支持和帮助: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再安排一次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了解其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进一步解开心结。

小学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分析工作的研判简报

小学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分析工作的研判简报

小学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分析工作的研判简报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学生,他们主要是来自单亲、离异、特困等家庭。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

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现本人就这部分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特殊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对策作一些阐述和分析。

一、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往往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通常,幸福的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孩子既有父爱,又有母爱,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较高,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较多的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分居家庭、特困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

我班今年有46个学生,其中有15个是特殊家庭子女,占全班学生数的32.6%。

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特殊家庭子女在心理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消极心理人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增强,特殊家庭子女也不例外。

他们一方面有争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动辄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幸,情绪不稳定,忧虑,消极悲观,对前途信心不足。

2、孤独心理由于特殊家庭的家长常常一个人要扮演双重角色,其权威性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认为少了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

同时特殊家庭家长本身心理上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内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倾诉,又不愿向老师和同学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心理。

3、逆反心理特殊家庭子女经历了家庭变故的全过程,由于家庭原因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这些学生心中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对周围产生了怀疑。

他们的知已朋友很少,与老师的相处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甚至反感,导致行为上的逆反,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

特殊学生帮扶记录

特殊学生帮扶记录

精心整理特殊学生辅导记录模板一、特殊学生情况介绍:苏xx ,男、现年17岁,就读于高一(3)班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2.思想方面: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3.4.2.2.1.2.尊重他的人格,老师向他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同,谦虚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

使他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上进心,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培养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坚持下去就可形成稳定的情绪。

3.鼓励、支持、帮助他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4.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结合学校‘四自”教育,利用专门笔记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5.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

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

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数学成绩有进步,对历史的学习,有一段时间兴趣浓,没用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苏1.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2.思想方面: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3.性格方面: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责任感淡薄。

4.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懒惰,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内因: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自暴自弃,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赵征性别:男班级:六二年龄:12岁主要表现: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3.思想方面: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个案背景:1.该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抚养。

父亲白天在外面打工,晚上回家也不了解孩子情况,只看到孩子好的一方面,且认为孩子没有母爱,渐渐对孩子形成溺爱。

2.该生主要由年迈的奶奶代管,与其生活在一起。

由于奶奶只有一个孙子,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隔代教育效果差,造成孩子固执、任性等不良的性格。

3.该生零花钱较多,与同学攀比现象严重。

但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三、原因分析:通过和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赵征的情况,我们发现,造成赵征现在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1.家长离异的时候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

虽然该生判给父亲抚养,但是,其父因为忙于生意,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丢在年迈的奶奶家里,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没人要的感觉,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失去平衡,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暴自弃心理和逆反心理。

2.家长因为内心的愧疚,对孩子过分溺爱,特别是赵征在奶奶家生活时,奶奶因为年事已高,教育能力很差,因此,没有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相反,过分的娇惯孩子,在物质上尽量的满足,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则放任自流,长期这样,造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对学习没有兴趣,开始还能敷衍应付,后来,连应付都怕难了。

3.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和一般的学生等同,没有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

.按照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是教育不好这样的学生的,但大部分老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如赵征在六年级的时候,家长曾要求老师帮助该生下午辅导作业,但老师因为家庭事物较多而拒绝了。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二学习心理障碍,认知障碍 特殊学生与正常人一样,渴望学习各门文化和技能,将来得到理想 职业,实现自己的愿望。
陈晓婷是一个智力较低的听障学生,入学以来成绩一直较差。在我刚 带上她的时候,我发现她的作业写的很慢,而且有些字笔画根本写不 全。我就给她说,让她把字看清楚了再写,写的时候写慢一点。
来每天我都看到她拿着笔在写,不停的写,有时连课间十分钟都在写 ,可交上来的作业仍旧很多都有错误。
[反思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听障孩子有了思想问题,内心是很固执 的,一时不能接受教导,这时千万不能用常理来衡量他的好坏,一旦 矛盾进一步激化,将会使他钻入牛角尖,使问题变得更不好解决。这 种情况下最需要的是耐心的慢慢开导他,多和他真诚的交流,鼓励他 并使他逐步消除不良情绪,直至走出阴霾,此时,你会仍然发现他照 样还是个好学生的。
二、主要表现
一生活心理障碍,情绪障碍 由于特殊学生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如聋生、听力残疾, 导致性格偏执、孤独、倔犟、冷漠、自卑等,由于常受到周围人的关 心、帮助以及家长的过分爱护,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自私、依赖、怕苦 怕累,缺乏竞争意识,因对改革后的就业形势缺乏辩证认识和理解, 常埋怨别人或社会,感到日后就业无望,前途渺茫,对自己今后生活 过度焦虑,失去希望和信心等。
三、产生的原因
1.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的根源 特殊儿童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 的 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借助教育上的特殊扶助 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由于生理缺陷, 特殊需要儿童在成长过程 中各种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影响语言 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 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差异, 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很多聋生因为知道 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 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

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

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了解特殊学生的需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之前,需要了
解特殊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例如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家庭背景等。

这有助于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个性化
的心理辅导。

例如,对于自卑的学生,可以提供自信心训练和心理疏导;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
导的基础。

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4.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5.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特殊学生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情感压力和困
扰,需要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6.与家长合作:家长是特殊学生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教师需要与
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更好的支持。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特殊学生的问题较为严重,教师需要及时寻
求专业帮助,例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

总之,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需要个性化、多元化、情感支持和专业帮助等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爱与沟通”共建心灵花园案例中的孩子出生于一个特殊家庭,在独体个性上又存在着本身多动这一特点,班主任在前期已经关注并且多次处理其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次的矛盾突发点源于该生在与两个学生打闹时,被其他家长发现并恐吓,使得矛盾升级,引发了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产生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不利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与发展。

于是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双方家长多角度沟通与协调,以期构建一个和谐的平台,促进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

一、建立该学生的个例心理研究档案(一)主要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行为特点:许多事实说明,父母离婚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有相当困难。

由于消极因素的存在,从性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离异家庭子女容易形成以下性格倾向:1. 自卑: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极悲观的自我概念,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导致自卑的性格缺陷。

2. 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离婚不光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等想法使孩子不愿意和人多来往,很容易形成独来独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3. 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盼望孩子成材,显示自己教子有方,因而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

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4. 粗暴:离异家庭子女往往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或者是将离婚理解为父母的冷酷无情和极端自私,如果加上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孩子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温暖,容易产生悲戚、冷酷的心情,会形成粗暴的性格倾向。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性格成长不会仅仅是家庭环境一个因素所决定,还涉及到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但是,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本身教师根据该特殊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其多动症的特点: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班主任管理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几点建议

班主任管理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几点建议

班主任管理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几点建议摘要:在农村小学中,存在着大量疾病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居多。

特殊家庭学生由于长期欠缺家长陪伴、监管以及关爱,在行为上少了约束,心灵方面受到了很多创伤。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类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很难奋发进取,缺乏正能量精神。

若班主任未曾进行有效的监管及教育,极有可能导致特殊家庭学生变成“问题学生”,本文就结合班主任视角,针对小学特殊家庭学生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特殊家庭;小学;方法;策略引言:进入素质教育时代,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有所提升,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积极落实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创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管理基本水平,致力于转化小学特殊家庭学生不良行为,助力其健康成长。

1.小学特殊家庭学生表现分析(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创伤父母离婚会为子女带来严重创伤,而且这种影响会伴随其一生。

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去”,要么十分思念,要过于怨恨,负面情绪一直在其心中徘徊,精神受到了创伤,对自己的家庭没有了任何的好感,对未来前途也没有了任何期待。

此外,单亲家庭孩子在生活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这让其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在这种思想下,很难有主动学习及进步的行为。

(二)严重疾病家庭学生心理不安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重大疾病高发,导致很多家庭患病,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子女,造成了心理压力和学业分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对事物的感觉已经很敏锐了。

家人得了重病,不但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冲击。

这种情况下,孩子缺乏安全感,其担心自己的家人会不会离开自己。

如果学生整天都处于此种情绪状态中,难以安心读书。

(三)留守儿童家庭学生情绪不稳定农村地区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里,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一类孩子很少能见到父母。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亲情,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留守儿童在父母陪伴、关怀、管教等方面均相对缺失,尤其是在学习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初步形成,人们价值观的悄然变化,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凸现。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同样也在发生嬗变。

留守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速富家庭等特殊家庭式样如雨后春笋络绎纷呈,一路飙升。

这些学生进入学校,无疑给学校的教师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职高二合一的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及本校初中部。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优良品行的塑造,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重视整合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

德育工作也取得过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同学自我要求、自我认同水平较低,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差。

有的学生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有的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看课外书,有的老师干涉他不听,反而顶撞老师,甚至辱骂老师;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有的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所写内容低级庸俗;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个别学生甚至晚间翻墙外出上网打游戏,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

虽经学校与教师的努力,但收效甚微。

经过调查,这部分同学多数来自特殊的家庭。

我们在开学初作过调查,全校1461名学生,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有260名。

这一数据说明,特殊家庭的学生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因为家庭原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隔代教育或无家长教育,使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必然会出现偏差。

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将对我们的德育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鉴于此,学校在李德学、阚龙培、何兴明、陈建中等人的牵头下,成立了关于“农村中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的课题组,并全面开展工作。

2、研究价值。

⑴、班级工作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归根结底是如何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而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异常心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

虽然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帮教和感化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品行教育与行为研究,不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更是解决学生自身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⑵、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也将成为我们农村中学德育的重点和难点。

要使学校德育富有成效,提高教育质量,就应及时有效地研究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寻找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途径,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富针对性,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⑶、特殊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品行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因而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和行为疏导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大多数同类课题研究只局限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对农村中学(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普通初中与职高结合的学校)特殊家庭的学生研究还是缺少的。

因此,对农村学校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刻不容缓,特别是典型的单亲或重组再婚家庭、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困家庭和速富家庭的学生。

我们的国家要均衡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均衡和谐发展。

通过对各种类型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三、课题界定特殊家庭,特殊家庭相对于正常家庭而言,本课题包含的特殊家庭指特别贫困家庭、速富家庭、单亲家庭(丧偶未重组单亲家庭、未婚领养单亲家庭、父母长期分居单亲家庭、离婚后重组单亲家庭四种类型)、留守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生活的家庭)。

心理异常,是指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自我心理、人际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现象,表现为——厌学、敏感多疑、依赖、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精神分裂、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情绪压抑,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缺乏进取心,心理状态畸形等。

四、总体目标及具体内容(一)、总体目标通过对农村中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探索,其目的是建立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联系的一张立体型的教育网络,推动我校在坚持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

(二)、具体内容1、特殊家庭学生在学校的基本表现与学校的教育策略研究。

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现状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人格特点,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家庭的特殊情况,采用调查、观察、个案等研究方法,总结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共性、个性特点,分析其心理异常产生的成因和班级教育对策。

2、特殊家庭学生在家庭的基本表现与家庭的教育策略研究。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者深入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影响环境、人文环境(同龄伙伴)进行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心理异常产生的成因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策。

3、特殊家庭学生在不同班主任的不同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班主任风格和班级管理理念不同,所形成的班风、学风不同,从班主任工作个案分析入手,不同班主任的不同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研究。

4、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疏导对策研究。

实施淡化差别策略、疏导策略、沟通策略、帮抚策略、跟踪管理策略等进行探讨,以点带面,研究特殊群体家庭学生的转化发展过程,形成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策略。

5、本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

(1)、速富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2)、特别贫困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3)、单亲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疏导的研究;(4)、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的反常心理与行为疏导的研究;五、研究对象、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我校在校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主题班会研究法、专家讲座研究法。

1、调查法,本课题运用调查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我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行为表现,了解班主任对此类学生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以揭示教育疏导此类学生心理、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使本课题更具有实践价值。

2、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某个具体同学的心理、行为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总结、提炼经验,揭示规律。

案例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普片性的方法与教育策略。

4、问卷法,由研究者将调查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卷,由调查对象回答,借此来收集研究所需材料的方法。

5、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6、主题班会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就某些学生敏感问题合理生动的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从活动中寻找方法的可行性。

7、专家讲座研究法,聘请相关专家就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做专题报告。

(三)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班主任参与课题研究,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建立本班研究对象的跟踪个案,进行行动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2、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坚持坦诚、沟通和鼓励原则,引导他们破除心中的障碍,走出自卑孤独的阴影,融合到班集体中,去追求独立自主的个人新生活。

3、因材施教性原则,在疏导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针对他们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运用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4、整体性原则,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研究进程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为2年,分三个阶段。

(一)、研究阶段课题准备、探索阶段,2009年3—8月。

1、3—4月,课题组成立并确定研究方向,由课题组主研人员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资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5月,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并上报学校课题组和县教委课题中心。

3、6月,课题组参研人员报名、审核并确定。

4、7—8月,课题组培训实验成员,加强与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

(二)、研究实施阶段1、前期,开始实施课题,2009年9月——2010年2月:(1)、9-10月,课题开题;(2)、10月,各子课题组形成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各课题组老师形成本班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

(3)、11月,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采用调查、观察、个案研究的方法,总结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共性、个性特点,分析其反常心理产生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4)、12月:研究者深入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反常心理产生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5)、2010年1月,课题组的老师收集整理资料,对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学生产生反常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各一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