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秋天word教案(6)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秋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师:1、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做准备。
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欢乐的季节)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设计二: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4秋天》word教案 (6)】
《秋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从感官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朗读诗歌的技巧,即:读准字音、抓好节奏、融入情感。
2、学会从感官、修辞等来角度分析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品味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秋提及秋天,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的场景。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但是在饱尝丰收喜悦之后不得不面对着生命凋零与衰败的事实。
因而,秋天给予人复杂的情感。
秋天给与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
同学们不仅能以敏锐的观察描绘秋之风采、还能细心感受秋之韵味。
现代诗人何其芳曾以优美的文笔描绘绚丽多彩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魂。
二、资料助读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何永芳, 四川人. 他的诗集主要有:《汉园集》《预言》《夜歌》。
在诗歌方面,他的创作既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三、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诵秋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明生字生词的读音。
2、学生听读录音,划分句子的节奏,对照ppt划分看是否正确,并请三位同学分节朗读。
3、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诗文勾勒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说说。
(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瓜果,体现农家秋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秋天》word教案 (7)
《秋天》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三、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四、教学教具:PPT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诗情导入。
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
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板书课题)(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乡村秋景”呢?(讨论板书)5、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导朗读:停顿,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6、当堂背诵,指背,齐背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有感情的诵读融合在一起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
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些提高
无明显发展特征
综合
评价
小组评价
等级
任课教师
评价等级
教师寄语:
积极,热情,主动
积极热情但欠主动
态度一般
较差
学
习
方
式
1、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
2、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
3、学生之间能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
4、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能与他人合作,并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习
有合作意识,但总结能力不强
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学习
探
究
活
动
1积极尝试、体验探究的过程
2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3勇于质疑,善于反思,有创新意识
4善于观察分析数事实,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和证明,撰写探究活动报告
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文学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秋天景色的语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关键词语,进行有效表达。
(3)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珍惜生命,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掌握。
2.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秋天景色的语句。
3. 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从课文中提炼出关键词语,进行有效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简要解释。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秋天景色的语句。
(2)每组选出一至两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找出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键词语,进行有效表达。
5. 实践演练:(1)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展示。
6.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内容的感悟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描述。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秋天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学习写景诗文。
品味优美诗文要求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体会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3.中招考点“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得4分的居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诗歌,能总结出品读诗歌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歌,反复朗读,概括诗歌主要内容,能体会诗歌某某,娴静的意境美。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圈点勾画出经典的句子做批注。
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作者)(二)预习检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评论家。
生于某某某某。
原名何永芳。
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另有多种诗学论著。
新月派诗人。
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
红色字的读音肥硕()枯涸()丁丁()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乌桕()背篓()栖()息3.解释下列词语。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声。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硕(shuò):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第14课 秋天
秋天何其芳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美。
4.提高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反复朗读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了解诗歌写景的层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的主旨。
3.用三言两语描写身边的秋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会全诗。
2.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美。
3.理解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美。
2.仿写本诗:用三言两语描写身边的秋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惋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三、分析探讨(一)朗读之后,学生读提示,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这些暗示这是在秋天。
(二)研读与赏析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1.优美语句赏析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1)找出优美的语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秋天》word教案 (10)
《秋天》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悟1.导入新课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惆怅的。
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教师配乐范读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及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二.研读欣赏1.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画。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3、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写得好在哪里?学生讨论明确这三个问题●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写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净、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四.布置作业1.写自己的秋天。
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朗读指导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朗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平静内敛的语调,领会真挚动人的情感。
2.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握文章中人物的语气语调,走进人物的内心。
3.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多形式朗读,把握感情基调。
1.学生自由试读,试着画出重音、停连、语气符号,写提示语。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画出重音、停连、语气符号、写提示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全文的感情激调——深沉而忧伤。
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第2段,语气陡然低沉;第3段,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第4段又陡然低沉,这是独句成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第5、6段,也要读得沉重、痛心。
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第7段要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3.师生齐读,读出节奏的起伏变化。
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一张一弛,一高一低,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能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段和第3段,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1.小组活动:课文第1段和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
明确:第1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2段对话中,母亲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2.教师范读,深入把握文人物的语气语调,走进人物的内心。
三.课堂总结。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单元提示中内容提示:“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提示:“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要理清思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悟启示。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快速阅读文学作品并了解文章内容并不难,难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
学生虽然读过很多描写母爱的文章,但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对语言的感受还比较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体悟母爱的伟大。
通过合作探究,探寻“好好儿活”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儿”对作者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课型】新授课【教材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秋日私语伴奏、秋天图片课件(有人说:读《秋天的怀念》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穷者读到了高贵,柔弱者读到了坚强,贫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生齐读课题)会读到什么呢?请听录音。
听音范读进入情境默读全文创设情境营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营造阅读情境激发情感,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为此写了哪些事?明确: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我双腿瘫痪,母亲抚慰我;母亲重病缠身,瞒着我;为看菊花,央求我;临终嘱托,牵挂我。
七年级语文上册《14 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词句含义。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方式贯穿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描绘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教学感悟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某某、闲静的意境美。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课前准备:《课课精练》53页“一预习与自学”,朗读课文。
七、教学过程(一)预备铃打响,全班进行课文的认知朗读。
(二)提问学生,导入新课导语:步出朱自清笔下活泼生动的春天,跨过老舍文中温晴秀丽的冬天,告别梁衡眼里热烈急促的夏天,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大家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呢?(用“秋天是”来表达)请看古代诗人是这样描写秋天的。
(课件展示两首古诗并朗读),多么美的秋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现代诗人何其芳心中同样满流着诗意的秋天。
(三)检查预习,整理字词。
组织各组同学同时上台板书课文中的多音字与形似字,除此以外,多音字还要写出另外读音的拼音及组词,形似字还要写出另外字词的组词。
各组写一个,老师评价并补充,全班齐读板书的词语。
(四)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与感情基调。
1、全班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一组乡村秋景图: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物,乡村的哪些景物,有哪几个场景,组成了哪几幅画面(在文中找到依据)。
2、分组回答前三个问题,抢答最后一个问题。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基调:对乡村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五)引导学生进行涵泳朗读,深入意境。
1、指导学生探究第一节诗的朗读节奏、重音以及表现的人物情感及其语句,全班朗读。
2、分别组织第一、二组同学展示:朗诵诗歌第二节、第三节,明确诗歌的节奏、重音,分析本节表现的人物情感及其提示语句。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能力。
2. 学习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1. 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2. 课文或阅读材料,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 单词卡片或词语表,包含秋天相关的词汇。
4. 板书或投影仪,用于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秋天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 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或词语表,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如:秋天、落叶、丰收、凉爽等。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分发课文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秋天的了解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Step 4: 句型学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句型,如: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型。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变化。
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和词汇,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模板或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和思路。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秋天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小组展示。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教案(6)(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秋天》一、教学目标(一)学科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了解“金子、运动场、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2.按从上到下,由远到近顺序,仔细观察秋天图画及录像,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听读训练,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美景。
(二)、美育目标:1.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2.初步能通过听再用语言展现图画,并进行初步审美想象。
3.初步感受课文描写出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视点:知识点:秋天的一些特征。
审美点:秋天美关键词:高、蓝、黄澄澄、金子、黄叶、落三、教学重、难点:1.要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看图、学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2.金子、伞、运动场、电报指的是什么?四、教学材料:(一)典型材料:欣赏、感知《秋天》课文录像。
(二)延伸练习材料: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做“传话兵游戏”)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
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
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
(读课题:秋天)(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1.请闭上双眼,用你们的乖耳朵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2.让我们一起去看录像,看看你脑中的图画是否同画面上一样,听听你讲述的是否同教师说的一样再放录像,抽生回答。
(天、树叶、稻子、池塘……)(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写这迷人的秋色呢?(三)进行审美理解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2.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典型材料)(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3)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3.同法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稻田)读后提问,什么地方的稻田?(蓝天下)稻田怎么样?(一眼望不到边)这个词什么意思?(广、多)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指导读。
《秋天》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英语作文英文回答:She is an optimistic and cheerful person, always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Her positive attitudeis contagious, and she has a way of making everyone around her feel happy and upbeat. She is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thers, and she always puts a smile on people's faces. Sheis a true friend, and I am lucky to have her in my life.中文回答: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总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她的积极态度会感染周围的人,她有办法让每个人都感到快乐和乐观。
她总是愿意帮助他人,总是能让旁人脸上露出笑容。
她是一位真正的朋友,我很幸运能有她陪伴在我身边。
以下是对她乐观开朗性格的具体描述:She always sees the glass half full.她总是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She is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thers.她总乐于伸出援手,帮助有需要的人,绝不求回报。
She has a contagious smile.她的笑容具有感染力,能瞬间点亮周围人的心情。
She is always looking for the best in people.她总是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欣赏他们的长处。
She is a true friend.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总而言之,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富有同理心和乐于助人的人。
她的积极态度和温暖的笑容总是能点亮周围人的生活。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秋天》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我的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前面三篇课文分别是对春、冬、夏三个季节的描写,所以这是个关注自然的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作品。
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2.教学目标的预设及依据依据本单元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这是依据《课标》中的“朗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设计的。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也是依据《课标》中“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而设计的。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这同样是依据《课标》中“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设计的。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说教法1.教学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所以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水平,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种教学方法,即:诵读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和讨论质疑法。
第14课《秋天》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4课《秋天》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初一上)doc初中语文——«秋天»的教学案例温州实验中学戈月素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画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女孩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欢乐的氛围。
整首诗确实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颂扬秋天的情怀。
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我期望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的作用,使学生学习了这首诗以后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诗歌学习的差不多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他诗歌铺平道路。
因此,我紧紧抓住诗歌语言凝炼形象的特点及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握语文学科的差不多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表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表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差不多理念。
«秋天»本身确实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迸发,再加上诗人在创作上讲究韵律和节奏,使诗歌具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因此,«秋天»的教学第一个环节确实是品味秋天——借朗读诗歌来品味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诗歌的内容配置音乐,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富有制造性的反复朗读之中就能不由自主地进入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在朗读的过程还能够品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诗歌语言凝炼、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在那个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画秋天,让学生依照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画诗中出现出来的三幅画面,从而表达〝诗中有画〞的特点。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4秋天》word教案 (50)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自主预习】1. 读课文2~3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深沉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暴怒无常泼泼洒洒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简历及主要事迹。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课堂导学】一、导入: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
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3、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二、介绍史铁生。
明确: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从感官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
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朗读诗歌的技巧,即:读准字音、抓好节奏、融入情感。
2、学会从感官、修辞等来角度分析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品味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说秋
提及秋天,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的场景。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但是在饱尝丰收喜悦之后不得不面对着生命凋零与衰败的事实。
因而,秋天给予人复杂的情感。
秋天给与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
同学们不仅能以敏锐的观察描绘秋之风采、还能细心感受秋之韵味。
现代诗人何其芳曾以优美的文笔描绘绚丽多彩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魂。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何永芳, 四川人. 他的诗集主要有:《汉园集》《预言》《夜歌》。
在诗歌方面,他的创作既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三、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诵秋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明生字生词的读音。
2、学生听读录音,划分句子的节奏,对照ppt划分看是否正确,并请三位同学分节朗读。
3、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诗文勾勒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说说。
(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
提到农家:稻香、镰刀、瓜果,体现农家秋收特色;
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品秋
(一)农家丰收图
1、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明确:一幅丰收的图景。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
2、思考:把饱食换成收割;肥硕换成成熟可以吗?说说理由。
明确:不可以饱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镰刀有生命、能吃食与稻香结合起来,含有农家
曾用他紧张繁忙劳作且丰收的意思。
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丰收。
3、谁获得丰收?农人,何时外出劳作?秋晨(清晨、满披着、露珠)秋晨周围是(安静)?“飘、
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环境的深、静。
4、取得丰收,农人的心情如何?高兴,文中哪句点出来?“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
“栖息”,拟人,把秋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家因秋收的丰硕而兴奋的感情,创造出了喜悦、轻松的氛围。
5、请你以……图的形式为这节诗命名。
——农家丰收图
6、学习完本节诗歌,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幅农家丰收的场景,请你根据文章的语句,加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幅图画。
明确: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若隐若现,让人有种不可名状的向往,稻香的气息从不远处的田野里飘来。
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稻田中央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
竹篱间的果林中有采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大家在笑着谈论今年的好收成。
(二)霜晨归渔图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幅图中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
写了秋晨渔人打渔场景,
这日常之景在诗人笔下却如此淡远、有味。
诗人运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呢?
2、“江面的冷雾”——点明季节,创造朦胧、清冷、安谧的意境。
后面哪个词的运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白霜”
3、渔民打捞起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
比喻,把乌桕叶的影子比喻成青鳊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桕叶婀娜多姿的情态,体现了渔人悠闲的心情。
4、“轻轻地摇着归泊的小桨。
”
体现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拟人,把秋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活泼,表现了渔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
6、这幅图我们又给它取个什么名呢?(霜晨归渔图)
(三)霜晨归渔图
1、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当小小画家,请你根据第三节的语言构思这幅图画。
(第三节写到的人物是谁?她所处的环境氛围如何?她在做什么?)
牧羊女
氛围:草野寥廓溪水清冽——幽静、悠远的氛围
在怀想,内容: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笛声——吹笛子的人遥想放牛郎在夏夜吹响笛声,洋溢着芳香和热情的场景。
2、牧羊女遥想笛声,文章如何形容?有何作用?
牧羊女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是睡梦的意思。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拟人化,赋予秋天人的行为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羊女陶醉于秋天的美丽,遐想着夏天的“笛声”的情态。
表现了秋天宁静悠远、如痴如梦的意境。
3、描绘图画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失去往日的活泼,心中遥想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那吹笛的人?
4、感受完这幅图,请你为它命名——少女遥想图
(四)我们学习诗文,不仅要知其文、品其言、更要感其情,诗人描绘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忆秋
(一)小结
(二)展示图片,分享交流。
试着背诵。
六、布置作业——绘秋
1、有感情的朗读诗文,直至成诵。
2、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一、农家丰收图
二、霜晨归渔图→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三、少女遥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