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全章教案(湘教版)
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投影1](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投影2](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投影3](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看下面的问题:[投影4]问题1 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投影5]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
例如,调查的结果是:[投影6]D C A D B C A D C DC D A B D D B C D BD B D C D B D C D BA B B D D D C D B D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三、数据的整理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 不容易。
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划“正”字。
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上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四、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湘教版七上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word教案
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数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其个体特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在活动中,与学生的一起合作参与、适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领悟其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抽样调查中数据的收集.教学难点: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今天教育局在我校举行数学优质课选拔赛,来了很多听课老师,其中有外校的老师,也有本校的老师,你能告诉我是客人老师多,还是我们学校老师多?2、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半个学期,学校为大家开设了十多门功课,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调查方案可以设计为①你最喜欢的科目是(只填一项)————填好后请将问卷交给班长,谢谢合作②调查问卷你最喜欢的科目是(只填一项)————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思想品德 E历史F生物 G地理 H美术 I音乐 J体育 K微机填好后请将问卷交给班长,谢谢合作③你最喜欢的科目是(只选一项,在科目下打√)填好后请将问卷交给班长,谢谢合作数据收集的过程有怎样几个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 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2)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的是我们班每一位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 用举手的方法(4)展开调查 主持人报到某一项目时,喜欢的同学举手(5)记录结果 数出举手人数,记录在表格上(6)得出结论 人数最多的学科即为最喜欢的学科2、乐一乐“儿子,帮妈妈买盒火柴去.”“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火柴好多划不着。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本学期教材为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计12个单元,包括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符合新课标精神,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学期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好本期的基础知识,提高各种数学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研究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从小学算术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适应初中教学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本学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同时,注重巩固基础,强化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惯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共计12个单元。
教学进度安排为每周授课3节课,每节课45分钟,按照教材内容逐步展开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进行复和强化练,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
八、教学评价本学期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是考察学生研究态度和研究惯的重要依据,小测验和期中考试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期末考试则是考察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和能力的重要评价方式。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重点介绍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在于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代数式本章重点在于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和描述》教案 湘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回顾思考本章内容,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整合本章所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难点:加强对各统计量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思考:1.如何收集数据?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有哪些?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几个步骤是什么?4、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用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例子吗?学生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让学生逐个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补充说明。
二、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图(出示投影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章知识框架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三、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1)30,50,70,20,15,65,40;(2)100,180,95,200,160,170.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检查,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及时纠正。
注意:通过本题训练,掌握中位数的求法.2.在一次物理测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70,95,80,70,70,85,80,60,75,求这次物理测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归纳:通过本题训练,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出现的次数,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3.据报道,某公司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职务 董事长 副董事长董事 总经理 经理管理员职员人数 1 1 2 1 5 3 20工资 5500 5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教案
数据的收集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数据涉及到各个领域,感受数据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某一具体问题,了解收据数据的过程。
3.通过具体事例,学会判断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初步理解频数和频率并会求简单事情的频数和频率。
5.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解析重点1. 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数据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从而感受数据的重要作用。
2. 理解频数和频率并会求简单事情的频数和频率。
难点理解频数和频率并会求简单事情的频数和频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课堂使用的数据资料、电脑课件教师活动1. 让学生例举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论,(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从以上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
数据是我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助于我们作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
2.假如我们对推介班长候选人问题有兴趣,回顾这个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崇的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中认为最合适的一位候选人的名写在纸上,投入推介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计票,第三位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得票数最多的那位同学被推介为候选人。
学生准备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什么电视节目喜欢的人最多?班级里有生日相同的同学吗?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1、提问:预习的几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2、请同学们分析,要回答预习的问题需做那些工作?3、提醒学生今天要学习完全不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比如要了解全班男生的平均身高,要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值?4、提问:解决以上问题的共同点是什么?5、总结:都要对所调查的每个对象进行一次小调查,并记录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才可以得到答案。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教案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湖南省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学瞿忠仪编制数据的收集(1)〔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投影1](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投影2](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投影3](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看下面的问题:[投影4]问题1 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投影5]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
例如,调查的结果是:[投影6]D C A D B C A D C DC D A B D D B C D BD B D C D B D C D BA B B D D D C D B D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三、数据的整理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不容易。
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划“正”字。
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上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节目类型 划 记 人 数 百分比 A 新闻 4 10% B 体育 正正 10 25% C 动画 正 8 20% D 娱乐 正正正 18 45% 合 计 40 40 100% 调查问卷年 月在下面四类电视节目中,你最喜爱的是〔 〕(单选)A 、新闻B 、体育C 、动画D 、娱乐填完后,请将问卷交数学课代表。
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全章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 第一课时 数据的收集㈠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掌握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难点:数据的收集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 (出示投影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小孩。
下面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举手回答:1、本班同学独生子女的有_________人;2、本班同学的父亲是独生子的有_________人;3、本班同学的母亲是独生子的有_________人; 本班同学是 独生子女 本班同学 的父亲 是独生子 本班同学的母亲 是独生女人 数 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把结论与同伴交流. 二、做一做,体会课题(投影显示课本P153~154两首唐诗及统计表). 学生活动:完成统计表,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表可获得什么信息?师生共同分析:1.第一首诗中出现最多的字母为_________;2.第二首诗的拼音中出现最多的字母为_________;3.第一首诗的拼音中出现的百分比超过4%的字母有________;4.第二首诗的拼音中出现的百分比超过4%的字母有_________. 三、随堂练习课本P154练习第1题.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设计并且完成一张统计表,并分组讨论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填统计表)数据的方法,并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五、作业1.课本P155练习第2、3题. 1.请你调查本班10名同学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每天平均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井制作一个统计表,看哪个阶段的同学最多.2.请你调查你们班里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心中的烦恼.第二课时 数据的收集(二)独 生 数 据 项 目子 女 情况1.进一步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求.2.掌握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如何收集数据.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收集数据.难点:从数据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1.激情引入:同学们家里拥有哪些现代生活用具?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10位同学一组,按自己家庭情况,把家庭拥有的现代生活用具情况填表.投影课本P155的统计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填完表后教师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了解某方面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收集这方面相当数量的数据,那我们如何收集数据呢?学生活动:学生就刚才收集数据的过程进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知识梳理:数据的收集
知识梳理:数据的收集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能够利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让我们开展调查,让数据说话吧!
一、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方法:
民意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媒体查询法等。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2、收集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
第五步:记录结果;
第六步:得出结论。
3、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
(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现11次。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1/ 1。
湘教版七年级上数据的收集
这个小区中的小朋友的年龄情况到底怎样? 你认为谁的调查方式好一些,为什么?如果 是你去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由。
动动脑! 动动脑!
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 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 据比较好,请举例说明。 据比较好,请举例说明。 总结: 总结: 1、当总体数目较少时; 、当总体数目较少时; 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 、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 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此时用普查 、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 方式获取数据较好 总结: 总结: 1、当总体数目较多时,普查工作量大; 、当总体数目较多时,普查工作量大; 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 、受客观条件限制, 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思 考 在你认为城市与 乡村中的老人, 乡村中的老人,脑力 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明 显的差异, 显的差异,不同年龄 段60~70岁,70~80岁 岁 岁 年龄的老人有明显的 差异吗? 差异吗?抽取样本时 是否考虑其所占的比 例?
领悟新知
☞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 10 全国性人口普查.当考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 全国性人口普查.当考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在这 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 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总体、 分别是什么吗? 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 年龄; 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 个体就是 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年龄. 个体就是 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这里的总体与个体的特征都是“ 注意:这里的总体与个体的特征都是“数 据”.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小结与复习教案(精品教案)
课题:《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小结与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个全面而且细致的了解。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抽样的方法和统计图教学难点:统计图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 课件)1. 怎样收集数据?请举例说明.2. 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请举例说明.3. 举例说明什么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4. 举例说明什么是简单随机样本.5. 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长处?请举例说明.6. 如何画扇形统计图?二、知识结构:(出示ppt 课件)调查 全面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样本收集数据注意:1.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总体的每一个个体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部分个体来收集数据,它们各有优缺点.2. 调查所得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明了,不同的统计图有各自的长处,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数据的性质恰当地选择统计图.三、统计图表的特点、联系和作用:(出示ppt 课件)四、基础训练(出示ppt 课件)1、为了解七年级1000名学生的体重,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有下列判断:(1)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2)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3)每名学生的体重是个体。
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统计表 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图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4)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5)300是样本容量。
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为了制定本市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做调查,现有三种方案:A.测量少年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C.在本地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中中学,在这六所学校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数据的收集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㈠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掌握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数据的收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出示投影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小孩。
下面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举手回答:1、本班同学独生子女的有_________人;2、本班同学的父亲是独生子的有_________人;3、本班同学的母亲是独生子的有_________人;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把结论与同伴交流.二、做一做,体会课题(投影显示课本P153~154两首唐诗及统计表).学生活动:完成统计表,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从上述统计表可获得什么信息?师生共同分析:1.第一首诗中出现最多的字母为_________;2.第二首诗的拼音中出现最多的字母为_________;3.第一首诗的拼音中出现的百分比超过4%的字母有________;4.第二首诗的拼音中出现的百分比超过4%的字母有_________.三、随堂练习课本P154练习第1题.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设计并且完成一张统计表,并分组讨论获得了哪些信息.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简单的现场收集与整理(填统计表)数据的方法,并会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五、作业1.课本P155练习第2、3题.1.请你调查本班10名同学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每天平均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井制作一个统计表,看哪个阶段的同学最多.2.请你调查你们班里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心中的烦恼.第二课时数据的收集(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求.2.掌握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如何收集数据.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收集数据.难点:从数据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1.激情引入:同学们家里拥有哪些现代生活用具?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10位同学一组,按自己家庭情况,把家庭拥有的现代生活用具情况填表.投影课本P155的统计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填完表后教师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了解某方面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需要收集这方面相当数量的数据,那我们如何收集数据呢?学生活动:学生就刚才收集数据的过程进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二、做一做,进一步感知如何收集数据教师活动:人口情况是有关部门进行重大决策的依据,要了解你家里每个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情况,应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怎样制作人口情况统计表.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人口情况统计表,2.将调查结果填入课本P156的表中;3.分析从上述统计表中获取的信息.三、随堂练习课本P157练习.四、小结本节课继续探讨了如何收集数据,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等知识.五、作业1.课本P157习题6.1A组1、2(注意复习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解答题.1(1)1953年我国人口数量是_________亿,2000年我国人口数量是________亿.(2)从1953年到2000年,我国人口数量增加了________。
2.假如你想知道你们全班同学对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和跑步的爱好情况,那么你在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中:(1)你的调查问题是:________。
(2)你的调查对象是:________。
(3)你要记录的数据是调查对象的________。
(4)你将如何开展调查并得出结论?6.2 统计表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2.在具体情景中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难点: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1.(出示投影1).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ll 12甲商店20 15 8 10 ll 13 16 15 10 12 8 18乙商店20 16 12 10 9 8 14 13 10 8 8 14观察统计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从上述统计图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2)能否比较一下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2.学生活动:观察以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从每一折线统计图中可直接看出每一商店在这一年销售量的变化趋势;但要比较这两家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变化趋势还不方便,我们可以把两张折线图叠放在一起试试看.3.(出示投影2)见课本P161图6—5.教师指出:图6-5叫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议一议,复式折线图的特点及作用教师活动:提问:从图6-5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1.甲、乙两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甲商店的销售量哪几个月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销售情况从什么时候起明显改观?其中可能有什么原因?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1.这一年两家商店的高峰都在1月,7月也是一个小的高峰;2.第一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了特殊的促销措施,从4月份起,甲商店的销售量超过乙商店的销售量。
教师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随堂练习课本P162练习1、2.学生自己动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的数量情况.五、作业1.课本P168习题6.2A组1、2,解答题.12.如图是某化工厂全年某种产品产量的统计图,根据图填空:(1)连续呈上升趋势的是_________月。
(2)产量呈下降趋势的是_________月。
(3)产量持平的是_________月。
(4)产量最高的是_________月。
(5)产量最低的是_________月。
(6)全年的总产量约为_________吨。
第二课时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掌握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重点:扇形统计图的含义与特点.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扇形统计图1.展示情境(投影课本P164图6—8的四个圆形图).2.引入扇形统计图概念.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于上面的统计图,它们都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二、想一想,认识扇形统计图1.提出问题:在图6一8(2)中,如果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500万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各为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此题,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2)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说出扇形统计图所具备的特点吗?它有缺点吗?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2.教师归纳:(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与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扇形统计图不能在图中具体地表示数值,如果各部分很多时,使得扇形的面积很小,此时扇形统计图的效果不够明显.三、做一做,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1。
(出示投影2)。
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剩下的4人当裁判员,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师在学生活动中:(1)鼓励学生独立制作,自己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2)强调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确定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组织学生交流,说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2.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1)计算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全班人数:8+12+10+6+4=40;打乒乓球的:840×100%=20%; 打排球的:1240×100%=30%; 打篮球的:1040×100%;25%; 打羽毛球的:640×100%=15%; 当裁判员的:440×100%=l0%. (2)再计算相应扇形的圆心角.360×20%=72°;360×30%=108°:360×25%=90°;360×415%=54°;360×10%=36°.(3)画出扇形统计图.四、随堂练习课本P165练习.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认识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等识.六、作业1.课本P169习题6.2A 组3、4.解答题.1.某家农产耕种40亩地,其中20亩种植水稻,12亩种植棉花,8亩种植甘蔗,请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出这家农户各类作物所占的百分比.2.某快餐店提供3元、4元、5元三种不同价格的饭菜,下图是五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个月一共销售了10400份饭菜,求各种饭莱售出情况.第三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难点:选择适当统计图处理数据.教学过程一、议一议,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投影课本P166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出示小英制作的三个统计图.3.学生活动:观察上面三个统计图,讨论回答问题.(1)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2)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3)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4)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4,学生活动:观察上面三个统计图,分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折线统计图表示了1957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表示了1999年各大洲人数占世界人数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表示了1999年各大洲人口数的具体数据.(2)从哪幅统计图,你能看出世界人口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3)从哪幅统计图,你能得到1999年每一个大洲的人口数据.(条形统计图)(4)1999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大洲人口总和还要多,你能从哪幅统计图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扇形统计图)(5)你能说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吗?①让学生独自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②组织学生充分交流;③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绝对数量;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二、做一做学生活动:课本P169练习51.全班同学动手操作.2.交流每人制作的统计图,说明你的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什么?3.讨论:从你制作的统计图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三、随堂练习课本P167练习1、2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是:1.复习三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2.认识三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3.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五、作业1.课本P170B组.解答题.1.在上学阶段,我们应注意用眼卫生,保护我们的视力是非常重要的.(1)(2)根据统计图尽量多地写你从中得到的发现,看谁发现的信息多.2).(1)(2)你能推测一下这两个球队的比赛结果吗?6.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平均数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平均数的优、缺点.2.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运用平均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及平均数的计算.难点:运用去尾平均数处理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平均数的意义1.(出示投影1).某农业技术员试种了三个品种的棉花各10株,秋收时他清点了这30株棉花的结桃数如下表: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将结果与同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要比较哪个品种较好,只要把这三种棉花的平均结桃数确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