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同步检测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全章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总结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垂线的画法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A B C D O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5、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垂线垂线””、“垂线段垂线段””、“两点间距离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5.2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P A B O a bc∴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ab l1 2 3 4 5 6 7 81 6 B A D23 45 7 89 F EC A BF 2 1 A B 1 7A B C D 2 6A DB 1 AF E5 8 C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 ①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②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答:⑴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 C DE F 1 2 3 4⑵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符号语言: ∵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注意:直线AB ∥CD ,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G ,过点G 作CD 的垂线段GH ,则垂线段GH 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3、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A B C DE F 1 2 3 4 A E G BC FH D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求∠2、∠3的度数 解答:∵DE ∥BC (已知)∴∠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 (已知) ∴AB ∥DF (已知)∴∠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⑸线段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A D F BE C 1 2 3⑹∠A的对应角是______.⑺____的对应角是∠F.解答:⑴D;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 平行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 平行线

● A.3 B.4 C.5 D.6
● 4.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C.过 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D.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 中点.
● 5.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②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③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 12.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可能是________直线,也有可能是________直 线.
● 13.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种.
● 14.直线l的同侧有A,B,C三点,如果A,B两点确定的直线l1与B,C两点确定 的直线l2都与l平行,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
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 7.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 A.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垂直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C.对顶角相等D.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④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的个数
.3个 D.4个
● 4.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b,b∥c 则 a∥cB.若a⊥b,b⊥c,则a⊥c C.若a∥b,b⊥c,则a∥cD.若 a∥b,b∥c,则a⊥c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第1课时 垂线课件 新版新人教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第1课时 垂线课件 新版新人教

线
画法
利用三角尺或量 角器画:一靠、 二过、三画
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 O 点,OM⊥AB 于O.
(1)若∠1 =∠2,求∠NOD; (2)若∠BOC = 4∠1,求∠AOC 与∠MOD.
解:(1)因为 OM ⊥ AB , 所以∠1 + ∠AOC = 90°. 又∠1 = ∠2,所以∠2 + ∠AOC = 90°,所 以∠NOD = 180°-(∠2 + ∠AOC)= 180°90°= 90°.
(2)由已知条件∠BOC = 4∠1,即 90°+∠1 = 4∠1,可 得∠1 = 30°,所以∠AOC = 90°- 30° = 60°,所以由对顶角相等可得∠BOD = 60°,所 以∠MOD = 90°+∠BOD = 150°.
结束
语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
线5.1.2 垂线第1课时 垂线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 线5.1.2垂线第1课时垂线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复习课件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第1课时 垂线 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
5.1.2垂线第1课时垂线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相交线5.1.2 垂线第1课时 垂线课件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 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第1课时垂线课 版新人教版
解: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B ⊥ l ,BC ⊥ l . 且交点都为 B . ∴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平面 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课堂小结
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角为 90°时,这两条直线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如果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交点,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
a. 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第三条线的交点分别都与平行线上的对应点连线相平行。

b.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无论在任何位置上测量。

3. 线的相交情况:
a. 直线与直线相交,交点为一点。

b. 直线与平行线相交,交点为无穷远处的一点(虚交点)。

c. 平行线与平行线相交,交点不存在。

4. 相交线的判定:
a.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只有一个。

b.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不存在。

c. 两条直线重合,交点有无数个。

5. 用相交线运用到的一些概念:
a. 对偶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个点,那么这两条直线互为对偶关系。

b. 垂直线: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相交于直角。

6. 平行线判定定理:
a. 若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切割,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

b. 若两条直线分别与一组平行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

这些知识点是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相关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1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1平行线教案

第五章 5.2.1平行线知识1:平行线1. 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图,AB与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生活中平行线的形象是很常见的.比如,两平行的铁轨、黑板平面相对的两边、数学本子中平行的格子线、立方体相对的棱长……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一平面内”是定义的前提条件,是区别于空间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特征;(3)通常所说的线段、射线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2.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或者相交.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两直线相交;(2)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注意: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特别要注意: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但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通常所说的线段与线段平行、射线与射线平行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知识点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意把握“有且只有”的含义,它包含两层含义:“有”——“存在性”即存在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唯一性”即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唯一的.2.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a∥b,c∥b,那么a∥c.知识点3: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在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到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如图.考点1:相交与平行的综合应用【例1】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共有几种情形?试画图说明.解:共有4种情形,如图所示.点拨:由平行线的概念可知,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也就是说: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考点2:利用定义和公理的推论证明平行【例2】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请说明理由.解:a∥d.理由:∵a∥b,b∥c,∴a∥c.∵c∥d,∴a∥d.点拨:由a∥b,b∥c,可知直线a、c都平行于直线b,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a∥c;又由c∥d,可得a∥d.。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第2课时 垂线段课件 新版新人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第2课时 垂线段课件 新版新人

(1)设汽车行驶到公路 AB 上点 M 的位置时, 距离加油站 C 最近;行驶到点 N 的位置时,距离加 油站 D 最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点 M、N 的位置;
C
A
B
D
(2)当汽车从 A 出发向 B 行驶时,在公路 AB 的哪一段路上距离 C、D 两加油站都越来越近? 在哪一段路上距离加油站 D 越来越近,而离加油 站 C 却越来越远?
册同第学五们章,相下交课线休与息平十行分线钟5.1。相现交在线是休 5.1.2息垂时线间第,2课你时们垂休线息段一课下件眼新睛版,新人
教版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
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综合运用
3.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 AB 上由 A 向 B 行 驶,C、D 是分别位于公路 AB 两侧的加油站.
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 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如果图中的比例尺为 1:100 000,水渠 大约要挖多长?
(6)你能列举生活中类似的实例吗?
练习
如图,三角形 ABC 中,∠C=90°. (1)分别指出点 A 到直 线 BC,点 B 到直线 AC 的距离 是哪些线段的长A?C BC (2)三条边 AB、AC、 BC 中哪条边最长?为什么? AB 理由:连接线段外一点与线段上各点的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 H 点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
(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 H 中,怎样开渠 最短并说明根据.
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AD,BC 交于 H ,则 H 为蓄水池位 置,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第五章 5.2.2平行线的判定知识点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注意:(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顺序不能乱;(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通过两个角的相等推导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建立起角度大小关系与两直线位置关系之间的联系.知识点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识点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考点1:道路拐弯中的角度问题【例1】一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先向左拐30°,再向右拐30°B.先向右拐50°,再向左拐30°C.先向左拐50°,再向右拐130°D.先向右拐50°,再向左拐130°答案:A点拨:逐一画图分析,如分析选项A,如图,学员沿D→C驾驶汽车,先向左拐30°,即∠1=30°,至C→A行驶,然后向右拐30°,即∠2=30°,因为∠1=∠2,且∠1与∠2是同位角,所以DC∥AB,且A→B与D→C方向相同.故A正确,同理可分析B、C、D均不正确.考点2:平行线判定的综合应用【例2】如图,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解:平行.理由:∵∠1=∠2(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已知),∴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c.点拨:由∠1=∠2可得a∥b,由∠3+∠4=180°可得b∥c,所以a∥c.考点3:角平分线与平行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已知BE平分∠ABC,CF平分∠BCD,∠1=∠2,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解:AB∥CD.理由:∵BE平分∠ABC,∴∠ABC=2∠1.∵CF平分∠BCD,∴∠BCD=2∠2.∵∠1=∠2,∴∠ABC=∠BCD,∴AB∥CD.点拨:根据两条角平分线及∠1=∠2可推得∠ABC=∠BCD,它们是直线AB、CD被BC所截而得的内错角,所以AB∥CD.。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1. 相交线: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交于一点。

在相交线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垂线,即直线与给定直线垂直,且交于一点。

2. 平行线:平行线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平行于b且b平行于c,那么a平行于c。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这些性质是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也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

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通过这些判定方法,我们可以确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5.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全等、解决角度和距离的问题等。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平行线也有很多应用,如建筑、道路规划等。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解读课件(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解读课件(课件)
垂线与垂线段的区别,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1个公理
平行公理(推论)
2个模型
“相交线”模型,“三线八角”模型
3个应用
相交线的应用,平行线的应用,平移的应用
4种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方程思想
单元整体规划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包含了研究几何图形 的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这一章的教学,除了要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一些技能和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的任务.这既有几何语言、图形方面的,也有说理、推理方面的.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空间 与图形知识的基础.
本章教学建议
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处理好平移内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 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 等.
对于平移的内容,本章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本册书“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还安排了“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内容,从数的角度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平移变换,将 平移变换从数和形两方面统一起来.另外,在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一章,九年级上册 “旋转”中,都有所涉及.这样处理平移的内容,能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静态到动 态逐步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平移的有关内容.
5.4 平移
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 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 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 案设计.
本章重难点
01 教学重点

1. 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领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2. 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54张PPT) (共5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54张PPT) (共54张PPT)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归纳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一平面内,同垂直于第三条直 线的两直线平行
例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 一条直线,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已知条件:直线 b 与直 线 c 都垂直于直线 a . 要说明的结论: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吗?
如图,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 的道理吗?
A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B
思考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能否利 用内错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如图,如果∠2=∠3,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因为∠2=∠3,∠3=∠1, 所以∠1=∠2, 所以 a∥b .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2 平行线的判定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不是 平行线.
• 学习目标: 1.学会并记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3. 2.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论证.
• 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3. 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论证.
错因分析 错解错在没有分清截线和被截线.①中 ∠2和∠4的公共边所在的直线(截线)是AC,另 外两边所在的直线(被截线)分别是AB和CD,所 以由∠2=∠4得AB∥CD,所以①错误;同理由 ∠BAD+∠D=180°,可得AD∥BC,所以②错误.
错因分析 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通 过角的关系来实现的.要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 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角,要从组成角的两边入手: 两个角的公共边所在的直线就是截线,即第三条 直线,另外两条边所在的直线就是被截线.正确区 分截线和被截线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关键.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平行线》教案_1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平行线》教案_1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1 平行线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平行线,培养学生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学习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4.学习难点平行公理及推论,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教学设计1.知识回顾(1)相交线的相关知识.(2)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在操作中观察,得出平行线的定义活动一把三根木条看成三条直线,观察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性?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然后思考:把a、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与a不相交的位置?观察与思考: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 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右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如下图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种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 与直线b 平行,记作a//b.问题探究二 画图分析,得出平行公理及基推论活动一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如何根据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来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请画图分析,得出结论.活动二 思考:在转动木条a 的过程中,有几种位置能使a//b?那么已知直线a 和直线a 外的点B,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怎么画?能画几条?类比垂线的性质1,得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性质1,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活动三 在活动二的图中,过C 点画一条与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画的平行线平行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体验平行的基本事实,得出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问题探究三 应用交流,熟练技能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同一平面内,l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两种Ba C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互相平行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互相平行。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课件(共25张PPT)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课件(共25张PPT)

A.40°
B.50°
C.85°
D.60°
)
(第5题)
【点拨】
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所以∠BOD=∠AOC.因
为∠AOC=50°,所以∠BOD=50°.故选B.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80°,
∠2=30°,则∠AOE的度数为(
A.30°
B.50°
C.60°
B )
D.80°
条公共边,“补”指的是两个角的数
量关系是互补.
3.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
(1)互为邻补角是互为补角的特殊情况.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
角除具备两角互补这一数量关系外,还要具备两角相邻
的位置关系.
(2)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但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有多个.
1-1. 下列选项中∠ 1与∠ 2 互为邻补角的是( D )
• •
关系,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 •
2. 性质:对顶角相等.
特别提醒:(1)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它们一定相等;
(2)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2-1. [中考·安顺]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如果∠ 1+
∠ 2=60°,那么∠ 3 是( A )
A. 150°
B. 120°
C. 60°
D. 30°
因为∠BOD=60°,所以∠AOC=∠BOD
=60°,
所以∠FOC=∠AOF+∠AOC=90°+60°
=150°.
相交线
定义
性质



相交线



定义
性质
于点O.
(1)写出∠COE的邻补角;
【解】∠COE的邻补角为∠COF和∠EOD.

七年级数学下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下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2. 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 如图,因为 AB∥DE,BC∥DE(已知),所以 A, B,C 三点 在同一直线上 ;
( 经__过__直__线__外__一__点__,__有__且__只__有__一__条__直__线__与__这__条__直__线__平__行__)
·A ·B C·
D
相交线与 平行线
新知一览
相交线
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被第三 条直线所截
平行线 平移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命题、定理、证明
相交线 垂线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人教版七年级(下)
思考 飞机尾迹会相交吗?两条铁轨呢?
两条看不到尽头的轨道,我们将它抽象成几何图形. 发现:不会相交.
E
(2) 如图,因为 AB∥CD,CD∥EF(已知), 所以__A__B__ ∥ __E__F__. (_如___果__两__条___直__线__都___和__第__三___条__直__线___平__行__,___那__么__这___两__条____ __直__线___也__互__相___平__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若 AB∥CD,经过点 E 可画 EF∥AB,则 EF 与 CD 的位置关系是___E_F_∥__C__D___,理由是 _如__果__两__条__直__线__都__与__第__三__条__直__线__平__行__,__那__么__这__两__条___ _直__线__也__互__相__平__行___________.
关系是
( A)
A. 相交或平行
B. 相交或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同步检测题1.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是互补的角
B.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C.相邻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D.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有两个邻补角
3.如图,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O,则∠1的度数是( )
A.64.5° B.55.5° C.40° D.44.5°
4.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5.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顶点相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6.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若∠1=2∠2,∠3比∠1大30°,
则∠4的度数为( )
A.65° B.60° C.50° D.45°
7.如图,已知∠1=∠2,则下列结论:①∠3=∠4;②∠3与∠5互补;③∠1=∠4;④∠3=∠2;⑤∠1与∠5互补.其中正确的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8.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COF的邻补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9. 如图,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10.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若∠1=75°,则∠2=_________,∠3=_____________.
11.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1)若∠1+∠3=50°,则∠3=_________;
(2)若∠1∶∠2=2∶3,则∠3=__________;
(3)若∠2-∠3=70°,则∠3=__________.
12.观察以下图形,寻找对顶角及邻补角.
(1)图①中共有____对对顶角,____对邻补角;
(2)图②中共有____对对顶角,____对邻补角;
(3)图③中共有____对对顶角,____对邻补角;
(4)根据上面的规律,直线条数与对顶角对数之间的关系为: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对邻补角;
(5)若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对邻补角.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若∠AOC=120°,则∠AOE 的度数是多少?
14. 如图,直线a,b相交,∠1=135°,求∠2,∠3,∠4的度数.
15.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试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
(2)试写出∠AOC,∠AOE,∠EOC的邻补角;
(3)若∠AOC=50°,求∠BOD,∠BOC的度数.
16.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OP平分∠BOF,∠BOE=90°,∠1=56°,求∠AOC,∠EOC,∠COP的度数.
答案:
1---7 DCDBD BA
8. ∠DOF与∠COE
9. 40°对顶角相等
10. 30°150°
11. (1) 25°(2) 72° (3) 55°
12. (1) 2 4 (2) 6 12(3) 12 24
(4) n(n-1) 2n(n-1) (5) 9900 19800
13. 解:因为∠AOC与∠AOD是邻补角,且∠AOC=120°,所以∠AOD=60°,又OE平分∠AOD,所以∠AOE=30°
14. 解:因为∠1与∠2是邻补角且∠1=135°,所以∠2=45°,又∠1与∠3,∠2与∠4是对顶角,所以∠4=∠2=45°,∠3=∠1=135°
15. 解:(1)∠BOD,∠BOF,∠FOD(2)∠AOD和∠BOC,∠AOF和∠BOE,∠EOD和∠COF(3)∠BOD=50°,∠BOC=130°
16. 解:因为∠BOD=∠BOE-∠1,所以∠BOD=90°-56°=34°,因为对顶角相等,所以∠AOC=∠BOD=34°,∠EOC=180°-∠1=180°-56°=124°.因为∠BOF=180°-∠BOE,所以∠BOF=180°-90°=90°,因为OP平分
∠BOF,所以∠POF=1
2
∠BOF=
1
2
×90°=45°,因为对顶角相等,所以∠COF=
∠1=56°,所以∠COP=∠COF+∠POF=56°+45°=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