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 (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摘要高分辨率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各个方面。
在回顾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高分辨率的评价机制,并对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方法原理及应用实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高分辨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分辨率造成影响,因此,高分辨率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独的技术,需要同时发展采集、处理和解释各方面的技术,尤其是借鉴交叉学科的新方法。
关键词:采集;处理;解释;高分辨率;评价机制1 概述1.1 高分辨率勘探的目的及技术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是一种应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来对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进行测量的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该方法已经成为最有成效的油气勘探物探方法。
纵观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高分辨率一直是科研、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诚然,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到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对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采集、处理和解释分属不同的环节,考量高分辨率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但三者是有机联系的。
首先,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成败,只有在采集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处理技术(诸如静校正、拓频和压噪技术等)才有发挥的空间,而地震处理得到的剖面又是解释的基础,解释成果则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最终目标,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其次,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也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例如,采集观测方式的改变有可能对处理方法或参数提出新的要求(如可控震源采集对处理提出了谐波压制的要求等),解释方法的突破也有可能对处理提出新的标准(如A VO解释技术要求处理方法具有高保真度等)。
在阐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分辨率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地震勘探分辨率是基于地震测量技术对地下构造进行空间测量的精度描述,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可以概括如下:可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厚度或最窄地质体的宽度,前者称为垂(纵)向分辨率,后者称为横向分辨率[1-2]。
高分辨率SAR数据在5·12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SAR数据在512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刘斌涛;陶和平;范建容;田兵伟;张建强;严冬【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8(26)3【摘要】2008-05-12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紧接而来的降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地震灾害遥感监测的实施.合成孔径雷达以其穿透云雾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成为抗震救火遥感信息保障的重要数据源.利用COS-MO、TerraSAR、RADARSAT等高分辨率SAR数据对5·12汶川地震灾害的监测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在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云多雨环境下合成孔径雷达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总页数】5页(P267-271)【作者】刘斌涛;陶和平;范建容;田兵伟;张建强;严冬【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06;P694;P642;TP79;P407【相关文献】1.浅析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J], 张俊娜2.浅析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J], 张俊娜3.高分辨率星载SAR矿区灾害监测的应用潜力 [J], 马超;徐小波;刘春国;马红花;孟秀军4.遥感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J], 陶和平;刘斌涛;刘淑珍;范建容;杨俐;兰立波5.CBERS—02/02B星数据在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李杏朝;陈君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提高构造成图和砂体描述的精度
间的延 续 长度 达 10 20m , 以 K a p用 “ 震 子 0 ~ 0 s所 np 地 波 脉冲 的时 间延续 度 ” 定 义 地震垂 向分 辨率 在 实际 来
的应用 中是满 足不 了需要 的 。 11 垂 向 分 辨 率 .
作 者 简 介 : 广 军 【9 9 )男 . 陈 16 一 山东 郓 城 人 . 工程 师 球 物 理 勘探 联 系 电话 :56 8 1 13 地 04 - 7 50
维普资讯
第 2卷 3
第 1 期
陈广 军 : 利用 高 分 辨 率地 震 资 料 提高 构 造 成 图和 砂 体 描述 的精 度
・2 ・ 5
述精 度 已达零 点零几 个平 方 千米 。
记 录成 了这 种极 性 , 实 际 上 , 但 由于地 震 子 波 不可 能 作 到零 相位化 , 同 的处理 方 法亦可 得 到不 同的子 渡 不 波 形 ,而且有 的资料处 理模 块 也是 可 以改 变极性 的 , 甚 至在 同一 年份 、 同一仪 器 , 同的处 理 因素 也会 造 不 成 波形 的反转 , 还有地震 速度 的各 向异 性问题 , 以及 地 震 渡在 传播 过程 中的衰 减而导致 频率 成分 的变 化H, 所 以说在 实际的地震资料 解释 和砂 体及 油藏描述 的过程 中要弄 清剖面的极性并 不是一件 容易 的事情 ,而李庆 忠老 师提出一种很简单 而且 实用 的判别方法I 如果进 ” , 人石 灰岩 ( 或厚 盐岩层 、 或火 成岩层 ) 界 面后 阻抗 朝 顶 正 方 向偏 , 就 是 “ 那 正极 性 ” 否则 , , 如果 向负方 向偏 , 那 就是“ 极性 ” 或称 “ 常极性 ” 反 , 正 同样 的道理 , 如果 存 在 地质 上 可 以肯 定 的有 一 定厚 度 并 且稳 定 的相 对 高速层 , 亦可 以用来作 相 同 的判 断 。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在淮南煤矿的应用效果
产 单 炮 空 间 属 性 的 检
查, 发现有 较多单 炮的 炮 点 、 波 点 位 置 不 正 检
确。
c 、施 工 设 计 要 求 1 覆 盖 , 个 别 区 块 6次 但 由于 村 庄 ( 小 村 庄 有 大 十 多 个 ) 影 响 , 效 的 有 覆盖次数 相对减少 、 偏 移 距 也 有 所 增 大 。本 区
测 区 内井 巷 工 程 揭 露 结 果 , 地 震 数 据 处 理 存 在 以 下 问 题 : 原 a 由 于 区 内煤 层 倾 角 大 ( 高 达 4 、 最 5度 ) 且 地 质 构 造 复 杂 , 用 常 、 采 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显然解决不了本区的特殊问题。
b 采用 了太多修饰处 理手段 , 震资料保真度 差 , 、 地 地震数据 体不 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主要煤层的地质构造情况。
地 震 数 据 采 集 存 在 的 问题 :
a 由于 该 区 施 工 采 用 两 个 观 测 系 统 , 、 因此 在 不 同 观 测 系 统 的衔 接 处 , 料 处 理 中存 在 一 资 些技术问题。
b 通 过 对 所 有 生 、
接问题 。
c充 分 运 用 我 院进 年 来 在 煤 田地 震 资 料 处 理 中先 进 的研 究 成 果 . 、
c 煤 层 反 射 波 主 频 偏 低 , 就 降 低 了地 震 资 料 的分 辨 率 , 解 释 、 这 对 煤层小构造不利。
淮南 某煤 矿地质条 件较 为复杂 , 原首 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工作 由于 d标定参数不合适 , 震剖面层次不清。 、 地 在资料采集、 处理、 释中存 在诸多问题 , 解 原地震勘探地质成果 难以满 l 原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存 在 的问 题 _ 3 足 煤 矿 巷 道 设 计 及采 掘 工 程 的 需 要 。 为解 决 首 采 区 矿 井 地 质 问题 , 矿 由于 地 震 数 据 处 理 存 在 分 辨 率 低 、 真 度 差 、 移 归 位 不 准 确 等 保 偏 方 决 定 在 首 采 区 原 三 维 地震 勘 探成 果 的基 础 上 . 用 原 三 维 地 震 数 据 利 较 严 重 的 问题 , 以使 得 原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存 在 以下 问 题 : 所 对 1 — 、1 2 8煤层 重新 进 行 处 理 与解 释 , 3 1 1- 、 以满 足工 作 面 布设 及 开 采
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监控评价技术
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监控评价技术刁瑞【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20(032)001【总页数】8页(P94-101)【关键词】地震数据; 高分辨率; 效果评价; 软件模块; 效果保真【作者】刁瑞【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0 引言薄互层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薄层砂体、河道砂体等储层对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1]。
常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薄层砂体储层刻画精度的要求,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2]。
提高地震分辨率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方法主要包括:分频带反褶积、预测反褶积、零相位反褶积、反Q 滤波、谱模拟反褶积、井约束提频和吸收补偿等方法[3-8]。
各种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的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由于薄层砂体储层对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品质的地震数据,应该采用何种提高分辨处理的方法和参数,以及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应该提高到何种程度等问题,均制约着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效果。
刘浩杰等[9]从客观量化角度对地震资料分辨率与频谱特征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李曙光等[10]从剖面和频谱特征对3 种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钱荣钧[11]分析了分辨率的分类和定义,并给出了计算空间分辨率的方法。
万欢等[12]通过频谱、信噪比和相似系数等参数,对比分析了4 种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叠前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在常规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效果的监控评价分析方法和软件模块,需要对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方法和参数等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并需要凭借处理人员的经验来判定方法及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针对薄层砂体精细描述的地质需求,开展提高分辨率处理效果的监控评价方法研究,并研发软件系统,优选提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流程和参数,全面可靠地监控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流程,实现提高分辨率处理效果的监控评价分析,并在准噶尔盆地中部庄3 井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对提高分辨率处理进行全流程的效果监控评价分析,以期提高分辨率处理后识别薄层砂体的能力,为后续的油藏描述和井位部署奠定基础。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2)
动校正前
动校正后
3、水平叠加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叠加
同一反射点地震记录
叠加剖面
十、 (短波长)剩余静校正
1、为什么要做剩余静校正
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野外表层参数测量不准确或无法测 量,故使野外静校正后,爆炸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或正或负的误差,这个 误差称为“剩余静校正量”。
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时加以考
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地表一致性要求, 一般作如下假设:
(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衰减、检波器 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一道集内 所有道将具有同一补偿因子。如:同一炮的所有道将具有同一炮点的补偿因子,同一 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一检波点的补偿因子。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
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 对的坐标系中。 2、置道头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都使用一 次。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五、振幅补偿
关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几点认识
关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几点认识作者:管晓曲赵红磊韦柳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1期[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新油气藏的发现,变得越来越困难,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地质体在地震资料上的清晰度,诸如小断块、小滚动背斜、古潜山、礁块、河道砂岩、洪积砂砾岩体等成为解释人员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只有在地震记录有较高的分辨率时,我们才能清晰地辨认出较小的地质体及其边界,但是要得到高分辨地震资料并不是那么容易,不仅与野外采集品质相关,也与室内处理紧密相关,合理的常规处理流程(1.解决静校正问题2.高保真去噪3子波优化4.合理的偏移5.准确的速度)能让地震资料在现有的品质下达到最佳分辨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达到解释人员的要求,我们还经常用到很多提高分辨率的模块在叠前或者叠后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但是很多这一类的模块如果参数使用不当就会超出合理提高分辨率的极限,产生假分辨率或者纵横向分辨率不能兼顾,这就需要我们在做提高分辨率时选取适当的方法和有效的进行质控监视。
[关键词]信噪比纵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随机噪音分辨率极限分辨率潜力分辨率质控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23-031 引言地震资料分辨率分为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
有很多文献讨论过分辨率的问题,却一直没有特别严格的公式定义,笼统的说法是:把两个波在纵轴或横轴上分开的能力。
要使两个反射波完在时间轴全分开,必须两个子波脉冲的包络完全分开,所以时间分辨率用地震子波脉冲时间延续度来定义,而且与子波主频和频带宽度成正比。
有些文献中用菲尼尔带大小来衡量横向分辨率,偏移前由第一菲尼尔带大小来决定横向分辨率,用主频来描述纵向分辨率。
第一菲尼尔带半径表达式和不太严格的纵向分辨率tR公式如下:式中,V为平均速度,t0为双程反射时间,f *为地震波的主频。
马在田院士从理论上对地震成像分辨率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了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定量计算式:影响地震成像空间分辨率在三维情况下有八项因素.它们分别为地震波的频率f、波的传播速度v、炮检距2h、炮检距中点M距成像点的地面位置(原点O)的水平距离L、中点M与原点O的连接线的方位角α、成像点深度z、计算成像分辨率的空间方向矢量的方位角θ(从x 方向逆时针计算)和该矢量与正Z轴的夹角β.每个因素均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频率和速度可合并为波长λ.这些因素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观测参数,如λ和h;第二种是成像孔径参数,如L和α;第三种为地质参数,如z,β和θ.通过地震成像分辨率定量分析获得以下几点重要认识:成像分辨率随波长的减小而提高;成像分辨率随成像点的深度增大而降低;成像孔径内的最大炮检距地震道应限定其空间分辨率大于等于1/2;最大分辨率的地震记录位于地面点(lm,θm)上,其中Lm,=一ztanβ,θm是根据计算需要事先给定的,它对应地层的上倾方向.为了提高成像分辨率,应当将孔径中点放在(lm,θm)上,孔径大小由最远道的空间分辨率为1/2所限定。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破坏性力量,人类对于地震的预测和防御一直是一个难题。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预测、测量技术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面对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重要帮助。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地仪器记录震源产生的地震信号,获取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反射率分布,从而判断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类型的一种技术。
它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地震监测和勘探的精度和扫描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首先,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地震预测和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地震预测上,地震探测技术的高精度定位能够精准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预测地震强度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预警和保护。
同时,通过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探测到地震中产生的多种特殊类型震波,如剪切波、横波、纵波等地震波,可以更好地研究地震的物理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地震现象。
其次,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中也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石油勘探中,传统的勘探方式普遍存在勘探成本高、勘探率低,勘探周期长等弊端。
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能够精确刻画地下的构造和地质特征以及圈闭状况,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在地质调查上,高精度的地震波记录可以提供可靠的地下介质速度和反射率分布信息,揭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和沉积环境,为矿产资源勘探和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地震灾害评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也具备重要作用。
在地震灾害评估中,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可以提供地震发生后地表、地下的形变、位移、裂隙等信息,反映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而进行灾情评估预测。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探测技术完整记录了地质体内部构造和地下介质性质分布的信息,从而可以通过分析检测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危险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进化,并且在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1.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概述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物理特性进行成像的方法。
它的原理在于将源和检波器放在地面上,记录地下岩石介质的反射波和折射波。
通过对这些波的资料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地下岩石介质的模型,进而了解探测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2.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可以直接观测到地下岩石介质的反射波和折射波,信息得到的是全面的和非侵入性的。
其次,通过对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解决传统地质勘探方法分辨率不足的问题。
此外,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还可以获得地下深层构造信息,发现未知的地下资源或结构。
3.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中国地震局等科研机构的推进,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也有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一些最新进展的介绍。
3.1. 峨眉山地震成像实验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一座著名的山峰,具有重要的地质学和生态学意义。
近期,中国地震局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在峨眉山地震断裂带进行了地震成像实验。
此次实验包括三个摆放在地底的单元,分别安装在断层南段、中段和北段。
实验结果显示,南段和北段地区地下岩石的结构差异较大,中段地区则出现了断层附近的岩溶和地下水体系等特殊结构。
3.2.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
最新的研究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增强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精度。
此项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高分辨率地震记录进行处理,提高了地震图像的清晰度。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
3.3. 非线性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局限在于它是一种线性成像方法。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陆晓寒
【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年(卷),期】2017(033)005
【摘要】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重点阐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测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处理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今后高效准确地勘探与开采石油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陆晓寒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2.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赵家寨煤矿的应用
3.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山西朔州地区的应用
4.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5.高分辨率数据处理技术在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
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化情况。
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探测、地震预警等领域。
1、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原理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造成的反射和折射,通过记录反射和折射波的强度和到达时间,推算地下介质的结构和物性。
这种技术需要利用多个地震检波器实时采集地震数据,通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构建出地下结构的三维图像。
2、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的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储量,也可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在石油勘探中,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油气藏的精确位置,更好地理解沉积层的结构和属性,发现隐蔽的油气藏,从而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3、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质勘探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扫描地下岩层的结构和属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发现重要的地质构造和矿床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4、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震预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减少和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未来,这项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探测、地震预警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变化规律。
同时,超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地震监测和地震预警的重要手段,为人类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带来更大的帮助。
地震资料时频域分析方法及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在进行地质勘探作业的过程中,地震勘探是最常见的技术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可控震源来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经过地层以后会返回地面,通过地面的地震检波器可以获取地震资料信息,地震资料信息经过处理以后就可以对地层的构造进行深入分析,这是一种发现地下能源的方法[1]。
1 地震资料时频域分析方法1.1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常见的时域和频域的处理技术,该种方法可以对时域和频域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是最早的一种信号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将不同频域的信号进行加权处理。
傅里叶变换主要有2种表达式,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实际信号中只能得到有限时间内的清晰信号,同时,也无法得到精确的频谱资料,因此,该种方法应用于地震资料时频处理将会存在很大的缺陷[2]。
1.2 短时傅里叶变换尽管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但是该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时域和频域同步的局部化,这使得该种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即该种技术只能实现频域的局部化,无法实现时域的局部化,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短时傅里叶变换主要是通过将信号分为多个分段,然后使用傅里叶变换对每一个区间的信号进行分别处理。
从本质上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相比就是多了一个窗函数,在窗函数移动的过程中,不同频域的信号会逐渐被截取出来,然后对截取出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即可,但是如何对窗函数进行合理选择是一个重大问题,窗函数的选择将会对最终的处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发现,尽管该种方法可以对信号进行局部分析,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时域和频域同时提高,即提高时域的分辨率则频域的分辨率会降低,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测不准原则,该种现象在短时傅里叶变换中十分明显,且难以采取方法解决,同时,在应用该种方法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时窗长度相对较长,则时域的分辨率会严重下降。
1.3 小波变换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对傅里叶变换进行了改进,但是会出现测不准原则,针对该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小波变换方法,小波变换方法的提出基于傅里叶思想,该种方法继承了傅里叶变换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傅里叶变换的缺陷,这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处理的良好方法,在使用该种方法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得到信号的相位及振幅信息,可以选择复值小波,如果想对不连续信号进行处理,最好可以选择实值小波,小波的形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光滑小波和与信号形状相似的连续小波,如果选择光滑小波,则处理频域的局部化相对较好,而后者更适用于信号检测[3]。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研究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研究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通过对岩层反射、折射、散射等不同特点的研究,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能够揭示地下结构、岩石性质、地下水、烃类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于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地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起源、研究现状、技术路线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起源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是在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地震勘探技术首先是通过地震能量在不同介质内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反射、折射的现象,测量地下不同介质的物性参数,进而找到可能的地质构造和储层,并且实现对其三维立体成像。
但是,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往往难以分辨出深部小尺度的构造,对于细节描述存在局限性。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发展是获得高分辨率成像的关键。
其中一个主要方法是在地震勘探仪器的硬件技术上不断创新。
例如,为了提高地震勘探仪器的信噪比和地震波的分辨率,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等技术手段予以解决。
同时,还通过优化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来获得更高质量的成像结果。
二、研究现状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采集是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的基础,主要涉及到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等环节。
目前,研究者已经借鉴无线通讯技术中的分集接收、多元谐波产生等方法,来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信噪比和频带宽度。
(2)地震数据成像地震数据成像是指将采集得到的地震数据通过适当处理和转化成为关于地下储层的信息图像的过程。
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采取多种成像算法,如Kirchhoff算法、F-K算法等,通过组合不同的处理算法来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成像结果,精细地勘查地下多层次的地质结构。
(3)数据显示和解释在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成像结果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解释和显示工作。
通过对数据分析、解释和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地下物质的类型、板块构造、矿藏分布,从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时频分析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
③拟合/滤波/去噪/拓频
强调修饰,损失空间分辨率;拓频带来一些问题
h s b o d a
地震资料分辨率采集处理影响因素
与分辨率相关的采集处理因素: 1. 激发因素, 炸药/可控振源/空气枪/电火花; 2. 地表条件,地表一致性; 3. 噪声消除,低、高频两端噪声限制带宽;
4. 子波整形与反褶积 -> 零相位;
h s b o d a
-40
频域平移与截断对波形的影响(高低频端噪声切除)
Ricker主频58Hz,带宽0-175Hz,步长8Hz; 幅值不变、旁瓣增多。
(2)技术思路 +16
58Hz
+8
+24
+32
h s b o d a
+40
频域平移与截断对波形的影响
低频 10Hz、高频 60Hz 截断:低频截断,产生低频振荡且幅值减小; 10Hz 20Hz
5. 球面扩散,振幅保持;
6. 速度分析,速度场精确度;
7. 偏移成像,复杂构造带存在高频损失; 8. 地层吸收衰减、频散,频率能量衰减;
h s b o d a
高频衰减补偿和频散校正技术体系
一 问题提出:
地震资料分辨率不满足储层精细构造和岩性研究的要求;
二 技术思路与方法:
1. 地层反射系列时频域分布形态; 2. 不同频域地震子波的时域分辨率;
(2)技术思路
高频衰减有截断作用
30Hz
不存在衰减时的理论振幅谱;需要考虑:频率增大噪声能量增加! 测井反射系列的谱 40Hz 50Hz 66Hz 激发子波的谱, AmpMaxValue=1 高频衰减的谱 低频 10Hz、高频 60Hz 截断:高频截断,产生高频振荡且幅值减小; 关键要点: 频带越宽,抗平移和截断能力越强! √ 主频60/70Hz -> 准层序(实践)
高分辨率数据处理技术在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 .C l g f E v r n na ce c n n ie rn Oca ie st f C ia, n d o2 6 0 ,C ia 1 ol e n i e nUnv ri o h n Qi g a 6 1 0 h n ; e o S y
to e o iy an l ss a d K L- r n f m u tpl e ov lt c in v l ct a y i n t a s or m li er m a e hniue .Cou e ih t rli n or a i n,t e ul q s pld w t he d il ng i f m to her s t
2 Jii o iilH i Wa ur e n sgn I siu e,Ch gc un 1 0 2 Ch n ) . lnPr vca gh y S v y a d De i n tt t an h 3 0 1, i a
A b tac T h gh r s l in at o e sng t c i ue i n i po t nta p c ort e m ulic n ls lo sr t e hi e o uto d a pr c s i e hn q s a m r a s e tf h t— ha ne ha lw s im i es c e pl a i fofs r n ne rn e hysc s v ys x or ton o f ho e e gi e i g g op ia1 ur e ,an lo, i i n e f c i y t m pr e t e r s uton a d as t s a fe tve wa O i ov h e ol i nd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研究地区的应用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研究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地震勘探来说,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将地下结构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来,帮助地震学家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球的构造和活动规律,为油气勘探、地震预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
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地震震源和地震接收仪来进行地质勘探和资源探测。
然而,由于地球中的地下结构复杂多变,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反射、折射等现象,从而使勘探获得的数据难以处理和解释。
此时,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多种算法和模型建立,得到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从而提高地震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引入高频分量、超分辨率处理、倾斜叠加成像等多种方法。
其中,引入高频分量是指将震源信号中的高频分量提取出来,降低低频分量的干扰,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超分辨率处理是指以相邻实测数据之间的差异作为基础,利用各种算法和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和扩展,从而是得到更加精细的结构信息。
倾斜叠加成像又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其核心在于针对地下层的倾斜特征,通过合适的成像算法和加权方法,将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展开,并进行加权重建,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地下结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质构造的研究,如岩浆岩体、断裂带、潜在油气藏等。
以岩浆岩体为例,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岩浆岩,刻画其空间形态和构造特征;而对于断裂带,同样可以通过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构其地下结构,从而及时发现地下构造矛盾、岩层非连续性等情况,为地震灾害预测和防范提供参考;而在潜在油气藏勘探方面,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描述油气藏的位置、上下文环境和物性特征,帮助勘探人员提高勘探成功率和效率。
总之,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无疑会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助力。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综述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综述曹思远;袁殿【摘要】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是制约勘探精度的重要因素,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是合理恢复地震记录的高频和低频信息,有效拓宽频宽,常用的技术有3类:反褶积技术以褶积模型为基础,对地震子波、反射系数、地层介质产状和激发接收方式等进行各种假设;吸收补偿技术以吸收衰减模型为基础,对大地滤波引起的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进行补偿和校正,补偿效果较依赖于Q值精度和资料与模型的匹配度;基于时频谱的频率恢复技术,关键在于对非稳态地震子波的振幅和相位进行合理的估计.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本质是拓宽频宽,对地震剖面有2方面影响:多数同相轴变细、增多,子波长度压缩;部分同相轴能量变弱甚至消失,子波旁瓣压缩.相对于高频信息,低频信息对增强剖面层次感、提高反演精度的作用更重要,恢复难度也更大,在今后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更注重低频信息的保护和恢复.【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8页(P112-119)【关键词】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拓宽频宽;反褶积;反Q滤波;评价机制【作者】曹思远;袁殿【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3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采集、处理到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对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处理人员从资料处理的角度,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处理技术,用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就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进行回顾与展望。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在数据有效采集的基础上拓宽频宽、提高主频,其本质是对弱有效信号(一般指高频和低频成分)进行真振幅恢复。
常用的技术主要分3大类:反褶积技术、吸收补偿技术和基于时频谱的频率恢复技术。
反褶积技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达到提高地震资料时间分辨率的目的。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在地质灾害监测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地表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地质灾害监测的需求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来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基于卫星搭载的遥感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利用传感器对这些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和处理,最终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获取时间快、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二、地质灾害监测的需求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威胁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
因此,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地域的地质信息,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了全面而及时的数据支持。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并进行预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地震灾害监测地震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地震灾害的快速监测和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变、建筑物变化等指标,提供地震灾害的检测和预警信息。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的影像可以准确监测地震造成的地表断裂、房屋倒塌等现象,为地震灾害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2. 滑坡和斜坡稳定性分析滑坡和斜坡稳定性是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识别出地表裂缝、滑坡体等异常地貌特征,评估该地区的滑坡和斜坡稳定性。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_季佑仙
2002年12月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37卷 第6期・综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季佑仙X(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摘 要季佑仙.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6):653~657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细地反映了地下地质情况,但由于同相轴多且密集,从而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较大困难。
因此,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须做到:解释前检查资料的频率成分,以保证地震剖面的波组特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显示功能,使高分辨率资料的解释更方便;有三维地震资料时,应用差异数据体、波阻抗数据体以及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使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更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资料 解释ABSTRAC TJi Youxian.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OGP,2002,37(6):653~657 T he hig h-r esolution seism ic data carefally reflects subsurface geolo gic feature.T he inter-pretatio n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of multi and tight events.T herefo re,it must check up the frequency com ponents of data befor e interpretation in orde toguarantee the w ave gr oup char acter of seismic section;fully using the display functio n of co m-puter can make the interpr etatio n o f high-reso lution seism ic data m ore convenient;the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difference of data volum e,wav e impedance data bo dy and visualiza-tio n can be used for inter pretation if there is3-D seismic data,making hig h-r esolutio n sem sm icdata m ore truthfully reflect the subsurface g eo logy.Key words:hig h-r esolution,seismic data,interpretation 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同相轴多且密集,反映的地质现象复杂,这给解释(特别是二维资料解释)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利用波组特征对比进行层序界面解释时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t r a m a g i c 划 相软 件 进行 沉 积 微相 分 析。
葡萄花层、 据此绘制了 扶工 下部、杨 工 下部等共1 0 个层的 相平面展布图 ( 如图1 1 , 1 2 , 1 3 ) , 2 》 利用双神经网络进行砂岩厚度预测 树1 0 3 区块的土力油层为FI 和Y工 油层组. 从前面的沉积相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油层主要为河 流相沉积,由 于河道经常摆动, 迁移,废弃、 造成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和非均质 性,为岩性预测带来了难度。 双神经网络是将模糊的概念结合于网 络之中,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噪声引起的不确定性,在 网 络的训练中,利用同伦算法可以使网 络达到全局最优解。 利用双神经网络。在各油层组, 砂岩组的 时窗内,选取不同的地震特征参数,从井点数据出发,对各油层组砂层组进行厚度预测,经过对预测 结果的分析,发现各油层的 砂岩发育情况与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吻合较好,分流河道、 边滩处的砂岩 发育;决口 扇、心滩、天然堤处砂岩较发育:沼泽洼地、牛扼湖处砂岩不发育。 3 ) 振幅异常 在对葡萄油层进行岩性预测时,还采用了 追踪振幅异常值的方法进行含油砂岩的定性 转载 转载 预测,且其预测结果与上述预测结果比 较吻合。 树1 2 1 丁区:原始地震资料经过高分辨率处理,其信噪比 和分辨率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从而 也提高了岩性定量预测的可行性。本次岩性预测主要应用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 , 多种地震属性综 合进行岩性预测技术。测并约束地震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初始模型, 在构造解释层位约束 下,充分利用测井曲 线和地震资料, 用多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综合得到具有横向 和垂向 非均质性的 波阻抗和电阻率模型。多种地震属性综合进行岩性预测技术是利用G e o f r a m e 系统中的预测软件, 利用 各种地震属性对储层进行线性或非线性预测。 1 ) 地震反演 在进行 J a s o n 反演时, 对各种电 测曲 线都进行了反演实验,且把反演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利用声波时差曲 线、深三侧向曲 线、2 . 5 。 视电阻率曲 线、 伽码曲 线等所做的反演剖面,与实际 砂 岩发育情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较好,可直观的 看出 砂岩及储油砂岩发育情况。从各种曲线的反演平面图上可看出 本 区的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砂岩发育的大体趋势:在工区北部的两条高 值发育条带在南部汇合, 成 “ Y ” 字形展布。 综合利用这些反演结果对葡萄花油层进行了 砂体预测,从砂岩厚度预测图上看, 砂 岩发育条带基本成 “ Y ” 形展布。 从有效厚度预测图看,工区西部发育一近南北向的条带,东北部各 有一小型有效厚度发育条带 〔 如图1 4 , 1 5 )。 2 ) 地震特征参数提取 同时利用G e o f r a m e 系统中的预测软件提取各种地震属性参数对储层砂体厚 度、有效厚度进行了定量预测。 综合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 对树 1 2 1 工区葡萄花油层的砂岩及储油砂岩进行了定性、定量预测发 现:在工区西北部、树1 4 井处、工区的西南部都有一砂岩相对不发育区:从徐 8 井到树 1 2 2 井、 树 1 1 7 井处都有一砂岩发育条带。由 此反映出多种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取得了 较好的结果。
第二章 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
F m反射层:相当于扶余油层扶三组反射信息,标定为强度很弱的一波峰,反映了扶余油层扶三
组1 、2 , 3 , 4 、5 号小层的 综合信息。 Yl 上反射层:相当于杨一段上部的反射,标定为中等强度一较弱波峰。反映了杨一段上部 1 , 2 、3 号小层的信息。 Y I 中反射层:相当于杨一段中部的反射,标定为中等强度一较弱波峰,等同于L Y ; 反射层, 反
第四章 油藏特征综合分析
第 四章 油藏特征综合分析
第 一 节 储 层 沉 积 特 征 概 述
1 葡萄花油层 树1 0 3 工区、树 1 2 1 工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是一致的, 都是三角洲前缘沉积。根据近几年的 研 究,认识到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属于松辽盆地白 坐系 卜 统姚一段地层,在姚一段地层沉积以前较长 时期内,榆树林地区受古中央隆 起控制,至青山口 组后期, 全盆地出 现构造抬升运动,古中央隆起逐 渐解体,使盆地东北部和南部均明显抬升,姚一段沉积末期, 盆地又转为下沉,盆地内 水面上升, 在 三肇地区东部,盆地由 抬升隆起急剧转为下沉, 故全盆地构造格局奠定了榆树林地区姚一段地层自 西 北向东南层层超覆的沉积特点。 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 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物源主要来白 盆地北部及东部,形成了一套 以北部物源控制为主的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以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和泥岩沉积为 主, 沉积地层厚度为1 5 - 4 5 m , 地层由 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 在油田西北部地层厚度约为4 5 , 左右, 而东南地区减薄为 1 5 。 左右, 其形成的 砂体单层厚度薄,一般2 ^ - 6 m , 最大厚度小于8 m 。树 1 0 3 工区 位于榆树林油田中部,树 1 2 1 工区位于榆树林构造与徐家围子向 斜衔接部位, 主体位于 徐家围子向 斜 上。由于两区断层较发育, 砂体发育及展布方向主要受北部物源和断层的控制,油藏类型为断层一岩 性油气藏。其主要产油层葡萄花油层, 地层厚度较薄, 仅为3 0 。 左右,为三角洲内 前缘沉积, 砂体多 呈断续条带状、片状、透镜状展布,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含油粉砂岩。 三角洲内前缘亚相:三角洲内前缘是河流与蓄水体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也是二角洲沉积最活 跃的地区。其沉积物相对较粗, 砂沉积多, 粘土沉积少,沉积构造发育,且类型多样,沉积厚度大, 分布广。在这一地区发育水下分流河道, 支流间湾, 河口 坝三种微相。 转载 转载 1 )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是水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与水上分流河道相比, 河 道变浅加宽, 分叉增多。 其岩性以 厚层、中厚层灰绿色细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向 上逐渐过渡为泥质 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和薄层泥岩。其底部常呈渐变接触, 偶尔也可见突变接触。 其垂向 序列以正韵律 为主,也可见复合韵律。单层厚度向 上逐渐减薄。发育斜层理、交错层理, 冲刷一充填构造及层内 变 形构造。其电测曲线形态为顶底渐变的塔状或分段式箱状。 2 ) 河口 坝微相 位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 前方及附近,是三角洲前缘相中沉积速度最快的相带, 也 是三角洲体系中砂沉积最多的区域。 其岩性以厚层、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分选较好,与 上下 岩层渐变或突变接触, 其垂向序列为下细上粗的反韵律或复合韵律。内部发育交错层理,斜层理及水 流波痕迁移层理,常含有植物碎屑。其电 测曲 线形态以 纺锤状,反台阶状及齿化的漏斗形为主。 3 ) 支流间湾微相 其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岩性以 灰绿色、 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 泥 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内部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常含有生物介壳及植物残体。 二角州外前缘亚相:三角州外前缘水动力条件较弱,以波浪改造作用为主, 主要发育三角州前缘 席状砂微相及三角洲前缘泥微相 1 ) 三角州前缘席状砂微相 以灰黑色、灰色泥岩与中薄层粉砂岩沉积为主。砂质分选好,其垂向 上多为反韵律或不完整的复合韵律。发育小型的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电 测曲线多为锯齿状及漏斗
本次重新解释,共解释八个反射层位, 重查和发现四级圈闭1 2 5 个, 面积 5 2 . 2 5 7 k 扩, 其中 重杏 层圈闭 2 9 个, 面积 3 0 . 1 4 9 k m ' ,新发现层圈闭 9 6 个, 面积2 2 . 1 0 8 k 耐: 各层共组合断层4 3 4 条。由 于
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四 节
精 细 岩 性 综 合 解 释 及 岩 性 预 测
树 1 0 3 工区:为了弄清树 1 0 3 区块的 砂岩发育状况,充分发挥高分辨率剖面的优越性,采取以沉 积相理论为指导,地质、测井与地震相结合,利用双神经网络软件,先定性,后定量的解释方法,多 方面,宽角度地进行储层参数预测。 1 ) 储层沉积相带分析及相平面展布 从区域沉积入手,通过分析探评井的岩石剖面结构、电性和砂体特征,恢复单个沉积事件或特定 环境的沉积演化过程,确定相带的变化边界,先进行亚相分析,在确定亚相的基础上,在井点的控制 下, 根据测井相分析,结合地震资料中各油层组、 砂层组波形特征、结合层切片、 相千数据体切片、
受断层的影响,区内构造主要以断块、断鼻为主,而且断层皆为正断层。平面上看,本区断层多为北 东、北西向,呈 " X”型切割关系,仅发育少量南北、东西向断层, 反映在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地质 应力士要以 北东、 北西向 应力为主。从断层叠和图上看,本区断层成明显条带分布 ( 如图1 0 )。从切 割关系上看,主要是北东向 切割北西向 断层。从剖面上看,区内 断层特别复杂,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区内几条大断层控制了整个工区的构造格局。
映了杨一段上部 4, 5号小层的信息。 YI 下反射层:相当于扬一段下部的反射,标定为中等强度一较弱波峰,反映了杨一段上部6 ,
7 号小层的信息。
第三节
精细构造解释及成果
树 1 0 3 工区在进行一次处理时,主要是构造成像,处理结果对大断层、大构造反映清楚,但对小 断层、小幅度构造的解释不充分。因此本次处理和解释的重点为小断层、小幅度构造的识别和解释。 为了能够精确可靠地解释小断层, 经过认真分析剖面,总结出断 层与地震波形之间的 对应关系。同时 采用高频剖面与低频剖面对比解释的方法提高断点位置解释的准确性。此外,还利用垂直切片、水平 切片、 立体切片、动画显示等各种断层解释手段,完成了小断层的高精度解释。在绘制时间、 深度构 造图时分别采用 5 m s 、 5 m 等值线间距,不滤波,不编辑, 进一步提高地 卜 构造成图的精度和密度, 保 证了小断层、小幅度构造的解释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高分辨率地震精细构造解释,主要解释了T 1 一1 、T 2 , Y工 顶、T 2 Y 4 , Yn 顶、Y I I I 顶六个 地质层面的构造,解释断层 1 0 9 条,其中新增5 m 以上小断层 3 5 条:发现小幅度局部四级构造1 0 个, 层圈闭2 8 个, 面积9 . 1 4 k m 2 ;重查四级构造 3 个, 层圈闭5 个, 面积 0 . 7 7 k . ` 。 对于工区的断裂特征有如下认识:工区东部控制构造的断层为一条反向正断层 〔 即断层倾向与地 转载 转载 层倾向 相反),走向与构造走向基本一致, 工区中部为两条近东西向 横断层。T 1 - 1 层断层数目 较多, 规律性较差,断距较小,一般为5 。 一3 0 m , 最大4 0 m , T 2 层及扶杨油层各层断裂组合以 “ 几” 字型为 主,断层多为南北向。其中以丁 2 Y 4 层断距最大,向 上和向 下都有减小的趋势 ( 如图8 , 9 )。 树1 2 1 工区为二维地震工区,由于本次进行的是高分辨率处理、 解释,地震资料的 分辨率有较大 的提高,这对于解释小断层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断距较人的断层, 采用常规的方法就可以 达到精确解 释的目 的;对于断距较小的断层,除依据断层解释原则外,还依靠主要目 的层上 F 波组的 错断,同 相 轴褶曲转折,工作站上的放大等功能进行解释,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精度,同时,还特别注意不同方 向相交测线断面的闭合情况,使断点、 断层面的解释准确合理。 具体实践中 一般原则是T 1 , T 1 - 1 两个 同相轴同时错断时,可以 确定为葡萄花油层有断层存在; 但是只有T 1 - 1 一个同相轴错断、 扭曲 甚至波 形异常,则很难判断是断层还是岩性变化造成的,此时应借助其他方法,如利用测井曲线特征判断岩 性变化 ( 井多的时候),或者采用相邻剖面综合解释,看其变化情况,有时这样小的变化是断层的尖 灭部分,在其他地震剖面上可以找到 “ 源头”,这时便可以 确认为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