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

合集下载

鲁迅自传课文解析

鲁迅自传课文解析

(一)学习重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
(二)落实字词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

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三)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四)结构及相关内容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在这十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鲁迅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从“一回国”--“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绍兴光复后”--“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来”--“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走出”--“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这段中一个接一个的时间变化、地点变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归国后处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与多变的生活境况之中。

第二部分(第4段)自述创作成果。

总之,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读后感【篇一:鲁迅自传读后感】前不久, 我刚听完了《鲁迅自传》这本书, 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

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

他原名周樟寿, 字豫山, 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 母亲鲁瑞, 父亲周伯宜。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

他去过日本留学, 开始是做医生, 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自传》一书中,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

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

虽然他家很穷, 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 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 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

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着名的小说, 真是太顽强了!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其实, 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为世人所推崇。

他的这种写法, 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 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

所以, 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唯有它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 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篇二:鲁迅自传读后感】课文里常常写到鲁迅, 或许是一种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 我阅读了《鲁迅传》。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年幼丧父, 生活寒苦, 靠姐姐和母亲帮别人干活维持生计。

1918年5月, 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代表作有:《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等……鲁迅的小说还被译为很多种语言, 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鲁迅自传》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简要介绍《鲁迅自传》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鲁迅的照片和他的简介,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的作品?3. 学生阅读《鲁迅自传》的片段,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章节二:文学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自传》的文学背景,包括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鲁迅的作品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鲁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章节三:文本分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鲁迅自传》的文风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包括语言、叙述方式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鲁迅的童年经历和他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鲁迅自传》的文风特点,如语言简洁、叙述直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自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章节四:文本分析(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知识分子的责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如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自传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关于《鲁迅自传》的教案

关于《鲁迅自传》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鲁迅自传》的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成就。

2. 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鲁迅先生的自传。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留学经历、文学创作、革命活动等。

2. 鲁迅先生的主要成就: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散文、杂文等。

3. 《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简洁明了、讽刺幽默、真挚感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贡献。

3. 分析:《鲁迅自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五、课后作业2.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选取一个与鲁迅先生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

3.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上课用)9.《鲁迅自传》

(上课用)9.《鲁迅自传》

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教员 绍兴中学教务长 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教育部部员 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 学的国文系讲师 厦门大学教授 中山大学教授 辞职 住上海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写“对”, 错误的写“错”。
(1)传记是记载人物兴趣爱好的实用文体,传记 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述生平,叫“自传”;一 是由别人撰写的,叫“传”。 ( 错 )
⑵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哪些个阶段的人生经历?
人生阶段
时间
一八八一年
经历
生于浙江绍兴姓 周人家 家庭遭了一场很 大的变故
求学前 家庭情况
十三岁时 约有三年多
父亲去世
人生阶段
时间
十八岁
过了半年
经历
水师学堂
矿路学堂 东京豫备学校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求学
毕业之后 毕业
二十九岁 第二年 绍兴光复后 工 南京政府成立 作 后来 一九二六年 十二月 四月 九月
精读分析 一:思考以下问题
1. 鲁迅幼年家世怎样? 2. 鲁迅的童年过得如何? 3. 鲁迅家中遭遇什么变故?
第一段:家庭情况。
1、1881年出生;
2、地点:浙江省绍兴府城; 3、父姓周,读书人; 4、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 5、幼时不愁生计; 6、13岁时遭变故,寄居在亲戚家里 7、父亲重病三年而死.
回顾第一、二自然段鲁迅生活求学 的经历,他经历了三个大的转折,你 认为是哪三件事?
三大转折:
1.家道中落,外出求学。(实业救国)
2.留日学医。(医学救国)
3.弃医从文(文学救国)
4、从经历中发现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①家中变故,寄人篱下,“决心回家”, 表现作者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读水师学堂、矿路学堂, 表明思想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③学医, 是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想走医学救国 的道路。 ④弃医从文, 想走文学救国的道路。

鲁迅自传读书笔记

鲁迅自传读书笔记

鲁迅自传读书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鲁迅自传的背景与意义
2.鲁迅自传中的读书经历
3.鲁迅自传中的人生感悟
4.读鲁迅自传的启示
正文
鲁迅自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所写的一篇自传体散文。

这篇自传写于 1926 年,当时正值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鲁迅在文中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读书生涯,以及在这些经历中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在鲁迅自传中,鲁迅详细地描绘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他从小就对书籍充满了热爱,不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科学,他都广泛涉猎。

在文章中,鲁迅特别提到了他在留学日本期间的读书经历,他深受西方新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鲁迅的读书经历不仅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使他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观点。

在鲁迅自传中,鲁迅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他深刻地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对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同时,他也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鲁迅的人生感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鲁迅自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热爱读书,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敢于批判,勇于对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揭露和反思。

最后,我们应该有责任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在实现个人价
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鲁迅自传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文章,它既是鲁迅个人人生经历的回顾,也是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朝花夕拾鲁迅自传概括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鲁迅自传概括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鲁迅自传概括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自传体散文集,收录了他回忆与描写晚清和民国初期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观察。

该书共分为26个篇章,其中每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鲁迅作为一个作家和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

以下是对《朝花夕拾》主要内容的概括:
鲁迅在《故乡》一章中回忆了他小时候生活在浙江绍兴的情景,描写了他与乡村的联系以及乡亲们的生活态度。

他以悲哀的笔触写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苦难与困境。

在《二十四孝图》和《癸巳纪事》中,鲁迅回忆了他读书时的经历,以及在日本留学期间对国家现状和社会问题的觉醒。

他对中国封建礼教和官僚制度进行了批判,并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

《狂人日记》是《朝花夕拾》中最有名的篇章之一,这篇故事以主人公的疯狂日记为线索,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和偏见。

在《阿Q正传》中,鲁迅深入剖析了中国人的奴性和懦弱,描述了主人公阿Q 的悲惨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荒谬。

这篇作品代表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痛苦情感。

此外,《朝花夕拾》中还包括《记忆》、《热风》、《故园行》等篇章,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观察的叙述,展现了鲁迅对中国旧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是鲁迅以自传的形式,通过回忆和观察,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并积极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呼声。

这本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读后感鲁迅自传是一部描写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自传体作品。

这部自传以鲁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详细描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学术探索、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经历,展现了鲁迅的坎坷人生和伟大成就。

在阅读完这部自传后,我对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首先,鲁迅自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鲁迅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书中,鲁迅描述了自己从小就饱受贫困和压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他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挑战权威,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其次,鲁迅自传中的一些感人故事也让我深有感触。

比如,在书中,鲁迅描述了自己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以及他对社会黑暗面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鲁迅的无私奉献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也让我对他的人格魅力和伟大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鲁迅自传中的一些文学创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也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也让我对他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鲁迅自传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鲁迅的伟大成就和人格魅力,也让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部自传,我不仅对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感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自传,从中汲取力量,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鲁迅的伟大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和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鲁迅自传PPT34 语文版

鲁迅自传PPT34 语文版

思考:
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 次重要转折?其中最重要的 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 的思想?
实业救国 (一) 从考入京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 (二)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 (三)弃医从文,学文学。 医学救国 文学救国
最重要的是第三次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 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工作简历
主要著作
揣摩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 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 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 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 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 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 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 很大的缺陷。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二章 鲁迅2

第二章  鲁迅2

其次,散文展开了对社会人情世态的描 绘和批判,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批判了摧残 人类天性的封建旧制度、旧道德伦理, 《琐忆》反映出新旧文化的冲突,《父 亲的病》批判陈旧落后的中国医学,其 中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 社会和国民精神的解剖。
(二)艺术特点 1、散文注重人物形象塑造,如长妈妈 的淳朴、范爱农的孤傲、藤野先生的亲 切、寿镜吾的方正等,同时“我”的形 象贯穿全书。“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 时代,到深受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 萌生反叛思想,离家去异地成为爱国革 命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活道路,性 格志趣历历可见。
(二)艺术特点 1、象征主义的广泛应用。有的以自然 景物作象征,如《秋夜》《雪》;有的 借梦境、幻想曲折地表白自己的情思, 如《死火》《好的故事》;有的假托故 事展开想象,抒发感慨,如《过客》 《复仇(二)》借耶稣受难的故事。
2、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有相当的数 量的作品创造了许多非现实形象和境界。 如影子和人的告别,冰谷中的死火,狗 与人讲话,赤裸全身手持尖刀直立不动 直至干枯的青年男女等,都是奇异怪诞, 违背常理的。所以《野草》形成了奇幻 诡谲、神秘壮美的艺术境界,但表现的 是现实性的内容。
二、散文诗《野草》—“鲁迅哲学” 此部作品共23篇,写于1924— 1926年。 这是一部理解鲁迅心理、 气质的绝好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 中国现代散文诗进入成熟的阶段 (一)思想内容 1、揭露黑暗现实,坚持韧性的战 、揭露黑暗现实, 斗精神。 斗精神。
《秋夜》写作者在秋夜里的所见、所想, 以枣树象征革命战士,鼓励着人们向旧 世界作不屈的斗争。《过客》表现了一 位坚毅顽强、百折不挠地探索前进的战 士,他的身上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这样的战士》 歌颂了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持韧战 的无畏战士。

鲁迅自传好词好句

鲁迅自传好词好句

鲁迅自传好词好句
1.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词多有气势啊!就好像他要把自己的满腔热血都奉献出来,为了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你说牛不牛?
2. “‘横眉冷对千夫指’,哇,这是多么不屑的态度呀!仿佛他根本不在乎那些反对他的人,自顾自地坚定前行,难道不厉害吗?
3. “‘俯首甘为孺子牛’,瞧瞧,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就如同一位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毫无怨言,你不觉得感动吗?
4.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太有深意了吧!就像我们的人生,一开始可能迷茫,但只要勇敢去尝试,不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吗?
5.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这比喻多形象呀!难道不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分每秒吗?
6.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就好像一个孤独的战士,为了心中的目标不顾一切,你不佩服吗?
7.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句话真让人深思啊!难道豪杰就不能有柔情了吗?
8.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哇,这是多么豁达的胸怀呀!就好像所有的恩怨都能在一笑中化解,多了不起呀!
9.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话说得好有力量啊!
就如同给人敲响了警钟,难道不让人警醒吗?
10.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多么勇敢的宣言啊!好像在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艰难,你说是不是很震撼?
我觉得鲁迅的文字真的太有魅力了,这些好词好句不仅语言精妙,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

”。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鲁迅自传个人自传

鲁迅自传个人自传

鲁迅自传个人自传
鲁迅的自传名为《我的自述》。

该自传首次出版于1929年,是鲁迅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上连载的一系列文章。

该自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思想觉
醒和人生观念的转变。

在自传中,鲁迅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描绘了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经
历和感受。

他描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自己在早
年间的求学经历和挣扎。

鲁迅在自传中详细描述了他的早期教育和学习经历,包括进入南洋公学学习西方文化
和接触新思想的经历。

他谈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反思,并提
出了他对革命和变革的信念和追求。

在自传的后半部分,鲁迅谈到了他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和追求。

他回顾了自己在上海
的文学活动,以及与当时的知名作家和文化人物的交往。

鲁迅还详细描述了他创作《呐喊》和《狂人日记》等重要作品的背景和心路历程。

通过《我的自述》,人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这本自传展示
了鲁迅对中国现实和社会问题的关切,以及他对文化传统的审视和反思,对革命和变
革的渴望和追求。

同时,这本自传也反映了鲁迅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才华和坚定的人
文精神。

鲁迅自传原文

鲁迅自传原文

鲁迅自传原文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鲁迅,字石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富裕家庭,家境相对宽裕。

自小就接受了较好的教育,但我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及沉重的历史负担产生了深深的痛恨。

我曾在杭州上学,受到了进步教育的影响,懂得了人要有骨气,要有敢于批判现状的精神。

后来,我去了日本留学,准备学医。

但在留学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文学的兴趣渐渐增加。

我开始发表一些文学评论和小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的创作多以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为主题,对社会不公和人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反思。

我最早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小说,开创了白话文小说的先河。

这种新的文体让我能更贴近普通人,更生动地描写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我的作品多以现实题材为基础,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展现出现实中的残酷和丑恶。

这使得我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但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支持。

我还曾经写了《阿Q正传》,以质朴诙谐的笔触,讽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通过人物的思想、言行和遭遇,揭示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苦和无奈。

这部小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我还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我认为文学和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通过文学的呼喊和揭露,才能唤醒人们的觉悟和力量,推动社会的变革。

我投身于革命斗争,发表了许多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鼓舞了无数人的斗志和决心。

然而,由于我的作品和言论激起了当时统治者和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我遭到了严厉的打压和迫害。

我被迫流亡海外,终身未能回到祖国。

流亡期间,我继续坚守着我的信念,为中国的民主进步事业奋斗。

我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演讲,向世界呼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悲惨。

我在思想上持续发展,从社会主义思想到无政府主义,再到更加激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鲁迅自传》PPT课件

《鲁迅自传》PPT课件
三次重大转折中哪次最重要?鲁迅学医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第三次,直接表露出鲁迅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结合《呐喊》自序分析 ,鲁迅最终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不愧为民族英雄。
想用新医学来拯救当时危困的祖国
第三段中的第二年,就。。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红色字体等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找出第二段中类似的词语
追寻伟人足迹
鲁迅和寿镜吾
创作成果(4)
1881年—1930年
时间:
生平经历(1—3)
家庭状况(1)
工作简历(3)
求学过程(2)
1903年在东京
追寻伟人足迹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本论文:《坟》
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
一本散文诗:《野草》
四本短评:《热风》《而已集》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鲁迅表达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忧思,流露了对于广大人民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他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鲁迅作品扉页
重温高大形象
全诗刻画了一位忧国忧民、看不到人民力量而又不堪孤寂、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鲁迅作品扉页
重温高大形象
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留学日本
创作成果
再读课文,列表梳理鲁迅1881年—1930年间的生平经历。
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
追寻伟人足迹
人生阶段
时间
经 历
求学前家庭情况
1881年
十三岁时
约有三年多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姓周的家里。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

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家庭背景与童年经历鲁迅自传以他的家庭背景作为开篇,介绍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家族的历史。

他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悲惨命运对于鲁迅的成长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童年时期,鲁迅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些经历使他形成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

第二部分:求学与思想觉醒在这一部分,鲁迅描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从小学到中学,鲁迅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但他逐渐对传统文化的腐朽和封建观念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科学和哲学,这些新思想使他的思想觉醒,并逐渐形成了他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第三部分:医学与新文化运动鲁迅自传的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他的医学学习和参与新文化运动的经历。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选择了医学专业,并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

他开始发表一系列批判旧制度、倡导科学、民主思想的文章,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的思潮。

他的医学背景也使他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观察角度。

第四部分:文学创作与社会批判这一部分是鲁迅自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鲁迅以他的文学创作为主线,描述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他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关切,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第五部分:晚年与遗产鲁迅自传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他的晚年生活和遗产。

鲁迅在晚年时期,继续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他的晚年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继续写作和发表文章。

鲁迅去世后,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总结:通过对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鲁迅的一生经历和思想变迁。

他从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个人的苦难,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和社会观察家。

鲁迅自传读书笔记

鲁迅自传读书笔记

鲁迅自传读书笔记摘要:一、鲁迅简介二、自传的背景与意义三、自传中的重要事件1.家庭背景2.求学经历3.辛亥革命时期的经历4.文化启蒙活动四、自传中体现的鲁迅精神品质1.勇于探索2.坚韧不拔3.关心社会4.自我批判五、自传对后世的影响正文:【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传的背景与意义】《鲁迅自传》是鲁迅先生的一部自传性散文集,记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这部作品对于了解鲁迅的成长过程、心路历程以及时代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自传中的重要事件】1.【家庭背景】鲁迅自传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家庭背景。

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由于家道中落,鲁迅在童年时期就饱尝人间冷暖。

2.【求学经历】鲁迅在自传中讲述了他的求学经历。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通过勤奋学习,逐渐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3.【辛亥革命时期的经历】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他参加同盟会,投身于宣传工作。

这段经历使他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4.【文化启蒙活动】鲁迅在自传中记录了他参加的文化启蒙活动。

他参与创办了《新青年》杂志,通过这个平台,他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批判精神的文章,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传中体现的鲁迅精神品质】1.【勇于探索】鲁迅在自传中展示了他勇于探索的精神。

面对家庭的困境、社会的黑暗,他从未放弃寻求真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2.【坚韧不拔】鲁迅在自传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无论是在求学过程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他都展现出顽强的毅力。

3.【关心社会】鲁迅在自传中关心社会,关注民族命运。

他不仅关注自身的成长,更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4.【自我批判】鲁迅在自传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判。

他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错误,这种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5.鲁迅自传(完整)解析

5.鲁迅自传(完整)解析

自传记述了作 者近50年的人生经 历和写作成果,表 现了自己的人生态 度和深沉的爱国思 想。全文共 4 个自 然段。
第一段:家庭情况 第二段:求学经历 第三段:工作简历 第四段:写作成果
第一段:家庭情况。
1、1881年出生;
2、地点:浙江省绍兴府城; 3、父姓周,读书人; 4、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 5、幼时不愁生计; 6、13岁时遭变故,寄居在亲戚家里 7父亲重病三年而死.
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 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 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 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
鲁迅的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
三、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 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 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 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 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 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 化,使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 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 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②读水师学堂、矿路学堂,表明思想 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③学医,是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 振兴,想走医学救国的道路。 ④弃医从文,想走文学救国的道路。
由此可以归纳:鲁迅具有自尊自爱自强 的品格和救国救民奋斗一生的精神。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2.作者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学医? 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 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 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 3.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 任感的伟大作家
第三段:工作简历。
1、1909浙江师范学堂教员; 2、1910绍兴中学教务长; 3、1911师范学校校长;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鲁迅自传》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鲁迅自传》

第二年 到绍兴中学 (1911) 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 做绍兴师范 后(1912) 学校的校长
参加宣传
革命政府在 南京成立后
1912年
到北京教育部做部员 兼做北京大学、师范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 的国文系讲师
1926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被北洋军阀 政府通缉
声援学生
1926年 到广东做了 12月 中山大学教
学习阅读传记类文章的方 法,写浅显的传记类文章。
老年鲁迅
鲁迅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包括《孔乙己》《药》《故 乡》《阿Q正传》等)、《彷 徨》(包括《祝福》等)、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 夕拾》(包括《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父亲 周伯宜
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筹办: 筹划办理。 2.衰落: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3.学籍: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4.乞食者: 要饭的人。乞:乞讨。
5.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6.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1926年
躲避政府迫害,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十二月 四月 九月
在中山大学做教授。 辞职。
出广东,后一直住在上海。
一般传记都以时间为序记述人物生平, 因此我们可以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来 了解鲁迅的经历。
一九八一年(出生绍兴、父母)、幼小时候(有 四五十亩水田)、十三岁(家遭变故、寄居亲戚)、 (父病)三年多去世、十八岁(水师学堂)、过了半 年(矿路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学了两年 (医专)、这时(弃医从文)、二十九岁(回国做教 员)、第二年(教务长)、第三年(走出)、绍兴光 复后(校长)、革命政府成立(部员)、后来(北大 等讲师)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中 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住上海)、一九一八年 (做小说)、现在(小说集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经典习题
下面这两句话分别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分痛苦的感情。

②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表现了鲁迅的谦虚,把数量很多的如同投向敌人的匕首的杂文,轻描淡写地称其为“一点”。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狂人日记》,它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朝花夕拾》。

(4分)
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在文中分别用摘出。

(4分)
学医的原因: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弃医从文的原因: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这句话说明了他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祖国。

“决意”一词表明作者改变专业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选文写了鲁迅的哪几次职业的选择,最终选择是什么?(4分)
一共是三次职业的选择。

最终选择了文艺救国道路。

文中提到的“小计划”是(B)(3分)
A、准备成立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B、开始提倡文艺运动,计划创办一个文艺杂志。

C、准备发起针对清朝的起义。

D、准备开设一所专治中国人病的医院。

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

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

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

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

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

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说明“我”处境不如人意,为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已,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