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抽到是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它是人教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安塞腰鼓》借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启发对生命的体悟和思考。
由于本文是西北汉子忘情地、狂野地倾斜激情的安塞腰鼓,带给人们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适合在大声地朗读中,体会它恢宏的气势和铿锵的节奏,所以,设置了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朗读方法的指导与实践,因此,也把学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作为又一个教学目标。
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气势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意图是:在朗读中,习得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突破的方法是: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学读,通过反复实践,掌握朗读方法,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气势。
根据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我主要依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短板,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的要求,确立了朗读法。
朗读的过程也是品析的过程,在朗读中,适时地带动语言的品析,因此,又采用了品析法。
为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将课堂教学的线索,用ppt展示出来,清晰而直观。
基于教法,学生学法的构思是:学生先朗读,初步体会和感受,然后由教师示范、引导,完成朗读品析。
这样做的意图是:学生先朗读,形成朗读初体验,这种体验或是美好的,或是遗憾的,都会在教师的示范和不断地实践下,得到优化。
这样选择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短板,确立了朗读法。
学生只有与他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享,才能取长补短,最终得到进步,因此,采用了合作学习法。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_1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
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单元选编的几篇__,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多种艺术形式,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刘成章撰写的一篇富有诗意美的散文。
它以凝练、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黄土高原慷慨激荡、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对中华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结合__特点,依照《课标》要求,针对我任教的学生基础较差,欣赏、品味语言能力较低的实际,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听读课文,把握__基调,积累字词。
2.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教与学是互动的一体化过程,基于以上教材、课标、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贯穿始终,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读、品、评、思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
三、说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既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又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图片并提问:这是什幺表演?学生答后追问:你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明确后导入:“今天我们将随本土作家刘成章一同走进腰鼓之乡,去领略那动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书课题和作者)(这样导入自然、贴近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进入学习新课环节)(二)学习新课我设计四个版块: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解读。
第一板块:了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黄土高原地图,指出安塞县位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说课讲稿
《爱莲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
资料如下: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
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
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说课稿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大全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单元第三课《丑小鸭》第一单元第四课《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第一单元第五课《伤仲永》第二单元第六课《黄河颂》第二单元第七课《最后一课》第二单元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二单元第九课《土地的誓言》第二单元第十课《木兰诗》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邓稼先》第三单元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孙权劝学》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社戏》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安塞腰鼓》第四单元第十八课《竹影》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第四单元第二十课《口技》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荒岛余生》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登上地球之巅》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真正的英雄》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短文两篇》---《两小儿辨日》《夸父逐日》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珍珠鸟》第六单元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第六元第二十八课《华南虎》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马》第六单元第三十课《狼》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的足迹。
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开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本单元的重点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叙述伟人成长的心路旅程的文章,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说目标】1、了解作者孩提时代的情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
4、体味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了解作者生活情趣难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第一个目标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第二、三个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第四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人教版七下语文说课稿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 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 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 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 子来加以说明吗?
1.点燃激情
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的子孙,我 们也拥有一颗澎湃的中国心。现在, 让我们一起唱响自己的“中国心”, 让我们的灵魂与邓稼先靠得更近, 让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
2.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 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邓稼先 杨振宁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杰 出科家,中国“两弹”元勋, 1948 年赴美国留学,获印第安纳州普渡大 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国。 为中国核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 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 计。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了 二十八年。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 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 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 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 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 父”。
2.与英雄对话
如果时空可以倒转,邓稼先就在你面前, 你想对他说什么。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 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 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 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 奋斗历程。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 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 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 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 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 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王忠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手法美。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那种花构成的?(莲花)那是因为澳门莲多、莲美,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大家想知道其中的缘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爱莲说》。
二、走近作者:了解周敦颐及写作背景。
三、走进莲花:1、解题。
“说”的文体知识。
2、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3、解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和提示尝试翻译课文。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研读第一段:这一段那些句子是在赞美莲花的?这些赞美莲花的句子表现了莲花怎样的特点?总结: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正不阿,傲然坚贞。
背诵第一段研读第二段: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句式分别有什么特点?几层之间有什么联系?总结:第一层是作者对三种花的评价;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慨。
第一层用了判断句式,第二层分别表陈述语气、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
三个比喻评价三种花,君子最高尚。
作者发表感慨,突出自己对莲花的喜爱。
前后联系,不难理解,作者爱莲是要以莲自愈,表明自己是一个像莲花那样品格高尚的君子。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背诵第二段。
四、总结课文: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文第一段主要运用记叙的句法描述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对莲花的喜爱。
第二段先用议论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
真正体现了言简义丰、文笔多变。
五、讨论探究: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共26张PPT)
《口技》 民间艺术
知识整合
附录 名著导读 综合性学习
阅读
整横 合向
育科培 系 以
整学养 为 语
合 在 一 起
育 人 与 人 文 教
与 知 识 传 授 、
线 索 , 将 能 力
文 与 生 活 的 联
纵向整合
掌握虚、实词和句 式。提高阅读、分 析评价能力
八年级 (20篇)
归纳句式,读 懂浅显文言文。
口技
竹影
短文 两篇
最后一课 黄河颂 木兰 诗
伤仲永
诗两首
热爱祖国
综合性学习
六
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单
元
爸爸的花儿落了
30
丑小鸭
课
探索科学 关爱动物
狼
伟大的悲剧
在沙漠中心
真正的英 雄
登上月球之巅 猫
斑羚飞渡 华南虎 马
知识整合
附录 名著导读 综合性学习
阅读
整横 合向
以第四单元为例
《竹影》 绘画艺术
戏曲大舞台
进行探究 性学习
整体感知 课文
积累词语
识记常用 汉字
情感态度
七
与价值观
激发多种 情感
年
级 下
培养艺术 情操
册
内容标准
阅读 识字与写字
写作
七 年 级 下 册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自主组织活动
二 说教材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编写特点
知识整合
七
年
级
下
册
教材编写特点
人教版
8首古诗词 诵读欣赏 逐一背诵
苏教版
两
二读:一波三 折的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说课稿“春来了,云起处,人潮涌,心驿动。
”这是我对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的解读呈现给大家后的感受,对本册教材我将按照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顺序来进行解。
一、说课标明方向正确认识课标,理解课标,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教材,实现高效的课堂。
七八九年级属于课标中的第四学段,各学年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七年级下在本学段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基于此,课程标准从五大板块上确定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2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在阅读中1、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3、揣摩关键词句,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写作上,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力求通过具体生动的叙述来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
口语交际中,认真倾听,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综合性学习中,结合课堂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学习成果。
二、说教材知结构对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1说教材的编写体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六个单元阅读板块、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附录。
阅读单元包括单元提示,五篇课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分为精读与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选取10首优秀诗文,目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语文互养。
名著导读的书目是《童年》《昆虫记》,以此来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使课内外有机联系起来。
附录是临摹和欣赏颜体书法,增加书写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2教材的编写特点特点一:按照专题组织单元教材突出语文与人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细化为六个单元专题:第一单元成长经历;第二单元爱国;第三单元杰出人物事迹;第四单元文化艺术;第五单元探索未知世界;第六单元关爱动物。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说课稿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说《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设计,四说教后反思。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以上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允许学生下位交流意见。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另外,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3)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2、说学法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16课《爱莲说》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爱莲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高洁品质的人或事?”(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高洁品质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爱莲说》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出与高洁品质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聆听,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爱莲说》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高洁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追求高尚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课文主旨:探讨作者周敦颐爱莲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倡导的高洁品质。
5.文化背景: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6.课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集(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集(1)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在上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语课文特点,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将美好的童年生活内容与情趣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针对性的探讨,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二、说学情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顺应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将奠定整册课文学习的基调.所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达到思维兴奋点从而产生乐学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1、充分预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来预习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通过课后练习一至三的问题提示自学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工作也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2、联系自我,激活学习兴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用成人的眼光看来课文中的内容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通过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游戏与娱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生活感知迁移到课文内容这一新知上,利用平时生活的趣味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发挥示范、竞争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比较好胜,通过开展:预习谁最好、资料收集谁最多、朗读谁最棒、研究谁最深、活动谁最积极等,选出学习上具有示范作用的学生,通过榜样带领全体来更好的学习.同时在示范性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等,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学生、教师的示范,通过竞争比赛,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学习的动力.4、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团结互助协作,减轻学习压力.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与关键性的语句、内容理解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实际能力与学情,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5、创设情境,鼓励发挥,营造气氛.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学习,更能掌握知识,通过课件、音乐、图画、影视、讨论、探究等手段学懂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一环一环的过渡与小结,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既明确了学习重点,又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寻疑、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将学生直接引入自我感悟与学习的氛围中,达到全身心的投入,达到忘我境界.6、以疑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以疑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读然后寻疑,解疑,再寻疑,培养良好的探究心理.同时学习散文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神”——主旨,然后掌握“形”——内容的构成,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圈圈点点中养成学习习惯.三、说教法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要教学模式或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与重点,我决定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该方法教学时先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作者资料与平时趣味游戏资料——情景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感悟了解――――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鉴赏性,重点熟读成诵—――――活动感悟、积累延伸.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学习”,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激励法、设疑探究法等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自主探究性”的学,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设疑能力、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学习散文的基本方法是读——抓关键,学习散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抓关键,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课文与语段时,学会在读的基础上,自我先思考抓关键性的语句,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点一点等方法,理解内容,在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突破重点.五、说教学过程1、预习铺垫、打好基础本层次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前奏,通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来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通过课后练习一至三的问题提示自学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这个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景和联系生活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活泼的音乐、背景动画中说说自己以前与现在平时喜欢的活动与游戏的趣闻,在看看课文作者童年的生活,将生活与新知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导入新课.3、初读,整体感悟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初读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或录音的范读,在自己初步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初步疑问,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探究奠定基础.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破重点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重点语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提出问题,在握思考,再合作探究,在汇报合作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交流辩论、达成一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说、辨、析等能力,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5、创设情境,品读成诵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对重点语段,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与捕鸟段落,进行品读.通过抓关键性的语句、字词,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段落,先抓过渡句,再抓动物与静物,依照一定的顺序,再读一读、品一品语言.而捕鸟一段可以抓抓动词,来读一读、品一品,最后能够品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音乐与画面,营造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诵读的空间与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促进了品读效果,积累了语言.6、活动感悟、延伸积累.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活动反和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重点.同时,通过到学校的墙根处或操场等地,也找一找趣味;通过再玩玩丢手帕、跳皮筋等忆一忆趣味等,更加体味文章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成长,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推荐鲁迅相关的文章,如《朝花夕拾》其他的文章,或鲁迅经典性的文章阅读.同时推荐关于童年趣味的文章书籍,让学生去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六、说板书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散文的特点,既体现了课文重点内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A02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分析教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理论依据]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2、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过程设计]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20__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二、整体感知:1、在欣赏《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三、研读赏析:1、体会“伟大”(1)自主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2、体会“悲”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四、感悟升华: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五、总结: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板书、课件]1、板书:板书的设计主要围绕文章的重点——“伟大”和“悲”展开,逐条列出内容要点,既是对学生交流情况的总结,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附板书:伟大的悲剧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死亡之悲集体主义精神失败之悲诚实、守信、勇敢作证之悲对祖国、亲人、朋友无私的爱世人之悲2、课件:课件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料.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课件展示二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习全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课件(图片和重点语句),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三是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A03《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文出处及联系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2.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作者插叙的写法,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朗读的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情感价值观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意图,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3.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小英子.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显然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二、教学方法1.用讲故事的方法,说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漫谈“父爱”引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三、学法指导1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掌握生字词,课堂中通过朗读进一步巩固.1.对于小说通过寻找线索从而梳理作品的结构非常有效,本文用“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作为线索窜联全文.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把握分析小说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迁移到课外. 四、教学程序(一)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并准备你与父亲之间的故事.2导入新课在学习过程中,你可能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爱的事情很多,请准备好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三)整体感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①检查预习,需要注意的几个字词,重点提示:肿(zhǒng)胀(zhàng)叮嘱(zhǔ)骊(lì)歌花圃(pǔ)②“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明确: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牛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的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后痛楚,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四)研读与赏析导学: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面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自主探究a.结合课后练习一,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爸爸对“我”是怎样的态度和情感?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学生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板书)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明确:是说“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五)课堂小结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板书梳理)本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教学内容,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作用.(六)课后作业1. 细读课文,再次体会爸爸对“我”严厉而深切的关爱,抄写课文重要词语.2. 把与父亲间发生的故事写入作文本.板书:A04《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一,说教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丑小鸭》等组成了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共叙“成长”这一话题.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章情感,从他人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某种启迪.2,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单元的目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本质特点.《爸爸的花儿落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叙说着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对父爱的缅怀,对成长的感受,整篇文章以毕业典礼为线索,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却不零乱.若要概括其内容,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关键词:“父爱”,“成长”;若要概括其表达技巧,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关键词:借物喻人,线索,暗示,渲染;若要概括其感情特点,我觉得可以用:凄婉中有振奋,“哀而不伤”.抓住了这三个方面就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再说学情分析.这篇课文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也就十三岁的光景,与文中的主人翁英子(十二岁)差不多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是刚刚迈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们也成长着,对“长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同龄就是学生们能够与英子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基础.因此课文的篇幅虽然比较长,学生理解课文应当不会太吃力.基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线索,能够区分现实和回忆的内容,并复述有关故事.2,认识“借物喻人”的特点,能够找出文中的暗示并理解其作用.3,探究作者对童年和“长大”的思考,深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说出对“成长”的独特感受,树立坚强独立的性格面对生活.二,说教法。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的语文下册的说课精选文稿
讲课标、说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演讲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韩城市新城四中的语文教师孙朝芬。
今日我很快乐能参加这次“讲课标、说教材”活动,更快乐的是能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我今日“讲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我分三大块来说:讲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讲课标(一)语文课程总目标大家都知道,语文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有着工具性与人文性一致的基本特色,我们在教课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课程标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总目标:第一、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质量,逐步形成踊跃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广博,关怀今世文化生活,尊敬多样文化。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遇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建潜能。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一般话。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必定的速度。
3、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简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4、能详细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依据平常生活需要,运用常有的表达方式写作。
5、拥有平常口语社交的基本能力,在各样社交活动中,学会聆听,表达与交流。
第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 、能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优异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课程总目标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浸透,融为一体,侧重语文修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涨,最后全面完成总目标。
而七年级下册的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社交”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第一、识字与写字1.能娴熟地使用工具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篇1一、说教材《王几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
作者马及时回忆了儿童时代王几何老师的一堂几何课的难忘经历,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学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形象。
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2.熟读课文,感知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点确定为:字词的掌握;文章感情的体会。
难点为:学习刻画人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
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王几何》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王老师的一堂生动有趣的几何课,有强烈的亲和力。
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王几何老师的教学魅力。
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
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
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
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文章《这里有我的欢乐》。
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
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
《一棵小桃树》说课稿
《一棵小桃树》说课稿惠农中学梁培培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本次说课的篇目是《一棵小桃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一棵小桃树》是2016年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作者描写了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手法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书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小桃树不平凡的生长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以及教材背景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品读,理解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艰辛与执着;【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并学会将文本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并学会将文本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说学情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基本能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明确人物形象,感知文章主题。
但是,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感知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上来。
另外,七年级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知能力,但认知还比较感性、粗浅,尚缺乏对精神的理性叩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该文的切身感受,体悟抗争精神,便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
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
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
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文章《这里有我的欢乐》。
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
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
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
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景物(美好)百草园故事(神奇)乐园捕鸟(有趣)(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
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
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小结: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文章里。
概括起来说:观察:看仔细描写:写具体(三)、练习运用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
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成长为主题。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小说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领悟父爱对“我”成长的影响。
领悟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挚爱,以及失去父亲之后的痛楚。
2、教学目标: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明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研读课文,说说文章具体写了哪些事,理清写作思路。
③找出经历家庭变故后,有关“我”表现的词句,认识生活需要勇气这一道理。
④阐述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解读人间至爱亲情。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领悟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5、课时:2课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学情本课所记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们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三、说教法1、复述法: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四、说学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2、发现法: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习课文之前播放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引入课文。
然后简介《城南旧事》的故事内容。
播放歌曲,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渲染一种淡淡的离别气氛,如歌中所唱“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学习新课(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
(2)感知情节,让学生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①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②文中哪些写眼前的事,哪些写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③说说下面的几句话和文中哪几件事相照应?A、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学校,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可不能迟到!C、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小说中插叙的写法。
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3)分析人物①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请用“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的句式说说你眼前的爸爸。
②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请以“英子,你是好样的”开头,说一句或一段话。
父亲的爱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父爱,了解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品味语言:①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为什么?②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是:它让你想到些什么?③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通过这些语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④说一处文章的妙笔。
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亲近文本,可以领悟作者的感情,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
如文中爸爸叮嘱我:“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学生可能体会到这个父亲将要丢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时的那种辛酸痛楚和不放心。
每个人体验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谈出感受,进而体会父亲的深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让学生在说话中明白成长过程总会遇上一些挫折,为走好今后的路做好思想准备。
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悟父爱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升华(5)感悟和反思①说说自己或别人的成长经历。
②开展“寻找父爱”的活动,口头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感悟父爱。
③说一句精彩的赞美爸爸的话。
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这一节课,是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感知课文;然后说,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语言,获得语感。
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思来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规律。
六、板书设计2、爸爸的花儿落了说一段故事谈一点感受品一品语言悟一悟人生《伤仲永》说课教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 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2 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及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
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创设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课文----推究文理,把握目标----小结练习,实践提高我的教学环节是: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启示我们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敏,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则将一事无成。
现在,我们就从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这样导入,衔接旧知识,又联系新知识,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了解作者: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这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于了解字音、字型、字义,对读文的重音、节奏、语气等都有提示。
四、学生自读课文,每人2遍,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数同学都能活跃思维从朗读中领悟道理。
《最后一课》说课稿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