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联网发展的分阶段路线图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的发展精简版

移动通信的发展精简版

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的发展1. 介绍2. 发展历程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第一代移动通信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出现的,采用了模拟信号传输技术。

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仅能进行语音通信,存在通信质量差、容量小、信号难以覆盖等问题。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信号传输。

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不仅能实现语音通信,还能进行简单的短信传输。

通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信号覆盖范围扩大。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在21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主要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不仅能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信和短信传输,还能进行数据传输,如上网、视频通话等。

信号传输速率大幅提升,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交互。

2.4 第四代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在2010年开始部署的,采用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

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提供了更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5 第五代移动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是当前移动通信的最新阶段,也被称为5G。

5G 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为实时应用、物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3. 技术趋势3.1 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5G 技术将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更快速、更便捷的网络访问,享受更好的移动体验。

3.2 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自动化控制。

移动通信的发展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物联网将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应用。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控制家居设备、实现智能健康监测、实现智能交通等。

3.3 移动支付的普及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概况、趋势及典型应用.pptx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概况、趋势及典型应用.pptx
温家宝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 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
物联网进入“十二五”规划,物联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2011年
物联网概念解析
业界 官方 国脉
物联网即“物物相联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 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一种新兴网络。物联网不是一种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架构在现有互 联网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network)和通信能力,强调智能 应用。
美国物联网应用概况
技术及标准的全球领先优势
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的嵌入式网络感知中心 实验室、网络嵌入系统 实验室等所做的努力。 另外,州立克利夫兰大 学(俄亥俄州)的移动计 算实验室在基 于IP的 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 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网 络技术进行了研究。
人才及科研优势
10/12/2020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各 大知 名企业也都纷纷开 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研究。克尔斯博公司为 国际上率先进行无线传 感器网络研究的先驱, 它为全球超过2000所高 校以及上千家大型公司 提供 无线传感器解决方 案;
均可。最后,只要能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即可。
物联网技术体系
物联网封闭空间示意
标示 感知技术
形成物的信 息生命形态
承载网络
执行机构
足够的软件 和数据空间
反馈网络
智能处理
虚拟镜像
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相关产业链价值分布情况
物联网的产业链包括传感器和芯片、设备、网 络运营及服务、软件与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 作为物联网“金字塔”的塔座,传感器将是整 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将整体 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占 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 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l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摘要:物联网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挑战,它的出现将掀起新一次科技革命。

物联网有前后端之分,前端是研究的热点,后端是结构和技术的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介绍了物联网的产生背景、概念与原理、应用、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云计算1物联网产生背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出现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挑战。

物联网通信无所不在,所有的物体,从洗衣机到冰箱、从房屋到汽车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

物联网技术融入了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与嵌入技术。

物联网技术将是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重要技术。

在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在任何时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这使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中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

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物体中,并且连接形成物联网。

总结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变革,得出15年周期定律,即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

1965年前后出现大型计算机,1980年前后出现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出现互联网。

目前,物联网掀起了又一次科技革命。

2物联网概念与原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传感器网络,也就是目前所说的包括RFID、条形码、传感器等设备在内的传感网,主要用于信息的识别和采集;第二个层次是信息传输网络,主要用于远距离无缝传输来自传感网所采集的巨量数据信息;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应用网络,该网络主要通过数据处理及解决方案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

nbiot发展历程

nbiot发展历程

nbiot发展历程摘要:一、NBIOT 的发展历程概述二、NBIOT 的技术特点三、NBIOT 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四、NBIOT 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NBIOT 的发展历程概述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是物联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9 年。

当时,为了应对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国际电信联盟(ITU)启动了一项名为“物联网全球战略”的计划,该计划旨在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标准制定。

在这个计划中,NBIOT 技术被提出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BIOT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是2010 年,当时NBIOT 技术还处于概念阶段,相关标准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制定。

第二阶段是2011 年至2014 年,这一阶段NBIOT 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相关标准和规范也开始逐步制定。

第三阶段是2015 年至今,这一阶段NBIOT 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标准和规范也逐步完善。

二、NBIOT 的技术特点BIOT 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低功耗:NBIOT 技术的功耗非常低,可以实现设备的长时间运行,这使得NBIOT 技术非常适合低功耗设备的连接。

2.低成本:NBIOT 技术的成本非常低,可以实现设备的大规模部署,这使得NBIOT 技术非常适合大规模物联网应用。

3.长距离:NBIOT 技术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10 公里以上,这使得NBIOT 技术非常适合远程设备的连接。

4.大容量:NBIOT 技术可以支持大量的设备连接,这使得NBIOT 技术非常适合大规模物联网应用。

三、NBIOT 在我国的应用案例BIOT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案例非常广泛,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

在智慧城市领域,NBIOT 技术可以用于智能路灯、智能停车、智能垃圾分类等应用。

在智慧农业领域,NBIOT 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种植等应用。

在智慧医疗领域,NBIOT 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疗服务等应用。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物联网通过用传感器、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等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动和自动化控制。

目前,物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1. 应用领域广泛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务自动化、智能安防、环境监测和娱乐等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城市交通实时监控、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等功能。

工业制造中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设备状态监测等功能。

医疗健康中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功能。

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

2.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1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1万亿美元,预计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这说明物联网行业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物联网行业中已经有许多企业涉足其中,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

3.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如5G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物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1. 技术融合加速发展将其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可以为物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力推动智慧家居、智慧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高效管理。

2. 安全风险依然存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中,网络安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2年11月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真题及详解(综合知识)

2022年11月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真题及详解(综合知识)

2022年11月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真题及详解(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共计75题,每题1分。

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不属于“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内容。

A.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密衔接与统筹协调B.引导大型云计算中心优先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部署,以实时应用为主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在电力保障稳定的地区灵活部署C.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科技专项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安全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D.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答案】B【解析】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着力突破云计算平台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艾字节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提高相关软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水平。

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科技专项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

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全产业生态系统。

完善云计算公共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标准制定和相关评估测评等工作,促进协同创新。

B 项属于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

2.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网络层和应用层。

A.数据链路层B.感知层C.控制层D.物理层【答案】B【解析】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和物物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和二维码、RFID射频技术、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传输包括远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等传感器网络。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的通用理解
1、从技术理解 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 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
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从应用理解 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 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 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
技术,而这种技术一定是可以为绝大多数工业产业提供一种全 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和高额的产业投资,
以触动新经济周期的形成。 过去的10年间,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目前的经济危 机让人们又不得不面临紧迫的选择,物联网技术成为推动下一
个经济增长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涉及人类生活、生产、管理等方 方面面的各种传感器已经比较成熟。例如常见的无线传感器
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泛在网络,强调智 能在周边的部署,以及自然人机交互和异构网络融合。 泛在,也有翻译为无处不在。泛在,无处不在
无线传感网—自治组网,协同感知
技术支撑角度
物联网—物物互联
产业和用户角度
泛在网—无处不在
物联经网济产长波生理的论背:每景一次的经济低谷必定会催生出某些新的
(WSN)、RFID、电子标签等。 3、网络接入和信息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物联网199的5年演比进尔.路盖茨径在《未来之路》书中首次提出”物-物
“相联的雏形,1999年EPCglobal联合100多家企业成立IOT联 盟并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10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
从技术演进视野来看,物联网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 1、第一阶段
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物联网概述第2篇:物联网源头与物联网技术发展史

物联网概述第2篇:物联网源头与物联网技术发展史
物 联 网概 述 第 2篇 : 联 网源 头 与 物联 网技 术发 展 史 物
何 立 民
( 京 航 空 航 天大 学 , 京 1 0 9 ) 北 北 0 1 1
摘 要 :物 联 网有 三 个 技 术 源 头 , 半 导 体 微 处 理 器 的 智 慧 源 头 、 联 网与 嵌 入 式 系统 局互 嵌 统 的 物 联 源 头 。从 智 慧 源 头 的微 处理 器诞 生 算 起 , 联 网技 术 已有 4 物 O年 发 展 历 史 。4 O年 间 经 历 了 三 个 阶 段 : 处 理 器 微
Ke o ds:I e n yw r nt r etofThi ngs i elge e s ; nt li nc our e;ne wor s ur e; i e c nne to ft ng c t k o c nt r o ci n o hi s;t hn og it y ec ol y h sor
头 。智 慧 源 头 是 微 处 理 器 , 亿 个 微 处 理 器 以通 用 处 理 器 万
的 桌 面 方 式 与 嵌 入 式 处 理 器 的对 象 系 统 嵌 入 方 式 , 物 联 将 网 变 成 为 智 慧 地 球 ; 络 源 头 的 互 联 网 与 局 域 物 联 网 连 网
接 , 生 了无 限 时 空 中 , 限通 达 、 实 世 界 与 虚 拟 世 界 交 诞 无 真
t c ol y d veop e i e m ir r c s oro he i elge e s r ec m e i o ben e hn og e l m ntsnc c op o e s ft nt li nc ou c a nt ig. T h nt r to e I e ne fThi e hr gh t e t — ngsw ntt ou hr e s a ge urn t s a s b rh a veop e fm ir r c s ori e l ntc e,i de nde tde eop e ft n e ne n nt r s d i g he e40 ye r : it nd de l m nto c op o e s nt li ge or n pe n v l m nto he I t r ta d i e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讲课)教材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讲课)教材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和信息安全一、物联网发展概述二、物联网基本概念三、物联网核心技术四、物联网信息安全五、物联网几点讨论六、物联网发展展望一、物联网发展概述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Sanjay Sarma和David Brock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基于互联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编码)标准(一个网络、一项技术、一个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

自1999年到200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完成了EPC应用方面三个阶段(货堆、货箱、单个物品)的示范实验,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报告引用了上述“物联网”这一名称,但其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扩展;报告中的“物联网”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人与物品的阶段,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都将纳入通信领域;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随着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明显增强,物联网已经从产业愿景走向现实应用。

物联网前期在中国更多地被认为是传感网。

1999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传感网研究计划,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器网络,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物联网概述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概述及发展历程

第二层是可靠传递,就是通过将物体接入 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 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感知层 (D)
第一层是全面感知,就是利用射频识别、 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 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
物联网概述及发展历程
•1. •物联网的特征与体系架构 2 •物联网整体体系架构
提出物联网的意义之三:基于统一网络和应用平台,形成感知泛在聚合效应
当前已存在的各种物联网应用雏形最大的局限就是行业类型单一,网络范围局限 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统一网络和应用平台,行业交叉的泛在聚合效应,才是物联网概念的精髓所在
物联网概述及发展历程
•1.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及定义 1
•从科学发展史看物联网
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整 •物联网时代示意图:万物相联。例如: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
个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等等
计算机:自动计算
以独立计算 机进行信息处

互联网:人与人交 基于互计算机网
络进行信息交互
物联网:物物&人物 万物交的信互息感知、
交互、处理的网络
•物联网应用层
•应用层作用
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结合 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 案集合
•应用层主要应用方向
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 智能城管
智能电力 智能医疗 智能通信服务
•应用层突破方向
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信息的社会化共享和安全保障 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整体架构
•云 计
•云计算资源

是 应
•计算能力

大 规
•存储能力


署 关

[答案][北京理工大学]2021春《物联网技术导论》在线作业

[答案][北京理工大学]2021春《物联网技术导论》在线作业

1.以下关于UID技术体系的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泛在识别码U-code相当于EPC码,存储在RFID标签中B.泛在通信器采用IEEE802.3协议标准C.U-code解析服务器根据U-code码,解析出存放该U-code码信息的服务器地址D.客户与U-code解析服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的通信都采取了身份认证与加密传输答案:B2.以下关于被动式RFID标签工作原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被动式RFID标签也叫做“无源RFID标签”B.当无源RFID标签接近读写器时,标签处于读写器天线辐射形成的远场范围内C.RFID标签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生电流,感应电流驱动RFID芯片电路D.芯片电路通过RFID标签天线将存储在标签中的标识信息发送给读写器答案:C3.以下关于RFID读写器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读写器与RFID标签、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能够实现在有效读写区域内实现对多个RFID标签同时读写的能力C.能够对固定或移动RFID标签进行识别与读写D.能够校验出传输到计算机数据中的错误答案:D4.以下关于物联网对象名字服务ONS工作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读写器将待识别的EPC码通过本地服务器转换为互联网进程通信用的端口号(ID)B.本地ONS解析程序再转换成一个对应DNS域名,并传送给本地ONS服务器C.如果没有相应的DNS域名记录,就将待解析的域名提交给高层ONS服务器D.高层ONS服务器将解析IP地址回送给本地服务器,以获取EPC码的物品信息答案:A5.以下关于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通常简称为“微波标签”,分为无源与有源两类B.无源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距离大于1米,典型值为4~7米C.有源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距离可以超过百米D.对于超高频与微波段RFID标签的读写器天线的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答案:D6.以下关于欧洲物联网发展四个阶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介绍摘要文章首先对物联网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体系架构、发展状况、关键技术和部分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云计算1 物联网概念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第一次提出“产品电子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

迄今十余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things)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things”,简称iot。

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称为物联网。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是hooking people together,由此引申,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便是hooking things together。

2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现有及将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全新的物与物的互联。

图1是目前较为主流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图。

物联网从技术上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图1中的传感器网络,是利用各种传感技术实现对物品的感知、发现,视为感知层,包括条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各类终端等,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皮肤和五官的部分。

接入网络实现对感知信息的传递及分类规划,视为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处理单元等,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传输神经部分。

中间件及各种应用实现对感知信息的分析使用,实现对获取大量的物物信息的综合处理,并应用到各个实际的环境场景中,视为应用层,包括信息的管理中心、智能处理中心等,类似于人体结构的大脑。

关于物联网的论文

关于物联网的论文

关于物联网的论文第一点: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将各种物体通过网络互联,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由美国Auto-ID公司提出。

此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逐渐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知阶段,主要以RFID技术为核心,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追踪;第二个阶段是传输阶段,主要以无线传感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第三个阶段是应用阶段,主要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2年,我国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

此后,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第二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和应用技术。

1.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技术。

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追踪;二维码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查询和传输。

2.传输技术:传输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主要包括无线传感网络、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互联网和卫星通信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共享。

3.应用技术:应用技术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

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处理和决策支持。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1.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识别和自动化管理,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

物联网概论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
8.2.1 中间件的发展阶段
1. 中间件从传统模式向网络服务模式发展 传统中间件在支持相对封闭、静态、稳定、易控的
企业网络环境中的企业计算和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中间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消除 信息孤岛,支撑开放、动态、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下的复 杂应用,实现对分布于互联网上的各种自治信息资源的 集成、协同和综合利用,促进IT与业务之间的匹配。
物联网概论
8.1.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中间件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它屏蔽了前端 硬件的复杂性,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后端的网络。
物联网中间件可以在众多领域应用,需要研究的范 围也很广,既涉及多个行业,也涉及多个不同的研究方 向。
物联网概论
8.1.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
8.1.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
8.2 物联网中间件的发展历程
8.2.1 中间件的发展阶段 8.2.2 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
物联网概论
8.2 物联网中间件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中间件是在2000年以后才出现的,最初只是 面向单个读写器或在特定应用中驱动交互的程序,现如 今IBM、Microsoft等公司都提出了物联网中间件的解决 方案,国内研究与推广中间件的公司也日渐增多。
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概论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应用程序需要在异构的 平台上运行。在这种分布式异构环境中,通常存在多种硬件 系统平台,在这些硬件平台上,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软件。 如何把这些硬件和软件系统集成起来,并在网络上互通互联, 是非常现实和困难的问题。为解决分布异构的问题,人们提 出了中间件的概念。中间件是介于前端读写器硬件模块与后 端应用软件之间的重要环节,是物联网应用运作的中枢。

物联网安全防护标准化路线图

物联网安全防护标准化路线图

物联网安全防护标准化路线图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人们对物联网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提高。

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和有效的安全防护标准化路线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物联网安全现状、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路线图的制定和关键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联网安全现状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大量的智能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安全问题。

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设备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易被窃取,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制定一套适用的物联网安全防护标准化路线图势在必行。

二、标准化的重要性1. 提高系统安全性:通过制定科学的物联网安全标准,可以规范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统一标准可以帮助厂商和开发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安全威胁,从而减少潜在的漏洞和风险。

2. 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标准化有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可以提高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降低开发和运维成本,促进各类物联网设备的快速融合和普及,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

3. 增强用户信心: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用户关心的重要问题。

制定统一的安全防护标准可以增强用户对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的信心,提升用户体验,促使更多人积极参与物联网应用。

三、标准化路线图的制定1. 安全需求分析:广泛收集物联网安全需求,包括硬件设备、网络通信、数据存储等方面的需求,深入研究物联网系统的特点和安全威胁,分析各类威胁对物联网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2. 标准制定与修订:基于安全需求分析的结果,组织专家和相关企业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定期修订标准,跟踪技术发展和安全威胁的变化,保持标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分析罗新皓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摘要: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具体化应用和智慧化服务之上的,不仅是未来互联网的重要特征,还是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物联网不断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催生出的一些新兴业态和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426.6;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356-02物联网正如其字面意思,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成分。

其以互联网作为基础与核心,并且拓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

物联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物物相连,提高了不同行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了人为干预的因素,使运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因此,在许多行业具体应用中,物联网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最早是1991年由Kevin Ash-ton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的第一本书《未来之路》出版,在书中亦提及了这个名词,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以物流领域为背景,首次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概念,阐明了物联网的具体含义,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方面的峰会上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在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从此物联网便逐渐由人们所熟知。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M2M、低功耗蓝牙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物联网技术依赖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与传统产业服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对传统产业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既满足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又有力的促进社会服务的整体进步。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我国从开始就高度重视物联网方面的发展,1999年,中科院就开始了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具体研究,历经数年的尝试与努力,在传感器终端机、无线智能化网络通信技术、移动基站、微型传感器等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