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总结政治学习的好处及应用前景
总结政治学习的好处及应用前景政治学是一门探讨政治现象的广泛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政治过程、制度、理论、组织以及政治行为等方面。
政治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探究政治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历程。
而我们在学习政治学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理论积淀,还能塑造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一些具体的角度来总结政治学习的好处及应用前景。
1.提升政治素养学习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政治素养,从而加深我们对政治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素养是指对政治制度、规则、价值观念的了解和透彻认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政治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加深对政治经济的认识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政治因素对经济运作的影响。
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让我们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经济问题。
在当代世界中,政治经济因素对国家和国际经济运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3.推动公共决策学习政治学可以推动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政治学作为一门关注公共事务的学科,可以提升我们对公共决策的认知水平,了解决策制定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参与决策、监督和评估。
4.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事务变得日益复杂,国际合作和发展领域也越来越关键。
学习政治学可以为国际合作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加深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认识。
政治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际关系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应对国际事务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今后的应用前景中,政治学的研究和应用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可以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性和公正性的保障,为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政治学在国家和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政治学的视角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政治学的视角一、概述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分析也具有独特的政治学视角。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中国有包括汉、英、法、俄、日等在内的27种官方语言。
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和使用。
同时,各地区也存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它们在传承地方文化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学视角下,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涉及国家和公民的权力与责任,还受到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合理的语言政策应有助于促进国家统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推动多元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语言文字工作坚持国家主导、立法保障、行政推进的原则。
各级政府在执行语言政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民族特点,以确保政策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的有效实施。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的语言政策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语言政策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在中国,普通话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这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教育普及具有积极作用。
合理的语言政策有利于促进地区和民族团结,对于多民族和多方言的中国而言,尊重和保护各地区和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有效的语言政策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际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增多,掌握多种语言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独特的政治学视角。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进一步完善语言政策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 简要介绍语言政策的重要性和当代中国语言政策的背景。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学在不断发展的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政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以及政治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培养。
同时还分析了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影响。
在展望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前景,并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日益重要地位,当代中国政治学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中国政治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支持。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技术应用、重点、趋势、学科建设、教育培养、国际影响、前景展望、挑战、机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政治学研究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日益崛起,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为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1.2 研究意义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的特点和规律,为政治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科内涵的丰富和深化,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政治学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的提升。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国家的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术水平、支持政治决策、推动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一、学科发展动态:近年来,中国政治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学科的内容范围上,不仅有传统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研究领域,也涌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政治、政治沟通、政治参与等。
这些研究方向的涌现丰富了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国家现实和社会需求。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doc考试安排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期末考试安排
班级:201221409
考试地点:凌云楼北401 (60人)
凌云楼北403 (50人)
凌云楼北405 (30人)考试时间:
2013-05-05 10:15------12:15
云南财经大学教学班学生名单: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教师姓名:刘洪(ZZ0862)
课程代码:6041 选课班号:201221409 学分:2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期末考试安排
班级:201221410
考试地点:凌云楼北501 (60人)
凌云楼北502 (50人)
凌云楼北503 (30人)
考试时间:
2013-05-05 10:15------12:15
云南财经大学教学班学生名单: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教师姓名:刘洪(ZZ0862)
课程代码:6041 选课班号:201221410 学分:2。
《政治学概论》第十一章_政治发展
第十一章政治发展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
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政党、议会、选举、革命等。
2.政治制度化水平。
3.政治文化。
它的发展程度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狭隘型文化;第二、臣属型文化。
第三、参与型文化。
其中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
亨廷顿则把城市中产阶级出现作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
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程度高。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二、政治发展的动力(1)一是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2)二是通过强有力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3)三是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的发展。
(4)四是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5)五是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三、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从纵向来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政治发展既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时。
必须把政治发展与其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必须把政治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
这样才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选择正确的政治发展模式。
四、革命以及革命的作用1.革命(1)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
(2)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3)革命即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上海自考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摘要】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始于近代,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中国政治学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变路径,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为中国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中国政治学与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不断探讨政治体制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在当代,中国政治学仍在不断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我们能够获得启示,指引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中国政治学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近代、兴起、发展、20世纪、演变、主要流派、贡献、现代化进程、当代发展、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概述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跟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步伐而演进。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政治学家从西方学术界引进了许多政治学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20世纪中国政治学的演变,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的洗礼和考验。
学者们在这一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不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并努力为国家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贡献,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和中国特色政治学等多种学术思潮。
这些流派在不同政治环境下,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学术争鸣。
中国政治学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学家们探讨了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政治学的当代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来的新特点。
中国政治学者在应对国际政治环境变化的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政治现代化的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西方思想和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促使了中国政治学的兴起。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重大作用。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尤其当现代社会的发展陷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纠结当中时,很多学者都回归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观点给予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论证社会合理发展的逻辑和理论。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陈先达教授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学说面向当代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例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上所说的:“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概念界定1、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与停滞,倒退相对立;是人们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手段,全面深刻地改革自己生产环境从而导致自己提升的集体行为,社会发展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
从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可以对之进行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指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去历程以及向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根据这种理解,发展理论包括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文化学、发展哲学、未来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内容。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政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政治学起源于古代的经学、史学和子学,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春秋》、《论语》等已经开始涉及政治理念和治理模式。
例如,《春秋》中记载了大量的政治事件和政治思想,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义和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在汉代,董仲舒等儒家学者开始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政治学的近代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学经历了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涵盖了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方面。
同时,中国政治学也开始关注现实政治问题,如国家建设、民主制度、民族关系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治学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三、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也不断拓展和更新。
现在,中国政治学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不仅关注国内政治问题,也积极研究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等议题。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也开始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总之,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国政治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政治发展与当代中国
得到完善的过程 ; 政治发展是政治参与不断得到发展
的过程 ; 政治发展是建立西方 民主政治的过程 ; 政治
发展是在稳定的政治秩序下使社会政治得到变化的
过程 ; 政治发展是提高政治领袖和政府对于民众 的动 员能力和权力效 用的过程 。尽管西方政治发展理论
标进 行 。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最符合 中国
国情和时代任务 , 最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发展。这一道 路 已于潜移默化中, 把保 障人 民的权利 、 中人民的 集 力量相统一 , 服务 于“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 这一 展的十个特征 : 政治发展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 政治发展是以工业化国家的政治 形态为 目标的过程 : 政治发展是政治现代化 的过程 ; 政治发展是 民族 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政治发展是 个 国家的法制不断得到健全 , 行政和权力系统不断
摘
要: 政治发展是 2 世纪 4 、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研 究领域。政治发展理论有其明 0 05
确的研 究对 象和 范 围, 以政 治 发展 问题 , 它 尤其是 欠发 达 国 家的政 治发 展 问题 为研 究主题 。 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 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 , 它表 明我 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独
一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改革 、 良和革命是人们经常 改
使用且又容易混淆的概念 。如果从社会在发展 的程 度及深度来看 , 改革、 改良和革命属 同一系列 , 但程度 不 同。改 良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 , 对社 会生活的某些 部分或环节所作 的局部 的 、 点滴 的改 善, 使现存社会制度发生细小的量的变化 。革命则是
试析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创新的发展与特点
试析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创新的发展与特点试析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创新的发展与特点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创新发展,随后介绍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新特点,包括科学性和务实性,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政治学理论;创新发展;理论特点引言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学理论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融入各种最新的政治理论之外,同时还拥有着广泛的受众。
近几年我国政治学理论在马列思想基础上,逐渐融入各种本国元素,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国情,形成了一套政治思想体系。
而新时期的政治学理论满足新时期思想建设的现实需求,特点突出。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政治学理论必将会朝着务实、科学方向发展,相关理论内涵也将逐步完善。
一、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创新发展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我国政治学领域逐渐针对中国政治发展诞生出各种新的思路,其本质便是对国内政治的思考。
我国政治主要特点是实践与理论的全面统一,是多种维度下制度和理论的同步发展,但基层民主协商和基层自治在近期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规划到政治学理论的内容当中。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与完善当下,基层群众自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制度中,属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四大支柱,具有基础性作用,涉及到居民自治以及村民自治等形式,该中自治系统在近几年也获得了国内外广泛重视。
我国从实施改革开放戰略后,便对村民自治进行了重点研究与反复的实践探索,总结多方经验,最终将核心内容定位成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以及民主决策。
而上述四种内容主要是村民群体利用直接选举方法进行确定,提高民主选举的公正性,促进民主选举的有序进行,同时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村民代表制度,由各个村民代表举办会议,进行集中讨论,科学决策。
通过创建完善的制度,推动决策工作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但在近几年发展中,村民自治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本的直接民主参与以及民主自我管理逐渐朝着间接性民主选拔的方向发展,但从整体发展层面分析,均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1、三权分立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2、压力集团按照政治学定义,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是指那些致力于对政府施加压力、影响政策方向的社会组织或非组织的利益群体。
面对贫富冲突、劳资矛盾、城市拆迁、农村土地流转、环境污染、医疗教育、道德失范等问题,特别是政府施政缺失和司法不公,仗义执言,并经常能改变公共政策的方向。
迫使基层公权力经常处在从未有过的紧张和惕厉之中,并警示地方领导干部恪守基本的政治伦理和人伦底线。
3、守夜人?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包含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4、西方文官制度又称西方公务员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由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有关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离职、退休、职位分类、管理机构和体制等具体内容的总称。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家与氏族的区别?1.氏族是按血缘划分的,国家是按地域划分.2.国家设有法庭,军队,监狱,官僚机构.氏族没有.联系:①在性质上,两者都是一种政治组织形式;②在时间上,国家是由氏族演变而成的;区别:①在性质上,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国家是以民族形式聚居;②在时间上,氏族存在于原始社会,只有奴隶社会才产生国家;③在形式上,国家比氏族更先进。
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又称氏族公社。
它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代中国社会中非制度化生存的政治学分析
地位和经济地位 , 而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确立 的量化标 准 , 都应是该政治主体所处的阶级或阶层 所 实际享有和行使 的权利 的量在整个社会 总权利之 和
、
非制 度化 生存 的政 治学 根 源
[ 1 1 z , 7 。如果权利表达在 质上不完 非制度化生存的发生 、 发 展和传播都是 在一定 政 中 占有 的比值 的多少” 治环境 中实现的 , 其存在方式 、 发生机理及作用机制是 备 , 那 么在相应的政治环境中所体 现制度保 障就会 明 政治制度不完善、 政治资源分配不合理 、 政治生活不健 显 不足 , 制度 的人权设定 、 人权供 给 、 人权保 障等都会 康等因素引起的。具体地讲 , 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
南通 大 学 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第2 9卷 第 4期
双 月 刊 2 01 3年 7 月 出 版
当代中国社会中非制度化生存的政治学分析
江俊 伟 , 曹小春
( 1 冲 共福 建省委党校 党史 教研部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1 ; 2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6 )
江 . 堡 鲎一 』 查
为, 另一方面 因寻求制度外 的措施而 出现违反制度原 则 的行为 。如果权利表达在量上不充分 , 一些人会依
( 二) 权 力 运 行 中的 异 化 变 质
一
是权 力本位主义 的影 响 。权力本 位是 一种封
与现代 民主格格不 入 , 权力地位 的不平等 以 据所谓 的宪 法原则 、 民主原则 、 自由原则 、 政治原 则 建遗存 , 及 由此引发的非制度化 生存与 旧社会 的等级制度有 等, 要求 给予更充分的权利。这一方 面会促使政府和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学在中国学术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作、政策制定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地位的探讨,展现了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当代中国政治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体系,提升研究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等。
展望未来,当代中国政治学有望在政治文化、政府决策、社会治理等领域取得更大成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前景展望、重要性、研究意义、特点、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学科建设、国际地位、未来发展趋势、挑战、前景展望。
1. 引言1.1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
政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依据。
通过政治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现实,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实践、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政治现实,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2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中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理解,为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现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脉络和规律,有助于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
对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理论的对话与融合,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
在国际上,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大中国话语权,还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经验和智慧,推动中国政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思想保证。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面临崩溃的不利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毅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不懈的创新和探索。
可以说,当今中国政治蓬勃发展的局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结出的丰硕果实。
一、深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确保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走向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进程中,中共十八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依据、指导思想、理论主题、主体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做的新概括和新阐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的重点所在,是保证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的关键。
所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对保证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走向,实现政治民主和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即:按照中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实践中,来研究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并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规律。
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中国革命、建设及其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其具体化。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只有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起来,人们才能真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是揭示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反映了各国革命与政治建设普遍性的一面,与此同时,中国的革命和政治建设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之变成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政治学已发展成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
就现代中国而言,本世纪前40年曾开展过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时的政治学毕竟未能摆脱西方政治学的窠臼,严格来说,学科性质的中国政治学并未形成。
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随之而中断。
直到20年前政治学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灿然可睹。
本文拟对这20年中政治学的发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以推动中国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的跨世纪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首先,开展了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中国政治学在恢复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起点,甚至为基本框架的,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
为改变这一状况,政治学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以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和范畴体系思考政治学问题,出现了一批以《权力政治学》(李景鹏,199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1995)、《政治学原理》(汪锡奎等,1997)等为代表的政治学力作。
中国政治学开始形成相当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体系。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地确立下来,社会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政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大量引进国外特别是西方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及目标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取向及目标[内容摘要]: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在实践中主要面对恰当处理政治稳定、传统政治文化转型为主的两大挑战。
而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长成为政治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渐进改革为主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
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成功实践将累积成为推动政治发展的制度经验。
在渐进平衡中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未来。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渐进改革公民社会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三十年。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层面的进步,都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渐进的政治发展路径也渐趋清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学理上系统总结和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面对的基本问题政治发展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政治理论学者所提出的政治发展概念框架,就其基本方法和内容建构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从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政治发展模式出发,认为政治发展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对现行政治体系进行重组重构,其核心主张是从旧政治制度向新政治制度实现政治“制度化”的彻底转变。
二是从政治实施过程出发,把政治发展理解为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社会适应性改革和完善,这一过程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政治体系和政治结构状况,更取决于公民政治参与和集团政治的发展。
三是从比较政治研究角度出发,把政治发展界定为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的结构日益分化,包括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和政治政策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国外政治发展问题研究肇发于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过程中政治变迁方面的研究,同时它又是当代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复习材料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基本概念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
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
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
孙中山先生提出:“政治两个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政治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现实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1、政治的本质特征——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特征,即“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其本质、其内容以及政治关系、政治方式等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政治集中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经济利益。
2、政治的属性——阶级性其一,政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固定的。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更新。
阶级斗争只是政治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任务,而不是它唯一的内容和永恒的主题。
其二,政治不仅表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也表现了人民内部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因而,调节、整合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同样是政治的功能。
3、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政治就是参与国事,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客观规律支配三、政治与经济、道德的关系1、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是政治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其具体体现为:(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关系。
(2)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性质。
(3)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治又相对独立于经济,对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的。
政治与经济最大的差别是:经济是生产财富,是“做蛋糕”,而政治是分配财富,是“分蛋糕”。
2、政治与道德首先,道德服务于政治,是政治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辅助手段。
其次,道德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也包括对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的调节,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常常影响着各种政治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方向。
第三,政治影响与制约道德。
所以公共权力机构往往利用自己特定的权威和方式提倡与发展或者批评与阻止一种道德风尚的形成。
四、政治主体的涵义广义的政治主体,指能够产生一定的政治行为的社会群体都是政治主体,其相对的政治客体是政治主体所追求、竞争、支配和争夺的对象如权力、利益、政治环境等政治资源。
狭义的政治主体,指在政治关系和政治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政治行为者,如在领导关系中的领导者,其相对的客体是政治主体的行为所涉及的被动的政治行为者,如领导关系中的被领导者。
五、现代社会主要有如下几种政治主体1、人民与民族。
人民和民族都是个抽象的集合型概念。
人民作为政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人民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来源;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政治竞争的主要裁决者;是公共权力最权威的监护人。
民族是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经济方式和共同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历程的利益共同体。
作为政治主体的民族,往往通过国家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影响。
2、阶级与阶层。
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而形成的社会性利益共同体。
阶层是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或谋生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阶级作为一个非经常性的政治主体,一般只有在他有明确的“阶级意识”,在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阶级意志和组织力量集中到相当的程度,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主体。
相反,阶层由于其利益容易凝聚,力量容易集结,它往往成为经常性的政治主体。
3、政党与利益集团。
政党以其组织的严密性、政纲的明确性和社会支持的广泛性,成为现代政治的核心力量。
利益集团作为一种政治压力力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4、国家与政府。
这是两个掌握的政治资源最为雄厚,权威最高,影响最大的政治主体。
5、官僚队伍与政治家。
官僚制是按照职能分工和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
官僚队伍作为公共权力的主要负载者和行政目标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政府效率高低的基本因素。
政治行为的根本目标是利益的斗争与冲突,其核心问题是由谁统治,如何统治和统治到何种程度,其中的第一个问题“由谁统治”就是研究政治主体问题。
六、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1、政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和政党。
阶级与阶层、利益集团、选民、民族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政治权力的实施以强制力为后盾辅以其它措施。
除了以暴力、法律惩罚为代表的强制性力量外,还采取威胁、暗示、诱导、说服、奖励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强制力和影响力。
3、政治权力运行的根本动力是政治主体的利益。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
列宁也认为: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会受到反驳的,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每个人首先或主要是一个“经济人”,人们采取的绝大多数行动都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4、政治权力运行的结果与自身的力量和权威有直接的关系。
政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迫使人们服从,主要在于对方认为这种强制是合法的强制而自愿服从;或者对方认为自己无力与之对抗,或者权衡利弊后觉得服从对自己更有利,相反,政府就会遭到抵制和反抗。
5、政治权力运行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政治关系模式,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平等竞争的关系等等。
七、分权理论近代分权学说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制衡思想。
英国思想家洛克在历史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分权学说,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集分权学说之大成,创立了完整的分权与制衡学说,美国的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又进一步发展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思想。
1、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论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立法权是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保障社会及成员的权力,它是三种权力中的最高权力,应归属于民选的议会;行政权(执行权)是执行法律的权力,是任命大臣、法官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它应属于国王;对外权(外交权)是国家的宣战、讲和和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它应由国王行使。
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行政权与联盟权应从属于立法权,国王应根据议会的决定行事;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不仅要实行明确的分权,而且要把这三种权力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不能超出自身的界限。
如果国王和政府违反人民的授权委托,政府就应解体;如果政府压迫人民的自由,人民就拥有反抗的权利推翻政府,建立起一个新的政府,以保障自身的自由。
2、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学说的完整阐释。
孟德斯鸠认为,真正的公民自由只有在政府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保证,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易走向腐败,绝对权力就意味着绝对腐败,因此,要想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每一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
”第二种权力称为国家的行政权,第三种权力称为国家的司法权力。
以上三种国家权力不能由一个人或君主执掌,否则,这个国家的公民自由就可能被毁灭掉。
孟德斯鸠认为,除了进行明确的三权分立外,还必须使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彼此牵制。
如立法机关长期不开会议事,行政权就会独断专行,只有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实现真正的分权和相互制约,才能建立宽松的政体,才能保证公民的自由不受侵犯。
3、美国思想家对“分权与制衡”思想的发展。
麦迪逊提出必须采取以权制权的方式,在政府内部实行分权:“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相互控制,同时各部门又自己管理自己。
”前者指的是实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后者指的是政府内部的分权,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的三权分立体制。
第二讲国家与国家建设一、国家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定领土上全体居民所组成的,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是由某个政府所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2、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体组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阶级统治具有三大特征:①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它是整个统治阶级共同体的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②国家的阶级统治靠暴力实现。
③国家实际上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实施阶级统治。
3、国家的起源、演变和消亡。
起源: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社会分工论。
演变: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考察国家的历史演变,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将历史上演变的国家划分为①奴隶制国家――极端暴力统治;②封建制国家――政治组织与社会生活一体化;③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民主共和制,自由放任;④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国家。
消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说明了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国家的条件和途径。
其条件是阶级的消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惟一道路。
4、国家的类型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依据国家的本质,依据社会的经济形态和在经济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将人类历史上的国家概括地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府的定义、产生和合法性广义的政府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及其文官队伍。
政府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的起源和发展是与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相同步的。
一个合法性政府一般要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确认:外部认定和内部认定。
在外部认定中,一般要得到国际社会中相当数量国家的承认和认可。
也有些学者认为,一国政府只要它自己宣布“成立”,就自动成为合法的政府,而不管其它国家承认与否。
前者称为“构成说”,后者称为“宣告说”。
在内部认定中,指一个新的政府的成立,一方面要得到本国各阶层的广泛承认,另一方面要依宪政制度或法定的程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