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分析课件-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此篇将最全面的解读:白虎汤

此篇将最全面的解读:白虎汤

此篇将最全面的解读:白虎汤【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此方本列于太阳篇中,而又曰治阳明腑症者,盖以太阳之邪,服桂枝汤大发汗,表邪既解,而阳明之血液已伤,阳明乃气多血多之腑,今血液骤伤,阳明之内热立作。

若不急用白虎以清热,人参以养血液,邪火益盛,即有不可扑灭之势,故白虎又是阳阴之腑方也。

白虎汤圆通应用法1、治上消证。

夫上消者,渴而多饮也。

由邪火在胃,血液大伤,血为阴,阴伤而引水以救者,阴与阴相亲也。

白虎汤力能灭火以有阴,故治之而愈。

2、治心下一寸间发生疮疾,红肿痛甚。

按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也。

因邪热结于胃之上口间,故发生疮疾。

白虎汤专清胃热,故治之而愈。

3、治牙龈红肿痛甚,饮冷。

夫牙龈乃阳明所主,今胃火聚于上,故见红肿痛甚,又见饮冷,知其邪火伤阴。

白虎汤力能清胃之热,故治之而愈(笔者常用此方加地骨皮、延胡索治之,效果更佳)。

4、治两乳红肿痛甚。

两乳乃阳明脉过之所,今见红肿痛甚,是胃中之邪热壅滞所致也。

白虎汤专清胃热,热邪去而肿自消,故治之而愈(加蒲公英、延胡索,效果更佳)。

5、治谵语、遗尿,口不仁而面垢,三阳并病。

谵语者,邪热入于阳明之府也;遗尿者,邪热合于太阳之腑也。

口不仁而面垢者,邪热合于少阳之腑也。

白虎汤力能清热,一热清而三病立解,故治之而愈。

此方功用颇多,加减变通亦多,伤寒书言之甚详,其中尚有背寒一证,亦用之。

学者当辨而明之。

【阐释】白虎汤《伤寒论》原文共三条,分见于太阳、阳明及厥阴三篇。

其治疗目标是壮热、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无表证。

因热甚伤津灼阴,故汗渴饮冷。

但邪初入阳明,热而未实,急需灭火清热以救阴,故以本方治之。

方中石奇、知母,寒凉性降,能清热解渴,止汗宁烦,粳米、甘草甘平,益气和中,合而收到清热益气,保胃生津之效,适用范围,亦较广泛。

郑氏推广以治上消、胸疮、乳肿及三阳并病四症,以其皆由胃火旺极伤阴而致,故治之而愈。

《伤寒察论》三阳合病条已言及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诸证象,郑氏具体指明其邪热分别入于太阳、阳明、少阳之腑,白虎汤力能清热,热一清而病立解。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

《经方一百首》之白虎汤?046、白虎汤【组成用法】生石膏30~10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15g。

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1.胸中烦热,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不恶寒但恶热,病重时鼻鼾,语言难出,神志昏沉,或项强搐搦、或谵语遗尿等。

2.舌质红,舌面干,苔少或黄燥,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脉洪大滑数有力。

【理代应用】1.以机体新陈代谢极度亢进为特征的疾病,如流感、猩红热,肠伤寒、乙脑、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外感热病的极期。

甲亢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时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2.以发热,肿胀、充血或出血为病理表现的皮肤黏膜疾病,如麻疹,夏季皮炎、顽固性过敏性皮炎、外障眼病、鼻衄,急性口腔炎、牙周炎等也有使用的机会。

3.其他如中暑,糖尿病、胃炎、精神病、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肿瘤发热等,烧伤后剖面灼热而渗出不止,类似于“大热”、“大汗”的表现,可使用本方。

【经验参考】顽固性高热性疾病—直是本方的首击目标,其特征是大汗出而热不退。

如刘渡舟先生以本方治疗两例高热病人,一例是3岁女孩,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随拭随出。

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

辨为阳明气分热盛亢斥内外,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6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服1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

另一例是48岁男子,初秋患外感,发烧不止,体温高达39.8℃到本村医务室注射“氨基比林”等退烧剂,旋退旋升。

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C,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

此乃阳明热盛于内,格阴于外,阴阳不相顺接的“热厥”之证。

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

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

服2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5)。

有意思的是本方不仅治疗人类的热病有效,对于动物热病其疗效也令人满意。

气分热盛之“辛凉重剂”一一白虎汤

气分热盛之“辛凉重剂”一一白虎汤

气分热盛之“辛凉重剂”一一白虎汤【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梗米六合。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适应证】阳明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随证加减】气血两燔,引动肝风。

症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可加羚羊角、水牛角、钩藤以清热凉肝,息风止痉;如兼有阳明腑实,症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证有烦渴引饮,多食善饥,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方解】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适用于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或温邪传入气分,或热邪在经,在气,在肺胃。

此时正气盛邪气实,邪正相争剧烈,出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临床表现。

里热熏于阳明肌肉,故身大热,面赤;里热烘盛,迫津外泄故汗出淋漓;热邪伤津,故见烦渴喜饮;热盛于经,脉洪大而有力。

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唯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本方重用辛甘大寒之石膏为君,入肺胃二经,辛以透解皮肤之郁热,寒以清解阳明之火热,甘寒能生津止渴,一药三用,逐热外出并有生津上渴之效。

知母苦甘寒质润,与石膏同入肺胃,性苦降能肺胃之火,寒能清解阳明热盛,质润能生津润燥,清热泻火又能生津,为臣药。

知母与石膏相须为用,增强清热透肌、生津除烦之效,功效倍增。

石膏与知母性味辛寒,恐伤胃气,所以用炙甘草、粳米益胃护津为佐使药,使攻不伤正,补不留邪,用大寒之药无伤胃气之虑。

《伤寒来苏集》云“石膏大寒,寒能胜热,味甘归脾,质刚而主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通肺,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

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泻肺火,辛以润肺燥,内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为臣。

61.白虎汤药方详解研讨

61.白虎汤药方详解研讨

61.白虎汤药方详解研讨61.白虎汤药方详解研讨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白虎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组成;知母18克石膏48克炙甘草6克粳米12克加减;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牙龈炎等具有气分热盛之证者,以及糖尿病、老年口腔干燥症、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脑卒中、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性心肌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登革热、风湿性关节炎、不明原因高热等辨证属于里热炽盛的多种疾病。

1.温热 2.中暑 3。

发热 4.晕厥 5.出血 1.肺炎 2.流感 3。

流行性乙型脑炎4.流行性出血热 5.糖尿病 6.皮肤科疾病[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有力。

本方是清法的代表方、基础方、常用方。

清热力强,应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证治要点。

白虎汤 (《伤寒论》)[组成] 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50g)碎甘草二两(6g)炙粳米六合(9g)[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怎么用,黄煌老师讲给你听

白虎汤怎么用,黄煌老师讲给你听

白虎汤怎么用,黄煌老师讲给你听导读:白虎汤是经典的阳明病方,传统的清气分热方,具有清热、解肌、除烦、止渴、止汗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解热、抗炎、镇静、降糖等。

适用于以恶热、自汗、大渴、脉滑而厥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典方证】伤寒,脉浮滑。

(17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

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

(219)伤寒,脉滑而厥者。

(350)【推荐处方】生石膏30~120g,知母30~60g,生甘草10g,粳米50~100g,以水1000 mL,先煎石膏30分钟,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以米熟汤成为度。

取汤液300 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恶热,自汗出,脉浮滑者。

【适用人群】体型中等或消瘦,神志大多清楚但烦躁;皮肤白皙湿润,汗出不止,随拭随出;高热,汗出不解,肌肤扪之如烙,恶热;口腔干燥,口渴感明显,喜冷饮,舌苔少津;腹部按之坚满,脉浮滑数或洪大。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以高热为表现的疾病,如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感、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的极期。

(2)以新陈代谢亢进,脉滑数为表现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代谢病,亦用于中暑。

(3)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病。

(4)以口渴多汗为表现的疾病,如急性脊髓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牙周炎、牙髓炎、灼口综合征、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血透患者的口渴管理、异动症、老年口干症、药物引起的口干及多汗等,亦用于眼病、皮肤病(异位性皮炎、湿疹)。

【加减与合方】(1)消瘦、口渴、食欲不振者,加人参10g。

(2)关节疼痛、汗出、怕风者,加桂枝15g。

(3)关节疼痛、口中黏、舌苔厚腻者,加苍术15g。

白 虎 汤---气分热盛证

白 虎 汤---气分热盛证

白虎汤---气分热盛证白虎汤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50g)碎甘草二两(6g)炙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请根据具体病情,结合上面的提示进行加减。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有力。

[病机分析] 本方证病机为伤寒热邪内传阳明经,或外感寒邪人里化热,或温热病邪热传人气分。

阳明属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外主肌肉,其经脉上循头面,正盛邪实,热邪炽盛,故壮热面赤不恶寒;热灼津伤,欲饮水自救,而见烦渴引饮;热邪迫津外泄,因而出现大汗;由于大热伤阴,加之汗出耗津,而见大渴;大热之邪,充斥经脉,脉见洪大而数。

此即所谓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之四大证。

此外,尚可兼见舌质红,苔白而干,气粗如喘等一派里热之象。

其发病总由里热炽盛所致。

但因其里热属无形热邪弥漫,而未与有形之积相结,故不致出现便秘腹痛等实热内结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证邪既离表而人里,故不可发汗;虽里热炽盛但尚未至腑实便秘,故不宜攻下。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当首选大清里热之品。

10白虎汤

10白虎汤

风温 余因公晋省,途次资州莲池铺,在彼暂憩。因茶社人满, 即在药店少坐。见一老媪来店诊脉。气喘吁吁,须臾饮茶 数次,面赤气粗。其医处以温散之方,携药而去。余日: “此媪之病,此方恐非所宜。”其人讶,日:“阁下必能 知医。”余日:“略知皮毛。”其人虚心,即求指示。余 日:“虽未诊脉,观其外象,乃属风温之症。此病最忌温 散。”医曰:“其媪系我舍亲,已服表药两剂,其热渴俱 不能退。既属知医,敢求赐一良方。”余曰: “此白虎 汤症也,外加玄参、麦冬、生地、花粉、连翘等味,可服 二剂。”其人即照方拣药,将前方立刻换回。余即前进。 嗣后折回,问及此事,医云:“即服足下之药而愈。”并 云:“从此知治温之法矣。”感甚![《二续名医类案》 (清· 温载之· 温病浅说温氏医案)]
临床应用
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可归纳为热病与杂病两 大类。本方治疗外感热病具有广泛的适应 范围,不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细菌 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只要辨证属于正邪交 争的气分热盛,或波及血分,以白虎汤为 主方,重用生石膏,都有确切的疗效。各 科疑难杂病及危急重症,只要是以里实热 为主的病变,均可以白虎汤为主,适当加 味,疗效可靠。
白虎汤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 之。 (176)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 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9)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50)
白虎汤证辨证要点
病机:阳明燥热亢盛,无形邪热充斥表里。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甚或腹满,身 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脉洪大 或浮滑,苔黄燥。《温病条辨》四大证 治法: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处方:生石膏一两(碎,布包),知母七钱,沙参五钱, 寸冬四钱,甘草二钱,粳米三钱。 连服二盏,竟仰卧而寐,数刻则全身大汗淋漓,热势渐退。 次日复诊烦渴已止,脉静身凉,继以生脉散加生地、杭芍, 1剂霍然。(《吴佩衡医案》)

肖相如教你用白虎汤伤寒

肖相如教你用白虎汤伤寒

肖相如教你用白虎汤伤寒1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 煎服方法煮米熟汤成即可。

现在有研究认为,粳米在汤中煮熟时,可以混悬石膏的粉末,可以增强清热的作用。

关于石膏的煎法。

现在多认为其属矿物质,宜先煎。

但近年的研究认为,石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而含水硫酸钙不溶于水,在高温下更是如此。

所以对于石膏的煎法,尚待进一步研究。

禁忌。

即吴鞠通所说的四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 白虎汤原文《伤寒论》: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当为“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

(17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9)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50)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8)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温病条辨》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上焦,七)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上焦,九)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上焦,暑温,二十二)手太阴暑温,或已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身重者,湿也,白虎加苍术汤主之;汗多脉搏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虎汤化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虎汤化裁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虎汤化裁白虎汤是非常重要的方剂,恩师讲这个方是治疗热伤津液的祖方,可以作为收剂一类的方剂的配伍公式。

白虎汤,仅四味药,却冠以“四神”之一的名号,便知作用不小。

记得前几天,咱们群里有人问过朴老师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还能遇到如此的白虎汤证吗?”朴老师说,白虎汤太常见了。

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觉得现在用不到白虎汤,我猜想是对它有误解吧。

那我们今天先不讲化裁,来好好认识认识它。

55.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宋182)65.阳明外证中风,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恩师拟补)我们两个条文一起看。

阳明病外证,典型的症状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关于外证,我们在很多课程中都提到过。

外证相对于里证而言,是里证的外在表现。

阳明病,里面蒸蒸发热,散于肌表,在表出现了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现象,称阳明病外证。

在表的实热是太阳病,在里的实热是阳明病,阳明外证,是表里俱热,也就是阳明里实热合太阳表实热。

这么理解,也就能从概念上区分开外证和表证了。

理论搞清楚我们来看症状。

阳热偏盛,出现了“发热、汗自出”。

这个症状不同于单纯的表证,太阳中风证的发热汗出是要恶风寒的,而这里的阳明中风证却是“不恶寒反恶热”的。

因为这个症状是有里热参与的,表里阳盛,热蒸津液外出,就会“汗出”,热从内里而来,自然是不恶寒反恶热了。

恩师曾在书中说,阳明的外证,热邪在于肌表和上焦,阳明的里实,热邪在于内里和下焦。

阳明病,热盛伤津,邪热蒸腾津液外出,一定会损耗津液,除了汗出,还会有别的症状出现。

就如这一条:57.阳明病,口燥但与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宋202)口中干燥,只想喝一点水来润润喉咙,不想多喝。

这是典型的阳明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同时要口燥咽干,烦渴。

这是外热盛,里热不很严重,热都聚在肌表和上焦,耗伤津液,就要口渴多饮,饮水多了,内里水饮不化,有了水饮就不想再喝,所以“但欲漱水不欲咽”。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第四章清热剂一、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立论依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分类及适应证:里热证有外感六淫,入里化热和内伤七情,五志化火之分。

病邪传变、病情变化,多不相同,且患者体质各异,因此清热剂可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气分热,清营凉血,这个实际上都是根据卫气营血,这种病机和治法体系来的。

清气分热更多反应了经热的特点,散漫的,明显发热升高的这类特点。

清热解毒-针对热毒的一些特点,包括外科疮疡肿毒方面热毒的治法,和一些原则。

清脏腑热-邪在不同脏腑,根据脏腑治法,脏腑病机体系,出现的这个热证。

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方剂。

这里很多体现了脏腑局部的热,有郁热这个特点。

清热祛暑-清虚热-是一种阴不足而阳亢这个虚热,但热病后期一些虚热也包括在内。

而且重点方是用的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现在热病后期虚热也用。

阴虚内热也用。

适应证:温→热→火→毒,热在气分、营分、血分。

热在某一脏腑。

虚热。

广泛用治外感温病,热入气分,高热烦渴,脏腑诸热证;湿温暑温初起及湿蒸热蕴诸证;温邪入营,气血两燔证;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火毒疮疡,痈疽疖疔,肺痈肠痈,瘰疬流痰,痔漏,癌肿,耳、鼻、喉、眼火毒为患;暑热烦渴,暑湿吐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三、清热剂的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表里双解。

四、清热剂的注意事项:1.首先要辨清热的性质。

辨清病位:表→里辨清病性:实热→虚热辨清热的阶段、程度:卫→气→营→血分2.应明辨“热证”的真假。

(1)真寒假热——温里(2)真热假寒——清热3.注意病者体质:阴虚之人当清中护阴,阳虚之人清法不可太过。

白虎汤研究

白虎汤研究

白虎汤研究从术的层面上、中西汇通的角度解析白虎汤。

‧白虎汤是阳明经证,核心反应──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病理特征是炎症反应。

‧局部的炎症反应是红肿热疼,代表方栀子汤: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

红肿热疼4个症状不一定见得齐。

肺、肝没有痛觉神经不疼;红肿在体表的炎症能看到,体内的炎症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如胃镜,如肝脏摸一摸肝炎的时候肝脏肿大。

局部的炎症短时间不能很好地清除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调动全身的功能,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白虎汤的四大症,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西医:发热、汗出、心率增快、高动力循环、白细胞总数增加、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儿科)。

外周血管扩张摸着就是大脉。

洪是脉有力,心输出量增加。

中医没有白细胞增加,“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黄苔(苔是丝状乳头形成)大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久产生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而染苔,或吞噬了细菌的中性粒细胞从血管里游走出来,脓细胞是黄色的。

阳明病刚开始可以是舌边白色的颗粒状态苔,那是粒细胞吞噬细菌需要时间,一般就是前面的几小时,若舌边一直是白苔,说明免疫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不足,白虎加人参汤。

持续的炎症反应,两个改变1.交感神经兴奋,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的本质上就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道的运动不大便(紧张即大便是肠易激综合征)。

2.同时持续的出汗导致水分丢失,导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阳明腑实证:痞(胃蠕动功能减退)、满(肠道的蠕动功能减退),便干结就是燥、实、坚。

配伍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石膏:阳明病的解热镇痛剂。

知母:1.助石膏退热,麻杏石甘汤无大热。

小儿大叶性肺炎很多高烧加知母。

2.调节皮质激素的节律。

皮质激素是促进人体分解代谢的,若晚上高,分解代谢增强,人消瘦、出汗、手足心热,是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了(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它是分解代谢增强,副交感是合成),皮质激素水准高叫阴虚,知柏地黄丸主治。

持续发烧会干扰皮质激素的昼夜节律,致夜间高而阴虚,有一部分孩子是可以表现为阴虚体质的。

(46)白虎汤用验

(46)白虎汤用验

(46)白虎汤用验黄煌教授对白虎汤的认识与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金匾要略》的研究。

他重视方证相应、药证相应,主张从仲景原文入手,剖析每一经方乃至其中每一味药物的关键指征,掌握经方的配伍规律和主治特点。

笔者有幸侍诊,观其在临床上灵活化裁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屡获良效。

兹将黄煌教授对白虎汤的认识与应用经验介绍给读者。

1.白虎汤的方证白虎汤历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温热病。

对于白虎汤的适应证,虽历代医家认识不一,但一般均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为应用依据,黄教授认为这种归纳比较简略,不便于初学,强调要认识白虎汤汤证,必须要了解石膏证与知母证。

1.1石膏证根据《伤寒论》、《金匾要略》原文,仲景使用石膏有大小剂量之分,其小剂量多配麻黄,治汗出而喘,或无汗而烦躁,或汗出而一身尽肿;大剂量多为0.5kg,主治身热汗出而大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

身热汗出,是不恶寒反恶热,且皮肤湿润,时时汗出;大渴,为渴感强烈,并能大量喝水,甚至喜喝冷饮,而不是象白术、茯苓、泽泻证的口渴,而不欲饮水,或虽饮不多且喜热饮。

脉滑数、浮大、洪大,见于白瘦之人身热汗出之时。

所以,黄教授认为使用石膏的客观指征为:①形瘦面白,皮肤粗糙;②舌面干燥,舌苔薄;③脉形大,有时重按少力;①腹或胀大,腹皮较急而按之缺乏底力。

1.2知母证根据原文,知母主治汗出而烦。

所谓汗出而烦,指其人或自汗,或盗汗,或黄汗,同时心烦不安,甚至不得眠。

黄教授特别指出,知母所治的此种心烦,与大黄、黄连、栀子所主之烦不同。

大黄之烦,因腹中结实,痛闭而烦;黄连之烦,因心下痞痛,悸而烦;栀子之烦,因胸中窒塞,舌上有苔而烦,皆有结实之证。

而知母之烦,肠胃之中无有形邪气,临床无胸腹痛窒症状,故有“虚烦”之说。

黄教授认为使用知母应注意以下的客观指征:①身体赢瘦。

认为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比较强调这个指征。

身体赢瘦而脚肿如脱,肿在一处,全身反瘦,所谓“独足肿大”,可以使用知母。

深入浅出方解伤寒第3篇:白虎汤

深入浅出方解伤寒第3篇:白虎汤

深入浅出方解伤寒第3篇:白虎汤寒邪入侵人体直接造成了结果是收敛收缩人体的毛孔造成人体散热失常,内热首先会侵袭肺系统。

原因一是按照热升冷降的原理,肺处于人体较高的位置,较容易受到热邪的冲击,二是肺连接着人体的毛孔,毛孔郁结的热可以传递到肺。

肺的作用在人体内主宣发,负责推动人体的气血到达全身和体表。

人体如果出汗过多会导致阳气不足而肺虚推动气血无力,另外出汗津液损失过多很容易造成内热,内热袭击肺持续造成肺无力。

白虎汤首先出现在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1、石膏:《神农本草经》曰:味辛微寒。

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细石,生齐山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

石膏是矿物质,有沉重下降的性质,其寒凉沉重的性质可制约肺里面的燥热,另外有生津止渴的效果,可用来滋补肺阴。

2、知母:《神农本草经》曰:味苦寒。

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从归经的角度看,知母更偏于入人体的胃和肾,知母的颜色是白色的,有清凉解暑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保持人体的水分。

人体内水液重要依靠肾系统在处理,如果水液匮乏很容易造成肾系统的功能下降,引起人体的其他病变。

按照“金生水”的原理,肺肃降将人体的津液和水液归并于肾,所以白虎汤中使用了知母来保护肾和滋润肾系统,防止肺热传递到肾或者已经传递到肾造成损伤。

3、人参:《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生山谷。

热邪会消耗人体的津液和神气,人参的味道微甘寒,可以补益内热消耗的津液和神气。

4、粳米:粳米是大米的一种,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功效。

三位中医高手讲解白虎汤

三位中医高手讲解白虎汤

三位中医高手讲解白虎汤一、刘炳凡讲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共8条。

原文条码据宋本(26、168、169、170【2】、176、216、350)——下同。

此外,虽有白虎证的现象而不用白虎汤者1条(25)。

此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玉函经》作'若脉但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陆渊雷云:“大汗而脉洪大,疑似阳明白虎证,然汗出为桂枝,白虎共有之证,脉但洪大而无烦渴壮热之主证,则非白虎证明矣,故撇开现象抓住本质,仍与桂枝汤,解肌和营卫而汗自止,化气调阴阳而脉自敛,此为下一条同样“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作鉴别,因为“四大”是白虎汤的主要证治,上条从临界线排疑是借宾定主之法。

示人要注意病的本质,不要为现象所惑;临证察机,要善于在临界线上排疑。

然而白虎汤的组成是符合辛凉重剂解热原理的,石膏辛甘大寒以解肌清胃,知母苦润,以泻火滋燥,甘草、粳米和胃缓中,此有制之师也。

刘完素加生姜三片以济其寒,张锡纯以西党代人参、以淮山代粳米亦甚恰当。

如168、169两条白虎加人参汤证。

前条有“时时恶风”类似桂枝汤证。

后条有“背微恶寒”类似附子汤证。

但这都是病的现象,而“大渴,舌上干燥心烦,欲饮水数升者”,乃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本质。

为什么出现不协调的症状?汪苓友说:“时时恶风者,乃热极汗多,不能收摄,腠理疏,故时时恶风也。

”钱天来说:“背微恶寒,口燥渴心烦者,乃内热生外寒也,与少阴证口中和而其背恶寒者相鉴别,临证时注意寒热二字,若高热之时,不应寒而恶寒者极须深思。

”(此热高心弱的表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等类似阳虚表证,但只要抓住舌上干燥与大烦渴饮水多的主证,就不难确诊。

读书识证要注意本校,如“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6)宋臣·林亿云:“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误)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

白虎汤分析课件.ppt

白虎汤分析课件.ppt

三阳合病,偏重于阳明的白虎汤重证的证治及 禁例(219)
证见 三 阳 合 病
腹满——邪热内盛,热壅气滞 身重,难转侧——热邪伤津耗气 口不仁,面垢——热势上蒸,津液被灼 谵语,遗尿——热盛神昏,膀胱失约 自汗出——邪重,但津未竭
病机:阳明胃热炽盛,无形邪热充斥内外
治疗:白虎汤主之——独清阳明里热
发汗则谵语(甚)——重伤津液,里热愈炽
可服,正月二三月亦不可服之,与之呕 吐腹痛,……得之则腹痛而利,温之当 愈。 提示白虎和白虎加人参汤要注意时令。 (水果服用的季节性,冬日室温高亦可 吃西瓜,冬日若见此症亦可用。)
四、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现代 应用。
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 湿热外感,张錫纯用本方+连翘。 中暑,麻疹,痘疹,斑疹之热毒盛者,乙脑等白虎
白虎汤+人参汤去知母+竹叶,半夏,麦冬。清热 力<白虎加人参汤,养阴和胃作用↑
用于热病后期,形气两伤,余热在胃。(397)伤寒 解后,虚羸(形伤)少气(气伤),气逆欲吐(余 热在胃),不闻荤腥。清余热育气阴,和胃降逆。
应用:消渴(中消,渴而能饮),神经性多饮多尿 症(竹叶石膏汤去夏+生地,知母,天花粉,五味 子),牙龈肿痛,胃热盛者(除外龋齿,感染,牙 周炎)。
服药法
白虎汤前人多认为有甘寒养胃的作用。但 是事实上毕竟寒凉伤正。因此,最好饭后 服。
症状
病症分析
壮热,面赤
大汗,渴喜冷饮,苔 黄燥,脉洪数
肺胃热盛,循经上面 及全身,蒸腾内外
热盛于里,气血涌盛, 逼津外泄,热邪伤 津
心烦
无形之热,扰及心神
喘气急
热邪迫肺
白虎汤。(引《温病条辨》“辛凉重剂, 非辛凉轻剂、辛凉平剂所能胜任”。)
二、仲景用白虎汤。三条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伤寒论白虎汤条文
(实用版)
目录
1.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
2.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
3.白虎汤的方义分析
4.白虎汤的现代应用与研究
正文
一、白虎汤的来源和组成
《伤寒论》是中医史上一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典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疗效显著的方剂,白虎汤就是其中之一。

白虎汤的组成为生石膏(研,一两)、知母(五钱)、生甘草(三钱)和白粳米(一合)。

该方剂源于古
代金神白虎的形象,寓意着秋金得令,炎暑自解。

二、白虎汤的功效与主治
白虎汤主要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肺胃实热等症。

具体应用包括:治疗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等症状。

此外,还可用于治疗阳明燥屎内结证。

三、白虎汤的方义分析
白虎汤的方义主要遵循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方中生石膏为金,知母为水,生甘草为木,白粳米为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在方剂中体现了药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制约作用,确保了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白虎汤的现代应用与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白虎汤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研究表明,白虎汤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通过对白虎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掘更多有效的中药方剂,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白虎汤是《伤寒论》中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扬,如今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经方实验录白虎汤医案解析

经方实验录白虎汤医案解析

经方实验录白虎汤医案解析展开全文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碎)一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白虎汤是伤寒论阳明热证的一个主要方剂,此方治疗热邪充斥表里,一身大热,汗出而心烦,甚或谵语,神昏遗尿,或腹满身重,或身发热而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舌燥苔黄,脉洪大充盈,或滑数任按。

伤寒论有关白虎汤的原文: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170)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瞻语遗尿,发汗则瞻语甚,下之者客上生,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9)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50)白虎汤以石膏辛甘大寒,能清阳明气分之热,量大力专,故为主药;知母苦寒而润,滋肺肾之阴而生津液,又能助石膏而清火热之邪;炙甘草补中益气;粳米养胃以滋化源,且制知母、石膏之悍而保胃气于中。

关于白虎汤的临床应用,曹颖甫先生在经方实验录里有完整记载和阐述。

1、脉大身热,大汗,口中大渴,思食西瓜。

医案:家住三角街梅寄里的一个屠夫吴某的媳妇,得病四五日,脉大身热,大汗,不谵语,不头痛,只是口中大渴。

时方初夏,思食西瓜,家人不敢答应,于是请曹先生治疗。

曰:此白虎汤证也。

写方如下:生石膏(一两)肥知母(八钱)生甘草(三钱)洋参(一钱)粳米(一小杯)服后,渴稍解。

知道方药对证,于是让明日再服原方。

至第三日,病症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只是病人比较初诊时稍微安静(可见初诊时有热而烦躁之状),本来想用犀角地黄汤,但考虑到其家经济贫寒,仍以白虎汤原剂,增石膏至二两,加赤芍一两,丹皮一两,生地一两,大小蓟五钱,并令买西瓜与食,二剂略安,五剂全愈。

【按】本方原为白虎加人参汤,(标作白虎汤证者,盖为求说解便利,示学者以大范故耳)石膏所以清热,人参所以养阴,养阴所以佐清热之不逮,同属于里,非若白虎加桂枝汤,桂枝加大黄汤之兼有表里者。

后人于白虎汤中加元参生地麦冬之属,即是人参之变味,不足为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