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心理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间的影响解读
【推荐下载】浅谈机械通气患者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
浅谈机械通气患者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2-11-15 【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键词】呼吸,人工;心理过程;分析;护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许多危重患者的方法之一,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易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
不良的心理反应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我们近两年来注意对该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20例,其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17~94岁,平均42岁,农民56例,工人38例,干部10例,知识分子16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0例,呼吸衰竭24例,一氧化碳中毒13例,心肌梗死16例,重大手术56例;无创机械通气18例,有创机械通气102例。
2心理反应分析 2.1恐惧心理 由于环境的改变,监护仪器及呼吸机的应用,患者往往意识到自己病情特别重,心理上受到强烈刺激,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新入院患者,进入监护室,无家属陪护,易产生恐惧心理[1]. 2.2焦虑心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或不适感无法表达,以及担心疾病的预后疼痛的折磨等,往往易产生焦虑情绪,农村患者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也容易出现焦虑忧愁的情绪,不利于疾病恢复。
2.3烦躁心理 机械通气时,由于患者不适应,人机对抗,或由于病情不稳定,疼痛不适或呼吸机调节不当时,患者往往出现烦躁,不配合。
无创机械通气时,由于面罩密闭,患者憋闷不适,也易产生烦躁情绪[2]. 2.4绝望心理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佳时,就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失望、悲观、冷漠。
这时他们不再关心病情,很少提出要求,似乎在默默等待死亡的到来。
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
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
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人工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
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教育、训练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呼吸训练。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呼吸机撤机情况等方面。
结果试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撤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次撤机不成功/呼吸机依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
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法可减少患者呼吸机依赖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机械通气成功撤机【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71-0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临床上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1]。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治疗手段,对呼吸衰竭的愈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在机械通气的使用中,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撤离,否则会造成呼吸机依赖[2]。
但有些患者因各种原因影响了撤机,从而使患者平均住院日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病死率和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4]。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010年1月~2012年1月110例意识清醒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撤机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1对象选取本院急诊科监护室应用呼吸机期间意识清醒的患者110例,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13~90岁,平均(53.9±10.0)岁。
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
其中:外科术后患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3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呼衰患者27例,肺部感染患者27例,药物中毒患者2例,溺水患者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3例。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1. 引言1.1 患者撤机的定义患者撤机是指在治疗重症疾病的过程中,当患者呼吸机依赖程度减轻到一定程度时,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逐步减少呼吸机支持,最终将患者从呼吸机上完全脱离,让患者能够自主呼吸。
撤机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心血管状况等生理指标,以确保患者安全地完成撤机过程。
患者撤机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减轻对呼吸机的依赖,避免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呼吸肌衰竭等并发症。
撤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情况,因此撤机过程需要谨慎操作,需经过严格评估和监测。
患者撤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只有在医护团队、患者及家属之间形成合作共识,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患者安全地完成撤机过程,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1.2 撤机的相关背景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好转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或停止机械通气支持,让患者自主呼吸。
撤机是ICU护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和趋势。
在过去的撤机过程中,常常存在撤机失败的情况,导致患者需要重新进行机械通气支持,延长病程,增加医疗费用,甚至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如何科学、规范、安全地进行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成为了ICU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降低撤机失败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生存率,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撤机的护理措施和监测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2000字】2. 正文2.1 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护理进展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护理进展是重症护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撤机患者的护理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撤机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及舒适度。
心理护理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效果
心理护理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效果张倩【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06【总页数】2页(P169-170)【关键词】ICU机械通气; 清醒患者; 心理干预【作者】张倩【作者单位】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西平46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机械通气是ICU救治危重患者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治疗环境相对封闭,使接受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负面情绪[1],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和早日撤机。
近年来我们对30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7-01—2019-02间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 60例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意识清醒。
均符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指征[2]。
排除存在影响正常逻辑思维的神经、精神疾病史患者。
本研究报院伦理委员会并获通过。
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58.20岁。
经口气管插管20例,气管切开10例。
颅脑外伤11例,胸部术后8例,腹部术后7例,多发伤4例。
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2岁,平均57.82岁。
经口气管插管19例,气管切开11例。
颅脑外伤12例,胸部术后8例,腹部术后6例,多发伤4例。
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
1.2.1 常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平整、干燥。
加强呼吸道、口腔、皮肤的护理,以及肢体主、被动活动指导。
预防呼吸道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1.2.2 心理护理 (1)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由于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和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降低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ICU机械通气已经成为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来说,呼吸机的使用可以及时有效地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但是当患者病情好转后,如何正确地进行呼吸机的撤离,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护理进展进行探讨。
一、呼吸机撤机的适应症呼吸机撤机是指在患者病情好转,呼吸功能逐渐恢复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呼吸机对患者的支持,直至完全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呼吸机撤机的适应症:1. 患者病情稳定,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不存在严重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2. 患者能够保持意识清醒,能够自主咳嗽、咳痰和咽喉清洁功能;3. 患者的呼吸道稳定,不存在严重的气道分泌物潴留、气道狭窄等情况;4. 患者肌肉力量充足,能够维持自主呼吸;5. 患者心肺功能稳定,没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情况。
二、呼吸机撤机的护理基础在进行呼吸机撤机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护理准备工作,包括:1. 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情况;2. 定期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3. 维持呼吸机的有效工作状态,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和设置参数的准确性;4. 动态评估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和分泌物排出情况,及时清洁气道,预防气道梗阻和感染的发生。
三、呼吸机撤机的具体操作呼吸机撤机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在撤机之前,需要合理设置呼吸机的PEEP、FiO2、触发敏感度等参数,逐步减少对患者的支持,使患者逐渐适应自主呼吸。
2. 制定撤机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撤机计划,包括撤机时间、频率以及监测指标等。
3. 进行撤机过程的监测:在撤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支持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保证患者的安全。
4. 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撤机过程中,需要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氧量等指标,确保患者能够维持足够的呼吸功能。
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 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
其中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有效性对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以充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性,患者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心理状态在临床上,ICU患者均具有病情重、复杂等特点,所以呼吸机的使用较为频繁。
机械通气的治疗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急性呼吸衰竭时期,而且在适当的时机将机械通气进行撤离,主要依靠患者自主进行呼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恢复患者自身的呼吸功能。
在临床上还有很多ICU患者虽然符合撤机标准,但却撤机失败的患者。
其中,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是影响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IC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治疗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为:自2020年2月--2020年10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4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0例)。
观察组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22-79岁,平均年龄为(45.88±2.14)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均20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46.15±1.92)岁。
心理因素对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进展
…
…
、
。
,
…
.
、
爱 : 这 是 作 扫 理 H 工 作 应 具 备 的 索 。 但 是 ,
全科护理 2 0 1 5年 1 O月 第 1 3卷 第 3 O期 ( 总第 3 7 5 期)
2 . 2 解 说 模 型 。 。
有 关 文 章 主 要 是 针 对 伯 恩 斯
有文 章 报 告 了很 多 文 献 对 机 械 通 气 病 人 紧 张
于这 类 的研 究应 更 深 入 下 去 。此 外 , 我 国对 心 理 研 究
医院进行 机 械通气 的 4 7 8名病 人 。研究 对象 的基 线评 估包 括 以下 几方 面 的 内容 : 人 口统计 学 资料 、 病 前 特征 ( 察 尔森 合 并 症 指 数 , 既往精神疾 病史) 、 机 械 通 气 原 因、 待机 时 间 、 送人 R ML医院 2 4 h内 AP AC HE Ⅱ评
人身 上 , 病 人 通 过 自身 的认 知评 价 , 引起 病 人 生理 、 心 理 以及行 为三 个维 度反 应 。临床 医护 人员 通 过病 人 反 应、 对 病 人 以往 的认知 了解 以及 原 因查询 进行 评 价 , 从
结 果 的原 因 ; 二 是 分 析 此 量 表 每个 因素 对 脱 机 成 功 的
CH I NESE GEN ER A I PRACT I CE N U RSI N G Oc t o be r , 2 0 1 5 Vo1 .1 3 No. 30
心 理 因素 对 机 械 通 气 病 人 脱 机 影 响 及 影 响 程 度 的研 究 进 展
过 丽珍 , 陆永良, 沈国 娣
机结 果 , 对变量 进 行描 述统 计 , 计 算脱 机 成功 与 脱机 失 败病 人 B WAP 2 6个 因 素所 占次 数 的 比例 差 异 , 有 显
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价值
心理护理在 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价值2邳州市中医院江苏邳州 221300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效果良好,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在临床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撤机失败患者;焦虑;抑郁;机械通气是指患者因各种原因致使呼吸系统出现障碍,必须依靠呼吸机对其进行辅助呼吸,从而确保患者呼吸功能得以稳定和维持[1]。
机械通气在患者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中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程序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ICU患者在呼吸机撤机时出现失败现象,对患者的预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影响了治疗效果[2]。
为减少机械通气撤机的失败率,本院选择80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80例,抽签分为2组,每组患者40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最大65岁,最小28岁,均龄(52.37±2.31)岁,气管插管通气35例,气管切开5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最大66岁,最小27岁,均龄(52.35±2.29)岁,气管插管通气36例,气管切开4例。
患者资料经分析无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入选标准:1、患者符合撤机标准,首次撤机均失败的患者;2、患者意识清醒,能配合进行研究;3、均为接受通气治疗患者;排除标准:1、不愿意参与研究的患者;2、有智力认知障碍,不能配合研究;3、资料不全者;4、通气治疗时间不足,意识模糊的患者。
心理护理在呼吸机依赖撤机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在呼吸机依赖撤机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呼吸机依赖撤机中的作用。
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呼吸机依赖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a组患者撤机时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
结果通过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为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境,撤机成功率达94.44%。
结论有效地心理护理,有利于撤机的成功率及疾病的康复。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psychological care in weaning ventilator dependent. Methods June 2009 to June 2011,our hospital ventilator dependent patients 36 cases,wean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care,b group plus psychological care on the basis of usual care. Results Ventilator-dependent patients,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are given to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upport,to create an optimal state of mind for the patient,so that patients get a better frame of mind,weaning success rate of 94.44%. Conclusion Effective mental nursing, a success rate to weaning and disease rehabilitation.【Keywords】Psychological care ;Ventilator-dependent;Weaning;Effect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学从原来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通常在病情严重、或者无法自主呼吸时使用。
对于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不仅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是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的关键之一。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意义和方法。
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痛苦,他们可能需要依靠机械设备进行呼吸,这对他们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无助,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言行举止,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患者焦虑或恐惧时,我们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
我们还要关心患者的家庭成员,他们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出院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和家属制定回家后的康复计划,同时消除他们的恐惧和顾虑。
在出院前,我们要通过病情讲解的形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醒他们注意饮食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护理。
在出院后,我们还要做好回访工作,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康复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护。
作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充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并在日常护理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机械通气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达到身心康复的目标。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撤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188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综 述近20多年以来,由于对肌无力危象意识的加深,呼吸道管理的改进以及新疗法的采用,病死率已降至20%以内[3]。
呼吸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抢救MGC的重要手段。
经综合治疗后患者脱离危象,自主呼吸恢复且有力时应及早撤机,以免增加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发生呼吸机依赖[4]。
然而,此类患者由于诸多因素存在影响撤机,包括:原发疾病、感染控制、撤机时机把握、营养不当及心理因素等。
现针对重症肌无力危象(MGC)患者撤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影响因素1.1 感染因素MGC发生的诱因以感染多见,张忱等[5]研究显示呼吸道系统感染是MG C发生最常见的诱因,占76.8%。
这可能与MG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进一步使免疫功能受损而容易感染有关。
病变易侵犯咽喉肌肉和呼吸肌,造成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饮水呛咳,引起误吸。
此外,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正常的气道环境,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丧失,破坏了气道黏膜的防御机制,消弱了吞咽和纤毛的清除能力,细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或沿气管插管壁与气道间隙移行,引起感染[6],致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1.2 营养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仅40%~60%的ICU病人接受营养支持,实际提供的能量仅为需要量的60%[7];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不良的发生率在50%以上[4]。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需留置胃管鼻饲饮食,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机械通气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饮食减少,为满足能量消耗的需要,储存的脂肪、肌肉蛋白质分解,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呼吸肌无力,病人将再度进入缺氧状态,造成撤机失败,延长带机时间。
1.3 撤机时机把握不当重症肌无力危象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相对较长,撤机时呼吸机设置不当,撤机时机选择不佳也是撤机失败的重要因素[8]。
心理护理在呼吸机撤离过程的作用
心理护理在呼吸机撤离过程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心理疏导和调节的作用。
方法:对8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设对照组40例进行一般护理,对患者脱机情况分析比较。
结果:心理护理组效果好于常规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
对病人脱机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配合,使之感到安全、舒适,减少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呼吸机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呼吸衰竭这一难关,在适当时机撤离机械通气,靠患者自然呼吸来维持适当水平的呼吸功能,而非取而代之[1]。
运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病人在恢复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脱机这一阶段,做好脱机前后的护理,是使病人顺利脱机、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很多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好转后可以轻松脱机,但是有一些病人在病情好转后仍不能脱机,其中心理因素使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因素之一。
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死亡的威胁,治疗创伤的痛苦,后遗症的问题等原因,给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阴影。
尤其当患者具备撤离人工呼吸机条件时,存在的心理障碍,及产生呼吸机依赖,给撤机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297例,抽取意识清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80例,常规护理组40例。
心理护理组:男64例,女16例,年龄27~76岁,平均49.9岁,平均住院天数31.5天,平均使用呼吸机天数11天,其中COPD病人25例,脑出血9例,脑外伤5例,重症肺炎11例,脑膜炎7例,哮喘3例,肿瘤患者11例,重症肌无力4例,胸外伤4例,其它1例。
常规护理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61.4岁,平均住院天数35.4天,平均使用呼吸机天数14天,其中COPD病人11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7例,重症肺炎4例,肿瘤终末期患者8例,胰腺炎3例,其他1例。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关于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及效果的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分析并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干预,对此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做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全部显著减小并优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具备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程度,且患者的配合能力有所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康复效果增加。
【关键词】心理干预 ICU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00-02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分析并研究,其中48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5±4.13岁。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此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临床可比意义。
1.2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心理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2.1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气管插管改变了患者的气管结构和功能,丧失了和人沟通的最有效、简单的能力,患者对自身感受的不及时表达而影响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判断而感到担心,又怕语言障碍会影响以后正常生活[1],所以护士应对患者耐心解释,告知其气管插管在拔管之后对以后生活不造成影响,对患者所有行为与面部表情进行密切观察,并配以摇铃、屈指、击掌或者手势等来表达患者感受,对患者的需求尽快理解并满足来减少患者痛苦。
对能写字的病人可给笔和纸板让其书写,与此同时制作一些形象卡片反映身体的不适与需要,比如腹胀、腹痛、饥饿等,让患者指出卡片上所对应的自身感受,护理工作者即可针对性满足患者需求。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过程中心理护理对策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过程中心理护理对策前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呼吸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呼吸机能够对呼吸系统进行有效支持,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或病变。
然而,呼吸机长时间使用的患者在撤机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相应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从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中的心理问题呼吸机依赖患者在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后,一旦开始撤机,往往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焦虑当患者开始撤机时,他们会发现自己需要自主呼吸,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困难,也会让患者感到担心和害怕。
此外,患者对自己是否能够顺利脱离呼吸机也会感到不安和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撤机的进程。
抑郁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往往会面临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沮丧和无助。
当开始撤机时,抑郁情绪可能会增加,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撤机进程。
恐惧在长期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患者对自己的状况非常了解,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依赖呼吸机来维持生命。
当他们开始撤机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否在没有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过程中心理护理对策对于面临撤机的呼吸机依赖患者,他们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护理和支持,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撤机的过程。
不断地沟通和教育在撤机过程中,护士应该不断地与患者沟通,告诉他们撤机的步骤和进程,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护士还可以通过向患者演示深呼吸、排恶痰等方法,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在撤机过程中,护士应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通过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关注和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促进撤机的进展。
细心观察和监测在撤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呼吸方面的问题,如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神内科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进行门诊收治入院的90例患者病例,对所有患者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心理状态的对比分析。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干预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心理问题显著减少,其临床疗效比较明显。
标签:心理护理干预;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神经内科临床常见很多病情极其危重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发展快,危害性大,患者常伴有呼吸无力,精神萎靡,痰液粘黏不易咳出的临床表现,临床常应用机械通气进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常会出现,舒适感降低,内心十分恐慌以及紧张焦虑的表现,在临床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
本文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进行门诊收治入院的患者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心理状态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进行门诊收治入院的患者病例9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其中男47例,女43例,患者的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是(38.4±11.3)岁,患者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是(4.28±6.34)d,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因上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痰多,粘稠的患者给予及时叩背、吸痰及其面罩吸氧的应用。
当患者氧分压80mmhg时,出现中枢神经损伤、外周循环衰竭在呼吸机上潮气量(VT)的设定标准是8~10ml/kg。
呼吸频率(RR)设置是12~18次/min,吸入气氧浓度(FiO2),常选用30%,对患者缺氧状况的改善情况根据血氧分压来进行调节;对于极危型的患者给予紧急采取气管切开造口通气,常选择的位置在第3、4软骨环,于颈部进行皮切开插管,将套管插入气管,这样患者能经套管进行呼吸。
心理护理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9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且意识清醒患者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49例/组),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情绪焦虑、精神抑郁评分及脱机成功率。
结果:经统计显示,观察组焦虑情绪、精神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87.76%(43/49)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P<0.05。
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脱机;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35-02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指经上呼吸道置入导气管或经手术在气管部位切开直接置入导气管而建立的呼吸通道,然后在呼吸机作用下对患者实施的一种辅助呼吸手段[1]。
脱机是指逐步降低机械通气支持,促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逐步恢复,最终实现自主呼吸的过程。
脱机操作是机械通气患者建立自主呼吸的必经过程,然而脱机操作过程中易造成患者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最终影响脱机成功率[2]。
本研究通过对96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展开不同护理方法,进而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脱机成功率的作用,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且意识清醒患者98例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49例/组)。
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25~72岁,平均年龄(43.6±5.3)岁;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25~72岁,平均年龄(43.6±5.3)岁。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可比性。
机械通气撤机时患者心理感受与护理
机械通气撤机时患者心理感受与护理为有效增加机械通气撤机的成功率,进而减少患者痛苦。
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及报道,从机械通气撤机时患者的心理感受与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以期能通过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及护理措施有效增加撤机成功率,进而真正达到机械通气的目的。
机械通气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是支持其呼吸的一个重要措施,患者病情好转后,帮助其撤离呼吸机并建立自主呼吸循环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管艳杰等[1]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使用呼吸机14 d以上就会对呼吸机产生比较明显的依赖性,所以随着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慢慢恢复,如何能成功、有效地撤离呼吸机逐渐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焦点。
撤机时的护理工作不可或缺,其作用举足轻重,目前已经成为机械通气的一个新课题[2]。
本文通过对患者的情感及感受等现象进行观察定性研究撤机中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护理措施,对资料进行解释并提出理论性观点以期对相互作用、经历以及展望进行阐释。
1 机械通气撤机时患者的心理感受分析1.1 撤机时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在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同时会对其自主呼吸的能力产生一定怀疑心理,进而诱发撤机恐惧情绪,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撤机。
因此,可于机械通气过程中进行试验性脱机,1次/d,20~30 min/次,若出现呼吸高于30次/min且伴有心率明显加快和血压上升等情况要立刻停止脱机,再次进行机械通气[3]。
李燕等[4]研究采用32项面试-管理调查表(interviewer-administered 32 items questionnaire)对43例成功脱机的病人脱机之前48~96 h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患者存在以下心理障碍:无法进行语言交流、难以入睡、扩散焦虑以及害怕被医务人员抛弃;虽然患者在脱机前48 h并未采用镇静,但是大部分患者还是不能区分白天和黑夜,根据患者口述,他们当时的意识是混乱的。
李晓琳等[5]研究发现,虽然10例头脑清醒患者的生理状况允许实施撤机,然而却出现了2~5次的撤机失败情况;经过广泛的心理测验,包括Hope量表(Hope scale)、Norbeck社会支持问卷等,发现机械通气致使患者产生中等程度的害怕经历,他们感觉机械通气时他们的控制部位一直是外在的,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患者对ICU医护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的依赖强度。
心理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心理与撤机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心理与撤机中
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心理与撤机中的作用。
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符合icu机械通气撤机标准而撤机失败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0例符合icu机械通气撤机标准而撤机失败的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而治疗组的患者在普通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心理方面,心理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更加能够提高机械通气的撤机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 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撤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9-12-16 11:51:00 ] 编辑:studa090420作者:冯洁贞吴婉玲苏永静陈少珍【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期患者撤机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择44例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期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不同的撤机阶段应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对照组仅采用从CMV+→SIMV+→SPONT→间歇脱机→完全撤机的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撤机的时间及住院天数。
结果虽然两组撤机时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从数值上可看出实验组还是比对照组缩短了4天;对照组的住院天数比实验组长12.5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的不同阶段,及时有效的实施个体化的分阶段心理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撤机时间及住院天数,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肌无力危象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抢救的主要措施是给予机械通气,因为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机械通气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期应用机械通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并容易产生呼吸机依赖,生理上虽然达到撤机的各项指标,但心理问题特别突出,往往导致撤机的失败,所以心理护理在撤机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分阶段心理护理及对撤机时间的影响。
从2005年1月开始,我科对收治的4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期的患者,在不同的撤机阶段应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期的患者,作为实验组。
男20例,女24例;年龄36.64±16.21岁;职业:干部20例,工人14例,无业10例;发病情况:首次发病14例,复发30例;气管插管28例,气管切开4例,从气管插管过渡为气管切开12例。
并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2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重症肌无力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采用瑞士拉斐尔呼吸机(厂家:瑞士夏美顿型号:拉斐尔基本型)。
1.2 方法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从CMV+→SIMV+→SPONT→间歇脱机→完全撤机逐步过渡方法。
实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过渡阶段应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有计划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均接受过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心理学的老师进行授课指导,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
记录两组患者撤机的时间及其住院天数。
1.2.2. 统计方法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采用百分率、均数、中位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撤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实验组要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撤机时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从数值上可看出实验组的撤机时间还是比对照组缩短了4天。
3 讨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时呼吸困难迅速加重,使患者充满对死亡的恐惧,应用呼吸机后,呼吸困难解除,但对呼吸机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对脱离呼吸机有恐惧感。
可见,重症肌无力患者撤机困难与特殊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因此心理护理对于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期的患者非常重要。
本文选择的44例患者,根据机械通气的不同时期分三阶段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均在预期内撤机并转至普通病房,没有1例因心理问题致撤机延期。
3.1 主动把握时机赢取患者的信赖,使患者更快接受机械通气的痛苦事实第一阶段:机械通气24小时内的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表现为恐惧、无助、迷茫、甚至自行拔管等。
实施措施:①询问患者感觉,对其痛苦的感受表示了解和肯定。
②告知机械通气的目的、治疗方案及配合要求,鼓励患者目前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是暂时的。
③解释约束双手的目的,告知意外拔管的危害性和约束双手的无奈。
给予解除约束15~30分钟q2h 。
④向家属及病人示范并讲解沟通的方式,与患者沟通时从换位思考的角度给以理解是成功沟通的捷径。
[ 09-12-16 11:51:00 ] 编辑:studa0904203.2 指导患者了解撤机过程及感受,利于改善后阶段的脱机恐惧心态第二阶段:通气模式从CMV+→SIMV+→SPONT逐步过渡期间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患者开始接受机械通气的事实,但对呼吸机还陌生。
实施措施:①告诉患者呼吸肌功能恢复后就必须撤机的理由。
②介绍机械通气模式、功能及逐步过渡的计划。
③调整通气模式60分钟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了解病人的感受,60分钟后如果病人无感觉不适及复查血气分析结果正常,及时反馈给患者。
④每调整通气模式成功一次应向患者及家属,甚至病室所有人报喜,将对患者的自信心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⑤当过渡到SPONT模式时,要反复向患者暗示呼吸机现在只起很微的支持作用,几乎是靠其恢复了的呼吸肌起作用。
3.3 指导患者认识并应对由撤机所带来的躯体与心理问题,成功撤机第三阶段:间歇脱机→完全撤机期间的心理护理。
是撤机成败的关键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自主呼吸能力缺乏信心。
具体措施:①停机前首先让患者充分认识机械通气与呼吸肌自主呼吸时自身的感觉区别,刚停机时护士守护在患者的身边,不断暗示停机时的不同感觉,此措施在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上起最关键作用。
并密切观察脱机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判断患者的情绪变化。
②让家属带MP3给患者听,国外报道[2],让机械通气患者听古典音乐可降低患者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轻心理压力,并使患者的注意力分散。
③给患者一定的安全保证,接受心理支持效果较差的患者可以让呼吸机连接模拟肺,让患者听呼吸机的声音来缓和紧张心理[3]。
④患者亲属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3]。
指导家属了解并认同医护人员的撤机方案,让家属鼓励患者支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
⑤让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唤起患者的自主能力及自信心,防止出现病人角色过渡。
⑥介绍一些因心理因素影响预期撤机的现成病例。
重复心理因素对撤机的影响,并反复肯定由撤机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个人如何应对。
使患者减轻压力,找到心理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有策略地分阶段实施有计划、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可以适时、及时的帮助患者应对当时的心理问题,改变患者由于心理因素及认识不足产生呼吸机依赖的现象,使患者在生理基础符合撤机标准的基础上摆脱因心理因素而造成对呼吸机的依赖,从而达到预期撤机目标,避免了因心理问题致撤机时间延长或撤机失败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1]杨萍,刘莉.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4,12(6):311-312.[2]殷萍华,季燕东,罗盛.重症肌无力病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2,8(11):878-879.[3]董诗圆,蒋红.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 31-32.[ 09-12-16 11:51:00 ] 编辑:studa0904203.2 指导患者了解撤机过程及感受,利于改善后阶段的脱机恐惧心态第二阶段:通气模式从CMV+→SIMV+→SPONT逐步过渡期间的心理护理。
此阶段患者开始接受机械通气的事实,但对呼吸机还陌生。
实施措施:①告诉患者呼吸肌功能恢复后就必须撤机的理由。
②介绍机械通气模式、功能及逐步过渡的计划。
③调整通气模式60分钟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了解病人的感受,60分钟后如果病人无感觉不适及复查血气分析结果正常,及时反馈给患者。
④每调整通气模式成功一次应向患者及家属,甚至病室所有人报喜,将对患者的自信心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⑤当过渡到SPONT模式时,要反复向患者暗示呼吸机现在只起很微的支持作用,几乎是靠其恢复了的呼吸肌起作用。
3.3 指导患者认识并应对由撤机所带来的躯体与心理问题,成功撤机第三阶段:间歇脱机→完全撤机期间的心理护理。
是撤机成败的关键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自主呼吸能力缺乏信心。
具体措施:①停机前首先让患者充分认识机械通气与呼吸肌自主呼吸时自身的感觉区别,刚停机时护士守护在患者的身边,不断暗示停机时的不同感觉,此措施在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上起最关键作用。
并密切观察脱机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判断患者的情绪变化。
②让家属带MP3给患者听,国外报道[2],让机械通气患者听古典音乐可降低患者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轻心理压力,并使患者的注意力分散。
③给患者一定的安全保证,接受心理支持效果较差的患者可以让呼吸机连接模拟肺,让患者听呼吸机的声音来缓和紧张心理[3]。
④患者亲属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3]。
指导家属了解并认同医护人员的撤机方案,让家属鼓励患者支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
⑤让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唤起患者的自主能力及自信心,防止出现病人角色过渡。
⑥介绍一些因心理因素影响预期撤机的现成病例。
重复心理因素对撤机的影响,并反复肯定由撤机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个人如何应对。
使患者减轻压力,找到心理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有策略地分阶段实施有计划、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可以适时、及时的帮助患者应对当时的心理问题,改变患者由于心理因素及认识不足产生呼吸机依赖的现象,使患者在生理基础符合撤机标准的基础上摆脱因心理因素而造成对呼吸机的依赖,从而达到预期撤机目标,避免了因心理问题致撤机时间延长或撤机失败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1]杨萍,刘莉.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4,12(6):311-312.[2]殷萍华,季燕东,罗盛.重症肌无力病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2,8(11):878-879.[3]董诗圆,蒋红.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