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名篇1
经典古文名篇1
国学
一.《孙子兵法》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译文:
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预先制定。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译文:
所以,要想胜利要做到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可以取得胜利;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可以取得胜利;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可以取得胜利;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可以取得胜利;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可以取得胜利。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可以取得胜利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原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十篇必读的经典古文
十篇必读的经典古文
1.《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包含了丰富的道德、
伦理、政治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石。其思想主张“道不可言”、“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3.《庄子》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讲述了庄子对于自我、天地、生命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其
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富有幽默感的表述方式极具个性和艺术性。
4.《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一,讲述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脆弱。
5.《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唐僧带领孙悟空等取经之旅为主线,融合了中国神话、佛教、道教等元素,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
6.《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周代的民歌、风雅之作,展现了中国古
代的音乐、民俗和风景。
7.《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书籍,以周秦至隋唐的历史为主要内容,是中国历史上
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教育经典之一,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道德等基本知识,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必读经典。
9.《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仁义道德,强调人心本善,人性天理,受到了历代士人的推崇和学习。
10.《尚书》
《尚书》是周朝经典之一,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等重要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优秀古文名篇
优秀古文名篇
古文名篇是指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下面是一些优秀古文名篇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言论至今仍对后人产生影响。
2. 《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的文集,通过寓言和诗词的方式表达了对人性、道德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其中著名的篇章如《齐物论》、《养生主》等以独特的语言和哲学观点深化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
3.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社会的士人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产物。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如爱情、婚姻、战争等,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4.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对贾府家族的命运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枯变幻和人性的复杂性。该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故事,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巧妙运用,讲述了取经之旅中牛魔王、白骨精等一系列妖魔鬼怪的斗争,表达了人性的善恶对抗和佛教的智慧。
以上仅是对优秀古文名篇的简要介绍,这些作品涵盖了儒家、道家、诗歌和小说等不同的文学类型。它们以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展示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魅力。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自身的修养和思考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典文言文 经典古文名篇
经典文言文经典古文名篇
经典文言文
1.《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著名的文言文
著名的文言文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儿,阿房出。着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篇最美的经典古文名篇
5篇最美的经典古文名篇
迄今为止,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漫长的历史中,先
贤们用汉字组成美妙的文章,至今读来,依然唇角含香,韵味无穷。今天
分享5篇最美的古文,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作为中国人,我觉得一
生一定要读一次。
1.《前赤壁赋》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
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
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古文经典名篇欣赏
古文经典名篇欣赏
古文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文人们的杰作
众多,其中有许多精彩至今依然耳熟能详。本文将选取几篇古文名篇
进行欣赏,并探讨其内涵和艺术特点。
一、《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范
仲淹登上岳阳楼后的所见所感,引发了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全文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寓言的手法,以及饱含哲理的警句,展现了
作者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文章表达了抱负和爱国之情,经典的开篇
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给人以启迪和醒悟。
二、《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作者以自己住的简陋茅草
屋为背景,以陈述和反思人生价值观为主线,表达了“以质量论人”和“知足常乐”的思想。文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感人肺腑等方面。
三、《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明代文学家茅盾所作的一篇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
之一。文章以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后的所见所感为蓝本,运
用了插叙、寓言、对比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与
批判。文章以深情热爱之情抒发对家乡的向往之情,并呼吁致力于社
会进步。
四、《出使上国》
《出使上国》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作品,记述了他从唐朝出使海外
的经历与见闻。文章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及真实的描写方式,生动地
展现了当时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差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
念之情。《出使上国》不仅是唐代文人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一部有
关交流与对比、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文化史。
五、《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明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文章以描写欧阳修在醉
必背古文名篇精选
必背古文名篇精选
1.必背古文名篇精选篇一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2.必背古文名篇精选篇二
马说
韩愈〔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同:衹)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如果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之间,就不能凭借千里马著称。
一千字左右经典古文
以下是一篇大约一千字的经典古文,供您参考: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经典古文选读1
经典古文选读
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战国)名轲字子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还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小古文100篇(1)
小古文100篇:
言物篇
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3、《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4、《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5、《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8、《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9、《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
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13、《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经典古文名篇1-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300字左右的古文名篇
300字左右的古文名篇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 300 字左右的古文名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文言经典诵读篇目(48篇)(一)古文(18篇)
文言经典诵读篇目(48篇)(一)古文(18篇)
文言经典诵读篇目(48篇)(一)古文(18篇)
1《论语》十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古文名篇
第一章?1.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更多精彩图书、手机资源尽在飞库电脑访问:手机访问:第二章?2.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第三章?3.师说 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第四章?4.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水陆草木之花
经典文言文 经典古文名篇
经典文言文经典古文名篇
如今时代,尽管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现代汉语所取代,但是经典文言文依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智慧和美学的窗口。下面将介绍几篇经典古文名篇,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人智慧的闪光之处。
篇一《陋室铭》
《陋室铭》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这篇文章描绘了刘禹锡住在简陋破败的草屋中,深入探讨了生活质朴思考和个人修养的问题。文章以叙事的方式揭示了一个“陋室”的优势,并在仿古铭的形式下,以自省式的文字表达了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
篇二《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南朝宋文学家范晔的作品。这篇文章以描述岳阳楼为切入点,引申出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通过以岳阳楼为视角,描述楼前湖波浩渺,山水相映的壮丽景色,从而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篇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此篇描写了杜少府临行前的离别场景,以及对杜少府鸿图大展的祝愿和期待。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杜少府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篇四《刘海粟与莫言》
《刘海粟与莫言》是当代作家贾平凹创作的一篇随笔。文章通过比较刘海粟和莫言,勾勒出两位作家在写作风格、创作动机以及对文学的态度上的差异。通过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反思,并呼吁对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和包容心态。
这几篇古文名篇,各具特色,千古流传,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崭新的思考方向和艺术灵感。通过研读和欣赏这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我们能更好地感悟古人智慧,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可以为创作和传承中华文化作出贡献。让我们珍视这些经典文言文作品,让古文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中继续闪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一.《孙子兵法》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译文:
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预先制定。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译文:
所以,要想胜利要做到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可以取得胜利;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可以取得胜利;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可以取得胜利;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可以取得胜利;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可以取得胜利。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可以取得胜利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原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
兵的性态就象水一样,水流动时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用兵取胜的关键是避开设防严密实力强大的敌人而攻击其薄弱环节;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采取制胜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常胜;四季相继相代,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天的时间有长有短,月亮有圆也有缺。万物皆处于流变状态。
二.《墨子》
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翻译:
译文:
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
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原文: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5),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6)。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7),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8),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注释:
(5)钧:制陶用的转轮。(6)表:此句中用为原则。(7)原:推断、考察。(8)废:通“发”。
译文:
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之分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三.《韩非子》
原文: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法;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
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挟大利以听治,故其任官者当能,其赏罚无私。使士民明焉,尽力致死,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矣。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此谓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译文:
圣人治理国家,一是能详细地考察法律禁令,法律禁令彰明了,官府事务就会得到妥善治理;二是能坚决地实行赏罚,赏罚不出偏差,民众就会听从使唤。民众听从使唤,官府事务得到妥善处理,国家就富强;国家富强,兵力就强盛。结果,统一天下的大业也就随之完成了。统一天下,是君主最大的利益。君主怀着统一天下的目的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根据能力任用官员,实行赏罚没有私心。要让士人民众明白,为国家尽力拼死,功劳就可建立,爵禄就可获得;获得爵禄,富贵的事业就完成了。富贵是臣子最大的利益。臣子怀着取得富贵的目的来办事,所以他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力、事,竭尽全力。死而无怨。这叫做君主不讲仁爱,臣下不讲忠心,就可以因此统一天下了。
原文: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
似此类。
注释:
1.郢: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2 .遗:送给。
3.燕相国:燕,指燕国,都城在今北京市附近。相国,官职名,相当于后之丞相而略小。
4.举烛:高举蜡烛。
5.尚明:崇尚光明。
6.举:选拔,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