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厂海工转型取得新突破

合集下载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中国船舶工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造船、船用设备、船用工程装备和船舶维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的造船产能及产量居全球首位,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船舶制造企业。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在具备传统优势的商船、渔船、工程船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实现了突破,包括核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

中国船舶工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船舶工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加速发展。

此外,中国船舶工业还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未来,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船舶工业是重要的能耗行业,发展绿色船舶和低碳船舶是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减少船舶排放和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新能源船舶、推广船舶动力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等,实现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技术船舶领域将继续取得突破,包括核动力船舶、深海船舶等。

二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船舶的自主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船舶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加快推进,包括船舶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海上物联网等。

四是船舶工业将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打造船舶产业链的全球价值链。

综上所述,中国船舶工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及上海的对策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及上海的对策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及上海的对策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及上海的对策为题,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现状以及上海在发展该产业方面的策略。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指为海洋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的产业,包括海底油气开发设备、海洋工程船舶、海洋测量设备等。

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日益短缺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产业。

让我们来看一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在海底油气开发、海洋能源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量大。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的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还相对薄弱。

虽然我国在海洋工程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其次,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还不足。

目前,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大多数还处于跟随型发展阶段,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由于海洋环境的苛刻性和海洋工程的复杂性,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针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挑战,上海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上海加大了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来沪发展。

同时,上海还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创新。

其次,上海加强了对海洋工程装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设立海洋工程装备专业的教育机构和研究中心,提供相关专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此外,上海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竞争力。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对于我国的海洋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曙光已出现,中国海工何去何从?

曙光已出现,中国海工何去何从?

曙光已出现中国海工何去何从?沉云散去见朗月。

近年,集装箱船、LNG船、油船等细分市场轮番火爆,为全球造船业带来了惊喜。

显然,造船市场复苏已从当初猜疑声中成为了现实,而船企也切实地从中获益匪浅,逐渐走出了困境。

正当造船界一片叫好的时候,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国际油价不声不响地升到了较高位置,一扫长时间颓势。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海工市场也发生了喜人变化,装备需求增长,订单量稳步上升,许多海工企业开始呈现生产繁忙的景象。

目前来看,海工回暖趋势仍会延续,并且极有可能会维持较长时间。

这对于经历了漫长低迷期的海工行业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机会已来,唯有付诸行动变机会为动力,从中分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才是睿智的选择。

曙光正普照,中国海工是否做好了准备?油价持续回升,海工市场活跃2021年下半年,虽然疫情还在进行中,但国际油价在缓慢上涨中已悄悄来到了70美元/桶。

进入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国际油价更是井喷式增长,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曾一度高达129美元/桶,涨幅超过60%。

短暂冲高后,虽然开始回落调整,但仍能稳定地保持在70美元/桶这条底线上。

今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又掀起了新一波反弹,至9月27日,布伦特原油飙升到97美元/桶,美国原油达94美元/桶。

近日,巴以冲突升级,国际原油继本刊编辑 吕龙德 熊莹黄埔文冲建造的大型深水综合勘察船“海洋石油701”续走高。

有媒体分析称,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面临更高油价的可能。

对于油价走势,不少机构持乐观态度,如摩根大通能源认为布伦特价格将延续涨势,到2026年升至每桶150美元。

客观地说,经历长期低迷,在当前各种条件叠加下,油价上升大势所趋,且会较长时间企稳在百美元位置上。

油价涨跌的原因并不复杂,无非是供需关系的博弈。

对于这次油价拉升,也不外于供需失衡所致:首先是需求方面。

疫情结束后,世界工业生产、交通出行、经济贸易等恢复正常,原油消费需求成倍增长,而随着时间推移,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稀释,各行各业加快重建,原油消费量更是与日俱增。

“海工”生死局“世界第一”式困境

“海工”生死局“世界第一”式困境

“海工”生死局——“世界第一”式困境近年来,一直以“世界第一”为目标的中国船舶工业,又被“无形的手”重重地推了一把。

这一击,并非令其步履更加轻快,而是多了几分踉跄,乃至于有的企业扑倒在地,破产清算。

海洋工程装备,基本服务于能源开发。

自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以来,全球“海工”市场面临断崖式下行困境。

冲击也好,洗牌也罢,高速增长后的中国“海工”行业,迎来了苦日子。

同样的情形,在三四年前就曾发生过,主角仍是中国船舶工业。

那时,刚刚成为“世界第一”不久的中国造船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海运衰退影响下,产能过剩顿时凸显。

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将船舶行业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共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韩国手中夺得由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三大指标构成的造船业“世界第一”,是在2010年。

彼时全球经济衰退对贸易、海运的影响已比较明显,造船业颓势初显。

而中国在2014年首次跃居全球“海工”订单占有率第一的同时,油价下跌似乎一发不可收拾。

实事求是地讲,不能把当前“海工”行业的困境全都归咎于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

2013年夏就有数据预测,按照当时的产能扩张速度,国内船企的“海工”平台生产能力很快就会达到每年120座。

而之前海洋工程权威分析机构ODS-Petrodata预测,2010年至2015年间全球海洋钻井装置的总需求量是83座到116座。

2014年初,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指出,“海工”产业全球市场规模有限、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涉足“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也有20余家,海洋工程船制造企业近100家,“国内外产能过剩矛盾开始显现”。

然而,这些预警并没有阻止各行业资本的“乱入”。

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船舶工业就历经两次“世界第一”后的产能危机,其感其受,恐怕已非无奈两字所能涵盖。

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黄延楠在提出“海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时,如此建议解决之道:“既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更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船舶转型升级方案

船舶转型升级方案

船舶转型升级方案引言船舶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传统船舶的竞争力逐渐下降,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船舶转型升级的方案,以提高船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船舶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船舶行业也面临着智能化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船舶的性能,船舶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推动船舶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1.1 船舶智能化船舶智能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船舶的智能监测、自主决策和自动化操作。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船舶的状态和性能,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利用和大数据分析,优化船舶的航线规划和能源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碳排放。

1.2 船舶自动化船舶自动化是指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化操作和维护。

例如,引入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导航和避碰;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化装卸和维修。

通过船舶自动化,可以提高船舶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1.3 船舶绿色化船舶绿色化是指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降低船舶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例如,使用LNG或电动推进系统替代传统的燃油推进系统,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利用海洋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船舶供电。

通过船舶绿色化,可以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2. 产业协同产业协同是船舶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船舶产业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领域,如船舶设计、制造、运营和维修等,需要各方合力推动转型升级。

因此,船舶企业应积极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创新。

2.1 船舶设计和制造船舶设计和制造是船舶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

船舶企业应与设计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船舶的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

例如,采用虚拟设计和数字化制造技术,优化船舶的结构和布局,提高船舶的性能和可靠性。

船舶海工产业以三大创新促转型升级

船舶海工产业以三大创新促转型升级

船舶海工产业以三大创新促转型升级作者:佚名来源:《珠江水运》2015年第21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船舶与海工装备作为兴海之器,已成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制造业体系中船海工业有望率先做强,企业应尽快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技术、设计和金融服务三大创新,突破产业发展困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船海工业绿色发展与智能制造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缪国平表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建立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造船产量持续增长,船海工业成为机电行业中重要的出口支柱。

当前,除豪华邮轮等一些特殊船型外,我国已具备设计建造各类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的能力,如 LNG船、超大型原油船等。

其中,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海工装备制造方面,3000米水深作业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成功打破国外在深水钻探领域的技术垄断。

因此,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领先国家,实现船海工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越。

“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我国船海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船海企业转型突围的重中之重。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指出,船海企业亟需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在科技、管理、设计、产品、环境、文化、人才、服务、体制机制等环节实现一系列的变革。

一是技术创新用互联网技术重塑船海产业格局,推进智能化制造。

具体包括:搭建船海工业的大数据信息平台,研发标准统一、内容全面的数据搜索、挖掘、分析、建模、评估和应用的服务系统;加强船海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建立跨单位、跨行业、跨界联合的船海工业创新中心;用物联网技术再造船海工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推进船海工业4.0 和智能制造。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上海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上海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上海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上海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

上海长兴岛地处长江口海域,是上海市唯一的海岛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长兴岛的渔业优势,提升当地渔港设施水平,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上海市政府决定投资兴建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进一步推动当地渔业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

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范围包括渔港码头、渔业物流园、渔业产业园等多个功能区域。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扩建现有渔港码头,新建多功能渔业物流园,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引进先进的港口作业设备和技术,改善海岛渔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

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舒适化的渔业产业基地,提升当地渔港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的启动将为长兴岛乃至整个上海的渔业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首先,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当地渔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渔业生产流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为当地渔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将提升上海市的渔业整体实力,增强上海市在全国渔业产业中的竞争力。

作为上海唯一的海岛县,长兴岛在我国的渔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发展壮大当地渔业将有助于推动上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的启动也将为上海市渔业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我国最大的渔港之一,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将成为上海市渔业产业的重要支撑平台,为当地渔业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物流和生产服务,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

同时,渔港建设项目将不断完善渔业产业链,拓宽渔业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渔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长兴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上海市渔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船厂在海工装备建造技术准备中的问题与对策

船厂在海工装备建造技术准备中的问题与对策

3 . C0S CO ( Da l i a n )S h i p Ya r d Co . ,LTD. Da l i a n 1 1 6 6 0 0 ,Ch i n a ;
4 . Da l i a n Ai Ke n Ya c h t s .Da l i a n 1 1 6 3 1 7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Ch i n e s e s h i p b u i l d i n g c o mp a n i e s b e g a n t h e i r o f f s h o r e u n i t
t e c hno l o gi c a l p r e pa r a t i o n wo r ks ha v e b e e n s t u di e d,t he q ue s t i on i n t he s e wo r ks ha ve be e n a na — l y z e d,a n d s o me di s po s e s f r o m t he d ome s t i c e xc e l l e nt c omp a ni e s h a v e b e e n put f o r wa r d,whi c h ma y pr o v i de s o me r e f e r e nc e f or Ch i ne s e s hi pbu i l di ng c o mp a ni e s . Ke y wo r ds :s hi pb ui l d i n g c omp a ni e s ;f a b r i c at i o n wo r k pr o du c t i o n t e c hn o l og i c a l pr e pa —

海工市场能否梅开二度

海工市场能否梅开二度

●■Ej
海 工装 备市 场 的繁 荣诚 然给 造船 业 带来 难得 发 展机 遇 ,但 普通 商船 市 场 的萎 缩让许 多 造船 企 业纷 纷调 转船 头 涌向海 工 装备市 场 , 致海 工装备 市 场竞争 异常 激烈 。 导 韩 国依 然是 世界 海 工 装备市 场 最强 有 力的 竞争 者和 最 大 的赢 家 ,2 1 年韩 国造 船企 业 赢得 价 值高 达 20 01 7 亿
L G FS N — P O项 目也深入 推进 。
的 市场 份额 。现 代 重工 、三 星 重工 和大 宇造 船 在钻 井船 和 浮式 生产 装 备等 深水 装 备建 造方 面实 力 超群 .分 别获
得 1 艘 .1 艘 和 6 钻井 船订 单 。现代 重 工 、三星 重工 1 O 艘
和 大宇 造 船瓜 分 全部 4 L G FR 新 建订 单 .唯 一的 1 艘 N - SU 艘 L G FS N - PO也被 三 星重 工收入 囊 中 ,韩 国企 业还 获得 3 艘 FS 新 建订单 中的 2 。 PO 艘 新 加坡 在 自升 式钻 井 平台 造修 和浮 式 生产 装备 改装
获得 1 浮力塔 式钻 井及 生产 平 台订单 。 座 高价 值 船舶 订 单增 多是 近 两年 海工 船 市场 的一 个显 著 特 点 。2 1 年 .A E A 公 司接 获 马 士 基 公 司 的 2 01 SN V 艘 近 两年 来 ,巴西 利 用本 国海 洋 油气 大开 发 的 良机 大
工作船 ( H S/ A T ,成 交 6 艘 其他成交较多的船 1 分获 2 AT H) O 艘和3 。 艘 型 还有 多用 途供应 船 .共 2 艘 。 7 中国企 业在 日韩左 右 夹击 中奋 力 突围 海 工装 备订

船厂改造案例

船厂改造案例

船厂改造案例船厂改造是指将原本用于制造船只的厂房、码头、设备等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产业需求。

随着船舶制造业的逐渐萎缩,船厂改造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了10个船厂改造案例。

1. 纽约布鲁克林海军船厂改造为工业园区纽约布鲁克林海军船厂曾是美国海军的主要造船基地,但随着军事需求的减少,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纽约市政府将其改造为一个工业园区,吸引了许多科技公司和创业者入驻。

2. 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船厂改造为文化中心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船厂曾是英国造船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船舶制造业的衰落,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该船厂被改造为一个文化中心,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电影放映等活动。

3. 上海江南造船厂改造为创意园区上海江南造船厂曾是中国造船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船舶制造业的逐渐萎缩,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上海市政府将其改造为一个创意园区,吸引了许多创意企业和设计师入驻。

4. 意大利里窝那船厂改造为豪华酒店意大利里窝那船厂曾是意大利造船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船舶制造业的衰落,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该船厂被改造为一家豪华酒店,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

5. 美国旧金山亚历山大海军船厂改造为住宅区美国旧金山亚历山大海军船厂曾是美国海军的主要造船基地,但随着军事需求的减少,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该船厂被改造为一个住宅区,包括公寓、别墅等多种类型的住房。

6. 日本长崎造船厂改造为博物馆日本长崎造船厂曾是日本造船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船舶制造业的逐渐萎缩,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该船厂被改造为一个博物馆,展示了日本造船业的历史和文化。

7. 德国汉堡船厂改造为商业中心德国汉堡船厂曾是德国造船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船舶制造业的衰落,该船厂逐渐荒废。

后来,该船厂被改造为一个商业中心,包括购物中心、餐厅、娱乐场所等。

8. 法国圣纳泽尔船厂改造为科技园区法国圣纳泽尔船厂曾是法国造船业的重要基地,但随着船舶制造业的逐渐萎缩,该船厂逐渐荒废。

上海造船业向世界一流迈进

上海造船业向世界一流迈进
到 10 2 0万吨以上。截止 2 0 0 5年底 。 全
低速机 曲轴 、 大型锚绞机及螺旋桨等关
键设备的完全 自主生产 。 湖北 、 重庆、 上
海、 江苏等 地船舶配套生产基地呈现 良
好发展势头。 主流船型本土化装船率有 所提高 。 中散货船 已超过6 %。六) 其 5 ( 造
国规模 以上造船企业 3 0 。其中前五 7家 名造 船企业 造船 产量 总和 占总产 量 的
( 造船效率大幅提高 。经济效益 明显 四) 改善。外 高桥 、大连船舶重工 、沪东 中 华等骨干船厂主要船型建造周期 已接近 世界先进水平。 年来全行业综合效益 五 指数提高 了5 点 , 6 造船 、 配套企业盈利
级船坞和4 1 — 0 座 0 2 万吨级船坞( , 台) 使
我国造船能 力从 2 0 0 0年 5 0万吨提高 0
已排到 2 O年。 01 随着世界造船业重心 向亚洲转移 。
处于长 江 E 的上海显 出得 天独厚 的优 造船 界难 关正不断攻克 。 l 沪东 中华造船
“ 让路 ” 。其实 。 兴起于黄浦江 的江 南造 船厂如今又受限于黄浦江 , 因水深有 限 加之江上大桥又成巨轮进 出门槛 。 百年 造船 “ 旗舰”至今只能承建 1 O万吨 以
的 “ 新江 南”初具雏形 , 一期 工程将 建 规 模 。将成 为屈指可 数 的世界一 流船
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吴晓春日前透露, 造船 占内地十分之一的南通市正在优 核心 圈 ,将在 此集 中世 界九成 五 的造
先发 展船 舶 产业 ,试 图做 中国 的 “ 造船 城 ”和 世界 一 流船 舶修 造 中心 , 目标 为 :至 2 O1 O年民船年 造能力达到 1 0 0万载重吨 。创造 1 0 0 0亿元人 民币的产 0 值 ;年修远 洋船舶能 力达 到 3 0艘 ,年销售达 1 O亿 元人 民币 ;海洋工程及 港 0 O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记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记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记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佚名【摘要】中海工业有限公司按照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专业化重组的改革进程,1998年6月,由在北京的中交船业更名并迁址到上海,是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一级子公司,是中国船舶行业的重要成员.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海修船拥有总坞容量达85万吨级,其中,30万吨级船坞1座、20万吨级船坞1座、4~8万吨级船坞4座、4万吨级以下船坞4座.中海造船拥有100万吨级干船坞2座、8万吨级干船坞1座、7万吨级斜船台1座.目前,公司现有在职员工4 500名和外包工20 000人,同时拥有适应现代修造船发展的管理精英和专业技术团队.【期刊名称】《中国修船》【年(卷),期】2011(024)005【总页数】1页(P前插1)【正文语种】中文中海工业有限公司按照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专业化重组的改革进程,1998年6月,由在北京的中交船业更并迁址到上海,是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一级子公司,是中国船舶行业的重要成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海修船拥有总坞容量达85万吨级,其中,30万吨级船坞1座、20万吨级船坞1座、4~8万级船坞4座、4万吨级以下船坞4座。

中海造船拥有100万吨级干船坞2座、8万吨级干船坞1座、7万吨级斜船台座。

目前,公司现有在职员工4 500名和外包工20 000人,同时拥有适应现代修造船发展的管理精英和专业技术团队中海工业按照“以修为主,修造并举”的战略,稳步推进修船、造船和船舶配套专业的发展。

中海修船由中海业浦东公司(SP),长兴船厂(CX),立新船厂(LX),菠萝庙船厂(BLM)组成,并以SP为经营总部。

通过资源合,中海修船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

中海工业每年承修各类船舶600多艘次,修船艘数连年保持全修船排行榜榜首,经营范围包括常规船舶、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的修理、改装及特涂。

2007年,中海工业决心建设国内一流水准的中海江苏造船基地——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上海市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发展现状

上海市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发展现状

上海市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发展现状上海市作为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制造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上海市在海洋工程、船舶装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内业内领先的中心城市之一。

一、海洋工程领域1.深海开发技术研究上海市目前正积极开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等领域的技术研究。

同时,上海市还在发展深海研发团队,打造多项高端科研设备和实验室。

这些努力为海洋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2.海洋环境保护上海市正着力探索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随着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的逐渐落地,上海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将进一步加强。

3.海洋科技创新上海市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已经形成系统化和系统性发展模式,并逐渐构建起海洋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上海市正加强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共同推动海洋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二、船舶装备制造领域1.高品质、高科技的生产上海市是全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之一,且拥有多家船舶龙头企业。

目前,上海市的船舶装备制造已经形成了以造船、船机、船用设备、渔业机械为主的产业完整链条。

同时,上海市还在深入推进船舶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和转化。

2.精细化生产和创新性的管理上海市的船舶装备企业大多依托科技和技术优势,致力于从原材料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的精细化生产和创新性的管理。

其中,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上海市船舶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优势之一。

三、未来发展1.海洋测绘与勘测上海市将不断加强引进、自主研发、集成创新、产业化推进等海洋测绘的应用技术,发挥现有优势与产业集群效应,在海洋资源开发、海域利用、国土调查及水文海洋科技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

2.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上海市船舶装备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造船业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发展,强化船舶装备高端智能化的研发和制造,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23—2023年)海洋油气开发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已成为世界能源开发旳重要领域。

海洋油气开发对海洋工程装备提出了新旳规定,有关技术已列为世界十大高新技术之一,是现代高新技术和工业水平旳制高点。

海洋工程装备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旳九大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其振兴与发展将会对上海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应对金融危机,完毕构造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做出奉献。

一、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旳总体思绪和重要目旳(一)总体思绪以大型海洋油气开采装备、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为关键,以既有旳船舶产业优势为依托、产业构造调整为契机,以政策扶持、加强研发、技改投入、引进优势企业为手段,坚持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自主开发与消化吸取相结合、首套突破与市场推广相结合、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全面提高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建造和管理能力,带动产业链发展与完善,实现产业升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旳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

(二)重要目旳实现主流移动式海洋钻井平台、主流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代表产品旳首台业绩,突破大功率中压柴油发电机组、动力定位系统等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旳成套设计制造瓶颈。

以提高前期方案设计能力和工程总包能力为关键,在2023年全市60亿元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基础上,到2023年,海洋油气开采装备、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等三大板块形成300亿元产业化能力。

重点建设外高桥、长兴岛、临港等海洋工程总装和配套基地,使上海成长为国内最具实力、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旳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

二、上海推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旳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以大型海洋油气开采装备、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为重点发展方向,聚焦长兴岛、外高桥、临港等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及配套基地建设,推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速发展。

发扬创新精神 续写新的篇章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成立55周年

发扬创新精神 续写新的篇章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成立55周年

发扬创新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成立55周年
55年前,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乘我国交通水运事业发展之势诞生。

几代船院人始终以服务全球航运事业、振兴中国船舶工业为己任,弘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

凭借坚定不移的市场意识、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船院人以精心设计和优质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市场。

今天,船院的品牌凝聚着全球众多客户的信任,是中国船舶设计的亮丽名片。

船院人研发设计的高端产品,在大洋上唱响了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之歌。

40万吨智能矿砂船,在全球业界实现了零的突破;“豪华邮轮”这颗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正被勇立潮头的船院人摘取。

几乎在全球任何一片深蓝的大洋上,都有船院人研发设计的船舶乘风破浪,向世界彰显中国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风采。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历史时点,船院人更是把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引领船海装备总体技术发展,为绿色智慧海洋提供创新动力的责任,深深地记在心里,牢牢地扛在肩上。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也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

实干为本,奋斗为荣,就是船院人的担当;精益求精,创新超越,就是船院人的使命。

我们要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篇章,以更加斗志昂扬的面貌,奋进新时代。

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劲涛党委书记、副院长王麟
C M K。

上海杨浦船厂:近代工业遗产的见证与缅怀

上海杨浦船厂:近代工业遗产的见证与缅怀

上海杨浦船厂:近代工业遗产的见证与缅怀上海杨浦船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见证和缅怀的象征。

作为中国最早的造船厂之一,它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辉煌与苦难,是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产业转型等方面对上海杨浦船厂进行全面的探讨,以彰显其重要性和独特性。

首先,回顾一下上海杨浦船厂的历史背景。

上海杨浦船厂成立于1865年,是中国最早的造船厂之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杨浦船厂成为中国最大的船厂之一,曾经是世界著名的造船中心之一。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造船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杨浦船厂的建立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上海杨浦船厂的建筑特色也是其独特性的体现。

船厂占地面积辽阔,建筑风格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钟楼和工程师楼。

钟楼高耸入云,象征着船厂的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工程师楼则是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在当时是极为豪华的建筑之一,体现了船厂的规模和实力。

这些建筑既是船厂的象征,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工业化的渴望和努力。

然而,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上海杨浦船厂也经历了许多辛酸与困境。

在上世纪的动荡时期,船厂经历了多次改制和转型。

特别是在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和政治动荡,船厂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船厂的工人和管理人员依然保持着坚韧的精神,不断努力,确保船厂的生产继续运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上海杨浦船厂也进行了产业转型。

船厂不再以造船为主要产业,而是将重心转向了船厂维修和改造业务。

这样的转型使得船厂能够充分利用既有的设施和技术,继续为中国的航运业和船舶运营提供支持和服务。

这一产业转型对船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船厂得以继续存在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上海杨浦船厂所面临的困境并没有随着产业转型得到彻底解决。

随着全球船舶制造业的竞争加剧,以及国内航运业的衰退,船厂的生存压力逐渐加大。

为了保护船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将船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在船厂周围建设了文化产业园区。

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海洋石油981”、“荔湾3-1”、“COSL PROSPECTOR”等重大项目的相继交付投产,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装备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拥有了较为完备的海工装备配套产业。

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半潜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量已超过韩国,位居全球第二;自升式平台手持订单超越新加坡与阿联酋,全球排名第一。

同时,在工程施工装备建造方面也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承接的工程施工装备建造订单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

其中,上海708所、外高桥造船公司、大连船舶重工公司、南通中远船务、中集来福士、上海船厂、招商局工业集团等多家企业获得的海工装备订单,年成交额近50亿美元(未含海工辅助船和工作船),约占全球总数的10%。

随着我国对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国内配套设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实力的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配套设备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产品结构上,将逐渐由目前的中低端配套,向附加值更高的核心高端配套发展。

在市场覆盖上,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在未来有望走出国门,分享全球市场。

虽然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没有自己的海洋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所以,建立科学的、全面的、准确的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有利于指导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未来几年实现我国海洋工程和装备自主设计、建造、装备等海洋工程自给自足,提升我国世界海工市场的话语权,加快我国海工行业的国际法步伐。

基于上述大环境下,国标委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海洋局等正在建立国家标准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海洋工程标准体系。

该项目由工信部装备司牵头,国家2012年专门立项《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标准体系顶层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同时,成立了包括中国船级社、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在内的专家组,正在就海洋工程标准体系框架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上海船厂改造项目介绍

上海船厂改造项目介绍
6
由于黄浦江两岸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转换, 现浦东陆家嘴地区的上海船厂已全部搬迁。为 了让上海船厂区域悠久的工业文明在新开发中 得以文脉延续,规划阶段 前瞻性地保留了两处具有 代表意义的建筑:船台及 造机车间,造机车间即中 船2E1-1地块保留厂房项目。
7
本项目定位拟以娱乐休闲餐饮、演艺业态 为主, 充分利用老厂房原有的高挑空层高和 原有外立面结构及滨江优势营造极具特色的滨 江高端休闲商业场所。
14
15
施工现场
16
施工现场
17Leabharlann 施工现场18立面图
19
节点详图
20
节点详图
21
谢谢!
22
12
13
基于对任务书及周边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在建筑南 、北两个面主要为沿街店面及橱窗展示;建筑东端呼应其西 南向未来规划的精品街设置旗舰店,形成建筑主要的标志形 象及人流主入口。在建筑的形式处理上,厂房原有的外露结 构构件被保留,其立面结合构件的比例尺度及功能要求,运 用了钢结构和大面积玻璃相结合的形式;在延续老厂房特有 风貌的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的现代风格,从而创造了时间与空 间的相互渗透,形成建筑的丰富内涵。
10
本项目将以演艺、展览、娱乐、休闲、餐饮业 态为主,充分利用老厂房原有的高挑层高和原有外 立面结构及滨江优势,营造极其特色的滨江高档休 闲场所,使 之成为陆家 嘴乃至上海 新的文化名 片。
11
三、设计特点或难点
在总体形态上,在建筑东侧利用大空间设计了 多功能剧场,在解决剧场对大空间需要的同时,也 有效划分了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域;剧场的西侧区域 布置有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结合商业人流动 线,通过对有的结构形态及设备构件的巧妙装饰和 利用,形成特有的空间形态,共同构筑一个品位高 雅、环境优美,具有文化气息的综合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船厂海工转型取得新突破
(2014-03-13)
近日,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海工项目生产再度取得进展,同日内实现12缆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1”号(见图)出坞与“Tiger1”钻井船主发动机动车的节点。

在这两艘船舶的建造过程中,该公司一次次攻克难关,屡次创新工艺工法,确保了转型重点产品顺利实现节点,也标志着上船公司海工转型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2月28日,“海洋石油721”号比合同规定日期提前1个月出坞。

“续建12缆深水物探船项目‘海洋石油721’号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持续推进深海战略的又一次重要决策,是继‘海洋石油720’号之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上船公司再次联手打造‘深海利器’的又一重点工程。

”在简单而隆重的出坞仪式上,船东代表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总经理孙宝喜如是表示。

同时,他还对上船公司在该船建造过程中奋力攻坚的拼搏精神予以赞赏。

“海洋石油721”号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物探船,也是上船公司的重点品牌项目。

世界仅有少数几家造船企业具有建造这种高科技产品的能力。

此前,上船公司已经成功交付两艘同类船舶。

当天下午,作为上船公司转型海工、探索管理新模式的“一号工程”––“Tiger1”钻井船如期实现主发动机动车,使得该项目进入实质性调试阶段。

该船由上船公司独立承建,是国内首艘自主设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钻井船。

上船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攻坚”,优化海工项目管理模式,并配置优势资源投入建造,为保证按时完成节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船舶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