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表面工程学

合集下载

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表面工程学答:表面工程学是指为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或功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表面改性技术;2)表面加工技术;3)表面合成材料技术;4)表面加工三维合成技术;5)上述几个要点的组合或综合。

2、贝尔比层答:当外力作用于金属表面时,在距离表面几微米范围内,其显微组织有较大的变化。

如在抛光金属的表面组织中,在离表面约5nm的区域内,点阵发生强烈畸变,形成厚度约1~100nm的晶粒极微小的微晶层,亦称为贝尔比层。

贝尔比层具有粘性液体膜似的非晶态外观,不仅能将表面覆盖的很光滑,而且能流入裂缝或划痕等表面不规则处。

3、标准电极电位答:标准电极电位是以标准氢原子作为参比电极,即氢的标准电极电位值定位0,与氢标准电极比较,电位较高的为正,电位较低者为负。

金属浸在只含有该金属盐的电解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电极电位,叫做该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

当温度为25℃时,金属离子的有效浓度为1mol/L(及活度为1)时测得的平衡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负值较大的金属都易失掉电子被氧化,而标准电极电位正值较大的金属都易得到电子被还原。

4、化学镀答:化学镀是指在没有外电流通过的情况下,利用化学方法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并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与电镀相比,化学镀的优点:1)不管零件形状如何复杂,其镀层厚度都很均匀;2)镀层外观良好,晶粒细,无孔,耐蚀性更好;3)无需电解设备及附件;4)能在非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以及半导体上沉积。

其缺点:溶液稳定性差,使用温度高,寿命短。

5、金属化学处理答:金属化学处理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手段,使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膜层的方法。

这种经化学处理生成的膜称之为化学转化膜。

化学成膜处理的机理是金属与特定的腐蚀液接触而在一定条件发生化学反应,由于浓度极化作用和阴极极化作用等,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附着力良好的,能保护金属不易受水和其他腐蚀介质影响的化合物膜。

表面工程学

表面工程学

名词解释:1、表面工程学:为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2、理想表面:是一种想象的平面,在无限晶体中插进一个平面,将其分为两部分后所形成的平面,并认为半无限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和电子密度都和原来的无线晶体一样。

3、洁净表面:虽然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其化学成分仍与体内相同。

4、清洁表面:一般指零件经过清洗(脱脂、浸蚀等)以后的表面。

5、TLK模型:基本思想是在温度相当于0K时,表面原子结构呈静态。

表面原子层可以认为是理想的平面,其中的原子作完整二维周期性排列,且不存在缺陷和杂质。

当温度从0K升到T时,由于原子的热运动,晶体表面将产生低晶面指数的平台、一定密度的单分子或原子高度的台阶、单分子或原子尺度的扭折以及表面吸附的单原子及表面空位等。

6、固体表面的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是固体表面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7、莱宾杰尔效应:因环境介质的影响及表面自由能减少导致固体强度、塑性降低的现象。

8、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现象。

9、脱脂的方法:化学脱脂、有机溶剂脱脂、水剂脱脂、电化学脱脂。

10、表面淬火技术:采用特定的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变化,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

11、受控喷丸:是利用高速喷射的细小弹丸在室温下撞击受喷工件的表面,使表层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下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的表面工程技术。

12、热扩渗:将工件放在特殊介质中加热,使介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形成合金层(或掺杂层)的工艺。

13、电镀:是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以欲镀金属或其他惰性导体为阳极,通过电解作用,在基体表面上获得结合牢固的金属膜的表面工程技术。

14、化学镀:在无外加电流的状态下,借助合适的还原剂,使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到零件表面的一种镀覆方法。

表面工程学-金属磨损的基本理论

表面工程学-金属磨损的基本理论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低应力磨料磨损:
§2.3 磨料磨损
松散物料在表面自由滑动,磨料不破碎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低应力磨料磨损:
松散物料自由在表面滑动,磨料不破碎
§2.3 磨料磨损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2.3 磨料磨损
高应力磨料磨损:
§2.1 金属磨损基本概念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二、磨损评定参数 2、相对磨损量 磨损速度:
磨损率:
§2.1 金属磨损基本概念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二、磨损评定参数 3、磨损系数
§2.1 金属磨损基本概念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2.1 金属磨损基本概念
§2.2 粘着磨损
销/套
Cu/Fe Fe/Cu Cu/Cu Fe/Fe
•2021/8/5
失重(× 10-6)
V1=48mm/s V2=879mm/s
9.8
0.029
1.5
0.94
44
2.4
51
44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材料特性对粘着磨损的影 响
§2.2 粘着磨损
表2-5 材料特性对粘着磨损的影响
§2.3 磨料磨损
HRC-b(、k)- 之间的关系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润滑状态与磨损速率的关系:
§2.3 磨料磨损
•2021/8/5
•表面技术与摩擦学实验室
润滑状态与摩擦系数的关系:
§2.3 磨料磨损

表面工程学

表面工程学

表面工程技术的特点与意义
• 早在20世纪后期,美国就将表面工程技术 列入影响21世纪人类生活的七大关键技术 之一,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 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 技术并列。 • 我国也非常重视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创 新与应用。
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
按照表面工程技术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 表面改性、 • 表面加工、 • 表面加工三维成型、 • 表面合成新材料等。
1. 表面改性技术
• 指赋予材料表面以特定的物理、化学性 能的表面工程技术。 • 材料的表面性能包括高强度、高硬度、 耐蚀性、导电性、磁性能、光敏、压敏、 气敏特性等。 • 按照工艺特点的不同,表面改性技术又 可分为①表面组织转化技术, ②表面涂 层、镀层及堆焊技术和③表面合金化技 术等三大类。
表面组织转化技术
表面工程学的内涵
3. 表面合成材料技术:即借助各种手段在材 料表面合成新材料的技术,如纳米粒子制 备过程中的表面工程技术、离子注入制备 或合成新材料等。 4. 表面加工三维合成技术:即将二维表面加 工累积成三维零件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等。 5. 上述几个要点的组合或综合。
表面工程学的定义和内涵
• 表面工程技术的定义,由单纯表面改性 (surface modification) 扩展到表面加工和合 成新材料, • 实施对象由“结构材料”扩展到“功能材 料”, • 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物理、化学、 冶金、机械、电子与生物领域的有关技术 与科学,交叉学科的特征。
不改变材料的表面成分,只是通过改 变表面组织结构特征或应力状况来改 变材料性能, 如激光表面淬火和退火技术,感应加 热淬火技术和喷丸、滚压等表面加工 硬化技术等。
表面涂镀技术
利用外加涂层或镀层的性能使基材表面性 能优化,基材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涂层的 反应。 典型的表面涂镀技术包括:气相沉积技术 (如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化学 溶液沉积法(如电镀、化学镀、电刷镀)、化 学转化膜技术 (如磷化、阳极氧化、金属表 面彩色化技术、溶胶-凝胶法等)、各种现 代涂装技术、热喷涂和喷焊技术、堆焊技 术等。

表面工程学复习资料

表面工程学复习资料

表面工程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表面工程技术:为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2.表面工程技术内涵:(1)表面改性技术。

能够提高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能,或使材料表面具有特殊功能(磁性能、光电性能)的有关技术。

(2)表面加工技术。

能在单晶硅表面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技术、离子刻蚀技术。

(3)表面合成技术。

借助各种手段在材料表面合成新材料的技术,离子注入制备或合成新材料。

(4)表面加工三维合成技术将二维表面加工累积成三维零件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5)上述几个要点的组合或综合3.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1)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组织转换技术、表面涂镀技术、表面合金化和掺杂技术(2)表面微细加工技术(3)表面加工三维成型技术——快速原型制造⑷表面合成新材料技术4.表面工程技术功能:①提高耐腐蚀、耐磨性、耐疲劳、耐辐射性能,表面自润滑性;②实现表面自修复性(自适应、自补偿、自愈合),生物相容性。

第二章表面工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1.理想表面:无限晶体中插进一个平面,将其分成两部分后所形成的表面,并认为半无限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和电子密度都和原来的无限晶体一样。

2.洁净表面:尽管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如果其化学成分仍与体内相同,这种表面就成为洁净表面。

3.清洁表面:指零件经过清洗(脱脂、浸蚀等)以后的表面,与洁净表面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得到不同。

4.典型固体界面分类:(1)基于固相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2)基于固相组织或晶体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3)基于固相宏观差异形成的界面:冶金结合界面、扩散结合界面、外延生长界面、化学键结合界面、分子键结合界面、机械结合界面5.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P12 表2-16.摩擦分类(实际工作条件差别)干摩擦,边界润滑摩擦、流体润滑摩擦、滚动摩擦7.固体润滑覆膜分类:(1)粘结固体润滑膜(2)化学反应法固体润滑膜(3)电镀和气相沉积方法形成固体润滑膜8.影响固体材料粘着磨损性能的因素:(1)润滑条件或环境。

《表面工程学》课件

《表面工程学》课件
《表面工程学》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表面工程学的定义、应用领域、基本原理、常见表面 处理技术以及发展前景,希望能为您带来启发和新的知识。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表面工程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为您揭示其在不同行业中的 巨大潜力。
表面工程学的定义
表面工程学是研究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和处理的学科,旨在改善材料的功能性、性能和外观。
表面工程学的应用领域
表面工程学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行业, 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表面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1 材料相互作用
通过控制表面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实现材料性能的 优化。
2 界面工程
通过调整材料与界面之间 的相互作用,改变材料表 面的性质。
3 涂层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通过本课程,您对表面工程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继续探索和学习,将为您的事业带来无 限可能。
利用各种涂层技术,增强 材料的抗腐蚀性、耐磨性 和导热性。
常见表面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利用等离子体反应,对材料表面 进行清洁和改性。
电镀工艺
通过电解过程,在材料表面形成 金属或合金涂层。
激光刻蚀
利用激光束对材料表面进行精确 刻蚀,实现图形和文字的印刻。
表面工程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需求的增长,表面工程学将继续发展,为各行各 业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表面工程学复习

表面工程学复习

表面工程学复习名词解释表面能:材料表面的内能,包括原子的动能,原子间的势能以及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的动能和势能。

表面扩散:是指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原子团在固体表面沿表面方向的运动。

当固体表面存在化学势梯度场,扩散物质的浓度变化或样品表面的形貌变化时,就会发生表面扩散。

洁净表面:尽管材料表面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其化学成分仍与体内相同的表面。

清洁表面:一般之零件经过清洗(脱脂、侵蚀)以后的表面。

滚光:将零件放入盛有磨料和化学溶液的滚筒中,借滚筒的旋转使零件与磨料、零件与零件表面相互摩擦,以达到清理零件表面的过程。

电化学抛光: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表面淬火:采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或AC1之上,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

表面形变强化:在金属的表面形变过程中当外力超过屈服强度后,要塑性变形继续进行必须不断增加外力,从而在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上表现为应力不断上升。

等离子体热扩渗: 利用低真空中气体辉光放电产生的离子轰击工件表面,形成热扩渗层的工艺过程。

液体热扩渗:将工件浸渍在熔融的液体中,使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热扩渗工艺方法。

化学镀::在无外加电流的状态下,借助合适的还原剂,使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到零件表面的一种镀覆方法。

复合镀:在电镀或化学镀溶液中加入非溶性的固体微粒,并使其与主体金属共沉积在基体表面,或把长纤维迈入或卷缠于基体表面后沉积金属,形成一层金属基的表面复合材料的过程。

合金镀:在一种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在阴极上共沉积,形成均匀细致镀层的过程。

堆焊:在零件表面熔覆一层耐磨、耐蚀、耐热等具有特殊性能合金属的技术。

热喷焊:采用热源使涂层料在机基体表面重新融化或部分熔化,实现涂层与基体之间,涂层内颗粒之间的冶金结合,消除孔隙。

0现代表面工程学导论-表面基本理论

0现代表面工程学导论-表面基本理论

过共析钢 400x
珠光体 P ,1800×
⑶基于固相宏观成分差异形成的界面
①冶金结合界面
• 当覆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结合是通过处于熔融
状态的覆层材料沿处于半熔化状态下的固体基材表
面向外凝固结晶而形成时,覆层与基材的结合就称
为“冶金结合”。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 冶金结合的实质是金属键结合。
机械加工表面
▪在磨削、研磨、抛光等机械作用下,金属表面能形成特殊
结构的表面层。
不同加工方法形成的材料表面轮廓曲线
经过处理的表面 DSC和DTA仪器样品台
实际零件的加工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整光滑,而是由许 多微观不规则的峰谷组成。
②.贝尔比层: 固体材料经切削加工后,在几个微米或十几 个微米的表层中可能发生组织结构的晶格畸变 。
0现代表面工程学导论 表面基本理论
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2.1 表面晶体学
工程材料中,大部分为晶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微 米级以下的晶粒,称为微晶;当晶粒尺寸小到1nm 数量级时,则晶体 结构的远程有序消失,物质呈非 晶态。
物质存在的某种状态或结构,通常称为某一相。 相是系统中均匀的、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含有多个相的系统为复相系。 两种不同相之间的交界区称为界面。
Fe-Al扩散界面
③外延生长界面
在工艺条件合适时,在单晶衬底表面沿原 来的结晶轴向生成一层完整的新单晶层的工 艺过程,就称为外延生长,形成的界面称为 外延生长界面。
主要有两类: 一种是气相外延,如化学气 相沉积技术;另一种是液相外延,如电镀技 术等。
厚度:0.1~400nm
结合强度高低决定于结合键的类型。
在离表面约5nm的区域内,点阵发生强烈畸变,形成 厚度约1-100nm的晶粒极微小的微晶层,亦称为贝尔 比层(Beilby层),

表面工程技术(PPT 90张)

表面工程技术(PPT 90张)
12 Company Logo

腐 蚀
美国:国家标准局1978年调查: 1975年腐蚀损失达820亿美元,占 国民生产总值的4.9%; 1995年腐蚀损失达3000亿美元; 中国:1983年调查:腐蚀损失400亿元/年
腐蚀和磨损均是 发生于机件表面 的材料流失过程, 其他形式的失效 过程有许多也是 从表面开始
世界三大名刃之一
日本刀的覆土烧刃
10 Company Logo
1.1 表面工程
www.theபைடு நூலகம்
1.1.1 表面技术及其发展背景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为适应高强度、高硬度 和耐磨、耐蚀、耐高温等特殊要求,需不断开发 各种特殊的合金材料,但这些材料往往价格昂贵。 因此,人们试图采用各种表面技术对普通钢材表 面进行加工,改变其表面性能,以适应复杂的工 作环境。 另外,磨损、腐蚀等失效都是首先发生在材料 表面,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有效处理,可极大地 提高材料寿命。基于这样的背景,逐步形成了一 门新兴学科——表面工程学。
材料表面工程

概论
第一章
6 Company Logo
第一章 材料表面工程概论

主要内容: 1.1 表面工程的概述 1.2 表面工程技术的功能与分类 1.3表面工程的科学体系 1.4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 1.5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延缓和 控制表 面破坏 的方法
促进 了表 面工 程学 的发 展与 形成
Company Logo
表面工程技术的背景


表面工程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3年英国T· Bel教授首先提出了表面工程的概 念。 表面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是1983年英国伯 明翰大学沃福森表面工程研究所的建立和1985 年国际刊物《表面工程》的发行。 1986年10月国际热处理联合会决定接受表面工 程的概念,并把自己的会名改为国际热处理及 表面工程联合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一节:表面工程学的定义与内涵1.1、表面工程技术发展概况磨损、腐蚀、断裂是机械零件工程构建的三大主要破坏形式。

前二者造成经济损失占很大比重。

腐蚀和磨损均是发生于机件表面的材料流失过程,其他形式的失效过程有许多也是从表面开始促进了表面工程学的发展与形成延缓和控制表面破坏1.2、表面工程学的定义表面工程学围绕腐蚀、摩擦与磨损和功能特性(声,光,磁,电的转换)三大因素,成为80年代后期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形成表面工程学。

定义:为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使材料表面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或功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1.3、表面工程学的内涵提高耐磨性、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能、装饰性,或具有特殊功能(如电性能、磁性能和光电性能等)能够在材料表面加工或制作各种功能结构元器件的有关技术。

如光刻技术、离子刻蚀技术等即借助各种手段在材料表面合成新材料的技术,如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的表面工程技术、离子注入等快速成型制造内涵扩展经过内涵扩展以后的表面工程技术,由单纯的表面改性扩展到表面加工和合成新材料等领域,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冶金、机械、电子与生物等领域,成为新型的、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

表面工程技术所涉及的基材包括几乎所有的工程材料,如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混凝土、木材和各类复合材料等,所涉及的工艺方法数以百计,各具特点表面工程的特点与意义1)作用于表面,对基材组织与性能影响不大;2)采用表面技术替代整体合金化;3)兼有装饰和防护功能;4)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掩模,光刻等表面薄膜沉积技术和表面细微加工是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5)生成型制造法是以表面加工为基础;6)可以在表面制备整体合金化难以做到的特殊性能合金。

第三节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按学科特点:利用外来元素与基材元素相混合,形成成分不同于基材和添加材料的表面新材料。

1)表面合金化技术喷焊、堆焊、离子注入、激光熔覆、热渗镀。

2)表面覆盖和覆膜技术不改变基材的成分,利用外加涂层或镀层的性能使基材表面性能优化。

热喷镀、电镀、化学转化处理、化学镀、气相沉积、涂装、金属染色。

3)表面组织转化激光表面淬火、电子束热处理、喷丸、滚压。

不改变材料的表面成分,只是通过改变其组织结构特性或应力状况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表面工程技术实施的对象是固体材料的表面,因此掌握材料表面与界面的基础知识是正确选择与运用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

成功运用表面工程技术的两个要素是:掌握各种表面工程技术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影响材料表面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材料的耐磨性和抗蚀性影响因素众多,第一节固体的表面与界面表面固相与气相的分界面。

界面固相之间的分界面。

相界面不同凝聚相之间的分界面,如:A与M,F与M同相中晶粒之间的分界面称为晶界m;非晶≤1nm1.1、典型的固体表面1理想表面认为半无限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和电子密度都和原无限晶体一样。

显然自然界很难获得理想表面。

表面能由于在垂直于表面方向上,晶内原子排列呈周期性变化,而表面原子的近邻原子数减少,使得其拥有的能量大于晶体内部原子的能量,超出的能量正比于减少的键数,该部分能量即为材料的表面能。

2洁净表面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化学成分与体内相同,这种表面称为洁净表面。

相对于表面受污染程度和理想表面而言的。

允许有吸附物,只有经过特殊处理方法得到,如高温处理、离子轰击加热退火等。

在高洁净度的表面上可以发生多种与体内不同的结构和成分的变化:驰豫;重构;台阶化;偏析和吸附3清洁表面指经过清洗(脱脂,浸湿)以后的表面。

在获得的各种涂层或镀膜之前,常需采用各种预处理工艺获得清洁表面;微电子工业中气相沉积和微细加工则需要超洁净表面。

4机械加工过的表面实际零件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光整,微观上由不规则的起伏不平的峰谷组成。

表面的不平整性包括波纹度和粗糙度两个概念。

波纹度:指在一段较长距离内出现一个峰和谷的周期。

粗糙度:在较短距离内(2~800μm)出现的凹凸不平(0.03~400μm)的程度。

材料表面粗糙度与加工方法相关,最后一道加工工序起决定作用。

粗糙度的表示方法: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yi为峰或谷的绝对值,n为测量个数。

真实面积与投影面积的比值i:Ai为真实面积,Al为Ai的投影面积。

5一般表面由于表面原子的能量处于非平衡状态,一般会在固体表面吸附一层外来原子。

除Au以外,金属经机械加工后,在常温常压下会发生氧化。

因此,在固体表面会吸附一层外来原子。

氧化皮大部分表面覆层技术在工艺实施之前,都要求对表面进行预处理,清除掉表面的氧化皮,以便提高覆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1.2、典型的固体界面界面通常指两个块体之间的过渡区,其空间尺度决定于原子间力作用影响范围的大小;其状态决定于材料和环境条件特性。

最为常见的界面类型有:1 基于固相晶体尺寸和微观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2 基于固相组织或晶体结构形成的界面;3 基于固相宏观成分差异形成的界面;幻灯片291.2.1 基于固相晶体尺寸和微观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抛光金属的表面组织:具有粘性液体膜似的非晶态外观,不仅能将表面覆盖得很平滑,而且能流入裂纹划痕等表面不规则处;微晶层塑性流变层●塑变程度与深度有关;与硬度成反比;●600#SiC砂纸研磨黄铜,深度可达1-10um;单晶塑变层>多晶塑变层幻灯片301.2.2 基于固相组织或晶体结构形成的界面两相之间微观成分和组织存在很大差异;无宏观成分的明显区别.●钢中珠光体: F和渗C体;钢表面淬火: 表面为M,心部仍为原始组织,存在过渡区。

它由部分马氏体和部分铁素体、珠光体混合而成。

这种相界面虽然在微观尺度的晶体结构上有明显的突变,但从宏观来看,组织的变化存在一个渐变区域。

因此,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不存在表面层剥落等情况。

幻灯片311.2.3 基于固相宏观成分差异形成的界面①冶金结合界面覆层与基材是通过处于熔融状态的覆层材料沿半熔化状态的基材表面向外凝固结晶而形成的。

特点结合强度高,金属键结合,承载大,不易剥落典型工艺堆焊;喷焊;激光熔覆等技术②扩散结合界面两个固体直接接触,通过抽真空、加热、加压、界面扩散和反应等途径所形成的结合界面。

特点覆层与基材之间成分梯度变化。

典型工艺扩散焊,热扩渗等工艺③外延生长界面在单晶衬底表面沿原来的结晶轴向生成一层晶格完整的新单晶层的工艺过程,称为外延生长。

外延的程度取决于基体与外延层的晶格类型和常数。

具体的结合强度取决于结合键的类型,如分子键、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

特点典型工艺气相外延,如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液相外延,如电化学等。

④化学键结合界面覆层材料与基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成分固定的化合物时,两种材料的界面就称为化学键结合界面。

如Ti合金表面气相沉积形成TiN和TiC薄膜。

特点结合强度较高,但界面的韧性较差,易发生脆性断裂或剥落。

典型工艺物理和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化学转化膜等技术⑤分子键结合界面以范德华力结合的覆层与基体的界面界面特征为未发生扩散和化学作用。

特点部分物理气相沉积层、涂装技术中有机粘结涂层典型工艺⑥机械结合界面两种材料相互镶嵌的机械连接作用形成的界面热喷涂,包镀,钎焊典型工艺1.3、表面晶体结构在表面科学中,任何一个二维周期结构的重复性都可用一个二维布拉菲晶格(点阵)加上结点(阵点)来描述。

实际表面结构并不是完整无缺的,存在着很多缺陷。

典型的TLK模型分析:考塞尔(K o s s e l)-斯特朗斯基(S t r a n s k i)表面晶体结构物理模型平台(Terrace)---台阶(Ledge)—扭折(Kink)模型表面区的每个原子都可以用最近邻数N来描述.根据TLK模型,台阶一般比较光滑,但温度T↑,扭折数会增加,扭折间距λ0和温度T及晶面指数k有关,可由下式描述:据分析α--原子间距; EL—台阶生成能面心立方(1110约为4α.简单立方(1000约为30α实际中,表面会存在大量缺陷,如空位、位错露头、晶界痕迹等。

1.4、表面扩散物质中原子(分子)的迁移现象称为扩散扩散扩散过程中原子平均扩散距离为:幻灯片40扩散激活能Q与扩散途径有关体扩散表面扩散扩散途径晶界扩散位错扩散其中,后三种扩散都比第一种扩散快,又称短路扩散。

Q表<Q界<Q位<Q体;D表>D界>D位>D体1.5 表面能及表面张力表面能(表面自由能)—其物理意义是指产生1cm2新表面需消耗的等温可逆功。

表面张力—表面能的一种物理表现,是由于原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在表面和内部的排列状态的差别而引起的。

1.6、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1.6.1 吸附的基本特性物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力场不饱和,有吸附周围其他物质分子的能力,即所谓吸附作用.有二类:物理吸附----范得华力化学吸附----化学键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1.6.2 固体对气体的吸附任何气体在其临界T下,都会吸附于固体表面,即发生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不发生电子的转移,最多只有电子云中心的变动.物理吸附容易解吸,为可逆过程;化学吸附很难解吸,为不可逆过程;并不是任何气体在任何表面都可以发生化学吸附。

如H2可以在Ni的表面发生化学吸附,而在Al 上则不能。

1.6.3 固体对液体的吸附电解质吸附使固体表面带电or双电层的组织发生变化,也可以产生离子交换。

电镀非电解质吸附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层以外就是本体相溶液。

吸附热很小,相当于溶解热。

固体对液体的吸附也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普通润滑油,极化了的长链油分子与金属表面发生较弱的分子引力结合形成物理吸附膜。

16烷化学吸附往往是首先形成物理吸附,然后在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化学吸附。

结合能高,不可逆。

硬酸脂与FeO作用生成硬脂酸铁皂膜1.6.4 固体表面之间的吸附两表面必须靠近到原子间距的范围内,才能产生固体表面吸附。

用粘附功描述粘附程度:表面污染影响很大。

如铁若在水银中断裂,裂开面可以再粘合起来,而在空气中就不行。

1.6.5 吸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莱宾杰尔效应由于环境介质的作用,材料的强度、塑性、耐磨性等力学性能会下降。

1. 不可逆物理过程效应如:腐蚀不改变力学性能,通过减小尺寸使性能下降2. 可逆物理和化学过程效应使表面自由能下降,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莱宾杰尔效应原因例:玻璃、石膏吸附水蒸气后,强度下降;铜表面覆盖熔融薄膜后,使塑性大大下降。

莱宾杰尔效应具有如下显著特征:只有对该金属为表面活性的液态金属才能产生影响。

如水银降低Zn的强度和塑性,但对镉无影响微米级的薄膜就可导致脆性破坏,与溶解和腐蚀不同;几滴活性熔融金属就能引起低应力解理脆性断裂;但熔融物在无应力试样中沿晶界扩散的情况例外。

莱宾杰尔效应的机理:是金属表面对活性介质的吸附,使表面原子的不饱和键得到补偿,使表面能降低,改变了表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金属的表面强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