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报告汇总

合集下载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单质点运动规律实验(1)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单质点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滑块、滑轨、小车、计时器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小车质量、滑轨倾斜角度等;③ 启动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运动时间和位移;④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2. 实验二:刚体转动实验(1)目的:验证刚体转动定律,研究刚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转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刚体、支架、测力计、转轴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刚体质量、转轴半径等;③ 启动测力计,记录刚体受力情况;④ 旋转刚体,记录转动角度和时间;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

3. 实验三:材料力学拉伸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胡克定律。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引伸计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拉伸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拉伸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伸长量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4. 实验四:材料力学压缩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压缩时的力学关系。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砖、石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压缩试验机、压力传感器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压缩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压缩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得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2.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了刚体转动定律,得出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2. 学习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如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基本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等。

4.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 F=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伸长量。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 G排=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4. 金属小球: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5. 弹簧:用于验证胡克定律。

6. 烧杯: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7. 水和盐: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实验步骤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将金属小球放在水平面上,使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所受的重力。

(3)改变小球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

(4)根据 F=ma,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2. 验证胡克定律(1)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

(2)逐渐增加弹簧的伸长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小球浸入水中,使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小球的质量和体积。

(2)将金属小球浸入盐水中,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小球在水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物体质量:m = 0.2 kg重力:F = 1.96 N加速度:a = F/m = 9.8 m/s²2. 验证胡克定律弹簧伸长量:x = 0.1 m弹簧测力计示数:F = 0.98 N劲度系数:k = F/x = 9.8 N/m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水中浮力:F水 = G排= ρ水gV排 = 0.98 N盐中浮力:F盐 = G排= ρ盐水gV排 = 1.02 N1. 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加速度成正比。

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力学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3.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4. 验证斜面定律5. 验证杠杆原理三、实验仪器1. 平滑斜面2. 斜面小车3. 弹簧测力计4. 定滑轮5. 力学小车6. 杠杆7. 弹簧8. 测量尺9. 计时器四、实验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斜面定律: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所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物体下滑加速度与斜面角度的正弦值之积。

5.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1.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将斜面小车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使其达到匀速直线运动。

断开弹簧测力计,观察小车是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结果:小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斜面上放置小车,用弹簧测力计垂直向上拉动小车,使其沿斜面下滑。

记录不同拉力下小车的加速度。

结果:随着拉力的增大,小车的加速度也增大,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3.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将定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将力学小车系在定滑轮的另一端。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观察定滑轮的拉力。

结果:定滑轮的拉力与小车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

4. 验证斜面定律在斜面上放置小车,用弹簧测力计垂直向上拉动小车,使其沿斜面下滑。

记录不同拉力下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和斜面角度。

结果: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大,小车的加速度也增大,验证了斜面定律。

5. 验证杠杆原理将杠杆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放置重物。

力学的实验报告

力学的实验报告

力学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力学实验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力学实验是学习力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观察物体受力后的运动情况,验证力学理论,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受力下的位移和时间数据,探究力学原理与实际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掌握力学基本概念。

2. 验证力学原理与实际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力学理论的理解。

3. 掌握力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

实验仪器:1. 平衡木2. 弹簧秤3. 钢球4. 计时器5. 草图纸和测量尺等实验辅助工具实验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两个作用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验证a. 将平衡木放在平滑水平桌面上,使其保持静止。

b. 用弹簧秤分别测量平衡木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c. 用手指快速推动平衡木,并记录平衡木移动的距离、时间和推动力的大小。

d. 分析数据,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二:牛顿第二定律验证a. 在平滑水平桌面上放置平衡木。

b. 将钢球吊在平衡木上方,使其贴近平衡木表面非常靠近。

c. 用手指快速推动平衡木,使钢球相对于平衡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用计时器计算钢球运动的时间,并记录平衡木的质量和钢球的质量。

e. 分析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结果:1. 实验一:实验表明,当平衡木受到外力时,会产生运动。

实验数据显示,推动力越大,平衡木移动的距离越大。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的预测一致,验证了该定律的正确性。

2. 实验二:实验结果表明,平衡木和钢球的质量越大,钢球的加速度越小。

实验数据显示,钢球的加速度与平衡木的质量成反比,与钢球的质量成正比。

力学实验总结(优质6篇)

力学实验总结(优质6篇)

力学实验总结(优质6篇)力学实验总结篇一在实验室担任实验教师工作期间,认真执行实验教学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注意随时掌握初三年级的化学教学进度,经常在没有接到实验通知单之前,就充分做好了“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及“演示”仪器、用具的调试工作,做到了随要随拿,随时开放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既保证了各项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与化学教师们配合默契,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

除了保证初三年级的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正常开展的同时好还进行资料整理归类工作。

本学年配合学校为迎天山区的均衡化验收做了大量的工作。

整理账目,准备各种资料,报送各种表格,并且在我们老师共同配合通力合作下,圆满顺利的完成各种资料。

非常注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学期初,学生第一次做实验,要求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

在学生实验时,我坚持跟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尽量避免实验中危险情况的发生。

坚持及时对仪器室、实验室进行卫生清洁,保证了仪器室和实验室的整洁。

对仪器出现的故障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给予维修排除,保证了绝大多数仪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对实验设备出现的问题能尽力做到自己动手维护。

在账目管理上,始终坚持做到,购物后及时入账,损坏物品及时记录并在期末及时进行盘点销账,做到了账目清楚,帐物相符。

在实验资料的收集方面,能及时、认真地填写实验室的各种单、表、册,并及时向老师催要各种计划、表格等,装订成册,保证了材料的连续性,使之符合上级的要求。

提供良好场所。

同时还为了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和丢失,经常性的将正在进行的实验的仪器用具搬上搬下,及时归位,充分保证了初二年级培优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化学老师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化学实验室很好地发挥了对化学教学和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积极的辅助作用,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今后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第十三中学化学实验室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

力学实验及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力学工具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等效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合成可以表示为它们的矢量和,即以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力。

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与原力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邻边。

实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细绳3. 滑轮4. 三角板5. 白纸6. 铅笔7. 直尺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滑轮上,确保滑轮固定。

2. 用细绳将物体与滑轮相连,使物体保持静止。

3. 在物体上施加两个不同方向的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在白纸上画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矢量图,并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它们的合成力。

5.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6. 将物体上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使其中一个分力与已知的其中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8. 在白纸上画出物体受到的两个分力的矢量图,并验证它们是否满足力的分解条件。

实验数据:1. 第一个力:大小为5N,方向向东。

2. 第二个力:大小为3N,方向向北。

3. 合成力:大小为7N,方向东北方向。

4. 第一个分力:大小为5N,方向向东。

5. 第二个分力:大小为3N,方向向北。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力的合成力大小等于它们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符合条件,即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且这两个分力的矢量和等于原力。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使用力学工具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力学小实验报告

高中力学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理解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其数学表达式为:F=ma。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小车3. 滑轮4. 细线5. 铅块6. 水平桌面7. 秒表8. 米尺9.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铅块,铅块挂在滑轮的另一端。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铅块的重力G,记录数据。

3. 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米尺测量小车与滑轮之间的距离L,记录数据。

4. 在小车的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用米尺测量弹簧测力计与小车之间的距离D,记录数据。

5. 在小车的一端连接细线,另一端连接铅块,调整铅块的质量m,使小车能够顺利运动。

6. 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距离L所需的时间t,记录数据。

7. 改变铅块的质量m,重复步骤5和6,共进行5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1. 计算每次实验中铅块的重力G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每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

3. 计算每次实验中小车的质量m与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铅块的重力G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成正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2.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小车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了解了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在测量距离和力时,尽量保证精度,减小误差。

3. 在调整铅块质量时,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力学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力学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力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力学物理实验,加深学生对力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原理1.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方程,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推导出重力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通过给定的实验仪器,测得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成立。

实验仪器和材料1.包含计时功能的数字计时器2.轨道实验器3.不同质量的物体4.尺子5.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实验1:重力加速度的测定1.在实验仪器的轨道上设置测量起点和落点,测定其距离为h。

2.选择一个实验物体,并从轨道的起点下落,计时器开始计时。

3.当物体到达轨道的落点时,立即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计时器所示的时间t。

4.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方程ℎ=gt 22,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实验2: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1.将轨道实验器倾斜固定,使得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2.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轨道上,并使其沿斜面下滑。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F和加速度a。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根据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为9.8 m/s²,与理论值相符,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准确性。

实验2: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经过实验测量分析,得到不同质量物体所受的力F与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为F与a成正比,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成立。

实验结论通过初中力学物理实验的实践操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相符,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准确性。

2.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物体所受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

实验心得通过参与力学物理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还深入理解了重力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这为我们将来在其他实验中积累宝贵经验。

力学基本实验报告

力学基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 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思维。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力学实验主要包括力学基本测量实验和力学演示实验。

力学基本测量实验主要包括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和力的大小等。

力学演示实验主要包括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测量物体的重心等。

三、实验内容1. 力学基本测量实验(1)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原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①调节天平至平衡状态;②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砝码,直至天平平衡;③记录砝码的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2)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原理: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步骤:①将刻度尺紧贴物体,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②读取物体两端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3)测量物体运动时间实验原理:利用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时间。

实验步骤:①将计时器调至计时状态;②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③物体运动结束后,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4)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调至零位;②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③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力的大小。

2. 力学演示实验(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实验步骤:①进行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②进行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③进行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2)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①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水平面上,确保它们相互接触;②用力推动其中一个物体,观察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3)测量物体的重心实验原理:利用悬挂法或称重法测量物体的重心。

实验步骤:①悬挂法:将物体悬挂在细绳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②读取细绳与物体接触点,即为物体的重心;③称重法:将物体放在台秤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④读取台秤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量;⑤根据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计算物体的重心位置。

火箭发射力学实验报告(3篇)

火箭发射力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和力学知识;2. 掌握火箭发射过程中涉及的力学现象;3. 通过实验验证火箭发射的力学原理。

二、实验器材1. 火箭模型(自制或购买)2. 发射台3. 火箭燃料(如酒精、火药等)4. 火箭点火器5. 计时器6. 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7. 记录表格三、实验原理火箭发射的原理主要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射,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使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实现升空。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火箭模型、发射台、燃料、点火器等设备完好;2. 将火箭模型放置在发射台上,确保其稳定;3. 将燃料倒入火箭模型中,根据火箭型号和实验要求确定燃料量;4. 使用点火器点燃燃料,启动火箭发射;5. 观察火箭发射过程中的现象,记录数据;6.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火箭发射时间、燃料类型、火箭质量、燃料质量、发射角度等数据;2. 分析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推力、速度、高度等力学现象;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火箭发射的力学原理。

六、实验结果1. 火箭发射过程中,推力随着燃料燃烧逐渐减小,直至燃料耗尽;2. 火箭发射速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最大速度;3. 火箭发射高度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最大高度;4. 实验结果验证了火箭发射的力学原理,即牛顿第三定律。

七、实验结论1. 火箭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射,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实现火箭升空;2. 火箭发射过程中,推力、速度、高度等力学现象符合牛顿第三定律;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火箭发射的力学原理,为今后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安全,避免火灾等事故发生;2. 实验操作要规范,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数据;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整理实验器材。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火箭发射力学原理的验证,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现象。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规律和平衡条件的学科,是力学的基础学科。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理论力学实验的总结,加深对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理论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理解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实验:1. 摩擦实验2. 重心实验3. 合力与分力实验1. 摩擦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摩擦系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N、摩擦系数μ的关系为F=μN。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调整实验台面水平;(2)测量正压力N,并记录;(3)改变摩擦系数μ,重复步骤(2);(4)测量滑动摩擦力F,并记录;(5)绘制F-N、F-μ关系图。

实验结果: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N、摩擦系数μ成正比。

2. 重心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原理: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吊法和称重法确定。

实验步骤:(1)将不规则物体悬挂在实验装置上,调整悬挂点位置,使物体保持平衡;(2)记录悬挂点位置,即为重心位置;(3)使用称重法测量物体重量,并记录;(4)计算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吊法和称重法确定。

3. 合力与分力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原理: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调整实验台面水平;(2)测量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3)使用分力实验装置,将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4)测量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5)使用合力实验装置,将两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6)测量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

实验结果: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装置,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3.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全套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全套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力学实验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力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将对全套力学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实验心得体会。

二、实验内容1. 力学基本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2)实验原理: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天平等实验仪器,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分析受力情况。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弹性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胡克定律。

(2)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测力计、杠杆等实验仪器,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

(3)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分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胡克定律的正确性,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3. 材料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

(2)实验原理:利用拉伸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实验仪器,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3)实验方法:通过拉伸、压缩等试验,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4. 振动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振动的基本理论,验证振动方程。

(2)实验原理:利用单摆、弹簧振子等实验仪器,研究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验证振动方程。

(3)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振动系统的参数,测量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分析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振动方程的正确性,研究振动的基本理论。

5. 流体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流体流动规律。

(2)实验原理:利用风洞、水槽等实验仪器,研究流体流动特性,验证流体流动规律。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篇一: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全)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实验十三冲击实验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12 6 9 12 16 19 23 32 37 41 45 47 49 53 59 62 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mm 实验前2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E?Fl(l)A=实验后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3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4篇二: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一、拉伸实验...............................................................................2 二、压缩实验...............................................................................4 三、拉压弹性模量E 测定实验...................................................6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8 五、扭转破坏实验....................................................................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15 八、压杆稳定实验. (18)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目的:见教材。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力学试验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力学试验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研究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

1. 拉伸试验: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2. 压缩试验:测量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压强度。

3. 弯曲试验:测量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弯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测量仪器等。

2. 实验材料:钢棒、铜棒、铝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拉伸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拉伸,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2. 压缩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压缩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压缩,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3. 弯曲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弯曲,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拉伸试验:(1)材料:钢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600MPa。

(3)结果分析:钢棒在拉伸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拉性能。

2. 压缩试验:(1)材料:铜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200MPa。

(3)结果分析:铜棒在压缩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压性能。

3. 弯曲试验:(1)材料:铝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150MPa。

(3)结果分析:铝棒在弯曲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弯性能。

力学小实验弹簧实验报告

力学小实验弹簧实验报告

力学小实验弹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弹簧的拉伸与弹性恢复实验目的:1. 观察弹簧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研究弹簧的弹性特性;2. 探究拉伸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弹簧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材料,它可以在受力后产生形变,并且在去除外力后会恢复到原状。

实验中使用的弹簧为一根细长的金属丝弯成的螺旋状,在一段长度范围内具有线性弹性。

即拉伸弹簧一定长度时,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实验器材:1. 弹簧;2. 弹簧挂钩(两个,分别用于挂弹簧的两端);3. 弹簧架(用于支撑弹簧);4. 拉力计。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挂在弹簧架的两个挂钩上,使其悬空;2. 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一个拉力计,准备记录拉力;3. 慢慢用手拉伸弹簧,记录拉力计上显示的拉力数值;4. 测量拉伸弹簧后的长度,用尺子或卷尺测量;5. 逐渐增加拉伸力,分别记录拉力计的读数和弹簧的伸长量,直到弹簧变形产生明显变化;6. 缓慢减小拉力,记录每个拉力对应的弹簧伸长量;7. 完成实验后,恢复弹簧原状,取下拉力计和弹簧。

实验数据处理:1. 绘制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曲线图,观察二者的关系;2. 计算每个拉力对应的弹簧伸长量的平均值;3. 计算拉力与平均伸长量的比值,得到弹簧的弹性常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曲线图,发现拉力与伸长量呈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弹簧的弹性常数,即单位伸长量所需的拉力。

实验结果表明,弹簧的拉伸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即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此外,弹簧的弹性恢复也得到了验证,即在去除外力后,弹簧会恢复到原始的长度。

实验结论:1. 弹簧的拉伸力与伸长量之间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2. 弹簧具有较强的弹性恢复能力,去除外力后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3. 弹簧的弹性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得到。

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误差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例如拉力计和尺子的刻度误差;2. 弹簧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非均匀材料或弯曲不规则等,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3.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精确也可能引入误差。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力学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力学实验,学习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它的实际应用。

实验器材:1. 弹簧秤2. 测量尺3. 硬质平面4. 物体(如砝码)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 F 对物体的加速度 a 产生以下关系:F = ma,其中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硬质平面放置桌面上,并确保其水平放置。

2. 将弹簧秤固定于硬质平面上。

3. 将物体(如砝码)挂在弹簧秤上,使其自由悬挂,并记录下物体的重力质量(m)。

4. 轻轻拉开弹簧秤,使物体在弹簧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并记录下弹簧秤的示数(F)。

5.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a)。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示例数据:物体质量(m)= 0.5 kg弹簧秤示数(F)= 10 N由于 F = ma,可以计算出 a = F/m代入数据,得到 a = 10 N / 0.5 kg = 20 m/s²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为 20 m/s²,符合力学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与改进:1. 弹簧秤的示数可能受到回弹力的影响,因此在记录示数时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产生额外误差。

2. 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时,如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可以尝试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以减小这种误差。

3. 实验中可以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由于人为误差或仪器误差引起的偏差。

实验扩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复实验并记录数据,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2. 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物体的质量保持恒定,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3. 尝试进行倾斜平面实验,通过改变平面的倾斜角度,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情况,并计算出斜面上的摩擦力。

力学方面实验报告

力学方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功、能等;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力的测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天平等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2. 功和能的测量:通过测力计、速度传感器等测量功和能;3. 材料力学实验:通过拉伸、压缩、弯曲等实验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4. 动力学实验:通过滑块、斜面等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2.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3. 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速度;4. 拉伸试验机:用于进行拉伸实验;5. 压缩试验机:用于进行压缩实验;6. 弯曲试验机:用于进行弯曲实验;7. 滑块、斜面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3)分析测量结果,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功和能的测量(1)使用滑块和斜面进行实验,测量物体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功;(2)使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速度;(3)分析测量结果,验证功与能的关系。

3. 材料力学实验(1)进行拉伸实验,测量材料的抗拉强度;(2)进行压缩实验,测量材料的抗压强度;(3)进行弯曲实验,测量材料的抗弯强度;(4)分析测量结果,验证材料力学理论。

4. 动力学实验(1)使用滑块和斜面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2)使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速度;(3)分析测量结果,验证动力学理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2. 功和能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物体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3. 材料力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均符合理论计算值。

4. 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运动规律符合动力学理论。

中学物理力学的实验报告(3篇)

中学物理力学的实验报告(3篇)

中学物理力学的实验报告中学物理力学的实验报告(3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物理力学的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物理力学的实验报告1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

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

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

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

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

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答: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力学实验报告总结

力学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力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力学实验,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杠杆原理实验2. 力与运动实验3. 惯性实验4. 弹簧测力计实验5. 摩擦力实验三、实验过程1. 杠杆原理实验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包括杠杆、砝码、支架等;(2)调整杠杆平衡,测量力臂长度;(3)改变砝码位置,观察杠杆平衡状态;(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杠杆原理。

2. 力与运动实验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包括小车、滑轨、计时器等;(2)将小车置于滑轨上,记录小车初始速度;(3)施加力使小车加速运动,记录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4)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3. 惯性实验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包括小车、砝码、滑轨等;(2)将小车置于滑轨上,记录小车初始速度;(3)施加力使小车加速运动,观察小车运动状态;(4)分析惯性原理。

4. 弹簧测力计实验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包括弹簧测力计、砝码、支架等;(2)调整弹簧测力计,使其处于平衡状态;(3)改变砝码质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4)分析弹簧测力计原理。

5. 摩擦力实验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包括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等;(2)将小车置于木板上,记录小车速度;(3)施加力使小车运动,观察小车速度变化;(4)分析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杠杆原理实验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原理的正确性,即力臂与力成正比。

实验结果表明,当力臂越长,所需的力越小,杠杆越容易平衡。

2. 力与运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当施加力使小车加速运动时,小车速度随时间增加,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3. 惯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

当施加力使小车加速运动时,小车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但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小车会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4. 弹簧测力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砝码质量成正比。

力学扭摆的实验报告

力学扭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扭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扭摆的周期与转动惯量的关系。

3.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4. 提高对物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扭摆实验是利用扭转振动来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当物体绕固定轴扭转时,由于弹簧的恢复力矩,物体将进行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M = Kθ,其中K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设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角加速度为α,根据转动定律,M = Iα。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则有Kθ = Iα。

由此可知,角加速度α与角位移θ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其角加速度α与角位移θ之间的关系为α =-ω²θ,其中ω为角速度,ω = √(K/I)。

扭摆的周期T与角速度ω之间的关系为T = 2π/ω。

因此,只要通过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和K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外一个量。

三、实验器材1. 扭摆仪2. 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金属细长杆3. 游标卡尺4. 米尺托盘天平四、实验步骤1. 将扭摆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调整水平,确保扭摆的平衡。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金属细长杆的几何尺寸。

3. 使用米尺托盘天平称量各物体的质量。

4. 将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金属细长杆依次放置在扭摆仪的金属载物盘上。

5. 观察并记录扭摆的摆动周期T。

6.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各物体的转动惯量I。

7.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分析误差来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金属圆筒:质量m = 0.200 kg,半径r = 0.020 m,周期T = 4.56 s。

转动惯量I = (1/2)mr² = (1/2)×0.200×(0.020)² = 2×10⁻⁴ kg·m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材料拉伸数据)
实验前材料截面I
do(mm)
截面Ⅱ
do(mm)
截面Ⅲ
do(mm)
最小
直径do
最小横截
A
(mm2)
原始标距长
度L
(mm)低

实验后
断口(颈缩)出最小直径d
1
(mm)
断口(颈
缩)
最小面积
A
1
断后标距长
度L
1
(mm)


机械性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屈服载荷 P
s
(KN)
能最大载荷 P
b
(KN)
屈服极限ζ
s (MP
a
)
强度极限ζ
b (MP
a
)
塑性指标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低碳钢铸铁



P
L P
L




材料压缩数据
试件尺寸低碳钢铸铁



能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直径d
0(mm)
屈服载荷 P
s
(KN)
最大载荷 P
b
(KN)
高度h
0(mm) 屈服极限ζ
s
(MP
a
)
面积A
(mm2)
强度极限ζ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P
L P
L




思考讨论题
1.参考试验机绘出的拉伸图,分析从试件加力至断裂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相应于每一阶段的拉伸曲线的特点和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由拉伸实验测定的材料机械性能在工程上有何实用价值?
3.为什么铸铁试件压缩时沿450的方向破裂?
4.由低碳钢和铸铁拉伸与压缩的试验结果,归纳整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
性能及破坏形式?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扭转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



能实验纪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材料低碳钢铸铁屈服扭矩T
S
(N.M) 直径
d 0(mm)
最大扭矩T
b
(N.M)
屈服扭转角0
截面积
A 0(mm)
最大扭转角0
屈服极限η
s
(Mp
a

标距长度L0(mm) 强度极限η
b
(Mp
a

材料低碳钢铸铁
断口
形状
思考题
1.试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断口为何不同?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梁的弯曲正应力测试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几何尺寸及参数
梁横截面高度h(mm) 梁长度L(mm)
梁横截面宽度布
梁中段a2(mm)
b(mm)
梁左右段
弹性模量E(Gpa)
a1(mm)
屈服极限ζs(MP)
应变片编号i 1 2 3 4 5 应变片位置Y i(mm)
试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应变片编号i 1 2 3 4 5 实验值Δζi实
理论值Δζi理
误差Δβi
应力分布图
1
2
3 ó
4
5
Y
思考题
1.试分析理论值和实验值误差的原因?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材料弹性模量E的影响?
测试纪录
应变片编号 1 2 3 4 5
P(N) ε
1
μ
ε

ε 1
ε 2

ε 2 ε 3

ε 3
ε 4

ε 4
ε 5

ε 5
P0=
P1=
P2=
P3=
P0=
P1=
P2=
P3=
△P= (N) △ε1= △ε2= △ε3= △ε4= △ε5=
力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弯扭组合主应力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实验记录数据
表1.试件尺寸及装置尺寸
试件材料弹性模

E(GP
a
)
泊松

μ
圆管外

D(mm)
圆管内

d(mm)
点m到端
点的距离
l(mm)
扇臂的
长度
a(mm)
抗弯截面系数
()
D
32
d
D
W
4
4-
π
=
(mm3)
抗扭截面系数
W
2
W
t
=
(mm3)
表2.测定m 点的应变ε实验记录
P(N) ΔP(N) 测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ε
-45°
×10-6 Δε
-45°
×10-6 ε

×10-6
Δε

×10-6 ε
45°
×10-6 Δε
45°
×10-6
ΔP = (N)
Δε
-45°

×10-6
Δε

= ×10-6
Δε
45°

×10-6
五、计算结果主与理论值比较 1.实测值
(1) 计算测点m 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2.理论值
(1) 计算测点m 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
222
1T M M W
21
∆+∆±∆σ∆σ∆=
= = MPa ⎪⎭

⎝⎛∆∆-α∆-M T tg 211==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