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
手术后肠梗阻护理措施
一、引言手术后肠梗阻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产生较大影响。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手术后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肠梗阻的护理原则1. 早期发现: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肠梗阻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综合治疗:针对肠梗阻的原因,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促进肠功能恢复。
5. 生活护理: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照顾,预防并发症。
三、术后肠梗阻的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等情况。
(2)定期检查腹部体征,如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等。
(3)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等指标,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 药物治疗(1)禁食:术后肠梗阻患者应暂时禁食,减轻肠道负担。
(2)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管,将肠道内的气体、液体排出,减轻腹胀。
(3)抗生素:预防感染,如使用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4)促进肠蠕动药物:如山莨菪碱、多潘立酮等,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梗阻症状。
3. 物理治疗(1)腹部按摩: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梗阻症状。
(2)低频电疗:使用低频电疗仪器,刺激肠道蠕动,缓解肠梗阻症状。
4. 饮食护理(1)禁食期间,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禁食期间,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等指标,调整补液方案。
(3)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再过渡至半流质、普通饮食。
5. 生活护理(1)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减轻腹部压力。
(2)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照顾,如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等。
(3)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6. 心理护理(1)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护理心得
本组 研 究对 象 为我 院 2 0 0 7年 6月 1日至 2 0 1 2 年6 月 1日期
1 . 2 . 5 营养护 理和饮食 护理
患者在禁 食期 间应该补充 水分 ,
间所收 治的根 治性膀 胱切除 术后肠梗 阻患者 ,共 5 2 例 ,其 中 ,男 以维持 其体 内 的酸碱 平衡 。对于 体弱 的老 年 患者则 可 以给予 其必
食品。 2结果
合并 糖尿 病和 心脑 血管 疾病 的患 者为 7例 。所有 患者 在临床 确诊 用 一 些流质 或 半流质 食物 ,饮 食清淡 ,避 免进 食 牛奶或 者油 炸等
之 后均进 行根 治性膀 胱切除 术。
1 . 2 护理方 法
1 . 2 . 1 心理 护理 根治性 膀 胱切 除术 是临床 中较 为大 型 的手
本 组研 究 中所有 的 患者经 过禁 食 、营 养 支持 、有效 的 术对 患者 造成 的创 伤较 大 ,术后 恢复 时 压 、灌 肠 以及 抗 生素 和生 长抑 素等 非手术 治 疗 以及精 心、科 学 的 间较 长 ,再加 之患 者术 后发 生肠梗 阻 等并 发症 ,使患 者不 可避 免 护 理后均 痊愈 出院 ,且 无明显 并发症 发生 。
的 出现不 同程度 的消 极和 恐惧 心理 …。此 时,护 理人 员应 该多 与
3 讨论
患者 进行 沟通 和交 流 ,积 极倾 听 ,使其 从根 本上 消除 心理 压力和
争取 早 日康复 。
腹部 外科手 术之 后 ,患者 的腹 腔脏 器经 常发 生粘 连 ,这 是 临
不安 心理 ,从 而树 立战胜 疾病 的 勇气和 信心 ,积 极 的配合 治疗 , 床 中 非常 正常 的生理 反应 根 治性 膀胱切 除 术 的手术 时间较 长 、
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tL2
ZU
0.301 5.241 0.045 0.453 5.412 0.053 0.295 0.555 191.9
P
09109
0989 098.1 09232 0901 0921 09218 0928 09.9 0929
后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并对术后发生肠梗阻的
危险因素
因素和 因素分析0
hecis treated with roUoUa raticai cystectomy cnCcv the assistanca of roUois was analyzed. AccorVina to
presectatiou of postooerative intestinai oUstmctioo , they were divined inte postooerative intestinai oU-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d thd ask factorn of intestinai oUstmctiou aftdn radicai cystecto my rnida the assistaaca of roUoisant its narsina intervectious. Methodt Clinicai date of 102 pa-
of dianetcs, histora of
andominai skraey , historyof preooerative caemotherany , preooerative
serum aldumin CeC, strcicai methoUt, opcdtion timc , intraooerative dlooU transfusioo , intraooerai
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普外科开腹手术是目前治疗很多腹部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然而术后功能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功能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下面我们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手术相关因素1.手术创口感染手术创口感染是术后功能性肠梗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创口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引起肠周组织粘连和瘢痕形成,从而增加肠粘连和梗阻的风险。
在手术前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手术方式和范围不同的手术方式和范围对术后功能性肠梗阻的发生有不同的影响。
盆腔手术和切除术会使肠道更容易产生粘连,增加梗阻的风险。
在选择手术方式和范围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谨慎选择。
3.手术时间长时间的手术操作会增加术后功能性肠梗阻的风险,因为长时间的手术操作会导致肠道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肠道瘀血和缺血,从而增加肠道粘连和梗阻的可能性。
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对于预防术后功能性肠梗阻非常重要。
1.年龄年龄是影响术后功能性肠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的弹性和活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增加肠道粘连和梗阻的风险。
年龄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功能性肠梗阻,需要更加重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2.既往肠道疾病史患者既往有肠道炎症性疾病、肠梗阻、手术史等情况的话,术后功能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
这些患者的肠道组织常常已经出现了粘连和瘢痕,再次进行开腹手术会使肠道更加脆弱,容易产生梗阻。
对于这类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开展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3.合并疾病合并疾病是术后功能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免疫和循环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合并疾病进行充分评估,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及处理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肠梗阻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肠梗阻指的是肠道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了解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手术操作本身可能会引起肠梗阻。
手术过程中,肠道可能会受到牵拉、挤压,导致肠管的蠕动功能暂时减弱或丧失。
尤其是在腹部手术中,如胃肠道手术、妇科手术等,操作范围靠近肠道,更容易影响肠道的正常运动。
其次,腹腔内的炎症和粘连也是常见原因。
手术后,腹腔内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渗出物会导致肠管之间、肠管与腹壁之间发生粘连。
这些粘连可能会使肠管扭曲、成角,从而阻碍肠道内容物的通过。
再者,肠道的血运障碍也可能引发肠梗阻。
手术中如果损伤了肠道的血管,或者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等情况,导致肠道供血不足,肠壁肌肉的收缩和蠕动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引发肠梗阻。
另外,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活动量减少,使得肠道的蠕动减缓。
同时,由于疼痛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减少进食,这会导致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减少,刺激肠道蠕动的因素减弱,也容易引发肠梗阻。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患者本身存在肠道的基础疾病,如先天性肠道畸形、肠道肿瘤等,手术后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或复发,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对于手术后出现的肠梗阻,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医生会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如听诊肠鸣音、触诊腹部有无包块和压痛等。
此外,还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腹部 X 线、CT 检查等,以了解肠道的情况。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大多数术后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首先,会让患者禁食、禁水,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28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8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后1年内患者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对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后1~12 个月,造口专科门诊复诊的28例泌尿造口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9例(32.14%)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分别为造口周围尿酸结晶3例(10.70%),造口周围皮炎2例(7.1%),造口黏膜渗血2例(7.1%),尿路感染2例(7.1%)。
结论:临床护士应重视泌尿造口手术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开设造口专科门诊的延续性护理能及时解决非住院期的造口并发症,同时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膀胱癌;泌尿造口;并发症;对浸润性和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是最可能治愈的方法[1]。
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Bricker术)曾一度是应用最普遍的尿流改道方式,至今仍为成人永久性尿流改道的常用术式[2]。
这种手术方式拯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改变了患者正常的排尿方式,术后腹壁造口(俗称为泌尿造口)终身存在和佩戴泌尿造口袋收集尿液[3],一旦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院造口专科门诊于2008年6月-2011年12月对28例泌尿造口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施行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Bricker术)患者28例,其中女3例,男25例,年龄39~86岁,中位年龄62.5岁。
1.2 方法预约膀胱癌施行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Bricker术)的28例泌尿造口患者于术后1~12 个月,到造口门诊复诊。
由出诊的护士对每例患者进行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3 讨论3.1 尿酸结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尿酸结晶是泌尿造口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形成尿酸结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将碱性尿液内的尿酸分解成结晶,依附在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上。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肠梗阻1例护理体会
塑 h i
! ! ! ! ! ! : ! ! ! ! ! :
: 一 ! ! : 丝 三
・
5 7 3 ・
4 一 视 同仁 , 把每一位献血者都视为“ 最尊贵的客人” 来 对 待 这 是 员 工 常 常 容 易 忽 略 的环 节 , 在 日常 培 训 当 中 , 应 当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情 化 、 人情化 、 个性 化服 务 , 为 采 供 血 事 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打
下坚实的服务基础 。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7 . 0 8 )
膀胱全切 回肠膀胱术后肠梗 阻 1 例护理体会
杨 燕
首钢 医院泌尿 外科 ,北 京 1 0 0 0 4 1
要时进行家访 ; 应 当 为 献 血 后 的 用 血 者 报 销 血 费 提 供 更 多 方
便条件 , 如 尝 试 血 费 在 医 院直 接 报 销 , 然 后 血 站 再 和 医 院 进 行
工作当中 , 员工 应 当 为献 血 者提 供 整 洁、 卫 生 的 献 m 环 境, 注意保持态度友 善 、 语言文 明规范 、 着 装 得 体 。 同时 , 注 意 为未曾进餐的人 主动送 上一 杯饮 品和食 品 , 让 每 一 位 献 血 者
都 能 体 会 到 宾 至 如 归 的感 觉 。
6 察言观色 , 用 眼神 表 达 对 献 血 者 的 关 爱
结算 , 或者进 一步 简 化报 销 手续 、 工 作 日 随 时 能 够 报 销 血 费
等。
综上所述 , 要 想 把 星 级酒 店 的 超 前 、 先 进 的 服 务 理 念 完 全 融人到采血服务 当中, 人 是 最 关 键 的 因 素 之 一 。为 此 , 采 供 血
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应急预案
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应急预案引言术后并发症是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一种特别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并发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的某一部分被阻塞,导致粪便或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消化道。
若不及时处理,术后并发肠梗阻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于术后患者,特别是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症状和危害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症状常包括腹痛、腹胀、呕吐、便秘、停止排气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表明术后可能发生肠梗阻,特别是在腹部手术后。
如果不及时处理,肠梗阻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应急预案第一步:及时评估和确认症状当患者出现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症状时,首先需要进行评估确认。
医护人员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疼痛部位、伴随症状等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
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B超、X光等,以帮助确认诊断。
第二步:保持患者禁食及恢复肠功能一旦确认患者出现术后并发肠梗阻,应立即停止患者的进食,保持禁食,以减少肠道负担。
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静脉输液,补充患者的体液和电解质; - 利用引流管:如胃肠引流管,以减轻肠道的压力,降低肠道胀气; - 使用开塞露或轻泻药:有选择地使用开塞露或轻泻药,以帮助排除肠道的粪便。
第三步:积极处理肠梗阻术后并发肠梗阻需要积极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 -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肠梗阻,可尝试保守治疗,如拍打腹部、采用换气体位、应用肠道通气药物等; - 导管插入:对于较为严重的肠梗阻,可以考虑插入胃肠引流管或者支架,以减轻肠道的压力; -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解除肠梗阻。
第四步:监测和观察在处理术后并发肠梗阻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尿量等指标,并观察其腹部压痛、腹胀、呕吐等症状的变化。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附740例报道)
0 . 0 2 5 ) , 体重指数偏低( 中位体重指数 2 3 . 2 k g / m 强 2 3 . 9 k g / m , P= 0 . 0 0 6 ) ; 相对于接受输 尿管皮肤 造 口的患者 ,
接受 回肠膀胱尿流改道 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更 高 [ 1 3 . 2 %( 6 6 / 5 0 0 ) 6 . 7 %( 1 6 / 2 4 0 ) ,P=0 . 0 0 8 ] ; 行盆腔 淋巴 结清扫 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高于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 [ 1 2 . 2 %( 7 7 / 6 3 2 )v s .4 . 6 %( 5 / 1 0 8 ) , P= 0 . 0 2 1 ] 。发 生肠梗阻 的患者平均住 院时间更长 ( 中位住 院时间 2 4 d u s . 1 7 d , P: 0 . 0 0 0 ) 。术后肠 梗阻 与性别 、 既往腹 部手术 史、 术 前血红蛋 白和肌酐水平 、 美 国麻醉师协会 ( A 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 y o f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i s t s , A S A) 评分 、 手术时间 、 出血量 、 异体输血 、 开放 或腹 腔镜手术 、 术后 入监 护室 、 肿 瘤分期 等 因素均 无相 关性 。多 因素 回归 分析 显示 , 年龄 ( O R值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1 6 7 X. 2 0 1 5 . 0 4 . 0 1 6
R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t he de v e l o p me nt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r a l y t i c i l e us a f t e r r a d i c a l c y s t e c . t o m y:a r e p o r t o f 7 4 0 c a s e s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护理对策
膀胱肿瘤是 泌尿 系统 最常 见 的恶 性肿 瘤 ,全 膀胱 切除
肠 膀胱近端 关 闭 ,将 切断 的 回肠 远端 关 闭 ,行端 端 吻合 , 在距 回肠膀 胱近端 闭合 缘处 的 系膜 缘肠 壁上 作 一小 切 口, 先将 左侧输 尿管单 J 管通 过此 切 口引入 回肠膀 胱腔 内 ,并 自回肠远端 引出 ,纵行剖 开输尿管 ,将输 尿管 断面 与 回肠 膀 胱切 口间断全层缝合 ,同样方法 行右侧 输尿 管 回肠 膀胱 吻合 术 。回肠膀 胱 内置 引流管一根 引 出 ,在右髂 前上 棘与 脐连 线 中点处作 直线约 2 c m 的圆形 切 口,切开 该处 的肌 肉 腱膜 ,直达侧后 腹膜 ,缝扎 止血将 回肠膀胱 经此 通道拖 出
全膀 胱 切 除 回肠 代 膀 胱 术 预 防术 后 肠 梗 阻 的护 理 对 策
杨 娟 金 宗 兰
合肥 2 3 0 0 2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病区 ,安徽
【 摘
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 回肠代膀胱术预防术 后肠梗阻护理 对策。方法 :对全 膀胱切 除回肠代膀 胱术预 防术
a n d B r i c k e r o p e r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We r e v i e w a n d s u mma r i z e c o u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4 3 c a s e s wh o g o t p r e v e n t i v e n u r s i n g c a r e o f b o w e l o b - s t r u c t i o n ft a e r r a d i c l a c y s t e c t o my a n d B r i c k e r o p e r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4 0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o f r a d i c l a c y s t e c t o my a n d B r i c k e r o p e r a t i o n
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解答
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解答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腔内的内容物受阻,无法正常通过肠道的状况。
它可以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腔内被物质或者器质性病变所阻塞,如肿瘤、粪石等。
功能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蠕动异常或神经系统的紊乱所导致。
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安全和尽早康复。
以下我们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的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一、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有哪些?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频繁记录并与基线数据进行比较。
异常体温、血压升高或下降、脉率异常快或慢、呼吸变浅或快等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征象,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胸部听诊有肺部感染征象等。
定期检查术后切口是否存在红肿、渗液、局部热等感染征象。
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注意排尿和排便的频率、颜色、量和质地等。
排尿和排便异常(如尿量减少、尿液浑浊、排便困难、腹胀等)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二)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羟考酮等)、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和局部镇痛药。
根据患者需要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采用静脉、肌肉或口服给药。
此外,可采取一些非药物方法来辅助镇痛效果,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术后不适。
(三)管理和监测排泄功能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频率、质地、颜色和气味等。
如果患者出现排便困难、腹胀或其他不适,及时报告医生。
监测患者是否能够正常排气,观察腹部是否有隆起和压痛。
如果患者出现排气障碍或肠胀气的症状,如腹胀、呃逆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及时采取措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如口服清液饮食、行走、尽早拔除胃管等。
术后并发肠梗阻护理措施
一、引言术后并发肠梗阻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肠梗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手术操作、术后粘连、感染等。
因此,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二、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注意患者的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了解患者病情进展。
(3)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如腹壁紧张、压痛、反跳痛等,判断肠梗阻程度。
2. 饮食护理(1)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肠道负担。
(2)禁食期间,可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3)禁食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禁食解除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情况,了解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2)观察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变化,评估病情改善情况。
(3)定期进行腹部检查,如听诊、叩诊等,了解肠鸣音、腹壁紧张度等。
4. 药物护理(1)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解痉、镇痛等药物治疗。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心理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
(2)讲解肠梗阻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6. 生活护理(1)保持患者床单位整洁、舒适,定期更换床单、被褥。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患者感冒。
(3)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洗漱、进食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预防感染: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交叉感染。
(2)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
(3)预防肠粘连: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
三、总结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
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卢少芬;吴燕萍【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24(48)8【摘要】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RC)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行L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术后发生肠梗阻的1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LRC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总结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LRC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5.630、14.404、6.965、8.979、9.892,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是LRC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967、0.419、0.918、0.793、0.607,P<0.05)。
结论:高龄、肥胖、术后活动量少易导致LRC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
因此,临床需重视其危险因素,术前需筛选出高危患者,做好预防性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总页数】4页(P999-1002)【作者】卢少芬;吴燕萍【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相关文献】1.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2.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3.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4.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5.膀胱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8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为造 1 : 3 周 围尿 酸结 晶 3 例 ( 1 0 . 7 0 %) ,造 口周 围皮炎 2 例 ( 7 . 1 %) ,造 F I 黏膜 渗血 2 例( 7 . 1 %) , 尿 路感染 2 例 ( 7 . 1 %) 。结论 :临床护士应 重视 泌尿造 1 3 手术 患者 的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 理。开设造 口专科 门诊的延续性 护理能及时解决非住 院期的造 1 : 3 并 发症 ,同时有利于预 防各 种
本组 2 4 例患 者应用恩度 加顺铂讲 来应用 于腹腔引 流化
创 技术 ,能够方便 、安全 、清洁 引流 ,便 于控 制 ,对患者 日 常生活影响不大 ,通过护理完成治疗 的 目的。恩度 与顺 铂应
避免 呕吐物误人食道 ,减少不 良气味刺激 ,开窗通风 ,观察 疗 腹水 ,通过反复腹腔 给药从而减轻 患者 的痛 苦 ,是一 种微
【 摘要 】 目的 :探讨膀胱 癌患者全膀胱 切除 回肠导 管术后 1 年 内患者造 1 : 3 及其周 围皮 肤并 发症 的发 生情况。方法 :对膀胱癌 患者全膀
胱切 除 回肠导 管术 后 1 ~ 1 2 个 月 ,造 F I 专科 门诊 复诊 的 2 8 例泌尿 造 1 3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 :发现 9 例 ( 3 2 . 1 4 %)患者出现 了并发症 ,分 别
3 . 1 尿酸结 晶发 生的原 因及护 理措施
尿酸结 晶是泌 尿造
3 . 3 . 3 . 1 恶 心 、呕吐 的护理
化疗 前应用止 吐药物 ,一旦 发
管的生成和肿瘤的生长 。
生 恶心 呕吐 ,护士 应及 时清理呕 吐物 ,协助 患者保持 清洁 ,
呕 吐物 的量 、色 、性质 ,患者 有无水 电解质紊乱发生 ,同时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直肠膀胱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直肠膀胱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1],其中部分患者采用了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直肠膀胱术,由于此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以麻痹性肠梗阻最为常见[2]。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7~81岁,平均68.8岁。
术前均行B超、CT、膀胱镜检查,病理诊断确诊浸润性膀胱癌。
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术前严格肠道准备3d。
1.2 手术方式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常规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切断,近端结肠左下腹壁造瘘,将双侧输尿管内留置硅胶导管并种植于乙状结肠近端,乙状结肠断端封闭,留置腹腔引流管及盆腔引流管,直肠留置肛管。
2 结果本组2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肛门无排气、无排便症状且超过5 d。
其中2例患者出现溢出性呕吐症状,呕吐物为墨绿色,量较多。
经及时处理后均安全渡过了围手术期。
3 护理措施3.1 观察生命体征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去枕平卧6 h以上。
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每l5~30 min巡查患者并准确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患者出现呕吐并有休克征兆,应及时对症处理。
同时要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以及24 h出人量,持续记录直至肛门排气后,胃肠蠕动恢复正常[3],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病情判断信息。
3.2 胃管护理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定义为术后腹胀,肠鸣音极弱或消失,肛门未排气时间超过5d[4],并有肠管扩张等肠梗阻影像学改变。
一旦判断患者出现肠梗阻,即对患者采取禁食、持续胃管减压,有效的持续胃肠减压在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尤为关键。
护士应保持胃管通畅,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详细记录及交接班。
本组患者中2例发生溢出性呕吐患者,予插胃管持续胃管减压,同时按医嘱予药物吗丁啉、莫沙必利、四磨汤等胃管灌人,经及时处理后,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8、11天恢复肛门排气,术后第l4、15天拔除胃管后均未再发生腹胀等症状,饮食逐步恢复正常。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time,blood loss, lymph node dissection, postoperative electrolyte and tumor staging were not signif 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patients without ileus.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is signif icantly related to age,BM I,and urinary diversion.
【关键词 】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 肠梗 阻 ; 尿流改道术 ; 危 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8.11.006
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肠梗阻的防治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肠梗阻的防治措施术后肠梗阻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肠腔阻塞,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术后肠梗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肠梗阻的防治措施。
一、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炎症反应、局部肠壁水肿炎症以及术后粘连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肠腔狭窄、肠壁纤维化、积液以及肠蠕动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肠梗阻。
二、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措施1. 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以及饮食习惯等。
通过做好术前评估,医务人员能够预先了解患者的肠道情况,避免术后梗阻的发生。
2. 术中操作规范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误伤、术野污染等不良情况,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此外,术中注意缝合技巧,并采用合适的缝线和缝合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3. 术后护理和康复术后护理和康复是预防和治疗术后肠梗阻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定期进行肠道通畅性检查。
同时,积极配合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恢复饮食,促进肠动力恢复,预防肠道积液和粘连的发生。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预防和治疗术后肠梗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抗炎药物、抗生素和止痛剂等药物,以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盆腔积液,促进肠道的通畅。
三、术后肠梗阻的处理措施1. 保持肠道通畅当术后肠梗阻发生时,首要任务是尽快保持肠道通畅。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胃肠减压、肠道冲洗和药物通便等方式来处理。
此外,对于严重的肠梗阻,可能需要行手术干预,如行肠道旁路术等。
2. 控制炎症反应术后肠梗阻往往伴随有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控制炎症反应成为处理肠梗阻的关键。
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抗炎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并避免感染的发生。
术后常见并发症之肠梗阻与缓解方法
术后常见并发症之肠梗阻与缓解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是让患者和医生都非常担心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的肠梗阻,并介绍有效的缓解方法。
一、肠梗阻的定义和病因肠梗阻是指肠道在某一部位发生不完全或完全的阻塞,导致胃肠蠕动受限,食物和液体无法通过。
肠梗阻的病因多种多样,如肿瘤、肠扭转、肠狭窄、炎症性肠病等。
二、肠梗阻的症状和诊断肠梗阻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等,慢性肠梗阻则可能出现慢性便秘、腹胀等。
诊断肠梗阻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三、肠梗阻的缓解方法1.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的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可能导致身体的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通常采用静脉输液方式。
2. 药物治疗:针对肠梗阻的病因和症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肠道感染,使用解痉药来缓解肠道痉挛等。
3. 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由于食物无法通过肠道消化吸收,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可采用经静脉或经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四、预防肠梗阻的措施1. 避免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伤害:手术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对肠道的损伤,以降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
2.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能引起肠道痉挛的药物,以减少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
3.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饮食的多样性,避免暴饮暴食,合理安排饮食时间。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等,也有助于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综上所述,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术后患者的管理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措施是缓解肠梗阻症状的重要方法。
此外,合理的预防措施也能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总之,通过严密的术后监测和积极的治疗方案,我们有信心减少肠梗阻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及紧急处理
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及紧急处理手术对于许多疾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肠梗阻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会引起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一系列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原因1、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肠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挤压和损伤。
这些创伤可能会导致肠道局部的炎症反应和水肿,使肠管狭窄,影响肠道内容物的正常通过。
2、腹腔粘连手术后,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粘连。
粘连的纤维束带可能会压迫或扭曲肠道,导致肠梗阻。
尤其是腹部多次手术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更高。
3、肠道麻痹手术中的麻醉药物、疼痛刺激以及手术应激反应等,都可能导致肠道的蠕动功能减弱或麻痹。
肠道蠕动减慢,内容物不能及时向前推进,容易积聚在肠道内形成梗阻。
4、异物残留在手术中,如果有异物(如纱布、缝线等)不慎遗留在腹腔内,可能会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
5、肿瘤复发对于一些因肿瘤而接受手术的患者,如果肿瘤复发并侵犯肠道,或者在手术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结节,也可能导致肠梗阻。
6、肠套叠手术后肠道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有时会出现肠套叠的情况,即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管内,引起肠梗阻。
7、电解质紊乱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等。
电解质紊乱会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增加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二、手术后肠梗阻的紧急处理1、禁食禁水一旦怀疑或确诊为肠梗阻,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避免梗阻进一步加重。
2、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减轻胃肠道的膨胀,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检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通过静脉补液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抗生素治疗肠梗阻时,肠道内细菌容易繁殖并移位,引发感染。
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术后护理问题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梗阻后血运障碍,术前、术中体液丢失,胃肠减压有关3、焦虑或恐惧: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4、导管滑脱的风险:与管道固定方法不当及活动时未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导致管道牵拉有关。
5、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出血、腹腔感染、肠粘连、肠瘘.、肠坏死等。
二、术后护理措施1、疼痛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感。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疼痛加重时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止痛药。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遵医嘱给予静脉内输入足够的液体及纠正酸碱失衡的药物,必要时从中心静脉内输入高营养液体,以补充足够的氮和热量,以促进康复。
3、焦虑或恐惧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讲解成功案例,以增强其信心。
4、导管滑脱的风险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排便异常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适当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下床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休息时可在床上环形按摩腹部。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6、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及时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早期活动(床上做起、下地活动),以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其中肠瘘一般发生在术后的3-5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腹胀,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疼痛周围红肿,继而出现脓性渗出液,引流液为肠内容物或有粪臭味,以此确定为肠瘘。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