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古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古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朝: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⑴闻:听见,看见。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初中语文 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

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

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及注释】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 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一: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 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朝代:唐代作者: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⑴闻:听见,看见。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家家阖户皆应战。

愁闻一夜发三川,胆落龙门泪满川。

当朝已过三十载,幸逢岁稔九华年。

欲写彭城应接处,先悲庐山谪仙颜。

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人人都赶去应战。

听说一夜间发动了三个军区,胆战心惊哭泣满脸。

我这朝代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幸遇到人丰收的九华年。

我想写彭城应接的情景,但我先要把因为庐山谪居而悲伤的感受倾诉出来。

此意应在当晚闻到消息后,对疆土上一片动荡的状态感慨万千。

作者以庐山谪仙颜自居,与中国境内的局势相比,深受其动荡动之于情的影响,苦涩的悲伤化为一泓感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化险为夷,心系国家。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一: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解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解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解释一、作者介绍杜甫呢,那可是唐朝超有名的大诗人。

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好多都反映社会现实,风格也比较沉郁顿挫,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不太一样,充满了狂喜之情。

二、古诗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注释1.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2.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 涕:眼泪。

4. 却看:回头看。

5. 妻子:妻子和孩子。

6. 漫卷:胡乱地卷起。

7.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8.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巴南区。

9.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巫山县东。

10. 襄阳:今属湖北。

11.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四、翻译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激动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天我要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的春光和家人一起返回家乡。

就想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直奔洛阳。

五、赏析1. 情感表达这首诗啊,那感情特别浓烈。

开头听到消息就涕泪满衣裳,这是一种突然而来的惊喜。

因为安史之乱持续了好多年,国家动荡不安,百姓受苦,杜甫自己也是颠沛流离。

现在官军收复失地,就意味着战乱有望结束,他能不高兴吗?然后看他描写自己的行动,漫卷诗书喜欲狂,那种抑制不住的喜悦通过这个动作表现得特别生动。

2. 画面感诗里描绘了好多画面。

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能想象出诗人在大白天高兴地唱歌喝酒,在美好的春光里踏上归乡之旅的画面。

而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把归乡的路线说得明明白白,就好像带着我们跟着他一起回家一样,特别有画面感。

3. 写作风格在杜甫的诗里,这首算是风格比较明快的。

不像他很多诗那样充满了对社会黑暗、人民疾苦的沉重描写。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一: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作品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剑外忽传收蓟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⑶。

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诗书喜欲狂⑸。

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

即从巴峡穿巫峡⑻,便下襄阳向洛阳⑼。

词语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白话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111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梓州时所作,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全诗情感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初闻”则承接这突然而来的消息,反映了诗人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不禁喜极而泣。

颔联以转作承,通过“却看”和“漫卷”两个动作,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反映出诗人一家在战乱中饱受的苦难,如今终于可以解脱。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这一“狂”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兴奋。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设想还乡的情景,白日里放声高歌,开怀畅饮,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与妻儿一同还乡。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喜悦,“放歌”“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想象自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经过襄阳,直奔洛阳。

这四个地名,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串联起来,营造出一种疾速飞驰的氛围,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明快爽朗,节奏轻快,情真意切,毫无半点修饰,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12 诗歌背景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也历经流离失所。

当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传来,长期漂泊在外、渴望安定的杜甫,自然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
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
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b/632htm,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
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
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
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
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