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电势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活动一:知识回顾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3.电势的定义式:,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4.等势面的特点:学习活动二:电势差[自主学习] 1:电势差(类比高度差)概念:.表达式:.矢标性:.特别提醒:电势差,必须明确是哪两点的电势差(或者是哪两个等势面间的)。
学以致用1、一个电荷量为1×10-5C的负电荷,在电场中A点的电势能为5×10-3 J,在B点的电势能为3×10-3 J,则(1)A 、B点的电势分别为多少?(2)AB间的电势差是多少?(设计目的:对各物理量正负号的应用)[自主学习]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推导:.表达式:.学以致用2、关于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差的大小由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的功和电荷的电荷量决定B.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功的多少由两点间的电势差和该电荷的电荷量决定C.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做的功是标量D.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自主学习]3:如何理解电势差与电势关系学以致用3.在电场中把一个电荷量为-6×10-8C的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3×10-5J,将此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4.5×10-5J,求:(1)A、C两点间的电势差;(2)取C点为电势零点时,A点的电势为多大.学情分析本章前面学习的概念太多,如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差等,概念多且抽象,概念间的关系也较复杂,再加上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以及正负号的物理意义等,给学生的学习构成很大困难。
本节的电势差,虽然学生在初中电学学习时已经了解概念,但本节教学是对概念的深化。
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电势定义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作为新知识(电势差概念)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体会收获的喜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
10.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10章第3节的内容,电场强度和电势都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两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场性质进行描述。
虽然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但通过静电力做功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
对于一般的电场,学生只要定性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就可以了。
对于匀强电场,可以要求了解它们的定量关系式,即在匀强电场中推导出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公式,并通过公式变形,用比值的方法指出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这在分析问题时是很有用的。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乘积。
同样,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什么等于两点间电势差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比值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
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势与场强无直接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注意分析,不要武断地下结论,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U= Ed的理解与应用2.电势、电势差及电场强度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U= Ed的灵活应用2.电势、电势差及电场强度间的关系【新课导入】下面以匀强电场为例讨论它们的关系。
【新课讲解】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推导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如图所示,电荷q 从匀强电场中的A 点移动到B 点,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AB U ,静电力做的功W 为多少?学生推导,得出结论:AB W qU =。
(2)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 ,电荷q 从A 点移动到B 点,静电力做的功W 还可以怎么求? 学生思考,上台板演:q 所受的静电力F qE =,因为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E 处处相等,所以电荷q 所受的静电力F 是一个恒力,静电力做的功W Fd qEd ==。
高中物理_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教材使用人教版物理选修3-1,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本章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电场的两大性质:能的性质和力的性质,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但通过静电力做功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因此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了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非匀强电场,只要求学生定性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对于匀强电场,也只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定量关系式即可。
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指的是 U=E·d— —d 为沿场强方向两点所在等势面间距离,其核心是注意公式,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注意d 为沿场强方向两点所在等势面间距离。
由于它还与电压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一定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关系,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好好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定性掌握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2.定量掌握匀强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过了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势差以及电场力所做的功,两种求电场力的功的方法学生也相对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是公式Ed U AB 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所以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寻找到关系,也体验推动的乐趣,然后再利用所建立起来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在各种图象d 不在电场方向时的处理,学生还是很难把握。
教学设计1.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使用人教版物理选修3-1,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本章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电场的两大性质:能的性质和力的性质,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但通过静电力做功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因此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了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非匀强电场,只要求学生定性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对于匀强电场,也只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定量关系式即可。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本章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电场的两大性质:能的性质和力的性质,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但通过静电力做功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因此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了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非匀强电场,只要求学生定性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对于匀强电场,也只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定量关系式即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能推导这个关系式。
2.会用U=Ed进行有关计算,明确d的含义。
3.定性把握非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看前面知识结构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课通过知识网络图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2.通过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推理、启发引导、分析推理,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应用。
4. 通过对电场力做功的两种不同方式的比较推导得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坚定思考探索物理的的信念,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
2.通过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中推理过程的逻辑美,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物理科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1.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Ed 的理解。
2.场强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教学难点】1.非匀强电场中,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性比较。
2.用关系式U =Ed 进行有关计算【学情分析】本班是理科尖子班,学生基础扎实,前面已经学过了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势差以及电场力所做的功,两种求电场力的功的方法学生也相对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是公式Ed U AB =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所以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利用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动手推导,建立起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然后再利用所建立起来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以达到帮助学生确认与理解上述关系的目的。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
新知形成 一、电势差与电场强度
规律(匀 强电场中
的关系
创设物理情 景。
U= Ed的 推导) 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式的推
导:
如图所示匀
强电场E中,已
知A B两点之间
的距离为d,电势
差为UAB,现有一正电荷q在电场
力作用下从A点沿电场方向移动 根据所学知
到B点。
识,用尽可 引导学生思
能多的方法 考,加深印
老师的分析 论。
思路。
培养学生
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
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 理性认识。
E大处φ一定高 E大处φ 一定低
所以,E大处φ不一定高;φ 高处E不一定大
问题2: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电势一定为零吗?反之又如何 呢?(若规定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点)
对中心点:E=0,φ ≠0 中心点:φ =0, E ≠0
B.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
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C.沿着电场线方向,经过任何相同
的距离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思考问题, 给出合理答 案并解释。
D.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
的方向
引导启发
二、电势与电场强度的 调动旧知
学生,得 出相关结
关系
问题1:电场强度大的地方 电势是否一定高?反之又如何 呢?
识,并跟随
导入
(可用电场线形象表
思路 聚焦注意
示)
回忆前几节 力。
②能的性质:电势(φ)、电势差(U) 课学的知
(可用等势面形象表 识。
示)
引发学生思
类比重力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并提 类比并思 考,把学生
问:
考。
快速带入课
描述静电场力性质的电场强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课后反思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课后反思我的同课异构公开课,应该和平时的大部分课是一样的,是平时课的一种真实反映,我想公开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应该提高的是自己经常出现的最可几的教学水平。
这节课如果说要有研讨方向的话,那么我想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与本质。
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公式推导,在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并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而后面较难的概念则在教师启发思维的基础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的信息量,从而更好的落实“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理念。
这一节课的总体结构安排,以复习电场和电势差的概念入手,引
出课题,引导学生从做功的两种表示方法推导它们之间的关系,注重
了前后知识的渗透和连贯性,适当地补充了诸如两个场强单位的统一性等课本外的知识,在整个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廷伸,注重
不断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
用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看书并展开讨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
探究注意引导思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
例题是在探究后有针对的精心设计,课后的总结使学生线条清晰。
课后我从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对着节课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但是因为想要照顾到全部的学生,可能我在上课时节奏会比较
慢,例题也会比较简单,另外上课板书较乱,不够整洁,没能达到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效果,除此之外,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没有单独设计学案,没有体现出同课异构的作用,希望以后可以改整完善。
《第十章 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观点及干系。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干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观点及干系,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干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电流表、电压表、电场强度演示器等。
2. 准备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以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变化。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干系,通过对这一课题的讲解,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场的基本观点和性质,并掌握如何根据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干系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 引入:起首,我们将通过一些基础的电场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们会讨论电势的观点,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电势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干系。
2. 理论知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观点,并诠释它们之间的干系。
我们将通过公式和图示来诠释这个干系,并展示如何应用这个干系来解决问题。
3. 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干系,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差之间的干系。
我们也会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4. 实例分析: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分析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干系。
这些实例将涵盖各种情况,包括匀强电场和非匀强电场,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干系的应用。
5. 小组讨论:最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理解,并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个干系。
这个环节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物理_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①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②会用关系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会推导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强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优秀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你学过哪些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2)这些物理量都可以描述电场的性质,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合作探究】(1)如图是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A、B是沿电场方向上的两点,其电势差为U,A、B之间相距为d。
现将一个电量为q的电荷由A移到B,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电场力所做的功?根据功的定义:WAB =根据电势差:WAB =结合两种计算方法UAB=(2)若在上面的讨论中A、B两点位于同一条电场线上,如果他们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如右图所示),还能得到以上结论吗?【学以致用】如图是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电荷如果沿着图示A 、B 运动,A 、B 之间的相距为l ,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思考与讨论】由d U E AB可以得到电场强度的另一个单位:伏【特】每米(V/m ),这个单位与前面学过的单位牛【顿】每库【仑】(N/C )相同。
请证明这一点。
【例1】对于公式U =Ed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B .在同一匀强电场中,a 点与b 点的距离越大,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C .公式中的d 是指a 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D .公式中的d 是a 、b 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例2】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 =4. 0×103 N/C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5cm 的A 、B 两点,两点连线与电场强度成30°角。
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四、课堂检测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七、教学反思学情分析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反思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反思《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反思《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反思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学习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材以匀强电场为例,介绍二者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本章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们分别描述了电场的两大性质:能的性质和力的性质.因此从教材地位来说,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起2.教材特点.内容较少,应用性强,在以后的许多问题中都会涉及本节知识的应用;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推导U=Ed的过程中要能够切实理解推导的条件,需要相关知识点(W=Fs,W=qU)方可完成推导.二.、本节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量关系,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会灵活运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让学生明白物理规律可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从理论上导出。
三、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场强与电势差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2.U=Ed及其成立条件。
四、学习的难点。
对公式U=Ed中d的理解及公式的正确运用五、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强调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别是描述电场这一事物的不同特性的物理量;2.然后把电场强度和电势依附于电场的基础上,借助于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这一动态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导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3.最后又通过分析、运用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所建立起来的关系的物理含义,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诱思探究三段式模式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本节课学习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材以匀强电场为例进行,介绍二者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本章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们分别描述了电场的两大性质:能的性质和力的性质.因此从教材地位来说,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起来.2. 教材特点.①内容较小 ,应用性强,在以后的许多问题中都会涉及本节知识的应用;②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推导U=Ed的过程中要能够切实理解推导的条件,需要相关知识点(W=Fs)方可完成推导。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推导出这个关系式并不难,关键是容易把 d指的是哪一块的距离弄错。
设计理念:回忆旧知,提出问题,引入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从计算电场力做功的两个公式推出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然后提问这个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公式中 d 的含义什么。
最后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目标:1、会推导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U=Ed。
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忆电场力做功的公式是什么?场强、电势、电势差都描述电场的性质,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关系、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推导它们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教师:场强与电势差有何定量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在匀强电场中它们间的关系.右图是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A 、B 是沿电场方向上的两点,其电势差为U ,A 、B 之间相距为d 。
现将一个电量为q 的电荷由A 移到B ,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电场力所做的功?(1)W =Fd =qEd(2)W =qU即得:U =Ed 或 E =U /d若A 、B 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如右图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得U AB =B A E q B A qE q W AB '⋅='⋅= 用d 表示A 、B 在场强方向上的距离AB ′,则上式可写为:U AB =Ed师生互动,得出总结结论: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乘积。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熟悉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公式的理解运用教学参考教参教师用书授课方法问题引领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知识点复习二、考点梳理基础例练(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电场线、等势面及电势高低的判断电场线是为研究电场而假想的理想模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实际路线,电场力在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上,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电场线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由力和初速度的方向决定,既可以与电场线重合也可以与等势面重合,一定要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例1 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10-6C的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J.已知A点的电势为-10 V,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1所示B.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2所示C.B点电势为零D.B点电势为-20 V考点梳理(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一)电势差1.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之差叫做______,也叫做电压,它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2.电场中A点的电势记作φA,B点的电势记作φB,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表示成U AB=________,B、A两点间的电势差表示成U BA=________.3.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则静电力做的功W AB=qU AB,该公式不仅适用于________,而且对________(或任何电场)也成立.教学教学二次备课过程设计变式训练1某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其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由M运动到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必定带正电荷B.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C.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D.粒子在M点的动能小于它在N点的动能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电荷Q 为圆心的某圆交于B、C两点,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点无初速下滑,已知q≪Q,AB=h,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gh.求:(1)小球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2)A、C两点的电势差.四、课堂小结(二)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________与这两点沿____________的乘积.公式表示为______.2.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________________与沿电场方向距离的比值,公式表示为________.也就是说,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________.3.由公式E=U/d得出的场强单位是________,以前学习的场强单位是________.。
高中物理_电势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势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势差”是高中静电场知识关于电场力做功特点、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势等概念与规律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高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电势差是比电势更有实际意义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方面使用更多的是电势差概念。
本节内容以电势概念为起点,再次运用类比的方法,把电势差与高度差进行类比引入电势差的概念,接着把电势差定义为“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交代了电势差正负的含义。
然后,从静电力在A、B两点间移动电荷时所做的功等于电荷在这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出发,导出静电力做的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 AB=qU AB,经过变形得到U AB=W AB/q,同时得出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再通过例题对电势差进行深化理解与巩固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有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等,概念多且抽象,概念间的关系也较复杂,再加上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以及正负号的物理意义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构成困难。
电势差即电压,学生在初中电学学习时已经了解电压概念,本节教学是对电压概念的深化。
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电势定义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作为新知识(电势差概念)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体会收获的喜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2.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电势表达式,知道电势差正负与两点电势高低的关系。
3.知道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四、教学流程1.回顾旧知,类比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已学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中某点电势的表达式以及等势面等,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时,我们沿着“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变化―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思路展开,同时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势能―高度―等高线”进行类比。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教学反思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创设问题,学生参与,分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其思维、推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本节课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从做功把电场的两个性质联系起来,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注重帮助学生创设物理情景,创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采用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关系的推导过程中大量参与,因此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推导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复习和提升,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物理的的乐趣。
在做习题练习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的严谨性。
这次课不理想的地方有:前期复习、推导的时候学生参与过多,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最后有一些仓促,当堂练习没有做完,讲练结合没有处理好;
提问的方式不合理,导致一节课小组的参与数目很少,以后应该尽量让每一组都参与;最后总结过于仓促
学生做的大题,对于做错的地方,只给了一个标记,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学生认识不到问题的重要性,应该按题按步给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规范做题的重要性;
最后小结的时候,我直接总结了一遍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掌握起不到明显的帮助,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从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1 / 1。
高中物理_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例题1.关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由公式E=U/d得,电场强度E与电势差U成正比,与两点间距离d成反比B.由公式E=U/d得,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上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场强度就越小C.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D.公式E=U/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当堂达标:1.对公式E=U AB/d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B.A点和B点距离越大,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C.公式中的d是指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D.公式中的d是A、B所在的两个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U/d适合任意电场B.E=F/q适合任意电场C.E=KQ/r2适合于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D.E是矢量由U=E/d ,U也是矢量例2.如图,匀强电场中的M、N两点距离为2 cm,两点间的电势差为5 V,M、N连线与场强方向成60°角,则此电场的电场强度多大?3.(2010安徽理综)如图1-6-3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0.1 m的圆,P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00 V/m,则O、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A.U OP=-10sin θ(V) B.U OP=10sin θ(V)C.U OP=-10cos θ(V) D.U OP=10cos θ(V)在非匀强电场中,E和U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像在匀强电场中的关系式那么简单,虽然公式U AB=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但对一些非匀强电场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公式进行定性的判断,这里E可看做这一段距离内的平均值.回顾:回顾孤立点电荷等势面的分布特点结论:思考与讨论:如图所示,ABC 是同一电场线的三个点,B 是AC 的中点,试比较E A ,E B E C ¢A ¢B ¢C,U AB U BC 的大小关系例题3(2009全国卷)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 、M 、N 是y 轴上的三个点,且OM =MN .P 点在y 轴的右侧,MP ⊥ON .则( )A .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B .将负电荷由O 点移动到P 点,电场力做正功C .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D .在O 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4. 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已知φa =5 V ,φc =3 V ,ab =bc 、b 点电势为φb ,b 、d 在同一等势面上.以|W ac |表示点电荷q 由a 点移到c 点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的大小,|W dc |表示点电荷q 由d 点移到c 点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则( )A .φb >4 VB .φb <4 VC .|W ac |=2|W dc |D .|W ac |>2|W dc |知识拓展思想方法——等分法求解匀强电场中的电势1.等分法由于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条直线电势降落都是均匀的,因此,如果把某两点间的距离等分为n 段,则每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等于原电势差的1n ,像这样采用等分间距求电势的方法,叫做等分法.等分法也常用在一些画电场线的问题中.若给出匀强电场中几个点的电势,我们可以用等分法找到两个等势点,两等势点的连线就是等势线,再画出垂直于等势线的直线即为电场线.2.两个非常有用的结论在匀强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到两个非常有用的结论:(1)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条直线电势降落都是均匀的.(2)在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相等.小试牛刀:如图所示,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A 、B 、C ● ● ● A E B C三点的电势分别是φA=15 V,φB=3 V,φC=-3 V,由此可以推断D点的电势是多少伏?并画出电场线高考链接:(2012·安徽理综·T1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200V/mB.2003V/mC.100V/mD.1003V/m能力提升:1关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B.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场强方向C.沿电场线方向任意相同距离的两点间的电势差必相等D.不沿电场线方向任意相同距离的两点间的电势差不可能相等2下列关于匀强电场的结论正确的是()A.公式E=F/q也适用于匀强电场B.根据U=Ed可知,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与这两点的距离成正比C.匀强电场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长度上的电势差D.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总是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3.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相距为d,电场强度为E,把一个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由a移到b点时,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W,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B.a、b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EdC.a、b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W qD.该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在a点大4场强为E=1.0×102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0×10-2m的a、b两点,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A.1.0 V B.2.0 VC.3.0 V D.4.0 V5.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且|AB|=|BC|,电场中的A、B、C 三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A、E B、E C,电势分别为φA、φB、φC,AB、BC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 AB、U BC,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φA>φB>φC B.E C>E B>E AC.U AB<U BC D.U AB=U BC6.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取一点O,过O点作射线OA=OB=OC=OD=10 cm,已知O、A、B、C和D各点电势分别为0、7 V、8 V、7 V、5 V,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最接近于()A.70 V/m,沿AO方向B.70 V/m,沿CO方向C.80 V/m,沿BO方向D.80 V/m,沿CO方向7.下列图中,a、b、c是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各点电势φa=10 V,φb=2 V,φc=6 V,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图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8.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场强E=1 000 V/m,A、B点相距10 cm,A、B连线与电场线的夹角为60°,则U BA之值为( )A.-10 V B.10 VC.-50 V D.50 V9..如图所示,长为l、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由斜面底端的M点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N的速度仍为v0,则()A.小球在N点的电势能小于在M点的电势能B.M、N两点的电势差为mgl qC.电场强度等于mg tan θqD.电场强度等于mg sin θq10.(2010·绍兴高二检测)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1-6-16所示,则().A.在0~x1之间不存在沿x方向的电场B.在0~x1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C.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图1-6- 4 D .在x 1~x 2之间存在着沿x 方向的非匀强电场11.如图所示,A 、B 、C 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 ⊥BC ,∠ABC =60°,BC =20 cm ,把一个电荷量q =10-5 C 的正电荷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功为零;从B 移到C ,电场力做功为-1.73×10-3 J ,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是( ).A .865 V/m ,垂直AC 向左B .865 V/m ,垂直AC 向右C .1 000 V/m ,垂直AB 斜向上D .1 000 V/m ,垂直AB 斜向下12.如图1-6-4所示,平面内有一菱形abcd ,O 点为其两对角线的交点.空间存在一未知的静电场,方向与菱形所在平面平行,有一电子,若从a 点运动至d 点,电势能就会增加ΔE ,若从d 点运动至c 点,电势能就会减少ΔE ,那么此空间存在的静电场可能是( ).A .方向垂直于ac ,并由b 指向d 的匀强电场B .方向垂直于bd ,并由c 指向a 的匀强电场C .位于O 点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D .位于b 点的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13.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 、B 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6 cm ,现测得U AB =150 V .(1)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2)电场中A 、C 两点相距14 cm ,A 、C 两点的连线与电场线成60°角,则C 、A 两点的电势差U CA 为多大?14.平行的带电金属板A、B间是匀强电场,如图所示,两板间距离是5 cm,两板间的电压是60 V.问:(1)两板间的场强是多大?(2)电场中有P1和P2两点,P1点离A板0.5 cm,P2点离B板也是0.5 cm,P1和P2两点间的电势差多大?(3)若(2)中B板接地,P1和P2两点的电势各是多少伏?15如图1-6-6所示的电场,等势面是一簇互相平行的竖直平面,间距均为d,各面电势已在图中标出,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以速度v0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射入电场,要使小球做直线运动,求:(1)小球应带何种电荷?电荷量是多少?(2)在入射方向上小球最大位移是多少?(电场足够大)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现状是对电场知识体系了解不深,逻辑分析推理能力薄弱,所以教材重视推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寻找场强与电势差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并在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公式U=Ed的适用条件:匀强电场。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2020年秋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三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知道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量关系,了解非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性关系,通过分析电场线和等式面之间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体会科学研究应该从不同角度展开。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都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两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场性质进行描述.虽然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但通过静电力做功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对于一般的电场,学生只要定性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就可以了.对于匀强电场,要求了解它们的定量关系式,即在匀强电场中推导出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公式变形,用比值的方法指出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势差以及电场力所做的功,两种求电场力的功的方法学生也相对比较熟悉,本节主要是对公式U AB=Ed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进行探究.本节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联想,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不仅知道结论,并会推导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正确应用结论.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对于公式U=Ed要知道推导过程.
2.能够熟练应用U=Ed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电场强度另一个单位“V/m”的物理意义.
4. 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体会自然科学探究中的逻辑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公式U=Ed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类比法、推导公式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图。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电场力做功的一个应用,本节内容起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性质联系起来。
从而进一步理解“位置和电势的关系”前面几节的内容是研究描述电场的各个物理量,本节内容是研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注意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电势差是跟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相互联系,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之间的内部逻辑.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把握其内部联系.【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能推导出这个关系式;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计算;3、通过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㈡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推理;2、学生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分析推理,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应用、辩析.㈢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不同角度认识场强,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2、通过公式U=Ed的推导,使学生体会理解理学中推理过程的逻辑美.【教学重点】1.场强方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U=E·d——d为沿场强方向两点所在等势面间距离。
【教学难点】关系式所反映三个物理量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的定性应用.【教法建议】本节课是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联想,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不仅知道结论,并会推导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正确应用结论.【教学过程】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㈠1、复习提问:(1)电场中与电场力、电势能、电场力做功有关的物理量;①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比较电场强度E电势φ1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2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放在该点的正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正点电荷电荷量q的比值·E=F/q,E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跟选定的标准位置(零电势点)间的电势差,φ=ε/q,φ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3矢量标量4单位:N/c;V/V(1V=1j/c)5联系:①在匀强电场中UAB=Ed(d为A、B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②电势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降落②电势与电势能比较:电势φ电势能ε1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荷在电场中某点时所具有的电势能2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φ的大小,只跟电场本身有关,跟点电荷无关电势能的大小是由点电荷q和该点电势φ共同决定的 3电势差却是指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ΔU=φA-φB,取φB=0时,φA=ΔU电势能差Δε是指点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Δε=εA-εB=W,取εB=0时,εA=Δε4电势沿电场线逐渐降低,取定零电势点后,某点的电势高于零者,为正值.某点的电势低于零者,为负值正点荷(十q):电势能的正负跟电势的正负相同负电荷(一q):电势能的正负限电势的正负相反5单位:伏特单位:焦耳6联系:ε=qφ,w=Δε=qΔU2、导入:电场强度是从力的角度来描述电场的,电势差是从能和功的角度来描述电场的,而力与做功之间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一定有关系。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教学设计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并能熟练运用。
(2)了解电场强度的另一个单位:伏特每米(V/m),以及其与牛顿每库仑(N/C)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 及其应用。
(2)对公式 U = Ed 中 d 的理解。
2、教学难点(1)从电场力做功的角度推导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灵活运用 U = Ed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什么是电场强度?什么是电势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有什么关系?(2)创设情境展示一幅匀强电场的示意图,提出问题: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新课教学(1)理论推导引导学生思考: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有什么关系?假设一个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匀强电场 E 中沿电场线从 A 点移动到B 点,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d,电场力做功 W = qEd。
又因为电场力做功 W = qU,所以 qEd = qU,得到 U = Ed。
(2)对公式的理解强调公式 U = Ed 中,U 是两点间的电势差,E 是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d 是沿电场线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特别指出:d 是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如果两点间的连线不沿电场线方向,需要将其投影到电场线方向上。
(3)单位换算介绍电场强度的单位:伏特每米(V/m),并推导其与牛顿每库仑(N/C)的换算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势差是描述电场中能的性质而电场强度则是描述电场中力的性质;这两个物理量虽然从不同的角度上描述了电场的性质,但是通过电场力做功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教材中以匀强电场为例通过分析和推理导出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同时能更好的理解电势与电场强度两个概念。
因此从教材上来看,本节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将电场的两大重要性质联系起来;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对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这些概念有了较好的了解,并且已经掌握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知道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也懂得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高二的学生通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中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推导出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然而对于一般电场来讲,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这对于同学们来讲就应该比较困难了。
3.教学设计思路由于本节课是推导出之前学习的两个物理量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首先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既然电势差和电场强度都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有关系?”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学会亲自推导,了解该关系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接着教师将特殊情况引导到一般情况,如果不是沿场强方向移动电荷,结论还成立吗?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到结论。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顺势从新的公式得到电场强度的新单位V/m。
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使知识点得到巩固,同时通过对习题的解答过程中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在通过对本节课的小结。
将本节课的该掌握的知识点涵盖于其中。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科学探究:2.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思维:3.能够熟练应用U=Ed 解决有关问题.科学态度与责任:4.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体会自然科学探究中的逻辑美。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难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和问题启示法为主,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法为辅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电场强度、电势的定义式。
(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2)电势的定义式Ф=E p /q要点: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1)电场强度:描述电场中力的性质,是矢量。
(2)电势差:描述电场中能的性质,是标量。
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公式发现,两者共同媒介是试探电荷,能否通过试探电荷将电场强度与电势联系起来了?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一、推导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完成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学会亲自推导,了解该关系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问题一:若沿场强方向移动电荷, 电场力做了多少功?如图:表示某一匀强电场的等势面和电场线。
沿场强方向把正电荷q 由A 点移动到B 点 ,设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d ,电势差为U AB ,场强为E 。
则电场力所做的功: 从能的角度: W= qU AB ①从力的角度: W= Fd = qEd ②由 ① ② 两式得: U AB = Ed问题二:若不是沿场强方向移动电荷,电场力做了多少功?如图,在匀强电场E 中,有相距为L 的A 、B 两点,两点连线与场强方向成α角。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L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d 。
从能的角度: W= qU AB ①A E ABα L B '从力的角度:W=FLcosα= qELcosα=qEd②由①②两式得: U AB = Ed(本题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并指出出现的问题)二、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强调,重点强调适用条件和d的含义。
)结论:1、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成绩。
2、表达式:U AB =Ed 或:E = U AB/q(d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3、注意:(1)U = Ed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电场(2) d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4、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场强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这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距离的比值。
5、场强单位:V/m推导V/m和N/C的关系。
1V/m=1J/cm=1N/c单位关系:1V/m =1N/C例1.图示为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
已知相邻的两个等势面间的距离为0.1m,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00v/m,方向为水平向右。
(提问学生,根据出现的问题,给学生点评,并强调电场线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所以方向是水平向右)巩固练习:1.对于公式U ab=Ed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此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B.a点与b点的距离越大,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C.公式中的d是指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D.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a、b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讲解选项,通过上图来说明D选项正确,帮助学生理解。
问题三:沿电场强度方向电势逐渐降低,那电势降低方向就是电场强度方向吗?答案:不一定是。
沿电场强度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点的电势高于B、C、D、E点的电势,AC、AD、AE方向电势都降低,但不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只有AB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问题四:沿电场方向电势的降落有什么特点?如图,以A为圆心,以AB的长度为半径做圆,在圆弧上长度都相等,分别把AB方向上降低的电势与AC、AD、AE方向降低的电势进行比较。
所以可以得出:沿场强的方向电势降落最快。
如果AB的长度是1米。
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在数值上=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问题五: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A、B、C、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且AB=BC,则:U AB>U BC.(填“>”,“<”或“=”)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A、B、C、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且U AB=U BC,则:AB<BC(填“>”,“<”或“=”)看图讨论:得出一些结论(互动、探讨)小结: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1.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2.等势面的疏密也可以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通过上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对于非匀强电场U=Ed,不能用于计算,但是可用于定性分析。
(三)达标练习:1.(多选)关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B.沿电场线方向上,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一定相等C.电场强度越大,则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也越大D.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一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2.如图所示,两平行板的金属板A和B间有一个匀强电场,且A板带正电荷,B板带负电荷,电压为8.0V,电场强度方向向下,两板的间距为2cm,而且极板B接地,(即电势ψB=0)极板间有C、D两点,C距A板0.5cm,D距B板0.5cm,则( D )A.两板间的场强为500V/mB.C、D两点的电势相等C.C点的电势ψC =2.0VD.D点的电势ψD =2.0V3.(多选)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 =BC ,电场中的A 、B 、C 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 A 、E B 、E C ,电势分别为φA 、 φB 、 φC ,AB 、BC 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 AB 、U BC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ABC )A .φA >φB >φC B .E C >E B >E AC .U AB <U BCD .U AB =U BC设计意图:考察了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同时还考察了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
通过该题的练习,学生能够应用U=Ed 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告诉学生物理中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
六、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存在必然联系,在匀强电场中有U=Ed ,大家要知道这个表达式的适用条件仅适用用于匀强电场。
同时表达式中的d 指的是沿着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即场上两点所在等势面的垂直距离)。
在非匀强电场中虽然不能够用上面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但是我们却可以进行定性的分析、判断。
七、板书设计: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推导过程W= qU ABW= Fd=qEdU AB =Ed2、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AB =Ed 或AB U E d注意:(1)适用条件:匀强电场(2)d 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3)单位:V/m 1V/m=1N/C3.理解及应用(1)匀强电场中求U 或者E 。
(2)沿场强方向电势降落最快;(3)对于非匀强电场U=Ed ,不能用于计算,但是可用于定性分析;八、作业布置1.如图,在匀强电场中的M 、N 两点距离为2 cm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5 V,M 、N 连线与场强方向成60°角,则此电场的电场强度多大?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对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这些概念有了较好的了解,并且已经掌握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知道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也懂得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中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推导出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难点是公式Ed U AB 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所以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寻找到关系,也体验推动的乐趣,然后再利用所建立起来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在各种图象d 不在电场方向时的处理,学生还是很难把握。
然而对于一般电场来讲,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这对于同学们来讲就应该比较困难了。
效果分析由于本节课所教的班级为非选物理学科的班级,一周只有两节物理课,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不是非常牢固,再者我们学校的生源较差,底子薄,学习习惯较差,尤其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差,学生课堂反应不是很好,即使会的东西,也不敢大胆的说出来,恐怕回答错误,尤其是在录课室,后面还有很多的教师听课,学生的胆怯的心理较大,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但是从课堂检测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本节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