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1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__微__生__物_____
实 实验组
对土壤__灭__菌___处理
验 对照组
对土壤__不__做___处理
设 实验结果 在相同时间内
计 (现象) 实___验__组__落__叶__的___腐__烂__程__度___<_对___照__组__
④实例
鸟鸣叫 蜘蛛网振动 蛇感知温度 蓟的刺 稻草人
蝙蝠回声定位 萤火虫发光 候鸟靠磁定位 植物开花
2.化学信息
①含义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②来源 生。物
③实例
植物分泌针对捕 昆虫分泌 食者的化学物质 外激素
初消 次消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分解者
(1)温室效应 ①成因: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
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②影响:导致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我国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二氧化碳 排放,另一方面大力
实验结论 (分析)
土___壤__微__生__物__对___落__叶__有__分___解__作__用____
案例2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自变量 是否含有土壤浸出液
实验组 A烧杯中加入土壤浸出液和淀粉糊
实 对照组 B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和淀粉糊
验
A1加入碘液
__________不__变__蓝___________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练案[32]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A组一、选择题1.(2023·南京高三调研)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Ⅰ~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图中可以看出碳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B.缺少Ⅰ和Ⅴ,生态系统会崩溃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CO2可以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题图可判断,Ⅰ是生产者,Ⅱ、Ⅲ、Ⅳ是消费者,Ⅴ是分解者,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是呼吸作用,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2.(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镜子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镜子,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3.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无关C.由图可知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都会恢复原状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y值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A、B错误;当干扰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能再恢复原状,C错误;TS 值表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
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闺哥2024/3/25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氮、磷、硫等基本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
【物质循环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即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流动】(2)范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生物群落起决定作用】(3)特点:全球性、循环往复运动。
思考: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否循环利用?为什么需要不断地向农田中施加氮肥?提示:能。
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2.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含义: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
(1)特点:①碳的存在形式:非生物环境中:主要是CO2和碳酸盐,生物群落内部: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②碳循环的形式: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是CO2【双向】生物群落内部是含碳有机物【单向】③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④碳返回无机环境途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⑤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⑥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⑦碳循环具全球性的原因: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海洋对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是巨大的碳库)⑧碳循环失调的后果: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②形成原因: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a.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CO2的排放b.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减少了CO2的吸收了解;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在很短时间内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二、生物富集
③一些放射性物质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不同点P65
思维判断: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
相对独立的过程。
能量流动: 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传递渠道:沿食物链(网),在各营养级间单向流动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生物群落 开放式:地球之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 传递是 逐渐递减耗尽为止 物质循环: 形式:元素的循环 循环途径:在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生物圈 封闭式:生物圈是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分解者
2.“万箭归一”
箭头指向最多的是大
气中的CO2库,3种生 物成分都指向CO2库
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3.指向分解者的箭头
次之
2.如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关系示意图
碳循环图解各成分判定 生产者
碳循环过程-训练
初级消 费者
大气中CO2库
分解者
次级消 费者
三级消 费者
大气中CO2库
次级消 初级消 生产者
★9.生物富集的主要途径: 食物链(网)
③放射性物质
★10.生物富集的特点?①全球性 ②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即物质积累量逐级递如何辨图?
非大生气物中的物 质的和CO能2量库
1.“双向箭头” 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 的CO2库之间是双向的
相同时间内对照组落叶腐烂,实验组不腐烂
不变蓝
变蓝 产生砖红色沉淀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从数据看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最快, 而冻原生态系统中的分解速率最慢。这取决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种 类及数量,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又取决于非生物因素(温 度、湿度等)是否适宜。在题目选项中,光是对此影响最弱的因素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章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
答案 一、C、H、O、N、P、S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全球性,反复循环 CO2 和碳酸盐 含 碳有机物 CO2 含碳有机物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动力 无机环境 1.(1)× (2)× (3)× (4)√ (5)× (6)× (7)√ 2.①—a、b ②—c ③—a ④—f、g ⑤—e ⑥—d 3.(1)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生产者 ④消费者 ⑤呼吸作用 ⑥分解作用 ⑦燃烧 (2)CO2 含碳有机物 (3)⑦ 二、物理过程 传递信息 特殊行为 正常进行 繁衍 种间关系 控制 1.①—C—b ②—A—c ③—B—a 2.(1)生物或无机环境 (2)各种成分 生物 生物 生物 无机环境 (3)双向 三、负反馈 限度 适度 物质、能量 恢复力 保持 营养结构 恢复
4.明辨物质循环的三个易误点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H、O、N、P、S 等。 (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答案:(1)D 低于 (2)呼吸作用 大于 (3)非生物环境 取消 D“→”A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________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部以________的形式 传递。 (3)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_______导致。(填图中序号)
(2)CO2 被生产者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体内的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 中的 A 所示的生产者、B 所示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 C 所示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 E 所示的化学燃料的燃烧,转变成 CO2 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 常演替过程中,则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高考总复习: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各自只占一个营养级,且
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能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利用 B.乙为次级消费者,其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丙为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有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甲 D.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3.特点
(1)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__越__大__。 (2)生物富集也具有_全__球__性__。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过程 范围 特点
沿食物链(网)_单__向__ 流动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_单__向__流__动__、_逐__级__递__减__
信息 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表现及行为
2.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信息源 信道 __________
信息_产__生__的部位 信息传播的媒介
信息受体
信息接收的__生__物__或__其__部__位__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个体水平
_生__命__活__动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
生物种群的_繁__衍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四)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__逐__级__递__减__ 全球性、循环性
往往是__双__向__的
范围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非__生__物__环__境__之间
途径 主要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5)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 (6)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 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7)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 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8)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 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
1.结合碳循环过程,分析应如何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 [提示] (1)大力植树造林;(2)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
料的燃烧。
2.观察信息传递的模型,请思考:
(1)信息的来源是什么? (2)信息传递的范围是什么?
(3)信息传递有何特点?
[提示] (1)生物或无机环境
(2)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包括生物和生物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双向传递
(2016· 潍坊质检 ) 如图表 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 关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导学号 11971476 ( ) A.图中 B 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 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
B.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①过程 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基本相等
3.连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与营养结 构的关系
①与营养结构复 杂程度呈负相关 ②与营养结构复 杂程度呈正相关
分类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含义
Ⅰ.受到干扰破坏后, 恢复原状的能力 Ⅱ.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原状的能力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1471 (1)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 环。( ) )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 式进行。( 环。( ) ) (3)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 (4)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 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技法提炼]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 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者只有 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 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 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含碳有机物 CO2 (3)b代表光合作用 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 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 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解析:①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⑤⑥表示细胞呼 吸,A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①和②⑤⑥的速率基本相等,B错误;丁 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C错误;③④⑦是群落内部的碳的 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答案:D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分产解者者、的消分费解者作的用呼实吸质作是用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其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解析: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化石 燃料;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B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四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递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植物开花,鸟类鸣叫都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A 正确;植物开花, 鸟类鸣叫都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C 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警示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能降低害虫的种 群密度,D 正确。
3.(2014 年江苏卷,10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 利用。( √ )
4.(2015 年全国卷,9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 )
5.(2015 年全国卷Ⅰ,4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 )
6.(2015 年全国卷Ⅱ,4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 ) 7.(2015 年全国卷Ⅱ,4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 ) 8.(2014 年广东卷,2D)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 ) 9.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10.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11.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 12.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 是负反馈调节。( × )
命题角度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3.(2017 届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
2.(2022·南宁模拟)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 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 B.碳元素通过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 是光合作用 C.②③和④表示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的
解析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 项正确;小鸟的眼睛能 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 项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 的信息,C 项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 项错误。
2.(2022·长沙月考)《诗经》中有众多优美的诗句,以下诗句中的生物所表
达的信息与其他三者不一样的是( D )
4.(2022·武汉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 误的是( D )
A.上图能体现出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B.①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C.②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为 CO2 中的碳元素返回非生物环境 D.①②过程对应的生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对对 碰1
①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 ) ②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正反馈和负反馈调 节。( × )
对对 碰2
③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红松林的主要原因是物种丰富且食物网 更复杂。( √ ) ④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种类及数量恒定不变。( × )
对对 碰3
解析 由图可推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生产者固 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即自身呼吸消耗、留在生产者体内、流向消费者和被分解 者利用,图中①④的总和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在生态系 统中,生物体内有些能量可能没有被利用,故①④的总和可能小于生产者所固定 的太阳能总量,A 项不符合题意;对于生物圈来讲,物质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而 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B 项不符合 题意;由图可知,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丁,丁是分解者,C 项符合 题意;由图可知,碳以 CO2 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又 以 CO2 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非生物环境,D 项不符合题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4)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 息。
跟踪训练 2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 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
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 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 X,X 既可吸引甲 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1)范围
(2)来源:物理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来自于生物。
(3)方向: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4)过程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2.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物质
信息素
动物的性外激 素;狗利用其小
便记路
行为 信息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 物能够通过其特殊 行为特征传递的信
息
动物的异 常表现及
行为
蜜蜂的舞蹈;鸟 类的求偶炫耀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作用或应用
个体水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
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
用
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
第二步:确定生产者 在物质循环模式图中,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 头,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二 氧化碳来自于外界无机环境,其自身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 碳又释放到外界无机环境中。 第三步:确定消费者和分解者 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和排泄物分 解为无机物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生产者、消费者都有一个 箭头指向分解者,其余即为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类别
概念
物理 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_光__、__声__、__温__度__、 _湿__度__、__磁__力__等,通过物理过 程传递的信息
传递方式 物理过程
实例
萤火虫的闪 光、植物五颜 六色的花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元__素__,如C、H、O、N、P、S等。 (2)循环范围: _无__机__环__境__和_生__物__群__落__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_全__球__性__。
2.碳循环过程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的分析
考点突破 题知识梳理 考 题组设计 解
型透析 能诊断
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③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 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又因为其他各个 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 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 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 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但是信息传递不像物质循环那样是循 环的,也不像能量流动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 的。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 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但是信息传递不像物质循环那样是循 环的,也不像能量流动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 的。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
论是
(C)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
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 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 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 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答案
(1)CO2 全球性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 (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 (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 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 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 即可)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 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 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
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
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 由题图可知,气体X为二
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 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
向。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者,类群丙为消费者,类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群甲为分解者。类群丙无
光合作用
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碳。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不能正常进行
生物圈(全球性)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联系: ①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_物__质__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_能__量__ 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往返。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 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 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 的传递。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和稳定性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考纲原生态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备选素材
返回总目录
考纲原生态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图形解读: 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 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 消费者。 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 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碳都 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 解者。
(1)物质循环的范围: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 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 循环具有全球性。 (2)实现碳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3)碳传递的双向与单向。 ①碳在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②碳在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生物富集问题与能量流 动相反,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 物链中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 越高。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 以有__机__物__为载体
主要是_无__机__物_
特点 单__向__流__动__、__逐__级__递__减__
全__球__性__、___循__环__性_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环境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
C.类群丙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和分解者,如果甲缺少,
体X的途径之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
D.碳在乙、丙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能正常进行,碳在乙、丙
在
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
图显/隐 答案 解析
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 由题图可知,气体X为二
图显/隐 答案 解析
程,下列有关叙述由中图错可误知的,是A(为D分解) 者、B为生产者、C为消
A.图中B都是自费养者生,物图,中光B合都生是物自养生物,光合生物(如蓝 细胞中不一定藻有)中叶没绿有体叶但绿都体含但有含有光合色素;适度松土 光合色素 不可以促进①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
B.适度松土不可促的以进大促分量进解燃①者烧过的是程分造解成作温用室;效②应过的主程要即原化因学;燃在料 C.②过程的加剧一是个造稳成定温状室态效的应生的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
答案 解析 图显/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 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 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 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 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 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 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 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 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 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 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_________。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解析
(1)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 因为CO2是温室气体,所以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CO2,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2)图1中甲、乙、丙、丁构成 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甲是大气中的分解 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所以过程⑤ 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 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 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 A种群的能量是(5.8×109×10%-1.5×108-1.3×108)×10%= 3.0×107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