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烧包袱单数还是双数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
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
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
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
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
”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
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
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
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
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
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
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
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
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中元节祭祀烧纸有哪些注意的方面
中元节祭祀烧纸有哪些注意的方面中元节习俗活动中有祭祀的活动,在祭祀的时候会有烧纸的活动,那么在中元节祭祀烧纸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中元节祭祀烧纸有哪些注意的方面,来欣赏一下吧。
中元节祭祀烧纸有哪些注意的方面1、买烧纸时,不要买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
一摞下在下面连根冰棍儿都买不了。
太毛了。
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
2、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
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
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3、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
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4、准备去烧纸前,最好预备好火机,防风的为好(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
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布杆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5、要天黑透才去烧,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6、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的事情是,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7、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要恭敬点。
8、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9、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某某,给您送钱花来了。
今天孙男弟女都来看您来了云云,有一定的话术。
10、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过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
中元节烧包袱单数还是双数中元节烧包一般都是单数,双数有成双成对的含义,不吉利!中元节烧包的步骤1、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
2024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
2024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下载温馨提示:文档由本店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部分格式可能存在问题,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2022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传统食物中元节的民间习俗1、中元普渡中元从节日地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按照传说,这一天乃是地府放鬼魂回家团聚的日子,因此大多人都会在当天用酒肉、糕点、水果等祭品来集体祭祀先人,以此来悼念逝世的长辈,更有的人会借此祈祷得到好运,当然还有人会请来高僧法师来诵经超度亡魂,因此当天可谓是各种祭祀活动频出。
2、流放河灯虽然鬼节一词很吓人,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鬼节只是个与先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是值得庆贺的,因此在以前就会张灯结彩,甚至还会在河流放置一些河灯,毕竟以前的人们认为,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而放到今天来看,放河灯这个习俗,已经变成一种普通的游玩活动了。
3、祭祀土地在某些地区,中元节还会选择祭祀土地,具体的做法如将祭品撒进田地,或斟酒几杯,完毕后再用祭祀的纸来烧,还需要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上,以此来祈祷获得好运,希望能够丰收,希望家庭幸福安稳,还有一些地区甚至会集体到寺庙祭祀土地,那场面颇为壮观。
4、送羊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
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5、悬挂纸旗在某些地区还有悬挂纸旗的习俗,一般都是挂在自家门口,相传这样做能够防止虫蚁撕咬房屋,当然还有些人不仅挂旗,还会选择放风筝,以此来吸引先人的注意,希望能够借此团聚,还有人会在门口撒一些灰,弄成一个圆圈,然后把祭品放在里面进行祭拜。
中元节的祭祀事项
中元节的祭祀事项关于中元节的祭祀事项到了中元节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祭祀亡灵,那么中元节祭祀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中元节的祭祀事项1、烧纸钱的数量多少并不在乎,主要是纸钱上面打的钱多少的个数,有很大的讲究,单凭一个“钱”字,是金戈戈三个字组成,所以纸钱上面的钱数,也应该用“金银铜铁锡”来计算,一为金、二为银、三为铜、四为铁、五为锡,六为金、七为银、八为铜、九为铁、十为锡,十一为金。
“神七鬼八”。
一般求神、还愿、解灾、过节、死了人烧老福纸,还是用六个眼(六个钱)和十一个眼(十一个钱)一排的钱纸为最佳。
祭神、开灵、做斋应该用七个眼(七个钱一排)的最好。
送鬼送花盘,七月半烧,应该用八个眼(八个钱)一排的最妥。
在烧纸的时候,若遇到不燃的情况,不可把钱纸拨乱了,这样鬼神很难齐整,鬼神又要来索取,这样烧纸钱的主人家庭人口难安。
2、香的颜色现在社会上一般都只有红、黄、青三种,这三种香并非凡是烧香都可用,其中是有着明显区分的。
红色——代表喜庆,一般用于喜事场中,过时过节,搞庆祝方面最为合理。
黄色——代表敬意,一般用于祝寿、请神、拜佛、解灾,最为合理。
青色——代表阴暗的含意,一般用来收鬼、送花盘、开灵、做斋等事方可。
因此:在每次烧香前,都宜先考虑要烧什么颜色的香才好,才能得到上乘福荫,才不会烧错香。
不论什么东西,都不是越多越好,烧香亦是有极限的,一般烧香是一柱为好(三支),一柱为开泰香,主家庭圆满,父慈子孝,福禄齐来,健康长寿。
三柱(九支)为进取香,主六亲和睦,地邻安稳,名利双收,健康长寿。
九柱(又称为九品,把香横顺插成三柱一排,四方形体)为转还香,可以四通八达,转迁升位,万物不存,四大皆空。
此香一般情况不可烧,用于每年正月初一去旧迎新。
中元节烧纸的规矩
中元节烧纸的规矩中元节烧纸的规矩中元节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很多地方在这个节日里祭祖的习俗,这一天很多人会烧纸来祭奠逝去的亲人,那么,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元节烧纸的规矩。
中元节烧纸的注意事项:一、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最好要买黄草纸。
二、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三、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而且要念念有词,如:xxx,给您送钱花来了。
四、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也是为了保证亲人能够拿到钱。
五、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
烧纸钱的数量多少并不在乎,主要是纸钱上面打的钱多少的个数,有很大的讲究,单凭一个“钱”字,是“金戈戈”三个字组成,所以纸钱上面的钱数,也应该用“金银铜铁锡”来计算,一为金、二为银、三为铜、四为铁、五为锡,六为金、七为银、八为铜、九为铁、十为锡,十一为金。
一般求神、还愿、解灾、过节、人逝世烧老福纸,以用六个眼(六个钱)和十一个眼(十一个钱)一排的钱纸为最佳。
而祭神、开灵、做斋应该用七个眼(七个钱一排)的最好。
送鬼送花盘,七月半烧,应该用八个眼(八个钱)一排的最妥,这就是所谓的“神七鬼八”。
在烧纸的时候,若遇到不燃的情况,不可把钱纸拨乱了,这样鬼神很难齐整,又要来索取,烧纸钱的主人家庭就人口难安。
拓展:中元节烧纸讲究1、买纸首先我们在买纸的时候,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
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
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
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
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2、烧纸叠法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元节烧纸怎么写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
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
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
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妻之姐夫:故襟兄府公讳收用襟弟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妻:故贤妻收用为夫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伯或叔的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亲家的父母:故姻尊姻侄亲家的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篇二:农历七月半烧纸的信封写法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我们福建三明这儿有烧纸钱的习俗。
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七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其他网上材料: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即日化子某某某XX氏某某某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故〃,死也。
“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
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
中元节烧包袱土地公土地婆的写法
中元节烧包袱土地公土地婆的写法【篇一:中元节烧包格式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中元节烧包格式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祭祖称呼格式民俗风俗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
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中元节烧纸
中元节烧纸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男称大人,女称孺人.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内侄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孝婿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侄婿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孙婿妻之姐夫: 故襟兄府公諱收用襟弟妻之姐姐: 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公諱老大人收用表侄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 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 故寄兄收用寄弟后父: 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 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 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收用荆室妻: 故贤妻收用为夫朋友: 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 故庚兄收用庚弟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收用同绿弟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 故血兄收用血弟伯或叔的侄: 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 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亲家的父母: 故姻尊姻侄亲家的之祖: 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丐人篇二:农历七月半烧纸的信封写法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我们福建三明这儿有烧纸钱的习俗.折好的纸钱都放在超大的信封里,然后连信封用火烧.信封上一般这么写的,例:张某某要烧纸钱给他的爷爷奶奶.假如爷爷名:张果实.奶奶名:李花朵篇三: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称:〝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道教>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产生之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先祖拿着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府.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中元节〞或〝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焚香,由家中男丁用金属〝钱戳〞打印纸钱.纸张是用竹子造的的专用纸,叫〝烧纸〞,大小规格为9cm__.5cm.十几张纸为一叠,每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三排,每排打七个或九个戳印,要成单数.戳印状如古代铜钱,一排戳印代表一串钱,三排戳印就是一吊钱,为三百缗.打印好后,把紧叠的纸一张张松开,便于焚化时燃烧.然后按需要以三.七.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全家在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侍奉刚进屋的〝老客〞.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用八个的,桌子四方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座位(即所谓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大门所对方位).祭祀的秩序,一般是先焚香烧纸,祷告,先祭酒,次祭饭菜,再祭茶.祭祀时在每个碗上摆一双筷子,然后在每一个碗上用筷子点一下菜,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饭,呷菜.多呷点.〞十分钟至半小时后撤掉饭菜.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开,边撤筷子时边说:〝请放下.〞然后换上茶杯.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茶.〞十分钟后撤掉茶杯,口云:〝请放下.〞祭祀的茶.酒.饭都不要太满,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饭盛一勺,就可以了.天天如斯.先祖吃过后再阳间的人吃,就吃祭过先人的饭菜,据说先人吃过的东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3.送先祖.送先祖的仪式与接先祖差不多.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过晚饭后,等到傍晚,就开始送公公奶奶了.先摆上水果茶点,家长进行祷告:〝今天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阳间的最后一天,今天晚上你们就要打转了,我们打发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拿到阴家去用.包袱上都写了名讳,各自莫拿错了.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孙内外发达,全家身强体健,官运亨通,财源滚滚,无灾无难.小孩子好养好带,老年人无病无痛,读书的考上重点大学,当官的连升三级,经商办企业的早成亿万富翁??〞然后烧纸焚香,家长拿着燃烧着的纸钱在前面引路,其他人拿着鞭炮.香烛.封包.引火助燃用的稻草在后,从家里鱼贯而出,到达屋前的路口停下来(引路的纸钱不能熄灭,一叠快烧完了再点燃一叠,次第向前引),先铺上稻草,再把装有纸钱.元宝.衣物的包袱放在稻草上,在旁边插上香烛,然后点燃香烛.稻草.包袱,作揖.鞠躬.并祈祷.告别:〝公公奶奶,父亲母亲,中元节就要结束了,你们又要回到地府去,我们尽管舍不得,但没有办法,只有多打发你们一点钱物,你们在阴家好受用.现在时间尚早,你们先到扬州街上看了戏再回去.明年中元节再会.〞还有一些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体己话都可以告白,诚如活着时告别一样.三.怎样写包袱在中元节期间,要为先人准确一些金钱财物,如金条.元宝.冥钱.钞票.衣帽.鞋袜.日用品管.现在还有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汽车.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物品,阴家也与时俱进了.这些东要用用包袱包起来,便于携带与邮寄.有的用笼箱装起来,显得更客气.包袱或笼箱的封面就要写上姓名地址.物品名称.数量等,便于投递与收执.但是现代人对这种老格式比较陌生,不会写.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包袱买,印上了格式,但一些人还是不会填空.下面介绍包袱的写法.包袱又叫封包, 原本指的是两种东西,前者指封缄,亦指封缄着财物.文书等的封套.后者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后来两种含义重叠了.如:唐代元结>:〝其甚也,则须封包裹塞,不尔,有灭身亡家之祸.〞又如.宋洪迈>:〝乾。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
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
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
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
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
”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
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
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
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
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
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
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
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
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中元节烧纸钱的正确方法
中元节烧纸钱的正确方法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元节烧纸钱的正确方法大家都知道七月十五是鬼节,要给故去的亲人们烧纸。
可你知道你烧的纸钱亲人都收到了吗?有这么一个事,一个女孩晚上做梦,她梦到自己的母亲跟她哭诉,说婆婆不给她钱花,自己没钱买东西。
女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同时给母亲和奶奶烧纸。
你想这婆媳之间的关系能好吗。
奶奶收到值钱之后,没有给她妈妈。
所以说鬼节这天烧纸有很多的讲究,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
传说中这一天是地狱之门大开的日子,所以这一天也是我们最好的祭奠亡灵的时间。
很多人或者请和尚或者请道士做法事超度逝者,更多的人则是去烧纸寄托哀思。
烧纸的里面有很多的讲究,如果你烧不好的话,亲人很可能收不到。
前面我们讲的那个女孩的故事,就是讲的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烧纸。
烧纸一般是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坟前烧,这个在时间上是没有限制的,你依据当地风俗即可。
第二种烧纸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城市人经常用的方式,在路口烧。
因为我们可能没有时间赶到坟地去烧纸,所以我们选在十字路口烧。
我们可能经常路过十字路口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的灰烬,这个呢都是我们常用的第二种方式。
那么说到这个个第二种方式呢,大家一定要有几个注意事项要记牢。
首先在路口烧,你属于叫做寄纸钱所以一定要有信封,这个信封在民间又称之为包袱,叫包袱皮,一般我们到卖冥纸或冥币的地方,都可以能够买得到,实在买不到也没关系你可以用白纸或者黄纸自己糊一个一样起作用。
这个信封一定要在上面写清楚他的位置,还有就是把钱寄给谁、逝者的名字,以及谁来寄的你的称谓要写清楚。
写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传统的竖写方式,右上角注明逝者的坟地的具体地点,中间则是逝者的名字,左下角署上儿、孙/全家即可。
准备好信封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要到路口给亲人送纸钱了。
我们在送纸钱的时候,一定要准备这样几个东西,首先是信封,刚才我们讲了,剩下的还要有元宝、冥币,这个冥币现在有很多的讲究。
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其他网上材料: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即日化子某某某某某某孙媳某氏某某某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
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
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
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
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
”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
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
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
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
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
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
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
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
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其他网上材料: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即日化子某某某某某某孙媳某氏某某某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篇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
中元节烧纸怎么写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男称大人,女称孺人;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妻之姐夫:故襟兄府公讳收用襟弟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妻:故贤妻收用为夫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伯或叔的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亲家的父母:故姻尊姻侄亲家的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篇二:农历七月半烧纸的信封写法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我们福建三明这儿有烧纸钱的习俗;折好的纸钱都放在超大的信封里,然后连信封用火烧;信封上一般这么写的,例:张某某要烧纸钱给他的爷爷奶奶;假如爷爷名:张果实、奶奶名:李花朵篇三: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产生之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先祖拿着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府;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中元节”或“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焚香,由家中男丁用金属“钱戳”打印纸钱;纸张是用竹子造的的专用纸,叫“烧纸”,大小规格为9cm×;十几张纸为一叠,每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三排,每排打七个或九个戳印,要成单数;戳印状如古代铜钱,一排戳印代表一串钱,三排戳印就是一吊钱,为三百缗;打印好后,把紧叠的纸一张张松开,便于焚化时燃烧;然后按需要以三、七、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全家在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侍奉刚进屋的“老客”;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道德经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用八个的,桌子四方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座位即所谓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大门所对方位;祭祀的秩序,一般是先焚香烧纸,祷告,先祭酒,次祭饭菜,再祭茶;祭祀时在每个碗上摆一双筷子,然后在每一个碗上用筷子点一下菜,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饭,呷菜;多呷点;”十分钟至半小时后撤掉饭菜;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开,边撤筷子时边说:“请放下;”然后换上茶杯;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茶;”十分钟后撤掉茶杯,口云:“请放下;”祭祀的茶、酒、饭都不要太满,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饭盛一勺,就可以了;天天如斯;先祖吃过后再阳间的人吃,就吃祭过先人的饭菜,据说先人吃过的东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3、送先祖;送先祖的仪式与接先祖差不多;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过晚饭后,等到傍晚,就开始送公公奶奶了;先摆上水果茶点,家长进行祷告:“今天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阳间的最后一天,今天晚上你们就要打转了,我们打发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拿到阴家去用;包袱上都写了名讳,各自莫拿错了;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孙内外发达,全家身强体健,官运亨通,财源滚滚,无灾无难;小孩子好养好带,老年人无病无痛,读书的考上重点大学,当官的连升三级,经商办企业的早成亿万富翁”然后烧纸焚香,家长拿着燃烧着的纸钱在前面引路,其他人拿着鞭炮、香烛、封包、引火助燃用的稻草在后,从家里鱼贯而出,到达屋前的路口停下来引路的纸钱不能熄灭,一叠快烧完了再点燃一叠,次第向前引,先铺上稻草,再把装有纸钱、元宝、衣物的包袱放在稻草上,在旁边插上香烛,然后点燃香烛、稻草、包袱,作揖、鞠躬;并祈祷、告别:“公公奶奶,父亲母亲,中元节就要结束了,你们又要回到地府去,我们尽管舍不得,但没有办法,只有多打发你们一点钱物,你们在阴家好受用;现在时间尚早,你们先到扬州街上看了戏再回去;明年中元节再会;”还有一些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体己话都可以告白,诚如活着时告别一样;三、怎样写包袱在中元节期间,要为先人准确一些金钱财物,如金条、元宝、冥钱、钞票、衣帽、鞋袜、日用品管;现在还有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汽车、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物品,阴家也与时俱进了;这些东要用用包袱包起来,便于携带与邮寄;有的用笼箱装起来,显得更客气;包袱或笼箱的封面就要写上姓名地址、物品名称、数量等,便于投递与收执;但是现代人对这种老格式比较陌生,不会写;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包袱买,印上了格式,但一些人还是不会填空;下面介绍包袱的写法;包袱又叫封包, 原本指的是两种东西,前者指封缄,亦指封缄着财物、文书等的封套;后者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后来两种含义重叠了;如:唐代元结心规:“其甚也,则须封包裹塞,不尔,有灭身亡家之祸;” 又如;宋洪迈夷坚三志·胡廿四父子:“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烧包袱单数还是双数
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在中元节的时候,烧包袱单数
还是双数?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烧包袱单数还是双数吗,来欣赏一下吧。
中元节烧包袱单数还是双数
中元节烧包一般都是单数,双数有成双成对的含义,不吉利!
中元节烧包的步骤
1、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
2、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
3、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
4、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
5、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
6、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
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
7、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以便燃烧焚化。
8、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
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
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
领用。
中元节烧包袱有什么讲究
1、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
2、尊称都是男右女左。
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
3、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
4、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
“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
中元节不可以去别人家吗
看各地习俗。
有的地方鬼节不能在人家过哪怕是串门。
是否可以去别人家,那还要看
别人家是否忌讳,如果忌讳最好就别去了。
中元节可以回娘家吗
十五是鬼节,回娘家不吉利。
不能回娘家,中元节是鬼节,百鬼皆出,所以不能回家,依照风俗七月十五女儿回娘家是为了祭祀父母,倘若父母双全,就不要回家,七月十
四也不要,七月十六再回,若果妈妈爸爸打电话了,叫你回家祭祖,你可以,但是不
要带吃的。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
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
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
关时祭。
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
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
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