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共培养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处理污水的研究
生物除臭技术研究
(二)恶臭物质的治理方法 目前,对于臭味的去除方法主要有: (1)化学除臭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包括燃烧法 (热力燃烧,催化燃烧)。 (2)物理除臭法,如掩避法,稀释扩散法等。 (3)生物除臭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 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
(三)除臭方法的适用范围
(2)真菌:青霉、曲霉、木霉和酵母菌。
多为混合微生物,因为: (1)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臭气,需要多种微生物分别降解。 (2)有的成分需要几种微生物的相继作用才能分解转化为 无害物质。如:氨先经硝化细菌硝化作用,再经反硝 化作用细菌才能 成为分子态氮。
(3)一些难降解的成分要由几种微生物联合作用才能被 完全降解。如:卤代有机化合物先经厌氧微生物还 原脱卤,再被好氧微生物彻底分解; (4)工艺需要,尽管废气成分能够被单一微生物分解, 但还需利用其它微生物。如:在硫化氢氧化中,为 了使自养型脱氮硫杆菌凝絮持留于反应器内,需与 活性污泥中的异养型微生物—起共培养。
(四)除臭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实例)
(1)菌株的初筛和复筛
根据所需菌株的特性,本实验自制了简单的初筛培养基: 残菜400g,鱼头、内脏、肉渣100g,水800ml,煮沸30min, 过滤,调滤液pH7.0,琼脂2%。按10%接种量接入所试菌株, 分别在5d、10d、15d后用感官法初步判定微生物的除臭效果。 初筛工作连续进行几轮。
表1 中温和耐高温微生物除臭效果
中温微生物 分离到微 生物种类 菌株 数量 有效菌 株数量 分离 效率 菌株 数量 耐高温微生物 有效菌 株数量 分离 效率
细菌
丝状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 总计
270
150 97 120 637
80
54 13 50 197
《2024年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超标排放,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之一。
固定化藻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率及其机理,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固定化藻类技术是通过将藻类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和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1. 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固定化藻类、污水样本、固定化载体等。
设备包括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固定化藻类的制备:选用适宜的固定化载体,通过吸附、包埋等方法将藻类固定在载体上。
(2)污水处理实验:将固定化藻类放入含有不同浓度氮磷的污水中,进行光照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及氮磷去除效果。
(3)机理研究:通过分析固定化藻类的生理生化指标、氮磷代谢途径等,探讨其去除氮磷的机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定化藻类的生长情况及氮磷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藻类在污水中生长良好,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逐渐增强。
当污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时,固定化藻类的生长速度和氮磷去除效率均有所提高。
2. 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机理(1)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固定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其还能分泌一些酶类物质,促进氮磷的降解和转化。
(2)氮磷代谢途径:固定化藻类通过吸收、同化、排泄等过程,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
其中,氮的代谢主要涉及硝化、反硝化等过程,而磷的代谢则主要涉及吸收、释放、储存等过程。
通过这些代谢途径,固定化藻类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
微生物共培养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处理污水的研究
KHCO3 5 0 0, Mg S O4 2 00, Fe C1 3 1 0 0, Ca C1 2 3 0, C6 I - I l 2 O6 50 0, Na NO3
4 0 ; 反 硝化 菌 培 养 基 配方 为 ( m g / L ) : ( N H 4 ) 2 S O 6 0 , K H z P O 4 3 0 , K H C O 3 5 0 0 , Mg S O 4 2 0 0 , F e C 1 3 1 0 0 , C a C 1 2 3 0 , C 6 H 1 2 O 6 2 0 0 , N a N O 3 2 0 0 。每 升 培 养基 添 加 微量 元 素 液 1 — 2 m l , 微 量元 素液 配 方 ( g / L ) : E D T A 5 0 . 0 ,
光 光 度法 测 量 氨氮 含 量 ,用 N 一 ( 1 一 萘 基) 一 乙二 胺 分 光 光度 法 测 定 亚 硝盐氮含量,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硝酸盐氮含量 。文中实验数据 均 为 三 次测 定 结果 平 均 值 。 3实 验 结果 与 讨 论 每天定时更换 1 次 污 水 ,连 续 运 行 1 O天 后 ,测 定 进 出水 中 C O D、 N H 4 - - N、 N O 3 - - N和 N O 2 - 一 N的浓 度 , 并 计 算 去 除率 , 结果 如 表 1 所 示 。进 水 中 C O D 、 N H 4 - - N和 N O - _ N 的浓 度 分别 为 5 3 5 m g / L , 1 2 . 7 m g / L和 1 6 . 5 mg / L , 而 出水中的浓度分别为 1 2 8 m g / L 、 1 0 . 8 m g / L和 2 . 0 0 m g / L 。可见 C O D、 N H 4 - - N和 N O - 一 N的去除率 分别 为 7 6 . 1 %、 1 5 . 0 %和 8 7 . 9 %。这 说 明共 培养 厌 氧 消化 菌 、 反 硝化 菌 和厌 氧 氨 氧化 菌对 C O D和 N O N有较 好的 去除率 。该微生 物共 培养体 系对 N H 4 一 一 N的去除效果不 明想 ,这 可能与在厌 氧体系 中以葡萄糖作为 碳源时 , N O 3 - 一 N 易被 异化 还 原 为 N H 4 _ 一 N,因 此 出水 中 N H N浓 度 较高 , 去除率相对较低 。 出水 中 N O : - - N仅为 0 . 1 0 , 说明N O  ̄ 一 N没有 明显 的积 累 。 已有 的研 究 表 明 : 在以 C 6 H1 2 0 为 碳 源 的反 硝 化脱 氮 工艺 中 , 当 C O D / N O x - - N介于 8 . 8 6 — 5 3时 , 同时存在反硝化和厌氧消化作用。在 本 研 究 中进 水 的 C O D / N O - _ N为 3 2 . 2 ,结 合 进 、 出水 中 C O D和 N O 3 - - N含量 的变化 ,说明在该反应体 系中存在 明显的厌 氧消化和 反硝化协 同作用 。因此共培养厌氧消化菌 、 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 菌, 利 用 微 生 物 代 谢 的 协 同性 , 实 现 污 水 中有 机 污 染 物 和 含 氮 污 染 物 的协 同 、 高 效 去除 是 可行 的 。 4 结束 语 污水中同时含有有机污染物和含氮污染物 , 利用微生物代谢的 协同性 , 共培养厌氧消化菌 、 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 , 在同一个反 应 器 内 可 实 现 污水 中有 机 污 染 物 和 硝 态 氮 污染 物 的协 同 、高 效 去 除, 减少 了污 水处 理 的 工艺 流 程 , 可 明显 降低 污 水 的处 理 成 本 ,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 义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进展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研究进展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ANAMMOX)是一类能够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微生物。
其研究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利用这些细菌,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硝态氮,实现废水处理的资源化和节能减排目标。
ANAMMOX细菌最早是在1990年代末期在荷兰的集水污水处理安装中被发现的,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
ANAMMOX细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过程,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并排出系统外,实现氮的去除和回收。
相较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ANAMMOX工艺具有更高的氮转化效率和更低的能耗,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
在ANAMMOX细菌的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首先,通过对ANAMMOX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ANAMMOX细菌菌株,如广泛应用的"KSU"菌株、"KUUM"菌株以及新鲜发现的"MBE-I"菌株等。
这些菌株的发现不仅丰富了ANAMMOX微生物资源库,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材料。
其次,在ANAMMOX细菌的代谢途径方面,研究者们发现了ANAMMOX细菌独特的代谢途径和相应的酶,如异硝化酶(hydrazine dehydrogenase)和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
这些酶对于ANAMMOX过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它们的催化作用,ANAMMOX细菌能够高效地将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成氮气。
此外,ANAMMOX细菌的生理与生态适应性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者们发现,ANAMMOX细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在不同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利用ANAMMOX细菌进行废水处理的策略,如厌氧好氧串联系统和结构化填料反应器等,这些技术改进能够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专业:生物化工工艺班级:学生姓名:完成时间:2013年5月2日一、课题分析(1)课题背景: 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外接连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并迅速成为新概念废水处理的热点。
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系统综述了该项技术的研究进展, 重点总结了在产电菌、系统构型与材料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
(2)检索工具⑴中国知网⑵Google(3)检索策略1.期刊论文检索操作步骤:①打开中国知网,采用高级检索②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和“性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条,通过查看题目和摘要下载了1篇全文③以“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7条,通过查看题目和摘要下载了16篇全文2.英文文献检索操作步骤:①打开Google,采用高级检索②在检索项“with all of the words ”中输入“MFC”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1000条(4)文献汇总序号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发表时间1 产电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黄杰勋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博文】中国科技技术大学2009-11-012 电子中介体固体化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应用王凯鹏武汉大学【博文】武汉大学2010-09-013 废水处理新概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孙健;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期刊】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02-284 功能化碳纳米管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莫光权华南理工大学【博文】华南理工大学2010-09-015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产电特性研究强琳;袁林江;丁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重点实验室【期刊】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08-156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介孔磷酸锆阳极材料的电化学研究张领艳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2011-06-207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性能化及传输特性研究付乾重庆大学【硕士】重庆大学2010-05-018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谢珊;欧阳科;陈增松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嘉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期刊】广东化工2011-07-259 微生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物谢丽;马玉龙宁夏大学【期刊】宁夏农林科技2011-07-1010 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范德玲;王利勇;陈英文;祝社民;沈树宝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期刊】现代化工2011-06-2011 电化学产电菌分离及性能评价冯玉杰;李贺;王鑫;何伟华;刘尧兰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期刊】环境科学2011-11-1512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锰盐改性及产电性能研究李魁忠;付玉彬;徐谦;赵忠凯;刘佳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期刊】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06-1513 黄姜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去污性能研究李辉;朱秀萍;徐楠;倪晋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期刊】环境科学2011-01-1514 加入多孔球形颗粒微生物电池的性能研究王晖;杨平;郭勇;廖勋;李小芳;汪莉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期刊】环境工程学报2010-02-05二、文献阅读我以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为研究课题,对下载的文献进行经略阅读,选取了其中10篇,然后进行细读,共花费了9小时将筛选出的文献阅读完毕,并从阅读的文献中摘录了一些信息,对摘录下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又花了4小时将本篇论文完成。
污水处理中的反硝化与硝化过程研究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好氧细菌,通过氧化氨氮获得 能量,同时生成硝酸盐。
03
硝化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亚硝化阶段和硝化阶 段,分别由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完成。
硝化菌种特性
01
硝化菌种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活性。
02
硝化菌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需保
持适宜的条件才能维持其活性。
02
反硝化过程研究
反硝化过程概述
反硝化过程是污水处理中的重 要环节,主要是将硝酸盐和亚 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以去除水 中的氮元素。
反硝化菌种在缺氧环境中利用 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 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反硝化过程通常发生在生物反 应池的缺氧段或曝气池的厌氧 段。
反硝化菌种特性
1
反硝化菌种多为异养菌,能够利用有机物作为碳 源和能源。
02
反硝化和硝化是污水处理中的重 要过程,对于去除氮污染物、改 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反硝化与硝化过程的基本原 理、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优化污 水处理工艺和提高氮污染物去除效果 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问题
分析反硝化与硝化过程中关键影响因 素的作用机制,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 的反硝化与硝化效果,提出优化策略 及技术改进方案。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当前反硝化与硝化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条件下,实际应用中 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实际应用研究。
02
对于反硝化与硝化过程的微生物种群和代谢机制研究不够深入,需要 进一步探讨其生态学和生物化学机制。
03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反硝化与硝化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研究,提高污水 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01
环境微生物学ppt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6页
4. 污染少 生物处理产物是生物量,很轻易处理。
⑤ 耗能低
生物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来自微 生物利用VOCs成份本身产生能量。
生物处理法消耗动力只是污染气体进入
处理系统时所消耗能量(正压送风或负压 引风)。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0页
1.生物滤池
• 生物滤池内固态介质是一些天然材料, 常见固体颗粒有土壤和堆肥,这些材 料为微生物附着和生长提供表面,微 生物能够吸收废气中污染物将其转化 为无害物质。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1页
• 微生物滤池适合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厂、 动物喂养场、污水处理厂和堆肥厂等 处产生废气。
微生物数量、基质浓度和温度等原因也会 影响供氧。 少数厌氧条件,比如着色菌处理硫化氢, 则需控制无氧条件,以氨气取代反应系统 氧气。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42页
5、酸碱度
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
废气生物处理中细菌多数适应于中性至微碱 性环境,只有少数种类对酸碱度要求比较特 殊,
比如氧化硫硫杆菌最适pH为2.6~2.8,最 低为pH1.0,最高为pH4.0~6.0。
溶于水中成为液相中分子或离子,这一 过程是物理过程,符合亨利定律。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8页
2. 吸着过程
溶于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污 染物从水中转入微生物体内。作为吸收剂 水被再生复原,继而再用以溶解新废气成 份。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9页
3. 生物降解过程
进入微生物细胞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命活 动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 物得以去除。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2篇)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工程领域中微生物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生物作为一种生态优势活性生物,能够在环境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
2024年,在环境工程领域,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应用的总结,总结了微生物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水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一、微生物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1. 生物筛选2024年,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研发出了更多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
这些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能够快速分解各种有机物,如石油烃、农药和兽药等。
通过生物筛选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化学方法处理有机污染物时的难题。
2. 微生物共培养2024年,发展了一种新的微生物共培养技术,能够将不同菌株的降解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协同降解的效应。
这种微生物共培养技术能够提高有机物降解效率,缩短处理时间,并降低处理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基因编辑技术2024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环境工程领域开始尝试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来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能够更高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改造了多种微生物菌株,提高了其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和效率。
二、微生物在生物处理水体中的应用1. 活性污泥工艺2024年,通过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的优化,提高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筛选出更适应处理水体中有机物的微生物菌株,提高了处理效率。
此外,还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菌群来处理特定的污染物,如硝酸盐还原菌来处理含硝酸盐废水。
2. 反硝化技术2024年,反硝化技术在水体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增加特定的反硝化微生物菌群,可以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无害氮气,从而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反硝化技术在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污水处理
微生物污水处理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微生物污水处理是一种使用微生物来分解和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污水处理的原理、应用、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污水处理原理1.1 厌氧消化过程:厌氧消化是微生物污水处理的第一步,通过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
1.2 好氧生物降解过程:好氧生物降解是微生物污水处理的第二步,通过好氧菌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3 混合生物降解过程:混合生物降解是微生物污水处理的第三步,通过好氧和厌氧菌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分解有机物质。
二、微生物污水处理应用2.1 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污水处理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提供清洁的水源。
2.2 工业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水处理也适合于工业废水处理,能够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农村污水处理:微生物污水处理可以用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将污水转化为有机肥料,提供农田灌溉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微生物污水处理优势3.1 高效去除有机物:微生物污水处理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2 能源回收:微生物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3 环境友好:微生物污水处理过程中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微生物污水处理挑战4.1 技术难题: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
4.2 污水水质波动:污水水质的波动对微生物污水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水质变化。
4.3 污泥处理问题:微生物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需要解决污泥处理问题。
五、微生物污水处理未来发展方向5.1 新型微生物:研发新型微生物,提高微生物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2017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示清单
生物测试
聚乙烯醇/氮化碳渗透汽化杂化膜的制备与限域传质机
78
面上项目
淮阴师范学院
理研究
高效稳定层状可见光半导体基三元异质结的设计合成及
79
面上项目
扬州大学
其光催化还原六价铬的机理研究
80
面上项目 含氮钛试剂诱导的胺化反应及其在含氮稠杂环合成中的 苏州大学
应用
81
面上项目 新型空穴传输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南京工业大学
离子
74
面上项目 新型选择性IDO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
75
面上项目 MOFs类晶态分子机器的动力学性质和荧光性质研究
南京晓庄学院
76
面上项目 新型催化裂化硫转移剂的吸附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盐城工学院
77
面上项目 蛋白酶体β2/β5双抑制剂用于乳腺癌的设计、合成及 南京林业大学
38
面上项目 三维网络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对锂电池碳硅负极的增 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效机制
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核酸适配体亲和杂化整体柱的制备及
39
面上项目 其在蛋白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南京大学
多功能低毒光电化学纳米探针的设计与近红外光激发的
40
面上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淮安研究院
高灵敏光电化学生物分析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
VOCs的机制研究
扬州大学
三维弹性碳纳米管泡沫/核壳双纳米片阵列电极的构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与体积电容、质量电容的调控
面上项目 甲烷菌甲基辅酶M还原酶蛋白组装机制研究
淮阴工学院
72
面上项目 夫西地酸发酵生产技术改造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生物反应器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6
科研热词 生物反应器 静电纺丝 陶瓷膜 邻苯二酚 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 耦合培养 美丽镰刀菌 组织工程 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 紫杉醇 硫化物 甲苯 生物质 生物滴滤器 温度 氧化还原电位 气升 有机肥 有机物 容积负荷 外环流 厌氧氨氧化 单质硫 减量化 兔 体积传质系数 人粪便 中间产物 东北红豆杉 ph值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科研热词 餐厨垃圾 运行模式 膜污染 膜-生物反应器 脱硫 甲烷 生物除磷 生物阴极 生物膜技术 生物电化学系统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 煤炭 污泥龄 污泥转移 污染水体 水解酸化 氯霉素 氯化铁 氯化钙 欧姆内阻 废水处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好氧颗粒污泥 增塑剂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反应器 厌氧调试 印染废水 低温 sbr工艺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1年 科研热词 肝功能衰竭,急性 肝,人工 纳米膜支架 生物反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渗滤液 混合污泥质量浓度 氨化细菌 氨化特性 有机氮 曝气量 实验模拟 垃圾填埋 同步脱氮脱碳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单污泥系统 制药废水 分离鉴定 共培养 ubf baf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形态氮类营养物的转化特性
大气污染防治
煤矿井下高压喷雾雾化特性研究 王鹏飞"刘荣华"汤"梦"张"文"桂"哲((''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遮蔽效果的数值模拟 潘武轩"宋罛芳"何鸿展((($ =I@*+=I=*改性 A/*-%& 对 1,# 吸附性能的影响 魏建文"和凯凯"孟令硕"廖"雷((() 改性粉煤灰基吸附剂烟气脱汞 郑慧敏"刘清才"王"铸"孟"飞"牛德良((&' 改性 45# ,' 脱硫剂脱除 D# A 反应特性 沈洪波"张"辉"刘应书"李皓琰"张"贺"郝智天((&9 一株鱼粉加工硫化氢恶臭气体脱除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孙佩璇"娄永江"庄荣玉"严小军((?& 北京市近 %# 年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谢志英"刘"浩"唐新明"李腾腾"张文君(()% 循环灰加湿量对密相塔半干法脱硫效率的影响 韩剑宏"黄永海"卢熙宁"童震松(()! 折流式反应器空气净化效果 刘"鹏"郑"洁"宋雪瑞"王小艳((9'
杨美蓉"李坤权"徐恩兵"乔小朵"潘根兴"郑"正(%9&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形态氮类营养物的转化特性 金鹏康"宋"利"任武昂(%!' 曝气对潜流人工湿地中木本植物的影响 陈永华"吴晓芙"纪智慧"马"群"陈明利(%!! 变权组合模型在景观水体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赵加斌"赵新华"彭"森(#$? 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与优化 邹艺娜"胡"振"张"建"谢慧君"梁"爽(#%% 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法的生态环境损害量化评估 蔡"锋"陈刚才"彭"枫"杨清玲"赵士波"鲜思淑"吴"飞(#%) 漂浮型可见光催化剂 45-8-=>,# +4@-1=A 的制备及其对溶解性柴油的降解
菌藻共生系统在生猪养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菌藻共生系统在生猪养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孙宏,李园成,王新,沈琦,姚晓红,吴逸飞,汤江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摘 要:生猪养殖污水中污染物负荷高,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菌藻共生系统是微藻与细菌的共生系统,目前已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研究,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文就近年来菌藻共生系统对生猪养殖污水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处理效果展开综述,深入介绍藻菌间在氮磷营养元素利用等方面的互作机制,并对可能影响处理生猪养殖污水效果的因素和相关光反应器装置进行分析汇总,为菌藻共生系统在生猪养殖污水处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菌藻共生系统;生猪养殖污水;互作机制;处理应用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323-03生猪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满足猪肉消费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养殖污水等废弃物,生猪养殖污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有机物和磷,若处置不合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以我国最常用的干清粪方式为例,养殖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可分别达到5 664.17、732.5、1 100和564.67 mg/L[1]。
目前采用的以生化手段为主的处置方法能耗较大,仅提供曝气就占50%以上的污水处理运行成本[2]。
利用光合自养微藻处理养殖污水可实现污染物去除的同时积累生物质,从而实现氮、磷等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处理养殖污水的有效手段。
但该方法也存在耐受负荷低、大规模应用去除效率不高及下游微藻资源化利用成本高等问题[3]。
自然界中,微藻可与细菌共同形成菌藻共生系统存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藻与细菌的互作机制开展了广泛研究,逐步明确了菌藻共生系统在协同污水净化处理中较单一微藻处理的优势[4-5]。
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在生猪养殖污水净化中的处理效果,并就其潜在机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3 期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工艺构建赵瑞强1,2,周鑫1,2,牛冰心1,2(1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2 山西省市政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摘要: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 )处理含COD 、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 )运行工艺。
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 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 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x 反应,此时的总氮和COD 去除率稳定在97%和98%以上。
物料衡算显示,Anammox 反应途径对氮的去除贡献逐渐增加,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 )耦合Anammox 和反硝化共同促进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碳。
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 相对丰度由0.27%快速升高至35.87%,DNRA 菌(Ignavibacterium 、Thermogutta )及反硝化菌(Azospira 、Gp 3)在体系内共存。
通过基因注释法,检测出了Anammox 、DNRA 、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关键基因。
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变红且粒径增大;胞外聚合物(EPS )分析表明多糖(PS )和蛋白质(PN )含量增加而PN/PS 下降;三维荧光光谱发现腐殖酸类物质增多。
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途径。
关键词: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硝酸盐异化还原;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脱氮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3-1593-13Construction of a coupled process integrating 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and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denitrification forwastewater treatmentZHAO Ruiqiang 1,2,ZHOU Xin 1,2,NIU Bingxin 1,2(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00, Shanxi, China;2Innovation Center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of Shanxi, Jinzhong 030600, Shanxi, China)Abstract: An anaerobic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reactor (EGSB) was used to treat simulated wastewater containing COD, ammonia and nitrate nitrogen to rapidly establish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process in a high-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By inoculating a small amount of Anammox sludge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the system successfully started the Anammox reaction after 58d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at which the total nitrogen 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stable to over 97% and 98%, respectively.Mass balance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Anammox reaction pathway to nitrogen removal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DNRA) coupled with 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449收稿日期:2023-03-23;修改稿日期:2023-05-12。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产氢产乙酸过程
--●Vol.33,No.92015年9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产氢产乙酸过程刘海燕1,高尚1,王晓玲2(1.长春市海威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长春130012;2.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春130118)摘要:基于产氢产乙酸菌的吉布斯自由能,分析了产氢产乙酸菌与产甲烷菌等耗氢菌的种间氢转移机制,结合氢自养反硝化菌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了产氢产乙酸菌可与氢自养反硝化菌耦合,为开发新型产乙酸反应器及菌群功能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耦合,种间氢转移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9-0029-03由于能源短缺,加之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使得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废水处理工程领域,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一般划分为3个阶段,即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阶段[1]。
水解发酵阶段产生丁酸、乳酸、丙酸、乙酸、乙醇等;产氢产乙酸阶段将上述产物(除乙酸外)转化为氢气和乙酸,将生物质转化为乙酸,可大大减少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温室气体的产生。
污水厌氧生物降解出水中常含有过量的氮以及磷,需进一步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常见的后处理是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释磷-吸磷、硝化-反硝化过程,而乙酸是产甲烷菌、聚磷菌以及反硝化菌的良好碳源。
1产氢产乙酸过程机理废水中有机物质的产氢产乙酸是由多种菌群协同完成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一般经历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菌的纵向接替转化[2]。
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氢产乙酸过程是将产酸发酵阶段两个碳以上的有机酸(除乙酸)和醇转化为乙酸、H 2、CO 2等,并产生新的细胞物质的过程。
参与产氢产乙酸过程的细菌即为产氢产乙酸细菌(H 2-producing acetogens ,HPA )。
在标准状态下,产氢产乙酸菌降解不同短链脂肪酸的产氢产乙酸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需要和反硝化菌、硫酸盐还原菌或产甲烷菌等耗氢菌协同作用才能完成物质的转化,与上述微生物互营生长。
厌氧氨氧化菌与脱氮菌关系研究进展
厌氧氨氧化菌与脱氮菌关系研究进展陈瑞【摘要】以AAOB为基础,本文对AAOB与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甲烷氧化菌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并介绍了这些菌相关的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硝化菌AOB和AOA可以为AAOB提供亚硝酸盐氮;反硝化菌还原作用可为AAOB提供亚硝酸盐氮;有机物丰富时,反硝化菌能够抑制AAOB活性.AAOB与N-damo菌均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而代谢产物可作为对方的反应物.【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厌氧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反硝化细菌;厌氧甲烷氧化菌【作者】陈瑞【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3水体中过量的氮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体生态环境,因此污水脱氮显得极为重要。
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过程造成海洋生态系统中30%~50%的氮损失,对水体氮元素的去除起到巨大的作用[1]。
厌氧氨氧化是无机自养过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反硝化流化床中被发现,厌氧氨氧化过程不消耗有机碳,不需曝气,剩余污泥量少,且能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作为经济、节能、高效的脱氮技术,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近几年的研究热点[2]。
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bacteria,AAOB)的存在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已被发现的包括Ca.Brocadia,Ca.Kuenenia,Ca.Scalindua,Ca.Anammoxoglobus,Ca.Jettenia和Ca.Anammoximicrobium,都属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
AAOB尚未从培养物中分离纯化,表明它们可能与其他微生物共存[3]。
在此基础上,其衍生出与厌氧氨氧化过程结合的工艺,如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Partial-nitritation/anammox,PN/A)、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工艺(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SNAD)、厌氧氨氧化-甲烷厌氧氧化联合工艺等,这些工艺较单纯的厌氧氨氧化工艺或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更具优势。
厌氧活性污泥法
甲醇
厌氧 反硝 化 滤池
出水
两级滤池法工艺流程
补充反硝化菌的碳源!
三、微生物除磷原理、工艺及其微生物
(BOD:N:P)100:5:1——微生物除碳的同时吸收磷元素 用以合成细胞物质和合成ATP等,但只去除污水中约19%左右 的磷。某些高含磷废水中残留的磷还相当高,故需用除磷工艺 处理。
1.微生物除磷原理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其中厌氧活性污泥反应器是工艺中的核心
四、厌氧生物膜法
主要指厌氧滤器(AF) 沼气 出水
AF
进水
五、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
第一代厌氧反应器——化粪池
工作原理 2级(平流沉淀 +厌氧污泥消 化)
缺点:污泥量少、 易被带出,静态 消化
全国各地使用广泛,为生活污水的预处理— —液固分离处理污泥及厌氧杀寄生虫及病菌
复杂有机物
1水解 2发酵
脂肪酸
3产乙酸 硫酸盐还原
H2 + CO2
4产甲烷
乙酸
4产甲烷
硫酸盐还原
CH4 + CO2
硫酸盐还原
H2S+ CO2
3.产乙酸阶段
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 胞物质,这一阶段的主导细菌是 乙酸菌 。同时水中有硫酸盐 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菌参与产乙酸过程。
生物处理的水质要求表
厌氧生物处理 不需 30~40 6.5~7.5 只代表常用的中 温细菌特点 备注
好氧生物处理 氧气 温度℃ pH BOD5 BOD:N:P 需 10~40 6~9
500~1500mg/L 之 间 , 不 低 于 1500 mg/L 以上 50~100mg/L 100:5:1 (350~500) :5:1 工业废水常需要 额外补充氮磷源
微藻产油脂生活污水处理
微藻产油脂生活污水处理引言近年来,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而生活污水更是水环境重要污染源之一。
我国目前的生活污水处理多为一级与二级处理工艺相结合,污水中所含大量无机氮、磷不能得到有效去除,极易造成水体环境富营养化,并且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能源浪费。
微藻可以去除生活污水当中的有机物及其他污染物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同时可以生产油脂实现自身物质的积累。
利用生活污水培养微藻,既可以实现生物能源的生产,又可以降低成本。
基于上述特点,微藻已逐渐成为污水净化、环境治理及生物基化学品生产方面的研究热点。
因此,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构建SBR反应器,充分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与藻类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构成的菌藻共生系统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微藻生长特征及产能情况。
一、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实验藻种及活性污泥。
本研究微藻选用小球藻,污泥取自济南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
藻类及污泥均需经过一定梯度的生活污水进行驯化,接种比例设置菌藻质量比为1:10,1:5,1:3,1:1,3:1,共计五个比例,在前期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藻共生体,比较得到最佳接种比例后进行接种。
(2)实验装置。
SBR反应器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反应器主体(有效容积为6L,在反应器底端和中间位置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曝气装置、搅拌装置、进出水装置、定时系统。
增加由白炽灯管组成的照明装置。
1.2 实验方法设计(1)运性条件的设计及维护。
本实验设置两个SBR反应器,藻类-细菌共生系统的反应器和常规活性污泥系统反应器,两者运行条件相同。
实验进行控制在室温25℃左右,持续工作100天,光暗比为12:12,在曝气时进行光照,水力停留时间为8h。
为维持泥水混合均匀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通过气泵鼓风曝气,使曝气量维持在0.2L/min。
每周测定污泥的SVI、MLSS,确定排泥量以维持反应器污泥浓度。
(2)处理污水水质分析。
水质测定每三天进行一次,检测方法如下:氨氮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总磷测定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总氮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COD采用消解管密闭催化消解比色法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共培养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处理污水的研究
以塑料网为载体附着生长厌氧消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
厌氧消化菌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酸、醇类、醛类、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有机物厌氧消化产生的丙酸和丁酸等作为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时的碳源被消耗,从而实现模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含氮污染物的协同、高效去除。
标签:微生物共培养;厌氧消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1 前言
微生物代谢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如厌氧消化菌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将产生小分子的有机酸、醇类和醛类,而这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很容易被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在脱氮时作为碳源而消耗,从而促进厌氧消化菌的代谢作用。
可见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在污染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相互促进和协同作用。
本研究利用微生物共培养技术,以塑料网为载体共培养厌氧消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硝态氮的协同、高效去除。
2 材料与方法
2.1 微生物的驯化、培养
厌氧消化菌培养基配方为(mg/L):(NH4)2SO4 30,KH2PO4 30,KHCO3 500,MgSO4 200,FeCl3 100,CaCl2 30,C6H12O6 500,NaNO3 40;反硝化菌培养基配方为(mg/L):(NH4)2SO4 60,KH2PO4 30,KHCO3 500,MgSO4 200,FeCl3 100,CaCl2 30,C6H12O6 200,NaNO3 200。
每升培养基添加微量元素液1~2 ml,微量元素液配方(g/L):EDTA 50.0,ZnSO4 2.2,CaCl2 5.5,MnCl2·4H2O 5.06,FeSO4·7H2O 5.0,(NH4)6Mo7O2·4H2O 1.1,CuSO4·5H2O 1.57,CoCl2·6H2O 1.61。
分别接种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和反硝化污泥到密闭的锥形瓶中驯化培养,每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并用高纯氮气排除系统内的氧气,培养期间溶液pH均控制在6.5~7.5之间。
控制污泥浓度在3500~4000mg/L,出水中COD和NO3-的浓度保持稳定,表明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已经驯化好了。
2.2 反应器的构建
以内径6cm、长10cm的圆柱形有机玻璃为反应器,两端采用螺母加盖固定,一端固定50mm×80mm网格间距为180μm的塑料网。
各接种20ml驯化培养好的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悬浮液到反应器培养4天后,用培养液洗掉网面上附着不牢的污泥,每天更换一次待处理的模拟污水,下部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0rpm)。
2.3 模拟污水和分析测试方法
采用去离子水配制待处理的模拟污水(mg/L):KH2PO4 30,KHCO3 500,
MgSO4 200,CaCl2 30,(NH4)2SO4 60,FeCl3 100,C6H12O6 500,NaNO3 100,每升添加1~2mL微量元素液,调节pH为7.0±0.2,每天更换一次处理污水。
相关指标的测定:用pH计(pHS-25型,上海精科雷磁)测定pH,用重铬酸钾微波消解快速测定法测定COD含量,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量氨氮含量,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盐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硝酸盐氮含量。
文中实验数据均为三次测定结果平均值。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每天定时更换1次污水,连续运行10天后,测定进出水中COD、NH4--N、NO3--N和NO2--N的浓度,并计算去除率,结果如表1所示。
进水中COD、NH4--N 和NO3--N的浓度分别为535mg/L,12.7mg/L和16.5mg/L,而出水中的浓度分别为128mg/L、10.8mg/L和2.00mg/L。
可见COD、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76.1%、15.0%和87.9%。
这说明共培养厌氧消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对COD和NO3--N有较好的去除率。
该微生物共培养体系对NH4--N的去除效果不明想,这可能与在厌氧体系中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时,NO3--N易被異化还原为NH4--N,因此出水中NH4--N浓度较高,去除率相对较低。
出水中NO2--N 仅为0.10,说明NO2--N没有明显的积累。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以C6H12O6为碳源的反硝化脱氮工艺中,当COD/NOx--N介于8.86~53时,同时存在反硝化和厌氧消化作用。
在本研究中进水的COD/NO3--N为32.2,结合进、出水中COD和NO3--N含量的变化,说明在该反应体系中存在明显的厌氧消化和反硝化协同作用。
因此共培养厌氧消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利用微生物代谢的协同性,实现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含氮污染物的协同、高效去除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污水中同时含有有机污染物和含氮污染物,利用微生物代谢的协同性,共培养厌氧消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可实现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硝态氮污染物的协同、高效去除,减少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可明显降低污水的处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Akunna J C,Bizeau C,Moletta R. Denitrification in anaerobic digesters:possibilities and influence of wastewater COD/N-NOX ratio [J].Environ. Technol,1992,13:825-836
[3]Quevedo M,Guynot E,Muxi L.Denitrifying potential of methanogenic sludge
[J].Biotechnol. Letters,1996,18 (12):1363-1368
[4]Srinandan CS,D’souza G,Srivastava N,Nayak BB,Nerurkar AS. Carbon sources influence the nitrate removal activity,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film architectu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2,117:292-299.
指导教师:冉春秋(1976-),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