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章小结与复习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数学:2.5《第二章复习》课件(湘教版九年级上)
3.
练习巩固 4.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5.
一、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
角三角形. 真命题 素数不可能是偶数.假命题 黄皮肤和黑皮肤的人都是中国人. 假命题
有两个外角(不同顶点)是钝角的三角形
是锐角三角形. 假命题 若y(1-y)=0,则y=0. 假命题
回顾交流 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知识应用 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 ∠ BDC = ∠B+∠C+ ∠BAC (等量代换)
A
例. 如图,已知AD是△ABD
回顾B 交流1
D
和△ACD的公共边.求证: ∠BDC=∠BAC+∠B+∠C
2
情景引入
C
证法二:
探索新知 连接BC.
知识应用 在ABC中,BAC ABD ACD 1 2 1800,
练习巩固 在BDC中,BDC 1 2 180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平行线的判定: 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结平行. 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两直结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回顾交流 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知识应用 练习巩固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A
回顾交流 已知:△ABC
情景引入 求证:△ABC中至少有BC的三个角都小于 知识应用 60°,那么三角之和必小于180°, 练习巩固 这与“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课堂小结 相矛盾。因此,△ABC中至少有一个 布置作业 角大于或等于60°.
知识应用
A E
练习巩固 4.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5.
一、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
角三角形. 真命题 素数不可能是偶数.假命题 黄皮肤和黑皮肤的人都是中国人. 假命题
有两个外角(不同顶点)是钝角的三角形
是锐角三角形. 假命题 若y(1-y)=0,则y=0. 假命题
回顾交流 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知识应用 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 ∠ BDC = ∠B+∠C+ ∠BAC (等量代换)
A
例. 如图,已知AD是△ABD
回顾B 交流1
D
和△ACD的公共边.求证: ∠BDC=∠BAC+∠B+∠C
2
情景引入
C
证法二:
探索新知 连接BC.
知识应用 在ABC中,BAC ABD ACD 1 2 1800,
练习巩固 在BDC中,BDC 1 2 180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平行线的判定: 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结平行. 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两直结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回顾交流 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知识应用 练习巩固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A
回顾交流 已知:△ABC
情景引入 求证:△ABC中至少有BC的三个角都小于 知识应用 60°,那么三角之和必小于180°, 练习巩固 这与“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课堂小结 相矛盾。因此,△ABC中至少有一个 布置作业 角大于或等于60°.
知识应用
A E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问题3 在一块宽20m、长32m的矩形空地上,修筑宽 相等的三条小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纵向与横 向垂直),把矩形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六70m2,问小路的
宽应为多少?
20 32
x
思考 : 1.若设小路的宽是xm,那么
横向小路的面______m2 , 32x
知识要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
ax2+bx+c=0(a,b,c为常数, 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2+bx +c = 0(a , b , c为常数, a≠0) ax2 称为二次项, a 称为二次
项系数. bx 称为一次项, c 称为常数项.
讲授新课
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1:如图,已知一矩形的长为200cm,宽150cm.现在矩
形中挖去一个圆,使剩余部分的面积为原矩形面积的四
分之三.求挖去的圆的半径xcm应满足的方程(其中π取 3) .
150cm
解:设由于圆的半径为xcm, 则它的面积为 3x2 cm2.
3 2 根据题意有, 200 150 3x 200 150 4
纵向小路的面积是 2³20x 32 m2,两者重叠的面积是 2x 2 m2. 2.由于花坛的总面积是570m2.你能根据题意,列出 方程吗?
32³20-(32x+2³20x)+2x2=570 整理以上方程可得: x2-36x+35=0 ③
20
x
想一想:
还有其它的列法吗?试说明原因.
32-2x
(20-x)(32-2x)=570
2
化简整理成
少了限制条件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共35张PPT)
反过来,如果d和h是方程 x2 + bx + c = 0 的两 个根,则方程的左边可以分解成
x2 + bx + c = (x - d )(x – h)= 0.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具体的问题中,我们要根据方 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
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呢?
x b b2 4ac ( b2 - 4ac ≥0) 2a
我们通常把这个式子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由求根公式可知,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方程的系
数a,b,c 决定, 这也反映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 系数a,b,c之间的一个关系.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直接求每一个一元二 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公式法.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
教学重、难 点
教 学 重 点 : 运 用 开 平 方 法 解 形 如 ( x+m ) 2=n(n≥0)
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 x2=n 的方 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 = n(n≥0)的方程.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 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例 市区内有一块边长为15米的正方形绿地,经城市规 划,需扩大绿化面积,预计规划后的正方形绿地面积将 达到289平方米,这块绿地的边长增加了多少米?
解:这里 a 1 b 7 c 18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上课课件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章末复习
解:根据题意,得AP=2x cm,CQ=x cm, ∵∠B=90°,AC=10,BC=6, ∴AB=8,BQ=(6-x)cm,BP=(8-2x)cm.
假设存在这样的x,使得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
于16 cm2.
则1 6 8 1 6 x8 2x 16
2
2
整理,得
x2-10x+16=0
解得 x1=2 ,x2 =8. 但x2 =8时不合题意,因为P从A到B只需4s.
(2)6x2-7x2 =3x +5; (4)(2y-1 ) ( 2y+5 )=6y +4.
解:(1)原方程可化为
5x2- 49=0
所以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49.
课堂练习
A组
1.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其中的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5x2= 49; (3) 0.01t2- 3t=2t- 1;
由此得 解得
x=0或 5x -7=0.
x1=0
,x2
=
7 5
.
(5) x(x-2)-3x2=0
解:原方程可化为 x2+x =0.
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 x (x +1)=0,
由此得
x=0或 x +1 =0.
解得
x1=0 ,x2 =-1.
(6)x2-4x+4=64
解:原方程可化为 (x-2)2=64.
面积的2倍.求桌布下垂的长度. 解:设桌布下垂的长度为x m,则根据 等量关系得
(2x+1.5)(2x+1)=1.5×1×2 整理,得 8x2+10x-3=0,
解得 x1=0.25 ,x2 =-1.5(不合题意,舍去). 答:桌布下垂的长度为0.25m,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复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锐角α
正弦sinα
余弦cosα
正切tanα
300
1 2
3 2
3 3
1
450
600
2 2
2 2
1 2
3 2
3
二、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在 Rt ABC中, 有五个未知元素,
B
A, B, a, b, c.
已知其中两个条件 (必须有一个条件是边),
c
A b
a C
可求其它三个条件,简称“知二求三”,我们把具备两个条件 的直角三角形叫已知直角三角形。
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解 直 角 三 角 形
锐角三角函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或已知三角函数 值求对应的锐角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图 19.3.1
A的 正弦
sin
A的对边 A 斜边
A的邻边 A的 余弦 cos A 斜边 A的对边 A的 正切 tan A A的邻边
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1、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哪两条边 的比? 2、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分别是多少? 3、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几个元素就可以解直角三角形? 4、锐角三角函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试结合实例谈谈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ACB 90°, BC 1, 2、如图,在 Rt△ ABC 中, AB , 2
B 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sin A 3 2
1 3 B. C. tan A cos B 2 2
4、 2 cos
2
D. tan B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练一练: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C )
A.2x+1=0 B.y2+x=1 C.x2-1=0
D. 1 +x2=1 x
课程讲授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问题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试着归纳这个方程
的一般形式。
确保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a≠0)
方程的二次项是_a_x_2_,二次项系数是__a__
课程讲授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例 下列方程: ①1-x2=0; ②2(x2-1)=3y; ③2x2-3x-1=0; 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③ .
提示: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整式方程;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课程讲授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要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新知导入
试一试: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
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
可以增加视觉美感.按此比例,如果雕像的高是2m,那
解 x(x-1)=420化为一般形式为x2-x-420=0,其中二次项系 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420.
课堂小结
一元二次 方程
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 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
ax2+bx+ c= 0(a≠0)
建立一元二 次方程模型
A.2x+1=0 B.y2+x=1 C.x2-1=0
D. 1 +x2=1 x
课程讲授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问题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试着归纳这个方程
的一般形式。
确保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a≠0)
方程的二次项是_a_x_2_,二次项系数是__a__
课程讲授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例 下列方程: ①1-x2=0; ②2(x2-1)=3y; ③2x2-3x-1=0; 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③ .
提示: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整式方程;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课程讲授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要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新知导入
试一试: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
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
可以增加视觉美感.按此比例,如果雕像的高是2m,那
解 x(x-1)=420化为一般形式为x2-x-420=0,其中二次项系 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420.
课堂小结
一元二次 方程
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 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
ax2+bx+ c= 0(a≠0)
建立一元二 次方程模型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2课时 图形面积问题
视频:平 移求面积 动态展示
点击视频 开始播放
例2 如图,要利用一面墙(墙长为 25 m)建羊圈,用
100 米的围栏围成总面积为 400 m2 的三个大小相同的矩
形羊圈,求羊圈的边长 AB 和 BC 的长各是多少米 ?
解:设 AB 长是 x m. (100 - 4x)x = 400 整理得 x2 - 25x + 100 = 0.
运用常见几何图形的 面积公式构建等量关系
几何图形问 题与一元二 次方程
类型
课本封面问题
彩条/小路宽 度问题
常采用图形 平移聚零为 整,方便列 方程
动点面积问题
用长为 12 m 的住房墙,另外三边用 25 m 长的建筑材料
围成,为方便进出,在垂直于住房墙的一边留一个 1 m
的门,所围鸡场的长、宽分别为多少时,面积为 80 m2?
解:设矩形鸡场垂直于住房墙的一边长为 x m,
则平行于住房墙的一边长 (25 − 2x + 1) m.
由题意得 x(25 − 2x + 1) = 80,
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道路,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
草坪的面积为 540 m2,则道路的宽为多少?
方法一:
x
解:设道路的宽为 x m. 则
20 32 32x 20x x2 540. 20
x
还有其他列法吗?
32
方法二:
x
解:设道路的宽为 x m. 则
(32 − x)(20 − x) = 540.
20
整理,得 x2 − 52x + 100 = 0.
解得
x1=
17 3
229
0.62,x2=
17
3
229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复习课件
A.a=5 B.a>5 C.a≥5 D.a≠5
6.(202X·南通)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D)
A.(x+4)2=-9 B.(x+4)2=-7
C.(x+4)2=25
D.(x+4)2=7
7.方程 x2+x-1=0 的一个根是( D )
A.1- 5
B.1-2 5
C.-1+ 5
12.(202X·潍坊)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x+m2+m=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 方和为12,则m=______-__2__.
1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n-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n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可知:Δ=4+4(n-1)>0,∴n>0 (2)当n为取值范围内的最小整数时,求此方程的根. 解:由(1)知,n=1.当n=1时,此时方程为:x2+2x=0,解得:x=0或x=-2
10.(202X·宁波)能说明命题“关于x的方程x2-4x+m=0一定有实数根”是假
命题的反例为( D)
A.m=-1
B.m=0
C.m=4
D.m=5
11.(202X·淄博)若x1+x2=3,x12+x22=5,则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A.x2-3x+2=0 B.x2+3x-2=0 C.x2+3x+2=0 D.x2-3x-2=0
D.
5-1 2
8.(202X·桂林)一元二次方程(x-3)(x-2)=0的根是____x_1=__3_,__x_2_=__2__.
9.解方程: (1)x2-6x=-2;
解:∵x2-6x=-2,∴x2-6x+9=-2+9, 即(x-3)2=7,则 x-3=± 7 ,∴x1=3+ 7 ,x2=3- 7
6.(202X·南通)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D)
A.(x+4)2=-9 B.(x+4)2=-7
C.(x+4)2=25
D.(x+4)2=7
7.方程 x2+x-1=0 的一个根是( D )
A.1- 5
B.1-2 5
C.-1+ 5
12.(202X·潍坊)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x+m2+m=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 方和为12,则m=______-__2__.
1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n-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n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可知:Δ=4+4(n-1)>0,∴n>0 (2)当n为取值范围内的最小整数时,求此方程的根. 解:由(1)知,n=1.当n=1时,此时方程为:x2+2x=0,解得:x=0或x=-2
10.(202X·宁波)能说明命题“关于x的方程x2-4x+m=0一定有实数根”是假
命题的反例为( D)
A.m=-1
B.m=0
C.m=4
D.m=5
11.(202X·淄博)若x1+x2=3,x12+x22=5,则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A.x2-3x+2=0 B.x2+3x-2=0 C.x2+3x+2=0 D.x2-3x-2=0
D.
5-1 2
8.(202X·桂林)一元二次方程(x-3)(x-2)=0的根是____x_1=__3_,__x_2_=__2__.
9.解方程: (1)x2-6x=-2;
解:∵x2-6x=-2,∴x2-6x+9=-2+9, 即(x-3)2=7,则 x-3=± 7 ,∴x1=3+ 7 ,x2=3- 7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二)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方程的另一根及k的值.
2.不解方程,求某些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个数,求作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的和与两数的积,求这两个数.
5.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
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大大缩简了复杂的运算量,它的应用,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知识,并能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P57 15.
3.(补充)(1)不解方程2x2+3x-1=0,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是已知方程各根的平方的倒数.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4+4=0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根的平方和比两根的积大21,求m值并解此方程.
个案修改
练习5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4x2-8x-1;(2)2abx2+(a2+2b2)x+ab.
三、全课小结
(1)本节课复习的基本的知识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作业
1.教材P56页5、6、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由此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进一步认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难点
根与系数关系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课型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它在下面几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与课堂练习
练习1
选择题
(1)以两数-2,5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3x-10=0 B.x2-10x+3=0
2.不解方程,求某些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个数,求作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的和与两数的积,求这两个数.
5.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
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大大缩简了复杂的运算量,它的应用,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知识,并能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P57 15.
3.(补充)(1)不解方程2x2+3x-1=0,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是已知方程各根的平方的倒数.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4+4=0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根的平方和比两根的积大21,求m值并解此方程.
个案修改
练习5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4x2-8x-1;(2)2abx2+(a2+2b2)x+ab.
三、全课小结
(1)本节课复习的基本的知识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作业
1.教材P56页5、6、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由此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进一步认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难点
根与系数关系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课型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它在下面几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与课堂练习
练习1
选择题
(1)以两数-2,5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3x-10=0 B.x2-10x+3=0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训练
5.下列所给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D ) A. x2+x=0 C.3x2-4x+1=0 B. 5x2-4x-1=0 D. 4x2-5x+2=0
6.(开放题)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0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则m的值可能是 0 (写出一个即可).
考点五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考点讲练
考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例1 若关于x的方程(m-1)x2+m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
值范围是( A )
A. m≠1 B. m=1 C. m≥1 D. m≠0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即方程中必须保证有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它的系数m-1≠0,即m≠1,故选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
适用的方程类型
(x+m)2=n(n ≥ 0) x2 + px + q = 0 (p2 - 4q ≥0)
ax2 + bx +c = 0(a≠0 , b2 - 4ac≥0) (x + m) (x + n)=0
三、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 设 列 解
例5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根为m,n,则m2-
mn+n2= 25 .
解析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m+n=4,mn=-3. m2-mn+n2
=m2+n2-mn=(m+n)2-3mn=42-3 ×(-3)=25.故填25.
【重要变形】
①x x ( x1 x2 ) 2x1x2 ;
检
答
(1)审题:通过审题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元:就是设未知数,分直接设与间接设,应根据实际需要恰当选取设元法.
(3)列方程:就是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环节最重 要,决定着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4)解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并注意检验其合理性.
(5)作答:即写出答语,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写清答语.
3.项数和系数:
ax2 + bx +c=0 (a,b,c为常数,a≠0)
一次项: ax2 一次项系数:a
二次项: bx
常数项:c
二次项系数:b
4.注意事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3)二次项系数不为0;
(4)整式方程.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各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使用类型
针对训练
1.方程5x2-x-3=x2-3+x的二次项系数是 是 -2 ,常数项是 0 .
4
,一次项系数
考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应用
例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有一个根为0,
则m=
-1 .
解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可知将x=0代入原方程一定
会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故只要把x=0代入就可以得到以m为
未知数的方程m2-1=0,解得m=±1的值.这里应填-1.这种题的 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有根必代”. 易错提示 求出m值有两个1和-1,由于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1不符合,应引起注意.
针对训练
2. 一元二次方程x2+px-2=0的一个根为2,则p的值为
-1
.
考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例3 (1)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5=0时,原方程应变为( A )
A. (x-1)2=6
C. (x+1)2=6
B.(x+2)2=9
D.(x-2)2=9
(2) (易错题)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 x2﹣13x+36=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 ) A.13 B. 15 C.18 D.13或18 解析 (1)配方法的关键是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易错提示】 (1)配方法的前提是二次项系数是1;(a-b)2与 2﹣13x+36=0的两根,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 ( 2 )先求出方程 x 2 (a+b) 要准确区分;(2)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
系定理,得到符合题意的边,进而求得三角形周长. 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成三角形的好习惯
针对训练
3.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的长是方程x2-7x+12=0 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 A ) A. 16 B. 12别解方程:x2-4x-1=0
(要求写出必要解题步骤).
公式法:a 1 ,b -4,c -1.
b 2 - 4ac = -4 -4 1 -1 =20 0.
2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b -4 20 b2 4ac 2 2a 2 1 5, x2 2 5. 5.
2 1 2 2 2 2 2
②( x1 x2 ) ( x1 x2 )
x1 x2 1 1 4x1x2 ③ x x x x 1 2 1 2
针对训练
7. 已知方程2x2+4x-3=0的两根分别为x1和x2,则x12+x22的值等于 ( A) A. 7 B. -2 C.
x1 2
配方法:移项,得x 2 4 x 1. 配方,得x 2 4 x 22 1 22.
x 2
x1 2
2
5
由此可得x 2=
5 ,
5, x2 2
5.
考点四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例4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m=4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考点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要点归纳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 ax2+bx
+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
次方程. 2.一般形式: ax2 + bx +c=0 (a,b,c为常数,a≠0)
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A.
m 4 3
)
C. m ≥0 D. m<0
B.
m<2
解析 根据方程根的情况可知,此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Δ >0,即 42-4×1×(-3m)=16+12m>0,解得 m
4 ,故选A. 3
易错提示 应用根的判别式之前务必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这
样能帮助我们正确确定a,b,c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