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磺胺类抗菌药及甲氧苄啶

合集下载

药理学磺胺类 ppt课件

药理学磺胺类  ppt课件
PPT课件 19
甲氧苄氨嘧啶(TMP)
本节重点: • 与磺胺类药物使用的增效作用 (双重阻断作用)
PPT课件
20
•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2-3小时达血药 浓度高峰。 吸收后分布全身,在肺、肝及胆汁中浓 度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40%。
大部分以原形随尿排出,t1/2约为10小 时,与SMZ相近。
PPT课件 8
[体内过程]
据磺胺药口服吸收的难易,在体内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应用的部位,分为
• 肠道易吸收类
• 肠道难吸收类 • 外用类
PPT课件 9
1 吸收 • 肠道易吸收类: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 全(占口服量 70~90%)。短、中效类经 2~4小时,长效类经4~6小时血药浓度达高 峰。该类主要用于全身感染。 • 肠道难吸收类:因不易吸收,在肠内保 持高浓度,故用于肠道感染或作肠道手术 前用药。
• 60年代发现甲氧苄氨嘧啶(TMP)能明显增 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此后该药的临床地位才 逐渐有所改善。
PPT课件 2
[基本结构]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母核是对氨基苯磺酰 胺,其结构分为三部分:氨基,苯环,磺 酰胺基
H
4 1
H R
1
N R

2
SO 2N
PPT课件
3
[作用机制及特点]
L-谷氨酸+ PABA+ 二氢喋啶 二氢叶酸合成酶(磺胺类)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TMP)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磺胺类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磺胺类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磺胺类

【药品】甲氧苄啶

【制剂与规格】国家处方集P482

甲氧苄啶片:0.1 g。

联磺甲氧苄啶片:每片含磺胺甲噁唑200 mg、磺胺嘧啶200 mg 和甲氧苄啶80 mg。

【抗菌谱】

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无

2.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432

本品属抑菌剂,为亲脂弱碱性,化学结构属乙胺嘧啶类。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均具有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球菌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

本品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主要为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而合成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品阻止了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甲氧苄啶与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结合力较其与哺乳类该酶的结合力强5万~6万倍。

本品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合成代谢遭到双重阻断而有协同抗菌作用,使磺胺药抗菌活性增强,并对某些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82

(1)口服:成人一次0.1 g,每12小时1次;或一次0.2 g,一日1次,疗程7~10日。肾功能损害患者需按肌酐清除率调节剂量。每分钟>30

ml者仍用成人常用量,每分钟15~30 ml者,每12小时50 mg,每分钟<15 ml 者不宜用。(2)静脉滴注:一次30~100 mg,一日80~200 mg。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P87 100mg,PO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718

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药理学课件)

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药理学课件)
项目三十四 人工合成抗菌药
任务二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磺胺类药物及甲氧苄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 不良反应。
能力目标
具备提供磺胺类药物及甲氧苄啶用药咨询服务的能力。
素质目标
1.树立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 2.具有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
案例导入
患者,男,20岁,前一天晚上和家人在外吃麻辣烫,半夜腹痛醒 来,继而呕吐腹泻,至上午有5次,为稀水样便。医生诊断为急性 胃肠炎。 该患者应选择何药治疗?
其他
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反应。新生儿可引起脑核黄疸和溶血
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药-磺胺嘧啶
中效类磺胺药 口服易吸收,易透过血-脑屏障,作为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 首选治疗诺卡菌病,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 治疗弓形虫病
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药-磺胺甲噁唑
中效类磺胺,抗菌作用较强 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 主要与甲氧苄啶合用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 消化道感染
四氢
PABA
叶酸
叶酸
+ L-谷氨酸 磺胺药
+ 一碳 基团
核酸、蛋白
质合成
【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泌尿系统损害 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等。同服等量碳酸氢钠、
多饮水、定期检查尿液
过敏反应 发热和皮疹,偶见多形性红斑及剥脱性皮炎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曲伐沙星(对BBB有极强渗透力): 脑膜炎球菌所致脑膜炎
5、应用领域的拓宽 抗肿瘤作用 抗病毒作用 由于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和抗有丝分裂作
用,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趋势. 抗结核作用
• 治疗初期(头3个月) —加用氨基糖苷类、乙硫异烟胺(ETH)、吡嗪酰 胺 ( PZA ) 、 氧 氟 沙 星 ( OFLX ) 、 和 乙 胺 丁 醇 (EMB)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染色体 长度为1300m
细胞壁 大小为2m*1m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为抑制DNA螺旋 酶(gyrase),从而影响DNA的正常 形态与功能达到抗菌目的。DNA是 以高度螺旋卷紧的形式存在于菌体 内,如果不卷紧,则其长度远远超 过细胞壁,根本无法容纳在胞壁中, 也无法进行正常的DNA复制、转录、 转运与重组。DNA螺旋酶的作用就 是使DNA保持高度卷紧状态。
人工合成抗菌药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周虹
人工合成抗菌药分类
一、喹诺酮类 二、磺胺类 三、甲氧苄啶和溴莫普林 四、硝基呋喃类 五、硝基咪唑类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s
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
药效学特征:窄谱、对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
■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低,
■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毒性大)。
多数经尿排泄,尿中浓度高。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
◆1997年始应用于临床 ◆保留了前三代抗G-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抗G+菌的活性 ◆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的作用也有 增强 ◆增强了抗厌氧菌的活性:可用于需氧菌感染,也可用于 厌氧菌感染,还可用于混合感染。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奈啶酸(1962)

第二代:吡哌酸(1974),仅适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疗效差、耐药性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减少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1979)

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口服有效、副作用小、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发展迅速、临床广泛使用

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

格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

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

◇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真核细胞不含有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杀菌

①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环丙沙星最强);

②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最强);

③某些品种(环丙、左氧氟)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④新喹诺酮类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莫西沙星还具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所缺乏的抗厌氧菌活性。

阳盛阴不衰

霸气抗厌氧

2.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

可进入骨、关节;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可进入脑脊液;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t1/2较长;

多数以原形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

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肾排出;

3.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

(1)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氧氟沙星可致伪膜性肠炎。

(2)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洛美沙星多见)等。

(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等。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癫痫病史者。

执业医师考试-抗菌药物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抗菌药物总结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1)作用特点
氨基糖苷类药的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 成,还可影响细菌细胞膜屏障功能,导致细胞死亡。氨基 糖苷类能与细菌的30S核糖体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过程 的多个环节,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受阻。
氨基糖苷类药为浓度依赖型速效杀菌剂,对多种需氧的革 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强抗菌作用,需联合应用其他对革兰阴 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药物,如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及氟喹诺酮类等。
(4)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药可减 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2.青霉素类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 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2 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 过敏居首位。询问过敏史。皮试—各种给药途径都要做。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即给患者皮下注 射肾上腺素,吸氧 ,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时间依赖性,无抗菌后效应、首关现象。延长MIC持续时 间,增加给药次数。6h一次。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溶剂:氯化钠。不可用葡萄糖。单剂不超过200ml。静滴 不超过1h。钾盐不可快。 (四)监护青霉素类药的特殊反应 青霉素脑病(老年、肾功不全);不用于鞘内注射;电解 质;吉海反应(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情加重),初用68h出现,12-24h消失。

第十三节 磺胺类抗菌药及甲氧苄啶

第十三节 磺胺类抗菌药及甲氧苄啶
治疗细菌性感染tmp225mgkgsmz10125mgkgq6htmp3755mgkg及smz187525mgkgq6h静脉个月以上小儿治疗剂量参照成人用量按千克体重计算柳氮磺吡啶sasp本品在肠壁结缔组织中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前者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即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尚有防止复发作用成人
成人:初剂量每次1~1.5g,q6~8h。维持量每次0.5g,q6h
儿童:2岁以上小儿,初剂量每次10~15mg/kg,q6h,维持量每次10mg/kg,q6h
1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剂量、注意事项见表2-18.
表2-18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剂量、注意事项见表
药名
抗菌谱及抗菌作用
适应症
剂量(/d)
注意事项
磺胺甲恶唑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广谱抗菌作用,但目前常见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对该药耐药性高。对其他病原如沙眼衣原体、星形诺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具抗微生物活性
注意事项:①禁用于对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胺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②本类药物有过敏史的皮疹等过敏反应多见,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③本类药物可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④本类药物可致肝脏损害,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⑤本类药物可致肾损害,用药期间应检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出现肾损害,应避免使用。⑥本类药物可引起脑性核黄疸,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以下婴儿。⑦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应避免用本类药物。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复习精华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复习精华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2013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复习精华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一、磺胺类药

【抗菌作用】

1.抗菌谱:为广谱抑菌药

对革兰阳性菌溶链、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对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等敏感。另外磺胺嘧啶银及磺胺米隆局部应用可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2.抗菌机制

磺胺药化学结构与对氨苯甲酸(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从而干扰菌体叶酸合成,进而影响核酸合成,产生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嘧啶。

(2)呼吸道感:如咽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及肺炎等,可选用磺胺甲噁唑(SMZ)加甲氧苄啶(TMP)合用,增强疗效。

(3)泌尿道感染:磺胺异噁唑,

(4)伤寒:磺胺甲噁唑加TMP。

(5)鼠疫:磺胺嘧啶加链霉素。

(6)肠道感染:一般肠道感染,可口服肠道内难吸收的酞磺胺噻唑或琥珀酰磺胺噻唑,柳氮磺吡啶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7)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选用磺胺嘧啶银。

【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的损害:引起结晶尿、血尿、管型尿、尿痛、尿少甚至尿闭。

(2)过敏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光敏性皮炎、药热等。

(3)造血系统反应: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偶见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4)其他:

①出现新生儿黄疸,故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②神经系统反应,服药期间应避免高空作业及驾驶。

二、代表药物

磺胺嘧啶(SD)

【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属中效磺胺药,抗菌作用强,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40%~80%。曾为治疗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现较少使用。其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弓形虫病或单用治疗诺卡菌病。也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协同抗菌作用的原因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协同抗菌作用的原因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协同抗菌作用的原因

1.引言

1.1 概述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是常用的抗菌药物,它们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并且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细菌合成二氢叶酸来发挥抗菌作用,而甲氧苄啶则可以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虽然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机制,但研究发现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增强它们的抗菌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协同抗菌作用的原因。首先,我们将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和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接着,我们将讨论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的协同作用,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通过深入探究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抗菌治疗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这对于指导临床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逐步展开讨论,探索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的协同抗菌作用的原因。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描述: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协同抗菌作用的原因。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协同抗菌作用的重要性进

行概述。随后,文章将分为正文和结论两个部分。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系统地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和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我们将阐述磺胺类药物在细菌细胞内的作用机制以及甲氧苄啶对细菌细胞墙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将比较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的药理特点和适应症,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抗菌方面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而在结论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的协同作用,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相互增强的抗菌效果和相互促进的药物吸收等。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这种协同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在10月13、14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考点)

常用的磺胺类药有磺胺甲嗯唑(SMZ)和磺胺嘧啶。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磺胺类药可分为两个大类:

(1)全身应用磺胺药。根据其消除半衰期不同,分为短效类(半衰期2~4h)如磺胺异嗯唑、磺胺二甲嘧啶;中效类(半衰期6~l2h)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嗯唑;长效类(半衰期l50~200h)如磺胺多辛。

磺胺嘧啶口服易吸收,易通过血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高,故为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也是治疗全身感染的常用药物。磺胺甲嗯唑又名新诺明,口服易吸收,与甲氧苄啶组成复方新诺明,抗菌作用和疗效增强。

(2)局部应用磺胺药。柳氮磺吡啶、用于大面积烧伤的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以及用于眼科的磺胺醋酰。

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四氢叶酸生成减少,因而阻止细菌核酸合成。与磺胺类药合用时,两者双重阻断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而产生显著的协同抑菌效应。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磺胺类药

常见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等);也表现有光敏反应、药物热等血清病样反应。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缺乏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在新生儿和儿童中较为多见。

药物化学——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药物化学——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很快,临床上应⽤的药物曾有20余种,40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等抗⽣素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在化学治疗药物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磺胺类药物有抗菌谱⼴、疗效确切、可以⼝服,吸收较迅速等特点。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合⽤可使抗菌作⽤增强。仍为⽐较常⽤的抗菌药。磺胺类药物作⽤机制的阐明,确⽴了抗代谢学说,为发展新药开辟了⼀条新途径。⽬前临床上使⽤较多的药物有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磺胺类药物作⽤机制

磺胺类药物作⽤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众所公认的Wood-Fields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竞争性拮抗,⼲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物⽣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氢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氢蝶啶焦磷酸酯及⾕氨酸或⼆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氨酸合成⼆氢叶酸。再在⼆氢叶酸还原酶的作⽤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

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及电荷分布和PABA及为相似,使得在⼆氢叶酸的⽣物合成中,可以取代PABA位置,磺胺类药物抑制⼆氢蝶酸合成酶,阻断了⼆氢叶酸的⽣物合成。⼆氢叶酸经⼆氢叶酸还原酶作⽤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个碳单位。⼈体作为微⽣物的宿主,可以从⾷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微⽣物靠⾃⾝合成四氢叶酸,⼀旦叶酸代谢受阻,⽣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物对磺胺类药物敏感。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

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

胡树罗浩万硕

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

引言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内服。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

1.常见的磺胺药

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

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异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①磺胺嘧啶: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②磺胺甲基异异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异塞唑-3-甲酸乙酯。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异塞唑。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情况介绍

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情况介绍

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

情况介绍

河南省乘风动物保健技术研究所

2019.1.18

目录

一. 基本情况

二.用途

三.抗菌机制

四.市场情况

五.国内外原料药情况

六.组方使用前景

七.配伍增效药物

八.甲氧苄啶(TMP)与二甲氧苄啶(DVD)的差别九.质量标准

十.生产企业调查

一. 基本情况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简称SMZ)又称新诺明(Sinomine),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新明磺;3-对氨基苯磺酰胺基-5-甲基恶唑;磺胺甲恶唑。

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或氨试液中易溶。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简称TMP)是一种亲脂弱碱性乙胺嘧啶类抑菌剂,又称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抗菌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甲氧苄嘧啶、三甲氧苄胺嘧啶、三甲氧苄啶.

常温下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氯仿中略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二.用途

磺胺甲恶唑,作为抗菌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特别有效。主要用于治疗禽霍乱抗感染药,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沙门菌属感染、小儿急性中耳炎、流脑的预防等。磺胺类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也可用于脑膜炎的预防及流感杆菌所致的急性中耳炎等该品能阻细菌生长,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作用特别强,治疗泌尿道感染以及禽霍乱效果好。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特别有效。适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肠道感染等。能阻碍细菌生长,对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作用特别强。主要用于治疗禽霍乱等。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原因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原因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原因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磺胺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阻断了细菌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过程,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甲氧苄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它通过抑制细菌的核糖体结合和肽链延伸,阻断了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可以达到协同作用,即两种药物的疗效相加或相乘,以增强抗菌效果。这种合用可以覆盖更广泛的细菌谱,对治疗复杂感染和抗药性细菌感染具有更好的效果。

此外,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作用的靶点不同,减少了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的风险。因此,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药物化学课件)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药物化学课件)

按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 ➢长效磺胺如磺胺甲噁唑 ➢中效磺胺如磺胺嘧啶 ➢短效磺胺如磺胺
按作用部位可分为: ➢肠道磺胺如磺胺脒 ➢眼部磺胺如磺胺醋酰等
二、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性状 磺胺类药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
末,无臭,几乎无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 酮,具有一定的熔点。
具酸碱两性
磺胺类药物显酸碱两性(磺胺脒除外),可溶于酸
或碱(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但其弱酸性小于碳酸的 H
酸性(磺胺类药物的pKa一般为7~8,碳酸pKa为
N R1
6.37),所以其钠盐注射液与其它酸性注射液不能配
OH
SN
O
R2
伍使用。
芳伯氨基的反应
磺胺类药物一般含有游离的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另由于芳伯氨基的存在会导致磺胺类药物
实例分析
下列处方是否合理?
某患者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医生开据了下列处方: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ml 维生素C注射液 5ml i.v. 10%葡萄糖液 500ml
分析分:析不处合方理,,判磺断胺其类是否药合物理显并弱说酸明性原,因且,其如弱不酸合性理需小于 碳采酸取的什酸么性措,施其?钠盐的水溶液遇酸性药物会析出沉淀; 维生素C注射液显酸性,两种药液混合会发生沉淀,所 以应将上述两种注射液分别给药。
磺胺醋酰钠 Sulfacetamide Baidu Nhomakorabeaodium

第十三章 抗菌药及抗病毒药

第十三章 抗菌药及抗病毒药

第十三章抗菌药及抗病毒药

抗菌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自化学治疗药发现以来,抗菌药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抗生素药物已列专章讨论。本章主要讨论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病药及抗真菌药

等。

第1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这类药物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的建立,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尤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开辟了一条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对药物化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磺胺类药物是从偶氮染料发展而来的。1932年Domagk发现含有磺酰氨基的偶氮染料百浪多息(14-1)可以使鼠或兔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起初认为偶氮基团是染料的生色基团,也是抑菌的有效基团。后来经研究证实,只有具有磺酰氨基的偶氮染料才有抑制链球菌的作用,而没有磺酰胺基的偶氮染料则无效,由此确定对氨基苯磺酰胺(SN,14-2)是这类药物生效的基本结构。

此后,磺胺类药物的发展极为迅速,从1935年~1940年间合成了5500余种磺胺类化合物,并有20余种供临床使用,在此期间建立了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学说。

磺胺类药物具有合成容易,价格低廉,口服有效,抗菌谱较广,以及体内分布广泛的优点,部分品种临床上仍在应用。主要有磺胺嘧啶(SD,14-3)、磺胺甲噁唑(SMZ,14-4)、磺胺异噁唑(SIZ,14-5)、磺胺多辛(SDM’,14-6)、磺胺醋酰(SA,14-7)等。

近年来磺胺类药物研究速度放慢,但仍有少数优良药物被发现。如(14-8)便是代表药物,除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方面疗效显著外,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2个月以上体重≤40kg者,TMP4~6mg/kg及SMZ20~30mg/kg,q12h口服,体重≥40kg者剂量同成人。治疗伊氏肺孢菌病每次剂量参照成人用量按千克体重计算,q6h口服
成人:治疗细菌性感染TMP2~2.5mg/kg及SMZ10~12.5mg/kg,q6h静脉给药。治疗伊氏肺孢菌病TMP3.75~5mg/kg及SMZ18.75~25mg/kg,q6h静脉给药。2个月以上小儿治疗剂量参照成人用量按千克体重计算
注意事项:①禁用于对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胺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②本类药物有过敏史的皮疹等过敏反应多见,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③本类药物可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④本类药物可致肝脏损害,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⑤本类药物可致肾损害,用药期间应检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出现肾损害,应避免使用。⑥本类药物可引起脑性核黄疸,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以下婴儿。⑦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应避免用本类药物。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剂量、注意事项见表2-18.
表2-18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剂量、注意事项见表
药名
抗菌谱及抗菌作用
适应症
剂量(/d)
注意事项
磺胺甲恶唑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广谱抗菌作用,但目前常见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对该药耐药性高。对其他病原如沙眼衣原体、星形诺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具抗微生物活性
敏感菌所致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与TMP联合用于急性中耳炎;星形诺卡菌病;治疗氯喹耐药恶性疟疾作为联合用药之一;与乙胺嘧啶联合用于弓形虫病
成人:首剂2g,以后每次1g,每日2次;
儿童:2个月以上小儿首剂50mg/kg(每日最大剂量≤2g),以后每日50mg/kg,分2次服用
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外,均与TMP联合应用。妊娠期、哺乳期、肝功能损害着避免应用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及甲氧苄啶
根据磺胺类药物的体内吸收程度和临床用途,本类药物分为:①口服易吸收可全身应用者,如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磺胺多辛、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SMZ-TMP)等。②口服不易吸收者如柳氮磺吡啶(SASP)。③局部应用者,如磺胺嘧啶银、醋酸磺胺米隆等。口服易吸收磺胺及其复方制剂SMZ-TMP可用于敏感菌所致尿路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伤寒沙门菌感染、肠道感染、小儿中耳炎、流行性脑膜炎。目前上述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对该类药物耐药率高,影响了其临床应用。SMZ-TMP尚可用于星形诺卡菌、疟疾、弓形虫病、伊氏肺孢菌病的治疗。磺胺嘧啶银和醋酸磺胺米隆主要用于Ⅱ、Ⅲ度烧伤继发创面细菌感染的治疗。
成人:初剂量每次1~1.5g,q6~8h。维持量每次0.5g,q6h
儿童:2岁以上小儿,初剂量每次10~15mg/kg,q6h,维持量每次10mg/kg,q6h
1Baidu Nhomakorabea
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
抗菌谱同SMZ,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作用增强,但耐药菌株仍多见。对伊氏肺孢菌具有作用
敏感菌所致尿路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发作,伤寒沙门菌感染、旅游者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急性中耳炎,肺孢菌病治疗及预防,诺卡菌感染
成人:治疗细菌性感染每次TMP160mg/SMZ800mg,q12h口服。伊氏肺孢菌病治疗:每次TMP3.75~5mg/kg及SMZ18.75~25mg/kg,q6h口服。伊氏肺孢菌病预防:初予TMP160mg/SMZ800mgq12h口服,继以相同剂量每日服1次,或每周服3次;
每片含磺胺甲恶唑400mg,甲氧苄啶80mg;注射剂每支5ml含磺胺甲恶唑400mg,甲氧苄啶80mg;
2月龄以下小儿不宜应用本品
柳氮磺吡啶SASP
本品在肠壁结缔组织中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前者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即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尚有防止复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