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合集下载

提取基本知识1

提取基本知识1

8、常用的提取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水
乙醇号称万能溶剂,具有极性和非极性基团,所以它能和很多物质互溶。 氯仿是非极性溶剂里边唯一比水重的,所以它和水分层后,氯仿在下边。
9、提取的原理
溶剂通过扩散、 渗透作用,进
入ຫໍສະໝຸດ Baidu胞内
溶液脱小离子、小 离子溶质的浓缩、 小离子分级
反离子经离子 电位差 交换膜的迁移
离子交换膜 电解质离子 非电解质大分 子物质
感谢!
(二)、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利用道尔顿原理。挥发油有挥发性,在100度下有一定蒸汽压,当水沸腾时,随水 蒸气一起带出。
适宜: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一起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反应,且能与水分层。
参考:直通水蒸气蒸馏
(三)超临界提取法
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 非气、非液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为什么用回流法: (1)为了提取有效成分,相似相溶原理; (2)相对煎煮法,回流温度低一些; (3)不回流会造成溶剂损失; (4)乙醇蒸发相对于水快一些,造成乙醇浓度降低,
影响提取质量。 注意:冷媒水的温度
13.5连续回流法(索氏提取法)
以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克服了回流法溶剂 需要量大,需几次提取的特点。

中药提取 - 中草药化学成分

中药提取 - 中草药化学成分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一、糖类
•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 等。)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 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 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广 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
(三)除去方法
• 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 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 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 分离除去油性成分,)
•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 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材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材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对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基本知识的搜集、整理、总结以便中药制药行业、中药饮片行业、中药提取物行业从业人员查阅、学习。

一、中药材基本知识介绍

中药材的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其品种繁多,仅古籍记载就有3000多种,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原因,各地区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应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比如河南道地药材“封丘金银花”,四大怀药:“怀山药” “怀菊花” “怀地黄” “怀牛膝”等中药材。

中药材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使用也普遍,所以古来相沿药学叫做“本草学”。从古至今有关中药材记载的文献有很多比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新修本草》等,并较完整的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内容。当代本草代表作《中华本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著的。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2011-04-12 13:59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中药提取物的本质是中药原料药,具有投入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

中药提取物经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出口比例已超过中药,并

呈现上升趋势。中药提取物,在中药类产品中只能算是小品种,然而就是这个

小字辈近年来却在中药出口中担当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

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2年,植物提取物占中药类产品的出口

份额从9.6%增加到25.5%,2004年更是占到30.16%,已超过中成药,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中药提取成为世界关注的聚点,业内预期该产业未

来每年将以300%的速度递增。中药提取物是融合现代制药新技术的新型中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其产业化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义的中药提取物是指以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草药为原料,利用现代植物化

学提取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所获得的、具有明确指标成分的单一组分或混合组分。在国际市场,中药提取物商品形态包括三类:

一是纯度达到95%以上的,以单一化合物为检测对象的中药提取物,其结

构清楚、药效明确、药理学研究资料全面,属国外药典登载品种或药品专利保

护品种,在国内一般称其为天然药物或植物化学药物,如芦丁、甘草酸、紫杉

醇等均属此类。

二是经过一定分离如柱层析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等分离工艺过程所

获得的部分成分较为集中的多组分中药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有明确的含量测试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试卷答案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试卷答案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试卷

1.提取: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2.有效成分: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3.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4.中草药主要化学成分: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有机酸;油脂和蜡;树脂;挥发油;生物碱;苷类;色素。

5.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6.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和其他提取法

7.溶剂提取法的过程包括:浸润溶解扩散置换

8.选择溶剂的要点:a.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b.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9.常用溶剂:水、乙醇、氯仿、乙醚等

10.影响提取的因素包括:药材的粒度;浓度差;温度;时间。

11.溶剂提取方法包括: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

12.药渣中溶剂回收方法:①在多功能提取罐中通入直通蒸汽,将溶剂气化,冷凝后回收。

②在药渣上面加水,将其中浸出溶剂置换出来,然后加以回收

13.影响蒸发的因素:①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差

②药液蒸发面的面积

③液体表面的压力

④蒸汽的浓度

14. 常用的蒸发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

15.影响干燥的因素:物料的性质;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和流速;干燥速度及干燥方法;压力

16.干燥方法: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沸腾干燥

17.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法;结晶法;盐析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机械分离法。

实验一 中药提取

实验一 中药提取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一、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第一章

中药基础知识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药物: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疾病的物质。

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 中药:

(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2.1.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

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2.2. 中成药及其分类:

中成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2.3. 中药材:

中药材,即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也即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讲义)

前言

中药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我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每种中药中都含有多种成分,但并不是每种成分都能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我们通常将中药含有的成分分为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两大类。所谓无效成分是相对有效成分来说的,或者是到目前还没发现它具有显著生物活性。所谓有效成分,即被证明具有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物质,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往往很低。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寻找新的药物,就必须首先从复杂的中草药成分中,提取出有活性的组分。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因此,提取、分离和纯化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进一步测定其化学结构、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毒性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结构改造、化学合成和研究结构一疗效关系的前提,同时,只有搞清楚中药的有效成分才能有效地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产品的质量控制、工艺改进和稳定性考核,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生物利用度,探计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从中药成分中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进而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总而言之,对中药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提取和分离出其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是一切有关中药研究的关键。

中药活性成分结构类型丰富,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有的性质相当不稳定),因此提取分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从一个粗提物中要分得纯化合物,常需要经过许多纯化步骤,其过程往往相当烦琐、耗时,且花费很大。因此,正确掌握提取分离的实验操作以及熟悉快速、有效的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在分离目约化合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 (一)原理: 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 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 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 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二)过程:
•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 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 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 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 浸润 溶解 扩散 置换 •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 作用)。 •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 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
五、树脂
1.概述: 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刀 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 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 药。) 2.性质: 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碱 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①有效成分: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肌 作用。 ②无效成分: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成 分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 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 —水沉。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三、过程
•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 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 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 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浸润
溶解 扩散 置换
•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 作用)。
取罐) • ③浸渍:装桶后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面数厘米,加盖放
置24-48时。 • ④渗漉:浸渍时间到后,开始慢慢放出浸出液,并且往药粉
上面及时添加溶剂。 • 渗漉法属于动态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 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以1000g药材计算。 • 慢速浸出以1~3ml/min为宜。 • 快速浸出多为3~5ml/min。 • 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溶剂,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
(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 强化措施:如振动式渗漉罐或在罐侧加超声装置(罐体用
支脚支撑于罐周的弹簧上,罐的下部固定有振动器),或 用罐组逆流渗漉法加强固液两相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改善 渗漉效果,该法是利用液柱静压,使溶媒自底部向上流, 由上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 • 此外还有重渗漉法和加压渗漉法。
渗漉流程如图所示
(5)水蒸气蒸馏法
• 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难 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

中草药提取与制剂技术

中草药提取与制剂技术
浸出液。
浸出设备
常用的浸出设备包括渗漉器、浸渍 器、煎煮器等,可根据不同的中草 药和浸出方法选择适当的设备。
浸出液的处理
浸出液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浓缩、 干燥等,以得到所需的制剂形式。
液体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将中草药提取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将不溶性中草药提取物均匀悬浮在液 体中,形成混悬液。
06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中草药提取与制剂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
提取技术不断创新
研究中草药提取技术不断创新, 包括超声提取、微波提取、酶法 提取等,提高了提取效率和产物 纯度。
制剂技术多样化
中草药制剂技术不断发展,出现 了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 颗粒剂、注射剂等,满足了不同 临床需求。
质量控制体系完善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通过高分子物质的分散作用,将中草 药提取物形成胶体溶液。
固体制剂
散剂
将中草药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 合均匀后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颗粒剂
将中草药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 合后,通过制粒工艺制成的颗粒
状制剂。
片剂
将中草药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 合后,通过压片工艺制成的片状
制剂。
半固体制剂
提取目的。
常用溶剂
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2.浓度差:
• 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 浓度差,以加速解。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 • 太多:费工、费时 • 太少:提取不完全
3.温度:
• 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 • 注意: • a.含淀粉、粘液质等量较多的中草药、水 提时应避免加热提取。 • b.对易挥发的成分在加热提取时,要防止 其损失。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 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 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 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 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 酶的性质: •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 、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 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试卷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试卷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试卷

1.提取:

提:

取:

有效成分:

3.无效成分:

4.中草药主要化学成分:;;;油脂和蜡;树脂;挥发油;生物碱;苷类;色素。

5.糖类可分为:;和

6.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和

7.溶剂提取法的过程包括:

8.选择溶剂的要点:a. ;

b. ;

c. 。

9.常用溶剂:等

10.影响提取的因素包括:;;;。

11.溶剂提取方法包括:;;;。

12.药渣中溶剂回收方法:①。②

13.影响蒸发的因素:①

14. 常用的蒸发方法:;;

15.影响干燥的因素:;、;

16.干燥方法:;;;

17. 常用的分离方法:;;;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6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 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 性质等作用。
常用的辅料种类比较多,总的分为两大类:液 体辅料、固体辅料。
有助于有效成分的 溶出,而增加疗效。 炙药用黄酒,浸药 多用白酒。
对油脂有吸附 作用,常用米 浸泡含油脂较 多的药物。
浓度显著提高,使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和渗透压差,由于 浓度差的关系,细胞内高浓度的溶液可不断向低浓度方向 扩散,而溶媒为稀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又不断进入 细胞内,以平衡其渗透压,这是扩散阶段,它是浸提的动 力。
以上阶段,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一般说药材的有效成分要浸出完全均需 经过这几个阶段。
27
影响浸提的主要原因:药材粉碎度
药物不超过50℃为宜。灭菌后洁净区温度18~26℃, 温度45~65%。
17
提取基础知识
第一节 浸提及药材所含成份 第二节 溶媒、溶剂 第三节 浸出原理 第四节 浸出方法 第五节 蒸发与干燥
18
第一节 浸提及药材所含成份
定义:浸提:是指利用适当的溶媒和方法,从原料药中将可溶性有效成 分浸出的过程。 中药材所含成分很复杂,可分为: 1、有效成份: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挥发油。 2、辅助成份:指本身没有特殊的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 物质。 3、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或有害的成分,它们往往影响溶媒的浸出效能, 制剂的稳定性,外观以及药效。 4、组织物:是指构成药材细胞或其它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石细胞、 栓皮等。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是指从中药草药中分离出有效成分的过程,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取工艺将中草药中的药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从而得到药效更为浓烈、

易于储存和使用的药物。中药提取既可以用于制备中药制剂,也可以用于

制备化妆品、保健品等。

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等。中

药提取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药草药的性质与活性成分、提取原理、溶剂

选择。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面。

一、中药草药的性质与活性成分

1.性味归经:中草药有不同的性味,如苦寒、甘平、辛温等,不同性

味归经的中草药对不同的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作用。

2.植物成分:中草药主要由脂肪类、糖类、酚类、蛋白质、氨基酸、

维生素等组成。不同的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也存在差异。

3.活性成分:中草药的活性成分是产生药效的关键物质,常见的活性

成分有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这些活性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二、提取原理

1.溶出作用:提取的主要机理是利用溶剂与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有较

强的相溶性,并通过渗透、渗出等作用将有效成分从草药中溶出。

2.吸附作用:中药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在草药的纤维组织中具有一定的

吸附性,通过提取过程可以使这些有效成分从草药纤维中解吸出来。

3.浓缩作用:提取溶液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溶剂,需要通

过浓缩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至一定水平。

4.分离作用:一些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需要通过提取和分离

工艺将有效成分与大量的其他成分分离开来,以达到提取纯度的要求。

三、溶剂选择

1.极性溶剂:对于一些极性较强的成分,如酚类、黄酮类等,可以选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第八页,共82页。
2.菊糖
•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 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 沉法除去。
第九页,共82页。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
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 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 去。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 (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 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第十页,共82页。
• 性质: • 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
析出。
•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 淀(但不变性)。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 沉淀,应尽量除去。
•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难过 滤。
b.苷类成分用水提易酶解。(如黄芩苷)
c.对成分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一.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二)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①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

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②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③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

键—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析出。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用

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三、有机酸

(一)概念: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

生物碱结合成盐。

(二)分类:

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

肪酸。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如:甘草酸、松香酸等。

(三)性质:

1.中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2.高级脂肪酸及芳香族有机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3.有机酸盐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四)提取分离方法:

1.利用有机酸与碱生成盐能溶于水而提取。

2.游离酸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分离。

有机酸多视为有效成分。

如:水杨酸有杀菌、解热镇痛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抑菌作用。

四、油脂和蜡

(一)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如薏苡仁醋。

性质:

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回流提取比渗漉提取的油脂多)

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的透明油迹,加热也

不消失。(可与挥发油区别)

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醛,而产生腐臭味(二)蜡

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

(三)除去方法

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分离除去油性成分.)

蜡与油脂不同的是不易酸败,高温时不产生丙稀醛臭味。

五、树脂

1.概述:

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刀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