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doc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文化学概论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特点、起源、演变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对文化现象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为进一步深入文化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理解文化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掌握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究文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3、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
5、掌握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
1、文化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3、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文化现象的分析与理解
5、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的处理
6、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将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期末考试等环节。评估标准将根据学生的学术表现、分析能力、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
本课程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素材。同时,还将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
体验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文化现象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七、教师团队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将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文化学专家组成,他们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人类学教学大纲
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本课程旨在介绍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文化、生物、语言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熟悉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法论;
3. 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
- 人类学的定义和分类
- 主要人类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2.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 人类文化:文化的定义、要素和功能
- 人类生物学:人类的起源、进化和遗传
3.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的定义、重要性和步骤
- 档案研究:档案研究的意义和技巧
4. 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 结构功能主义:马尔库斯、杜尔凯姆
- 文化相对主义:马尔萨斯、梅德
- 解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柯斯特拉
5. 跨文化研究
- 跨文化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
-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田野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人类学研究方法;
3. 讨论演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加深对人类学理论的理解;
4. 作业考核:布置阅读、写作、展示等形式的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20%;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引言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共性的学科,涉及到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人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学科,文化人类学理论的
教学大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和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方法和理论。
一、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在文化人类学的教学大纲中,首先需要明确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文化
是指人类创造的非遗传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价值观、习俗、艺术等。人类
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生物学、语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文化
人类学则是在人类学的框架下,专注于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对于实
地调查、参与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的介绍和讲解。通过实践和理论结
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教学大纲应包括对于结构功
能主义、符号学、实用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理论的介绍和分析。通过学习这
些理论,学生可以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是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大纲应包括对于
亲属关系、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研究领域的介绍和探讨。通过学习这些
研究领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五、文化人类学的应用与实践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化学理论和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能力和技能方面:学生应具有分析和判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讲绪论(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1节文化的界定
(一)文化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文化的定义
(三)文化内涵的界定
第2节文化学释义
(一)文化学的定义
(二)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
(三)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
第3节文化学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问题的提出背景、人类对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观点,掌握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了解文化学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与研究以
及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安排
教师讲授3学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定义进行剖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
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
六、思考题
1.人类关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的思考,主要问题有哪些?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课时)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1课时)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课时)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类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10190
二、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三、周学时:2-0 学分:2.0
四、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
五、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简史和主要理论学派三部分。介绍人类学学科体系,人类起源、人类和猿类的异同。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作为人类规范文化创造的婚姻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制度等以及作为精神文化的宗教艺术等形态进行考察。讲述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学派及其研究方法。
六、推荐教材:《现代人类学》,周大鸣、乔晓勤编著,重庆出版社,1990
《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一、课程号:04110190
二、周学时:2-0 学分:2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人类学课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也是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听课、阅读讨论、实地调查、写读书报告,了解并掌握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其研究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一)人类学研究对象、相关学科、人类学产生简史3学时
(二)灵长目、人猿异同3学时
(三)人类在自然界位置、人类起源理论3学时
(四)人类进化谱系、化石证据、人种3学时
(五)文化的基本特征3学时
(六)作为研究方法的实地调查3学时
(七)婚姻的性质、功能,婚姻形态,其演变3学时
(八)家庭的性质、功能3学时
(九)亲属制度、亲属称谓3学时
(十)讨论课3学时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本科《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40610283 开课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文化人类学
英文名称cultural of Anthropology
教学目的与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及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学科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的一般方法。旨在深化同学对文化与社会的理解。
课程负责人张小军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
授课语言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学分总学时
考核方式及成绩
评定标准
考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外文教材
主要参考书
先修要求、适用
院系及专业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本学科以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发展为主题。首先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对文
化的理解。其次从人类物质文化开始,循序进入广义的文化人类学的内容: 文化与生态的关系、“人”的文化的四个纬度(语言、身体、性别和人格);第四部分介绍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具体从家庭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面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深入到心智的文化,
分别介绍人类的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教育。最后从时空的角度分别介绍日常文化、大众文
化及文化的全球化,希望通过梳理这一脉络深化对我们现实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2、什么是文化。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
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以影像传播与视觉艺术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文化人类学为教学内容,是一门学习和研究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的理论课程,是传播与艺术专业的知识拓展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基本的理论阐述,又能结合具体的影像传播作品进行鉴赏。
在文化人类学属下,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复原人类无文字记载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同时把语言当做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民族学则主要研究各民族和各地区、社区的文化,比较其异同,分析这种异同的产生原因,认识这种异同存在的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探讨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规律。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人类学概述、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分支、文化人类学分类、人类文化的起源、文化与持续生存、群体与秩序、文化与超自然力量、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要求动画专业的学生对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况有宏观的了解,从而确定影视动画的人类学的属性,对影视动画具备一定的文化领悟能力,为日后进行动画制作打下素养与理论基础。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四、教学时数分配:
理论:32 实验:上机:其它:
五、其它项目:无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考核要求:平时30%,考试70%
2、习题:
课程中安排相关关于历史、制度、艺术的影像资料检索收集,分析探讨代表影像作品,研究影像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总结人类文化发展规律,培养适应跨文化影像交流的国际视野。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人类学概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人类学概论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人类学概论》是面向历史系文化遗产方向学生的专业平台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概念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各个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从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其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包容能力,加深其对于人、社会、族群、文化的认识,并通过亲自参加田野调查的实践,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人类学的各理论流派,如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实践人类学、后现代反思人类等;人类学的主要的分支学科如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族群与社会分层、人类政治体制与社会控
制、宗教人类学、教育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还有人类学的基本方法田野工作。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授课54学时。
(五)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结合启发与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学相长;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本文
第一章导论
教学要点:
人类学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历史;“文化”的中文古典含义和西文含义的演变;
“文化”的特征、结构、组成等。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学的概念、领域、学科关系、研究方法( 1)
第二节文化的概念及其解释( 2)
第二章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流派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文化决定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人是环境的动物,正是环境塑造了人类
3、传统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
4、人类是历史演化的产物,几百万年的发展进程,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5、文化就是创造
6、人类拥有主宰地球的能力和实力,就是因为人类是一种拥有文化的高级动物
二、文化的几种定义
第一,现象描述性的定义
第二,社会反推性的定义
第三,价值认定性定义
第四,结构分析性定义
第五,行为取义性定义
第六,历史探源性定义
第七,主体立意性定义
三、文化界定
第一,文化是由人类这一主体创造关享用的
第二,人类创造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这是最为重要的第三,文化所牵涉到的面相对来说非常宽广
第四,我们强调的是文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1、文化学是一门关于探讨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
2、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3、文化学也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4、文化学也不同于哲学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
2、文化学业来自于人类学,是对人类学的进一步细化
3、对于文化学研究范围作出非常详细描述的当推乔治·彼德·马德克
4、相对而言,博厄兹对文化的分类是物质文化社会关系艺术、宗教、伦理
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文化学概论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演变过程以及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形成跨文化视野,并为后续的文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
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2、文化的分类与演变
3、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4、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1-3周):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1、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2、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3、文化的基本要素与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4-6周):文化的分类与演变
1、文化的分类方法
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3、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4、文化的演变过程与规律
第三部分(7-9周):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2、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3、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四部分(10-12周):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1、文化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文化分析的技巧与工具
3、文化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
4、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与要求
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经典著作,拓宽视野,加深对文化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
1、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环节。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化学理论和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能力和技能方面:学生应具有分析和判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讲绪论(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1节文化的界定
(一)文化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文化的定义
(三)文化内涵的界定
第2节文化学释义
(一)文化学的定义
(二)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
(三)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
第3节文化学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问题的提出背景、人类对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观点,掌握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了解文化学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与研究以及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安排
教师讲授3学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定义进行剖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
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
六、思考题
1.人类关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的思考,主要问题有哪些?
2.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你能否将这些定义方式精简为3-5种?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40610283开课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中文名称文化人类学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cultural of Anthropology
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及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
教学目的与重点学科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的一般方法。旨在深化同学对文化与社会的理解。
课程负责人张小军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实验 / 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授课 >50%)
授课语言
□英文□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学分总学时
考核方式及成绩考试
评定标准
中文外文
教材及主要参考
教材
书
主要参考书
先修要求、适用
院系及专业
二、课程内容简介( 200 - 400 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本学科以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发展为主题。首先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对文
化的理解。其次从人类物质文化开始,循序进入广义的文化人类学的内容:文化与生态的关系、“人” 的文化的四个纬度(语言、身体、性别和人格);第四部分介绍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具体从家庭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面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深入到心智的文化,
分别介绍人类的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教育。最后从时空的角度分别介绍日常文化、大众文
化及文化的全球化,希望通过梳理这一脉络深化对我们现实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文化人类学概论
一、文化的理解
第一章、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1、人类之学(人类学史)
2、文化人类学(应用人类学)
3、民族志(民族志)——田野志(现象人类学)
第二章、什么是文化
1、文化与自然
2、文化的定义
3、波粒二象:文化与社会
4、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二、生态与文化
第三章、能量与文化
1、能量的文化
2、文化的能量变迁
3、文化生态学
第四章、人工器物的文化
1、早期的器物文化:考古人类学
2、科学:人工器物的创造发明
3、器物的文化与社会化
第五章:群性与文化
1、人类群性和文化
2、群体与种群
3、族群与认同
4、阶层与阶级
三、“人”的文化
第六章、语言
1、什么是语言?
2、语言和思维
3、语言人类学
4、语言的社会应用
第七章、身体
1、身体的文化
2、象征的身体
3、社会和政治的身体
4、医学人类学
第八章、性别(性别研究)
1、性别的文化
2、性别的文化建构
3、从妇女人类学到女性人类学
第九章、人格
1、人格的自然和文化
2、国民性和民族性
3、心理人类学
四、文化与制度
第十章、家庭、婚姻和亲属制度
1、亲属制度
2、婚姻
3、家庭
第十一章、政治与权力政治文化
1、国家与社会
2、政治人类学
第十二章、经济
1、经济文化
2、经济的文化
3、经济人类学
五、心智的文化
第十三章、宗教
1、宗教
2、宗教的文化
3、宗教人类学
第十四章、艺术和文学
1、临界与生命
2、艺术的人类学
3、文学的人类学
第十五章、科学和教育
1、知识的文化
2、科学人类学
3、教育人类学
六、生活的文化时空
第十六章、日常文化
1、城市人类学
2、乡村研究
2、狩猎和采集、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生活形态
第十七章: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传播论)的文化批评
2、大众消费文化
3、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
第十八章、文化全球化
1、地球村(历史人类学)
2、文化全球化反省
3、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