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循环
麻醉与循环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
1.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
2.“全或无”式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二、心室的射血过程及机制
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 心输出量 左右两室心输出量基本相等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约为5L/min 心力贮备或泵功能贮备 心指数:
3· 心肌收缩能力
最大缩短速度 (Vmax)
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速率 (dp/dtmax)是评定 心肌收缩能力的常用指标
4· 心率 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率增快临界水平有明显 的个体差异
5· 心室收缩的同步性 室性早搏时每搏血量减少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心室完全丧失 射血能力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加速心肌 兴奋的传导速度,可使各部分心室肌 收缩的同步性增高而有利于心室射血
4· 泊肃叶(PoiseuilIi)定律:Q=πPr4/ 8lη 控制性降压:
(二)血流阻力
R= 8lη/ πr4
可通过测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血 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来计算 R=△P/Q 小动脉、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 要部位
(三)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1· 粘滞性
血液的粘度随血流的切变速率变化而变化
(二)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传播出去的电位 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心肌动作电位可分为5个时期:0、1、2、3、4期
0期 (除极期) :0期上升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决定 于膜对Na+通透性的大小和膜内外Na+浓度 1期:0期Na+内流终止后出现一种短暂的外向离 子电流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ppt
〔一〕静脉麻醉药
➢ 丙泊酚 ➢ 芬太尼类 ➢ 依托咪酯 ➢ 氯胺酮 ➢ 咪唑安定 ➢ 右美托咪定
10
〔二〕吸入麻醉药
➢ 所有强效吸入麻醉药有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 吸入全麻药对心肌收缩性抑制的顺序是:安氟醚
>氟烷>异氟醚>氧化亚氮。 ➢ 当病人存在心力衰竭时,这种负性肌力作用尤为
明显。 ➢ 氟烷还可增加心脏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导致严
15
〔四〕拟交感和副交感类药、 强心药
• 此类药物均作用于心血管系统,β1兴奋药和抑 制药均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β1受体,分别增 强心肌收缩性,使SV、CO升高;以及抑制心 肌收缩性和SV、CO下降。麻醉期间出现各种 原因的心泵功能抑制,均应寻找发生原因,针 对发病原因给予积极处理,同时选择拟交感药 进行对症治疗。对术前已使用或正在使用上述 药物者,应注意麻醉后循环变化,随时调整剂 量,为便于操作并控制用量,宜使用静脉输液 微泵加以调节。
问题
• 麻醉期间循环不稳定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的监测工程及意义 • 如何维护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的稳定
1
麻醉期间循环不稳定的原因
病人自身根底状况 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功能的抑制和麻醉操作所造
成的干扰 手术操作的不良刺激和手术本身带来的急性大失
血等
2
一:病人自身根底状况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 ➢ 循环系统病变 ➢ 呼吸系统病变 ➢ 内分泌系统病变 ➢ 消化系统病变
重的心律失常。 ➢ 因此选用吸入麻醉药时应注意其对循环系统的影
响,结合病人的术前状况,选择适宜的麻醉药。
11
七氟醚
➢降压作用较异氟醚弱,心率亦较异氟醚 慢。
➢七氟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肌收缩力, 降低动脉压,扩张外周血管,由于此时 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不像吸入氟烷时那 样受抑制,所以对心率影响小,仅使每 搏量和心排血量轻度减少。当交感兴奋 使动脉压升高,心率加快时,七氟醚可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麻醉中的循环监测
麻醉中的循环监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麻醉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处理方式。
麻醉不仅帮助患者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麻醉过程中,循环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麻醉中的循环监测进行论述,包括定义、意义、常用设备等方面。
一、定义循环监测,顾名思义,即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它旨在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重要指标,以及评估血液循环、氧合状况等参数,从而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得到有效控制和维持。
二、意义循环监测在麻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状况,及时预警和处理生命体征异常,防止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
其次,循环监测能够提供重要的生理数据,为麻醉师和医生提供指导意见,优化麻醉操作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循环监测还可以对手术过程进行定量评价,为手术结果的判断提供依据。
三、常用设备1. 血压监测仪血压监测仪是麻醉中最常见的循环监测设备之一。
通过袖带将气压传感器与上臂相连接,可以实时测量患者的血压状况。
血压监测仪能够提供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血压等指标,为麻醉师提供重要参考。
2. 心电监测仪心电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情况。
通过将电极贴于患者胸部和四肢等位置,心电监测仪可以记录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
心电监测仪能够提供心率、心律、心电图波形等信息,为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3. 氧饱和度监测仪氧饱和度监测仪通过探测患者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来评估患者的氧合状况。
通过将探测器夹在患者的指尖、耳垂等位置,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水平。
氧饱和度监测仪能够提供患者的氧饱和度百分比,为麻醉师判断患者的氧合状况提供重要信息。
4. CO2监测仪CO2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二氧化碳含量,即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通过将呼吸道末端的CO2探测器与呼吸机等设备连接,CO2监测仪可以实时测量患者的呼气CO2水平。
麻醉与循环
5。 麻醉与冠脉循环
二、脑循环 (一)脑的血液供给及脑循环的一般特征
1.脑的血液供给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形成动脉环 2.脑循环特点 * 几乎全部来自糖的有氧分解 * 脑内的不同部位的血流分布并不均匀 * 不同部位能够耐受缺血的时间不同 * 脑、脑血管及脑脊液三者容积之和固定,
血流量的变化相对较小
激素 心脏 1受体 ++ + + NE + ++ 血管 、2
变时 变力 CO 心脏正性 变传导 血管收缩:主要是皮肤、 内脏 R 血管舒张:主要是骨骼肌、 肝、冠状动脉 HR 心收缩能力 全身血管强烈收缩 R BP
效
应
Adr
变 化 不 大
四、麻醉对血压的的影响 1 麻醉药物
抑制心肌或/和扩张血管
(二)脑血流的调节 1.自身调节 60~140mmHg
影响因素
* 慢性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曲线右移 高血压脑病 * 血液气体 PaCO2增高或 PaO2降低,自身调节能力降低
侈灌流综合症
* 交感神经
* 挥H、K+及腺苷,其中CO2最重要
PaCO2增高可引起脑血管显著扩张
血管外压力(心室腔内压力和心肌张力)
血液粘滞性 自身调节 60~180mmHg,冠脉血流相对恒定
2.心肌代谢因素 狭窄80%~85%通过代谢性冠脉血流调节 使冠脉最大限度扩张 3 .神经因素
3 心肌缺血与心功能
(1)心肌代谢特点 * 心肌可广泛利用各种营养物质供能
* 心肌代谢几乎全是有氧代谢,供能多,耗能也多
胞浆Ca2+浓度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横挢ATPase活性 H+
《麻醉期循环管理》课件
麻醉期间,由于手术刺激、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的变化,血流 动力学容易发生波动。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输出 量等指标,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补液速度,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维持氧供需平衡
总结词
保持氧供需平衡是麻醉期间循环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维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状态,保证机体 氧需求得到满足。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了解其心、肺、肝、 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 评估麻醉风险。
制定麻醉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合适的麻醉计划,包括 麻醉方法、药物选择、监 测项目等。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如禁食、禁饮、备皮等,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
应对紧急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 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于某些紧急手术或复杂手术,麻醉管理需更加严谨和细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 进行。
05 麻醉期循环管理的未来展望
CHAPTER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AI技术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预测麻醉期循环管 理的风险,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方
案。
远程医疗
通过远程监测和诊断,实现远程 管理麻醉期循环,提高管理的及
VS
详细描述
麻醉期间,高血压的原因可能包括疼痛、 焦虑、缺氧、高碳酸血症等。为了预防和 处理高血压,麻醉医生需要针对不同原因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镇痛、镇静、改 善通气等,同时注意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 的用量,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03 麻醉期循环管理的具体措施
CHAPTER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麻醉是一种用于手术或者疼痛治疗的药物或手段,通过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患者处于无痛或者昏睡状态。
然而,麻醉也会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影响,包括血液系统。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麻醉与血液循环麻醉药物在体内的行为方式会对血液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麻醉药物能够降低心脏的收缩力,导致动脉血压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
这可能会对机体供氧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手术中需要大量耗氧的情况下。
其次,麻醉也会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进一步导致血管扩张和血流减少。
这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并发症。
二、麻醉对血液成分的影响除了对血液循环产生的影响外,麻醉也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一定的改变。
一些麻醉药物,例如丙泊酚和吗啡,可能抑制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
这在长时间手术或大出血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另外,麻醉还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在手术前应当评估患者的血液成分,确保在麻醉过程中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三、麻醉与凝血功能麻醉药物可能干扰机体的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
特别是全麻药物中的氯仿和丙泊酚等,可能延长血液凝固的时间。
因此,在手术前应当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四、麻醉与免疫功能麻醉药物也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一些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这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来说。
因此,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并在术后采取必要的抗感染措施。
总结: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循环、血液成分、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方面。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在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并及时调整麻醉方法和药物剂量。
这样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麻醉与循环》课件
循环系统对麻醉手术的影响
循环系统不稳定可能导致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如低血压、心 律失常等。
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调节体温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 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热量从身体中心 带到皮肤表面,调节体温。
回收废物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回收组织代谢产生 的废物。
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防 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改 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等。
并发症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处理肺部 感染、处理心血管并发症等。
THANKS
谢谢
镇痛药
如吗啡、哌替啶等,用于减轻 患者疼痛。
抗胆碱药
如阿托品,用于减少呼吸道分 泌。
其他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 使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03
CHAPTER
麻醉方法与药物选择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麻 醉气体或挥发性麻醉药物,使中 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达到无痛
觉和意识丧失的麻醉状态。
04
CHAPTER
循环监测与调控
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血压是循环系统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 循环状态,预防和及时处理循环障碍。
血压监测的方法
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是两种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各有优 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在血压监测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影响血压的因素,如体位、运动等 ,同时应定期校准仪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
➢ 轻中度病变对循环系统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严重病变伴肺动脉高压者,需注意右心功能的维 护。目前所用麻醉药物均有一定的扩张肺血管和 舒张小支气管的作用,对此类病人有益。麻醉管 理的要点在于诱导插管和术毕拔管期的管理和呼 吸机通气参数的调节。诱导期如麻醉深度不足, 则气管插管操作可导致小气道强烈收缩,人工或 机械控制通气可使气道压急剧增高,从而影响肺 循环和右心功能。拔管期也可发生类似情况。故 有条件者,应将病人转入ICU,经1~2天的呼吸 支持后再拔管。
(五)消化系统病变
➢ 主要以晚期肝硬化对循环系统有一定影响,特 别是已有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腹水者和凝 血功能障碍者,其静脉压明显增高,严重者可 导致肺高压,但其心功能多无明显影响。
➢ 麻醉中主要应注意避免低血压和缺氧,以防术 后发生肝功能不全。对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 均增高者,应注意适当控制输液量,同时注意 右心功能的保护。
甲状腺机能低下
与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相反,因长期甲 状腺分泌不足,出现低代谢,粘膜水肿, 对麻醉药耐受差,容易出现低血压。麻 醉前应适当补充甲状腺素,麻醉中注意 调整麻醉药用量。
库欣综合征
主要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 疏松、肌无力、低钾等并发症。此类病 人血管弹性差,对麻醉药和心血管活性 药较为敏感,易发生血压剧烈波动,应 滴定给予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手术切 除肿瘤后,应注意补充皮质激素。
(四)内分泌系统病变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
➢肾上腺病变:临床上常见皮质激素分泌 过度(库欣综合征,含医源性)、原发 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机能亢进
在保守治疗无效后,通常要接受手术治疗, 或因急症、外伤而需手术。此类病人由于甲状 腺素的过度释放,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术前 即可存在高血压、心肌病变等并发症,对麻醉 药的摄取增加,耐受增强,容易因控制不当而 发生甲状腺危象,导致心率急剧加快,血压升 高,甚至心衰、肺水肿。因此,保证足够深度 的麻醉和及时控制心率、血压是维持循环稳定 的关键所在
麻醉护士讲课6-麻醉期间的循环管理
三、呼吸系统:异常的胸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四、内分泌系统:甲亢、肾上腺的病变
五、肝肾功能疾病引起的门脉高压和水钠潴留
手术刺激及失血因素
一、低血压:头高脚低位、妊娠子宫或肿瘤压迫 下腔静脉、颈部手术触及颈动脉窦、手术直接刺 激迷走神经、心脏手术直接压迫心脏或大血管、 失血性低血压、造影剂骨水泥等过敏。 二、高血压、头低脚高位、颅内手术牵拉刺激、 疼痛刺激引起儿茶酚胺大量分泌
麻醉护士讲课7麻醉期间的循环管理
泉州儿童医院麻醉科
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充分的组织灌注是保障围术 期循环稳定的基础。 循环管理的本质是维持细胞的氧供和氧耗的平衡
麻醉期间循环不稳定的 三大原因
一、病人自身的基础状况 二、手术疼痛不良刺激及 创伤失血 三、麻醉药物的抑制及麻 醉操作的刺激
病人自身因素
一、循环系统自身病变(常见):原发性高血压、 肾源性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变等
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因素
一、麻醉药物:丙泊酚、氯胺酮、部分吸入麻醉 药、局麻药、血管活性药。 二、麻醉操作:诱导、气管插管、咽及气管刺激 、错误的机械通气、椎管内麻醉。
围术期的循环管理
一、入室后:测定基础生命体征,处理白大挂高血压 ,纠正部分心率失常,术前扩容纠正禁食缺水,建立 各项监测(IBP、CVP、PCWP、Narcotrend…) 二、诱导期:未行插管前绝大多数麻醉药对循环多为 抑制作用;减少气管插管的刺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尽量平稳的将病人 由清醒转入麻醉状态。 三、诱导后至术前:因为缺少手术的刺激,麻醉深度 可以适当减浅。
谢谢!
围术期的循环管理
四、手术期间的循环管理: 1、对抗手术应激对人体各大系统的冲击。
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麻醉是医疗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药物或其他技术手段阻断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知,同时也对病人的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麻醉药物和技术。
一、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麻醉药物对心脏的影响麻醉药物一般会引起心率的变化,具体效应取决于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例如,气管插管麻醉可引起心率的下降,而全身麻醉则可能导致心率的增加。
此外,麻醉药物还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2. 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麻醉药物可显著影响血压,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血压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可扩张末梢血管,减少外周阻力,从而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导致血压下降。
此外,某些麻醉药物还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减少肾上腺素的释放,进一步降低血压。
二、麻醉技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 插管麻醉技术插管麻醉技术是一种通过将管道插入气管以辅助呼吸的麻醉方法。
这种技术能够维持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态,减轻手术中的呼吸负担。
然而,插管过程可能会引起循环系统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加,需要医生做好对应的调节工作。
2. 局部麻醉技术局部麻醉技术是在特定的局部区域使用麻醉药物以达到麻醉效果的一种方法。
相比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
然而,在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时仍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三、麻醉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1. 麻醉前的评估和准备在进行手术麻醉前,医生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等。
这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和方式,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2. 监测和调节在麻醉手术中,医生会利用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医生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保障患者的安全。
3. 心血管病患者的特殊情况心血管病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医生应对病人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
麻醉科的术中体外循环与麻醉
麻醉科的术中体外循环与麻醉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控制病人的意识、感觉和机体反应,为手术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紧密合作,特别是在涉及到复杂手术时,如心脏手术、胸腔手术等。
在这些手术中,麻醉科的术中体外循环与麻醉密切相关。
一、术中体外循环的作用与原理术中体外循环(Intraoperativ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代替患者心脏和肺脏的功能,维持血流灌注并排泄体内废物的技术。
它可以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操作环境,同时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术中体外循环的原理相对复杂,简单来说,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至体外,经过氧合器氧合、滤过、降温等处理后,再将氧合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保证了患者的氧供及代谢产物的排泄。
在这个过程中,术中体外循环装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麻醉与术中体外循环的关系麻醉与术中体外循环密切相关,两者可以说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在大部分心脏手术或其他需要进行术中体外循环的手术中,麻醉医生负责控制患者的意识、疼痛感知和自主呼吸等方面,同时也要关注术中体外循环装置的运行情况。
首先,麻醉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其次,麻醉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通过相应的手段来维持这些参数的稳定。
在术中体外循环过程中,麻醉医生必须与术中体外循环团队紧密合作,及时调整麻醉深度、补充液体、调整输血方案等。
此外,当患者由术中体外循环恢复到自主循环时,麻醉医生还需要逐渐停用麻醉药物,确保患者平稳地从全身麻醉状态中苏醒过来。
同时,麻醉医生也需要关注患者的镇痛管理,以减轻后期手术后的疼痛感。
三、挑战与对策在麻醉与术中体外循环配合过程中,麻醉医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麻醉与循环一、填空1. 在心功能障碍病人可用扩血管药物,这是因为引起后负荷增加使心输出量进一步降低。
2. 运动时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量增强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心交感中枢兴奋和心迷走中枢抑制。
3. 保护缺血心肌的基本途径是增加能量供应、减小心肌能量消耗。
4. 颅内高压患者常以动脉血压升高,心率降低为特征。
5.电击复律术治疗心律失常时,要使刺激不落入心室的易损期内,以免引起心室颤动。
6.儿茶酚胺可诱发早期后除级和延迟后除极引起自律型心律失常。
7.循环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
8.椎管内麻醉时,心输出量减少。
二、选择题1. Starling机制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DA平均动脉压; B心率贮备; C心力贮备;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2.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D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3.麻醉药物对心排出量的抑制程度从轻到重的顺序为AA氧化亚氮>乙醚>异氟烷>氟烷; B乙醚>氧化亚氮>异氟烷>氟烷; C异氟烷>氟烷>氧化亚氮>乙醚; D氧化亚氮>乙醚>氟烷>异氟烷; E乙醚>异氟烷>氟烷>氧化亚氮4. 奎尼丁可抑制下列哪种通道使心肌兴奋性降低EA Ca2+;B K+;C Cl-;D Mg2 + ; ENa+5.关于冠脉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A毛细血管丰富,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 B各冠状血管之间有吻合支存在;C血流丰富,60~80ML/(100g·min) D;心肌血流分布均匀; E 心室腔内存在腔血管6.下列哪项不是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EA自主神经平衡失调; B电解质紊乱; C麻醉用药; D手术刺激心脏; E输血7. 眼科手术时可引起心功能过缓甚至停搏的反射是BA眨眼反射; B眼心反射; C眼睑反射; D瞳孔对光反射;E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性反射8.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取决于D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E钠-钾泵的功能9. 麻醉后体位由平卧转为直立位时,循环系统发生什么变化?EA血压下降; B血压升高; C血压不变; D心率减慢; E 以上都不正确10.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前馈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三、名词解释:易损期:在相对不应期的开始之初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在此期间应用较强的刺激可引起心肌纤维性颤动,这一段时间就称为易损期。
《麻醉与循环》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麻醉与循环的知识,包括概念、药物与循环的 关系、应用、监测以及相关的并发症。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充满挑战但又相 当重要的领域。
麻醉概述
探讨麻醉的历史、定义和目的。了解麻醉在手术中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它对 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循环系统概述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索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维持生命 中的重要性。
麻醉药物与循环的关系
深入研究各类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了解它们如何影响心率、血压和 血流动力学,以及如何在手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
探索麻醉在不同手术类型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在各种情况下麻醉师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管理,以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后的循环监测
了解术后患者的循环状态如何监测。探索各种监测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适当的干麻醉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术中和术后发生的风 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结论和要点
总结麻醉与循环的重要性,并强调在手术中正确应用麻醉以确保患者安全的 关键要点。
麻醉与循环ppt课件
05
CATALOGUE
特殊情况下的循环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循环管理
总结词
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高血压患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循环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情况,通过药物控制 和调整麻醉深度来稳定血压,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循环管理
总结词
维护心功能、预防心力衰竭
循环血量不足可能导致麻 醉药物的分布和清除率降 低。
血压和心率
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可能影 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
血管舒缩
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可能影 响麻醉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
麻醉与循环的协同作用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麻醉药物与循环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助 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确保手术过 程中的正常生理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引入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诊断和治疗技 术,提高麻醉与循环管理的科技含量 。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麻醉与 循环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
跨学科合作
加强麻醉、循环、重症医学等 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研究解 决麻醉与循环管理中的难题。
提高麻醉与循环管理的质量与安全
加强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麻醉与循环 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完善规章制度
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麻醉与循环管理规 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 全。
麻醉与循环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麻醉基础知识 • 循环系统基础知识 • 麻醉与循环的相互作用 • 麻醉过程中的循环管理 • 特殊情况下的循环管理 • 总结与展望
麻醉机体外循环原理
麻醉机体外循环原理1.引言1.1 概述麻醉机体外循环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等需要停止心脏跳动的医疗操作中。
体外循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循环器中,再通过体外循环器将经过氧合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以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
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流分离出来,使医生能够对心脏进行手术操作。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被泵送到循环器中,经过氧合和去除二氧化碳的处理后,再输送回患者体内,保持血液循环和供氧供血的功能。
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心脏手术中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心脏的停跳和修复操作。
通过使用体外循环器,医生可以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提供更清晰的操作视野和更稳定的操作环境。
同时,体外循环器还可以保证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和气体交换功能的正常运转,确保术中患者的稳定生理状态。
麻醉机体外循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手术操作的便捷性上,还在于能够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的损伤。
体外循环器的运用可以降低术中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风险,避免手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体外循环还可以提供缓冲功能,防止术中术后产生的低温和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并有效控制患者的体温。
总而言之,麻醉机体外循环技术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心脏手术等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医生可以在心脏停跳情况下进行手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的良好。
麻醉机体外循环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将为医学界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在这一部分,可以简要阐述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例子: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麻醉机体外循环原理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介绍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其次,我们将在正文部分详细讨论麻醉机体外循环的定义和原理,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宋文涛
促进术后恢复
良好的循环管理有助于减 轻手术应激反应,改善患 者术后恢复质量。
提升医疗质量
规范的麻醉期间循环管理 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 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 水平。
麻醉期间循环管理的目标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促进器官功能保护
通过调整麻醉深度、补液、使用血管 活性药物等手段,确保患者血压、心 率等生命体征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先进的循环监测设备,无法对患者进行
实时、准确的监测。
个体化差异大
03
不同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差异较大,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和循
环管理需求也不同,增加了管理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智能化循环监测 与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缩力,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扩张血管
部分麻醉药物具有直接扩张血管的 作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 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心输出量。
影响心率和心律
麻醉药物可引起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麻醉深度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浅麻醉
在浅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循环系 统功能相对正常,但可能出现轻 度的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
区域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和回心
血量减少。但如果麻醉平面过高或药物用量过大,也可引起明显的循环
系统抑制。
03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最小,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和轻微的心
率增快。但如果局部麻醉药物误入血管或用量过大,也可引起严重的循
环系统抑制甚至心跳骤停。
PART 03
WENKU DESIGN
麻醉与循环课件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与循环管理
总结词
维护心功能稳定
详细描述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维护心功能稳定是麻醉与循环管理的重点。在麻醉过程中,应选择对心脏功 能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 心功能稳定。
休克患者的麻醉与循环管理
总结词
纠正休克状态
VS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对患者进行全 面的监测。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心电图、血压监测、血氧 饱和度监测等。同时,针对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的,需要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等。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严密监测和及 时干预,是保障手术安全和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麻醉与循环领域的科研进展
新药研发
针对麻醉与循环领域的需求,开 展新药研发,探索更安全、有效
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新药 物、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 动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麻醉与循 环领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新药 物和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麻醉前的准备
麻醉前的准备包括患者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心理准备主 要是向患者介绍麻醉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 惧;生理准备主要是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接受麻醉,如 禁食、禁水、控制基础疾病等。
02
循环系统基础知识
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总结词
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是掌握麻醉与循环知识的基础。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 中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通道,血液是介质。循环系统的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各组织器官 的正常生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Na+、Ca2+通道的状态:
如:心肌缺血可使细胞内k+外漏而细胞内k+ 浓度降低,细胞外k+浓度升高,引起心肌细胞除 极化,若持续除极化于-50mv或更低时,Na+通道均 处于失活状态而丧失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Ito(一过性外向电流):现在认
为Ito的离子成分为K+ ,膜去极化
K+
-40mv时激活,开放5-10 ms。
Na+
0期去极与1期复极形成锋电位
2期:0mv,100-150ms
O期去极达-40mV时
慢Ca2+通道开始激活
+
激活IK 通道 ↓
R- ON –T 现象: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期前的兴奋出现 在心电图的T波时,也易引起室颤,称为R落入T现象(Ron-T phenomenon) ,易诱发室颤,应紧急处理。
精品课件
2.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与心律失常
动作电位时程APD :从零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完毕恢 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代表膜电位复极时间,反映膜的 复极化速度;
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一)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安静 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工作细 胞为-90mv,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其大小主 要受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影响。
二)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心肌细 胞在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传播出去的电 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分为:0、1、2、3、4期.
精品课件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 形成机制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 胞)的跨膜电位 (1)电位特征:
A、最大复极电位(-70mV) 和阈电位(-40mV)低;
B、0期去极化幅度小(由70mV升至0~+15mV )、时间 长(7MS)、速率慢(10V/S) (慢反应细胞 、慢反应电 位);
C、没有明显的复极1、2期 D、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刺激 ↓
RP↓ ↓
阈电位(-70mv)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
0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快Na+通道:-70mV激活,持续 1ms, 0mV开始失活关闭胞、快反应电位。
1期+30mv_ 0mv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精品课件
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 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心脏的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分类
1、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 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有很好的收缩性。 功能:产生收缩活动,维持心脏射血。 2、自律细胞:位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的细胞 (主要指窦房结和蒲肯野细胞),有自律性。 功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 活动。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K+ K+ Na+ Ca2+
K+
○泵
33期期
○泵
4期:静息期,膜电位基本稳定于静息
电位水平-90mV。
A、Na+ - K+ 泵:排出3个Na+ ,摄入2个K+ 生电(外向电流) B、Na+ - Ca2+交换:继发主动转运
内运3个Na+,运出1个Ca2+ 生电(内向电流) C、Ca2+泵:主动将Ca2+ 排出细胞。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200-300mS。 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状与心室肌细胞相 似,但时间短,仅150mS。可能是心房肌细 胞对K+ 的通透性较大所致。
Ca2+缓慢内流 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K+ Na+ Ca2+
慢Ca2+通道:L型。激活与失活 比Na+通道慢,特异性不高:主 要Ca2+通透、少量Na+通过。
3期0MV-- - 90mv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K+外流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0期:Na+内流 1期:K+外流
1
2
33期期
2期: K+外流、
0 Ca2+内流
3
3期:K+外流
4期:静息期,
Na+泵活动、
Na+-Ca2+交换
○泵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快反应电位)
K+ Na+ K+ Ca2+ K+ K+
○泵
精品课件
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
0期-90mv - +30mv
精品课件
3.兴奋性与心律失常:
1.兴奋性的不均一性与心律失常
易损期(vulnerable period):在整个心房或心室中,在 相对不应期开始之初,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应用较强的 阈上刺激,容易发生纤维性颤动,称为易损期。 心室的易损期在心电图的T波升支到达顶峰前约30ms的时 间内,临床电击复律应避开易损期。 原因:电异步状态(electrical asynchrony)。
有效不应期ERP:代表心肌兴奋性恢复过程,反映膜的再 除极化能力。 ERP/ APD比值增大可抑制心律失常。 在动作电位时程内有效不应期延长或相对延长可减 少期前兴奋引起反应的机会,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精品课件
(二)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指心肌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发的 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其高低用单位时间内产 生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 1.自律性的产生机制: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化。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4期自动除极化速度、最大 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 3.自律性与心律失常: 1)正常自律性改变: 有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窦 性心律不齐。
二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与心律失常
(一) 兴奋性(excitability):指心肌细胞 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其大小用阈 值来衡量。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在一次兴奋过程中, 心肌的兴奋性经历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 期、超长期等变化,其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 长(200-300mS)。
麻醉与循环
anaesthesia and circulation
在麻醉与手术过程中,循环系统的 变化最为常见,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药 物对循环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熟悉循 环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及其机制,掌握麻 醉及手术过程中循环功能的变化规律,对 于正确选择麻醉药物、及时正确的处理麻 醉、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安全的实施 麻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