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篇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附翻译教子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意图也不难分辨。
注释: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
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
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
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
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
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
⑤揜:同掩,遮蔽,掩盖。
⑥婚宦:结婚和做官。
此指成年。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二、翻译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本人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正面、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子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特别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因此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1.《王昭君出汉宫》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含答案)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宫人:宫女。
②和: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
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
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
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
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
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
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
阏氏是王后的意思。
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
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
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
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
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
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镜》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镜》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镜》阅读答案附翻译三镜戊辰①,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
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③,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登苑西楼,望哭尽衰。
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导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深解其意,善于采纳明臣进谏,不断对照检点自己的得失,历史上“贞观盛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注释:①戊辰:这是贞观十七年正月的戊辰,这月壬子是初一,下推至戊辰是十七日。
②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鸟羽装饰的车盖。
鼓吹指鼓吹乐队,乐器有鼓、钲、箫、笳等。
皇家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
③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羽葆仪仗。
羽仪指羽饰车盖、鼓吹等。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今葬以一品羽仪()2.悉辞不受()3.上思徵不已()4.非亡者之志()二、翻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由上文的故事可知“上”即为_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善于采纳臣子的建议,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_____的局面。
三镜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
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
”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埋葬。
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
皇上亲自撰拟碑文,并刻在石碑上。
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对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发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
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7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惊恐 2.希望自身 3.同“否” 4.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三上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西京洛阳。
僚属: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 ) 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上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
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 , 俄而与子期逐② , 三易马而三后③ . 襄主曰 :" 子之教我御 , 术未尽也 ." 对曰 :" 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④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今君后则欲速臣 , 先则恐逮于臣 . 夫诱⑤道争远 , 非先则后也 .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因此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 , 特别指出 :" 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这样 , 要聚精会神 , 目注明确 .说明 :①赵襄主 : 赵襄子 . 御: 驾车 . 王子期 : 古时擅长驾车的人 . ②逐 : 追赶 , 这里指驾车赛马 . ③易 : 改换 . 后: 方向名词做动词 , 落伍 . ④调 : 谐调 . ⑤诱 : 指引 . ⑥此因此 : 这就是的原由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 先则恐逮于臣 ()4. 夫诱道争远 ()二. 翻译1.术已尽 , 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 , 尔后能够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 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你以为赵襄王落伍的原由是什么你同意王子期的见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 , 春往而冬反 , 诱惑失道② . 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乃放老马而随之 , 遂得道 . 行山中无水 , 隰朋曰 :" 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 乃掘③地 , 遂得水 .导读 :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到的个性 , 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习 , 则万物可为我所用 , 为人类造福 .说明 : ①管仲 , 隰(x ) 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 , 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 孤竹 : 古国名 . ②诱惑失道 : 迷路而找不到归程 . ③掘 : 挖.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 )2. 诱惑失道 ( )3. 遂得水 ( )二, 翻译1.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 , 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文中故事是成语 _____的来历 , 现比喻 ________________.原文 3.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 , 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① . 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② ,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丁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③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导读 : 传言不行轻信 , 要脚踏实地 . 特别 " 以谣传讹 " 更要不得 .说明 : ①常一人居外 : 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③得一人之使 : 意思是说 , 家里打了井 , 不用再派人到外面取水 , 节俭一个劳动力 , 等于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 )3. 不若无闻也 ( )二, 辨析以下 " 得" 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 )3.今天有 , 明天去 , 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 翻译1.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穿井得人 " 的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 背道而驰今者臣来 , 见人于大行 , 方北面而持其驾① , 告臣曰 :" 我欲之②楚 ." 臣曰 :" 君之楚 , 将奚为北面 " 曰:" 吾马良 !" 臣曰 :" 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吾用③多 !" 臣曰 :" 用虽多 , 此非楚之路也 ." 曰 :" 吾御者④善 !" 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 " 背道而驰 " 堪称无人不晓 , 假如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 , 所得结果也只能是分道扬镳 .说明 : ①持其驾 : 拿着缰绳 , 驾着他的车子 . ②之 : 动词 , 往, 到. ③用: 资用 , 即路费 . ④御者 : 驾车的仆夫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 )2. 将奚为北面 ( )3. 吾马良 ( )4. 此数者愈善 ( )二, 翻译1.马虽良 , 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 , 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成语 ______出自本文 ,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 千里之马古之君人 ,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三年不可以得 . 涓人言于君曰 :" 恳求之 ." 君遣之 . 三月得千里马 ; 马已死 , 买其骨五百金 , 返以报君 . 君震怒曰 :" 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 马今至矣 !" 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 " 涓人的一句反问堪称直接点出其行为的真实意图. 而最后 " 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 堪称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说明 : ①安事死马 : 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空费掉.③市:买.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君遣之 ( )2. 而捐五百金 ( )3. 于是不可以期年 ( )二, 辨析以下 " 以" 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 , 涓人为何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翻译1.所求者生马 , 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可以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① , 威后问使者曰 :"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使者不说③ , 曰:" 臣奉使使威后 , 今不问王 , 而先问岁与民 , 岂先贱尔后尊贵者乎 " 威后曰 :" 否则 . 苟无岁 , 何以有民苟无民 ,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 使赵威后对齐使的辩驳更具阵容和说服力 , 要言不烦 .说明 : ①发:启封. ②恙: 灾祸,忧患. ③说: 通"悦", 快乐. ④本: 根本的, 重要的.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 否则 ( )3. 苟无岁 ( )二 ,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赵威后的言论表现了 ____思想 , 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 思想家有近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括有成语 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 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 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 韩子卢者 , 天下之疾犬也 ; 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 韩于卢逐东郭逡 , 环山者三② , 腾山者五 . 兔极于前 , 犬废于后 ; 犬兔俱罢 , 各死其处 . 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③ , 而擅其功 . 今齐魏久对持 , 以顿④其兵 , 弊⑤其众 , 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有田父之功 ." 齐王惧 , 谢将休士也 .导读 :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 防止了一场战争 , 堪称大功一件 .说明 : ①淳于髡 (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医生. 齐王 : 齐宣王 , 战国时齐国国君 , 姓田 , 名辟疆 . ②环山者三 : 相当于 " 三环山 ", 意思是环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 ④顿 : 困倦 , 这里是 " 使困倦 " 的意思 . ⑤弊 : 疲惫 , 这里是 " 使疲惫 " 的意思 .精练一 , 解说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 )2. 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以后 ( )4. 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 )二,翻译:1.东郭逡者 , 国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 , 无劳倦之苦 , 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 学了不多久, 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 换了三次马, 三次都落在了后边 . 襄主说 :" 你教我驾车 , 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 王子期回答说 :" 技术是全教给你了 , 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 凡是驾车赛马 , 最重要的是马套在车上舒坦安顺 ,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跑得快的,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此刻您落伍时想追上我, 当先时又怕被我追上 . 实质上赶立刻路 , 远途比赛 , 不在先就在后 ,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伍的原由 ."一,l. 向 2. 穷尽 3. 被 4. 发语词二 ,1.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 ,( 但你 ) 在使用时出了错 . 2.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以后才能够追上那跑得快的 , 抵达远方的目的地 . 3. 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 , 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 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 , 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 ,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 同意 .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同的道理 .2.老马识途管仲 , 隰朋随从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 春季出发 , 冬季返回 , 迷了路找不到归程 .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于是松开老马 , 队伍跟在后边 , 终于找到了归程 . 走到山中 , 找不到水喝 , 隰朋说 :" 蚂蚁冬季居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居住在山的北面 , 蚁窝上的土高一寸 , 下边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 于是按此发掘 , 果真找到了水 .一,1. 通"返", 返回 2. 道路 3. 找到二,1. 管仲说 :" 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 2. 蚂蚁冬季住在山的南面 , 夏季住在山的北面 .三 , 老马识途有经验 , 能率领生手工作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 , 家中没有井 , 只能到外边去清洗 , 取水 , 常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 等到他家打了井 , 告诉人家说 :"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有人听到这句话 , 就传出去说 :" 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 , 以后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盘问 , 姓丁的人回答说 :" 我家打了一口井 , 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 其实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听到听说 , 还不如不听 .一,1. 等到 2. 说, 讲 3. 不如二,1. 获取 , 获取 2. 找到 3. 能够三,1.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 被宋君听到 . 2. 多获取一个人使用 ,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 , 以谣传讹4.背道而驰方才我来时 , 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 , 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 , 驾着车 , 告诉我说 :" 我想到楚国去 ." 我说 :" 您往楚国去 , 为何要朝北走呢 " 他说 :" 我的马好 !" 我说 :" 马固然好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他说 :" 我的路费多 !" 我说 :" 路费固然多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他说 :" 我的车夫能干 !" 这些条件越好 , 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 想要 2. 何, 什么 3. 优秀 4. 越二 ,1. 马固然好 , 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 2. 这些条件越好 , 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 , 背道而驰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 , 想用千金买千里马, 三年不可以够买到 . 有个宦官对国王说 :" 请让我去买马 ." 国王派他去了 . 三个月就获取了千里马 ; 但马已经死了 , 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 , 回来向国王报告 . 国王震怒说 :"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销了五百金 !" 宦官回答说 :"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 , 况且活马呢天下人必然以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 , 千里马这就要到了 ."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 ,1. 派遗 , 派遗 2. 花销 , 此指白空费掉 3. 一年 , 周年二,1. 用 2. 以为 3. 由于 4. 用来三 ,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马今至矣 !四 ,1. 所要买的是活马 , 要死马干什么 2. 由此不到一年 , 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 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 威后问使者:" 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 " 齐国使者很不快乐 , 说:" 我受命问候威后 , 可您此刻不问候我们齐王 , 先问收成和百姓的状况 , 莫非有先低贱尔后尊贵的道理吗 " 威后回答道 :" 不是这样的 . 假如没有每年的收成 , 哪有百姓没有百姓 , 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咨询次要的呢"一,l. 问候 2. 这样 3. 假如二 , 排比 :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 民本孟子 , 主张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民事不行缓也 ; 救民于水火之中四 , 因小失大舍弃事物根本的 , 主要的部分 ,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本末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 , 淳于髡对齐王说 :" 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 韩子卢追赶东郭逡 ,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 兔子疲惫不堪地跑在前方 , 犬疲倦不堪地跟在后边 , 犬与兔都疲倦至极 , 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 农民看见了 , 没遭到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 此刻齐国与魏国长久相对峙 , 以致使士兵困顿 , 百姓疲备 , 我担忧强盛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待在身后 , 坐收农民之利呀 ." 齐王惧怕了 , 驱散了将帅 , 让士兵回家歇息了 .一 ,l.快 2.分别3.怕,担忧4.辞去,驱散使(让)歇息 5.独得,占有二,1. 东郭逡是尽人皆知的狡猾的兔子 . 2. 环山追跑了三圈 , 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 农民看见了 , 没有任何劳碌之苦 , 就独得了利益 .三 , 鹬蚌相危 , 渔人得利不要因两方相争持 , 让第三者得了利四 , 寄寓了必定道理 , 对人们有必定警告作用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一)杨时求学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关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二)《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白水,指惠州白水山。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王冕》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王冕》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冕①,字元章。
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
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
②挞:打。
③已而:不久。
④会稽:地名。
⑤韩性:人名。
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
⑦卒:死。
精练: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3)乃入见: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
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
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
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
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1.丢、于是,就2.才、竟、于是,就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与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与答案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牧竖》阅读答案附翻译
牧竖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
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4.既而奄奄僵卧( )二、翻译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竖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
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
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
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
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
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
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一、1.僮仆 2.着急慌张的样子 3.距 4.不久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篇.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西京洛阳。
僚属: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 ) 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上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
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附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与长子受之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借指父母。
③汩(g ):搅乱,扰乱。
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
忝,辱。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2.汝既不能如此()3.然今遣汝者()4.汝若到彼()5.则吾犹可望() 6.不然,则徒劳费()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A.所以,因此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1.力改故习( ) 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4.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
(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与长子受之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
②西洛:西京洛阳。
僚属:官府的佐助官。
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经书和史书。
④小说:杂记类书籍。
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
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
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3.形容清脆响亮4.使……听见5.周密思考、构思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