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2.狼自苫中探爪入
3.惟有小刀不盈寸4.股直不能屈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虹》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虹》阅读答案附翻译
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 oh );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毛遂自荐》阅读答案附翻译
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导读: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自荐则是行不通的。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余无可取者( ) 2.其末立见()
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4.使遂蚤得处囊中( )
二、翻译
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成语_____、_____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
《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
《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齐欲伐魏》阅读答案附翻译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说虎》阅读答案附翻译
说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 )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导读: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
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 2.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
3.则人之食于虎也( ) 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
二、翻译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虎
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所以人被虎吃掉,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虎吃人不常见,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为什么呢?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虎用自己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爪牙的功用是一,而物的功用是百;用一来对抗百,即使勇猛必不获胜。所以人被虎吃掉,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所以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文言文《床头捉刀人》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床头捉刀人》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中考课外文言文导读《床头捉刀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到匈奴并使①,自以形陋,严重不足雄远国②,并使崔季代③,帝自手笔公
床头④。既许⑤,而令间谍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
然床头手笔人,此实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捕此使。编者按:匈奴使者并无人知晓座
中的曹操就是骗人的,但慧眼识英雄,绝非理想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遣人追捕他,也就
是防患于未然。注解:①魏武将见到匈奴并使:曹操将要召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为魏
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并使崔季代:(他)使崔
季替代他(召见匈奴使臣)。崔季,名琰,字季,据传紫带很存有威仪。④帝自手笔公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随侍。手笔,挥刀。床,古时一种盘膝,不是卧具。⑤既许:指
召见完。⑥魏王何如:(你看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通常。细密一、表述加点的词l.自以形陋,严重不足雄远国()
2.帝自捉刀立床头()3.魏王雅望非常()
4.然床头手笔人,此实乃英雄也()二、填空题“魏武将见到匈奴并使”的“并使”,词性为_____表述为_____;“并使崔季代”中的“并使”,词性为_______,
表述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
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床头捉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苟变吃人两个鸡蛋》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苟变吃人两个鸡
蛋》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苟变吃人两个鸡蛋》阅读答案附翻译
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
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z):都是树木名称。
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
3.然变也尝为吏()
4.良工不弃()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
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王猛为京兆尹》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王猛为京兆尹》阅读答案附翻译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①,领京兆尹②。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③,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④,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导读:王猛严肃执法,不避权贵,是国家的重臣,苻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苻坚怎么能没有法,只是没有执法的决心,没有必行之法罢了。《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
注释:①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②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③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④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⑤刑免:判刑、免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 )3.猛下车收德( ) 4.与邓羌同志()
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驰使赦之,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
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
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千里之马》阅读答案附翻译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
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
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
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
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
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
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
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
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
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
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
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李氏之鸠》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i):欺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 ) 市()且()去()
竟( ) 怜()捐()乃()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李氏之鸠》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李氏之鸠》阅读答
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李氏之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
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
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
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
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
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
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
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
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i):欺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市()且()去()
竟()怜()捐()乃()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
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篇.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
3.讽诵之声琅然( ) 4.闻于远近( )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6.亦笃学如此( )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三上》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3.形容清脆响亮4.使……听见5.周密思考、构思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