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初步认识除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 ,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 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 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 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 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本课在加强 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除法来源于日常 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教 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 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 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 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 义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

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案例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学校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同学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同学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同学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爱好将径直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同学初步领悟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同学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同学清晰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同学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同学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晰、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同学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和初步语言表达技能;

4、培育同学探究知识的技能和对除法的深厚爱好;

5、教育同学热忱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同学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同学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着重同学多方面的进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技能;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

课稿(总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学会进行整除和带余除法计算;

3.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1.整除概念;

2.带余除法的概念;

3.通过练习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现在篮子里有12个苹果,如果想要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均分的概念。

2.学习整除

教师出示一个有12个苹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2除以2等于6、教师再出示一个有12个苹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2除以4等于3、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整除的概念。

3.学习带余除法

教师出示一个有11个苹果的篮子,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1除以3等于3余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余数?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么几个问题:11不能被3整除,所以有余数;余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时候除不尽?教师则引导学生理解,有时候物品不能均分,就会出现余数。这就是带余除法。

4.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6颗糖果,他想要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几颗?”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此题的方法,然后学生上台解答。

五、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或计算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的实践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

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运用除法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整除运算。

3.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掌握除法的概念。

2. 掌握整除的运算规则。

3. 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具:教学用具、小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乘法的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除法。

3. 点名,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并对新课进行导入。

二、新课讲解

1. 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乘法和除法的区别:

通过观察两个数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的关系,学生可以发现:被乘数乘以除数得到积,是乘法运算,有乘法的性质;而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是除法运算,有除法的性质。

2. 讲解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被除数÷除数=商。

3. 引导学生通过例子理解除法的运算方法:

a. 例如:4 ÷ 2 = 2,表示4被2整除,商是2。

b. 引导学生进行口算计算:6 ÷ 2 = ?,8 ÷ 2 = ?,10 ÷ 2 = ?

c. 引导学生发现,6、8、10都可以被2整除,商分别是3、

4、5。

d. 教师总结:被除数可以整除除数时,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时,商就是小数或分数。

4. 教师进行例题讲解:

a. 例题1:30 ÷ 5 = ?

分解30,可以写成30 = 5 × 6,所以30 ÷ 5 = 6。

b. 例题2:42 ÷ 6 = ?

通过口算计算出42 ÷ 6 = 7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时主要讲解了什么是除法、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将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XXX《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

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研

究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研究本节课为学生

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基础。

XXX、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或平常的研究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

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

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还处在朦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除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除

法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研究规律,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研究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6、说教学过程

上面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物品吗?他是谁?

熊猫的生日。

今天熊猫去竹林里挖了12个竹笋,准备招待他的好朋友,可是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

认识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其次,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西苑小学:陈江霞)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时是乘法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一个热闹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隐含着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深刻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体会除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数学思考: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解决问题: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学难点定位在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综合整理、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理解、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 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暑假里上课的情况,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暑假的生活,引出去公园游玩的事情。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乘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

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除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3 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六、说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契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下面是不同数相加、连加算式、乘法算式,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