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对称变换在人脸图象眼睛定位中的应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合集下载

红外图像中瞳孔定位算法

红外图像中瞳孔定位算法
2 改进的基于椭圆拟合的快速瞳孔定 位算法
收稿日期:2018-04-05 稿件编号:201804048
影响瞳孔定位的因素主要有两种: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胡艳红(1991—),女,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像处理。
-189-
《电子设计工程》2019 年第 1 期
图 1 射线发散线法示意图 1)釆 集 的 眼 部 图 像 有 时 存 在 部 分 瞳 孔 被 遮 挡 , 并且图像中有反射光斑; 2)瞳 孔 的 尺 寸 和 形 状 等 可 能 发 生 变 化 ,瞳 孔 不 再是圆形,而是近似为椭圆。 一种好的瞳孔定位算法不但要能够克服这些因 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还要有较快的定位 速度 。 [6-7] 如 图 2 所 示 ,在 可 见 光 下 ,虹 膜 和 瞳 孔 对 比 度 低 ,虹 膜 半 径 较 大 ,通 常 会 被 眼 睑 遮 挡 ,近 红 外 条 件 下 由 于 虹 膜 和 瞳 孔 对 红 外 波 的 反 射 特 性 不 同 ,人 眼 虹膜变淡,瞳孔更加清晰,更加完整。
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9)01-0189-05
Pupil location algorithm in infrared image
HU Yan⁃hong,WEI Jiang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瞳孔定位在视线追踪、虹膜识别、医疗诊断中有 像质量要求较高 。 [4]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在 视 线 追 踪 中 ,可 以 根 据 瞳 孔 的 运

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 Is i t fC mmu iain gn eig,P L n t u eo o t nc t sEn ie rn o LA i.o c.& Te h Unv fS i c .,Na jn 1 0 7 nig 2 0 0 ,Ch n ia; 2 De at n fS in i cRee rh ,P - p rme to ce t i sa c f LA i.o c.& Te h ,Na j g 2 0 0 ,Chn ) Unv fS i c. ni 10 7 n ia
摘 要 : 为提 高人脸 识 别 系统 的性 能 , 出了一种基 于 离散 小波变换D T(i rt wa ee rn fr 特 征 提 W ds ee v lt a s m) c t o
提取 和 支持 向量机 (VM) 类 的人脸 识别 方 法。 先 , 用D S 分 首 采 wT 对人脸 图像 进行 降维和 去噪 , 然后 , 小波 对 低 频子 图像进 行核 辨 别分析 ( A) 取 人脸 特征 , KD 提 最后 , 结合 S VM 进 行 分 类识 别 。基 于该 方 法 , ORI人 对
ma h ne) ci
人脸 自动识别 是模 式识 别领 域 中 的一 个前 沿 课
fcs 以及文献[ ] ae ) 3 提出的辨别脸 ( i efcs 等 。 F s rae ) h
V0. . 17No 6
De . 06 c 20
文章 编号 ;1 0 —4 3 2 0 ) 60 1 — 5 0 93 4 ( 0 6 0 —5 50

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 人脸 识别新 方法
王孝 国 ' 张 宁 杨 吉斌 张 雄 伟 小 , ,
(. 1 解放军理工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7 2解放军 理工大学 科 研部 , 江苏 南 京 2 0 0 ) 1 0 7

结合人脸特征和改进的积分投影的眼睛定位方法

结合人脸特征和改进的积分投影的眼睛定位方法
维普资讯
第3 3卷第 6期
E 正C R0N C E I T I NGI E NE R
Vo . 3 N . 13 o 6
Jn 07 u .2 0
结 合 人 脸特 征 和改进 的积 分 投 影 的眼 睛定 位 方 法
最 大类 间方差 阈值 分割 法的二值 化 处理和 数 学形 态 学的 开运 算 处理 ; 次 , 选人 脸 区域 ; 其 框 最后 , 据 根
人脸 特征 间的 几何 关 系先 缩 小眼睛 区域 的搜 索范 围 , 分 别框 选 出左右 人 眼 区域 , 利 用 改进 的积 分 并 再
投影及其统计数据的峰值位置分别确定左右眼球 的中心位置, 然后输 出眼睛定位的结果。实验表 明, 该方法具有很 高的精度 , 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的倾斜人脸 、 脸部表情及姿势变化等具有很好的鲁棒
性。
关键词 : 睛定位 ; 眼 人脸 特征 ; 分投 影 ; 选人脸 ; 积 框 二值 化 ; 开运 算
中 图分 类 号 :N 1 . 3 T 9 17
0 引

在整个 头高 中所 占的 比例有 所 增 加 , 一 般不 会 超 过 但 头高 的 348。因此 , /l J 只要得 到 了人脸 边 界 , 就可 以利
用 的投影 函数 是 在 现 有 的 积分 投 影 函数 基 础 上 的改
进: 在二值图像的基础上分别统计每行 、 每列中包含的
黑 点或 白点 的数 目。因此 , 影 函数 变得 非常 简单 , 投 大 大减少 了计算 量 , 而有 效地 提高 了计算 速度 。 从

51 -
维普资讯
( pn g 操作 , O ei ) n 即
o e ( ) =D( X) pn X E( )

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研究中的应用崔景霞【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3【摘要】This article studied and observ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uman facial expression and got the conclusion that different type of expression varies on the figure of facial organs. Analyzed the advantage of wavelet transform on exhibiting expression images' space and frequency character. Then practiced it in the study of expression recognition. Debugged the parameter of the wavelet transform, then analyzed the processing results and brought the point.%本文基于人脸表情图像的特点展开分析,得出不同表情图像中人脸各五官在形貌性状方面的不同.分析了小波变换这一数学工具在变换并展示图像空间以及频域特性方面的特长,将其应用于人脸表情识别的研究工作中.调试小波变换的参数将不同参数对人脸表情图像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总页数】4页(P142-145)【作者】崔景霞【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相关文献】1.组合方法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J], 洪伟铭2.边缘检测算法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与研究 [J], 李斐;陈亚军;宋朝阳;李瑞3.人脸表情识别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 [J], 潘峥嵘;贺秀伟4.人脸表情识别在辅助医疗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 [J], 孔德壮;朱梦宇;于江坤5.卷积神经网络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J], 侯楚焓;陆麟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定位人脸部特征的光学聚类方法

一种定位人脸部特征的光学聚类方法

收稿日期:2010-06-15;修订日期:2010-07-20基金项目:精密测试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周冕(1979-),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

Email:zhoumian@一种定位人脸部特征的光学聚类方法周冕1,2,3,王向军1(1.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2.英国雷丁大学系统工程学院,雷丁英国RG66AY ;3.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天津300204)摘要:人脸识别技术需要对脸部特征进行定位,从而有助于确保图像一致和建立人脸模型。

提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定位方法,通过Gabor 滤波器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的强度响应,其中,脸部特征表现为强响应,而其他部分表现为弱响应,如面颊和额头。

通过保留强响应以及过滤弱响应,可以获得属于脸部特征的所有像素点。

采用了聚类算法———k 均值算法将不同的像素点分配到不同的簇里面,每一个簇都代表一个脸部特征。

通过在ORL 人脸数据库上的测试表明:此方法能精确、快速地定位诸如眼睛、鼻子、嘴等脸部特征。

此外,此方法能够在有浓密胡须的对象上成功定位脸部特征,表现出较高的鲁棒性。

关键词:Gabor 滤波器;聚类;人脸识别中图分类号:TN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11)03-0576-05Optical clustering method for locating facial featuresZhou Mian 1,2,3,Wang Xiangjun 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School of Systems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Reading,Reading RG66AY,United Kingdom;3.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04,China)Abstract:The localization on facial features is needed for face recognition since it helps keeping accordance between face images and building face model.In this paper,a novel method for locating facial features was presented which included two steps:filtering and clustering.Face images were firstly processed by Gabor filter into magnitude responses.In the responses,facial features demonstrated relatively high magnitude responses than other facial parts,such as cheek and forehead.By reserving high magnitude responses and removing low magnitude responses,the pixel points belonging to facial features were collected.The method adopted a clustering approach —k -means for separating pixel points into different clusters.Each cluster represented a facial feature.By testing on the ORL face database,the method shows its accuracy and speed on locating facial features,such as eyes,nose and mouth.It also exhibits high robustness in locating features on faces which have thick beard or mustache.Key words:Gabor filter;clustering;face recognition第40卷第3期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3月Vol.40No.3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Mar.2011第3期0引言近10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越来越多被应用于通关、企业安全和管理、刑侦、人机交互等众多领域。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Wallis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Wallis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Wallis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
杨志军;何雪;熊文怡;聂祥飞
【期刊名称】《图像与信号处理》
【年(卷),期】2016(005)003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与Wallis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人脸图像变换到对数域,在对数域中计算离散余弦变换(DCT),舍弃部分低频DCT系数,再计算其离散余弦反变换。

然后用Wallis算法对人脸图像的高频部分进行增强。

在人脸识别阶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人脸特征,运用基于余弦距
离的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判别。

在Yale B正面人脸库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削弱人脸光照的影响,合理选择相关参数,人脸识别率能达到好的效果。

【总页数】7页(P81-87)
【作者】杨志军;何雪;熊文怡;聂祥飞
【作者单位】[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
信息工程学院,重庆;;[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
【相关文献】
1.面向人脸识别的分块自适应光照处理算法 [J], 朱利伟;蔡晓东;梁奔香;吴迪;华娜
2.基于曲波变换和Retinex人脸光照处理算法 [J], 宋书林;张彦;王宪;毛琪波
3.基于一维经验模式分解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 [J], 何雪;杨志军;熊文怡;聂祥飞
4.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 [J], 聂祥飞;杨志军;何雪
5.基于一维经验模式分解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算法 [J], 何雪;杨志军;熊文怡;聂祥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方法与分析

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方法与分析

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方法与分析人脸表情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机器识别人脸表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波变换作为一种多尺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脸表情识别中。

本文将介绍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方法与分析。

一、小波变换简介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时域和频域局部性。

它通过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信号,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多尺度分析。

小波变换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低频和高频部分,低频部分表示信号的整体趋势,而高频部分则表示信号的细节信息。

二、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1. 特征提取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特征提取是一个关键步骤。

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如PCA 和LBP等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图像的灰度变化和光照条件。

而小波变换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不同频率下的细节信息,从而更好地捕捉到人脸表情的特征。

2. 维度降低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由于人脸图像的维度较高,容易导致维度灾难。

而小波变换可以将原始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信号,通过选择合适的子信号进行重构,可以实现对图像维度的降低。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还可以提高分类性能。

3. 去除噪声人脸图像中常常存在各种噪声,如光照噪声、运动模糊等。

这些噪声会对人脸表情识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而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去噪能力,可以通过去除高频部分的细节信息,减少噪声对图像的影响,从而提高人脸表情识别的准确性。

三、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实验分析为了验证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采集了一组包含不同表情的人脸图像。

然后,我们使用小波变换对这些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并提取不同频率下的特征。

最后,我们使用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评估分类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在人脸表情识别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相比,小波变换可以更好地捕捉到人脸表情的特征,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同时,小波变换还可以通过维度降低和去噪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人脸表情识别的性能。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实际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手机解锁、身份验证,还是在安防监控、公安调查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人脸识别技术中,小波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人脸特征提取和匹配中。

小波变换是一种多尺度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信号分解成不同尺度的频率成分。

在人脸识别中,小波变换可以将人脸图像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图像,从而提取出人脸的细节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人脸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可以用来进行人脸的识别和比对。

在人脸识别的实际应用中,小波变换可以用于人脸图像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首先,对于人脸图像的预处理,小波变换可以通过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操作,提高人脸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这对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小波变换可以通过分解和重构的方式,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

通过将人脸图像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图像,可以获取到不同尺度的人脸特征。

例如,通过分解得到的低频子图像,可以获取到人脸的整体轮廓和结构信息;而通过分解得到的高频子图像,可以获取到人脸的细节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小波变换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函数和尺度,来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人脸特征。

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和尺度可以捕捉到不同的频率和方向信息,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同时,小波变换还可以通过压缩和降维的方式,减少特征的维度和计算量,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

除了在特征提取中的应用,小波变换还可以用于人脸图像的匹配和识别。

通过将待识别的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可以判断其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在匹配和识别的过程中,小波变换可以通过计算相似度或距离的方式,进行特征的匹配和比较。

同时,小波变换还可以通过调整匹配的阈值和参数,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小波变换,可以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从而实现对人脸的准确识别和比对。

基于红外差分和积分投影的驾驶员眼睛定位

基于红外差分和积分投影的驾驶员眼睛定位

基于红外差分和积分投影的驾驶员眼睛定位葛如海;符鸿玉;符凯;金桥【摘要】Eye loca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to monitor drivers fatigue state with the help of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tecting eyes location , a method was put forward to locate a driver ’ s eyes based on infrared difference and gray integral projection .Firstly, two images for bright and dark pupil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pupil ’ s different condition under the adaxial and abaxial infrared irradiation .Secondly , the collected parity frame images contained only binary pupil images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morphologicalprocessing .Finally, precis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ordinates of the left and right eye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rojection on the left and right eyes respectively .Good results were achie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high accuracy and real-time performance .This result is of great help to the next step of driver fatigue detection .%眼睛位置的快速准确定位是利用机器视觉方法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监测以及预警的前提。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与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聂祥飞;杨志军;何雪【摘要】针对光照变化对人脸识别效果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梯度脸的人脸光照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人脸图像变换到对数域,在对数域中计算离散余弦变换,舍弃部分低频系数,再计算其离散余弦反变换.然后用梯度脸(Gradientfaces)算法对人脸图像的高频细节成分进行增强.在人脸识别阶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人脸特征,运用基于余弦距离的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判别.在Yale B正面人脸库和CUM PIE人脸库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削弱人脸光照的影响,适用于光照鲁棒的人脸识别,合理地选择相关参数,人脸识别率分别能够达到100%和96.25%.【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离散余弦变换;梯度脸;人脸光照处理;人脸识别【作者】聂祥飞;杨志军;何雪【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4000;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4000;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3在人脸识别中,因为相同人脸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差异大于不同人脸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差异,所以光照问题一直是人脸识别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1]。

一般情况下,解决人脸识别中光照问题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提取光照不变特征、光照变化的建模、光照条件标准化等[2]。

(1)提取光照不变特征。

其基本思想是提取人脸图像中不随光照变化或至少对光照变化不敏感的特征。

如商图像、去噪模型、自商图像法[3]等。

ELDP[4]等提出一种对光照具有不变性的算法,该算法使8方向的图像边缘信号生成光照不敏感特征,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Zhang[5]等提出梯度脸算法,该算法考虑相邻像素间的潜在联系,在梯度域中提取了光照不变特征,但该方法没有进行降维处理,因此计算量大,计算复杂。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ICA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ICA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ICA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祝加雄;贺元骅
【期刊名称】《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4(38)11
【摘要】为了实现对具有不同光照、姿势和噪声的人脸进行识别并提高识别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采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压缩和降噪,以提取低频特征信息分量,然后采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法ICA对经过离散小波变换后的人脸低频分量进行特征提取,以进一步减少人脸特征向量维数.在获取图像特征向量的基础上,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将训练样本数据输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以获得最终的分类模型.在ORL数据库下采用MATLAB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对人脸识别,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总页数】4页(P183-186)
【作者】祝加雄;贺元骅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乐山614004;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安全保卫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研究 [J], 聂会星;梁坤;徐枞巍
2.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J], 陈美龙;匡凤飞
3.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J], 邹丽英;孙小权
4.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J], 王孝国;张小宁;杨吉斌;张雄伟
5.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J], 邹丽英[1];孙小权[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改进对称变换的人眼定位

基于改进对称变换的人眼定位

种 基 于对称 变 换 的人 脸 图像 眼 睛定 位 的方 法 : 法 该
给出眼睛的大概位置 ; 文献 [ ] 3 利用水平和垂直方 向上 的方差投影 函数来搜索 眼睛的中心位置 , 该方 法计 算量小 , 但对 姿态 变化 比较 敏 感 ; 献 [ ] 用 文 4使
参数 化 的可变形 模板 定 位 眼和 嘴 , 较好 地 检 测 出 能
的一种有效 方法 , 它对 人 脸 偏 转 、 情 变 化 、 照 变 表 光 化等 条件不 敏感 , 有一定 的鲁棒性 , 具 很适 合用 于 面
部主要特征 的提取。为改进传统 G T法 的计算量 S 大 , 选点 过多等 问题 , 献 [ ] G T的基 础 上考 候 文 7在 S 虑 了对 称性 在不 同方 向上 的分 布 情 况 , 由此 提 高 了 定位 的精度。文献 [ ] 8 则从邻 域范 围考虑 , 对称 在
维普资讯
西北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 0 8年 8月 , 3 卷 第 4期 , u. 20 , o.8 N . 第 8 A g ,0 8 V 13 , o4 Jun f otw s U i ri N t a Si c dt n ora o r et nv sy( a rl c n eE io ) l N h e t u e i
性, 因此对 称变换 的原 理 就 是通 过 设 计 一 定 的 变换 函数 , 图像 中眼 睛等 对 称 区域对 函数 具 有 高 的 响 使 应值 , 而达 到特 征定 位 的 目的 。 从 记 图像 中任 一 点 P = ( ,i Y)的梯 度 为 P , 其 模 和梯 度矢 量方 向角 分别 和 0, ∈ [ 1] 1 0, 表示 T 任两 点 P , P 的连 线 与 水 平 方 向 的 逆 时针 夹 角 , 则

多尺度对称变换及其应用于定位人脸特征点

多尺度对称变换及其应用于定位人脸特征点
维普资讯
第 3期 20 02年 3月





Ⅷ 0 N 3 o3
] d  ̄x l
ON C SI C I A NI A
多 尺 度 对 称 变 换及 其应 甩 于定 位 人脸 特 征 点
彭进业 , 一 俞卞章 王大凯2李 楠 , ,
K y ,o d e # r s: s' c E t y m ̄ . “ a ,. t r l m e o a ue p it ; nisn e ia ir e o a a ees  ̄ne t a e d xn m:  ̄ i m ff t ons a t y  ̄ t c lbot g n lw v lt; tn- s d i e ig e r - r h b n
O B dc n AS ' e 印咀 0 , 1 O W I 吐. W" 1 眦 c 出 te_ . hs h 坩 T i cI vw totice  ̄ fcmp t o a Id n I d i0 ,fa mae i cmpe lb L mc i u rme to o ua nlbl e .n a dt n i n i g s o r ̄ E h n i t r |
(. 1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陕西 西安 7 05 ; 1 82 0 西北大学 电子科学系 . 陕西西安 70 6 ) 109

要 : 提 出 了一种 在 图像 的反对称 双正交小 渡分解数据 域中, 实现多 尺度对称变换 的方法 , 并特 它应用 于脸
部 图像 中主要 特征点 的定 位 . 这种 方法与直接在原始图像数据 域中的 同类 方法相 比 , 大幅度减少计算量 、 能 加快定 位 速度 . 并明显提 高定位准确度 除此之外 , 由于它是在小 波分解 数据域上实现的 , 就为在 图像数据压缩域 中提取人脸 这 图像特征奠定了基础 关犍 词 : 对称变换 ;特征点定位 ;反对称 双正交小坡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 索 中图分 类号 : 1 3 1 P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7-i2(∞2 0 - 6-4 322 i 2 ) 3 3 3 0 0

基于离散傅里叶不变特性的人脸识别

基于离散傅里叶不变特性的人脸识别

t he pr pe te fdic e e Fo i r t an f m ,i d e hedi c e e Fo i r i a i tf a ur s t ata e e p oy d o a i l m a e o nii n. o t o r i s o s r t ur e r s or tde uc st s r t ur e nv r an e t e h r m l e n f c a i ge r c g to
t e pr p r i sof on i h o e te c tnuo ur e r ns o us Fo i r t a f rm e di c s d an t pe i e he pr pe te i c e e Fo i r t an f m . ar s us e , d he pa r g v s t o r i sofd s r t ur e r s or The c o d ng na c r i
到 目前 为止 ,人 们对 计 算机 人脸 识 别的 研究 已经进 行 了
( ),则 函 数 五 的 二维连 续 傅里 叶变换 为 :
2 多年 。 由于 其在 安全 检验 、 身份 识 别、 罪犯 追捕 等领 域应 0 用前景 十分广 泛 ,计 算机 人脸 识 别 日益成为 模 式识 别研 究领 域的热 点 。相 关杂 志 上发 表 的有 关方 面 的论文 不下 数千 篇 。
[ sr c Ab t a t】A c e o n t n meh d b s d o ic e eF u iriv ra t e t r s sp e e td. t ri g f o c n i u u o r rta so m, f e c g i o t o a e nd s r t o re a i n a u e r s n e S a t r m o t o sF u i r n f r a r i n f i n n e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人脸支付、人脸解锁等领域。

而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法,也在人脸识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一、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它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小波基函数,从而能够更好地描述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

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能够在不同尺度上对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从而提取出信号的局部特征。

二、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1. 人脸图像的小波分解在人脸识别中,首先需要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包括对图像进行分解和降噪。

小波变换可以将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带,从而能够提取出图像的纹理和边缘特征。

同时,小波变换还可以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提高人脸图像的质量。

2. 人脸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的关键在于提取出人脸图像中的特征信息。

小波变换可以对人脸图像进行多尺度分析,将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带。

通过对不同尺度的子带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得到更具判别性的特征向量。

常用的小波变换特征包括小波能量、小波熵等。

3. 人脸识别算法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小波包变换和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Wavelet Transform-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T-PCA)算法。

小波包变换能够提取出更丰富的频率特征,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WT-PCA算法将小波变换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出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

三、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实践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和特征提取,成功实现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建立。

该系统在人脸数据库上进行了测试,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此外,小波变换还被应用于人脸表情识别、年龄识别等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对称核主成分分析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对称核主成分分析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S y mme t r i c a l Ke ne r l P i r n c i p a l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 S KP C A ) a l g o r i t h m. T h i s a l g o r i t h m f u l l y u t i l i z e s t h e f a c e mi r r o r s y mme t y, r t h e
s y mme t r y , a n d g e n e r a l l y l a c k s o f t r a i n i n g s a mp l e s i n f a c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 S O t h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r a t e i s l o w.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a
第3 9卷 第 3期
V0 l - 3 9






2 0 1 3年 3月
Ma r c h 201 3
No . 3
Co mp u t e r Eng i n e e r i n g
人工智 能及 识别 技 术 ・
文章编 号:1 0 0 0 — _ 3 4 2 8 ( 2 0 1 3 ) 0 3 — _ 0 1 7 4 —0 4 文献标识码:A
提出一种对称 K P C A算法。利用人脸 的镜像对称性 ,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镜像变换 ,得到奇对称样本和偶对称样 本,分别
提取各奇偶 对称样本 的特征分量 ,使用最近邻 距离分类器 完成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 , 该算法能扩大样本容量 ,当多项 式阶 数为 2 时 ,该算法 的识别率高于 K P C A算法 ,识别 时间短于 K P C A算法 。 关健词 :人脸识别 ;支持向量机 ;特征 提取 ; 镜像对称性 ;主成分分析 ;核主成分分析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人眼定位算法的研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人眼定位算法的研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人眼定位算法的研究赵岩(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河北衡水053000)应用科技睛要]一般的人硷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图像与处理、人脸定位、特征提取、样本学习和识别过程四部分。

其中人脸定位和特征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识别效果,文章研究的是特征提取方法中人限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Ⅵsm l c++编写程序,在人睑相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缩小了搜索范围,实现^眠定艟。

p≤键词]^碾定位;’。

特征提取;方差滤波’1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人眼检测和定位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中,使用红外光照明的主动监测方法在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方法充分利用人眼的基本生理特点,即视网膜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能够反射量的不同时所得的图像中突出显示瞳孔的位置,用于定位跟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较好,但是它需要特殊的带有红外光源摄像机的硬件支持,对头部的深度旋转、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和外部光照相当敏感,在户外环境下误检率会增加。

对于在可见光和正常照明条件下得到的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中人眼的检测和定位技术的研究也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注意。

常用的有区分割法、H ough变换法、灰度投影法乖哺科胡匹配法等。

2若干^睑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2.1PC A算法主元分析起源于K—L变换【K a rhunen Loe ve T r a ns form),是一种经典的特征提取和数据表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在人脸识别领域,P C A经常被用于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和特征降维。

在基于P CA的人脸识别技术中,由二维人脸图像矩阵转化成一维向量的维数通常很高,相应的样本协方羞矩阵的维数也很高(n的数量级通常在10左右),导致运算量过于庞大,不能满足应用的实时性要求。

另一方面,并非线性独立,故样本协方差矩阵很有可能非满秩。

而我们所关心的只是那些非零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所以通常还需要通过奇异值分解(SV D)技术间接求出需要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一种利用人脸对称性的光照归一化方法

一种利用人脸对称性的光照归一化方法

一种利用人脸对称性的光照归一化方法韩琥;山世光;陈熙霖;高文【摘要】Lighting normalization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approach for achieving illumination 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Lighting normalization approaches try to regularize various lighting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face images into ideal illumination before face recognition. However, many existing methods perform lighting normalization by treating face imagesas natural images, and neglect the particular properties of faces, e. g. face symmetry. As a result, for the face images with side lighting, many existing methods cannot recover the facial features in shadow region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novel lighting normalization approach exploiting face symmetry priori is proposed for illumination 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lighting normalization for a shadow region is performed by referring to the face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a symmetric non-shadow region. The symmetry priori of face structureis modeled via an energy minimization framework. In addition, a shadow-free reliability map is further proposed to simplify the original bivariat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to a univariate on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 cost. Experiments on face images with synthetic and real shadow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lighting normalization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recovering facial features in shadow regions of a face, and also robust to face misalignment and asymmetric face geometric normalization.%光照归一化在光照鲁棒的人脸识别中被广泛使用.许多现有光照归一化方法将人脸图像视为自然图像,而忽略了人脸这一类特定物体的先验属性,因此很难从一幅具有侧光的人脸图像中恢复阴影区域中的人脸信息.提出了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的光照归一化方法,在能量最小化框架下,对人脸图像的阴影区域进行光照归一化时参考其对称非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结构信息,同时提出了无阴影信度图将二元最优化问题简化为一元最优化问题,以降低光照归一化方法的计算代价.在合成阴影和真实阴影人脸图像上的实验表明,利用人脸对称性的光照归一化方法能有效恢复图像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特征,并对人脸误配准和非对称几何归一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期刊名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年(卷),期】2013(050)004【总页数】9页(P767-775)【关键词】光照归一化;人脸对称性;能量最小化;光照鲁棒;人脸识别【作者】韩琥;山世光;陈熙霖;高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190;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1人脸图像中复杂的光照变化是人脸识别系统面临的挑战性难题之一[1].为了提高识别算法对人脸图像中光照变化的鲁棒性,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进行识别之前将人脸图像中不同的光照归一化为理想光照,即光照归一化.如图1所示,光照归一化方法的特点是不受后端识别算法的限制,可以作为一个预处理步骤独立进行,因而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典型的人脸光照归一化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histogram equalization,HE)[2]、对数变换(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LT)[1]和伽玛灰度校正(Gamma intensity correction,GIC)[3]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灰度变换调整图像中灰度的分布,从而间接地校正人脸图像中不均匀的光照分布.然而这类方法往往只能增强人脸图像的整体对比度,却很难恢复阴影区域的人脸特征.究其原因是这类方法没有从人脸图像成像模型的角度分析人脸反射属性和光照与人脸图像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光照在人脸图像中的分布,一种常用的人脸图像成像模型是反射-光照模型,该模型将人脸图像的成像过程表示为一个乘性过程:其中,I为人脸图像,R为人脸反射分量,L为光照分量.Basri等人[4]和 Ramamoorthi等人[5]通过研究发现光照变化主要分布在人脸图像的低频范围内.因此,一种常用的基于反射-光照模型进行光照归一化的方法是将人脸图像I中的低频分量作为对光照分量的估计并将其消除,从而得到具有理想光照的人脸图像.Wang等人[6]提出的自商图像(self quotient image,SQI)与Jobson等人[7]提出的单尺度视网膜-大脑皮层模型(single-scale retinex,SSR)在原理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高斯低通滤波估计人脸图像中的光照分量.Chen等人[8]首先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将人脸图像转换到DCT域,然后将以“之”字形顺序排列的一定数量的DCT系数作为对光照分量在DCT域的估计,并将这些低频系数置为零,最后通过反离散余弦变换(inverse DCT,IDCT)得到光照归一化后的人脸图像.类似地,Du和Ward[9]、Han等人[10]以及Choi和Jeong[11]则分别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和傅里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估计并消除人脸图像中的光照分量.此外,考虑到人脸图像中光照变化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内,因此,光照主要改变人脸图像中像素的亮度值,但通常会保持像素间的序关系,即光照变化引起的人脸图像灰度值的变化主要是单调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对图像对比度敏感而非对绝对亮度敏感的模型来进行人脸图像光照归一化.如Gross等人[12]和Chen等人[13]分别利用全变差模型(total variation,TV)[14]估计人脸图像中的光照分量,进而实现光照归一化.同时,Chen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全变差模型进行光照归一化的方法对于提高识别性能更有效.然而,由于目前的光照归一化方法中TV模型是基于整幅人脸图像进行的,TV模型在整幅人脸图像上取得最优值时,一些对比度较低的局部区域(如阴影区域)的人脸特征仍然很难恢复.不同于上述传统方法,Zhang和Feng[15]提出了Reconfigure的方法,利用人脸类的先验属性——双侧对称性进行光照归一化,从而提高光照处理方法的性能.然而,Reconfigure方法仅仅是将左右侧人脸分别进行镜像操作,其利用人脸对称性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TV模型基于局部子区域进行光照归一化,并引入人脸对称性先验作为约束,提出了一种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的光照归一化方法.本文以能量最小化的形式引入人脸对称性作为约束,在对包含阴影等对比度较低的人脸图像子区域进行光照归一化时,可以参考其对称非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结构信息,从而更好地恢复阴影区域的人脸特征,提高识别性能.基于前面的分析,反射-光照模型中的人脸反射分量R和光照分量L分别对应人脸图像中的小尺度和大尺度分量.而全变差模型尤其是基于L1范数的全变差模型(TV-L1)具有将一个信号进行加性分解的能力,其分解后的两个分量分别对应原信号的大尺度和小尺度分量.因此,为了利用TV-L1模型估计人脸图像的反射分量R和光照分量L,我们首先将式(1)中的乘性人脸图像成像模型转化为加性模型:其中,f=logI,u=log L,v=log R.对于对数域中的人脸图像f,其光照分量u可以通过求解如下的全变差问题来估计:其中为u分量的全变差,λ是将f分解为u分量和v分量时的尺度阈值,‖·‖L1为L1范数.图2给出了采用不同参数λ时TV-L1模型对一幅人脸图像的分解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参数λ变大,v分量所包含的大尺度特征(如人脸明暗变化)越来越少,最终只包含一些部件的边缘特征.因此,v分量所包含的最大特征的尺度与参数λ成反比.由图2不难发现,基于整幅图像进行光照归一化时,TV-L1模型很难恢复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特征,而相比之下,另一侧的人脸特征则得以较好的恢复.究其原因是式(3)中基于整幅图像的TV-L1模型最优化问题取得极值时,无法保证被阴影破坏的人脸特征得以恢复.然而,人脸本身具有较好的双侧对称性,因此,对人脸图像的阴影区域进行光照归一化时,可以参考其对称非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结构信息,即光照归一化后的人脸图像应当具有较高的双侧对称性.本文将人脸对称性先验作为约束引入到光照归一化中,在能量最小化框架下进行光照归一化.一种直观的想法是将人脸图像分为左侧和右侧人脸两部分,然后分别进行光照归一化,使其在能量最小化框架下达到最优.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行,一方面这种方法会导致归一化后人脸图像的中间产生虚假边缘,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左侧人脸或右侧人脸图像中的光照往往和整幅图像中的光照一样,仍然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只有在更小的人脸区域中光照的分布才可能是同质的(homogeneous).基于上述分析,更合理的光照归一化方法应当是将左右侧人脸图像分别划分为若干子区域,然后在能量最小化框架下,对两个对称子区域同时进行光照归一化.具体地,如图4所示,fi,l和fi,r分别为人脸图像f中的两个对称区域,且子区域的划分方式均为有重叠的划分.于是在能量最下化框架下,对子区域fi,l和fi,r的最优光照归一化所对应的TVL1模型的尺度阈值,可以通过如下的最优化问题来求解:其中,E(·)为描述两个子区域对称性的能量函数,和为待求解的对应于对称子区域和的TV-L1 模型尺度阈值和分别是区域和光照归一化后的结果,可以基于式(2)以如下方式计算:而和分别是利用式(3)中的TV-L1估计的对应于子区域fi,l和fi,r的光照分量.式(4)的物理意义为:人脸图像中两个对称子区域的最佳光照归一化结果应当使得描述子区域对称性的能量函数取得最小值.不难发现,在上述形式化中,能量函数构造的合理性将影响光照归一化方法的最终性能.能量函数的定义应当合理地反映人脸的双侧对称性,因此,我们可以基于人脸对称性度量来构造能量函数.而人脸对称性则可以通过一侧人脸与水平镜像后的另一侧人脸之间的相似性来度量.但需要指出的是,人脸具有双侧对称性并不是指一侧人脸是另一侧人脸的水平镜像.因此,传统的基于像素误差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如峰值信噪比(PSNR)、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差(MAD)等均不适合用来度量人脸的对称性.人脸双侧对称性更多的体现在双侧人脸在结构与模式上的相似性,因此,本文采用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16]来度量一个子区域与其水平镜像后的对称子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其中,v是vi,r的水平镜像,l(·)为两个子区域的亮度比较函数:其中,μi,l和μi,r分别为子区域vi,l和的平均灰度;C1以及后面的C2和C3均为避免分母为零的常数;c(·)为两个区域的对比度比较函数:σi,l和σi,r分别为子区域vi,l和灰度值的标准差;s(·)为两个区域的结构比较函数:σi,lr为子区域vi,l和灰度值的相关系数;α,β和γ分别控制3个分量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我们采用α=β=γ=1.基于上述结构相似度度量,能量函数E(·)可以如下构造:这样,对称子区域 fi,l和fi,r对应的 TV-L1 模型最佳尺度阈值便可以通过求解式(4)中的最优化问题来估计.图4所示的两个对称子区域在能量最小化框架下的光照归一化过程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输入图像左侧子区域中的人脸特征受到阴影的严重破坏,而右侧子区域中的人脸特则相对完好.在能量最小化框架下,人脸对称性约束使得对左侧人脸子区域的光照归一化参考了右侧子区域的人脸结构信息,因而,左侧子区域中的人脸特征逐渐得以恢复.对于人脸图像中的所有对称子区域均利用上述能量最小化框架进行光照归一化.最终光照归一化后人脸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值由包含该像素的所有重叠子区域的平均值来确定.在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的光照归一化方法中,式(4)是一个二元最优化问题.然而,作为人脸识别之前的一个预处理步骤,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降低光照归一化方法的计算代价.因此,本文在求解式(4)中的优化问题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将原二元最优化问题简化为一元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具体地,对于两个对称子区域,我们希望只优化光照条件较差子区域对应的TV-L1模型的尺度阈值,而避免对另一个光照条件较好的子区域进行尺度阈值优化.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两个对称子区域中哪一个子区域具有更好的光照条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阴影信度图.具体地,对于一幅人脸图像I,其无阴影信度图可以通过式(11)计算:其中,L为图像灰度值的动态范围(典型的,对于8b灰度图像,L=255),G为高斯平滑函数,*为卷积运算.式(11)所定义的无阴影信度图的物理意义为:人脸图像中的低频分量主要对应光照变化,因而其无阴影置信度较低.图6给出了一幅人脸图像及其所对应的无阴影信度图.为了便于对比人脸不同区域无阴影信度的差异,图6(b)(c)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展示无阴影信度图.不难看出,与我们的期望一致,包含大量阴影的人脸左侧区域具有较低的无阴影可信度,而光照条件较好的人脸右侧区域则具有较高的无阴影可信度.其中,一个区域的无阴影可信度为该子区域中所有像素无阴影可信度的均值.对光照条件较好子区域的尺度阈值,本文分别采用了固定尺度阈值和基于线性模型的自适应尺度阈值两种策略.Han等人[17]基于线性模型,由人脸光照属于理想光照的概率自适应地确定不同人脸图像所需的尺度阈值.对本文中的一个子区域而言,其无阴影置信度越低同样意味着需要去除更多的光照分量.因此,可以用子区域的平均无阴影置信度代替上述线性模型中的理想光照概率,从而自适应地确定光照条件较好子区域的尺度阈值:其中,Bi为第i个子区域中所有像素无阴影信度的均值;β为控制所估计的尺度阈值范围的常数,实验中采用β=1.2.此时,式(4)中的二元最优化问题可以简化如下的形式:其中和是对光照条件较好子区域采用式(12)确定的尺度阈值进行光照处理的结果.上述两个简化的一元最优化问题可以通过折半查找算法高效地求解. 本文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已有的利用人脸对称性进行光照归一化的方法Reconfigure以及代表性光照归一化方法如SQI,DCT和TV-L1,在以上两种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实验首先在合成阴影的人脸图像上进行光照归一化,以验证人脸对称性先验的引入对于提高光照归一化方法性能的有效性.然后,在具有真实阴影的人脸图像上进行光照归一化,并在光照归一化后的人脸图像上进行人脸识别实验,以验证所提出的光照归一化方法对于提高识别算法鲁棒性的有效性.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对人脸误配准和非对称几何归一化的鲁棒性.实验采用了研究人脸识别中光照问题的公开人脸数据库YaleBExt[18],该数据库由原库和扩展库两部分构成,共包含38个人在64种光照下的2 432幅正面姿态人脸图像.所有人脸图像统一归一化为64×80,两眼间距为35个像素.在人脸识别实验中,数据子集的划分如表1所示.对于大小为64×80的人脸图像,本文利用人脸对称性进行光照归一化方法将其划分8×8的子区域,子区域每次滑动的步长为1×1,即逐像素滑动.对于YaleBExt中的具有理想光照的人脸图像,我们通过在图像上叠加一个灰度值为零的矩形块来合成具有阴影的人脸图像,原图像区域和零矩阵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01和0.99.这可以近似地模拟真实人脸图像中的阴影.实验中,矩形块的大小包含了占人脸图像总面积的10%,20%和30%3种情况,并且合成阴影的位置是随机的.实验分别采用本文提出的光照归一化方法以及SQI,DCT,TV-L1和Reconfigure 4种光照归一化方法对合成阴影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归一化.不同光照归一化方法的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传统光照归一化方法如SQI,DCT和TV-L1,由于没有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很难恢复被合成阴影所破坏的人脸特征.Reconfigure方法在图像的对称位置均没有合成阴影时,可以得到主观效果较好的光照归一化结果,如图7中第2列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整幅人脸图像仅仅是右侧人脸的镜像,并没有恢复更多的人脸信息.相比之下,本文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对阴影区域进行光照归一化时,以对称非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结构信息为参考,较好地恢复了合成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特征.这一对比实验从图像主观效果的角度说明,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可以提高光照归一化方法的性能.实验采用具有真实阴影的人脸图像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YaleBExt中的光照方向涵盖了方位角从-130°到+130°,俯仰角从+90°到-40°的巨大变化,因此,许多人脸图像都包含严重的阴影.同样的,实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真实阴影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归一化.图8(a)给出了不同方法光照归一化后的人脸图像.由图8(a)可以看出,对于具有真实阴影的人脸图像,传统光照归一化方法如SQI,DCT和TVL1,由于没有利用人脸对称性约束,仍然无法有效地恢复图像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特征.SQI光照归一化的结果中一方面没有消除阴影造成的虚假边缘,另一方面人脸阴影区域光照归一化后的产生了大量高频噪声.在DCT和TV-L1光照归一化后的图像中,阴影区域的人脸特征仍然是模糊的一片.Reconfigure方法只有在图像对称位置均没有阴影时才可以得到主观效果较理想的处理结果,如图8(a)第6列和第7列所示.相比之下,本文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进行光照归一化的方法则较好地恢复了图像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特征.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光照归一化方法对提高Fisherfaces[19]识别算法性能的有效性.实验中,Fisherfaces采用了C-1维特征,其中C为训练集中人脸的类别数.在本文提出的方法中,理想光照子区域分别采用固定尺度阈值和线性模型自适应确定尺度阈值两种方式.不同方法光照归一化后,Fisherfaces算法的识别性能由图8(b)给出.由图8(b)可以看出,在原始人脸图像上,Fisherfaces算法的识别性能仅为54%,在分别采用SQI,DCT和TV-L1进行光照归一化后,Fisherfaces的识别性能分别达到了72%,74%和77%.基于左右侧人脸镜像的Reconfigure方法光照处理后的人脸识别性能提升为57%.这一方面体现了人脸对称性先验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Reconfigure方法在利用人脸对称性时的局限性.本文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作为约束进行光照归一化后,Fisherfaces的识别性能获得较大提升.理想光照子区域采用固定尺度阈值时的识别性能为81%,采用线性模型自适应确定尺度阈值时识别性能略有提升,达到了81.8%.人脸识别性能的对比再一次证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人脸识别算法对光照变化的鲁棒性.在上述实验中,将人脸图像归一化为64×80的大小时,均将两眼坐标设置为左右对称.在实际人脸识别系统中,受到自动人脸特征点定位算法精度的限制,人脸几何归一化过程中很难保证两眼坐标完全左右对称.因此,有必要验证光照归一化方法在误配准情况下的鲁棒性.在人脸几何归一化过程中,对于测试集合(Probe)中的人脸图像,通过将两眼坐标在水平方向的分别左右平移若干像素,增加几何归一化后人脸图像的非对称性,而对原型图像集合(Gallery)则仍然进行对称的几何归一化.这样处理后的数据集包含了测试集与原型集之间的误配准以及非对称几何归一化两种因素.如图9中X轴下面的图像所示,眼睛的位置分别左右平移1~4个像素.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上述非对称人脸图像进行光照归一化,并进行人脸识别实验.图9给出了人脸误配准和非对称几何归一化因素下,利用不同方法进行光照归一化后的识别性能.由图9可以看出,DCT和TV-L1在平移超过2个像素以及SQI 在平移超过3个像素时,其光照归一化后人脸图像的识别性能已经低于原始图像上的识别性能.Reconfigure和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平移达到4个像素时,光照归一化依然可以有效提高识别性能,但相比之下,利用本文方法进行光照归一化后可以取得更高的识别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人脸对称性先验的光照归一化方法,该方法对人脸图像的阴影区域进行光照归一化时,充分参考其对称非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结构信息,从而较好地恢复图像阴影区域中的人脸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光照归一化方法能有效提高识别算法对光照变化的鲁棒性,并对人脸误配准和非对称人脸几何归一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利用人脸对称性进行光照归一化的方法对人脸配准和几何归一化的精度有一定的依赖,然而,通过搜索一个子区域的对称位置及对称位置的邻域位置,以确定其最佳对称子区域的弹性对称子区域确定方法,又会导致计算代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以至于光照归一化的计算代价远超过识别算法的计算代价而失去实用意义.如何在复杂多变的输入图像状态下高效并准确地确定对称子区域将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工作.Han Hu,born in 1982.PhD.Postdoctoral fellow i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mputer vision,pattern recognition,and image processing.Shan Shiguang,born in 1975.PhD.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Computing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Member of IEEE and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computer vision,pattern recognition,machine learning,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Chen Xilin,born in 1965.PhD.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enior member of IEEE and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mputer vision,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processing,and multi-modal interfaces.Gao Wen,born in 1956.PhD.Professor of Peking University.Fellow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Fellow of IEEE,and fellow member of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age processing,video coding and communication,pattern recognition,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multimodal interface,and bioinformatics.【相关文献】[1] Adini Y, Moses Y,Ullman S.Face recognition:The problem of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illumination direction[J].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7,19(7):721-732[2] Gonzalez G Z,Woods R E.Digital Image Processing[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2:91-94[3] Shan Shiguang,Gao Wen,Cao Bo,et al.Illumination normalization for robust face recognition against varying lighting conditions[C]//Proc of the 9th ICCV Workshop on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Faces and Gestures.Piscataway,NJ:IEEE,2003:157-164 [4] Basri R,Jacobs D mbertian reflectance and linear subspaces[J].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3,25(2):218-233[5] Ramamoorthi R,Hanrahan P.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ance and irradiance:Determining the illumination from images of a convex Lambertian object[J].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1,18(10):2448-2459[6] Wang Haitao,Li Ziqing,Wang Yangsheng.Face recognition under varying lighting conditions using self quotient image[C]//Proc of the 6th IEEE Int Conf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Piscataway,NJ:IEEE,2004:819-824[7] Jobson D J,Rahman Z,Woodell G A.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of acenter/surround Retinex[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1997,6(3):451-462 [8] Chen Weilong, Er M J, Wu Shiqian. Illumination compensation and normalization for robust face recognition using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in logarithm domain [J].IEEE Tra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2006,36(2):458-466[9] Du S,Ward R.Wavelet-based illumination normaliz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C]//Proc the 12th IEEE Int Conf on Image Processing.Piscataway,NJ:IEEE,2005:954-957 [10] Han Hu,Shan Shiguang,Chen Xilin,et al.Illumination transfer using homomorphic wavelet fil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ght-insensitive face recognition [C]//Proc of the 8th IEEE Int Conf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Piscataway,NJ:IEEE,2008:1-6[11] Choi S,Jeong G.Shadow compensation using Fourier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 to face recognition[J].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2011,18(1):23-26[12] Gross R,Brajovic V.An image pre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illumination 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C]//Proc of the 4th Audio-and-Video-Based Biometrie Person Authentication.Berlin:Springer,2003:10-18[13] Chen T,Yin Wotao,Zhou X S,et al.Total variation models for variable lighting face recognition [J].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6,28(9):1519-1524[14] Zou Mouyan.Deconvolution and Signal Recovery [M].Beijing: National Defence Industrial Press,2001 (in Chinese)(邹谋炎.反卷积和信号复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5] Zhang Yan,Feng Jufu.Eliminating variation of face images using face symmetry [C]//Proc of the 4th Int Conf on Audioand-Video-Based Biometrie Person Authentication.Berlin:Springer,2003:523-530[16] Wang Zhou,Bovik A C,Sheikh H R,et al.Image quality assessment:From error visibility to structural similarity[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4,13(4):600-612[17] Han Hu,Shan Shiguang,Qing Laiyun,et al.Lighting aware preprocessing for face recognition across varying illumination [C]//Proc of the 11th European Conf on Computer Vision.Berlin:Springer,2010:308-321[18] Georghiades A S,Belhumeur P N,Kriegman D J.From few to many:Illumination。

一种改进的对称变换应用于人脸图像眼睛定位

一种改进的对称变换应用于人脸图像眼睛定位

一种改进的对称变换应用于人脸图像眼睛定位
王忠;胡步发;严世榕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
【年(卷),期】2004(024)011
【摘要】在研究人类眼部梯度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对称变换算法,并通过小波变换进行目标区域选择,去除了人脸图像大面积的灰度均匀区域,减少了计算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眼睛定位的准确性,而且缩短了定位时间.
【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王忠;胡步发;严世榕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一种应用于人脸正面图像的眼睛自动定位算法 [J], 李粉兰;徐可欣
2.一种人脸图像复合眼睛定位方法 [J], 李丙春
3.离散对称变换在人脸图像眼睛定位中的应用 [J], 刘文予;潘峰
4.一种改进的人脸图像眼睛快速定位方法 [J], 张志刚;周明全;耿国华
5.一种新的人脸图像中眼睛定位方法 [J], 黄彬彬;唐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国家自然基金(编号69973018)资助项目稿件收到日期200120320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12062223T he p ro ject suppo rted by the N ati onal N 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 ina(N o.69973018)R eceived2001203205,revised2001206222离散对称变换在人脸图像眼睛定位中的应用3刘文予 潘 峰(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摘要 从计算离散对称值出发,提出了一种自动定位人脸图像中眼睛的离散对称变换算法,通过邻域灰度均匀度算子对各点邻域的检测,去除处于规则区域的点,并用圆环邻域代替对称算子圆形邻域,大大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对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未进一步利用对称角度和人脸固有的几何比例关系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准确地对正面人脸图像中的眼睛进行定位.关键词 对称,离散对称变换,人脸识别,人眼定位,灰度均匀度算子,圆环邻域.APPL I CATI ON OF D ISCRETE S YMM ETRY TRANSFOR M IN EY ES I M AGE FEATURES LOCATI ON3L I U W en2Yu PAN Feng(D epartm en t of E lectron ics&Info rm ati on Engineering,Key L abo rato ry of Educati on M in istry fo r I m age P rocessing and In telligen t Con tro l,H uazhong U n iversity of Science&T echno logy,W uhan,H ubei430074,Ch ina)Abstract A novel discrete symm etry tran sfo rm(D ST)algo rithm of locati on of eyes in facial i m ages w as p resen ted based on the value of discrete symm etry.T he p ixels on regu lar neighbo r zone w ere removed by detecting the gray un ifo rm ity on neighbo r zone of each p ixel,and the circle m ask of symm etry operato r w as rep laced by an annu lar m ask.Better accu racy and sho rter compu ting ti m e cou ld be ob tained by u sing D ST than u sing generalized symm e2 try tran sfo rm.Experi m en tal resu lts p rove that th is algo rithm can locate the eyes in facial i m ages au tom atically w ithou t u sing symm etry angle and geom etric featu re of hum an face.Key words symm etry,discrete symm etry tran sfo rm,face recogn iti on,eyes locati on,gray un ifo rm ity operato r, annu lar m ask.引言在人脸识别中,人脸特征的自动提取和描述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1].人脸识别常用基于灰度的方法和基于结构的方法.前者将整个人脸看成一个二维灰度变化的模板,试图从整体上捕捉和描绘人脸的特征,发现其中潜在的统计特性,并采用一些标准的数理统计技巧进行处理;后者通过分析人脸各组成部分,将特征分成一个个单独的小模板,然后对每个模板分别提取特征量.文献[2]中的人脸识别算法在定位人脸上眼睛、鼻、嘴等五官的位置时,主要是根据人脸图像的灰度特性.例如对正面人脸图像,在包含有双眼的条状区域内,图像灰度变化曲线会在双眼处出现两个尖峰,由此可确定尖峰处为眼睛中心位置.而文献[3]先用Canny算子提取人脸图像的边缘,然后用Hough变换来定位眼睛中心位置.在此基础上,使用眼脸弹性模板去匹配眼睛,由此提取出眼睛轮廓作为人脸识别的特征量.近年来,计算机视觉研究域中的一些方法被用于脸部特征的提取,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广义对称变换GST(Generalized Symm etry T ran sfo rm)[4].在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对称性被认为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之一,通常在将物体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后,用来简第20卷第5期2001年10月红外与毫米波学报J.Infrared M illi m.W avesV o l.20,N o.5O ctober,2001化物体形状的描述,或物体的近似.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点对称(也叫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对人脸而言,眼睛、嘴、鼻等都具有很强的点对称性,广义对称变换正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点对称性.文献[4]利用广义对称变换提取脸部特征,进而实现人脸识别.文献[5]在广义对称变换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方向对称变换D ST(D irecti onal Symm etry T ran sfo rm),用于人眼的精确定位.以上的对称变换利用了人眼的中心强对称性和脸部特征的生理几何分布,对人脸偏转、脸部表情变化、光照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不敏感,因而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是,以上对称变换的计算需要在大范围的尺度上进行,计算量很大.而且,由于只是描述了各点的局部对称性,当它用于脸部特征的提取时,产生的候选特征点较多,不太利于特征点的精确定位.本文结合广义对称变换和方向对称变换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对称变换——离散对称变换,简记为D ST(Generalized Symm etry T ran sfo rm),它不仅具有广义对称变换描述物体对称性大小的特点,而且通过对各点邻域的考察,去除那些处于规则区域的点,可大大降低计算量,实现脸部特征提取的快速算法.1 离散对称变换的原理广义对称变换把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同等对待,每像素点都计算其对称值.事实上,图像中物体的单一背景区或大面积的灰度均匀区域上的像素点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不具有明显意义的对称性,而这样的像素点在人脸图像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如头发、脸部除眼、嘴等特征区域之外的区域及部分身体区域.眼、嘴、鼻等特征区域在大于其轮廓的范围内灰度有变化,这样的区域我们把它称为灰度不均匀区.离散对称变换以减少计算量为出发点,在计算对称之前加入一个对图像灰度不均匀区域的检测步骤,然后定义了一个与广义对称变换相似的对称算子来计算点对称.为了叙述方便,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将2D图像I视为大小为K的一维数组,设p k表示I 上任一像素(x k,y k),其中k=1,2,...K(以下有关变量名均按此进行标注),像素p k处的灰度值为g k =I(p k).定义计算每像素点在尺度因子r的邻域内灰度均匀度的算子为U(p k)=≤pm ∈C r,p n∈C r+1 g m-g n .(1)该算子中的C r和C r+1是以点p k为圆心的同心圆,如图1所示.p m和p n满足相邻条件 p m-p n =1,亦即(x m-x n)2+(y m-y n)2=1.当U(p k)=0时,p k处于灰度均匀区域,可以不用计算对称值;U(p k)的值越大表明p k处于圆形物体区域的可能性越大.考虑到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用U(p k)的平均值Λ作阈值,得到二维图像T(p k)=1, U(p k)>Λ0. U(p k)ΦΛ用此二值图像来决定是否计算某点的对称值.由图1可知,灰度均匀度算子实际上是一个圆环掩模,采用圆环而非一般的矩形邻域是因为作用的对象是近似于圆形的眼睛,圆形更符合几何意义分布.图1 圆环邻域示意图F ig.1A schem atic rep resen tati onof an annu lar m ask 类似于广义对称变换,我们定义的对称变换算子也作用在边缘图像上.对于任意p i和p j两点,设L为过p i和p j的直线,Αij为L与水平x轴逆时针夹角.考虑到L的无方向性,Αij的值域显然是[0,Π).由于考察是点对称,对任意点p k,在尺度r的邻域内对其点对称有贡献的点地集合记为#(p k)={(p i,p j) p i+p j2=p k,2(r-r′)<‖p i-p j‖≤2r,0≤r′≤r}.(2)公式(2)采用的邻域也是圆环邻域,类似于图1,其中的r′用来调节圆环内圆半径.当r′=r时,可回退到广义对称变化的邻域定义.定义点p k的离散对称变换为S(p k)=≤(pi,pj)∈#(pk)C(i,j),(3)其中C(i,j)= W(Ηi-Αij,Ηj-Αij)D(p i,p j)R(p i)R(p j)67320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4)为p k 邻域内满足式(2)中点p i 和p j 对p k 对称的贡献.式(4)中W (Α,Β)=(1-co s (Α+Β))(1-co s (Α-Β)),D (p i ,p j )=1‖p i -p j ‖,R (p j )表示p i 点的梯度大小的对数,Ηi 表示P i 的梯度方向[4].式(4)的第一个表达式(1-co s ((Ηi -Αij )+(Ηi -Αij )))在(Ηi -Αij )+(Ηi -Αij )=Π时取得最大值,此时p i 和p j 两点的梯度方向处于相反或相对,但不一定与p i 和p j间的连线方向一致;第二个表达式(1-co s ((Ηi -Αij )-(Ηi -Αij )))起到补偿作用,而且它对直线边缘这类我们不感兴趣的点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直线边缘上两点p i 和p j ,其边缘方向与二者连线垂直即(Ηi -Αij )=(Ηi -Αij )=Π2,此时式(4)的第一个表达式取最大值,但由于第二个表达式作用的抵消,最终取值为0.离散对称变换实际上要看成是一种非线性滤波,由于对每个像素点都进行相同的邻域处理,适合于并行处理.在定位圆形物体圆心时,算子邻域采用圆环,式(2)取r ′=1,算法的计算量约为O (K r ),比广义对称变换的O (K r 2)大大降低了,这里的K 为图像中像素点的数目,r 为邻域大小.2 基于离散对称变换的脸部特征定位脸部特征定位过程首先是双眼中心点的定位,然后利用脸部器官固有的几何比例、相对分布关系来定位嘴和鼻.通过图像的离散对称变换后,眼睛中心点附近像素的对称值一般都处在对称值最大的前四、五位.对具有强对称值的候选点,采用两条简单的规则进行筛选.规则1:邻近像素合并,一般选取对称值的最大前10位候选点,将其中位置相邻的候选点合并到它们中对称值最大的像素处.规则2:几何约束判别,对经过规则1筛选后的候选点,利用眼在脸部的几何分布性质进一步筛选,取基本符合眼睛分布规律的两点作为最终的定位双眼结果.图2 双眼中心点的筛选F ig .2T he p rocess of selecting tw om idpo in ts on eyes规则1中的位置相邻定义为 p i -p j ≤2r ,p i 、p j 为候选点中的任意两点,指双眼球的中心点;规则2中眼睛分布规律是指双眼间水平距离大约在1 3到1倍的人脸宽度之间,垂直距离与脸部的偏转角度有关,我们限定这个角度在±30°之间.由于r 为眼球的大小,根据眼睛在脸部的几何分布性质,符合此要求的两点p i 和p j 须满足3r ≤ x i -x j <8r , y i -y j ≤2.5r ,r 是尺度因子.筛选过程如图2所示.实际上,规则2的条件还可以适当放宽,以增强筛选算法的鲁棒性.由于离散对称变换计算时,采用不同的尺度因子r 会导致检测出的强对称点不同.只有在合适尺度条件下才能准确地对人眼中心点进行定位.尺度因子r 与所要定位的对称物体的大小有关,定位人眼取决于图像中人眼的大小.如果不能确定尺度因子r 大小,那么就要在一个大范围内对不同的尺度进行对称变换,这将是一个计算量惊人的耗时运算.因此对尺度因子进行较准确的估计,将会大大降低定位计算量.我们采用颜色空间模型进行人脸大小的初步检测,对尺度因子r 进行估计.一般而言,尺度因子r 可取为人脸宽度约1 20左右.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估计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计算对称值时,边缘算子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但必须能够计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梯度.对图像处理中常用的边缘算子都进行了实验,包括Sobel 算子、P rew itt 算子、Robert 算子、以及二维高斯算子,最后选择了Sobel 算子.对彩色图像只利用灰度分量进行计算.定位眼睛法过程可简单描述为:(1)用Sobel 算子计算边缘强度和方向,(2)用灰度均匀算子选取灰度变化区域,(3)在选取后的区域计算离散对称变换值,(4)取对称值最大的前10个点进行筛选,确定眼睛中心点.3 实验结果及分析为验证离散对称变换算子对定位人眼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实验图像中切割出一张正面人脸图像,大小为131×174.取尺度因子r =3,得到实验结果如图3,定位标志是白色小十字叉.在图3(d )中,经过式(1)灰度均匀算子U (I )作用后,用来计算对称值的像素点大约只占原图的一半左右,并且都分布在人脸的重要特征区域,背景区、头发和脸部区域都已作为灰度均匀区域被除去.图3(e )~(h )标出了经过离散对称变换后强对称点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对称值最大的10个候选点都集中在眼睛的中心附近.把候选点扩大到前40个最大对称值,它们的绝大部分依然分布在眼睛处,从图3(i )所示的对称773 5期刘文予等:离散对称变换在人脸图像眼睛定位中的应用图3 离散对称变换实验结果(a)原图,(b)梯度图像T(I),(c)灰度不均匀算子的计算结果U(I),(d)U(I)门限化后T(I)与(a)的合成图像,(e)~(h)分别为前5、10、20、30个强对称点分布,(i)对称变换后的图像,(j)最终定位结果F ig.3T he resu lts of D ST(a)o riginal i m age,(b)gradien t i m age T(I),(c)resu lt U(I)of gray nonun ifo rm ity tran sfo rm, (d)compo sing resu lt of T(I)and(a),(e)~(h)are the resu lts of firts5,10,20,30symm etrypo in ts,(i)resu lt of D ST,(j)final eyes localizati on resu lt值图像中也可看出这种分布规律.图3(j)显示了经过筛选后最终的定位结果,这个结果是相当准确的. 我们对50幅图像进行了眼睛定位实验,设定候选点数为6个,尺度因子r根据图像中人脸大小在2、3、4参数中手动选取.图4是几幅标出定位结果的实验图像,图(b)存在背景干扰,图(d)在衣服条状图案的干扰和头部偏转的情况下仍然准确定位出双眼,实验结果表明定位基本准确.我们首先考察尺度因子对离散对称变换和广义对称变换的影响.对同一幅实验图像(图4(a)),取不同的尺度因子分别计算离散对称和广义对称变换,实验数据如图5,可知两种对称变换计算耗时近似与尺度因子成正比.在相同的尺度下,离散对称变换算子比广义对称算子耗时少.另外,我们选用了10幅大小不同的图像,在给定尺度因子r=3的条件下进行眼睛的定位实验.图6为两种对称变换算子时间的曲线,图中n为图像像素总数,可以看出对同样大小的图像,离散对称变换比广义对称变换所87320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图4 离散对称变换的眼睛定位结果F ig .4Eyes locati on resu lts of D ST.图5 尺度因子与计算时间的关系F ig .5R elati on sh i p betw een scale facto r and calcu lati on ti me图6 D ST 与GST 计算时间对比F ig .6Comparison of the calcu lati onti m e betw een D ST and GST需时间缩短1 3以上.表1列出了分别采用离散对称变换和广义对称变换的实验结果.定位准确的判决标准定义为算子定位位置与手动定位位置相差在2个像素以内.设眼睛中心点坐标为(X a ,Y a ),算子定位的点坐标为(x a ,y a ),如果满足 x a -X a ≤2, y a -Y a ≤2,则认为定位是准确的.这里限定候选点的数目是为了更好地比较两种对称变换,如果扩大候选点数,必然会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但相应的筛选时间也增加了.实验数据表明,采用离散对称变换与采用广义对称变换的方法相比,不仅定位准确率大大提高,而且计算速度也显著提高.特别是对正面人脸且眼睛张开的情况,离散对称变换定位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对在那些不能成功定位的图像,主要原因是背景复杂(存在假眼睛图像)、光照条件不好、眼睛几何特征不明显(即眼睛几乎没张开或张开程度太小),这种图像广义对称变换同样不能成功定位.广义对称变换定位失败的原因可以从算子的邻域形状进行分析.广义对称变换对圆形邻域内的点对都计算其对圆心点对称值的贡献,因此会受到小于邻域面积的假眼睛物体(如小块的斑点)的影响,在不感兴趣的地方产生很大的对称值,干扰最终的定位结果.而离散对称变换采用圆环邻域,不考虑圆内的点,从而避免了这类错误产生的可能性.表1 两种对称变换定位结果Table 1The loca tion results of D ST and GST对称算子定位准确率候选点数(个)广义对称变换85%6离散对称变换92%64 结论本文从考察物体对称性的角度出发,在广义对称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对称变换2离散对称973 5期刘文予等:离散对称变换在人脸图像眼睛定位中的应用变换,能使脸部特征区域经过变换后特征被突出,并将其用于眼睛中心点的定位.由于眼睛关于中心的对称具有旋转不变性,因此离散对称变换受人脸偏转的影响很小,而且计算机模拟实验显示,它对一定程度的背景干扰以及光照的变化不敏感.由于灰度不均匀算子的引入,以及对称算子邻域改为圆环邻域,离散对称变换比广义对称变换大大减少了计算量,缩短了定位时间.在合适的尺度下,对双眼闭合程度较小的人脸图像,采用离散对称变换准确定位眼睛中心点的概率是很高的.在图像大小已知的应用场合(如视频会议、人脸识别),可采用事先估计的平均尺度因子,以提高定位算法的自动化程度.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尺度因子的选取和改进对称算子对尺度因子依赖性将是离散对称变换研究的方向,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对图像大小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尺度因子可事先确定.REFERENCES[1]PE I Soo2Chang,KO Ch ing2W en,SU M ing2Sh ing.Global mo ti on esti m ati on in model2based i m age coding by track ing th ree2di m en si on con tou r featu re po in ts.IE E E T rans.C ircu its and S y ste m f or V id eo T echnology, 1998,2(8):181—190[2]YAN Chao,SU Guang2D a.Facial featu re locati on andex tracti on from fron t2view i m age.J ou rna l of Im ag e andG rap h ics(严超,苏光大.人脸特征的定位与提取,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8,3(5):375—379[3]W AN G L ei,M O Yu2L ong,Q I Fei2H u.A u tom atic eyefeatu re ex tracti on based on Hough tran sfo rm and eyelid defo rm ab le temp late.J ou rna l of Inf ra red and M illi m e2 ter W aves(王磊,莫玉龙,戚飞虎.基于霍夫变换和眼脸弹性模板的眼睛特征提取.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9,2(18):53—60[4]R eisfeld D,Yeshu run Y.P rep rocessing of face i m ages:detecti on of featu res and po se no rm alizati on.IE E E T rans.Co m p u ter V ision and Im ag e U nd erstand ing, 1998,3(71):413—420[5]ZHOU J ie,LU Chun2Yu,ZHAN G Chang2Shu i,et a l.H um an face locati on based on directi onal symm etrytran sfo rm.A cta E lectron ica S in ica(周杰,卢春雨,张长水,等.基于方向对称变换的人脸定位方法.电子学报), 1999,27(8):12—1508320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