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

合集下载

土地整治整理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整理实施方案

土地整治整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地整治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制定土地整治整理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整治整理目标。

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2.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3. 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4.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整理措施。

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土地资源;2. 加强土地整治整理技术研究,提高土地整治整理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3. 加大对土地整治整理的投入力度,完善土地整治整理资金保障机制;4. 强化土地整治整理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整理的法律法规体系;5. 加强土地整治整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整治整理意识和参与度。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2. 健全土地整治整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整理的组织体系;3. 加强土地整治整理的监督检查,确保整治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4. 加强土地整治整理的技术支持,提高整治整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5. 健全土地整治整理的宣传教育体系,提高整治整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参与度。

五、总结。

土地整治整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土地整治整理工作,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整治整理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整理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

名词解释 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复垦:将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害损坏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土地的活动。

土地开发:将滩涂,荒草地,裸土地等宜农未利用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提供给人类利用的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

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整治 农业用地整理:在农村的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专业的规划,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农村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环境,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建设用地整理:在城市和集镇村庄范围的一定区域内,为实施城市和集镇村庄规划,进行其建设,调整其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其生态环境,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集镇村庄规划,对其土地进行开发整治活动。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规划区内未利用、暂时不能利用或已利用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确定实施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规模,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的综合性活动。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对拟以项目所进行的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他是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方法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在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问题、适应性和土地整理潜力的调查、分析,合理安排项目区各类用地和工程布局,制定实施土地整理和土地分配的各项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是一定条件下国家或部门在施工、养护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人力、资源、机械、物资等利用和消耗方面,经过科学的测定、分析、计算,用数据加以合理的规定,作为施工及其他方面所应遵循或达到的标准。

土地整理含义

土地整理含义
2、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均是通过一定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
土地开发 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 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是综合性的利用和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 它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本文中指开发成农用地,如旱土、水田等。
土地整理 一、含义
1、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2、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等;(5)复垦废弃土地;(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内容
1、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这三项内容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其实施的侧重点不同,下面进行简单描述。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整理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整理包括哪些内容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改革措施。

土地整理包括了许多内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土地整理包括土地调查和规划。

土地整理的第一步是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质量等情况的调查。

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土地整理规划,明确整理的目标、范围、内容和措施,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调整。

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合理调整,包括调整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另外,土地整理还包括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

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小碎片的土地整合成大块,提高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管理。

同时,鼓励农民采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此外,土地整理还包括土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资源,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最后,土地整理还包括土地权属和流转制度改革。

通过土地整理,完善土地权属制度,明确土地权属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总的来说,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包括土地调查和规划、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土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土地权属和流转制度改革等内容。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土地整理工作,为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土地整理的类型及分类

土地整理的类型及分类

土地整理的类型及分类土地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以提高土地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土地整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分类。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土地整理的类型及分类。

一、按照土地整理的目标和用途,可以将土地整理分为以下几类:1. 农田整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农田整理包括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排灌工程、土壤改良等,旨在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2. 城市土地整理:主要是为了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整理包括城市用地规划、土地开发、土地利用集约化等,旨在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工业用地整理: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宜的用地条件和基础设施。

工业用地整理包括工业园区规划、土地开发、交通设施建设等,旨在优化工业用地的布局,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4. 生态用地整理:主要是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生态用地整理包括生态保护区规划、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补偿等,旨在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二、按照土地整理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将土地整理分为以下几类:1. 土地复垦整理:主要是对荒地、废弃地和矿山等进行改造和利用,使其成为可用的耕地或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整理包括土地平整、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旨在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和生产力。

2. 土地改良整理:主要是对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土地改良整理包括土壤改良、水分调控、有机肥料应用等,旨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3. 土地整合整理:主要是对零散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和合理利用,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和效益。

土地整合整理包括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市场等,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土地再开发整理:主要是对既有的土地和建筑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以提高土地的价值和利益。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土地整理标准是指在土地整理工程中,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布局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土地整理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整理规划标准。

1.土地整理规划应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土地整理的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

2.土地整理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确保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3.土地整理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农田、林地、水域等土地资源,保障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二、土地整理工程标准。

1.土地整理工程应按照国家土地整理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2.土地整理工程应合理进行地貌整治、水土保持、排水排灌等工程,增加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3.土地整理工程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周期,确保土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

三、土地整理管理标准。

1.土地整理后应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流转、承包等相关规定,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2.土地整理后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土地资源监测、评价和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土地整理后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确保土地整理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标准。

1.土地整理后应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价,包括土地利用效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2.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客观评估土地整理工程的成效,为土地整理工程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3.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效益和社会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土地整理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土地整理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土地整理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土地整理是指通过对土地的规划、调整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生产力水平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其基本方法及步骤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调查勘测、确定整理范围、土地权属确认、征收拆迁、土地整治、供地动态调整、辅助设施建设和整体验收等环节。

1.规划编制:土地整理工程前期必须进行规划编制,确定整理范围、整理目标和相关规划措施。

在进行规划编制时,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土地的现状和潜力,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整理方案。

2.调查勘测:通过对整理区现状的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产权状况、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为整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勘测工作需要对整理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地下水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土地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3.确定整理范围:根据规划编制和调查勘测的结果,确定土地整理的范围和界限。

整理范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潜力、产权状况、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并进行科学评估和选择。

4.土地权属确认: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对整理区的土地权属进行确认。

对于存在争议的土地,需要进行权属调查和认定,依法保护合法权益,并为土地整理提供合法性保障。

5.征收拆迁:土地整理通常需要对部分土地进行征收和拆迁,以保证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征收拆迁工作需要依法进行,并对被征地户进行合理的安置,保护其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6.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土地整理的核心环节。

通过土地整治,对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生产力水平。

土地整治工作包括土地改良、水土保持、排水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7.供地动态调整: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规划和市场需求,对供地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供地调整,保证土地整理工作与城市建设需求的协调一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的土地资源支撑。

8.辅助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后,需要对整理区进行辅助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绿化景观、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项目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项目立项
一、法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国 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173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区 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21号
二、审批方式:县级项目由县局组织评审报市局备案;市、部级项目县级初、审批条件:符合县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年度计划,并且资料要合法、合规和齐全 四、备案材料: (一)、村、社实施项目申请 (二)项目现场踏勘报告 (三)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蓝图 (四)1:2000项目区现状测绘图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表
谢谢观看
土地整理项目
社会学术语
01 词目释义
03 主要内容
目录
02 分类 04 项目立项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 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 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词目释义
土地整理对于提高土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类
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用土地整理与城市土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现阶段以农用土地整理 为主,重点放在农村地区。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 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 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 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关于土地整理的说法

关于土地整理的说法

关于土地整理的说法土地整理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建、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关于土地整理的几个主要方面:一、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的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土地整理应达到以下目标:1.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浪费和过度开发;2.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整理的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是实现土地整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规划的制定应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明确土地整理的方向、目标和实施方案。

具体来说,土地整理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整理潜力分析;3.土地整理方向和目标;4.土地整理实施方案;5.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案。

三、土地整理的技术土地整理技术是实现土地整理目标的关键因素。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来说,土地整理技术应包括以下内容:1.农田水利工程技术;2.土壤改良技术;3.农业机械化技术;4.农村能源技术;5.信息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四、土地整理的资金土地整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资金来源可以是政府投入、社会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

在资金使用上,应建立科学的投资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具体来说,土地整理资金应包括以下内容:1.政府投入;2.社会投资;3.金融机构贷款;4.农民自筹资金;5.其他来源资金。

五、土地整理的组织土地整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协调合作。

具体来说,土地整理组织应包括以下内容:1.政府主导的土地整理机构;2.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参与;3.社会力量的参与;4.农民的参与;5.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土地综合整治的定义和原则

土地综合整治的定义和原则

土地综合整治的定义和原则
一、定义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为重点,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
1. 整体性原则:土地综合整治应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以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为载体,对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化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2. 可持续性原则:土地综合整治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整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和时序,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态优先原则:土地综合整治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整治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提升地力,增强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因地制宜原则:土地综合整治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整治方案和措施。

在整治过程
中,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权属关系,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土地综合整治应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优势,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方参与的整治机制。

政府应制定政策、规划和技术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监管体系,同时应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整合和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土地整理标准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对土地利用、土地质量、土地环境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从土地整理的背景、意义、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具体标准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土地整理是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管理方式,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标准对于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土地整理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科学合理。

制定土地整理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要统一规范。

土地整理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再次,要可持续发展。

制定土地整理标准应当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土地整理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标准、土地质量标准和土地环境标准。

土地利用标准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内容,旨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质量标准包括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土地平整度等内容,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田生产力。

土地环境标准包括土地生态环境、土地污染防治、农田水利设施等内容,旨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总之,土地整理标准的制定是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制定土地整理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遵循科学合理、统一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标准,推动土地整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

土地整理概论▲什么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对山水、田、林、路、村进行综合整治将其建成田块成方、面积适度、路渠成行、灌排自如、适于机械化耕作、具备规模化经营条件的农田、增强农田抗实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整理?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土地整理,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为促进农村土地机械化、规模化、集改化经营创造条件。

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整理的内容:土地整理工程分为;土地平整、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拆迁工程、农田防护五个方面内容。

△土地整理的特点;除一般工程性质外,还具有一下特点:1.基础设施属性;2.工程等级低:3.权属主体多样性。

△建设顺序: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前准备→工程实施→工程竣工验收▲如何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二、土地整理工程规划布局▲解决两方面问题:1.全部分析土地整理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确立最优土地利用方向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宏观层面);2.根据整理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按照一定标准采取相应的土地利用的工程措施,即对项目区的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和相应的工程设施(微观层面)。

▲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宏观层面:1.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综合土地整理大政方针;3.遵循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区位要求;4.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微观层面:通过实施土地整理,使片区内农田形成田块成方、渠沟成网、道路相通的农田基础设施格局。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项目区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集改化经营创造条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渠道纵断面绘制:△绘制纵断面图的作用:展示设计成果,为渠道工程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绘制内容:沿渠地面高程线、渠道设计水位线、渠道最低水位线、渠底高程线、堤坝高程线、分水口位置、渠道建筑物位置等,如图为某农渠纵断面图。

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的概念1. 简介土地整理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规划,通过重新配置土地用途、整合土地权属和利益关系,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目标的一系列行为。

它是一种集中、大规模地对土地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的行动。

2. 目的和意义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优化城镇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品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功能,实现生态景观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整理的步骤土地整理一般包括以下步骤:3.1. 调查和评估首先需要对目标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适用性。

3.2. 规划设计在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潜力和特点,人们的需求和利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规划设计要明确土地整理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土地用途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方式和措施。

3.3. 执行和实施根据规划设计,进行土地整理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执行和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土地权属的调整和变更,土地用途的变更和调整,土地利益的协调和补偿等。

执行和实施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3.4. 监督和管理土地整理完成后,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

监督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土地整理的规划和设计得以有效执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土地利益得到公平分配。

监督和管理包括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运行和效果进行评估,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测和检查,以及对土地权属和利益纠纷的处理和调解。

4. 土地整理的案例4.1. 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的行动。

通过调整和改变农田的布局和结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整理、调查、评估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标准是指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首先,土地整理标准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必须遵守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其次,土地整理标准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整理的范围和目标。

在确定土地整理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需求等因素,科学划定土地整理的范围和规模。

同时,还需要明确土地整理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土地整理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土地整理标准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结构,科学布局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此外,土地整理标准还需要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程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地整理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最后,土地整理标准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总之,土地整理标准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对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只有严格遵循土地整理标准,才能够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土地整理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对农村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和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土地整理标准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对土地利用、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所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土地整理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土地的质量和特性。

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和特性各有不同,因此在制定土地整理标准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土地质量和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分类。

只有充分考虑土地的质量和特性,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整理标准,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土地整理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政策。

在制定土地整理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要求。

只有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政策相一致,才能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土地整理标准应当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业生产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制定土地整理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需要,确保土地整理工作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只有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才能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土地整理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意见。

土地整理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土地整理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意见,确保土地整理工作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意见,才能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标准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标准,才能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制定土地整理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土地的质量和特性、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政策、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意见,确保土地整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土地整理包含哪些内容

土地整理包含哪些内容

土地整理包含哪些内容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利用和管理的过程,是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调查与规划。

土地整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基本情况,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规划方面,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土地用途,确定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功能区域,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二、土地权属确认与界址。

土地整理需要对土地的权属进行确认,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确保土地整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对土地界址进行清理,确保土地界线清晰,避免出现土地纠纷,维护土地资源的完整性。

三、土地平整与改良。

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改良。

通过疏浚河道、填塞沟渠、平整地表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的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水土保持工程。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修筑护岸、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加强土地的保护和修复。

五、农田基本建设。

土地整理还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包括修建田坎、开挖水渠、修建排灌设施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六、土地管理与监测。

土地整理完成后,需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总之,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包含了土地调查与规划、土地权属确认与界址、土地平整与改良、水土保持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土地管理与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精选6篇)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精选6篇)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精选6篇)土地整理实施方案篇1为加强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灾区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全面开展,充分发挥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载体作用,特制定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灾区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

一、落实部门、乡(镇)和村、社责任制1、部门职责(1)市国土资源局。

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工程招标、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和成果管理。

(2)市推进办。

负责制定农民集中方案,对项目实施提出工作建议,竣工后对项目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3)市规划局。

负责制定项目区新农村发展规划,负责指导和监督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

(4)市建设局。

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户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5)市农发局。

负责项目区土地平整规划和技术指导,负责土壤养分检测、耕地质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负责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新增耕地流转方案,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和发证工作。

(6)市水务局。

负责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7)市交通局。

负责项目区农村村道和客运点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8)市发展和改革局。

负责工程招投标方案的审定和监督工作。

(9)市林业局。

负责项目区生态建设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

(10)市财政局。

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11)市审计局。

负责项目区工程资金使用和工程量完成情况的审计工作。

(12)市环保局。

负责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环境保护监察。

(13)市政法委。

负责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2、乡镇工作职责(1)负责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本乡镇损毁耕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工作。

(3)及时处理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工作当中涉及到村、社的各种矛盾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4)制定和组织实施土地调整方案,会同村、社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

名词解释土地整理

名词解释土地整理

名词解释土地整理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土地整理!你知道啥是土地整理不?土地整理啊,就好比给大地来一次精心的梳妆打扮!你想想看,一块乱糟糟、不成样子的土地,经过一番整理,变得规规整整、井井有条,这多神奇呀!
比如说,有一片荒地,杂草丛生,到处都是石头,那简直就是个“丑小鸭”。

但是呢,通过土地整理,把杂草除掉,把石头清理掉,再进行平整,哇塞,这就像“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呀!这不就跟咱人收拾打扮自己一样嘛,整理完了,就焕然一新啦!
土地整理可不仅仅是表面功夫哦!它还能提高土地的质量呢!就好像给土地吃了营养大餐,让它变得更肥沃、更有活力。

农民伯伯们在这样整理好的土地上种庄稼,那收成肯定更好呀!“嘿,今年这地整理得好,庄稼长得可真棒!”这就是土地整理带来的好处呀!
而且呀,土地整理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呢!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整理好了,不就有利于各种小动物、小植物生长嘛。

“哎呀,现在这里环境好了,好多小鸟都飞来了呢!”这多让人开心呀!
土地整理也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呀!让我们的土地资源能够更好地被利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呀,土地整理真的超级重要!我们可都得重视起来呢!我觉得呀,土地整理就是给大地的一份特别礼物,让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价值!。

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

土地整理概论▲什么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对山水、田、林、路、村进行综合整治将其建成田块成方、面积适度、路渠成行、灌排自如、适于机械化耕作、具备规模化经营条件的农田、增强农田抗实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整理?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土地整理,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为促进农村土地机械化、规模化、集改化经营创造条件。

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整理的内容:土地整理工程分为;土地平整、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拆迁工程、农田防护五个方面内容。

△土地整理的特点;除一般工程性质外,还具有一下特点:1.基础设施属性;2.工程等级低:3.权属主体多样性。

△建设顺序: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前准备→工程实施→工程竣工验收▲如何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二、土地整理工程规划布局▲解决两方面问题:1.全部分析土地整理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确立最优土地利用方向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宏观层面);2.根据整理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按照一定标准采取相应的土地利用的工程措施,即对项目区的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和相应的工程设施(微观层面)。

▲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宏观层面:1.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综合土地整理大政方针;3.遵循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区位要求;4.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微观层面:通过实施土地整理,使片区内农田形成田块成方、渠沟成网、道路相通的农田基础设施格局。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项目区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集改化经营创造条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渠道纵断面绘制:△绘制纵断面图的作用:展示设计成果,为渠道工程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绘制内容:沿渠地面高程线、渠道设计水位线、渠道最低水位线、渠底高程线、堤坝高程线、分水口位置、渠道建筑物位置等,如图为某农渠纵断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张绪论1、依据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一般是指农地整理。

2、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它具有技术性、动态性、系统性、综合性、地域性和广义性等特点。

3、土地整理的类型:●按权属划分:土地所有权整理土地使用权整理;●按地域划分:城市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按土地整理内容:农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按土地整理目的:资源性土地整理资产性土地整理4、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对天、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整治。

主要做法有:①、开展农田整治;②、推进村落整治;③、发展非农产业;④、促进城乡互补。

5、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Ⅰ、整理目标的综合化;Ⅱ、整理对象的一体化;Ⅲ、整理标准的生态化;Ⅳ、整理目的的公共化6、中国开展土地整理的宏观背景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章区域土地整理规划1、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作用:①、完善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②、强化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职能;③、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的龙头;2、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编制程序:准备工作——分析评价(条件分析;潜力分析;供需分析)——专题研究3、区域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针对性、地域性、多样性、复杂性、相对性、时限性。

4、区域土地整理潜力由技术潜力(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生产潜力(新增生产力潜力)、生态潜力(生态环境改善潜力)、景观优化潜力(农田景观优化潜力)四个方面构成。

5、土地整理重点工程要点:(1)重点工程确定的目的:围绕实现规划目标和形成集聚规模效益;(2)重点工程的表现:(3)重点工程的实质:有效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章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1、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选择原则:项目完整性原则;先易后难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2、项目区选择的具体要求:①项目合法②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主③基础设施条件具备④资源和环境条件具备⑤无权属问题⑥投资方向合理⑦申报单位符合规定⑧基本控制指标符合规定3、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规模《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做了相关规定“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

“项目规模”是指项目建设规模,不动工的工矿用地、居民点用地、交通用地、成片水域、林地等不应计算在项目建设规划中。

4、项目区的位置通过:通过文字描述项目区的四至;用地理坐标的方式表达两种方发表示。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微地貌类型分为三种:平原(平坝)、丘陵(山地)和滩涂。

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为: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称为灌溉保证率。

6、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编制摘要书。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应以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能够清晰表达项目区地形变化情况。

第四章土地整理项目规划1、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原则:(1)、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2)、与土地利用总规划相衔接;(3)、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3)、因地制宜,切实可行;(4)、与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6)、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2、四个单项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精度可分为大平、粗平、细平三种渠系建筑物按其用途可分为:控制建筑物、交叉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衔接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

根据田间道路服务面积与功能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

田间道——是指联系村庄与田块,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浇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生产路——是指联系田块、通往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货物运输的作用,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

田间到一般设置为3—4米3、农田防护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林带结构、林带方向、林带间距、林带宽度和树种的选择与搭配。

坡地蓄水工程应进行专项总体布局,合理地布设截流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水窖。

4、土地整理规划的权属调整原则:①公平、公开、自愿的原则;②依法原则;③大众参与的原则;④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的原则;⑤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⑥合同约定的原则;5、土地整理规划的权属调整基本程序:土地权属现状的调查核实——制定土地权属调查方案——公告权属调查方案——签订土地利用权属现状协议书和土地整理权属调查分配方案合同书——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实施土地权属调查方案——依法办理集体土地农业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手续。

产权分配方法:面积分配法和价值分配法投资回收期计算:T=C/R C——土地整理投资(万元) R——土地整理增加的年纯收入(万元)第六章土地复垦1、土地复垦的特点: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地域性、多样性。

2、土地复垦的原则:①“谁破坏、谁复垦”和“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②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业用地的原则;③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的原则;④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土地复垦规划》——1988年制定,1989年实施,2011年被《土地复垦条例》代替。

4、非填充复垦技术包括:直接利用法、修正法、输排法、深挖浅填法。

填充复垦技术①煤矸石为填充物的土地复垦技术;②粉煤灰为填充物的土地复垦技术;③污泥为填充物的土地复垦技术;④动态填充的土地复垦工艺。

土地复垦中土壤改良技术有:绿肥法、施肥法、客土法、化学法。

第七章建设用地整理1、城市建设用地整理——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市土地利用的重新布局和安排。

城市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内容:①对城市污染和工业废弃地的改造;②旧城改造;③开发区建设;④闲置土地盘活,控制城市无序蔓延;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包括农民宅居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和乡(镇)村的公关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几种类型。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二是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特征、非农化方式及程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形地貌、农民的择居行为等因素。

3、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代表模式:“政府主导型”整理模式;“三方共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①“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②整理的质量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原则;③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④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的原则;⑤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资金筹措方式: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村集体自主模式;第八章土地开发整理预算1、定额——是一定条件下国家或部门在施工、养护经营活动过程中人力、资源、机械、物资等的利用和消方面,经过科学的测定、分析、计算,用数据加以合理的规定,作为施工及其他方面应遵循或达到的标准。

2、定额的特点:权威性、科学性、相对稳定性、针对性和群众性。

3、定额的分类:(1)、按专业性质划分:一般通用定额、专业通用定额和专业专用定额;(2)、按管理体制和执行范围划分:全国统一定额、全国行业定额、地方定额和企业定额;(3)、按定额的内容划分: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使用定额和综合定额;(4)、按建设阶段和用途划分:投资估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和施工定额;4、定额的编制方法: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结构计算法和计算测定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分为两类指标研究(Ⅰ类指标、Ⅱ类指标)预算定额中的机械台班消耗指标是以台时为单位计算的,有的按台班计算,一台机械工作8h为一个台班。

机械幅度差——是指在劳动定额中机械台班或台时耗用量中未包括的,而机械在合理地施工组织条件下所必需的停歇时间。

5、定额应用的基本原则:专业对口原则、设计阶段对口的原则和工程定额与费用定额配套的原则。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组成与划分:(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公益建设项目;(2)、一级项目——单项工程;(3)、二级项目——单位工程;(4)、三级项目——分部工程;(5)、四级项目——分项工程;7、项目费用包括:工程施工费(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设备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用是所有费用计算的基础8、不可预见费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的三项费用合计的3%计算。

不可预见费=(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费率项目预算文件的组成由文本文件(封面、目录和预算编制说明)、表格文件(预算表格和附录)、附件组成。

第九章土地整理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的分类:按土地整理的对象: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按项目的投资途径: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市级项目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按建设规模的大小:大型土地整理项目、中型土地整理项目、小型土地整理项目;按当前工作开展重点划分: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开发项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重大工程项目。

2、项目管理的内容:项目立项管理、项目规划设计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和项目后期管理。

3、项目申报条件:(1)、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2)、项目必须在土地整理项目库中;(3)、项目所在的区位具有土地整理复垦所必需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或已制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和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

(4)、当地政府及干部群众有较高的土地整理积极性;(5)、项目规模必须达到一定面积。

4、项目申报的材料: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电子文档);⑶、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文件和区、县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⑷、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出具的符合县(市、区)、乡(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见;⑸、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总体规划图;⑹、征求土地权属单位意见的说明和县(市、区)国土资源分局出具的土地权属情况证明;⑺、现场勘察报告及影像资料;⑻、其他相关资料;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批的责任单位为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局或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项目审查过程中,审查人员主要是查看是否规范,符合法律要求;而评审专家主要是从技术上进行审查。

项目审查图件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规划图和单体工程设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