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Ⅰ卷(共35小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25.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

上述材料表明:A. 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B. 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6.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

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 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27.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28.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以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独树一帜,而成为重要学派的是()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2. (2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面示意图所示的牛耕技术出现于()A . 战国B . 西汉C . 东汉D . 唐代3. (2分) (2020高三下·定远月考) 北宋后期,宰相夏竦上书宋真宗说:“众以为法贱稼穡,贵游食,皆欲货耒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

臣窃恐不数十年间,贾区多于白社,力田献于驵侩(牲畜交易的中间人)。

”这一上书内容()A . 说明宋朝政府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 . 表明夏竦对宋政府财政收入的担忧C . 预示了宋朝即将出现积贫积弱局面D . 反映出宋朝商业发展对农业的冲击4. (2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B . 交通的发展C . 疆域的拓展D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 (2分) (2017高三上·虞城月考) 明初,政府规定,“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殍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各以资养之,……待有余赡,然后偿还”此规定反映了明初()A . 重农抑商不合时宜B . 政府鼓励民间自行救助C .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 . 土地兼并现象空前严重6. (2分)(2019·揭阳模拟) 清咸丰之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直隶中央。

咸丰年间(1851—1861),“曾国藩既请练军长沙,奋然以招募行伍,尽废官兵,使儒生领农民,各自成营”,且湘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户部调拨。

后起的淮军也大致如此。

这种情况()A . 是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政策B . 使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 小农经济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D . 是清政府军队走向近代化的体现7. (2分) (2018高二下·甘肃期末) 学者费正清指出:“1911年革命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

【江西省】2017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2017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2017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原始宗教产生B.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2.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

这反映了中医()A.理念发生变化B.主要关注人的品行C.具有迷信色彩D.深受主流思想影响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4.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

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

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5.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A.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6.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欲起用袁世凯,袁世凯提出六项条件:“明年即开国会;组织内阁;宽容与于此次事变的人;解除党禁;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干军队编制的全权;须与以十分充足的军费。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考文综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考文综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

以下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的著作是()A . 《黄帝内经》B . 《伤寒杂病论》C . 《千金方》D . 《本草纲目》2. (2分)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①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②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史③中国古代宗教史④西藏地方行政区发展史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 . 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 . 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 . 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 .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4. (2分) (2017高二上·重庆月考) 《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饮食结构的变化B . 人口增长的需求C . 新航路的开辟D .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 (2分)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

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

”这实质上反映了A . 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B . 中国成为外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C .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 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6. (2分) (2018高二下·莆田开学考) 马克思说:“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江西省上饶市历史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历史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南京市?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2、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C、建立了中华民国D、结束了中国的殖民统治3、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B.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 《史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D.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4、下列关于唐宋诗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诗以豪放、激昂、浪漫著称B. 宋词以婉约、含蓄、细腻著称C. 唐宋诗词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D. 唐宋诗词在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制度中,进士科为最高级别C. 科举制度下,通过考试获得官职D. 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6、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 《史记》的作者为司马迁D. 《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7、题干: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B. 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C. 开凿灵渠,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的绝对权威8、题干: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政治清明,官吏廉洁B.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 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9、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所著C.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 《史记》中包括《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等部分 10、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错误的是:A.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编纂C.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南宋理宗的历史D. 《资治通鉴》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1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12、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C、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D、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13、题干: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统一文字D. 鼓励私学,重视儒学14、题干: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改革措施的是()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宽政之治D. 选拔贤能1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16、以下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典型代表B. 黄巾起义由张角领导,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C. 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导致东汉政权逐渐衰落D. 黄巾起义的失败使曹操逐渐崛起,成为东汉末年的实际统治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7年江西高考历史三轮模拟试题及答案A

2017年江西高考历史三轮模拟试题及答案A

2017年江西高考历史三轮模拟试题及答案1.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分值: 4分查看题目解析 >22.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分值: 4分查看题目解析 >33. 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

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剿窃中国之绪余”。

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B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分值: 4分查看题目解析 >44.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

反映了当时( )A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分值: 4分查看题目解析 >55.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

材料表明革命派(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分值: 4分查看题目解析 >66. 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一)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一)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

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2.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由封闭到开放3.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

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4.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戊戌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由此可以推知()A.近代思想解放进程存在区域差异B.八国联军侵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C.戊戌政变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这两件事发生的动机不同结果相同5.“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6.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

这表明中共()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7.建国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区分农村阶级成分B.二五计划期间打击投机倒把活动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D.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8.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共25题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特征。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强调“天下一家”,突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同”,将“心”即文化观念作为是否属于同一“天下”的标准,可见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以“文化认同”为区分的标准,故选C。

A、B、D均不符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

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承相府客馆丘虚而已。

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反映了西汉丞相公孙弘本来在自己的府邸建立了以招揽才学之士的“客馆”,但在公孙弘去世后,在历任丞相在任时期,公孙弘所建的丞相府客馆最终成为废墟、马厩、车库等。

可见此现象客观反映了丞相权力的逐渐被削弱,故选D。

材料未反映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问题,故A错误;B、C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2020届江西省上饶市2017级高三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20届江西省上饶市2017级高三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20届江西省上饶市2017级高三三模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一.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1.(25分)
(1)长城是我国民族交界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长城是我国文化梯度的地理标志;长城是我国历史上异质民族文化矛盾冲突的产物;长城是民族文化的功能界线;长城是中国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见证。

(每点2分,共10分)
(2)影响:推动了德国统一事业的完成;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西欧一体化进程;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任答四点,8分)原因:防止非法移民;维护边境安全;兑现竞选承诺,谋求总统连任;打击毒品犯罪和走私等。

(任答两点,4分)
(3)城墙的修筑与拆除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城墙修筑的本意是隔离,却阻挡不了城墙两边的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42:(12分)【说明】试题明确要求“对表1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表1标头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若考生仅对表1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提出看法,而不是从表格涵盖的整个时间段提出看法,这就是属于审题不清,在此基础形成的答案建议给分最多不超过4分。

按要求作答的评分建议及示例如下:。

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历史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历史参考答案

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历史参考答案24-25:C C26-30:A B C C A31-35:D D B B A40.(25分)(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发展;书写统一规范;统治者重视,官方推广;全国使用;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重要影响。

(8分,答对4点即可)过程: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小篆-汉隶书-魏晋楷书、草书、行书。

(4分,答对4点即可)(2)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中国人的抵御、自保和反思;西学东渐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新文化运动主张批判传统文化,要求改革汉字汉语;知识分子的推动等。

(9分,答对3点即可)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字伴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革;汉语言文字的改革就有语言文字发展的自身规律,也深受时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状的影响;汉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改革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汲取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全球化发展,要处理好与外来文明的关系,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吸收优秀的世界文明成果等(4分,答对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酌情赋分)41.(12分)参考示例:(“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一:主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同特征(3分)论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达,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

经济上: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明清时代发展到顶峰,耕耘图表明传统农业并无质的突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蒸汽机带来了工业文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出现质的突破。

科技文化上: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实用和经验技能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及推理。

江西省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江西省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2017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24、《周书·牧誓》中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周武王此举意在: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批判商王的暴虐无道C、鼓舞士气伐纣灭商D、宣扬天命以巩固政权25.《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垦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

”这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 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 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26.《宋刑律》的律文内容基本上承袭了《唐律》,但在律之后附录了敕令,宋朝立法史上出现了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的情况。

这主要说明宋代( )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B.法律内容更加丰富C.立法部门权力削弱D.执法的随意性加强27.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

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 B.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C.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 D.提升《大学》《尚书》地位28、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29.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

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5高二上·福州期末)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上述历史现象()A .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 .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 .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D . 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2. (2分)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 .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 .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 .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3. (2分)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②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③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A . 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③④D . ①③4. (2分)天京变乱后,太平军再次打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其主要原因是()A . 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削弱B . 建立领导核心,实施正确指挥C . 颁布《资政新篇》,激发军队的战斗力D . 实行平等外交,减少外国干涉5. (2分) (2018高一下·咸阳期末)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各项中不是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是()A . 跪拜C . 拱手D . 握手6. (2分) (2015高一上·山东期中)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 副本

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 副本

第三次模拟测试卷文综历史24.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棋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25.《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

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 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 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26.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27.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A.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28.右图是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已经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鸦片走私猖獗 D.自然经济的顽强性29.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A.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B.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30.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江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5高一上·山东期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 . 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 .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 .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2.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 . 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B .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C .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D .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3. (2分)明代某大学士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可见明代的阁臣A . 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B .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C . 为皇帝提供顾问D .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4. (2分)(2016·商丘模拟)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材料的是()①市数量不断增加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A . ①②④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5. (2分) (2018高二上·德惠月考) 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

该著述是()A . 《海国图志》B . 《孔子改制考》C . 《变法通议》D . 《天演论》6. (2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从1872年创刊至1949年停刊,《申报》共出版2.56万号,其中刊登了大量纺织业的内容,见证了近代中国77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

”直到2015年3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

正确叙述最恰当的是:A.中国古籍记载完整B.秦考古有重大突破C.考古揭开“檠”面纱D.考古与史籍详解“檠”2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吧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6.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质,威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指出:“民主的近代观念和希腊城邦的民主大不相同……当时的民主就是平民的政府;这是全体公民的政府,是多数人的政府以区别于少数人的政府。

”对材料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参与民主人数多少是古代与近代民主之异B.古希腊民主是全体公民的民主C.近代的民主是的少数人的政府D.古希腊的民主优于近代的民主27.《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

”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宪法D.1871年德意志宪法28.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文中的意思是A.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B.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C.《论语》是儒学的根本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29.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

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

由此可以得出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30.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31.下图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2.“没有神一样的对手,只有猪一样的队友”。

这适合于评价A.九·一八事变B.皖南事变C.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33.1931年全国性水灾,死亡人数达360万。

1995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8亿亩,因灾死亡5千多人。

这说明A.自然灾害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中国幅员辽阔,大面积灾荒很正常C.灾荒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和社会动荡D.灾荒频发的直接、重要原因是政治腐败34.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

新中国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

”这反映了A.农民反对现代化B.清末新政已失败C.农民没有获得感D.清末吏治最腐败35.表1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A.在淡忘十月革命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C.依然怀有大国情结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

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北宋﹞王安石《周公》材料三: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可以有这样一种政体,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迫他做的事,也不阻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他做的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奉法者强则国强”和“立善法”的背景,落实“立善法”的具体方法是什么?(15分)(2)概括材料三的二层含义及其关系,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一、材料二的本质区别。

(10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也不是中国人推行的,而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

所以查中国的古籍,是找不到“丝绸之路”这个词的。

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他结合考察情况,又对照中国历史,提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不是为了贸易。

当时汉武帝为了打败匈奴,他想派张骞去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去跟大月氏联系,大月氏本来在燕山这一带的,后来是被匈奴赶过去的,跟匈奴有世仇,因此汉武帝希望能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但张骞被匈奴扣住了,一呆呆了十年,后来逃脱,来到大夏,找到了大月氏。

但大月氏已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再打仗了。

这时,汉朝已经打败了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带了很多人,浩浩荡荡,也带上了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沿途散给这些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

后来中亚、西亚的人发现丝绸是好东西,然后把丝绸带到了罗马帝国。

罗马那边有钱,但没有丝绸,所以有非常强大的需求。

因为丝绸适合长途贩运,并且利润高,所以李希霍芬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了贸易和利润开辟过这条路。

在这之后,每当有战乱,或者西方的需求变小了时,这条路也就不通了。

因此从有了这条路后,往往是通的时间短,断的时间长。

因为当时的自然条件恶劣,而运输代价是很高的。

到了安史之乱,唐朝从中亚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长安附近,丝绸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变成了中亚内部的一条路。

而这时,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术,到了广州、宁波这些地方。

海运一通,丝绸之路的价值就没有了,因为海上运输量大,除了丝绸,还增加了茶叶、陶瓷等日用品。

所以丝绸之路并不是始终都有那么多的价值。

———葛剑雄谈丝绸之路概括丝绸之路兴起和衰败的原因,并为搞好“一路一带”建设献一策。

(12分)请考生在第45、46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入手。

以科南特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和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为这次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迎合了美国公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布鲁纳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十二年后,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7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超琼(1846-1909)是个清官,在江浙苏杭地区当了二十年知县。

七品县令一年俸银二百两,养廉银二千两。

他死时欠私债一万多两,公债十几万两。

钱花哪去了?用于公共事业上去了。

比如修堤,1889年元和县秋雨成灾,他亲自勘灾,向上申请蠲免额外漕粮,以工代赈,民间捐资,将太平天国战争留下的瓦屑运到波涛汹涌的金鸡湖中筑堤。

三年堤成,航路开通,毁于战火二十多年的斜塘市镇重现生机。

此堤被百姓称为“李公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比如防灾,掏钱买百姓挖来的蝗虫卵,鼓励百姓灭蝗。

李超琼还抵制外国侵略。

他当上海县令时,法租界想扩建一万两千亩,手段是把淤塞的河流填平。

他就筹钱把河疏通,让鬼子挤不过来。

但没过河的四千亩还是让鬼子给扩建了。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在苏州边上当一个小县令。

小日本要在那开租界。

李县令大义凛然地说道,你别欺负我不懂日文,咱们还懂中文。

条约上说给你开商界、商口,没说给你开租界。

租商场是民事活动,租完了以后我还有行政管辖权、司法管辖权,不能因为国家打了败仗,签了不平等条约,就让你胡来,就丧失我的国格。

最后小日本使尽花招,在他手上只租到一个商场。

———摘编自凤凰网《开卷有益》栏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超琼救灾、修堤、防灾的历史背景。

(10分)(2)评价李超琼抵制外国侵略的事迹。

(5分)历史部分一、选择题24.D25.D26.B27.D28.B29.A30.A31.C32.B33.A34.C35.C二、非选择题40.(1)答:“奉法者强则国强”背景:1、战国七雄为争夺土地人口而先后变法。

2、新兴地主阶级厉行法治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确立封建统治。

3、韩非子希望自己的主张使韩国强大。

(6分)“立善法”背景:1、北宋中期,积贫积弱,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许多原有法令制度在内忧外患面前无能为力。

3、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6分)落实“立善法”的具体方法:办学校,编教材,培养变法人才。

(3分)(2)答:含义及其关系:权力制衡是维护自由的前提。

(4分)本质区别:“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政治构想。

“奉法”“立善法”是为了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6分)41.答:兴起原因:1、境外尤其是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

2、汉朝打败匈奴,张骞通西域,保障了交通安全。

3、丝绸利润高,适合长途贩运。

(6分)。

衰败原因:1、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西北交通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