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地理教案设计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增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控讲课节奏。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体会。

进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锤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爱好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可连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

2. 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起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展现三江源相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2.2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2.2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学习

目标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法

选择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季风气候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3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1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中国1、7月平均气温的规律有什么

特点?干湿区按什么标准划分?降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归纳: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具有大陆性的特点。,二是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二、揭示目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35页到36页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

活动二、〔课件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回答问题

2.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归纳: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提出问题指名回

答问题

课件展示

通过演示雨带的

移动和雨季的形

成来解释上述问

回答问题

阅读明确目标

根据问题阅读

课文思考回答

看课件演示讨

论回答

主备人: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页1第

页2第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课件(27ppt)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课件(27ppt)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一、气候 二、
中国的气候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气候显著(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三、其他气候特征
1. 大陆性特征显著
2. 多特殊天气
3. 多旱涝灾害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气候图 气温特点 降水特点
比 较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梅雨来临的早迟、持续时间的长短、雨量的多少 都会影响生产,这是为什么呢? 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 洪涝、低温 影响夏秋农业收成
来得太晚,雨期过短,雨量过小,甚至“空梅” 干旱
影响夏种、春播作物的生长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3.台 风:P40
台风是极其猛烈的热带气旋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多 特 殊 天 气
掌握特殊天气的名称、发生时间、地点、现象和产生危害!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多 特 殊 天 气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除外)

多媒体教学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寒潮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灾害性天气
农作物遭受冻害
断绝饲料来源,牲畜受冻
引起沙尘暴,刮走细土,损耗土壤肥力。
冬季寒冷、 夏季温和、 降水少 温差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2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湘教版2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2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湘教版2

天气特征
影响
预防
狂风暴雨破坏
多狂风 暴雨
公共设施,引 起山洪暴发等。 气象 但带来的雨水 部门
能够缓解旱情 监测,
急剧降温 霜冻、大 风、雨雪
造成冻害,种 植业、牧业受 害,干燥地区可 引起“沙暴”
阴雨连绵, 雨期过长造成
相对湿度 洪涝和低温灾
大,阴云 害,“空梅”
笼罩
则造成干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布 预报 警报, 各部 门各 行业 积极 做好 防护
【慧眼识图】
学校所在的地区冬季和夏季的盛行风是什么风向?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源地 风向 特点 首先影响
冬季风 亚洲大陆内部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
夏季风 海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的? 夏季风
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什么类型?
锋面雨
夏季风很难到 达,降水稀少, 全年都比较干 旱。
沙尘暴 概念: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 发生时间:气候比较干燥的春季 多发地区:北方和西北地区 天气特征:大风扬沙 影响:能见度低,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 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广西河池因干旱“死”去的梯田
黄果树瀑布在长期干旱的侵袭 下,失去了往日的雄壮风采,只 剩下狭窄的细流。
干旱 解决措施:人工降雨、节水灌 溉、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中国气候(第3课时)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讲授新课)

板书二、季风气候显著

提问什么是季风?季风和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讲解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 1.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师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冬季(或夏季)季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小结(1)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纬度低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洋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能够描述中国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3.了解不同气候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理解中国地区不同的气候类型最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10分钟)

老师可使用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区域进行初步了解,并让学生探讨气候对当地人们、动植物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2 气候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0分钟)

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气候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老师可以使用气象或地理的图片、动画、实物等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发现共同点、差异点,并尝试形成自己的思考。

3.3 中国不同气候类型(40分钟)

通过教材与互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等,并分析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气象现象及其对地区影响。

3.4 影响气候的因素(20分钟)

通过教材、媒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地形、海洋洋流、经度纬度等等。并且让学生在对不同因素有所了解后,可以尝试制作海报或简单调研报告,展现自己对于气候影响因素的探究。

3.5 总结(10分钟)

回归到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思考,总结气候对人文、社会、经济、物种等方面的影响。并让学生就教学的过程给老师以反馈,帮助老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作业

1.调查当地气象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2.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调查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气候状况,并尝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教案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

象灾害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

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

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

二、新课学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

(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3课时课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中国的气候3课时课件

平原
或一年两熟
C.暖温带 3.黄河中下游
大部分地区
D.亚热带 4.东北平原
(3)一年一熟
E.热带
5.雷州半岛
源自文库
(4)一年三熟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 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1.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知道季风 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依据。(重点) 2.会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难点) 3.能说出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 影响。 4.知道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旱涝等灾害影响的地 区,频繁发生的自然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读我国1月平均气 温图,回答: (2).1月份,我国 0℃等温线大致通 过什么地方?
秦岭-淮河一线 (1).1月份,我国 南北的温差大约有 几度?(为什么)
48℃以上 1、我国冬季气温的特征①: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 气温越低。
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 (1).7月份,漠河、海口的气 温大约是多少度?
夏季风影响小 西北内陆地区、青藏 高原地区
你的家乡是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如果是季风区, 请你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如 果是非季风区,请谈谈你的家乡的气候特征。
读以下4个城市的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回答:
1.4个城市的年降水量的不同反映了什么样的降水分布规 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对比4个城市在降水方面的主要差异和共同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同时,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难点则在于让学生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学安排】

本节课共计5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给学生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让学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

1. 根据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描述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1) 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 在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

【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

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

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

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

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

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例如: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特征和分布;

2.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3.掌握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候区划的特征和分布。

难点: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内容

1.气候区划的基本概念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的气象状态,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气候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洋流、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类型。

2.中国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区划分布不均衡,不仅有南北差异,而且有东西差异。具体表现为:

1.华北-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2.华南-中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雨季约在每年的5-9月。

3.西北-西南地区属于高原、盆地和山地气候区,呈现出多样性,但总体上夏季较短,冬季漫长。

3.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气候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适宜,可以促进农业、渔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反之,气候恶劣,则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大气污染等。

4.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类型所适应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也是各自不同的。人们要根据气候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生产方式,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教案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教案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

二、新课学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

(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

(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案
4、我们就来看看夏季风到底是怎么样进入我国陆地,并如何影响东部地区的降水?
5、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自读图2—22上面一段文字了解)
6、阅读材料“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和影响”完成填表练习。
三、巩固练习。
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是世界上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完成38页“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全国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季风区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8“中国的气候”
教学后记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其中的春风就是夏季风,而玉门是西北甘肃省的玉门市。
真正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区域就是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正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使得在时间上,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较少。那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还是由冬季风带来的?(夏季风)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二、新授
1、读图2—22“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思考:
①、关于风向,风从哪个方向吹过来,就是什么风。填表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全国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季风区
②、在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风当到达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时,就止住了脚步,这是怎么回事?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案湘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

课题备课时间第 6 周星期教学内容中国的气候第 3 课时备课组长签名主备人教研组长签名个性化备课季风气候显著知识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教技能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过程知道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依据,学与方我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法目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然意识。态度标价值观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一、新课导人: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二、自学自测:出示多媒体,请学生认真阅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气候区,西北地区大多是气候、青藏地区是独特的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教 2、有利条件:气候,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3、我国季风气候区就是指能收到影响的区

域。 4、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学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5、南方雨季,北方雨季。 6、如果夏季风推进迟缓,则会导致“”,如果推进迅速,则会出现过“”。

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一线。自测中发现不能独立完成的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程三、讨论答疑。

1、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冬季风夏季风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本节课标内容要求】

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及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雨带移动与雨季

【本节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的知识(发源地、风向、性质、成因)。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当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学问。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因为季节不同而风向发生变化的风叫季风。

由于大陆相对海洋增温快,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更高,那风就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之为夏季风。而在冬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很快降低,那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我们称之为是冬季风。

二、新授

1、读图2—30“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思考:

?

可以看到,夏季风停止前进的地方就是一些山脉,他们分别是什么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正是由于这一些高大山脉的阻挡,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使得夏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以这一系列的山脉为界,把我国分为了东北的季风区和西北的非季风区。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其中的春风就是夏季风,而玉门是西北甘肃省的玉门市。

真正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区域就是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正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使得在时间上,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较少。那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还是由冬季风带来的?(夏季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与学重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教与学难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教与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亚洲的气候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季风气候显著,也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特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5页——37页和图2——2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2)教师点拨:

大陆性与海洋性的区别在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大,由于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因此气候具有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在北回归线附近,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8页——41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哪些?

(2)说出寒潮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

(3)台风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并说出

个性化修改

我国台风经常登陆的省区?

(4)为什么说水旱灾害是中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会发生水旱灾害?

(2)教师点拨: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有时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再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因此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会发生水旱灾害。

(3)探究结论:

由于夏季风与雨带进退规律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有人说“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通过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从而发现自然规律,并能够科学的利用自然规律,来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综合能力训练56页13题,57页3、4题。

附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影响

二、我国的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三、多旱涝灾害

教与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