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可疑新生儿感染情况的观察护理
每4小时观察一次皮肤 颜色和呼吸频率
04
每天观察一次体重和 进食情况
06
每月观察一次神经行 为发育情况
观察内容
01
生命体征:体温、呼吸、 心率、血压等
02
皮肤状况:颜色、湿度、 完整性等
03
感染症状:红肿、疼痛、 分泌物等
04
饮食状况:进食量、进 食时间、进食方式等
05
排泄状况:尿量、大便 次数、颜色等
04 防护设备:医护人员应穿戴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等
05
监测:密切监测新生儿的感染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病情监测
01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03
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 实验室检查,了解新生儿的 感染情况
05
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新生 儿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 的护理措施
02
定期检查新生儿的皮肤、黏 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 观察有无感染症状
06
精神状态:反应、睡眠、 哭闹等
3
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症状 加强新生儿营养,提高免疫力 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治疗方案
0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2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育完全,容易受到感染
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感染类型
01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 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02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 胞病毒、轮状病毒等
03
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 菌、曲霉菌等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早产儿健康宣教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50%~60%。
2.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定期消毒房间,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减少探视,并加强皮肤、脐部护理。
3.合理喂养: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健全,吞咽功能弱,胃容量小,容易呕吐,因此需要正确哺乳,按需喂养,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患儿增长情况。
4.预防窒息:早产儿呛奶易吐奶,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暂停,因此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吸吮能力,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喂养后轻拍背部,并给予右侧卧位。
5.母亲的心理指导:母亲在授乳期间需要保持心情舒畅、愉快,防止过度疲劳,给予合理营养及饮食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生活规律,定时排空乳房,保证乳腺分泌。
6.母乳喂养:早产儿母乳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比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早产儿母亲的奶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7.正确更换尿布:选择柔软、刺激性小、吸水性好的尿布,勤换尿布,每次排便后用清水冲洗,以防臀炎。
8.洗澡的方法:早产儿体温稳定,一般情况好,应每日沐浴一次,水温40℃,室温27℃,用中性肥皂。
沐浴室应注意皮肤褶皱处及臀部、外阴部的清洁,洗后擦干、扑粉。
9.婴儿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智力发育,减少哭闹,可以更好的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低,需要进行成分输血来补充红细胞和红细胞生成前体细胞,以及保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了解母亲和父亲的血型,避免同种免疫反应;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胆红素检测,及时治疗黄疸和溶血病;对于高危儿童,进行临床监测和预防性治疗。
新生儿常见病
新生儿常见病新生儿常见病一、新生儿肺炎:1、肺炎的症状: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情,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
2、原因: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亲密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3、处理方法:护理中要观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避免外来的感染源。
二、新生儿败血症:1、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以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2、原因:多见于孕妇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原因造成的。
3、处理的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三、缺氧缺血性脑病:1、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
2、原因: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3、处理的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四、化脓性脑膜炎:1、表现为:面白或发青,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囱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炎、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2、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五、鹅口疮:1、好发部位:口腔黏膜2、原因: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1)奶头或奶具不卫生(2)产道交叉感染(3)长期应用抗生素(4)不注意口腔清洁,残奶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3、表现为:宝宝患鹅口疮时,即使不喝奶,口腔里、舌面上也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很容易发现。
4、典型表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
5、处理方法:注意宝宝的奶具卫生,要严格消毒,操作要正确,避免污染。
还要注意乳头的卫生和乳头的健康状况,避免感染的机会。
护理学中的新生儿常见疾病与护理方案
护理学中的新生儿常见疾病与护理方案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不到28天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及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保护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案,帮助护理学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1.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该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主要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急促、呛咳和青紫等症状,应及时采取下列护理方案:(1)保持空气通畅:保持新生儿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并避免烟尘等刺激性物质。
(2)提供辅助呼吸支持:如新生儿呼吸困难,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监测氧饱和度,并确保合适的氧气供应。
(3)提供适当的营养:鼓励母乳喂养,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康复速度。
2.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存在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感染。
通常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
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方案包括:(1)严格的手卫生:护理人员在与新生儿接触前后应洗手,并正确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2)提供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一旦诊断出新生儿败血症,及时开始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感染症状。
(3)预防感染的传播:保持新生儿周围环境清洁,并定期更换床单、尿布等物品,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3.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至3天内出现。
它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导致的胆红素积聚。
为了护理好患有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2)促进排便:通过多次喂养来促进新生儿的排便,以帮助体内过多的胆红素尽快排出。
新生儿异常情况观察处理g
新生儿异常情况观察处理新生儿异常情况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是最容易发生的,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的观察和处理。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几种类型并探讨它们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呼吸困难新生儿的呼吸道和肺部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呼吸困难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呼吸困难的新生儿通常表现为喘息、气促、呼吸急促等症状。
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沟通好家长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给予氧气等。
口唇、皮肤发绀口唇、皮肤发绀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异常反应。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3-6个小时内。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呼吸困难、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先心病等原因造成的。
医务人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检查,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措施。
低体温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医务人员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对其体温进行监测并保持温度的适宜。
对于低体温的新生儿,医务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暖宫和保暖措施,另外还可以考虑给予营养高,热量足够的食物,以帮助新生儿快速恢复体温。
黄疸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2-4天内出现,这是因为新生儿自身代谢的某些物质还没有被完全分解所致。
黄疸的严重程度不同,轻度黄疸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而对于重度黄疸的新生儿则需要及时治疗。
排尿、排便异常新生儿的排尿和排便功能还不太健全,因此易出现排尿和排便异常的情况。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观察并监测新生儿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同时还需要帮助家长清理新生儿的排泄物。
对于排尿、排便异常的新生儿,可以通过一些肌肉按摩和适当调整饮食来改善。
其他异常除了上述几种异常情况外,还可能发生其他的异常情况,比如出血、抽搐等。
对于这些异常情况,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病情加重。
在处理新生儿异常情况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有效的和详细的记录新生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处理措施。
另外,也需要通过耐心的宣导和解释让家长了解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以减少他们的紧张和恐慌。
新生儿护理要点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避免感染。如果发现脐带有异 常分泌物或出血,应及时就医。
红臀
新生儿红臀是由于尿布不透气或 尿液刺激所致,应选择透气性好 的尿布,并及时更换。如果红臀 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治疗。
睡眠问题
新生儿睡眠不规律是常见的现象 ,家长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建 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如果睡眠问 题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
预和治疗。
02
日常护理要点
新生儿护理要点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新生儿生理特点与需求 • 日常护理要点 • 饮食与营养管理 • 睡眠与环境调整 • 健康检查与疫苗接种计划安排 • 安全防护措施与意外伤害预防
策略部署
01
新生儿生理特点与需求
新生儿生理特点概述
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皮肤较薄,皮下血管丰富,易 受损伤和感染。
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食物 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体温调节能力差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 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体温波动 。
特殊生理状态及应对措施
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 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黄疸持续时间 过长或程度过重,应及时就医。
吐奶
新生儿吐奶也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主 要是由于胃部发育不完善所致,一般 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吐奶频繁或伴 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及护理
护理措施
2、舒适体位
鼻吸气位,防止颈部过分弯曲或拉伸。
3、用氧旳护理
(1)根据血氧饱和度和(或)直接或间接动脉血氧分压及时进 行调整,监测吸入氧浓度,防止氧中毒。 (2)给氧后观察呼吸改善情况,若不缓解及时告知医师做好人 工呼吸准备。
护理措施
4、机械通气旳护理
(1)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置与统计是否相否。有无人机对抗, 患儿生命体征情况。 (2)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预防VAP旳 发生。
代谢系统
电解质代谢 与酸碱平衡
体温每降低1℃,代谢率降低5%。葡 萄糖代谢速度减慢,消除率下降,多 数患儿血糖可不降低,甚至发生高血 糖症。
酸中毒为主,可有高血钾、高血磷、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
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下降,多合并感染、败 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和肺炎等
发烧原因
环境原因:新生儿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如包裹过严过多,暖箱 温度、光疗、辐射台肤温传感器探头脱落等。 新生儿脱水热:母乳量少,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加之不显性失 水增长造成新生儿血液浓缩。 新生儿感染:多种病原体引起旳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脐炎,化脑等。
呕吐
新生儿解剖及生理特点
胃容量较小 食管松弛,胃呈水平位 幽门括约肌发育很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 肠道蠕动旳神经调整功能及分泌胃酸及蛋白酶旳功能 较差
呕吐
内科性呕吐 ①咽下综合征 ②喂养不当 ③胃肠功能失调 ④肠道内感染 ⑤肺炎等引起旳剧烈咳嗽、脑膜炎或脑压上升等 ⑥低血糖或低血钙 ⑦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糖 尿病、苯丙酮尿症等。
1、呼吸急促:RR不小于60次/分,Kevin严and重Bob时are r可ecrui增ted b至y Sca8rle0tt-O1ve0rk0ill,次a sup/e分r-villa,in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护理
新生儿护理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给新生儿洗澡、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
染。
适宜的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避免过冷或过热引起新生儿不适
。
正确的喂养方法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母乳喂养或 人工喂养,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
营养不均衡。
疫苗接种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
01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各类疫苗,预防新生儿常见
医学检查
医学检查是通过专业的医学仪器和设备对新生儿进行身体检 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疾病的方法。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听 诊器检查新生儿的呼吸系统,通过触诊检查其消化系统等。
医学检查的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但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设备支 持,且有一定的成本。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通过采集新生儿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 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患有疾病的方法。例如,血 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新生儿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是否正 常,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其泌尿系统是否正常。
新生儿的护理不当也可能 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不及 时更换尿布、不正确的哺 乳方式等。
02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外观、行为和生理指标等来判断其是否患有疾病的方 法。例如,观察新生儿是否有黄疸、皮疹、异常哭闹等症状,以及体温、呼吸、 心率等生理指标是否正常。
观察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受到汗液、尿液等刺激,家长应定期给宝宝 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食品,能够 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见习报告新生儿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与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学习与实践
见习报告新生儿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与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学习与实践见习报告:新生儿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与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学习与实践新生儿科病房作为医院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对新生儿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作为一名见习护士,我有幸进入了新生儿科病房,在实践中学习了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了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见习报告,总结我在新生儿科病房的学习与实践经验。
一、新生儿护理1. 新生儿基本护理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基本护理。
首先是给予保温,确保新生儿体温正常。
其次是进行观察,检查新生儿的皮肤、呼吸、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新生儿还需要进行喂养,合理安排喂奶时间和方法。
通过这些基本护理,我们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 新生儿常见问题处理在新生儿科病房,我还学到了处理常见新生儿问题的技巧。
例如,新生儿脐带护理时需要注意保持脐带干燥、清洁,及时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对于新生儿黄疸,我们要及时观察黄疸程度,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光疗治疗。
此外,面对呼吸困难、发热等情况,我们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治疗。
二、常见新生儿疾病1.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在新生儿窒息的处理中,我学到了急救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采取抢救姿势,例如头后仰、下颌抬高,以保持气道通畅。
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等操作,以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呼吸。
通过实践学习,我对新生儿窒息的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在新生儿科病房,我见识了许多新生儿感染的病例。
例如,新生儿肺炎、脓毒症等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实践中,我了解到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如保持环境清洁、洗手消毒等。
同时,在感染病例的护理中,我学到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观察病情等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学习与实践经验在新生儿科病房的见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新生儿异常情况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异常情况的观察及护理一、皮肤颜色的观察:红(暗红)、黄、紫、白、黑红:红细胞增多症(宫内缺氧,先心,双胎输血综合症龙凤胎除外,新生儿血占体重8%,接生时未断脐脐血流入胎儿多。
)黄:新生儿黄疸,败血症等。
2-3天出现黄为生理性黄疸,24小时内出现黄为病理性黄疸。
紫:心肺疾病,窒息,低血糖等。
白:贫血,双胎输血综合症,脐带出血,内脏破裂出血,颅内出血。
黑:较少见肾上腺皮质激素异常。
皮肤:有杀菌作用。
过期产儿多脱皮;梅毒儿手心、脚心脱皮有泡;IUGR及过期产儿可见皲裂;中毒性红斑(足月儿多见)或者针尖样的粟粒,数周后消失,血管扩张性火焰斑,这些均属正常。
二、呼吸:节律,频率,有无哼声、吸凹。
正常呼吸40-60次/分。
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主要有吸肺,湿肺,RDS等。
三者之间可通过胸片进行鉴别。
吸肺可分为羊水吸入综合症和胎粪吸入综合症,羊水吸入综合症指羊水未被污染,常有一过性的呼吸困难或青紫,症状轻,预后好。
胎粪吸入综合症指羊水被胎粪污染,常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青紫明显,严重者伴呻吟。
湿肺:由于肺内液体积聚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出生时呼吸大多正常,约2-5小时后出现呼吸急促,每分钟60-80次以上,有时可达100次以上,唇周青紫,但反应正常,哭声响,吃奶不受影响。
症状较重者,青紫明显,反应差,呻吟,不吃不哭,体温正常,肺部呼吸音减低或出现粗湿罗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症,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呻吟,面色青灰供氧不能使之减轻。
吸肺的处理:1保暖。
2供氧。
3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稀释及排出。
4抗炎治疗。
湿肺的处理:轻症者无需特别处理,24小时后病情自动好转。
RDS处理:除吸肺处理外可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预防剂量100mg/kg/次,1.5ml=120mg,治疗剂量为200 mg/kg/次。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以上或短于20秒而伴发绀或突发明显的苍白及肌张力减退或心率过缓小于100次/分,早产儿多见(小于30周),高峰出现在生后一周。
新生儿护理病情观察重点内容
新生儿护理病情观察重点内容
1.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组织液,有无止血困难。
全身任何部位水肿、皮肤异常、赘生物、畸形。
2、安静状态下:
(1)经皮血氧<95%;心率>150次/分;经刺激活动后无回升。
正常情况下心率上升15-20次/分体温升高1°C。
(2)呼吸<30次/分或>60次/分,或伴有胸廓起伏明显、吸气三凹争征、抽泣样呼吸,有无哮喘鸣,呼吸暂停;病情稳定后再次出现。
3、体温>37.5℃,经安抚、松包被扔不下降,和或伴有苍白、肢端凉,体温不稳定。
4、皮肤色泽苍白,和或肢端凉,经保暖无改善,皮肤发花发灰。
5、黄疸在短时间内迅速加深。
6、12小时内呕吐>2次,排除溢奶、活动、改变体位等因素。
7、呕吐黄色、黄绿色,无力或其他有色胃内容物或引出胆汁样、粪样、咖啡样物。
8、连续2次吃奶不好,残奶量≧1/2奶量,吸吮无力,吞咽无力,吞咽不协调,吃奶2~3小时后扔腹胀,原喂奶顺利者出现不能完成原口服奶量改为鼻饲。
9、持续烦躁、哭闹,声音欠洪亮。
10、哭声弱,活动少,无力。
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淡漠、激惹、惊厥、前囟隆起、肌张力明显增高或低下、原活跃的出现活动减少。
11、腹胀,见肠型,脐周见红肿、淤紫、腹壁皮肤发亮、紧绷,红臀。
12、尿少,1ml/kg.h
13、血便,大便水分多超过3次。
新生儿青紫护理观察及体会
新生儿青紫护理观察及体会新生儿的青紫护理是新手父母必须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青紫通常是指新生儿脸部或四肢出现的青紫色,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循环系统未完全发育引起的。
虽然这种现象在新生儿中很常见,但仍然需要及时观察和护理。
作为新手父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脸色。
当发现新生儿出现青紫色时,首先要冷静下来,不要惊慌失措。
然后,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步骤来观察和护理。
我们需要检查新生儿的呼吸情况。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呼吸应该是平稳的,没有异常的呼吸声。
如果发现新生儿呼吸困难或异常,应立即就医或与医生联系。
我们可以检查新生儿的肢体活动。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该有自如的肢体活动,手脚能够自由地伸展和弯曲。
如果发现新生儿肢体活动不协调或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
我们还可以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吐奶、哭闹不止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新生儿出现青紫色的原因之一,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处理。
在观察和护理新生儿青紫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温暖和舒适。
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凉。
因此,我们应该确保新生儿的环境温暖,避免让其受到寒冷刺激。
我们还可以给新生儿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发育。
同时,我们还可以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新生儿青紫的护理观察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观察新生儿的脸色、呼吸、肢体活动和其他不适症状。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温暖和舒适,给予新生儿适当的按摩和运动,以及良好的喂养习惯。
通过这些观察和护理,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青紫的问题,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婴幼儿患病后的病情观察要点
婴幼儿患病后的病情观察要点婴幼儿是家庭中最为脆弱的一群,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当婴幼儿患病后,及时观察和监测病情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患病后的病情观察要点,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护理婴幼儿。
一、体温观察体温是判断婴幼儿是否发热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体温应在36.5℃-37.5℃之间。
当婴幼儿患病后,家长应每天定时测量婴幼儿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如果婴幼儿的体温超过37.5℃,则说明他们可能发热了,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退烧药物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
二、呼吸观察呼吸是婴幼儿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30-60次之间。
当婴幼儿患病后,家长应观察婴幼儿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
如果婴幼儿的呼吸异常,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律等,应及时就医。
三、饮食观察婴幼儿患病后,饮食情况的观察也非常重要。
家长应观察婴幼儿的食欲和饮水情况,如果婴幼儿出现食欲不振、拒绝进食或口渴等症状,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大小便情况,如尿量减少、大便次数增多或出现异常颜色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四、睡眠观察婴幼儿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非常重要。
当婴幼儿患病后,家长应观察婴幼儿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等。
如果婴幼儿出现失眠、多梦或频繁醒来等情况,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五、皮肤观察婴幼儿的皮肤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婴幼儿患病后,家长应观察婴幼儿的皮肤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湿疹或疹子的出现、皮肤干燥或出汗等。
如果婴幼儿的皮肤出现异常,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六、行为观察婴幼儿患病后,行为的变化也是需要关注的。
家长应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和情绪变化等。
如果婴幼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婴儿常见疾病护理总结
婴儿常见疾病护理总结
介绍:
本文档总结了婴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保护婴儿的健康。
一、感冒
-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有感冒症状的人。
- 护理方法:增加液体摄入、保持室内温暖、定时清洁鼻腔、避免使用过多药物。
二、腹泻
- 预防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妥善处理母乳、配方奶或食物的储存与消毒。
- 护理方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改变饮食惯、避免使用过多药物。
三、湿疹
- 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适合婴儿的无刺激性产品。
- 护理方法:定期用温水洗澡、涂抹适当的保湿剂、适量晒太阳。
四、过敏
- 预防措施:避免与婴儿过敏原接触、保持室内清洁。
- 护理方法:及时处理过敏症状、改变饮食或环境。
五、发烧
-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卫生、正确穿戴适合天气的衣物。
- 护理方法:调节室内温度、合理用药、观察体温变化。
六、肺炎
- 预防措施:注射疫苗、保持室内卫生、避免婴儿与患病人接触。
- 护理方法: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七、麻疹
- 预防措施:注射疫苗、洗手卫生、避免与患病人接触。
- 护理方法:静养、合理用药。
结语: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婴儿常见疾病的发生及其对婴儿健康的影响。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概述,具体护理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新生儿常见疾病与护理
(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引起 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 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约为5 %~20%。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 生后,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的病原 体引起。
新生儿肺炎分类
1.宫内感染性肺炎(又称先天性肺炎)主要的病原体为病 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由母 亲妊娠期间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复燃,病原体经血行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①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或孕母 产道内病原体上行感染羊膜,引起羊膜绒毛膜炎,胎儿吸 人污染的羊水,发生感染性肺炎。②胎儿分娩时通过产道 吸入污染的羊水或母亲的宫颈分泌物。 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①呼吸道途径:与呼吸道感染患者 接触;②血行感染: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③医源性途径: 由于医用器械如吸痰器、雾化器、供氧面罩、气管插管等 消毒不严,或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或通过医务人员手传 播等引起感染性肺炎。
预防措施
最好的办法是使婴儿的屁股保持干爽。 每次换尿布时彻底清洗婴儿的生殖器区域。 每次换尿布时,给他的小屁股技法一层薄薄的防护霜。 不要使用滑石粉质地的爽身粉,因为如果婴儿吸放入它的 粉尘,会对肺部造成伤害。 不要把尿裤系得太紧,宽松的衣服能够证婴儿的小屁股呼 吸。 不要给婴儿穿塑料套裤或其他不透气材料制成的衣物。 不要用含有芳香成分的洗涤先宝宝的棉质尿布,以防皮肤 产生过敏反应。
新生儿肺炎预防措施
要加强新生儿保健,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并避免与呼吸 道感染病人接触。 有异常分娩或临产感染者,新生儿应隔离观察,必要时应 早用抗菌素。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胎儿 宫内缺氧。 对于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怀孕的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 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性疾病的发生。 婴儿出生后,要给婴儿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 婴儿所用的衣服、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的用具应消毒。 患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若母亲感冒、应戴 口罩照顾孩子和孩子和喂奶。 患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若母亲感冒,应立 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新生儿的护理要点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1、泪囊炎新生儿泪囊炎是比较常见的眼病,表现为宝宝的眼睛经常会出现泪眼汪汪的情况。
或者发现在宝宝的眼睛里会有许多脓性分泌物流出,有的是出生以后第一天就有症状,有的大概一周后或者一个月以后出现。
一旦发现,要尽早治疗,因为长时间不治疗,可导致结膜和角膜炎症,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发展为眼内炎症。
♦防治护理方法:1、局部使用抗生素眼液。
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泪囊炎,妈妈也不要太着急,因为大多数的宝宝在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可先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通常是在局部使用抗生素眼液,配合大眼角皮肤(泪囊部)按摩,促进泪液网鼻泪管方向流动,每天做2-3次,病情较重的患儿可增加至4-6次,每次1分钟。
2、尿布疹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防治护理方法:1、要处理宝宝尿布疹,可在妈妈帮他换尿布时,用性质温和的肥皂与温水彻底洗净不舒服部位。
2、尽量不要去摩擦长尿布疹的位置。
3、避免使用宝宝湿巾,因为它们可能含有酒精。
4、然后让宝宝的屁股风干一会儿,他的皮肤接触空气会对缓解尿布疹症状有帮助。
5、在患尿布疹的部位上抹一些滋润软膏,例如凡士林软膏或锌氧化物,保护皮肤免于进一步的不适。
新生儿疾病的预防1、吃好如果可以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开始吃辅食后要注意三餐营养均衡。
进入秋冬后更要额外多吃富含VC的水果蔬菜。
美国建议1岁以后的宝宝一天需要有5份水果蔬菜(5份大概是我一个巴掌大小),学龄前的儿童一天需要保证一杯左右的蔬菜水果(大概半斤)。
2、睡好长期睡眠缺乏的宝宝容易造成抵抗力差。
一般而言,新生儿需要18小时左右的睡眠,1岁左右的宝宝总共需要12~13小时睡眠,学龄前儿童需要10小时睡眠。
对于3岁之前的宝宝,晚上不要超过8点入睡。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 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局部细菌感染。
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
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
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
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
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
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
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
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
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 天出现黄疸,在第4~5 天达到高峰,在1~2 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 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 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 毫克每100 毫升。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本章关注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2.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体位护理3.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判断指征4.喂养方式对新生儿便秘的影响5.新生儿洗胃、灌肠等护理及注意事项第1节体温异常一,新生儿低体温低体温(hypoth erm ia)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
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故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
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和某些疾病影响时很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不仅可以引起皮肤硬肿症还可致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研究证明,低温是一个危险信号,这可能会导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
当体温<32℃时,病死率可达20%~50% ,体温低于30℃时,新生儿病死率高达%。
【病因及发病机制】1.受寒冷的影响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散热大于产热,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以下时,机体产热增加,主要通过氧耗提高新陈代谢来代偿性产热而新生儿这种代偿不充分,当寒冷刺激强时,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导致低体温。
2.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降低时,拟人的热量过少 ,自身调节能力差而发生低体温。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能量储存少,摄人不足,体温调节能力差,寒冷时发生低体温。
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低体温发生率越高。
4,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 如果摄食不足,内生热不足,在生后 18~24小时内可耗尽。
5,某些疾病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疾病时,进食量减少, 热量摄人不足,产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散热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低体温。
【临床表现】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的收缩而首先下降,患儿全身凉,体温常低于35℃。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与低温的严重程度及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有关,患儿常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见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 可遍及全身,严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液黏稠, 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系统脏器损伤:1.呼吸系统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下降,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逐渐减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一、呻吟、哭闹不安常见原因如下:1、舒适的改变:饥饿、口渴、尿布湿、太热、太冷、腹部不适、胃部膨胀和呃逆、感冒鼻堵等,解除原因易停止哭闹。
高声、长时间,有时身体摇动的剧烈哭闹可能与疼痛刺激有关。
2、疾病:如耳部炎症、嵌顿疝;颅出血或脑神经病变,可有高尖声或无回声的尖叫;当病情垂危时,则出现低弱的呻吟。
若为病态的哭闹不安,结合身体其它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检查。
3、呻吟:如果新生儿因呼吸道或心脏疾患,导致肺功能明显紊乱,或因脑部有疾患,呼气时呻吟,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持续呻吟要比间断呻吟病情更重。
二、惊厥1.表现: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流涎,吞咽,打哈欠;呼吸不规则、屏气、暂停并有皮肤青紫、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皱眉,面部肌肉抽动;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呈游泳样、划船样或击鼓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车样运动;少数新生儿表现为:全身或一侧肢体肌肉,一阵阵地抽颤或肌肉持续强直紧。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很不规律,常常是局部抽动。
护理中必须提高警惕,细心观察,以防漏误诊。
新生儿在睡眠时,出现手指、足趾小抽动,醒后又一切正常,这不要误认为惊厥。
2.观察要点:观察患儿抽搐时的表现、持续时间、频率及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发绀、呼吸停止、发热、心率的改变等)。
3.护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清理口咽分泌物;控制惊厥发作,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吸氧;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频繁抽搐患儿应禁食,抽搐停止,吸吮及吞咽反射恢复后可逐渐喂奶。
不能吸吮的可鼻饲,采用少量多次以防呕吐窒息。
(注意当有四肢强直性抽搐时,千万不可硬性将孩子躯体弯曲,以免造成窒息死亡)。
三、呼吸困难1.呼吸急促:新生儿正常呼吸为40~50/min,超过60/min称呼吸急促。
2.呻吟:呼气时可听到,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呼吸障碍的主要症状。
患儿常伴有呼吸急促、凹陷性呼吸、呼吸暂停、紫绀等症状。
3.三凹征:,即吸气时伴有肋间隙、锁骨上窝、胸骨上窝的凹陷。
重症时伴有鼻翼扇动、鼻孔扩大和呼气呻吟,吸气时胸廓前后径缩小,腹部膨隆。
4、其他:点头呼吸、口呼吸、叹气样、跷跷板式、下颌式呼吸等。
5、呼吸困难的分度:轻度:仅见呼吸频率增快或节律稍有不整,不伴有紫绀,患儿活动后可出现紫绀。
中度: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节律可能不整,代偿性辅助呼吸动作明显,表现为三凹征,或耸肩、点头等,可伴有指、趾甲和口唇紫绀,患儿常易烦躁不安,不能平卧,难以入睡,给氧可以减轻呼吸困难。
重度:症状更为明显,患儿常口、抬肩、点头,辗转不安,或端坐方可稍安静,伴明显紫绀,呼吸急促,也可过缓,呼吸表浅或深浅不一,或有暂停,给氧难以缓解。
6、护理:严密观察呼吸状态、血氧饱和度和给氧量。
保持呼吸通畅。
人工通气时要密切观察气管插管位置及呼吸机参数的改变。
四、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 秒,常伴有心跳减慢<100 次/分,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力减低等症状。
如果呼吸停止5~10 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
观察:观察呼吸停止持续时间、心率有无变化,患儿皮肤青紫情况及肌力等。
1、发作时的急救处理①增加传入冲动。
呼吸暂停发作时立即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摩擦耳垂、摇动肩胸部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使患儿哭出声音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恢复呼吸。
②及时清理呼吸道。
吸痰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下,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秒。
若一次未吸净,可间隔3~5 分钟后再吸。
③呼吸囊加压给氧吸入,遵医嘱辅以药物治疗。
④连接CPAP、呼吸机管道,处于备用状态,遵医嘱选用。
⑤加强监护,给予上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五、青紫青紫亦称紫绀、发绀,是血液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而在皮肤和黏膜上的表现。
较易出现于皮肤较薄、色素较少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尖、鼻尖及耳垂等。
病理性青紫:1、外周性青紫:因血流通过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流速度缓慢、瘀滞、组织耗氧增加,局部缺氧所致,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正常。
分娩受压,心衰、休克、寒冷所致。
2、中心性青紫:因全身疾病引起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降低致青紫。
可见于呼吸和心血管疾病。
3、其他原因引起的青紫: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儿,一氧化氮吸入者等。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有无吸气性凹陷及呼气性呻吟,有无鼻翼扇动。
一般轻度青紫伴明显三凹征;提示为肺部病变;严重青紫伴轻度三凹征;多为先天性心脏病;青紫不伴任何呼吸困难更符合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颅脑疾病引起的青紫常有呼吸表浅、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由败血症、休克引起的青紫呼吸浅而快,三凹征不明显,同时伴有周身无力、肢体力低下和肢端凉、足跟部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
护理:1.根据缺氧轻重,选择相应给氧方法,可有效提高机体血氧浓度,吸氧时一定要保持鼻导管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
2.合理细心喂养。
对早产儿,患肺炎新生儿人工喂养时要避免呛咳,以防止呕吐奶液引起吸入性肺炎。
3.炎症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新生儿,因无力咳出痰液,吸痰动作要轻,分泌物要吸净,以免因痰液阻塞加重青紫。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护理时要保持安静,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或惊厥时,及时应用镇静剂,抽搐不止新生儿应禁奶。
5.维持新生儿、早产儿正常体温可降低耗氧量。
保温时要温度逐渐上升,使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六、反应低下新生儿反应低下:是新生儿严重疾病的表现形式,患儿可有意识障碍,哭声弱、吸吮无力、拒奶、肌力减低,肢体活动减少等一系列表现。
如何判定:新生儿反应低下在症状和体征上均有的表现:患儿吃奶减少、哭闹少及四肢活动少,严重不吃、不哭、及不动。
体征上表现四肢肌力减低、生理反射减弱。
意识障碍:嗜睡:,很易唤醒,但不易保持警觉状态,弹足底三次,哭一两声又睡。
反应迟钝:弹5次足底才有弱的哭声。
浅昏迷:弹10次不哭,只有疼痛刺激才唤醒。
昏迷:疼痛刺激也不哭。
七、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 或每日血清胆红素>85 μmol/L。
血清胆红素>85μmol/L(5mg/dl)全身皮肤及眼结膜可见黄染。
1mg/dl =17μmol/L黄疸程度的区分: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观察:皮肤黄染程度,经皮测胆的数值,以及患儿的精神反应,哭声有无尖直。
注意观察光疗的副作用。
光疗并发症:发热、腹泻、核黄素缺乏、皮疹、青铜症和低血钙。
护理:为患儿做好安全措施。
对于因腹泻出现的臀红要及早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和神经系统表现,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八、发热与低体温(1)发热常见原因:a.环境温度过高或衣着包被过后,由于新生儿汗腺组织发育不完善,散热差,可引起发热。
b.感染因素:由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均能使体温升高。
C新生儿脱水热当患儿发热时心电监测可有心率增快,面色发红等表现。
护理:新生儿如有发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室温控制在22—24℃为宜。
室温过高应设法降低室温,常用的降温方法:散包,头部枕冷水袋,体温超过39℃是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拭,水温33-35℃。
忌用酒精擦浴。
(2)低体温体温低于35度为体温不升。
原因:a身体受寒冷刺激;b在因素:早产、CNS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极低体重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代性酸中毒、低血糖、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合并DIC、呼吸暂停等。
c感染因素表现:呼吸频率减少,心率减慢,反应迟钝等。
护理:主要是复温,从前提倡逐步复温,近几年有人提出快速复温。
但当患儿为寒冷损伤综合症、体重小于1200g、胎龄小于28周早产、体温低于32℃时要逐步复温。
常用方法:将患儿放入26-28℃暖箱中,每小时升高速度<0.6℃,直至升至30-32℃,要求12-24小时降体温恢复正常。
九、呕吐与腹胀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
分溢奶、一般性呕吐、喷射性呕吐;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当新生儿发生呕吐时,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常见原因1.呕吐羊水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喂养不当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
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3.胃黏膜受刺激胃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
4.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力高。
5.感染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6.胃肠道功能失调①贲门—食管松弛在新生儿中占重要地位,常在喂奶后平卧时引起,呕吐物为奶液,也可有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②贲门失弛缓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③胎粪性便秘若生后数日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吐消失。
7.各种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二)新生儿呕吐的观察1.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出生后1周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
应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喷射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2.喂养与排便的观察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3.患儿的反应情况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4.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三)护理1.禁食、胃肠减压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
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
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
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喂养不当所致呕吐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