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寓言故事在宏观语义结构上具有转喻特征,这使得同一则寓言故事能够生成不同的变体,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2【高枕无忧】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阐述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的文学形式。
它以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为主要角色,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和原则。
下面是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
1.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见到老虎时装扮成老虎逞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别人的势力、权威等来吓唬人的行为,给人以恐吓、威胁的感觉。
2. 鹿死谁手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比喻在竞争、斗争中,最后胜利的是谁,还不确定。
形容情况变化莫测,胜负难断。
3. 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形容开始的时候显得非常强有力,但后来变得无力,没有结果。
比喻事情开始很有声势,但后来没能坚持下去,成效不大。
4. 孔雀东南飞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意思是孔雀只能向东南方飞去。
比喻受制于某种限制,只能做出某种选择或取得某种结果。
5.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弓高》中的故事,比喻疑神疑鬼,过分敏感。
形容人容易因为一点儿似是而非的事情而产生错误的恐惧和猜疑。
6. 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魏策》中,意为鸡犬都不得安宁,形容局势混乱,人心不宁。
7. 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意为噎住了吃东西,后来不敢再吃。
比喻由于一次失败,而导致对某种事物完全放弃。
8. 弃旧图新这个成语意为舍弃旧有的事物,追求新的目标。
比喻摒弃过时的东西,追求更新的、更好的事物。
9. 石破惊天这个成语描述撞石头破了天的情景,比喻一个小的事件引起非常大的事故或变化。
10.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弟子》中的故事,意为守着一棵树等待兔子自己撞进来。
比喻坐等机会,不主动去争取。
以上是与寓言故事有关的一些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不仅具有讽刺、教育和启发作用,而且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15个寓言故事成语
15个寓言故事成语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
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
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
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
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寓言故事成语:涸泽之蛇那年夏季,久旱不雨。
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
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
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
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
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
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
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
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
你最好背着我走。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表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表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植物等非人类角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故事,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向人们传递道德、品质或智慧方面的教训。
这些故事中常常含有一些成语,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中的情节,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教益和启示。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表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自于汉朝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赵高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势,替换了赵王的近臣,并且故意欺骗了赵王。
有一次,赵王在宫廷中展示动物,赵高故意说兔子是马,赵王却没有质疑,他害怕得罪赵高。
这个寓言用来形容人故意颠倒黑白,欺骗别人,让人误认事物真相的行为。
2.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自于《战国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
在故事中,老虎一旦离开,狐狸的威势也就荡然无存。
这个寓言形容人借助别人的力量或威势来欺骗和压迫弱者,但一旦失去依仗,便束手无策。
3.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中的《张仪列传》。
寓言中,张仪为了避开秦国的追杀,藏身于山洞中。
有一天,秦国大军巡视山洞时,张仪用泥土捏制砖头装修山门,看似尽了一份力。
然而,他只做了一块砖头,可是其他壮举中,他的贡献微不足道。
这个寓言用来形容做事不到位,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却因为关键环节的不足而功败垂成。
4. 好逸恶劳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鸟最初生活在南方的美丽湖泊中,游戏懒散,不思进取。
后来来到了北方风雪天气非常寒冷的地方,鸟不得不努力学会钻木取火为自己取暖,才得以生存下来。
这个寓言告诫人们要远离享乐和懒散的生活,勤勉努力,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5.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杞国的人经常担心天空会塌下来,为此不吃不睡,整日忧心忡忡。
最后这个人的家里遭到了盗贼的袭击,而且他人也没管这个人。
这个寓言用来形容那些过分担心和过度焦虑的人,他们总是把可能性夸大到极致,对虚构的事情忧虑不已。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1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摘要:一、寓言故事简介二、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及其含义1.掩耳盗铃2.守株待兔3.刻舟求剑4.狐假虎威三、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寓言故事是通过对动物或其他生物的描绘,来表达某种道理或教训的短篇故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四个与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含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为了掩人耳目,盗取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铃铛不响,盗贼以为别人听不见,但实际上掩耳盗铃的行为是自欺欺人。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些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缺点置若罔闻,企图掩饰,这时可以用“掩耳盗铃”来形容他们的自欺欺人。
二、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便放弃了耕作,守着树根等待更多的兔子来撞死。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想努力,只想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人。
警示人们不能指望运气,而应勤奋努力。
三、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的人在船上不慎丢失了剑,他为了找回剑,在船舷上刻了记号,以便到达目的地时寻找。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顾变化,拘泥于过去做法的人。
提醒人们要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四、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借助别人的权势,欺压无辜的人。
警示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面的威势所迷惑。
总之,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给人们以启示。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趣味性。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1、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四面楚歌: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天衣无缝: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4、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邯郸学步: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6、一日千里: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7、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安居乐业: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10、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11、无价之宝: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2、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3、鸡犬不宁: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1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5、事半功倍: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6、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7、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18、无能为力: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19、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20、迎刃而解: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21、骄兵必败: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2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23、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24、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5、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一场空。
也作“黄粱美梦”。
26、持之以恒: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7、风吹草动: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大器晚成: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2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1.井底之蛙: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
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反面角色。
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3.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
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4.拔苗助长:在宋国有个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同义词:画饼充饥。
7.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属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属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 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来源于《庄子·列御寇》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它自以为整个世界就是井口的一点天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后来有一只海龟来到井边,它告诉青蛙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广阔,青蛙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因此,“井底之蛙”成语形象地比喻那些目光狭窄,见识浅薄的人。
2.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使它们屈服于自己。
后来老虎去世了,狐狸再也无法靠虎威欺压其他动物了。
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借助他人的势力欺压别人,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能力。
3. 孔雀开屏。
成语“孔雀开屏”来源于一则古印度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孔雀因为自己美丽的羽毛而自豪,但是它在一次比赛中输给了一只平凡的麻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美丽并不代表内在的实力,虚有其表的东西往往是不可靠的。
4. 虎头蛇尾。
成语“虎头蛇尾”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蛇装扮成老虎的样子,吓唬其他动物,但是当它被揭穿后,就显得无能为力,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开始时显得强大有力,但最终结果却是失败的。
5. 狗尾续貂。
成语“狗尾续貂”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将狗的尾巴接在貂的身上,以为可以假冒成貂皮。
后来被人发现了真相,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假冒伪劣,虚有其表的东西。
以上就是一些属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它们都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
寓言故事成语100个
寓言故事成语100个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篇一:疑邻盗斧从前,在乡下有一个人,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头忘了从地窖中带出来。
几天以后,他在又要用斧头时,才发现自家的斧头已经丢失了。
放在自己家的斧头到哪里去了呢?他在自己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就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
到底是不是邻居家的儿子偷了呢?没有证据不能乱讲。
于是,他仔细地观察邻居家那个儿子,觉得是他偷了斧头了。
看他那走路的样子,很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头一样。
总之,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我家的斧头了!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要到地窑去储存物品了。
当他挖开地窖门,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了自家那把不见了好多天的斧头正躺在自家地窖里的地面上。
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篇二:外强中干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 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 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 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 听从使唤。
用外国的马, 不好驾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文是“外强中干”) , 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战斗打响后, 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 很快陷入泥泞, 进退不得。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 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篇三:心不在马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本文是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导语: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那么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寓言故事成语60个
寓言故事成语60个
1. 马首是瞻
2. 杯弓蛇影
3. 狐假虎威
4. 金蝉脱壳
5. 虎头蛇尾
6. 指鹿为马
7. 鸠占鹊巢
8. 鸡飞蛋打
9. 胆大妄为
10. 坐井观天
11. 狗急跳墙
12. 骑虎难下
13. 囫囵吞枣
14. 画龙点睛
15. 鸟语花香
16. 针锋相对
17. 挂羊头,卖狗肉
18. 长袖善舞
19. 望梅止渴
20. 洛阳纸贵
21. 盲人摸象
22. 夜郎自大
23. 守株待兔
24. 雷声大,雨点小
25. 三顾茅庐
26. 打草惊蛇
27. 狼狈为奸
28. 掩耳盗铃
29. 井底之蛙
30.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1. 牛刀小试
32. 以毒攻毒
3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4. 森林里的故事
35. 火中取栗
36. 鹤立鸡群
37. 自相矛盾
38. 石破天惊
39. 前车之鉴
40. 画饼充饥
41. 走投无路
42. 狂风暴雨
43. 隔岸观火
44. 不舞之鹤
45. 乌合之众
46. 纸上谈兵
47. 叶公好龙
48. 一石二鸟
49. 朝三暮四
50. 站不住脚
51. 掩耳盗铃
52. 借刀杀人
53. 排山倒海
54. 以退为进
55. 滥竽充数
56. 守株待兔
57. 画蛇添足
58. 无事生非
59. 独木桥
60. 以眼还眼。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1.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捕蛇者说》。
故事中,一个杯子倒影里的弓被人误认为是蛇,形容人们对事物过分敏感、过于猜疑。
2.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泰伯救父》。
故事中,一个名叫杞梓的人整日担心天塌下来,形容人们过于杞人忧天、杞人忧国。
3.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百里挑一》。
故事中,一个耕地的农夫不辞辛劳,只守株立等,等待兔子自己跳进罗网,形容人们不愿努力争取,只希望得到不费力气的好处。
4.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狐狸借虎威》。
故事中,狐狸假借虎的威力吓唬其他动物,形容那些依仗别人威势欺压弱小的行为。
5. 狗急跳墙 (gǒu jí tiào qiá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宰相刘罗锅》。
故事中,宰相刘罗锅在一次发怒时将墙撞得破了,形容人们在危急关头不顾一切逃生或采取极端行动。
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
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下文是小编收集的20个,欢迎大家阅读!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诺千金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
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
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1、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
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寓言故事成语解析:主谓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冒充会吹竽。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也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①多:同“捧”,称誉。
②滥:不加选择。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
③属:连缀。
大小之属:古代乐曲名,多用于文辞。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占据官位。
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居于高位。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昔太公吕望佐周,达遂广谋,营求其人,而南郭处士请为《声律》。
”比喻好的里面掺进坏的或坏的里面掺进好的。
比喻以好滥恶,以次充好。
语出《庄子·山木》:“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正音】之,不能读作“ zhe”。
【辨形】莠,不能写作“莠”。
【近义词】滥竽充数、混水摸鱼、偷梁换柱【反义词】货真价实、真才实学【歇后语】西红柿嫁接——两样【谜语】梨子种秧——两半儿【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以假乱真造句:《南郭先生和他的弟子》寓言故事简介:典出《庄子·秋水》:“宣王说之曰:‘直哉,士!王将用之,必得幸于王。
虽然,试直为之间。
’”寓言故事启示:真正的人才是不需要别人发现和推荐的,那些伪装的人才很快就被识破。
后比喻没有真正的才能或本领,却占据着位置。
造句: 1、坚持人民教育的方向,否则,社会上总有少数人才华横溢,但只想傍大款,这样的人才如果流失了,我们会很可惜的。
2、我们需要安装更多的“防火墙”,拒绝各种所谓的“人才”,唯有坚持自己的道路,培养自己的“人才”,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强。
3、如果我们不能从制度上去堵住用人不当、拉帮结派的缺口,再多的人才又有什么用呢? 4、党政干部必须具备正确的用人观,否则,人才必将日益减少,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5、现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不同的引进政策,以便让人才各得其所。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1.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2.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3.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4.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6.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
寓言小故事的成语
寓言小故事的成语寓言小故事的成语有关带寓言小故事的成语,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小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
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
为了不让自己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
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他按照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
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说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
一进门,他便嚷着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相马经》中说得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
”孙阳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居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入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羞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
按图索骥的启示: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也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正确。
寓言小故事的成语:不耻下问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
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
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庸人自扰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
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
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
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
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
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
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
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顿。
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
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意思是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只是由于一些平庸无能之辈不会处理,结果才把事情弄复杂、搞麻烦了。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画地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
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
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人偿命,理所当然。
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
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
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
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
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愚公移山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
须都已经白了。
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
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
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
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
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
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
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
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
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移,移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望洋兴叹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黄
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
他顺流而下,一直
来到北海。
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
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
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
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
霍
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
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
好地为朝廷效力。
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
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
经断气了。
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
信拿给皇上看。
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