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
Chopin
(1810—1849)
生平简述
1810年 出生在波兰的热拉佐 年 沃拉。 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母亲 沃拉 父亲是法国人, 为波兰人, 为波兰人,肖邦是他们唯一的儿 受到特别的爱护和培养, 子,受到特别的爱护和培养, 6岁学钢琴,7岁就登台演奏了。 岁学钢琴, 岁就登台演奏了 岁就登台演奏了。 岁学钢琴 1826年 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 年 进入华沙音乐学院, 从院长埃尔斯纳学习作曲和钢琴。 从院长埃尔斯纳学习作曲和钢琴。
协奏曲
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都属早年的作品,是他初到巴黎时的演奏曲目。乐曲兼具 肖邦式的优雅诗意的抒情旋律,以及辉煌灿烂的华丽炫技,钢琴在协奏曲中居于 主要地位,乐队则提供和声背景,历来被人批评为“乐队为独奏钢琴伴奏的协奏 曲”,肖邦可能自己也意识到他在管弦乐队写作上的薄弱,此后再也未涉及这一 领域。但这两首协奏曲却是极受欢迎的音乐会曲目,常演不衰。 音乐欣赏: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 第二乐章 浪漫曲
1847年 年 1848年 年
二人关系破裂,肖邦的健康衰退。 二人关系破裂,肖邦的健康衰退。 前往英格兰和苏格兰巡回演出,疾病进一步加剧。 前往英格兰和苏格兰巡回演出,疾病进一步加剧。
1849年10月 在巴黎逝世。法国为他举行了极其隆重的葬礼。 年 月 在巴黎逝世。法国为他举行了极其隆重的葬礼。
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肖邦墓
浪漫主义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肖邦人物简介
浪漫主义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肖邦人物简介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创作风格
综合评价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创作范围
练习曲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完全突破克莱门蒂、车尔尼、莫谢莱兹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不刻意突出华丽的炫技性,让音乐传递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从技巧上看,这是一首左手跑动练习曲,但从右手壮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风暴雨般的倾泻中却都不难看出作曲家当时内心情绪的极度激动。
圆舞曲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
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
想化的作品,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升c小调圆舞曲》。
音乐家肖邦的个人基本资料简介
音乐家肖邦的个人基本资料简介
1810年,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为同时代的音乐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赏;他一生钟情于5位女子,与法国作家乔治·桑同居近9年却一直未婚;因为不愿当
亡国奴,他后半生再也没能踏上故土;客死他乡时,年仅39岁,巴黎很多贵妇都认为昏倒在他临终的卧房里是幸福所在......
肖邦
夜曲
夜曲OP9.NO2 本曲作于 1830 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 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 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 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 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乐 曲的旋律具有歌唱性装饰性 , 那独有的 抒情性乐段使人陶醉 , 体现了肖邦的浪 漫主义情怀。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肖邦
肖邦(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一生创作有各种体裁形式的钢琴曲, 包括波兰舞曲、圆舞曲、练习曲、谐 谑曲、玛祖卡舞曲、奏鸣曲、前奏曲 以及四首大型叙事曲与两首协奏曲等。
1810年,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 1816年,肖邦开始正式学习钢琴。
生 平
A大调波兰舞曲
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 波兰舞曲之一。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 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 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在这首波 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我 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的勇士们,那 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深刻而动 人的虔诚融为一体,闪烁着骑士精神。
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代表作有
肖邦代表作有
肖邦代表作有
导语: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全部作品列表 (按作品编号) Published during Chopin's lifetime
Op.1, 回旋曲 Rondo in C minor (1825)
Op.2, 《根据莫扎特“唐璜”主题变奏曲“请伸出你的玉手”》 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27)
Op.3, C大调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in C major for cello and piano (1829)
Op.5, 玛祖卡舞曲型回旋曲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
Op.6, 4首玛祖卡舞曲 4 Mazurkas (1830)
No.1 in F-sharp minor
No.2 in C-sharp minor
No.3 in E major
No.4 in E-flat minor
肖邦,当之无愧的“钢琴诗人”
钢 琴 家 郎 朗演 奏 的 降 D 大 调 夜 曲 ,恰
恰 又 是 肖邦 这 一 体 裁 中 最 动 听 的 两 首 。 肖邦 的 玛 祖 卡 舞 曲 被 舒 曼 称 为 “ 在 花 藏
丛 中的 大 炮 ” ,是 波 兰 的 民族 魂 ,它 们 充
> 萧邦音乐C > D
肖邦 ,当之 无 愧 的 “ 琴 诗 人 " 钢
文 I 严 欢 李
他 爱 国 , 被 迫 流浪 , 终 客 死 异 乡 ; 却 最
后 却 因爱 成 恨 ; 的钢 琴演 奏 魅 力 非 凡 , 他
和 忧 郁 的情 绪 之 中 。3年 后 , 肖邦 因长 期 法 国 为 他 举 行 了 隆 重 的葬 礼 。他 的 心 脏
乐 章 ,它 后 来 被 用 于 作 曲 家 本 人 的 葬 礼
他 结 识 了 一 大 批 艺 术 家 。 13 8 7年 ,4 与 " g
比 赛 冠 军 波 利 尼 演 奏 的 英 雄 波 罗 乃 兹 上 , 如 他 的 传 记 作 者 卡 拉 索 夫所 言 : 只 “
满 波 兰 乡 土 气 息 , 同 时 又 有 着 高 雅 的 诗 意 , 里 收录 了两 位 老 一 辈 钢 琴 大 师 一 这
邦 精 选 ( 号 : 7 77 编 4 7 8 2 )莫 属 。 其 中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不论你在哪里逗留, 不论你在哪里流浪,
女生: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梦中的天堂。 男生: 唤醒你的祖国吧, _____________
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 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生长的地方。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灵魂的故乡。 不要忘记祖国, 用你的双手效力祖国, 铭记祖国, 也别忘了,
华沙的教堂中;另外朋友们还将他那保存了19年的
泥土撒在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的墓中,他永远和他深
爱的祖国、人民在一起。
在你的心中,肖邦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 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诗歌。
肖邦, 一位____ 的音乐家。 我钦佩你, 当______时, 你___________ ; 我钦佩你, 当______时, 你___________ ; …… 你对______的爱, 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钢琴诗人 肖邦
肖邦与乔治· 桑相恋两年后开始同居,同年10月,肖邦 旧患肺病发作,两人一同前往马约卡岛修养。在养病的这段 日子肖邦乐思泉涌,不少佳作均出自这个时期,如《小狗圆 舞曲》。 回到巴黎后,肖邦一直住在乔治· 桑的家中,肖邦占有两 间幽静的房子,一间摆着专门为他买来的钢琴、写字台和沙 发,另一间是恬静的卧室。在她家中,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 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肖 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到来了。 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再加上乔治· 桑女儿的因素,他们 在共同生活了8年后,感情破裂,终于分道扬镳,两人分手 之后,肖邦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
1830年11月2日,20岁的肖邦告别了亲 人,坐着马车离开首都华沙。在城郊,友人 们赠送了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给肖邦, 它象征着祖国将永远伴随着他,更使他感动 的是,当亲友送行到自己的出生地热拉佐瓦 沃拉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乐学院 的一些同学们竟早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 埃尔斯纳老师特地为送别自己而写的一首合 唱曲<<即使你远在他乡>>。这时的肖邦一定 料想不到,自己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少年时代的肖邦,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 民间音乐以及不少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这 使他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了异常强烈的热爱之 情。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 生,且跟随院长埃尔斯纳学习,受益颇深, 182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些年里,肖邦 经常去乡间度假,他观赏祖国的自然风光, 倾听农民歌唱、奏乐,并且参加各种乡村的 舞会和婚礼。祖国丰富的文化和民族民间音 乐,就像种子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肖邦的心 田。
浅析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艺术研究
浅析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陈思赟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诗人”,一生中创作了230多首不同体裁的作品。其中,于1835—1842年创作的四首叙事曲,是当时具有挑战性的钢琴作品,可以说,它们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瑰宝。受浪漫主义文学和当时艺术风格的影响,肖邦在作品中加入波兰民间音乐元素,使这一体裁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点。本文以《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为例,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并结合艺术风格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和演奏说明,旨在对肖邦叙事曲的艺术风格作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100-02
1 创作背景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创作于1841年,创作地点诺安是法国中部、安德尔南部乔治·桑的别墅,是一个如同避暑山庄一样的地方。坐落于安德尔河附近的诺安环境静谧优美,房屋外是大片的草地和环绕型的花园,为肖邦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1]。1841年,他创作出了较平常更多的作品,同时期在诺安做客的法国画家曾在信中描述称:“从窗户传来的肖邦的音乐声与大自然的鸟鸣和花香融合在一起是多么惬意。”
1840年,肖邦被确诊肺病,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在诺安的生活让他觉得放松惬意,感受到了生命强大的力量,这地方就像是海上危难时期的避风港。肖邦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与女作家乔治·桑正处于交往阶段,爱的力量也给肖邦带来了动力,所以最终乐观的肖邦还是克服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悲愤。从这首作品的结尾可以明显看出,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对钢琴叙事曲体裁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部作品不仅有高贵典雅的舞曲性质,而且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和沙龙特性。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他的夜曲----正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色彩,这些曲子通
常是三部曲式。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首只有两三行。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有了诗意。他的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沙龙里的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兰的农民舞曲,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史诗,象是游吟诗人讲述的传奇。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跳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颂扬了英雄的功绩。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 小调钢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都完全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肖邦在20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不象一些大师如贝多芬或是瓦格纳那样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和门德尔松一样,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青年时代自发的抒情性达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可以说
肖邦《夜曲》赏析
弗里德里克· 弗朗索瓦· 肖邦
(F.F.Chopin 1810─1849),波兰 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 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 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 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 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 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 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 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 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 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 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 琴诗人”。
wk.baidu.com
肖邦《夜曲》赏析
• 《夜曲》原为英国作曲家费尔德(1782— 1837)所首创。他采用平静的和弦伴奏下 的优美旋律这种形式,表现夜的幽静和梦 幻的情调。 • 肖邦继承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 新了这种形式。肖邦的《夜曲》,包含了 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 象。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 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 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 《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
• 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 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 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 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 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 久不能平息。
永远的肖邦
•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 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鲁宾斯坦的演奏在良好的节奏把握中自然追求的一种完整 性与统一性,你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而不经意之间在你 的陶醉感消泯之前乐曲却已悄然结束。就是这么让人充满 期待,却又恋恋不舍。
• 全曲有一段庄严热烈的序奏开始,随后堂堂引出伟岸的英 雄主题,一种略带沧桑的感情是英雄的风格 奔腾的气势
排山倒海般袭来,充满力度的热情在肖邦的作品中实属难 得。乐曲进入中弹后持续扩大作品幅度,一连串下降音制 造了华丽雄伟的效果,而热切的情绪仍一刻不停的在指尖 翻滚澎湃。结尾处再度回到开头的主题,更加奔腾,接着 渐弱,安排了一个隐匿的悬疑,是未尽的情感死灰复燃, 创造出石破天惊般的效果。演奏既终,一股余韵却久久回 荡,那正是肖邦对祖国诉不尽,挥不去的哀切思念。可以 说借着华丽的舞曲,肖邦倾诉了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把音 乐的可能性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即兴曲
• 即兴曲 19世纪的一种抒情特性曲。即兴是指创作动因的偶
发性而言,类似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偶成”。F. 舒伯特的作品90、142以及F.F.肖邦的作品 29、 36、51和《幻想即兴曲》是这一体裁的典范作品。 所谓即兴创作,就是不预先把谱子写出来,而是 在乐器上一面创作一面演奏。在十九世纪以后, 即兴创作已不流行,不管幻想曲也好,即兴曲也 好,都是把谱子先写出来再演奏的了,但在格调 上还是带有一些即兴创作的特点。
肖邦的钢琴艺术解析
Western Music 西方音乐
肖邦的钢琴艺术解析
张洁琼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肖邦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主要是钢琴曲,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作品扎根于波兰,反映了波兰的历史和人民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创作范围包括练习曲、圆舞曲、谐谑曲、夜曲等。肖邦以其出众的才华、精湛的手法、强烈的感情成为了波兰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钢琴家。本文就肖邦钢琴艺术的体裁、风格特色、演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究。
【关键词】肖邦;浪漫主义;体裁;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肖邦于1810年生于波兰,七岁便开始创作,八岁登台演出,十九岁在欧洲巡演。他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虽三十九岁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二百多首作品。肖邦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作品以波兰的民间歌舞为基础,加之巴赫的影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或许是对这位伟人最中肯的评价了。
一、肖邦钢琴艺术体裁分析
从体裁角度来分析,肖邦的钢琴曲篇幅种类完备,大小型均有著名的代表作品。在小型钢琴曲中,练习曲与前人的曲子有所不同,最直观来讲就是难度较大,很有针对性,对于弹奏者水平要求比较高,教学目的十分明确。作为练习曲,在保证教学目的情况下,又十分注重情感宣泄,不仅注重实用性,还注重其作为一个音乐作品本身应该具备的艺术功用。《C小调练习曲》就是肖邦在获知华沙起义时候的愤慨之作。前奏曲和练习曲极为相似,但前奏曲更加注重内容的简单凝练,肖邦的前奏曲每一首都是独一无二的,用高超的谱曲和演奏技术表达情绪的跌宕起伏。除此之外,肖邦对前奏曲最大的贡献表现在使前奏曲成为独立的一种钢琴体裁,并继续前奏曲焕发光彩。夜曲体裁是约翰·费尔德最先在作品中使用的,肖邦继承并发展了约翰·费尔德的风格,在其早期作品中就有约翰·费尔德的痕迹,后期肖邦创作了形象对比类以及长诗,拓展了夜曲。同时,夜曲也是肖邦作品最优秀的部分之一,集中表现了肖邦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肖邦的圆舞曲源于传统却高于传统,体现了艺术家对世俗文化的加工和打磨,以钢琴为圆舞曲赋予了新的定义,他的圆舞曲气势高昂,节奏铿锵,表达了波兰人民的自信,表现了波兰人民的民族情节,这也是肖邦艺术的爱国性的具体体现。大型钢琴曲中谐谑曲最初是作为大型器乐中的套曲而存在的,肖邦经过加工和提炼将其独立而出,并最终形成一种接近于自己的新体裁。叙事曲篇幅大,内容复杂,情节丰富,融合了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从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情感都有所创新。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肖邦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肖邦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至今任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一、肖邦及其音乐创作
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人,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演奏。1826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逐渐成为全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于1829年6月出国演奏,并于1830年11月告别祖国,到法国巴黎定居,在巴黎度过了后半生。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死后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音乐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全盛时期、晚期。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56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6首前奏曲、15首圆舞曲、12首波洛奈兹舞曲、4首民谣、4首谐谑曲、20首夜曲、2首钢琴协奏曲和3首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创作以抒情为主,宽广如歌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以及充满民间特色的音乐风格,给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光彩。在肖邦诗一般的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
“钢琴诗人”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到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当肖邦6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份,家里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教师。在老师的指引下,肖邦熟悉了大量音乐大师的作品。老师的教学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为一个钢琴家所应当拥有的个性和创造力。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一个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那年他年仅8岁。1818年的《华沙日报》这样写道:“他不仅可以完美而轻松地演奏那些最难的钢琴作品,而且他还能创作出饶有兴趣的舞曲和变奏曲。”后来肖邦经常出现于达官显贵的府邸。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纱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着生气勃勃的金钟和天竺葵。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
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
《钢琴诗人——肖邦》教案
钢琴诗人——肖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围绕了解钢琴艺术中的作曲家肖邦,尝试欣赏传统音乐来感受音乐及文化内涵。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钢琴有一定的初步了解,了解作曲家的成就与生平,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古典音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热爱对古典音乐进一步了解会更加了解现在文化。融合相关文化知识,把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把欣赏体验所为发力点、把情感熏陶作为落脚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熏陶与音乐教育。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程,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本堂课在全书中是为数不多介绍钢琴及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李斯特的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打下基础。《C小调钢琴练习曲》、《爱之梦》两首歌是肖邦与李斯特的代表作,在旋律、节奏方面很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时代与作曲家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普通高一学生,无特长生,专业知识理论方面较为薄弱。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又不是很多接触。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采用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于音乐课时需要学生欣赏和模仿的课程,所以体会、体验会一直贯穿在我整个课堂中,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自主发现音乐特点,学会听辨。
(四)技术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时间听的音乐主要是基是中国民间音乐和流行乐,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快的进入状态,面对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介绍作者的生平,以及聆听钢琴曲作为导入,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有利于他们欣赏古典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作曲家、钢琴家。他出生于波兰华沙,1816開始学习钢琴,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
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1849年,肖邦在其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三十九岁。根据他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柱子上刻有圣经马太福音“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