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方法论概括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
量、度
1、质、量、度及其认识意义:
⑴、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
⑵、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⑶、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的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2、量变的基本形式:
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原理: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⑴、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即量变不仅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而且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体现和巩固量变结果;
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⑵、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⑴、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反对把量变和质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⑵、在政治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
⑶、在实践上既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
5、规律的含义:
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规律的特点:
⑴、本质性的特点;
⑵、必然的联系;
⑶、稳定的联系;
⑷、客观的,不能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人的自觉活动与规律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人类的意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人
类的意识
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⑴、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⑵、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⑶、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2、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⒈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
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⒊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Ⅰ、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Ⅱ、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⑵、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
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
⑷、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6、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决定意识;
⑵、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⑶、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⒈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⒉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7、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
8、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人工智能在功能上表现上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和改造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的方法探讨和方法总结。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头脑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一,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具有科学的性质和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批判地对待各种观点和理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坚持辩证法的原则。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状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通过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矛盾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善于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和变化,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无可避免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提供科学基础。
最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和提高实践经验,推动实际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物质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于它的物质性。
1)意识统一于物质:(①从定义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②从起源上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③从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④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
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力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的主观主义。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方法论意义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方法论意义
1.共同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从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切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2.唯一性
除客观实在性外,变化、运动等也是物质现象的共性,而物质概念同意识概念是相对应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与意识相比较,物质所有共性中唯一特有的共性。变化、运动等共性不是物质现象特有的,意识也是运动、变化的。它们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相区别,也就不能成为物质概念的本质属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客观实在性是在剔除物质具体形态个别特性后,对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和抽象。但这并不是说,客观实在性可以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存在。相反,客观实在性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不可能有客观实在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表现形式。物质概念抽象概括出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永恒性
物质的永恒性指的是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改变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使自然物人工化,而不是创造了物质。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如何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特点没有发生改变。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人们是不可能凭空创造物质的。
5.可知性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虽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可以认识它。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暂时还不认识的事物迟早会被认识。
马原方法论
马原方法论
摘要:
一、引言
1.马原简介
2.马原方法论的重要性
二、马原方法论的核心观点
1.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人类历史的辩证法
三、马原方法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哲学领域
2.社会科学领域
3.自然科学领域
四、马原方法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
2.发展时期
3.成熟时期
五、马原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1.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2.推动全球发展趋势
3.引领人类思想进步
六、马原方法论的未来展望
1.深入挖掘理论内涵
2.创新性发展
3.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正文:
一、引言
1.马原简介
马原,原名马建民,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马原方法论的重要性
马原方法论是马原先生在长期学术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它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辩证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马原方法论的核心观点
1.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马原方法论认为,事物发展具有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揭示这些规律。这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马原方法论高度重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能指导实践。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取得成果。
3.人类历史的辩证法
马原方法论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矛盾斗争、相互依存、不断前进的过程。通过分析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历史前进。
马原主要原理
马原主要原理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另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理想或幻想的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要求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简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即坚持实事求是。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
理
1、真理的定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
2、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⑴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⑵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注:真理没有阶级性。
3、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具体的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是指任何真理即主观同客观的一致都是在特定条件、范围的限定下,主体的认识同特定对象的一致或符合。如果超出了这些具体限定,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真理是具体的原理的内容和要求是: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抽象地谈论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⑵真理是全面的。是事物多方面本质规定的综合,片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⑶真理是历史的。是一个过程,静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观点。
⑷真理是具体的。和真理是一元的是一个意思,即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不因人而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表现!)
⑴真理是思想形式;
⑵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⑶有用就是真理;
⑷圣人之言是真理等。
5、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⑴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是不能相互包含的。
⑵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马原原理方法论(整理稿)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一部党内教育教材。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发展的总结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分析和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并指导党和人民取得胜利的一本重要著作。马原的方法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实事求是是马原的基本立论思想,也是马原方法论的核心之一。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以实际来认识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思想方法使我们不断地调查、分析和总结实际问题,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原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认识方法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够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明确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和对策,推动事物的正常发展。
三、立场问题意识
马原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是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从他们的利益出发,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种立场问题意识使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解决问题与发展事业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化为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
马原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
马原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方
法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家马原提
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马原将中国
政治发展的主体从旧时的政治家,政府官员转变为
人民群众,以此来表达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人民
群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因此将其定义为
历史创造者。
这一思想学说,对建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起到
了巨大的影响,在古典政治理论中,人民一直被认
为是被统治者支配的被动者,人们被认为只被动地
随着时代潮流而漠不关心,甚至不能主动影响历史
发展。而马原思想却完全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他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发展的进程本质
上是普通老百姓的智慧的总和,而这一理念可以被
有效地推广到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
马原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理论,不
仅为决策机制提供了指导,也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在民主的社会发展中,才能真正
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力。因此,人民的权利和
利益,就成为政治改革的基础,他倒转了政治中主体和被动者的角色,成为早期民主改革的引领者。
在实践中,马原的理论通过提高人民的政治认知和参与程度,改进政府国家间合作,加强民主监督,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推进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马原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界的普遍共识,也为世界更完善的民主政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真正赋予历史创造者的角色,才能促进和平社会的实现,使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马原概念通俗易懂
马原概念通俗易懂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则。它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一种科学解释,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规律的深刻剖析。马原理论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旨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本文将从马原的基本概念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
马原的基本观点
马原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
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它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通过阶级斗争逐渐演进。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上一
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并且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辩证唯物主义通过矛盾的分析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
3.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原的核心概念。马原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
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通过阶级斗争,被压迫阶级可以推翻压迫阶级,实现社会的进步和革命。
4.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马原的实践指导。马原认为,在资
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应该以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是马原的最终目标。马原认为,通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实现了物质财富公有制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真正的自由平等。
马原-名词解释+论述+简答
名词解释
1.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4.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6.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9.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0.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1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声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2.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3.实践: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14.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马原有哪些原理
马原有哪些原理
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和现代社
会发展的研究而形成的一系列原理和理论体系。马原旨在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认识之间的关系,并指导人民在实践中解决社会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原的三个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
马原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历史上和社会上的首要
存在,是社会生活和意识的基础。根据唯物论的观点,物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的身体和大自然中的物体。唯物论不否认精神和意识的存在,但强调它们来自于物质的生产和发展。
唯物论还强调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性,即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独立于我们的意
识和主观愿望的。马原认为,唯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基于真实的物质条件去认识世界,才能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辩证法
马原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是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方法论。它强调事物矛盾的存在和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矛盾的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两个侧面。
2.矛盾的斗争:矛盾的两个侧面通过斗争互相作用和对抗。
3.矛盾的转化:矛盾的斗争会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对立的统一:矛盾的两个侧面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互为转化和统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并
通过解决矛盾实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马原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认识,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受到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制约。
2024年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范本
2024年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范本:
1.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原原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批判地分析问题,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2.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马原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矛盾的双方和矛盾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关系,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3.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活动。马原原理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行动。
4.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马原原理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斗争、不断实践的过程,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刻分析和把握,可以引导社会变革的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2024年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活动,并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做事情、想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从头脑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用运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保持稳定(安定团结)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珍惜时间;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方法论意义:人类要保持自身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
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全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和实践方式,提高实践水平。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辩证法部分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方法论意义: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发展、过程的眼光看世界,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
方法论意义: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
对立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方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质量互变规律
方法论意义:重视量变,勇于质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方法论意义:既看到光明的前景,坚定必胜的信念,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5、五对范畴
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对事物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必然和偶然: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决不可忽视偶然性,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用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产生。
原因和结果: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现实和可能: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内容和形式: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认识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一方面,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把握和发展真理。另一方面,肯定理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2、认识的本质
方法论意义:认识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统一,实践不同、主体的认知能力(能动性)不同、客体的发展过程及表现不同,认识不同。认识是一个过程。
3、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方法论意义:对待任何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4、真理观(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真理是客观的,反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因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也是相对真理,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也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不能把真理绝对化、无条件化和僵化;真理和缪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意义:坚持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6、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方法论意义: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既反对否认真理标准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7、价值评价与价值观
方法论意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8、真理和价值
方法论意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9、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历史唯物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社会存在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现代,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要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方法论意义:这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必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条规律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方法论意义: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这条规律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