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目前形势来看,“考公务员热”还会持续下去,因为只要大环境不发
生根本改变,这依然是一种炙手可热
....的选择。
B.老教授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课堂上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甚至中外
文自如切换,很是自我陶醉,但学生却经常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
C.市长强调,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齐心协力抓项目,有.
条不紊
...促落实,恪尽职守优化投资环境,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做贡献。
D.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只有师心自
...用.,不断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才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析】C项,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A项,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B项,不知所云:指说话者逻辑混乱,表达不清。D项,师心自用: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工作组认真听取了幼儿家长的诉求,责成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多种措施,组织专家分析评估,依法对现场药品进行封存送检。
B.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只是基础。
C.简单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分析千岛湖配水工程在建设中以及实施以后,会不会造成各类环境影响,以及针对可能会有的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
D.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阻挠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依法对现场药品进行封存送检,组织专家分析评估”。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D 项,搭配不当。应改为“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答案】 C
3.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江浙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先秦时,长江下游地区以太湖为界,①________________,南为越国。吴越虽是两国,土著却是一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②______________,但越文化的海洋文化特色更浓。古老的吴越饮食文化也因地域不同而分为淮扬、金陵、苏州、杭州等不同风味,这些地域的饮食,虽有相近之处,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北为吴国②吴越的(海洋)文化特征也各自显现出来③但终究自成一家,各具特色(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A.非常希望B.希望
C.不希望D.无所谓
(2)
A.家庭B.学校
C.社会D.以上都是
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________________。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表文转写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首先要明确图表所显示的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
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
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