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请以次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情。(2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
景抒情的妙处。(4分)
(1)(2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1分); 依依不舍(或感伤)。
(2)(4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 “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 “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 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 依依不舍的心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 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 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 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 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 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 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 现惆怅别情。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PPT精品课件(共33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PPT精品课件(共33张)

• 月: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游子思妇 • 月——连结古今,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 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 游子思妇,彻夜难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 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 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 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 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一、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 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 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 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 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 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 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 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
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 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 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 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 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 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 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 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 • (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 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 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 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 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 课件24张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 课件24张
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 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 ,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 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 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 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 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022全国卷乙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 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高考题特点:不良问题结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照以上读诗示范,完成诗歌鉴赏。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词。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①富顺: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川西南的广大地区。②五尺道:秦代修筑从四川 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还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 ③文翁:汉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④蒟酱:鸡棕酱,鸡棕是一种香菌。

【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课件

【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课件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傍晚 与送别情
常用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
(景物特点)朦胧、苍茫、苍凉、凄清、渺 远、空旷 (情感类型)忧伤、苍凉、悲凉的离情
• ⑶.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 之意。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慷慨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 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
宽慰 。
送别习俗
1、折柳惜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
地名。
饮酒饯别 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
• 参考答案:渺茫春江与一片征帆形成强烈对比, 阔大的背景衬托出征帆的渺小,由此引发作者对 征帆日暮之时找不到停泊处所的担心,表现了诗 人对朋友关心担忧之情。前三句写景,饱含感情, 末句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将依依惜 别的哀伤之情上升到顶点。

送别诗鉴赏 ppt课件

送别诗鉴赏  ppt课件

鉴赏方法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 “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 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 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 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 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 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 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ppt课件 10
知识梳理
送别诗的情感: 6.借送别友人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漂泊的愁苦 7.借送别表达友人和自己的不得志,愤恨等 8.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 生感慨 9.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10.借送别言志诗。
ppt课件 11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ppt课件
19
知识梳理(抒情)
(3)借物衬情: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 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 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 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 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 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 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高考送别诗专题 PPT优秀课件

高考送别诗专题 PPT优秀课件

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
送别诗常见意象
❖月
❖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 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 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 显得动人深长。
❖ 长亭
❖ 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 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
见情见性的佳作。 ❖ 王昌龄的《别刘谞》 ❖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内容及主题倾向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 间接抒情
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借物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借景抒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内容及主题倾向
❖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依恋, 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 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 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
送别诗常见意象
❖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 ⑵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
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 杨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 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 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 古 • 唐·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 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 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
•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
• • • • 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 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 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 闺妇怀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发离别之苦、 思乡之情。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 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 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 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
• 问题类型五
• • • • •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比喻、拟人、夸张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这
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离愁。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 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 “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 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 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 问题类型四
• 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一、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 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 天生敏捷,故而触之于怀,发 而为诗,以独特的人生经验和 艺术表现形式,道出常人所不 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 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 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

送别诗技巧鉴赏PPT课件

送别诗技巧鉴赏PPT课件
答: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
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 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8
5.红字部分用了什么方式抒发离愁别绪?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云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骊歌两行泪, 更知何处再逢君?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 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 (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 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 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 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 和深深的情谊 。
•1
鉴赏示例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
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7(直抒胸臆)。
4、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的这两首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主要区别?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①长期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
②忠而见斥,内心悲愤。
③与堂弟离别。
•16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4分) ①“云似墨”是说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②“水如天”是以洞庭水阔天长,相思绵长,相见 很难。 (3)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3分) 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特色: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 江陵相会。
•17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小结: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 1、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 的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 4、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 5、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 担忧之情。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芳草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 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 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 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ppt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象:杨花、明月
三、唐人离别诗中的意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草
送别诗常用的意象:
1、长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2、孤舟、孤帆、马,酒,水 3、杨柳、柳絮、扬花、春色、春草、秋、
*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 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参考答案: 都是写愁的高手.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 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李煜将愁变成了水 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 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 王实甫则将愁装到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均完整。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对友人的劝勉、鼓励、安慰
四、唐人送别诗的情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旷达洒脱,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
送别诗表达的情感:

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藉难写之景以
抒无形之情。
此诗以杨柳起兴,关合送别情事。又以春色比 喻相思之情,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且以 春色之清丽和暖喻人间友情,亦颇宜人。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一、理解分析:
1、诗歌前两句的“杨柳”烘托了 的气氛,
“行客稀”,可见渡头之冷清, 反衬

2、后二句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诗鉴赏 课件20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诗鉴赏 课件20张
标题中往往有等字眼
方法一:辨题目,通过辨别题目,确定诗歌类型。
方法指导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方法二:抓意象,抓住典型意象,感受送别意境。
方法指导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兄弟出使,诗人心中定是不舍与惜别,但是诗人与兄弟分离两地早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为分别而伤春悲秋、依旧旷达,体现出诗人性格豁达,胸怀博大。同时对兄弟劝勉有加,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出二人深厚的兄弟情谊。
去做官或者被征发或出外经商与亲人告别。
情人别
与爱人执手相看泪眼。
边关别
征战边关与前来探望的官场友人告别。
送别诗的种类
友人别
或进京赶考或调任与好友依依不舍。
亲人别
方法指导
送别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赠汪伦》 、《送沈子福归江东》《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感型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风格和抒情方式

送别诗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⑵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
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杨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
它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 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 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 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 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 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 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 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 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中哪些词语表达了秋季怎样的特征?从中 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感情?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 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 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送别诗常见意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 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 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 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 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 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 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 惯用的意象。

欧阳修《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寞孤馆月。
表达技巧指导
想象(虚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想
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 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 恋和关切。 王昌龄《送魏二》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 卷) 谢亭送别 许浑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 各有何特点。(4分) 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 衬心中的烦闷和惆帐,含蓄而富有感染力;刘诗则是对 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 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

南浦
送别诗常见意象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 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 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 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 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 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而“南浦子曲” 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许多离别诗, 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 情、感时之情。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景抒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内容及主题倾向
依恋,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 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第四,表达积极乐观之感,全诗清新自然,积极
向上。 有一些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对离别 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 寄以祝福,其清新乐观的精神境界会让人耳目一 新,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内容及主题倾向
从情感上看,除了表达依依惜别的友情,有的 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 长虹,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 魏大从军》); 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 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 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

送别诗常见意象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 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 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 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 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 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 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⑶还有一类送别,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
友人去远征的,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 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送李副使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③友人之别
⑴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是同僚间
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 外地去做官的。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 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⑵还有也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 同,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失意人送失 意人)。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 很大的份量。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 达政治上的失意,或宣泄对朝廷的不满,或 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 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 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 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 《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 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比喻
表达技巧指导
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
手段之一。 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 鸦飞尽水悠悠。” 刘过的《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
①亲人之别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
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 自是感人至深的。还有一些抒写兄弟间的骨 肉分离,难舍之情的诗歌。 古别离 孟郊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②情人之别
比如杜牧的《赠别》等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
恻的爱情,在分别中体现两人的感情深切。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高考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基本知识
古人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 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①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 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的《春 夜别友人》、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2006年湖 北卷)。 ②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 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 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 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 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 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 限, 沾襟比散丝。
鉴赏示例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 卷) 谢亭送别 许浑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 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相同都是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 反衬的手法。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 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 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