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篇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常陷入技术整合失效、教学效果不佳的怪圈。

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现缘于表演性质的盲目整合高端技术现象,就是出现只用PowerPoint作为演示工具的低层次整合现象。

更有甚者,一旦真要把信息技术深入到实质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时,教和学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令人扼腕。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案例设计者陈萍老师,突破常规、勇于创新,成功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巧用概念图工具Mindmanager等技术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实施效果颇佳,给观摩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清新气象,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实践场景评析学习活动:观察研讨(1)观察微型生态球教师: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喜欢用微型生态球来装饰居室。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迷你生态球”,分析其由哪些成分组成。

学生:(仔细观察电脑屏幕上的微型生态球)小虾、水藻,还有水、碎石……教师:(启动Mindmanager软件的“头脑风暴功能”,即时将学生的答案输入电脑,并且不急于修正学生的答案,留待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修正和完善)如果我们将这些成分归类,哪些属于非生物成分?哪些属于生物成分?学生:水、碎石是非生物成分,小虾、水藻是生物成分。

评析:通过观察风靡欧洲的微型生态球,要求学生首先从图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由于这是一幅既赏心悦目又贴近生活的画面,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真实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成分。

(2)观看动画:“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认识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生态球中有阳光、水、碎石和小虾、水藻就可以正常运转了吗?同时考虑一下,完整的生态球是如何运转的?针对这两个问题,如需要帮助,请点击“作用”后的超链接,观看动画,并完成学案上作业单1中的题目。

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优秀

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优秀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优秀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论文

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摘要: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应该把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善用多媒体,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多媒体一、引言时代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深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iitc)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标对教师明确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体系。

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去钻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课内知识至课外知识,充分发挥人机互助的作用,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合》

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合》

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合》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在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存在一些错误。

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而没有考虑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到课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可能会使用电子词典或在线词库,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或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阅读理解等语文学科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要了解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合到课程中。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以辅助研究,而不是将融合的落脚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展示和研究上。

我们需要避免超时超量的“信息轰炸”,并注意人机关系的处理。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话题讨论,我们可以考虑让学生小组面对面地交流,而不是要求他们面对平板或PC机打字。

另外,在给孩子们提供教学视频和小资料时,我们需要做好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去看资料、如何去思考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3.教育信息化需要长期探索实践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来获取知识,我们需要做好相关教学设计,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研究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提供知识。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也在逐渐转变,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成为了一种趋势。

那么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整合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对教育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语文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讲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在数学课程中,老师可以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等活动,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

在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更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在艺术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在体育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运动传感器等设备对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

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引进教学软件,购置教学设备等,为学科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培养更加广泛的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更富有成就感。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多种模式,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师生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整合模式。

在学科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采用专题式整合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列入特定学科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例如语文课程中的数字故事创作,数学课程中的动画制作等。

也可以采用跨学科整合模式,将多个学科课程结合起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例如数学与物理的模拟实验设计,语文与艺术的多媒体创作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摘要: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

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

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

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六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六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六篇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1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力量的制造性工具。

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个平台呈现在广阔教育者面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对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陈至立部长在去年10月25日的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这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的一个基本的定义。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所谓“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老师与同学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这种新的认知手段的全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而这种全新的教学要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驾御和支撑。

美国闻名的”2061方案”(Project2061)首先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

这项方案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根据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科学文化素养”特殊强调应具有擅长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力量。

为了着重培育这种力量素养的要求,“2061方案”将现行中学校12年应学会的科学文化学问重新归纳为“科学本质”、“数学本质”、“技术本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体结构”、“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综合概念”、“智力技能”等12类。

在这每一种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上述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过及改进策略(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过及改进策略(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过及改进策略(教学论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2004年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己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但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有些教师唯恐落后不及,尝试各种方法,又导致很多地方过头了。

孔子《论语•先进篇》云:“过犹不及。

”所以有必要对过头之处做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据笔者细心观察,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过”的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也尝试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具体分析如下:[突出问题一] 技术“秀”过头有些教师在“整合”的形式上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

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

还有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技术”而技术,只是为了展示需要而设,作公开课的“技术秀”。

还有不少教师认为,越是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

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高技术的炫耀会。

[问题透视]为技术而技术的课程整合,焦点被放在了技术手段上,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

教学目标被忽视或出现偏移,这种技术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

[改进策略]1、重视教学设计,回归教学本位技术是为支持教学而服务的,整合不代表技术的滥用、误用,更不能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1)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1)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课程也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课程整合中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实践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呢?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讲了那句对日后中国计算机教育影响至深的话:“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其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便开始萌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民族信息产业的崛起,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及教材的出台窥见一斑:自1992年起,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1996年末,原国家教委颁布了《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为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我国中小学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新版的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2000年11月14日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3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

综观信息技术教学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否定之否定”之路:首先,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促使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速度,迫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国家决策部门进行行政干预,实行相应改革,并由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推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论文一、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应坚持的一些原则1.1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应当运用先进的理论、教育思想为指导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使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学生的学习得到改善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根本目。

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以构建主义理论、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得到培养。

上述理论的形成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所以它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起到有力的支撑。

1.2信息技术要能够与课程、传统的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因此信息技术只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能被它代替的。

信息技术是否被使用,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目标实际情况而确定,不能不加分析胡乱使用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媒体要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结合,不能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对传统的教学媒体进行否定,传统的教学媒体要做到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其实传统的教学媒体,例如文字材料、实物模型、黑板等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教育难题不是靠一种媒体就得到很好地得到解决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媒体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不要再生硬地去使用信息技术,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1.3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时,要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要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与课程在整合的过程中,整合的其主体就是课程。

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整合而以牺牲课程目标为代价,也不能教学就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要能够使信息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培养。

要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进行信息技术要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可以借助网站或者多媒体集成工具将课程内容以交互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转化成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让学生去进行积极地探索,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科学地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目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科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挑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意义重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科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推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也会影响到信息技术的整合。

不同的学科课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和方式是不同的,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更新也给学科课程的整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和研讨会,为教师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

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明确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为学科课程的信息技术整合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建立专门的信息技术支持团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重要资源1.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材由原来的“文字+图片”变成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成为多媒体教材。

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书本难以比拟的。

2.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由教室走向可视化的想象空间。

3.网络互动技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

4.知识挖掘技术拓展了我们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现实。

学生自拟课题,带着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求得课题的解决,并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互相交流、评价。

5.资源搜索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知识资源。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方法1.讲解演示(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讲解演示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

2.操作与练习(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

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可以直接使用软件来做练习。

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

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探讨协作学习式(以信息技术作为互动学习工具)。

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

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信息技术论文: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两篇)

信息技术论文: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两篇)

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理论基础整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优势:数字化学习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已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

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信息技术论文完整篇.do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信息技术论文完整篇.do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信息技术论文临安市石镜小学姚灶华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等作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力培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

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精选12篇)

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精选12篇)

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精选12篇)篇1:科技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那么,究竟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呢?显然更多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也就是说,重在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计算机及其网络能够以软件和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进行探究式、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现代教学环境。

多少年来,在教育软件的开发目标上有过很多不同的见解。

人们熟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在辅助教师讲授课程,结果出现了很多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演示教学软件。

这种软件主要目的不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于帮助教师把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楚。

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确实变得容易了,但是,它仍然是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还有一类是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它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但实际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单是取决于软件的交互功能,更主要的还是软件提供的.内容本身。

实质还在?quot;整合的目的和水平.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其效果取决于教育信息资源设计目标的层次和水平。

没有明确的、高层次设计目标的教育资源,一定不可能达到明确的、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真正解决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难点问题,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和创新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而传统教学难以甚至是无法解决的能力培养问题。

这些难点包括:感知事物存在特征与变化过程本质的能力;科学想象能力;科学推理能力;掌握科学思想的能力;理解学术观念、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能力等等。

以上诸多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学的短处,但恰是信息化教学的长处所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教育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科教学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采用单独设课,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而忽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开始被一些国家试用。

在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分析探讨(一)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整合解决的是“学什么”的问题,随着“科学为大众”、“以学生发展为本”等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例如,对于大学课程而言,对不同专业的课程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

包括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教学计划的构成与课时安排、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表实习安排表等。

对于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要进行充分备课,并且写出每节课的授课教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整合学科课程方面。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不同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

还将分析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改变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结合信息技术推动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整合学科课程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育、促进、教学效果、学科知识、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传统教学模式、未来发展方向、学科课程改革、重要性。

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显著。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者们开始意识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这种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科课程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网络教学平台、教育应用软件等,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整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只有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学科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1.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让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教授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视听、触觉等多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增速过快,教材更新过于缓慢,学习者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以至于不能与时代接轨,因此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而优化教学,从而使现代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

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

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因为这个本领与这个时代不搭配,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也注定拥有“屠龙本领”的人才抑郁而终。

从上所述,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21世纪这个战场上驰骋万里。

为了迎合21世纪的到来,这个“国家之本”——教育需要进行改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是符合人们对于知识的要求,更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思,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强,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教育之中,这样称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

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

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

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程整合的过程就是使分化的教学系统中你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课程整合并不是单纯地将被分割的东西平凑一起,也不是简单地把各门学科聚合起来,而是指把本来具有内在联系而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内容重新整合为一体的课程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刘茂盛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

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

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

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

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利与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迎接21世纪的重要一项决策,这决策符合当时代的需要,它是为21世纪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一套教育教学模式,也是为教育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更是培养人才的好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优化教学过程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很多,给人们带了新的希望。

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处于发展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完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弊端有以下几点: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快,但没有有稳定,部分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经济任处于劣势,因此此地区不适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教育改革。

即使进行了,其效果不理想。

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者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否则,学习者边在这模式下学习边要学习信息技术,增加了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负担。

甚至,有些地区完全不懂信息技术是什么,所以实施不是顺利。

3.远程教育阻碍了学习者与教育者的交流,课堂互动更少了,学习能力差的那一方短时间内接受不了大量的信息,要花课后的时间去重复工作,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教育者也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者的情况,不利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就好像赵括谈兵——纸上智谋千里,驰骋万里,而实际一踏糊涂。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革需要因地制宜和大力支持,而不是一项面子工程。

以上就是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浅浅认识,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我有必要懂得,学会,利用好它,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自主探究,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1级小教8班刘国文 2012年4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