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五种起源说

合集下载

简短介绍汉字来历

简短介绍汉字来历

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来自八卦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河图洛书说,这是文字神赐的典型代表. 结绳说,《说文解字》:“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刻契说,古人从接绳记事演变成的刻削符号记事,再系统化成为汉字.仓颉造字说,《说文解字》:“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分理别异”而来.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有人主张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2.汉字的来历简短些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汉字的来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

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

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

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

将来人们饿肚子。

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

这就是汉字的来历。

一个伟大的苍颉,我特别佩服他。

汉字的起源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最简单的汉字的起源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汉字的汉字起源和字形变化

  汉字的汉字起源和字形变化

汉字的汉字起源和字形变化:
●山:汉字起源:山,甲骨文是三座山峰的象形。

字形变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线条化的山字。

●火:汉字起源:火,甲骨文是火焰的象形。

字形变
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线条化的火字。

●木:汉字起源:木,甲骨文是树木的形象。

字形变
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横卧的树形。

●土:汉字起源:土,甲骨文是土地的形象。

字形变
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横卧的土字。

●水:汉字起源:水,甲骨文是流水的象形。

字形变
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线条化的水字。

●金:汉字起源:金,甲骨文是金属制品的形象。


形变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线条化的金字。

●日:汉字起源:日,甲骨文是圆形的太阳象形。


形变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横卧的日字。

●月:汉字起源:月,甲骨文是月牙的象形。

字形变
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横卧的月牙。

●雨:汉字起源:雨,甲骨文是雨水的象形。

字形变
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线条化的雨字。

雷:汉字起源:雷,甲骨文是闪电的形象。

字形变化:金文大致相同,小篆变为线条化的雷字。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熊(左上角):女方的图腾 泥鳅(左下角):男方的图腾 这两形是表明发信者与收信者的姓氏 曲线:应走的路 帐篷:聚会的地方 人(帐篷里):她在等候 旁有三个十字:周围住的是天主教徒 大小三个湖沼:帐篷的位置
左图是印第安人部落酋长墓碑上的图
画文字。他的图腾是鹿(倒画的鹿表
示死去),左边 7 条横线表示他出征过 7次,右边9 条横线表示经过 9 次战役, 两个半月形表示历时两个月,在白天 被人用斧子砍死。(大意是:这位首 领出征过七次,经过九次战役,在连
续两个月的征战中被人用斧子砍死。)
印第安人酋长墓碑上的图画文字
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经文。 1 表示拿蛋, 2 表示解开,这里有白的意思, 3 表示风, 4 表示蛋,5表示湖,6表示蛋破发光,7表示山崖。
据纳西经师解释,意思是:把这蛋抛在湖里头,左边吹 白风,右边吹黑风,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蛋,蛋撞到 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的东西来。
契刻——是在竹木等物体上刻画记号。其作 用主要是用来记数,其次是用来提示事件。


于省吾《商周金文録· 序言》(1957年版)中说: “原始社会劳动人民创造文字,极质朴,极简单, 也是符合于客观事物的真相,所以,一二三都是 积画,以□为方,以○为圆,都是最原始的文字, 还要早于其它象形文字,这对于考证文字的发生 的萌芽状态时具有重要关系的。”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1977年版) 中说:“中国文字的起源应当归纳为指事与象形 两个系统。”指事系统,又叫刻画系统,契刻当 是其主要渊源。
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甲骨文— 金文— 六国古文— 大篆—小篆
古 文 字
隶书——草书—— 楷书 —— 行书

汉字起源和演变

汉字起源和演变
18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秦代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二、汉字的演变隶书
(四)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 字体进一步简化,是汉朝通用 的文字,又称“汉隶”、“佐 书、 “八分”等。隶书把小篆 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 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 折”。隶书为后来的楷书奠定 了基础, 使汉字由古文字阶段 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演变
10
二、汉字的演变
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 书
11
二、汉字的演变之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它是写或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的文字,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 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截止目前出土甲骨数量在15万片之 上,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是现存最早最 珍贵的历史文物。
26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七>行书:产生于东汉,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
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
助字体。




















四、汉字字体的演变
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
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小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篆
古汉字(形象的表意汉字)
今汉字(符号的表意汉字)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笔画的线条化 (逐步简化)、字形的符号化、字集的标 准化、结构的规范化。
你能猜出来吗
29
三、猜猜看

汉语起源的五个传说

汉语起源的五个传说

汉语起源的五个传说汉字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相比较于其他古文字,是唯一一种不断演变且流传至今的文字形式!最早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经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楷书。

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字是怎么产生的?中国学者一直试图揭开汉字起源的神秘面纱。

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五种学说,分别是结绳说、八卦说、糊涂罗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

一: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虽然结绳在当时社会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记录方法,但却十分的麻烦和繁琐。

或许结绳促进了文字的产生,但毕竟和文字还是有一段距离。

二:八卦说。

《易•系辞》说: "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宋人郑樵将其附会为八卦成文说。

近代学者刘师培在《小学发微》中说:“大约《易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

”三:河图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

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四: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历史学家,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

随着社会进入大规模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的对外事务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联盟共有的交流符号,于是仓颉收集整理了当时的文字。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结构——新说
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这法于古人 的“天圆地方”的理念。“○”是“[”的 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的周长与直径相比是一个常量 (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 “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 其中”。“○”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 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可见,汉字 的“外圆内方”结构是“完美”和“节省” 的构造方式。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 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 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 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 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 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 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 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 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 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 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 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 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资料小连接
•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写到: “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 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 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 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 够,连相貌也不配的。”说的真是 有趣。
汉字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 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 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 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 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 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 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商朝人民为了记录商品和财产,开始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汉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随着商朝的灭亡,周朝兴起,金文逐渐取代了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简化的文字形式,字形更加规整,书写更加流畅。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于是篆书应运而生。

篆书是一种方块形的字体,字形规整,书写工整,被广泛用于印章和铭文。

4.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主要的书写体系。

隶书字形简化,笔划结构清晰,书写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官方文件。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6.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草书是行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行书和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个人书写。

7. 楷隶合一时期(公元14世纪-现代)明朝时期,楷书和隶书合二为一,形成为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结构清晰,书写简洁。

三、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作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增加,汉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分别简述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

分别简述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

分别简述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在整个汉字的漫长历史中,其起源有着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以下我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以揭示汉字的神秘之处。

1. 仓颉造字传说根据《说文解字》,传说中最早的造字人是仓颉,他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官员。

据说仓颉在河边捡到一块形状奇特的玉石,并在石头上仿照天地、日月、山川的形状而刻画出了象形文字,从而创造了汉字。

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但在历史学者的研究中已经被证明并不实际。

2. 伏羲氏造字传说另一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是关于伏羲氏的。

相传伏羲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用六十四个八卦来象征六十四种基本的事物,并以此创造了八卦文字,后来发展成为汉字。

这个传说更多地是以神话的形式传承,难以确切判断其真伪。

3. 黄帝造字传说还有一种传说认为,汉字是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亲自创造的。

在这个传说中,黄帝创造了汉字,并且将其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文字的祖先。

这种传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也缺乏确凿的证据。

以上所述的传说都对于汉字的起源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但实际上,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的时期,这些文字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意和表音功能。

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阶段,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字形和字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汉字起源的传说进行简要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汉字起源的传说多种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神秘感。

然而,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看,汉字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而其本身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下,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具有实用的意义,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理解。

个人观点和理解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其起源和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无论是从象形文字的萌芽开始,还是经过多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都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对于我来说,了解汉字的起源传说和历史,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五、起一成文说
始于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
其说建立在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的道家哲学基础上。
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当时通行的楷书,抓住楷 书的横竖撇捺折等笔画,联想《说文》部首“始 一终亥”的排列现象,从而附会出来的。
当时接触的古文资料少,不了解汉字演变的规律 所致。
李维刚《瑶族的记事方法》(《民族团结》 1963年1期):瑶族村寨纠纷,常通过双 方头人“讲事”来解决。讲事时,双方轮 流讲述自己一方的道理。一方讲完,如果 对方头人同意,则在自己的绳子上打结。 最后以绳结多少判断胜负。负者需据输理 多少敲锣打鼓送牛猪等礼物到对方寨子道 歉。
据说怒族结绳记事大事用大结,小事用小 结。与郑玄注一样。
汉熹平六年《仓颉庙碑》:仓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 灵光,为百姓作宪。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 哭。
《路史·前纪》:(仓帝制文字)以正君臣之分,以严 父子之仪,以肃尊卑之序;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罚 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一成不外,于是天地之蕴 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垂宪象。……
刘师培《小学发微》:大约《易经》六十四 卦,为文字之祖矣。
南宋郑樵《通志·六书略》:文字便从不 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 必从。故 必从而后成‘水’, 必从而 后成‘火’, 必从而后成‘巛’。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独龙族用刻木作交换契约的凭证,进行交换的 双方分别将物品的数量在木刻上打上符号,一 二年后结帐时将木刻当面焚毁。

汉字的起源学说

汉字的起源学说

刻契说
刻契为约的办法,产生与原始时代,文字发明之前, 那时人们在木块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纹路或缺口以帮助记 忆。其作用与结绳相似。从这点说,刻契在促进文字产 生方面比八卦和结绳的作用都大。 我国历史上很多有关刻契的记载,如:《释名·释 书契》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木契上的简单刻画道道,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当然 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 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 号或象形符号刻画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 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上的族徽文或是竹 简木牍这类的书,文字和文献也就逐渐的形成了。从这 一点说,刻契比八卦和结绳都更有促进文字产生的条件。
方宜观比到显 易一首但“是 但卦合 式,法如一而 凿起先他仓伏 并是客 。近于:些易汉 度的明并颉羲八 非两观说 取地“有见字 》,确未造所卦 毫种实汉 诸,仰关的起 。是将明字做说 不不际字 源 汉汉言”的在 相同的起 八 身视则汉, ,鸟观字但于 人字八之。历 关性。源 卦 远兽象起我八 所与卦前许史 。质因于 说 取之于源们卦 做八为,慎传 的为八 诸文天的也说 的卦汉先认说 符汉卦 物与,启可的 《联字有为中 号字, ”地俯示以错 周系之八,被 系与是 在源卦在认 统八不 的之则。得误 是 。, 为 , 符 ·
但是,”仓颉造字“的说法有多少可信度呢?荀子说:“好书者众矣, 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就是说,仓颉之所以传名后代,是由于他做了 收集、整理、统一的工作。由于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这种说法是比较 合乎情理的。 也有人怀疑历史上是否有仓颉其人,但 我们认为,仓颉本人的有无并 不重要,即使当时没有叫“仓颉”的史官,也应该会有叫别的名字的史官 来做这样的工作。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0902班 查找资料:李 馨 王敏媛 整理资料:董文玲 张春立 演示:张宏飞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系统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以下是汉字起源的主要阶段:1.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21年):•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中。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仪式。

•金文:随着商代的灭亡,西周时期的金文逐渐取代甲骨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宗庙、祭祀、政治等方面。

2.篆书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3世纪):•小篆:随着秦始皇的统一,统一的文字体系——小篆出现。

小篆是统一的印刻字形,用于印刻官方文书和刻石。

•隶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篆逐渐演变为隶书,这是一种比较规范化、书写较为简便的字体,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印章。

3.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公元3世纪- 十七世纪):•楷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主流书写体。

楷书是一种规范、端庄的字体,现代印刷体就是基于楷书发展而来的。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草写形式,书写速度较快,常用于日常书写。

•草书:草书是书写最为草率、潦草的字体,用于速记、速写,书写速度最快。

4.宋体、楷体、黑体时期(十七世纪至今):•宋体、楷体、黑体: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汉字的字形逐渐规范,出现了宋体、楷体、黑体等印刷字体,这些字体在印刷出版、计算机文字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总体而言,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最初的甲骨文和金文到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再到现代的印刷字体,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书写传统。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字学领域的一个复杂而精彩的主题。

汉字的起源传说

汉字的起源传说

汉字起源的传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

她的产生对古老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古人对汉字非常崇拜,从战国时代起,人们开始探索汉字起源的问题,先后出现了多种汉字起源的传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的传说。

(一)结绳记事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也有“接绳而治”的说法。

郑玄《周易》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绳记事就是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们靠结绳处理事务,帮助记忆。

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用不同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大事就结大结,小事就结小结,物品多就多结一些结,物品少就少结一些结,甚至还用不同颜色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

通过这种方法人类的生活信息得以记忆和传递。

不仅中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现代西南地区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还有结绳记事的习俗。

如云南的独龙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在解放前就用结绳的方法记日子,有的还用打结的羊毛绳传达消息,召集群众。

古代美洲秘鲁的印地安人也使用结绳的方法记事。

那么,结绳记事是汉字产生的来源吗?当然不是。

用绳子打结,既打不出点横竖撇等笔画,也打不出天地日月山川等字形。

但是,文字产生之前,结绳的方法发挥过文字的记事功能则是真实的。

现代汉语中,人们常说的“了结”、“完结”、“结算”、“结果”、“结清”等词可以说是结绳记事在语言中的遗存。

(二)仓颉造字说传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长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里长有两个瞳孔,是黄帝的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各种事件、数据等信息资料。

在仓颉发明文字以前,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他决心创造符号,方便人们传达信息。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寻找灵感。

有一次仓颉看到有几位老人在岔路口争吵: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往东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汉字的演变: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 体”
汉字的起源 :
•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 的两类符号: • 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 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 • 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 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
汉字
汉字的演变 ①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 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 ”、“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 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 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 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 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 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 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 。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楷书点画形态丰 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于它的 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 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简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 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 ,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 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 开的界限。
汉字的演变 ⑤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 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 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 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 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 ,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 ⑥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 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 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zhé)的笔法 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 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是汉字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 今文字阶段。

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

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历史上出现的汉字起源观 汉字是谁创造的?汉字是由什么而来的?(直接渊源)一、历史上出现的汉字起源观1.仓颉造字说仓颉画像《说文解字·叙》: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春秋元命苞》:(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淮南子·本经训》: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1)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

(2)仓颉应是上古时期对汉字有过突出贡献的人。

(3)传说中的仓颉是中华民族创造汉字的智慧化身。

(4)汉字造字的历史凭借仓颉造字的神话得以流传。

“有巢氏”-----造房屋“燧人氏”-----钻隧取火的发明者 “神农氏”-----农业仓颉造字说透露出的文化信息:(1)汉字的起源时代是黄帝时代;(2)史官(巫师)创造文字(3)早期文字创制的反映仓颉----“创契”创与仓,契与颉,从古音看音近,仓颉也许就是“创契”的意思。

(4)文字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傈僳族音节文字 汪忍波文字,獐皮文字、竹编文字。

云南省维西县汪忍波于1924年到1930年前后创制。

新中国成立后有1000多群众学习过。

记帐、记录古歌、历法等文献,但均在民间流传,无印刷读物。

2.结绳说《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说文解字·叙》:“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采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庄子·胠箧》:……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郑玄《周易注》:结绳为约。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解放前,云南独龙族出门以结绳记时间。

哈尼族以结绳作为买卖土地的契约。

3.刻契说《史记·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释名·释书契》:契,刻也。

汉字的起源、演变与特点

汉字的起源、演变与特点

2.契刻说
契刻又称刻契,就是在木头、竹片、石块、泥板骨片等物体上刻画各种符号和标志,用来表示一定的 意义。与结绳说相比,更为进步。
半坡遗址-仰韶文化 6000多年前 西安
3.图画说
4.八卦说
河图与洛书
5.仓颉造字说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
汉 字
汉字形、音、义的特点 (一)一形一音一义 (二)一形一音多义 (三)一形多音多义 (四)一形多音同义 (五)多形一音异义 (六)多形一音同义
汉 字
• 形、音、义纠葛的原因 文字系统的要求 不同形体的共存 不同读音的共存 语言的影响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甲骨 文、金文多为象形字,也是最早出现的造字法。
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相离:儿 二 三 相接:入 上 几 相交:十 式 九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 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 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 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 用,颁布了《当用汉字表》及《人名用字 表》等现如今,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 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汉字。其中, 在2010年重新制定并公布的日语常用汉字 表中,共收录了2136个汉字。
对朝鲜半岛文字的影响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 /韩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相传薛聪在当时发 明了吏读,把朝鲜语用同音或同义的汉字来表示。 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 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但当中有不少部件仍然有昔 日吏读字的痕迹。

汉字的几种起源方式

汉字的几种起源方式

汉字的几种起源方式汉字起源的五种说法如下:一、图画说众所周知,我们的汉字跟图画有着不可抹杀的渊源,因为在汉字中有很多字就是画成事物本来的样子。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到的事物。

牛羊虎蛇燕鱼。

这种说法似乎能说的笔画通在汉字中这样的字大量存在。

二、八卦说这种说法也能说得通,但数量不多,如水字,把坎☵的符号侧立就是水字,而坎字在八卦中刚好代表水。

把离的☵侧立就是火字,离在八卦中刚好代表水。

话说作为一种说法流传很广,但其具体形象的例子并不多。

我在把阴阳思想引进来,那就广泛的多了,比如说笔画交叉的叫“阳”,笔画不交叉的叫“阴”。

三、结绳记事说在上古没有汉子的时代,古人通过给绳子打结来记事。

“事大大其结,事小小其结。

”就是大事儿,就在绳子上接一个大结,小事儿就在绳子上接一个小结。

这种情况需要有专人来管这事儿并做出解释。

如:廿(nian:四声),卅(sa,四声)。

四、仓颉造字说仓颉传说是尧时代的史官,为了记事方便。

创造了汉字创造汉字是人类史上的大事。

据说仓颉造字这天晚上下了大雨,神鬼感动的哭泣。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本人也被神话。

说仓颉有四只眼睛,凡人不能跟他对视,一对是就眩晕。

当然我们说中国汉字这么多,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人之作。

可能是尧的史官仓颉为汉字做过一定的整理和编辑工作。

五,人民群众造字说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一点一横一世界,一笔一画一乾坤。

”汉字中所包含的智慧与想象,非一个仓颉所能为也。

我们认为汉字应该是在原始社会中后期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广大劳动者同自然作斗争长期积累的结果。

到奴隶社会初期——金文时代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

汉字演变: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起源的传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

她的产生对古老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古人对汉字非常崇拜,从战国时代起,人们开始探索汉字起源的问题,先后出现了多种汉字起源的传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的传说。

(一)结绳记事结绳记事就是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们靠结绳处理事务,帮助记忆。

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用不同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大事就结大结,小事就结小结,物品多就多结一些结,物品少就少结一些结,甚至还用不同颜色的结来代表不同的事物。

通过这种方法人类的生活信息得以记忆和传递。

不仅中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现代西南地区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还有结绳记事的习俗。

如云南的独龙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在解放前就用结绳的方法记日子,有的还用打结的羊毛绳传达消息,召集群众。

古代美洲秘鲁的印地安人也使用结绳的方法记事。

那么,结绳记事是汉字产生的来源吗?当然不是。

用绳子打结,既打不出点横竖撇等笔画,也打不出天地日月山川等字形。

但是,文字产生之前,结绳的方法发挥过文字的记事功能则是真实的。

现代汉语中,人们常说的“了结”、“完结”、“结算”、“结果”、“结清”等词可以说是结绳记事在语言中的遗存。

(二)仓颉造字说传说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长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里长有两个瞳孔,是黄帝的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各种事件、数据等信息资料。

在仓颉发明文字以前,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

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颉一人在家编筐。

突然,一位好朋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猛虎将本村一头黄牛咬死吃掉了。

仓颉十分气愤,约了伙伴去除害。

临行前,他在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

仓颉的母亲回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伤心得晕了过去,由于过度刺激,不久便去世了。

仓颉既后悔又难过。

汉字起源假说

汉字起源假说

汉字起源假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汉字刻下了历史的印记。

然而,汉字的起源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汉字起源的假说,本文将就其中几种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象形假说象形假说认为汉字是由人们模仿自然界中物体形状,逐渐演变而成的。

例如,“日”字就是来自太阳的形状,“月”字则是来自月亮的形状。

这种假说较为简单,符合人类的观察习惯,也有一定的道理性。

二、指事假说指事假说认为汉字是由人们用手指着不同的物品来表示其意思,逐渐演变而成的。

例如,“上”字就是指着头部表示“高位”、“上面”之意。

这种假说较为直观,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表示方法难以形成完整的表意系统。

三、会意假说会意假说认为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表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象形或指事组合而成的。

例如,“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清楚、明亮之意。

这种假说的逻辑更为严谨,能够解释一部分汉字的起源,但也有人认为其局限性较大。

四、形声假说形声假说认为汉字是由一个表示意义的部分和一个表示音节的部分组合而成的。

例如,“明”字中的“日”部分表示意思,而“名”部分则表示音节。

这种假说能够解释大部分汉字的起源,也有较为明确的文献依据。

以上四种假说各有优缺点,但都有其局限性。

一种汉字的起源可能并不只属于其中一种假说,而是综合了多种因素。

因此,目前学者们并没有达成最终的共识,汉字的起源仍然是一个细节繁复、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正是这种争论、探讨和探索,使得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汉字的神秘面纱,从而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份文化遗产。

汉字起源的论文综述

汉字起源的论文综述

汉字起源的‎文论综述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薪火相承。

认识汉字的‎起源,对把握汉字‎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影响‎。

那么,汉字的起源‎是什么?学术界看法‎不一,我则归纳为‎种: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契刻说,陶符说,图画记号说‎。

关键词:汉字起源综述一.结绳说结绳,是上古文字‎出现前部族‎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就是在一条‎绳子上打结‎,通过绳结的‎大小、位置、形状等不同‎用以记事,时至如今一‎些非洲的部‎落任用这种‎记事方法。

《易·系辞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有“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唐代孔颖达‎的疏中有"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

"东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

"而今的学术‎界不太赞同‎结绳是文字‎的起源的观‎点:结绳止于帮‎助记忆,而文字则完‎全代表语言‎符号,其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1);有的认为《易经》等古书中对‎结绳的说法‎,只能说明结‎绳可以记事‎,并无是文字‎起源的意味‎,结绳是“绝对结不出‎‘字’来的。

”(2)有的认为,结绳“本身还不可‎能独立地完‎整地记录事‎情,更不能表示‎语音中的读‎音”,故而结绳不‎具备文字的‎属性(3);有的认为从‎结绳本质上‎,“属应该于临‎(4),与汉字书写‎符号不在同‎一层面;还有的认为‎,时商定的、含义笼统的‎实物助记符‎号”“文字之所以‎不同于结绳‎,就在于它是‎一语音或语‎素为基础的‎,因而具有全‎民性和社会‎性。

”(5)二.八卦说传说伏羲演‎八卦。

八卦,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占卜‎的卦象。

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五种起源说
汉字的五种起源说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
八卦解说及八卦方位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
籍生焉。


《易纬·干·凿度》认为:干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河图洛书说
河图
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

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
歆认为《洪范》即洛书。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

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说
仓颉像仓颉
书迹
“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

《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

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宋代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帖》,其
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

经过人民长期摸索、反复试用、逐渐完善起来的约定俗成的
汉字体系,绝不会是一人之力所能创出的。

不过,如果说有如仓颉这样的人物,曾在汉字的发源阶段进行过收集整理、推广应用之类的工作,是大有可能的。

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

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性质应是此地原始氏族的徽号,当时正处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氏族社会阶段),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

《说文》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