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5两个平面垂直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

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数学上,立体几何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整理了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4.平面与平面(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

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5)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3-1直线与平面垂直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3-1直线与平面垂直

b aαba α9.3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目标】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题. 【知识梳理】类别 语言表述应 用判定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证直线和平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证直线和平面垂直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证直线和平面垂直 类别语言表述图 示字母表示应 用 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 ⎭⎬⎫⊂⊥ααb a ⇒a ⊥b 证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ααb a ⇒a //b 证两条直线平行3.点到平面的距离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4.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点击双基】1.“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 ⊥α”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2.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①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此直线与平面平行 ②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异面线段的中点连线平行于这两个平面 ③直线m ⊥平面α,直线n ⊥m ,则n ∥α ④a 、b 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它与a 、b 都平行且与a 、b 距离相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①错误.如果这两点在该平面的异侧,则直线与平面相交.②正确.如下图,平面α∥β,A ∈α,C ∈α,D ∈β,B ∈β且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过C 作CG ∥AB 交平面β于G ,连结BG 、GD .设H 是CG 的中点,则EH ∥BG ,HF ∥GD . ∴EH ∥平面β,HF ∥平面β. ∴平面EHF ∥平面β∥平面α. ∴EF ∥α,EF ∥β.③错误.直线n 可能在平面α内. ④正确.如下图,设AB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段,E 为AB 的中点,过E 作a ′∥a ,b ′∥b ,则a ′、b ′确定的平面即为与a 、b 都平行且与a 、b 距离相等的平面,并且它是唯一确定的.ABEaa bb ''答案:D3.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G 1G 2、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沿SE 、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 1、G 2、G 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 ,那么,在四面体S —EFG 中必有A.SG ⊥平面EFGB.SD ⊥平面EFGC.FG ⊥平面SEFD.GD ⊥平面SEF 解析:注意折叠过程中,始终有SG 1⊥G 1E ,SG 3⊥G 3F ,即SG ⊥GE ,SG ⊥GF ,所以SG ⊥平面EFG .选A.答案:A4.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B 1答案:A 1C 1⊥B 1D1或四边形A 1B 1C 1D 1为菱形等 5.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A 11(1)A 点到CD 1的距离为________;ABCDEα(2)A 点到BD 1的距离为________;(3)A 点到面BDD 1B 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4)A 点到面A 1BD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5)AA 1与面BB 1D 1D 的距离为__________. 答案:(1)26 (2)36 (3)22 (4)33 (5)22【典例剖析】例1.已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于点B ,且与α内过B 点的三条直线BC ,BD ,BE 所成的角都相等,求证:AB 与平面α垂直.证明:在α上取∣∣=∣BD ∣=∣BE ∣, ∵AB 与BC 、BD 、BE 所成的角都相等, ∴AB ⋅BC =AB ⋅BD =AB ⋅BE . 则AB ⋅(BC -BD )=0, 即⋅DC =0,从而AB ⊥CD .又⋅BC =⋅,∴⋅(BC -)=0,即⋅EC =0,故AB ⊥CE .而CD CE =C ,所以AB ⊥平面α.例2.如图9-10, 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A=AB, D 是CC 1的中点,F 是A 1B 的中点.求证: (1) DF //平面ABC; (2) AF ⊥BD分析 要证“线面平行”, 可通过“线线平行” 或“面面平行”进行转化;而证明“线线垂直”,除考虑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外,还可由线面垂直证得. 证明 (1)(方法1)取AB 中点G, 连FG,CG. ∵F 是A 1B 的中点, ∴FG ∥A 1A 且112FG A A =, 又D 是CC 1的中点, 于是FG 与DC 平行且相等, 从而CDFG 是平行四边形. ∴FD ∥CG. ∵FD ⊄平面ABC, CG ⊂平面ABC, ∴ FD ∥平面ABC. (方法2)取1A A 的中点M , 连,FM MD ,F 是1A B 的中点, //MF AB ∴.从而//MF 平面ABC , 同理//MD 平面ABC .,MF MD 是平面DFM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平面DFM //平面ABC .故//DF 平面ABC . (2)111ABC A B C -是正三棱柱, ∴1A A ⊥平面ABC ,1A A AB ∴⊥.M DA 1C 1B 1CBA1A A AB =, 且F 是1A B 的中点, 1AF A B ∴⊥.由(1)知, CG AB ⊥, 又1A A CG ⊥, CG ∴⊥平面1A AB ,//FD CG , DF ∴⊥平面1A AB , 由三垂线定理知AF BD ⊥.例3.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F 是异面直线AC ,A 1D 的公垂线,则EF 与BD 1的关系为( )A.相交不垂直B.相交垂直C.异面直线D.平行直线证明:连结AB 1,CB 1 ∵D 1D ⊥平面ABCD∥ ∴DB 是D 1B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而AC ⊂平面ABCD ,且AC ⊥DB ,由三垂线定理有 D 1B ⊥AC ,同理可证D 1B ⊥B 1C ∴D 1B ⊥平面ACB 1 (1) ∵B 1C ∥A 1D ,而EF ⊥A 1D ∴EF ⊥B 1C 又∵EF ⊥AC∴EF ⊥平面ACB 1 (2) 由(1)(2)及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EF//BD 1。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3-2三垂线定理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3-2三垂线定理

O a α A P O a α A P 9.3-2三垂线定理【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垂直问题。

【知识梳理】 1.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重要公式 如图,已知OB ⊥平面α于B ,O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直线AC ⊂平面α,设∠OAB =θ1,又∠CAB =θ2,∠OAC =θ.那么cos θ=cos θ1⋅cos θ2.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②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4.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名称语言表述 图 示 字母表示 应 用 三垂线定 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PO a AO a a PA ⊥⇒⎪⎭⎪⎬⎫⊥⊂⊥αα ①证两直线垂直 ②作点线距 ③作二面角 的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AO a PO a a PA ⊥⇒⎪⎭⎪⎬⎫⊥⊂⊥αα 同 上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的主要应用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尤其是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此外,还可以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抓住平面和平面的垂线,简称“一个平面四条线,线面垂直是关键”.【点击双基】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C )平面的一条斜线可以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D )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 、b 也是相交直线2.直线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1、b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 1⊥b 1,则a ⊥b (B )若a ⊥b ,则a 1⊥b 1(C )若a 1//b 1,则a 与b 不垂直 (D )若a //b ,则a 1与b 1不垂直3.直线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不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则a与b 是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C )异面直线或相交直线 (D )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C αD A B OC A P BD M N Q l 4.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边的距离都相等,且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BC 的内部,则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6.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连结P A 、PB 、PC ,若P A ⊥BC ,PB ⊥AC ,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7.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两条斜线段,它们所成的角为θ.这两条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成的角为α(90︒≤α<180︒),那么θ与α的关系是 ( )(A )θ<α (B )θ>α (C )θ≥α (D )θ≤α8.已知直线l 1与平面α成30︒角,直线l 2与l 1成60︒角,则l 2与平面α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60︒] (B )[60︒,90︒] (C )[30︒,90︒] (D )[0︒,90︒]【典例剖析】例1.如果四面体的两组对棱互相垂直,求证第三组对棱也互相垂直.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AD ⊥BC ;求证:AC ⊥BD ;证法一:作AO ⊥平面BCD 于O , 连OB 、OC 、OD ,∵AB ⊥CD ,∴OB ⊥CD ,同理,由AD ⊥BC 得OD ⊥BC ,∴O 是△BCD 的垂心,∴OC ⊥BD ,从而AC ⊥BD .证法二:设AB =a ,AC =b ,AD =c ,则BC =b -a ,BD =c -a ,CD=c -b ,∵AB ⊥CD ,AD ⊥BC ,∴a ⋅(c -b )=0,c ⋅(b -a )=0,则a ⋅c =a ⋅b ,a ⋅c =c ⋅b .∴a ⋅b =c ⋅b ,即a ⋅b -c ⋅b =0,从而有b ⋅(c -a )=0,故AC ⊥BD .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B =90︒,∠ABC =60︒,PC ⊥平面ABC ,AB =8,PC =6,M 、N 分别是P A 、PB 的中点,设△MNC 所在平面与△ABC 所在平面交于直线l .(1)判断l 与MN 的位置关系,并进行证明; (2)求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解:(1)l //MN ,证明如下: ∵M 、N 分别是P A 、PB 的中点,∴MN //AB ,MN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MNC ,平面MNC 平面ABC =l ,∴MN //l .(2)取AC 的中点Q ,连MQ ,则MQ //PC ,而PC ⊥平面ABC ,∴MQ ⊥平面ABC .作QD ⊥直线l 于D ,连MD ,则MD ⊥直线l .线段MD 的长即为M 到直线l 的距离.在Rt △ABC 中,可求得AC =43,∴QC =23.又MQ =21PC =3,∠QCD =30︒,∴QD =21QC =3. 于是 MD =22QD MQ +=23.DC O B A abcN M P C B A 例3.如图,P 是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平面ABC 。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包括三垂线定理)
•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 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7
• ●命题趋势
• 1.空间几何体
• 空间几何体是立体几何初步的重要内容,高考非常重视 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一是在选择、填空题中有针对性地 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及主要几何量(角度、距 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等.二是在解答题中,以空间 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及有关计 算.
精选版ppt
9
•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
• 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包括部分选择、填空题, 大多都可以使用空间向量来解答.高考在注重对立体几 何中传统知识和方法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对空间向量的 考查.给考生展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 能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 这一部分高考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选版ppt
27
• 1°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 • 2°不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精选版ppt
28
• (3)球面距离:
• 1°定义: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
两点的 在这两点间的一段
的长度,这个弧
长叫做两大点圆的球面距离.
劣弧
• 2°地球上的经纬线
• 当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 半个大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其
•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 4.棱台的概念及性质
• (1)定义:棱锥被 的部分叫做棱台.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2022年高考数学理科第一轮复习资料:9(A)-1

2022年高考数学理科第一轮复习资料:9(A)-1

第九章(A)第一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8×5=40分)1.(教材改编题)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条数是() A.1条B.2条C.3条D.1条或3条答案:D解析:如图(平面图).2.(2009·南京五校诊断卷)已知四个命题:(1)三点确定一个平面;(2)若点P不在平面α内,A、B、C三点都在平面α内,则P、A、B、C四点不在同一平面内;(3)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A解析: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1)不正确,若此三点共线,则过共线的三点有无数个平面.(2)不正确,当A、B、C三点共线时,P、A、B、C四点共面.(3)不正确,共点的三条直线可能不共面,如教室墙角处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就不共面.(4)不正确,将平行四边形沿其对角线翻折一个适当的角度后折成一个空间四边形,两组对边仍然相等,但四个点不共面,连平面图形都不是,显然不是平行四边形.故选A.3.若点P∈α,Q∈α,R∈β,α∩β=m,且R∉m,PQ∩m=M,过P、Q、R三点确定一个平面γ,则β∩γ是() A.直线QR B.直线PR C.直线RM 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C解析:∵PQ∩m=M,m⊂β,∴M∈β.又M∈平面PQR,即M∈γ,故M是β与γ的公共点.又R∈β,R∈平面PQR,即R∈γ,∴R是β与γ的公共点.∴β∩γ=MR.4.(2009·山东泰安一模)设A、B、C、D是空间中四个不同的点,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AC与BD共面,则AD与BC共面B.若AC与BD是异面直线,则AD与BC是异面直线C.若AB=AC,DB=DC,则AD⊥BCD.若AB=AC,DB=DC,则AD=BC答案:D解析:若AC与BD共面,则A、B、C、D四点共面,那么AD与BC共面,所以A正确;若AC与BD是异面直线,那么A、B、C、D四点不共面,那么AD与BC是异面直线,所以B正确;若AB=AC,DB=DC且四点共面,显然AD⊥BC,若AB=AC,DB=DC且四点不共面,如图,空间四边形中,取BC中点M,连接AM、DM,显然BC⊥平面AMD,那么AD⊥BC,所以C正确.综上可知选D.5.设a、b是异面直线,那么()A.必然存在惟一的一个平面同时平行a、bB.必然存在惟一的一个平面同时垂直a、bC.过a存在惟一的一个平面平行于bD.过a存在惟一的一个平面垂直于b答案:C解析:A错,可以存在无数个平面同时平行于a,b.B错,不一定存在平面和a,b同时垂直.D错,过a也不一定存在平面垂直于b.综上所述C正确.总结评述: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线面平行、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6.空间四边形ABCD,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AC=4,BD=6,则() A.1<MN<5 B.2<MN<10 C.1≤MN≤5 D.2<MN<5答案:A解析:取AD中点P,△PMN中,PM=3,PN=2,由三角形三边大小关系得:1<MN<5.故选A.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1,F1分别是线段A1B1,A1C1的中点,则直线BE1与A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A.3010 B.12 C.3015 D.1510答案:A解析:设棱长为1,取BC中点,连结OF1,OA,则∠AF 1O等于BE1与AF1所成的角,可求得AO=OF1,∴cos∠AF1O=AF1 2OF1=3452=3010,∴选A.8.(2009·江西,9)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A.AC⊥BDB.AC∥截面PQMNC.AC=BDD.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答案:C解析:如右图∵MN∥PQ,∴MN∥面ABC,∴MN∥AC.同理BD∥QM.∵MN⊥QM,∴AC ⊥BD ,∴A 是对的;∵AC ∥MN ,∴AC ∥面PQMN ,故B 对;∵BD ∥QM ,∴PM 与BD 所成的角即为∠PMQ ,∴PM 与BD 成45°角,故D 对.故选C.二、填空题(4×5=20分)9.(2009·青岛质检)不重合的三条直线,若相交于一点,最多能确定________个平面;若相交于两点,最多能确定________个平面;若相交于三点,最多能确定________个平面.答案:3 2 1解析: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最多可确定3个平面,如图(1);三条直线相交于两点,最多可确定2个平面,如图(2);三条直线相交于三点,最多可确定1个平面,如图(3).10.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CC 1中点为E ,则AE 与BC 1所在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它们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异面 π4 解析:将所成角转化到△D 1AE 中用余弦定理来解.设AB =2,在△AD 1E 中,AD 1=22,D 1E =5,AE =3,cos ∠D 1AE =D 1A 2+AE 2-D 1E 22×D 1A ×AE =(22)2+32-(5)22×22×3=22, ∴∠D 1AE =π4. 11.设a ,b ,c 是空间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①若a ⊥b ,b ⊥c ,则a ∥c ;②若a 、b 是异面直线,b 、c 是异面直线,则a 、c 也是异面直线;③若a 和b 相交,b 和c 相交,则a 和c 也相交.④若a 和b 共面,b 和c 共面,则a 和c 也共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个.答案:0解析:∵a ⊥b ,b ⊥c∴a 与c 可以相交、平行、异面,故①错;又∵a ,b 异面,b ,c 异面,则a ,c 异面、相交、平行,故②错;由a 、b 相交,b 、c 相交,则a 、c 可以异面,故③错;同理④错,故真命题个数为0个.12.(2009·北京海淀一模)已知四面体P -ABC 中,P A =PB =PC ,且AB =AC,∠BAC=90°,则异面直线P A与BC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90°解析:如图,因为△AB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点P在底面的射影一定落在Rt△ABC斜边的中点上,设为点M,连结PM、AM.又因为AB=AC,所以AM与BC垂直,由三垂线定理可知P A与BC垂直,所以P A与BC所成的角为90°.三、解答题(4×10=40分)13.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问:(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解析:(1)由于M、N分别是A1B1和B1C1的中点,可证明MN∥AC,因此AM与CN不是异面直线.(2)由空间图形可感知D1B和CC1为异面直线的可能性较大,判断的方法可用反证法.探究拓展:解决这类开放型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即由条件入手,经过推理、演算、变形等),如第(1)问,还有假设法,特例法,有时证明两直线异面用直线法较难说明问题,这时可用反证法,即假设两直线共面,由这个假设出发,来推证错误,从而否定假设,则两直线是异面的.解:(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如下:∵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MN∥A1C1.又∵A1A∥D1D,而D1D綊C1C,∴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A1A∥AC,得到MN∥AC,∴A、M、N、C在同一个平面内,故AM和CN不是异面直线.(2)是异面直线.理由如下:假设D1B与CC1在同一个平面CC1D1内,则B∈平面CC1D1,C∈平面CC1D1.∴BC⊂平面CC1D1,这与在正方体中BC⊥平面CC1D1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故D1B与CC1是异面直线.14.如下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AB的中点,N为BB1的中点,O为面BCC1B1的中心.(1)过O作一直线与AN交于P,与CM交于Q(只写作法,不必证明);(2)求PQ的长(不必证明).解析:(1)由ON∥AD知,AD与ON确定一个平面α.又O、C、M三点确定一个平面β(如下图所示).∵三个平面α,β和ABCD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OP、CM、DA,其中交线DA与交线CM不平行且共面.∴DA与CM必相交,记交点为Q.∴OQ是α与β的交线.连结OQ与AN交于P,与CM交于Q,故OPQ即为所作的直线.(2)解三角形APQ可得PQ=14 3.1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B1B=a,∠ABC=90°,D、E分别为BB1、AC1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BB1与AC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证明:DE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3)求异面直线BB1与AC1的距离.解析:(1)由于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所以∠A1AC1就是异面直线BB1与AC1所成的角.又AB=BC=B1B=a,∠ABC=90°,所以A1C1=2a,tan∠A1AC1=2,即异面直线BB1与AC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2.(2)证明:解法一:如图,在矩形ACC1A1中,过点E作AA1的平行线MM1分别交AC、A1C1于点M、M1,连结BM,B1M1,则BB1綊MM1.又D、E分别是BB1、MM1的中点,可得DE綊BM.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由条件AB=BC得BM⊥AC,所以BM⊥平面ACC1A1,故DE⊥平面ACC1A1,所以DE⊥AC1,DE⊥BB1,即DE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解法二:如图,延长C1D、CB交于点F,连结AF,由条件易证D是C1F的中点,B是CF的中点,又E是AC1的中点,所以DE∥AF.在△ACF中,由AB=BC=BF知AF⊥A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所以AF⊥AA1,故AF⊥平面ACC1A1,故DE⊥平面ACC1A1,所以DE⊥AC1,DE⊥BB1,即DE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3)由(2)知线段DE的长就是异面直线BB1与AC1的距离,由于AB=BC=a,∠ABC=90°,所以DE=2 2a.反思归纳: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指与两条异面直线既垂直又相交的直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惟一的,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夹在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证明一直线是某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可以分别证明这条直线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本题的思路是证明这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而这一平面与两条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1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M 分别是BD 1,AA 1的中点.(1)求证:MO 是异面直线AA 1和BD 1的公垂线;(2)求异面直线AA 1与BD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3)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求异面直线AA 1与BD 1的距离.解析:(1)证明:∵O 是BD 1的中点,∴O 是正方体的中心,∴OA =OA 1,又M 为AA 1的中点,即OM 是线段AA 1的垂直平分线,故OM ⊥AA 1.连结MD 1、BM ,则可得MB =MD 1.同理由点O 为BD 1的中点知MO ⊥BD 1,即MO 是异面直线AA 1和BD 1的公垂线.(2)由于AA 1∥BB 1,所以∠B 1BD 1就是异面直线AA 1和BD 1所成的角. 在Rt △BB 1D 1中,设BB 1=1,则BD 1=3,所以cos ∠B 1BD 1=33, 故异面直线AA 1与BD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33. (3)由(1)知,所求距离即为线段MO 的长,由于OA =12AC 1=32a ,AM =a 2,且OM ⊥AM ,所以OM =22a .。

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立体几何垂直系统 讲义 (解析版)

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立体几何垂直系统  讲义 (解析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 垂直系统专题第一部分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一。

线面垂直的定义:l l αα若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直线与平面垂直.记作:l α⊥。

l 直线叫做α平面的垂线,α平面叫做l 直线的垂面。

(★★★)线面垂直的定义可以作为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使用: 若l 直线与α平面垂直,则l 直线与α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l a l a αα⊥⊂⇒⊥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二。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

判定定理1: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a b a b P l a l b l ααα⊂⊂⋂=⊥⊥⇒⊥两个核心条件:,l a l b ⊥⊥2。

判定定理2:若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a ∥b ,a α⊥b α⇒⊥三。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a α⊥,b α⊥a ⇒∥bα2。

性质定理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l α⊥,l β⊥⇒α∥β题型一: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互相证明 ★★★★★判定定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这两个定理(定义)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小循环:⇒⇒⇒⇒⋅⋅⋅⋅⋅⋅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例1。

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ABC ⊥平面,090ABC ∠=,AE PB E ⊥于,AF PC F ⊥于。

求证:PC AEF ⊥平面。

(★★)规律:常用线面垂直来证明两直线“异面垂直”。

已知的是相交垂直,要证的是异面垂直。

分析:从后往前分析。

要证()PC AF PC AEF PC AE AE PBC ⎧⊥⎪⊥⇐⎨⊥⇐⊥⎪⎩已知平面平面 α()090AE PB BC AB ABC AE BC BC PAB BC PA PA ABC ⎧⊥⎪⎪⇐⎨⎧⊥⇐∠=⎪⊥⇐⊥⇐⎨⎪⊥⇐⊥⎩⎩已知平面平面 但写证明过程时要从前往后写。

高三数学高考《立体几何初步》专题学案两个平面垂直

高三数学高考《立体几何初步》专题学案两个平面垂直

第7课时 两个平面垂直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二面角为 二面角,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如果一个平面 有一条直线 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 的垂直于它们的 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EF =θcos 2222mn n m d ±++,其中:d 是异面直线a 、b 的 ,θ为a 、b ,m 、n 分别是a 、b 上的点E 、F 到 AA'与a 、b 的交点A ,A'的距离.例1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S -ABC 中,SA =SB =SC ,∠ASB =∠ASC =60°,∠BSC =90°. 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 证明:略变式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SBC . ⑴ 求证:AB ⊥BC ; ⑵ 若设二面角S -BC -A 为45°, SA =BC ,求二面角A -SC -B 的大小. 证明:(1) 作AH ⊥SB 于H ,则AH ⊥平面SBC ∴AH ⊥BC , 又SA ⊥BC ∴BC ⊥平面SAB ∴BC ⊥AB(2) ∠SBA 是二面角S -BC -A 的平面角,∠SBA =45°,作AE ⊥SC 于E ,连结EH ,EH ⊥SC ,∠AEH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AEH =60°例2.在120°的二面角P -a -Q 的两个面P 和Q 内,分别有点A 和点B ,已知点A 和点B 到棱a 的距离分别是2和4,且线段AB =10,求: (1) 直线AB 和棱a 所成的角; (2) 直线AB 和平面Q 所成的角. 答案:(1) arc sin57 (2) arc sin 103变式训练2: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DAB =60°,PD ⊥平面ABCD ,PD =AD ,点E 为AB 中点,点F 为PD 中点. (1) 证明:平面PED ⊥平面PAB ;CA SDBASBC(2) 求二面角P -AB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连BD .∵AB =AD ,∠DAB =60°,∴△ADB 为等边三角形,∴E 是AB 中点.∴AB ⊥DE ,∵PD ⊥面ABCD ,AB ⊂面ABCD ,∴AB ⊥PD . ∵DE ⊂面PED ,PD ⊂面PED ,DE∩PD =D ,∴AB ⊥面PED ,∵AB ⊂面PAB .∴面PED ⊥面PAB .(2)解:∵AB ⊥平面PED ,PE ⊂面PED ,∴AB ⊥PE .连结EF ,∵ EF ⊂面PED ,∴AB ⊥EF . ∴ ∠PEF 为二面角P -AB -F 的平面角. 设AD =2,那么PF =FD =1,DE =3. 在△PEF 中,PE =7,EF =2,PF =1 ∴cos ∠PEF =147572212)7(22=⨯-+ 即二面角P -AB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475. 例3.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又二面角P -CD -B 为45°.⑴ 求证:AF ∥平面PEC ;⑵ 求证:平面PEC ⊥平面PCD ;⑶ 设AD =2,CD =22,求点A 到面PEC 的距离. 证明:(1) 取PC 的中点G ,易证EG ∥AF ,从而AF ∥平面PEC (2) 可证EG ⊥平面PCD(3) 点A 到平面PEC 的距离即F 到平面PEC 的距离,考虑到平面PEC ⊥平面PCD ,过F 作FH ⊥PC 于H,则FH 即为所求,由△PFH ~△PCD 得FH =1变式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V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VAD 是正三角形,平面VAD ⊥底面ABCD .⑴ 证明:AB ⊥平面VAD ;⑵ 求面VAD 与面VDB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1)证明: 平面VAD ⊥平面ABCDAB ⊥AD ⇒AB ⊥平面VAD AB ⊂平面ABCDAD =平面VAD∩平面ABCD(2)解:取VD 的中点E ,连结AE 、BE . ∵△VAD 是正三角形,∴AE ⊥VD ,AE =23AD . ∵AB ⊥平面VAD ,∴AB ⊥AE .C BD FPA E CBAVD又由三垂线定理知BE ⊥VD . 于是tan ∠AEB =AE AB =332, 即得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arc tan332 例4.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A 1ABB 1是菱形,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AB ⊥BC ,CB =3,AB =4,∠A 1AB =60°. ⑴ 求证:平面CA 1B ⊥平面A 1ABB 1;⑵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切值; (3) 求点C 1到平面A 1CB 的距离. 证( 1) 因为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 又∵AB ⊥BC ,∴BC ⊥平面A 1ABB 1. (2)过A 1作A 1D ⊥B 1B 于D ,连结DC , ∵BC ⊥平面A 1ABB 1,∴BC ⊥A 1D . ∴ A 1D ⊥平面BCC 1B 1,故∠A 1CD 为直线A 1C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在矩形BCC 1B 1中,DC =13,因为四边形A 1ABB 1是菱形. ∠A 1AB =60°,CB =3,AB =4,∴ A 1D =23 ∴ tan ∠A 1CD =133921CD D A . (3)∵ B 1C 1∥BC ,∴B 1C 1∥平面A 1BC .∴ C 1到平面A 1BC 的距离即为B 1到平面A 1BC 的距离.连结AB 1,AB 1与A 1B 交于点O ,∵四边形A 1ABB 1是菱形,∴B 1O ⊥A 1B . ∵ 平面CA 1B ⊥平面A 1ABB 1,∴B 1O ⊥平面A 1BC , ∴ B 1O 即为C 1到平面A 1BC 的距离.∵B 1O =23 ∴ C 1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3.变式训练4:如果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DAB =60°,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 ⑴ 若G 为AD 边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AD ; ⑵ 求证AD ⊥PB ;⑶ 求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⑷ 若E 为BC 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 上找到一点F , 使平面DEF ⊥平面ABCD ,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1) 略 (2) 略 (3) 45° (4) F 为PC 的中点BAA 1B 1C 1ACBPG D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方法是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没有这样的直线,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辅助线则应有理论根据并且要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添加,在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再转化为线线垂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第九章立体几何第54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

第九章立体几何第54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

第54课平面与平面的垂直一.要点梳理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则这两个平面垂直.(3)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二.精讲精练1.典例分析例1.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的角为30°.则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例2. 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1M和C1D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证明:平面ABM⊥平面A1B1M.2.习题精练(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 ,那么l ⊥平面γ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2)的位置关系为与,则平面,若γαγββα⊥⊥ ;(3)的位置关系为与平面,则直线平面,直线平面若平面αββαl l ⊥⊥ ;(4)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 ⊥m ;②α⊥β⇒l ∥m ;③l ∥m ⇒α⊥β;④l ⊥m ⇒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5)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ABC 为正三角形,D 、E 分别是BC 、CA 的中点.(1)证明:平面PBE ⊥平面P AC .(2)在B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AD ∥平面PEF ?说明理由.三.课时小结。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新人教A)第九章 9.5 两个平面垂直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新人教A)第九章 9.5 两个平面垂直

9.5 两个平面垂直巩固·夯实基础一、自主梳理1.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围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4.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5.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二、点击双基1.在三棱锥A—BCD中,若AD⊥BC,BD⊥AD,△BCD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必有()A.平面ABD⊥平面ADCB.平面ABD⊥平面ABCC。

平面ADC⊥平面BCD D.平面ABC⊥平面BCD解析:由AD⊥BC,BD⊥AD⇒AD⊥平面BCD,面AD⊂平面ADC,∴平面ADC⊥平面BCD.答案:C2。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90°,AC=AA 1=a ,则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是( ) A 。

a B 。

2a C 。

22aD.3a解析:取A 1C 的中点O ,连结AO 。

∵AC=AA 1, ∴AO ⊥A 1C.又该三棱柱是直三棱柱, ∴平面A 1C ⊥平面ABC. 又∵BC ⊥AC , ∴BC ⊥AO.因此AO ⊥平面A 1BC ,即A 1O 等于A 到平面ABC 的距离。

解得A 1O=22a.答案:C3.设两个平面α、β,直线l,下列三个条件:①l ⊥α;②l ∥β;③α⊥β。

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A 。

3B 。

2 C.1 D 。

0解析:⇒⎭⎬⎫⊥βα//l l α⊥β;⎭⎬⎫⊥⊥βααl l ∥β;⎭⎬⎫⊥βαα//l l ⊥α,选C.答案:C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A1B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 两个平面垂直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   两个平面垂直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2)求证:平面MND⊥平面PCD
〖解〗(1)PA⊥平面ABCD,CD⊥AD,
∴PD⊥CD,故∠PDA为平面ABCD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PAD中PA=AD
∴∠PDA=450即为所求。
(2)证明:取PD中点E,连EN、EA,
则EN∥ CD∥AM,∴四边形ENMA是平行四边形,
∴AE⊥NM。∵AE⊥PD,AE⊥CD,∴AE⊥平面PCD,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仅②
2: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
以其中的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正确命题为①③④→②、②③④→①
3: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PA=AD=a,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平面PCD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C、m∥n,n⊥β,m α D、m∥n,n⊥β,m⊥α
(2)设a、b是异面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1经过直线a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平行于直线b;
2经过直线a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垂直于直线b;
3存在分别经过直线a和b的两个平行平面;
4存在分别经过直线a和b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错误的命题为(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仅②
〖证明〗∵SB=SA=SC,∠ASB=∠ASC=600。∴AB=AC,取BC的中点O,
连AO、SO,则AO⊥BC,SO⊥BC,∴∠AOS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SA=SB=SC=a又∠BSC=900,∴BC= a,
SO= a,AO2=AC2-OC2=a2- a2= a2

【把握高考】高三数学最新专题课件 第九章 9.5《直线.平面的垂直判定及其性质》人教版必修

【把握高考】高三数学最新专题课件 第九章 9.5《直线.平面的垂直判定及其性质》人教版必修

S△ABC=12× 2× 2×sin 60°= 23,
所以三棱锥 D-ABC 的表面积为:
S=12×3+ 23=3+2
3 .
2.无论是线面垂直还是面面垂直,都源自于线与线 的垂直,这种转化为“低维”垂直的思想方法,在解题时 非常重要.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题设条件 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入手分析所要证明 的垂直关系,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 平面垂直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 从某种垂直开始转向另一种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
别是边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
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b)),使G1、
G2、G3三点重合于点G,这样,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SG⊥平面EFG
B.SD⊥平面EFG
C.GF⊥平面SEF
D.GD⊥平面SEF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关键提示:注意折叠前与折叠后哪些垂直关系没有变 化,再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结论.
解析:(方法 1:直接法)图(a)中,SG1⊥G1E,SG3⊥G3F, 在图(b)中,SG⊥GE,SG⊥GF,所以 SG⊥平面 EFG. 所以应选. (方法 2:排除法)GF 即 G2F 不垂直于 SF, 所以可以否定 C;
在△GSD 中,SG=a(正方形边长),GD= 42a,SD=3 4 2a, 所以 SG2≠SD2+GD2,即∠SDG≠90°,从而否定 B 和 D,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2)连结BD,因为AB=AD,∠BAD=60°, 所以△ABD为正三角形. 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 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 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讲课件 第9单元第50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湘教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讲课件 第9单元第50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湘教版

解析: 2过点P作PO AD交AD于O,
由于平面PAD 平面ABCD, 所以PO 平面ABCD. 因此PO为四棱锥 P ABCD的高. 又PAD是边长为4 的等边三角形,
因此PO 3 4 2 3. 2
解析: 在底面四边形ABCD中,AB//DC, AB 2DC,所以四边形ABCD是梯形.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
一个命题:①③④
②或②③④

.
5.三棱锥P ABC的顶点P在底面的射影为O,
若PA PB PC, 则点O为ABC的
外心

若PA、PB、PC两两垂直,
则O为ABC的
垂心 .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都垂
B1C1 BE,B1C1 平面ABC1, 可得FG B1C1,则结论得证.
解析: 1因为AB BC,BC BC1,
AB BC1 B,所以BC 平面ABC1. 又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平面ABC1.
2 在AA1C1中,
因为E、F 分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C1、A1C1的中点,
所以EF //AA1,EF
素材3.在斜三棱柱 A1B1C1 ABC中,底面是 等腰三角形,AB AC, 侧面BB1C1C 底面ABC.
1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 CC1; 2 过侧面BB1C1C的对角线BC1的平面交
侧棱AA1于M,若AM MA1, 求证:截面MBC1 侧面BB1C1C.
解析: 1证明:因为AB AC,
在RtADB中,斜边AB边上的高为 48 8 5 , 45 5
此即为梯形ABCD的高,所以四边形ABCD的

2021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52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自主学习

2021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52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自主学习

1. (1) 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2)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的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3)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0°,180°].(4) 常用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垂面法.2.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4.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 (必修2P44练习2改编)若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为.[答案]平行或相交[解析]容易误以为仅是平行关系.2. (必修2P47练习3改编)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l⊥平面β,那么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答案]平行或线在面内[解析]容易忽略线在面内的情况.3. (必修2P47练习5改编)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B1AC与平面B1BDD1的位置关系为. [答案]垂直[解析]结合图形,由AC⊥平面B1BDD1,容易证出两平面是垂直的关系.4. (必修2P50练习9改编)如图,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平面ABC与平面BDD1B1有何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结论给出证明.(第4题)[解答]平面ABC⊥平面BDD1B1,证明如下: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BB1⊥AC.在正方形ABCD内,AC⊥BD.又因为BB1∩BD=B,BB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 1 .因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D1B1.21754 54FA 哺 24964 6184 憄{ 26665 6829 栩30322 7672 癲22731 58CB 壋:25410 6342 捂35680 8B60 譠34702 878E 螎24602 601A 怚24156 5E5C 幜E。

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9.4垂直关系课件理北师大版

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9.4垂直关系课件理北师大版

2.(必修2 P38例1改编)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B=∠VAC=∠ABC=90°,则构
成三棱锥的四个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所以有4个直角三角形. 答案:4
3.(必修2 P42T6改编)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β=AB,PC⊥α,PD⊥β,C,D是
垂足.那么直线AB与平面PCD的位置关系为
(5)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6)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90°,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 )
提示:(1) ×.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 (3)√. (4)×. 若α⊥β,a⊥β,则a∥α或a α. (5)×. 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
谢谢观看!
本课结束
【素养立意】 本题要求证的结论是线段BM与EN的大小关系及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假定相交, 那么需要找到它们所确定的平面,进而通过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解析】选B.连接BD,则点N在BD上且为BD中点.因为直线BM,EN都是平面BED内 的直线,且不平行,即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则由题 意可得:DE=2a,DM=a,DN= 2 a,DB=2 2 a,根据余弦定理可得:BM2=DB2+DM22DB·DMcos∠BDE=9a2-4 2 a2cos∠BDE,EN2=DE2+DN2-2DE·DNcos∠BDE=6a24 2 a2cos∠BDE,所以BM≠EN.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心路历程 【素养诠释】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过程,主 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021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52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要点导学

2021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52课 平面与平面的垂直要点导学

2021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九章第52课平面与平面的垂直要点导学面面垂直的证明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 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1) 求证:PA⊥底面ABCD;(2) 求证:平面BEF⊥平面PCD.(例1)[思维引导](1) 直接利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关键;(2) 线面垂直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前提,证明线面垂直是关键;特别注意表述的规范性.[证明](1) 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A⊥平面ABCD.(2) 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ED,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B⊥AD,所以BE⊥CD,AD⊥CD.由(1)知PA⊥底面ABCD,所以PA⊥CD,又PA∩AD=A,所以CD⊥平面PAD,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所以PD∥EF,所以CD⊥EF,又BE∩EF=E,所以CD⊥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CD.[精要点评](1) 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二面角是直二面角;②利用判定定理:aα,a⊥βα⊥β.(2) 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垂线,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3) 证明线面垂直是证得面面垂直的前提与本质.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1A⊥底面ABC,且各棱长均相等,D,E,F分别为棱AB,BC,A1C1的中点,求证:平面A1CD⊥平面A1ABB1.(变式)[证明]由已知得底面ABC是正三角形,又D为AB的中点,故CD⊥AB.由侧棱AA1⊥底面ABC,CD平面ABC,所以A1A⊥CD,又A1A∩AB=A,因此CD⊥平面A1ABB1,而CD平面A1CD,所以平面A1CD⊥平面A1ABB1.面面垂直性质的应用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面SBC,AB⊥BC,AS=AB,过A点作AF⊥SB,垂足为F,点E,G分别是棱SA,SC的中点.(1) 求证:平面EFG∥平面ABC;(2) 求证:BC⊥SA.(例2)[思维引导]对于(1),先判定E,F,G分别为各边中点,然后得到线面平行关系,再结合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对于(2),关键在于证明BC⊥平面SAB.[证明](1) 因为AS=AB,AF⊥SB,垂足为F,所以F是SB的中点.又因为E是SA的中点,所以EF∥AB.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同理EG∥平面ABC.又EF∩EG=E,所以平面EFG∥平面ABC.(2) 因为平面SAB⊥平面SBC,且交线为SB,又AF平面SAB,AF⊥SB,所以AF⊥平面SBC.因为BC平面SBC,所以AF⊥BC.又因为AB⊥BC,AF∩AB=A,AF,AB平面SAB,所以BC⊥平面SAB.因为SA平面SAB,所以BC⊥SA.[精要点评]证明面面平行的关键是线面平行,证明线线垂直可先证明线面垂直.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进行正确合理地转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如图,已知BC是半径为1的半圆O的直径,A是半圆周上不同于B,C的点,F为的中点.在梯形ACDE 中,DE∥AC,且AC=2DE,平面ACDE⊥平面ABC.(1) 求证:平面ABE⊥平面ACDE;(2) 求证:平面OFD∥平面BAE.(变式)[证明](1) 因为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AB平面ABC,又在半圆O中,AB⊥AC,所以AB⊥平面ACDE.因为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ACDE.(2) 设线段AC与OF交于点M,连接MD.因为F为的中点,所以OF⊥AC,M为AC的中点.因为AB⊥AC,OF⊥AC,所以OF∥AB.又OF⊄平面BAE,AB平面ABE,所以OF∥平面BAE.因为M为AC的中点,且DE∥AC,AC=2DE,所以DE∥AM,且DE=AM,所以四边形AM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M∥AE.又DM⊄平面BAE,AE平面ABE,所以DM∥平面BAE.又MD∩OF=M,MD平面OFD,OF平面OFD,所以平面OFD∥平面BAE.面面垂直的探索性问题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1) 求证:AP⊥BC.(2) 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思维引导]可以通过直线BC⊥平面PAD来证明BC⊥AP;二面角A-MC-B为直二面角即平面AMC ⊥平面BMC,题目本意上是要找点,使得两平面垂直,因此可先考虑把面面垂直作为条件,然后去找点M需要满足的条件.[解答](1) 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因为PO⊥平面ABC,所以PO⊥BC.因为PO∩AD=O,所以BC⊥平面PAD,所以BC⊥PA.(2) 如图,在平面PAB内,作BM⊥PA于点M,连接CM,由(1)知AP⊥BC,则AP⊥平面BMC,又AP平面APC,所以平面BMC⊥平面APC.在Rt△ADB中,由AB2=AD2+BD2=41,得AB=.在Rt△POD中,PD2=PO2+OD2,在Rt△PDB中,PB2=PD2+BD2,所以PB2=PO2+OD2+DB2=36,则PB=6.在Rt△POA中,由PA2=AO2+OP2=25,得PA=5.又cos∠BPA==,从而PM=PBcos∠BPA=2,所以AM=PA-PM=3.综上所述,存在点M符合题意,AM=3.[精要点评](1) 证明线面平行、垂直都可以通过转化为线线的平行、垂直来证明.(2) 探求符合要求的点或线的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存在,即增加条件后再证明;或通过先构造平行或垂直的特殊位置上的点或线,再通过对其进行平移,来寻找正确的结果,然后再反过来直接证明.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AB,∠ABC=60°,∠BCA=90°,点D,E分别在棱PB,PC 上,且DE∥BC.(1) 求证:BC⊥平面PAC.(2) 是否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请说明理由.(变式)[解答](1) 因为PA⊥底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因为∠BCA=90°,所以AC⊥BC.又AC∩PA=A,所以BC⊥平面PAC.(2) 存在点E,当AE⊥PC时,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因为DE∥BC,又由(1)知,BC⊥平面PAC,所以DE⊥平面PAC.又AE平面PAC,PE平面PAC,所以DE⊥AE,DE⊥PE.所以∠AEP为二面角A-DE-P的平面角,此时∠AEP=90°,故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1) 求证:直线EF∥平面PCD;(2) 求证:平面BEF⊥平面PAD.(范题赏析)[思维引导]先证EF∥PD,再说清“面内线,面外线”即可证明直线EF∥平面PCD.用好条件“面面垂直”是正确快速解决第(2)问的关键.[规范答题](1) 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3分)又EF⊄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6分)(2) 连接DB,因为AB=AD,∠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8分)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12分)又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14分)1. 已知直线a,b与平面α,β,γ,下列条件中,能使α⊥β的是.(填序号)①α⊥γ,β⊥γ;②α∩β=a,b⊥a,bβ;③a∥β,a∥α;④a∥α,a⊥β.[答案]④[解析]由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可得.2. 设α,β,γ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α,b∥α,则a∥b;②若a∥α,b∥α,β∩α=c,aβ,bβ,则a∥b;③若a⊥b,a⊥c,bα,cα,则a⊥α;④若α⊥γ,β⊥γ,则α∥β或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答案]②[解析]①中直线a与b的关系不确定,故①不正确;③中缺少条件“直线b与c相交”,故③不正确;④中与同一个平面都垂直的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④不正确.3. (xx·苏州模拟)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矩形,AB=,BC=1,E,F分别是AB,PC的中点,DE⊥PA.求证:平面PAC⊥平面PDE.(第3题)[证明]设AC∩DE=H,由△AEH∽△CDH及E为AB的中点得==.又因为AB=,BC=1,所以AC=,AH=AC=,所以==,又∠BAC为公共角,所以△HAE∽△BAC,所以AHE=∠ABC=90°,即DE⊥AC.又DE⊥PA,PA∩AC=A,所以DE⊥平面PAC.又DE平面PDE,所以平面PAC⊥平面PDE.4. (xx·赣州模拟)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为正方形,O1,O分别为上、下底面的中心,且A1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是O.求证:平面O1DC⊥平面ABCD.(第4题)[证明]连接AC,BD,A1C1,则O为AC,BD的交点,O1为A1C1,B1D1的交点.由平行六面体的性质知A1O1∥OC且A1O1=OC,所以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O∥O1C.由题意知A1O⊥平面ABCD,所以O1C⊥平面ABCD,又因为O1C平面O1DC,所以平面O1DC⊥平面ABCD.[温馨提醒]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老师布置同学们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103-104页).=4:36724 8F74 轴21989 55E5 嗥39934 9BFE 鯾25730 6482 撂28856 70B8 炸20734 50FE 僾37701 9345 鍅26539 67AB 枫40380 9DBC 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O
β A
α
β a
α B
a O
β A α
l
β a
α 9.5两个平面垂直
【教学目标】
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并用以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梳理】
1.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 示
字母表示 应 用
判 定
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AOB 是二面角
α-a -β的平面角,且
∠AOB =90︒,则α⊥β
证 两
平 面
垂 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
⊥⊂βαa a ⇒α⊥β 性 质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
α⊥β,∠AOB 是二面
角α-a -β的平面角,
则∠AOB =90︒
证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
⊥⊂=⊥l a a l αβαβα ⇒a ⊥β
证直线和平面垂直
重要提示
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是作点到平面距离的依据,要过平面外一点P 作平面α的垂线,通常是先作(找)一个过点P 并且和α垂直的平面β,设β α=l ,在β内作直线a ⊥l ,则a ⊥α.
2.三种垂直关系的证明
(1)线线垂直的证明 ①利用“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也和第三条直线垂直”; 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即由“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③利用“三垂线定理或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2)线面垂直的证明
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由“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②利用“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由“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④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面面垂直的证明
①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由“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点击双基】
1、 在三棱锥A -BCD 中,若AD ⊥BC,BD ⊥AD,⊿BCD 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必有……()
A 、平面ABD ⊥平面ADC
B 、平面ABD ⊥平面ABC
C
B E H A
S
m
A P
n B
α
a
γ β C 、平面ADC ⊥平面BCD D 、平面ABC ⊥平面BCD 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900,AC=AA 1=a ,则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是( )
A 、a
B 、 2 a
C 、
2
2
a D 、 3 a 3、设两个平面α、β,直线l ,下列三个条件:① l ⊥α; ② l ∥β;③α⊥β,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3
B 、2
C 、 1
D 、 0
4、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截面A 1B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A 1-BD -A 的正切值为 。

5、夹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之间长为2a 的线段&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是450和300,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向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作垂线,则两垂足间的距离为 。

【典例剖析】
例1.如果β⊥α,γ⊥α,β γ=a ,那么a ⊥α.
证明:如图,设β α=m ,γ α=n ,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P (P ∉m ,P ∉n ), 过P 作P A ⊥m 于A ,作PB ⊥n 于B , ∵α⊥β,α⊥γ,∴P A ⊥β,PB ⊥γ.
∵β γ=a ,∴a ⊂β,a ⊂γ,∴P A ⊥a ,PB ⊥a .
P A 、PB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a ⊥平面α.
【例2书】如图,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SSB=∠ASC=600,
∠BSC=90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

【例3书】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平面SAB ⊥平面SBC , (1) 求证:AB ⊥BC;
(2) 若设二面角S-BC-A 为450,SA=BC,求两面角S -SC -B 的大小。

【例4书】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过面对角线AB 1与另一面对角线BC 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A 1B 1C 1的一边A1C1于点D , (1) 确定D 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2) 证明:平面AB 1D ⊥平面AA 1D ;
(3) 若AB :AA 1= 2 ,求平面AB 1D 与平面AB 1A 1所成的角的大小。

补:例5.由一点S 引不共面的三条射线SA 、SB 、SC ,设∠ASB =α,∠BSC =β,∠ASC =γ,
A B
O C S C 1 A 1B C A B 1
其中α,β,γ均为锐角,则平面ASB ⊥平面BSC 的充要条件是
cos α⋅cos β=cos γ. 证明:必要性.
如图(1), 过点A 作AD ⊥SB 于D .
∵平面ASB ⊥平面BSC , ∴AD ⊥平面BSC .
过D 作DE ⊥SC 于E ,连AE ,则AE ⊥SC . 在Rt △ADS 中,cos α=SA SD ;在Rt △DES 中,cos β=SD SE ;
在Rt △AES 中,cos γ=SA
SE
,由此可得
cos α⋅cos β=SA SD ⋅SD SE =SA
SE
=cos γ. 必要性得证.
充分性.如图2,过点A 作AA 1⊥SB 于A 1,过点A 1作A 1C 1⊥SC 于C 1.
在Rt △AA 1S 中,cos α=SA SA
1; 在Rt △A 1C 1S 中,cos β=1
1SA SC
;
∵cos γ=cos α⋅cos β=SA SA 1⋅11SA SC =SA SC 1
, ∴SC 1=SA ⋅cos γ. 过A 作AC 1'⊥SC ,垂足为C 1',
在Rt △AC 1'S 中,SC 1'=SA ⋅cos γ.
由此得SC 1'=SC 1,即C 1'与C 1重合,故SC ⊥AC 1.
而SC ⊥A 1C 1,且AC 1 A 1C 1=C 1,∴SC ⊥平面AA 1C 1,∴SC ⊥AA 1.
又∵SB ⊥AA 1,SB SC =S ,∴AA 1⊥平面BSC ,
而AA 1⊂平面ASB ,∴平面ASB ⊥平面BSC .充分性得证. 【知识方法总结】
1. 证面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找平面的垂线;否则用作辅助线解决之,要过平面外一点P 作平面α的垂线,通常是先作(找)一个过点P 并且和α垂直的平面β,设β α=l ,在β内作直线a ⊥l ,则a ⊥α.
2.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应用。

【作业】 优化设计
A (1)
γ
β α E S D A
B
C (2) β γ α C 1'
C 1 S A 1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